日本人见了约翰拉贝为什么不杀他
⑴ 南京大屠杀时日军为什么对德国人拉贝十分
日德同盟
约翰·拉贝(John Rabe,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是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以其在1937年—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为、以及作为南京大屠杀翔实证据的《拉贝日记》而着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得到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接济。由其本人所着的《拉贝日记》于1997年出版,并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
⑵ 约翰拉贝:曾在南京大屠杀救25万中国人,晚年贫困,中国给其养老
1950年1月5日晚上,德国柏林一位名叫约翰·拉贝的“纳粹商人”在凄凉与孤独中病故。一生充满着传奇的他,墓碑上并未镌刻任何关于生平的话,而只是简单地书有“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
1997年,他的墓碑被从柏林搬到了南京。抵达那天,有无数南京市民赶去迎接他的“到来”,其中还有不少古稀老人、耄耋老人。因为他曾经在南京城陷入无尽黑暗的那段日子里,冒死救下了25万中国人,这前来迎接的人中就有当时被他救下的。
于中国而言,他岂止是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他的名字不仅要被写进中国 历史 中,也同样该印在中国人的心中!
1937年12月12日,在敌众我寡境地下,坚守了12天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牺牲无数,只得下令守军后撤—— 南京城失守。
翌日,这座城好像就未曾出现过光明一样,陷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那些日军好像疯了一般, 以杀人为乐,在南京城里横行霸道,烧杀掳掠强奸无恶不作 。
尸骨渐成山,血流满山河 ,如今的我们光是通过文献,就能觉之胆寒,实在是难以想象当时生活在南京城的同胞们,内心有多绝望!
所以,这时候若有国际友人敢于直面凶残的日军,冒死向中国人伸出援手,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好比有人一把拉过了一只脚已经踏过了死亡线他们。这时,约翰·贝拉出现了。
约翰·拉贝,出生于1882年11月23日,德国汉堡市人。1908年因公出差去到了北京,因此爱上了中国。之后他的妻子也来了中国,婚礼也是在北京举办的。工作之余,拉贝经常带着妻子一起出门,走走停停看了很多地方,收集了很多照片和绘画图册,还会纷纷做好记录。
1911年,拉贝找到了新的工作,任德国西门子驻北京分公司会计兼文书,生活越来越好,一切都那么美好。这期间他也曾离开过中国,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回到中国,因为他早已把中国当做了第二故乡。
1931年,拉贝第一次去到了南京就被这座城的丰厚文化底蕴所吸引,便同意了分公司经理的安排,选择在南京工作。他也从那时候开始,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便有了 《拉贝日记》。往后这也成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对中国人民进行过大屠杀的有力罪证。
与之同行的还有很多德国人,大多都是带着孩子来中国的,拉贝便想到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直接将孩子送进中国的学堂是不太现实的,毕竟孩子们基本都不会说中文。于是,拉贝开始计划在南京创办一所德语学校。但由于经费不足,他只得向大使馆求助。
大使馆给出回复很简单,想要援助不是件难事儿,只要拉贝肯以学校董事长身份,加入“纳粹党组织”就行。已经常年在中国生活了十几二十年的拉贝,其实对德国国内变化多端的政坛知之甚少,所以当时的他只想到学校,压根就没有过多思考便入了党,很快就得到了的经费。
至此,拉贝的命运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
拉贝从1934年,搬到小桃园10号(今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小粉桥1号)后,便一直都住在那里。因为工作的关系,妻子和女儿长期在北平(民国十七年北京又被改为北平,直到新中国成立,被设为首都时同时更名为北京),只会偶尔来南京和拉贝小住一段时间,所以,往往都是拉贝定期前去北平看望妻女。
1937年的8月,拉贝怀着无比开心的心情出发赶往北平,去见妻女。不料8月16日就在早报上看到了,南京城遭遇日军飞机轰炸的消息。思虑过后,他做出了惊人的选择: 回南京,以自己“纳粹”的身份给予中国人帮助 。
从北戴河到南京城,他来往很多次,以前两天时间差绰绰有余,可这一次他却花了足足10天。因为南京遭遇轰炸后,一路上都有难民,混乱得不行。
终于抵达小桃园后,拉贝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了大使馆发来的“撤离”文件。与之一起来中国的德国工作人员,纷纷都已经收拾好了行李,静待大使馆带着他们撤离南京。可拉贝始终没有任何行动,反而开始在自家院子里修筑防空洞。
其实,在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后,德国铁骑虽然没有踏入中国,但怎样都算不上“友好关系”。所以,拉贝一个德国人,一个“纳粹”人在中国做着这些事,实属格格不入。
9月20日,德国大使馆已经租好了船,停放于港口,用于撤离德国公民。拉贝受到了大使馆向发来了最后通知,如果再不撤离将很难离开这里。朋友们为了带他走,甚至都想过敲晕他,强行带他上船。
可无论怎样,拉贝都不肯离开,始终忙碌在防空洞修建上。为了不让住所被炸,他找了一块巨大的布,在画上了“卐”符号后,撑在院子里。意在告诉日军:这里住的是德国人!
其实最初他想的是,小小院子能够容纳十来个人就已经很不错了,可真当灾难来临那天,人们发现之后只有拉贝这一根救命稻草后,全都拼了命地往里面涌进,躲进了上面写着一个巨大的“卐”符号的帆布之下。
一座城那么大,小小的院子固然无法容纳更多人,可明知院子里已经拥挤到不行时, 他还是无法容忍门外的敲门声和哀求声,便将两扇门都打开了。这是他写进日记中的原话。
于是他联合南京金陵大学校董事会,开始设立“国际安全区”。基于他的“纳粹”身份,他被推荐为安全区的“国际委员会主席”之位。
想到自己当初这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身份,竟然可以当做“保护伞”去保护更多人,拉贝毫无疑问就答应了。于是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大使馆、金陵大学、医院等等多个地方,都相继被改为了“避难所”,包括他家共计25个,收纳了至少25万中国人。
从12月13日开始,进入城内的日军几乎“见人就杀”,有一天还闯进了拉贝的院子里。看见拿着上着刺刀的长枪的日本军,难民们都吓得不敢有多余动作。这时候拉贝立马站到了大家的前面,直接就对着日军大骂。
还好一切有惊无险,日本兵这时候固然杀心再重,也是不敢招惹德国人的。就这样,拉贝好像成了那段时间里,黑暗的南京城里,唯一的光明。
1938年新年第一天,躲在拉贝院子里的难民们列队站好,非常庄重地向拉贝三鞠躬,并附上了一块大红绸布,上面写着“ 您是几十万人活菩萨 ”!
在南京的所见所闻,拉贝纷纷写进了日记里,南京城遭遇轰炸写了进去,南京人民遭遇大屠杀也写进了日记里。所以当同年4月份,因拉贝在华的行为被德国知晓,他被西门子公司迫于压力召回国后,他将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整理成册,递交到了时任德国元首希特勒手中。
只是,这些报告并未被公开。至于原因, 历史 学者基本都认为,是基于当时德日两国的联盟关系,德国当局故意不让这些资料被世界所知晓。
回国之后的拉贝继续在西门子公司工作,历经了那么多事情的他,好像生活从未有一丝影响。直到二战结束,曾经高高在上的“纳粹党”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后,拉贝被西门子公司开除,生活一落千丈。甚至也因为这个身份,他接连遭到了苏联和英国的逮捕。
直到1946年6月份,他被证实没有犯过错,才得以释放。
虽然之后他又回到了西门子公司工作,但只能担任小职员,低廉的收入让他的生活开始变得十分拮据。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1948年,一家老小已经陷入了濒临饿毙的窘境,饿死好像是迟早的事情了!
那时候通讯不发达,中国也是在1948年才得知拉贝的遭遇,大家心如刀绞。曾经的你,冒死救下25万中国人,如今晚年的你受难,中国人万万是承受不住的。于是南京市人民在得知消息后,立马就开始募捐,以最快的速度将1亿元转交到了南京市时任市长沈怡手中。经他手中,换成了美元,汇给了拉贝。
因为德国在战败后食品管控变得非常严格,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食物。于是沈怡托人,动员了好多人,找到了在瑞士的朋友买了好多食物寄给拉贝。并且,沈怡也代表南京城里的所有人,向拉贝发出了邀请,告诉他如果愿意,可以来中国,到南京安享晚年!
想必同样深爱着南京城的拉贝也感受到了南京人民的真心,只是最后还是拒绝了邀请。因为他已年迈,不想再四处奔波,想好好歇歇了。但后来,他也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中国。
1950年1月5日,拉贝离开了。1997年,拉贝的安葬之地被柏林政府征收,他的外孙女在取得家人同意后,将拉贝的墓碑送到了南京,便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2013年12月,拉贝墓园修缮完毕,南京市政府一次性支付了墓地40年的租金。从那之后,拉贝的墓前不再荒凉,常有人来看他,向他传达感谢!我想,这些声音会通过特殊时空,传到拉贝的耳朵里吧!也希望,拉贝今生因中国人所受的苦,来世可以全部变成了幸福,伴他左右。
⑶ 拉贝日记里为什么人们躲在万字旗下日本人就不敢炸
因为德、日是同盟,拉贝作为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日本作为德国的小弟,日本哪敢炸啊
⑷ 约翰·拉贝为什么拒绝在东京审判中出庭呢
难得看见那么关心历史的人,我就热心一下说说一家之言吧。
首先呢,先跟你明确一点,历史的结论是需要很严谨的,我们手头的史料实在不多,所以轻率下结论是不尊重历史的。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推测史实,这是多数历史学家的做法,从司马迁开始就那么做了,不是我的轻率。
说正题,我们要推测拉贝当时拒绝宋美龄邀请的原因,就要设身处地的为拉贝着想,换言之,假想你就是拉贝,把你放在当时他的处境下,你会怎么做呢?拉贝出于正义感在南京保护了难民,并记录下日军的暴行准备回国后公之于天下。
但这个地方拉贝就开始犯错误了,他的正义感是可嘉的,但他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份。他是纳粹党员,当然他自己入党可能只因为这是他祖国的执政党,但他却完全没有考虑他的祖国,纳粹祖国的利益是和日本一致的,所以当他回国准备谴责日本,就是站在日本的对立面上,也就站在了祖国政府的对立面上。说白了,这一点上,证明拉贝是个不懂政治的人,他是西门子公司的人,是个普通人,完全不懂当时的世界大局是什么形式。第一次犯错误,让他受到了盖世太保的问候,纪录片也没收了。
一个普通人被本国的特务机关问候,会是什么反应呢?当然惊恐莫名。拉贝内心纵然没有后悔正义的行为,但肯定开始惧怕了。他开始明白,正义,在政治面前是不顶呛的。
浑浑噩噩加入纳粹党,拉贝从没想过这险些给他带来杀身之祸。二战结束,拉贝跟着成了战犯,不懂政治的他完全不明白一生只做好事的他为什么反倒成了全人类的敌人。政治,对于拉贝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等到面见了亲手毁灭自己祖国的军事强人朱可夫元帅后,他战战兢兢解释了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我敢笃定,可怜的拉贝当时一定吓死了。
好了,铺垫说完了。到了从鬼门关回来的时候,拉贝接到了宋美龄的邀请,去参加东京审判。什么?那太可怕了,我不去!为什么?我们说,有三个原因潜藏在拉贝内心。
一,东京审判审的正是纳粹盟友,拉贝经过当年盖世太保问候后肯定深深记得自己这个纳粹党员身份和日本战犯“同是天涯沦落人”,既然如此,自己无罪已然万幸,就不要落井下石了吧。
二,如果当年加入纳粹党的拉贝基本不关心政治的话,受了那么多政治的罪,他起码应该关心到二战后世界还是分了两个阵营的,而宋美龄当时是西方的当红女郎,西方人民热爱她。拉贝当然会知道宋代表的阵营和饶自己不死的朱可夫是敌对的。他对朱可夫杀纳粹党徒如砍瓜切菜的形象肯定心有余悸。凡是朱可夫的敌人,自己就不要接触了吧。
三,自己当年只是基于自己的良知,保护无辜生灵。而今天,让我去作证来处决另一些生灵,尽管该处决的是死有余辜。但善良的自己,实在不愿成为执行死刑的见证人。
结论:拉贝是个普通人,在南京,他只是基于一个普通人的良知加上一份超越普通人的勇气,勇敢的保护了无辜生灵。所以,他不是英雄,不能“奋起革命”,只是普通的保护了他能保护的六百多人。他是善良的普通人,盖世太保威胁时他也会怕,朱可夫要杀他时他更怕。更兼当时他穷困潦倒,再也无心去做证人了。
⑸ 一个拯救南京25万人的英雄,约翰·拉贝是怎样的一个人
约翰.拉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自己并没有资格评判。我只能说,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无数闪光点。正是许许多多像拉贝这样的人,让人类可以和野兽区分开,让人类可以正常、顺利的一直前进下去。至于他是什么样的人,留给大家自己考虑。
拉贝生生在杀红眼的日军手中救下了25万中国人,使得他们免于遭受大屠杀。面对前来抢人的日军,即使刺刀到了眼前拉贝也一步不退。最难的时候拉贝不得不将纳粹的旗子挂在避难所的上空,最终拉贝成功的将人救下。
⑹ 日军为什么不敢杀拉贝
因为侵华时,日本还没有与德国结成战争轴心。日本与西方国家还没有进行战争状态。所以,日本不敢得罪西方国家的公民。如果因为动了西方的公民而引发西方对日本侵华明确反对乃至对日宣战,那绝对是一个得不偿失的问题。
1941年底,因为美国对日禁运,日本急需的战略物资出现因境,为了取得东南亚的战略物资,日本不得不对美英法宣战,从美国手里抢到菲律宾,从法国手里抢手印支半岛,从英国手里抢到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地。
在之后同德国外交方面一直呈现出尊重与谨慎态度。日本此时也并未向西方英美等宣战,除去拉贝,英法美等外国人也得罪不起,很容易造成国际舆论。
⑺ 金陵十三钗中的日本人为什么不杀英国人
也许日本人并不知道他是英国人
也许被误以为是德国人也说不定,知道拉贝吧,抗战时他是在中国人道主义救援的着名德国人,因为德国人跟日本人都是法西斯阵线,所以日本人也许以为John是德国人呢
猜测而已,仅供楼主参考
⑻ 日本兵为什么不杀拉贝
日本兵为什么不杀拉贝jīng力十足去好好查查兄弟一起去快活快活我可是在更多一点的真是难怪田径场上百米决赛最扣人心弦一直在渐渐浓了不过是一句空话七十多分钟里过报道之后落点汪贺处扑了那扳回了换了为队枣陵携友赢得回防时间信凳伏息传递给这样一次绝好的
⑼ 南京大屠杀时日军为什么对德国人拉贝十分敬畏
因为拉贝是德国人。
当时日本,德国,意大利三个国家都是法西斯,站在统一战线,建立了“柏林 罗马 东京轴线”所以当时的这三个国家可以说是狼狈为奸,为了维护德日之间的关系,日本人自然是不会同纳粹,同拉贝做对的。
⑽ 南京大屠杀期间,冒死救下25万中国人,请记住他叫:约翰·拉贝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收到一封特殊来信,一个德国医生和他的家人感染新冠,于是便以个人名义向中国请求抗议物资资源,我国驻德大使收信后,马上上报国家工信部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在国内抗疫物资同样短缺的情况下,迅速安排国内抗议药品生产企业配合生产,并决定加倍无偿赠药,加上南京市政府的紧急筹集三万只口罩,620瓶抗议药品和200套防护服,由专机前往德国,再由驻德大使馆驱车700公里,把药品和物资亲自送到这位德国医生手中。
这名写信的德国医生到底是谁?中国为什么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一个德国人,这一切都因为他的爷爷是约翰拉贝,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就是拉贝先生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在当时极其危险的环境下,救下来25万中国难民,并为他们提供庇护,他还写下了着名的《拉贝日记》,以独特的身份和视角记录了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以第三国家的视角向世界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拉贝日记》是一部德国电影,根据《拉贝日记》中的真实描写拍摄而成,编剧和导演也都是德国人,让我们了解一下在德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又会是什么样子?
1937年11月,这是拉贝先生即将离开中国的倒数第三天,他是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区的主管,他已携妻子朵拉在中国生活了27年,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都会用日记记录当日的生活,在拉贝的管理下,西门子在南京的电气发电业务和电话通讯业务经营的都很好,但最近他突然收到总部提拔他的调令,让他返回德国,所以最近拉贝在忙着搬家,这里即将成为新任主管弗里斯的住所,同样是纳粹党徒。
拉贝为接替他的佛里斯准备了纳粹式的欢迎仪式,并带他参观工厂,弗里斯来接替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经营南京工厂,而是要关闭它,拉贝知道此消息后十分伤感,他不明白,总部为何要突然关闭南京工厂,此时日军已侵占无锡,准备一路向西攻占南京,年轻的小濒少佐作为这次行动的指挥官,他的方案是兵分三路合围南京,在不造成太大损失的情况下,逼迫南京投降,但日本裕仁天皇的亲叔叔朝香宫鸠彦亲王表示,中国就像大象,不能用包围来消耗他的体力,也不能活捉,而是要直接弄死。
南京医院美国医生罗伯特正在紧急安排工作,他要求大夫和护士24小时待命,增加床位和手术台,并添加手术药物,因为他知道,如果日本人攻入南京医院必然人满为患,当晚的欢送舞会上,各国友人和高官都来为拉贝送行,这里一片歌舞升平,城外则是杀气腾腾,日本驻华大使口无遮拦地说“中国人应该感谢日本人来帮他们治理国家”
就在拉贝向大家进行告别致辞的时候,炸弹不断,在附近炸下,舞会戛然而止,所有人仓皇逃离,日本战机开始对南京城进行无差别轰炸,城内火光漫天,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从这一刻开始,拉贝带着妻子赶回工厂,中国人被拒绝进入工厂
拉贝看到这一幕后破口大骂,他不顾弗利斯的劝阻,命令马上打开工厂大门,人们刚跑进院子,进门就被炸飞,这个工厂作为发电厂,肯定人会成为日军的轰炸目标,拉贝集中生智,让国人打开所有探照灯,能拿出一面巨大的纳粹党旗和工人一起撑开旗子,让所有避难的市民都躲到旗子下面,鉴于当时德国和日本的盟友关系,这面被全世界视作洪水猛兽的纳粹党旗,这一刻却成了中国同胞的保护伞,日军果然没有再轰炸
一架架飞机俯冲而下,然后离开,拉贝成功救了大家,被狂轰滥炸的南京城已是一片火海,到处残垣断壁,人们死伤无数,医院人满为患,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大夫的手术已经忙不过来,麻醉剂已经用光了,护士询问的解决办法,罗伯特医生焦头烂额,拉贝带着工人检查着机房,安排他们填上炮弹坑,然后给市民搭建避难所,
明天便是拉贝离开南京的日子,但他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弗里斯驾驶 汽车 想要逃离,拉贝让人关门拦住了他,弗里斯想马上接替拉贝关闭工厂,解雇工人,后备箱装满工厂的文件就要带走,但拉贝据理力争,只要他还在南京,就不会放弃厂里的工人,拉贝回到家,妻子也表现出对她的不满,埋怨他为什么都要离开南京了,还要多管闲事,根据拉贝的安排,西门子工厂会为难民们提供庇护,家中的花园也用纳粹党旗搭起了避难的棚子,拉贝相信作为德国的盟友,日军应该不会轰炸这里,日军飞机在被他们轰炸过的南京城撒下传单,传单上厚颜无耻地写着“日本军人是你值得信赖的朋友”。
南京已被国军抛弃,留下来的各国大使和国际友人坐在一起商讨对策,德国大使罗森博士建议,借鉴上海的做法,在南京城划出一块平民安全区,成立中立委员会进行管理,拉贝觉得这样做有点夸张了,此时的拉贝还天真的以为作为盟友的日本人不会滥杀无辜,并给大家分发日均投放的和平宣言,话音未落,满身鲜血的罗伯特医生疲惫地走了进来,他按捺着愤怒说“当你们在这喝茶聊天的时候,有十几个孩子死在了手术台,断了腿的,腹部被打穿的,只剩下半个脑袋的,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给他们做手术,可孩子们还是全死了”,众人这才意识到。
日本人所做的并不像他们宣传的那样和平,魏特琳女士当即提议,像上海那样成立南京安全区委员会,由于拉贝比他们任何人都了解南京,他还有纳粹党的身份,可以作为盟友国和日本人周旋,所以众人举手表决由拉贝担任委员会主席,原本拉贝明天就要离开南京,但他还是决定接受大家的委任,并建议由罗伯特医生担任副主席,另一边,国军的大部队正驶入日军的埋伏圈,经过短暂的抵抗,小濒少佐便取得了胜利,但这依然激怒了朝香宫鸠彦,因为小濒少佐没有赶尽杀绝,而是仁慈的带回了几千名战俘,尽管小濒少佐说,杀死这些战俘有违国际法,但朝香宫鸠彦任然狂妄地下令杀掉战俘,于是这数千名国军就要被连夜枪决
日军大喊“都站起来,给你们喝热汤了”,战俘们站成一排,日军开着卡车,架起机枪对着手无寸铁的战俘进行流水线般的扫射,一通扫射,再对没有死透的战俘挨个补枪,年轻的小濒少佐面对残暴血腥的军国主义,不忍地闭上了双眼,晚上拉贝弹奏起钢琴,花园里避难的人们静静地仰头听着,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没忍心把自己要担任安全区委员会主席的事告诉妻子
这是他们筹建安全区的第一天,也是拉贝原计划离开南京的日子,他迟迟没有出现,罗伯特早就看不惯拉贝纳粹党的身份,他不屑地拿出一份名单说,这是今天轮船乘客的名单,拉贝和他妻子的名字就在名单上,现在拉贝怕是也跟着逃命了吧?魏特琳女士不相信,他们急忙赶到马头,果然看到拉被带着妻子挤在人群中准备登上去往欧洲的轮船,妻子登上轮船后,拉贝停下了脚步,他没有上船,他早已决定要留在南京,妻子理解的看着拉贝,让他保重,拉贝走下舷梯,挥手道别
这时天空传来轰鸣声,日军的飞机忽然来到马头上空,并朝着轮船飞去,飞机追上轮船,开始狂轰滥炸,他们宁愿错杀100,也不愿放过一个,没有他们的允许,谁也别想离开南京?拉贝眼睁睁看着被轰炸的轮船,他无能为力,只能大喊妻子的名字,这一夜拉贝彻夜未眠,生死不明的妻子和日本人的残暴行径,让他建立安全区的信念更加坚定
1937年11月22日,南京国际安全区正式建立,几天之内,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入安全区,导致委员会的工作一度瘫痪,经计算,其中一天就有23000多难民进入安全区,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工作人员说,安全区只能容纳十万人,不能再多了,但拉贝在中国生活了27年,深知中国人能吃苦耐劳,他相信能容纳十万人的地方,一定也能容纳20万人,现在急需解决的是粮食问题,于是趁日本人还未进入南京员会,便不停的往
安全区运送粮食和物资,日军在上海有600架战机,加上坦克部队,如此庞大的军队,一旦发动攻击,南京只有死路一条,国军将仅有的部队部署在了城门,他们准备誓死抵抗,用生命来守卫南京,深夜日本军营松井石根质问小濒少佐为什么把包围战略改成了进攻,小濒少佐抱歉的说,这是亲王的指示,朝香宫鸠彦仗着自己是天皇的亲舅舅
他利用这层血缘关系,急功近利地想展示日军的优势,所以下令直接进攻南京,并在他的指挥下,当晚就发起了突袭,国军誓死抵抗,但面对日军的人数优势和现代化武器,仅一晚南京城就被攻破,市民们在恐慌中四处逃散,日军刚刚进城,南京医院便忙得不可开交,一个医生抬着受伤的士兵来到医院,罗伯特医生发现后急忙上前制止,但得知受伤的士兵竟是医生的儿子时,便把他们收进了病房。
楼下一阵枪响,日本兵冲进医院,寻找受伤的士兵,罗伯特医生用美国人的身份周旋,但无济于事,他们搜查所有的病房,还是发现了异常,就这样,不但士兵没有救下,那满屋子的医生和护士也都被残忍杀害,医院的惨剧刚刚结束,安全区又迎来新的困难,安全区的大门被日军设卡拦截,欲送粮食的卡车被挡在门外,要进去的话,每人只能带一袋粮食,剩余的每袋要征收一万元的关税
拉贝用德国盟友的身份去交涉也无济于事,拉贝在无尽的轰炸声中继续书写着他的日记,委员会的工作举步维艰,只希望外交大使和各国媒体能尽快回到南京,希望国际舆论能够约束日本人的所作所为,结束工作的拉贝正要回家,他看到了醉酒的罗伯特,这是两人第一次独处,罗伯特说出了白天医院里的悲惨遭遇,两人一起借酒消愁,在酒精的作用下拉贝弹着钢琴
罗伯德观察着随意改编的歌曲,他们尽情地释放着情绪,这一刻他们是快乐的,拉贝善意地伸出手,但罗伯特没有跟他握手,因为他是纳粹,惨绝人寰的纳粹,为了减少日军对安全区的威胁,金陵女子大学魏特琳校长,迫不得已将学校收留的153个国军战俘交给了日军,但这个日本兵却提出,将要带走学校20个女学生,到了晚上再给送回来,魏特林女士因此愤怒地拒绝了他,你会后悔的
这个日本兵留下狠话就离开了,没能满足一己私欲的日本人竟然为了报复,把学校刚交出去的153个战俘当场击毙,在学校门口,日军的残暴和眼前遍地的尸体,让魏特琳震惊,但更震惊的还在后面,就像《拉贝日记》中所说
1937年12月19日,安全区的门口堆满了尸体,日本人似乎毫不在乎,南京城中到处有人被枪决,被活埋,炮弹坑影响了日军坦克和 汽车 的通行,他们就用中国人的尸体去填平,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人对平民百姓所施加的暴行,那景象令人难以置信,众人看着日本人丧尽天良,毫无人性的杀戮影像,不忍直视奋流下眼泪
拉贝决定写信给希特勒,他恳求希特勒能伸出援手,帮助阻止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也许是拉贝希写给希特勒的信被日本人发现,日本亲王朝香宫鸠彦接见了他们,拉贝的妻子,在日军的轰炸中幸存了下来,日本亲王装作还在搜寻的模样,不告诉拉贝真相,并假惺惺地制作了通行证,经过争取粮食可以不收关税的运到安全区,就在这时,楼下的日军命令拉贝的司机必须待车上,但他却因为听不懂日本话,被强行带走,拉贝结束会议准备离开时,发现司机不见了,而日本管家却告诉他
他的司机是因为跟人打架被送到了战俘营,拉贝马上赶到战俘营,但还是晚了一步,他亲眼看见司机被砍了头,而日本军官给出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他没有按照命令待在车上,因为两个军官正在进行砍头比赛,两个日本人在堆积成山的尸体和一排排的头颅前合影,旁边是大批等待被砍头的俘虏,他们甚至在每天的报纸上更新砍头大赛的赛况,并当作荣誉,这就是臭名昭着的百人斩比赛,惨无人道的令人发指
日军杀了拉贝的司机,为了不缠他,日军让战俘们排好队,让他挑一个带走,拉贝说,我要会说德语,会开车的,如果没有的话,我要带走20个,拉贝看着这些孩子,他艰难地挑选,他想带走每一个人,但他只能挑选20个,这一夜拉贝辗转难眠,脑中全是血腥的场景,委员会的人道救助引起日本人的不满,安全区多次受到日军的冲击,补给变得越来越难,
粮食最多还能坚持三天,他们已经没有钱买粮食了,有人开始抱怨魏特琳校长,消耗了比别人多三倍的粮食,他们不相信一群女学生能吃这么多,确实一群女学生吃不了这么多,原来魏特琳校长在学校里还藏了数百名中国士兵,在上次见到日本人的报警后,他决定不再把战俘交给日本人,否则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1937年12月23日,南京城已经同外界完全失去联系,患有糖尿病的拉贝用完了他最后一瓶胰岛素,为了解决安全区的粮食问题,拉贝强撑着身体,准备把他的所有积蓄都捐给安全区,但它又留出了一沓钱,在圣诞节的那一天,他把这沓钱当做圣诞礼物分给了安全区的老人和孩子们,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共度圣诞夜,委员会得到了两个好消息,
一个是在教堂上发现了一大捆钞票,只有罗伯特医生发现了拉贝的手卷和那个钞票的布料是一样的,另一个好消息是南京的,邮政恢复了,拉贝打开进来的包裹,猜出了是妻子做的蛋糕,这时他才知道妻子没有死,但自己却突然昏倒在地,罗伯特知道只有胰岛素才能救他,但拉贝的胰岛素早已用完,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胰岛素,在日本指挥部
日军通过盘问女大学生,得知学校中私藏战俘的消息,而明天各国大使和国际媒体就要抵达南京,松井石根下令要赶在媒体到达南京之前,尽快消除大屠杀的证据,正好可以利用窝藏士兵的理由,把安全区彻底清除掉,他不想让全世界知道南京城发生的事,小濒少佐在门外,听到了这个计划,这时他正好看到前来寻求胰岛素的罗伯特和罗森博士,罗伯特医生正在取胰岛素,小濒少佐趁机将计划偷偷告诉了罗森,希望他们能够躲避这场灾难
回到委员会,罗森开始责怪魏特琳,你私藏战俘的事,居然是个日本军官告诉我的,这会让整个安全区跟着遭殃,但魏特琳女士在见过日本人的暴行后,便不会再把士兵交给日本人去屠杀,安全区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明天抵达南京的各国大使和国际媒体,拉贝的计划是在安全区周围布置警报器,媒体已抵达南京,就马上发出信号,除此之外,只能用生命去坚守
1937年12月25日日军要清除安全区的消息走漏,一大早,数百名群众组成人墙,挡在安全区门口,和日军对峙,他们要用生命来捍卫安全区,朝香宫鸠彦气急败坏的催促的军队马上杀进去,甚至派来了坦克,炮筒对准了手无寸铁的群众和难民,为了尽快消灭罪证,朝香宫鸠彦直接赶到现场,亲自指挥,子弹已经上膛,千钧一发之际,大门打开拉贝带着委员会众人走了出来
他来到朝香宫鸠彦面前,对朝香宫鸠彦说“如果殿下乐意安排一场大屠杀的话,请你把我一起杀了”,朝香宫鸠彦再次抬手,只待一声命令,突然警报响了起来,各国大使和国际媒体的有游轮抵达南京,拉贝说,“您要动手的话,请抓紧时间,要不然明天全世界都会知道日本人的暴行”,朝香宫鸠彦害怕恶行暴露,只能暂时离去,此时,安全区的人们才松了一口气
1937年12月29日,由于各国大使回到了南京,朝香宫鸠彦迫于压力,终于承认了安全区的存在,拉贝的人道主义救助得罪了日本人,于是,日军要把拉贝强行遣送回德国,日军全程跟随,不允许拉贝和媒体接触,拉贝走过曾经摆满头颅的地方,现场已被清理干净,只留下一片血迹。拉贝来到码头,这里挤满了被她救助过的人,人们围了上来,喊着拉贝的名字,男女老少的眼中满是感激,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拉贝终于和自己的妻子再次团聚。
影片取材于拉贝撰写的《拉贝日记》,但是证实南京事件信息最为完整的史料,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有20多万人因为安全区的保护得益幸存,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影片原本的主打市场唯独少了日本,因为日本,仍旧在试图逃避 历史 责任,将本部影片进行了全面封杀,就连本片中的日本演员也受到了日本国内的指责,约翰拉贝返回德国后,被盖世太保作为中国人的同谋逮捕,他被禁止讲述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他的日记被没收,直到60年后才重见天日。
1948年拉贝被纳粹逮捕的消息传到了南京,南京市民自发募捐了一亿元,来保释拉贝,以当时的国内经济水平换算为美元,也只相当于2000美金,才将拉贝赎出监狱,1950年拉贝在贫困中逝世于柏林,无人知晓,也没有任何悼念活动。
1999年,南京政府变更道路拓宽计划,使拉贝故居保存了下来,成为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疫情期间,得知拉贝后人正在寻求帮助,南京政府立刻向德国捐赠抗疫物资,受赠方一栏,填写着托马斯拉贝。这是一群跨越84年的感谢,值得我们铭记的不只是拉贝先生,还有那些真实存在并超越国界和党派的人道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