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元朝是怎么征战日本的

元朝是怎么征战日本的

发布时间: 2023-06-06 21:49:04

① 蒙元帝国元世祖忽必烈的东征日本之战(上)

我是小树,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精品历史故事与真实历史事件揭秘干货。

蒙古帝国相继平定了西夏、西域、东欧、西亚、金国、高丽、大理、金齿、吐蕃、南宋等东西方数十诸强国之后,由原来负责漠南汉地诸多事务的世祖忽必烈,于1260年在开平即位蒙古帝国新任大汗。同年,高丽国王元宗向世祖忽必烈称臣纳款,高丽国成为蒙古帝国的东藩之地。1264年世祖忽必烈移至燕京,选天下五经之首易经之中的“大哉乾元”之意,称帝建立了大元王朝,定都城为大都城,下令要求高丽王派出使者奔赴日本,希望与日本通好,令日本国接高丽国例臣服。

据元史中真实所载,日本国在东海之东,古时候称为倭奴国,或云恶其旧名,故更改名称为日本,其国人以其地接近日出之所而得其名。日本国土远离中土,又广相隔着大海之阔,自汉以后历魏、晋、宋、隋各朝皆来中原朝贡天朝。唐代至永徽、显庆、长安、开元、天宝、上元、贞元、元和、开成年间则日本直接派遣使者入朝学习,称之为“遣唐使”。宋代雍熙元年,日本僧人暐然与其门徒六人渡海而来,奉日本国书入贡天朝,并献上了铜器十余件。僧人暐然善于书写隶书,但不通中华之语言。君臣问其日本列岛风土人情,他便但书文字以对,据他所说日本国中有五经书及佛经、《白居易集》七十卷。暐然归还日本国之后,又来便者名叫滕木吉,以僧人来中土者名叫寂照和尚。寂照认识中土文字,而且书法水平很高缮写甚妙。至宋代熙宁以后,日本国连贡方物,其出使来者皆为僧人。

世祖中统元年,封高丽世子王倎为高丽王,派遣其还高丽国,高丽大臣等都说高丽国与日本国相连遣使皆可通日本。此时日本国统治者为龟山天皇,年号文应时期。至元二年秋八月,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了出使日本的使者,兵部侍郎黑的佩虎符,充大元帝国信使,礼部侍郎殷弘佩金符,充大元帝国信副使,并赐高丽国王书:“今尔国人赵彝来告,日本与尔国为近邻,典章政治有足嘉者,汉、唐而下,亦或通使中国,故今遣黑的等往日本,欲与通和。卿其导达去使,以彻彼疆开悟东方向风慕义。兹事之责,卿宜任之,勿以风涛险阴为辞,勿以未尝通好为解。恐彼不顺命,有阻去使,故托卿之忠诚。卿其勉之!”高丽王禃乃遣其枢密院副使宋君斐与礼部侍郎金赞,为黑的等向导。

元世祖至元二年,黑的、殷弘等持世祖忽必烈元帝国国书出使日本。国书的大意为:大蒙古国皇帝奉书日本国王: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务讲信修睦。况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区夏,遐方异域,畏威怀德者,不可悉数。朕即位之初,以高丽无辜之民久瘁锋镝,即令罢兵还其疆域,反其旄倪。高丽君臣感戴来朝,义虽君臣,欢若父子。计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丽,朕之东藩也。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亦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国知之未审,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且圣人以四海为家,不相通好,岂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

元帝国的使者黑的、殷弘携国书赴日,但是被日本拒绝入境,使者转交国书后归国。日本朝廷在收到国书之后一面祈求大神的保佑,一面又以"书辞无理",拒绝接受。幕府的实际撑权者将军北条时宗令大宰府诸番加强备战,加强了九州沿海各要地的警备力量。其后元世祖忽必烈又两次派出使者,但都遭到日本朝廷的拒绝面见。至元十一年1274年,世祖忽必烈大怒发动了东征日本的战争。

至元十一年1274年,正月,日本国主龟山天皇让位于其太子,称号为俊宇多天皇,改元建治。同年三月,世祖忽必烈命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邱等诸将,将屯高丽军及女真军并汉军水师共一万五千人、战船九百艘,会以七月为期同时进攻日本国,又下命令让高丽国发兵助战。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八月,以平番元帅忽敦、右副元帅洪茶邱(洪福源之子)、左副元帅刘复亨等诸将抵达高丽国南部,高丽国则以大都督指挥使金方庆为首的诸将率高丽三翼军,共八千多人助战元军,忽敦等诸将统率蒙、汉、女真、诸军二万人、高丽水军六千人、水手六千人。总计四万多人由合浦港进攻对马岛,首先开始了攻日之战。日本国大将允宗助国率八千日本骑兵进行抵御,同时派出翻译人员至船上来问原故。忽敦等人也不回答,直接率兵强攻登陆,双方直接开战。经过激烈厮杀允宗助国一阵战死。

忽敦等将领转攻壹岐岛,在成功登岸后树立赤帜数面于日本国土,日本大将平经高战败逃走,婴城自守。翌日,城池攻陷,平经高战死。忽敦等将数日便连破日本三岛,大军登岸之后由于日本人坚决抵抗于是令大军肆行杀戮,经过屠城之俘虏的妇女以索贯穿手心,系于大船的一侧其他的人无一幸免。数日之后元军已逼近肥前沿海诸岛,敢于抵抗的日本武士全部丧生。一十九日元军战船驶进博多湾,于翌日开始登陆作战。日本军守将藤原经资指挥日军抵抗,但是在元军步兵集闭战法和火药武器震天雷的威力下,这些岛国士兵哪见过如此战法,日本守军完全处于失利的状态下。

这支由元世祖忽必烈授命组成的第一次征战日本的元朝大军,是由蒙、汉、高丽数族大军队组成的联合部队。元军不但在战斗力,而且还有战略战术方面上都远远高于日本军。据日本史书中的记载:元军的攻势方法在于击鼓鸣锣,杀声震天。日本军队的战马听后都惊恐不安,原地跳跃打转,当日本武士拨转马头准备冲向元军时,就已经被元军射中身体。蒙古弓矢短小,但弓矢根部都涂有毒液,射中身体即中毒。元军数百人便箭射如雨,长柄矛非常锋利轻松就可以刺进铠甲缝隙之中。

而且元军队列成行,有敌人逼近者,中间队列马上分开,两端合围而出,给予以全面消灭之战。元军的甲轻便、又极善骑马,战士普遍力气很大,肉博又从不惜命,个个豪勇异常,而善于进退人人知兵法。元军大将则据高处而指挥全军,进退击鼓,全军按鼓声命令行动。在元军后退之时,阵中又布有铁炮,炮中装铁弹,随着火焰全面喷出,四面烈火,烟气弥漫。炮声凄厉,心碎肝裂,目眩耳聋,不辩东西,被击毙的日军极多。双方激战至暮,日军败走撤至太宰府水城一线防守。

此时日本国人大震,朝野上下马上征集全国各藩属兵马十万二千余人进赴援救。忽敦元帅率诸军等与日本大军战于博多,诸将凭高鸣鼓,指挥兵士,进退应鼓声。日本武士浪人组成敢死队有大量陷阵者拼命前冲,全部被元军包围而全部歼灭。又狂发连珠铁炮,歼灭日本兵马无可计数。日本军失败逃走,忽敦乘机进兵至今津,佐属与日本大将菊池康成等血战于赤坂城,又与少贰沉惠大战于百道原,均击败日本军。日军觉惠子景资十分善于骑射,一箭竟射落汉军大将刘复亨坠马。忽敦等列阵松林,日本半大坂赖康率大军来拒,复被打败水逃走。日暮之时大风呼起天降暴雨,诸将乃次第登舟以避。

高丽大将之间向来不和,导致了元军的后勤补给出现了很有问题,因此高丽大将金言庆对忽敦、洪茶邱说:“我兵虽少,但是已入敌境,人自为战,即孟明焚舟、淮阴背水计也,请复决战。”元帅忽敦说:“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策疲兵入敌境,非完计也,不若班师。”刘复亨受伤极重,当晚先引所部先归。时值半夜大风又起雨更爆,元朝官军战船在角崖石多之地都被破坏,忽敦眼见后断不力于是令诸将等乃乘夜引兵退走。

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元世祖忽必烈又复派出使臣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着、计议官撒都鲁丁带着元朝国书又想通好于日本国,高丽国郎将徐赞及捎工上佐等三十人前导同行。同年四月,杜世忠等至长门室津,既而移步于筑前太宰府。八月,太宰府派出专人护送世忠等至镰仓。九月,日本幕府将军北条时宗下令斩杀杜世忠、何文着、撒都鲁丁及书状官董畏、高丽人徐赞于日本龙口。这便引出了元世祖忽必烈二伐日本列岛。

感谢您的观看和分享,您的支持是小树创作的强大动力,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收藏,咱们下期不见不散。

② 介绍一下元朝出征日本的事儿

元朝入侵日本之战(公元1274年、1281年、元至元十一年、十八年,日本天皇文永十一年,弘安四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绝无的两个由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了以华夏农耕中国为核心区域、但同时跨越游牧区域和渔猎区域的、完全不同于传统农耕中国的中国正统朝代之一。元朝是由发源于中国西北方的中欧草原地带的蒙古人建立,而蒙古人是世界性的游牧民族向定居民族和农耕区域发动全面扩张历史中最成功的民族,在其兴旺的顶峰,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分裂后,其分裂的碎块构成了今天世界体系中一些最重要的国家,而蒙古人在东亚的经营,事实上为在疆域扩张问题从本质里保守的华夏中国,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扩张和融合的时期。

今天的中国大地域版图,首先是在元代中国初步成形的,所以元代中国同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正统地位、而且为后世中国留下重大遗产的朝代。元代同样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绝无的主动向周边区域扩张全面发动战争、以期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安全秩序的时期,仅这一点,就足以使元代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有重大区别。而从现代国家和国际体系的眼光来观察,元代的周边扩张其实同样代表着一种经济和安全的理性,既尽可能地扩大核心统治体系的范围,消除任何潜在的破坏秩序的可能,同时创造大地域的贸易交换。

从安全和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元代中国的对外扩张其实有很多资本主义和大工业生产兴起后的现代性,而元代对日本的二次战争和战争失败,同样是影响了随后中日各自历史的重大战争事件。自从唐代后期到蒙古人建立元朝,日本和中国脱离外交关系长达4个世纪之久,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元朝后,企图改变这种情况,使日本与其他政权和民族一样臣服于蒙古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忽必烈数次遣使前往日本,但均为日本政府拒绝。

公元1270年,蒙古使节第五次到达日本,传达了忽必烈的旨意:如果日本不向蒙古朝贡,蒙古即将出兵,当时18岁的日本执政者北条时宗(1251~1284)坚决拒绝这一要求,并压制了其他人的妥协态度,下令西国的守护和地头准备防御。忽必烈闻此讯后,抑制不住五次遣使、五次被拒绝的愤怒与耻辱,他不顾元与南宋激战正酣,下令准备军队、船只、粮饷,向日本发起战争攻势。日本军队也在北条时宗的命令下严阵以待。

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为此高丽人、汉人被迫造船、运粮饷,充当士兵,他们深受其害。但忽必烈执意攻取日本,“冬十月,入其国,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惊四境而归”。其实元朝军队仅仅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了一些战果。以后则屡战屡败。

尽管日本人的武器无法与元朝人的长距离武器相匹敌,他们的指挥官也不如久经战场考验的元朝军队领袖那样有经验,但他们擅长于面对面的搏斗,而战斗过程中突然降临的暴风雨使元朝军队和船舰在退往旷海中时损害惨重,他们不得不无功撤退。元朝第一次东征日本以失败告终。这在蒙古兴起后的战争史中极其罕见的。蒙古人战无不胜的神话在海战中破灭。

忽必烈听到征服日本失败的消息后,感到非常震惊,再次派遣重要使者携书前往日本,并以强硬的态度要求日本纳贡,否则将诉诸于武力。但日本政府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要求并处死了使节。忽必烈与他的祖父一样,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惩罚日本国,他一方面招募军队、筹集资金;另一方面遣使要求日本迅速朝贡,否则元军将至。北条时宗再次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并积极策划远征高丽。忽必烈别无选择,他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以日本杀使臣为由,结集南宋新投降的十万人组成一支大军远征日本。兵分两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高丽、汉军四万,从高丽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新附军乘海船九千艘,从庆元、定海启航。

元朝的二路大军约定六月以前会于壹岐岛及平壹岛。高丽国王也为元朝提供了1万军队,1500水手,900只船和大批粮食。然而,人数多、辎重多的元南方军队行动迟缓,没有按预定时间与东路军会合,东路军在等待无望的情况下,从合浦出发,侵袭日本对马、一岐两岛后,进抵筑前志贺岛登陆。日本守军已有前次抗击蒙古的经验,他们在箱崎、今津等外沿岸构筑防御工事,并以精锐部队开进志贺岛(志贺岛与九州之间有陆路可通),与东征元军进行了激烈战斗。”元军战败,退至鹰岛、对马、一岐、长门等地,与姗姗来迟的江南军会合。

然而会合后的元军不但不积极进攻,反而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协调作战。这样,蒙古军在毫无荫蔽的前提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两方对峙达两个月之久,蒙古军队无法取得胜利。两个月之后,既8月15~16日,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日本海岸,在此次台风袭击下,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杀或溺死。汉文史料也记载到,由于元军战船“缚舰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台风袭击下“震撼击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统率范文虎临阵脱逃,“独帆走高丽”。元朝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惨败而告终。

而盛怒之下的忽必烈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于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东北女真人为他出征日本建造船只、高丽人为他提供粮食。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忽必烈终于在公元1286年屈服于客观力量短缺的压力,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至此,元朝与日本的军事关系以元朝的失败而结束。

忽必烈侵日失败代表着当时具有最高军事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蒙古军事力量、完全不适应与大陆作战不同的海上登陆作战,而事实上,在与元朝军队对阵过程中,日本武士力量也同样没有真正的军事优势,其胜利是由于入侵蒙古所进行的跨海登陆作战,本身其为复杂,要依靠大量的当时尚未被人类掌握的技术、诸如对台风天气的预报和多波次连续登陆进攻。事实上蒙古军队在所有无法展开其骑兵优势的战场、如安南、爪哇、和高丽都遭遇了失败,这也是蒙古扩张力量由盛到衰的必然过程。

③ 元朝是忽必烈侵略日本叫什么事件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两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袭答培世来”,或依当时的日本年中悉号称抵御元军第一次进攻的战事为“文永之役”,第二次为“弘安之役”清肢。

④ 元朝为什么攻打日本

1、因为元朝要一统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元朝并没有把日本打下来,下面简述一下历史上元朝攻打日本的过程吧。其实不是上天在帮日本人,而是与当时元朝人对海洋气候的不了解是有必然联系的忽必烈有两次攻击日本。
2、第一次东征日本,发生于1274年。原因是日本不肯臣服于元朝告隐。于是,忽必烈决心用武力征服日本。1274年11月,元水军从高丽合浦(韩国镇海湾马山浦)出发,驶向对马岛。元袜升厅军笑贺第一次东征日本失败告终。

3、第二次东征日本,发生于1281年。此次,元军调集了重兵分两路东征。东路军战船900艘,官兵4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江南军战船3500艘,官兵10万人,从庆元(今浙江宁波)出发。两军约定在壹岐岛会师。6月,东路军攻占对马,壹岐岛,没有按约定等待江南军,便抢先攻击博多湾。元军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失败告终.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两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袭来"。
依当时的日本年号称抵御元军第一次进攻的战事为"文永之役",第二次为"弘安之役"。镰仓、室町时代呼称(蒙古袭来、异贼袭来、蒙古合战、异国合战)亦有用兇徒称呼之,江户时代大日本史称为元寇。这两次入侵也以北九州为主要战场。这两次侵略企图尽管最终失败,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⑤ 元日之战——一场由忽必烈主动挑起的战争

忽必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后的又一着名蒙古族领袖,带领着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悍的蒙古铁骑南征北战,最终称霸亚欧大陆,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地域最辽阔的王朝大元王朝。大元朝刚建立,他就对日本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发动了对日本的战争。

与其它几次中日战争不同,这场战争是中国军队漂洋过海进攻日本本土的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以侵略者的身份进行对日战争的,由于元朝时的中国是蒙古族当政 ,所以日本称这次战争为“蒙古袭来”。

【背景】

忽必烈在灭金以后,于1260年在中原即位称帝,与南宋政权分庭抗礼。

蒙古族是一个在草原上成长起来的剽悍民族,崇尚的是武力征服,建立政权后便要求周围的国家和少数民族向其臣服。中国的周边国家慑于元朝的武力,很识相的纷纷与元朝遣使通好,唯独日本是个例外,没有任何与元交好的实际行动。这是霸道惯了的忽必烈所不能容忍的。

其他国家都识时务,怎么就出了你这个例外呢?

1266年,忽必烈派遣使者在高丽官员的陪同下携带国书出访日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求日本迅速派遣使臣前来通好。

忽必烈在国书中对日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允许日本以平等国身份与中国交往,而且声明只要日本遣使通好,中国将与日本加强贸易往来互通有无,也可以给日本一些经济上的帮助,最后又以如果日本坚持不通好那就要对日本用兵进行恐吓。

这封国书话说的在情在理,也给足了日本面子。忽必烈认为国书一到日本必会马上遣使通好,正常的国家统治者也会顺应时势遣使通好。可是忽必烈这次错了,日本此时的统治者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根本没按正规套路出牌,对元朝国书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

此时的日本正处于镰仓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国内已是军人掌权,常年习武的武将们与知尺嫌如书达理善于心计的文官不同,他们一般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此时当政的北条时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狂妄自大惯了,根本没仔细考虑与元通好的利弊,就将忽必烈的通好要求给一票否决了。忽必烈国书末尾的恐吓更是激起了北条时宗的好胜心,他心说就不与你通好,我气死你,你要敢来打我我就跟你拼个你死我活,我还怕你不成,你瞧瞧这想法多孩子气。

就这样,忽必烈的第一次遣使通好失败了。

忽必烈不甘心,于1668年再次遣使来日本,可日本方面仍然无动于衷,给忽必烈的答复也更具讽刺意味,说根本就没听说过蒙古国还谈什么通好。

都说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往往越想得到,忽必烈此后或遣使或通过高丽或发送信件,三番五次的与日本方面沟通,能使出的方法都使了,可是日本是油盐不陵启进,均采取不予以理会的态度,反而加强了本土的防御准备抵挡元朝的进攻。

忽必烈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向来都是别人跪拜自己,今天自己主动示好却热脸贴到了日本的冷屁股。

忽必烈怒了,他认为日本小小岛国的无理伤害了大元王朝的自尊心,老虎不发威你拿我当病猫是不是,于是决定教训一下自不量力的日本。

征日战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起来了。

要我说忽必烈和北条时宗都是思想上很极端的人,过于争强好胜。

忽必烈的完美主义心理太强了,这在现代心理学上应该叫强迫思维。这和有洁癖的人不能容忍一点点细菌而反复洗手是一个道理。日本不通好忽必烈并不会少块肉,对元朝的发展和名誉也没什么影响,但忽必烈心理上无法承受这一所谓的污点,非用极端方法解决问题。

北条时宗更像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他不去理性思考与元建交的利弊,也不去想与元朝通商的好处,而是直接赌气产生你来打我呀我还怕你不成这样的想法。

所以说日元战争是忽必烈和北条时宗两个犟种拿数万士兵的生命开的一次玩笑。

【第一次出征】

1274年,被日本的无理激怒了的忽必烈决心发动对日本本土的侵略战争,他要动手了。

对于这次战争忽必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打仗可不是儿戏,战略上没把日本放在眼里,但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对方的。

忽者者必烈命令高丽王造船900艘,限期完工,否则严惩不贷。

高丽王知道忽必烈不是好脾气的人,不敢公开违抗他的命令,但忽必烈交给的任务实在艰巨,弄得高丽百姓怨声载道,就是起早贪黑也完成不了上面安排的任务,不敢明着理论就只能暗中玩手段了,于是高丽人在造船时偷工减料,造出的船只根本不符合出海航行的要求,这为征日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这样的船出海遇到大风浪不翻船才怪。

好在元军都是旱鸭子,不精通水战,对造船技术更是一窍不通,因此高丽王才用不合格产品瞒过了忽必烈。

高丽国造好船只后,各路军马和粮草也都已准备完毕。

10月3日,由大将忻都、刘复亨等率领的蒙汉高丽大军共计3.23万人从高丽出发远征日本。

16日,远征军逼近了日本沿海岛屿,日本虽然也加强了沿海的防御,但由于日本岛可登陆的地方太多,兵力布置分散,不可能将沿海地区都严整布防,因此日军在与元军遭遇后只能仓促应战,日军首战告败,几百武士丧生。

20日,元军在日本博多湾一带强行登陆,双方在沿海一带展开了攻防战。

日军这时使用的还是中国三国时期的战术,画面中出现的也像三国演义中的镜头。双方在排兵布阵后,日本武士队伍中冲出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士来我军阵前叫阵,大喊谁来战我,幻想在斩杀元军一名虎将后大队人马随后掩杀过来将元军一举击溃。

这个时候的中国可不是三国时期了,元军对于日军的叫阵根本不予理睬,元军将士心中暗笑,这二货,都什么年代了还玩单挑。

日本武士见挑衅不成,大怒之下率领日本武士掩杀过来,这回元军开始动了,放箭的放箭,开炮的开炮,击鼓的击鼓,一切井井有条的进行着。

日本武士虽震惊但还没有被吓傻,可是战马受不了这惊吓,它可不懂什么军纪,凭动物的本能调头逃窜,日本武士也往往在战马调头之时就已经被弓箭射中落于马下。

日军根本抵挡不住元军步炮骑箭的多兵种联合出击,与元军的战斗是一触即溃,胜败立见。

日军战败不是偶然,中日双方的战斗力有天壤之别。

先说说中国方面,在蒙古人、汉人、高丽人组成的联合大军中,蒙古军队的战斗力是最强的。

在草原上长大的蒙古汉子在军事上本身就很有天赋,一个个都是标准的军用体格,加上他们受过忽必烈严格的军事训练,因此个个骁勇善战,骑兵更是有踏平千里之势。

战术在当时来说也很先进。每次与日军对阵都是击鼓鸣金,鼓噪前进,这使日本的战马很不习惯,往往人未战马先怯,像发疯一样掉头就跑,这使得日本军队阵型大乱,给了元军很多可乘之机。

元军的弓箭很有杀伤力,射程近二百步,可以射穿日军的重甲,而且箭头上涂有剧毒,被射中后神仙也救不回来。

最让日军胆寒的是元军的火药武器铁炮,绰号震天雷,是元军攻城的常用武器,在当时是无坚不摧,那大炮的轰鸣声直接将日本武士军队吓尿了裤子。

再看日本武士军队。当时日本虽然是幕府掌权,但幕府控制的军队并不多,打仗时他还要依靠那些由庄园制发展起来的地方实力派们,日本与元军交战的部队也是地方上拼凑起来的地方武士军队。

他们几百人一队,由不同的领队人带领着来参战。这样的部队战斗力也参差不齐,虽然有的武士部队很能打,但总体上说军队战斗力是弱的。

因为他们像一盘散沙一样各自为战,根本就没有凝聚力,从而也就发挥不出战斗力。武士们又崇尚一对一战法,不讲究团队合作,因此更成了散沙中的散沙,这样的部队哪里是元军的对手。

元军在作战中整体气势上是压倒日军的,可不幸的是当日战斗中元军大将刘复亨在亲临前线指挥时被日军射中,主帅受箭伤后元军气势受挫,指挥部决定撤至船上休整。

天有不测风云,谁料想元军休整当夜刮起了台风,高丽制造的不合格产品害了大家,元军200多艘船只被风浪摧毁,半数将士都出师未捷身先死。

元军将领认为这属于天灾,非人力所能制之的事情,军队也减员过半,已经无力再战。元军统帅只能下令剩余船只撤退回国,元军第一次征日战争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第二次出征】

皇帝地位虽高但毕竟只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元军统帅回国后以入其国败其兵的捷报上报忽必烈,忽必烈信以为真并犒赏三军。

忽必烈第一次侵日其实只是想吓唬一下日本,并没有灭它的决心,他得到的是中国军队战胜的好消息,从而认为日本经过这次教训应该能变得温顺了,于是再次遣使赴日以求日本通好。

北条时宗得知元史到来后大怒,为彻底断绝忽必烈通好的念头,将元朝使团一行三十余人全部斩杀,北条时宗这么做有两个不是目的的目的,一是为了跟忽必烈斗气,二是显示自己的武家风范。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他的这种行为我们只能用目光短浅或年少轻狂来形容。他的目的达到了,他确实彻底成功的激怒了忽必烈,但同时也为他的垮台埋下了伏笔,战争是最劳民伤财的事情,他的统治就是在忽必烈二次征日后没落的。

得知日本朝廷斩杀元史后,忽必烈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在1279年灭亡南宋后,决定增派精兵强将再次远征日本。上一次如果只是吓唬一下,还没有斩尽杀绝的意思的话,这一次可是下了狠心要踏平日本岛了。

1281年,出征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元大军十四万人兵分两路杀气腾腾的奔日本列岛而去,这一次从兵力上我们就能看出忽必烈灭亡日本的决心。

七月初,两路元军在日本平户附近胜利会师,七月下旬到达了日本达鹰岛。我军先头部队和守在此地的日本水军进行了短兵相接,直到我军主力到来后日军才撤退上岛。

可是在即将大举进攻达鹰岛的七月三十日夜,不知是偶然还是命中注定,元军船只再次遭到了台风袭击。

元军将士缺乏海上知识,已经看到台风将来的预兆而不知靠岸躲避,遭到台风袭击后大部分船只沉没,元军也再一次不战自败,蒙古军的损失最为惨重,军队死伤过半,船只大多被毁。

元军统帅虽然觉得窝囊,但见失了锐气也无心再战,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元军收拾残余兵力仓惶撤退。由于船只大多被毁,不能全建制班师,约三万元军士兵被丢弃在日本岛上,他们遭到了日军的围剿,大部分被杀害。

第二次征日战争就这样在大自然的作怪中宣告失败,不知是元军的点子太背偶遇了台风还是船只不具备航海能力才遭此横祸?可以说两种因素都有吧。

总之两次征日战争都失败了,日本也躲过了一劫,要是没有“神风”的帮助,日本可就危险了,因为凭当时元军的实力灭亡日本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可惜历史不能被假设。

本文由周传琦申请的搜狐自媒体“趣味历史大讲堂”账号发布 2017年2月15日

⑥ 元朝为什么进攻日本:元朝东征日本始末

第一次文永之役是因为忽必烈早听说过关于“黄金国”日本的事(当时日本是产金国),当时他正在对南宋用兵,而高丽的抵抗组织“三别抄军”也使蒙古军很头痛。为了应对这些状况,同时也为了得到日本的黄金,他希望能够使日本臣服。于是于蒙古·至元3年8月(1266年·和历文永三年)派兵部侍郎里德(一说黑的)、礼部侍郎殷弘等人带国书,在高丽向导带领下出使日本。但是使者到了巨济岛就因大风浪而返回,没能到达日本。次年6月,忽必烈再次派里德出使,严令高丽一定要把使臣送到日本。高丽国王派其朝臣潘阜代替蒙古使者传书。1268年1月,潘阜携国书到达大宰府。闰1月上旬,国书被送到镰仓幕府。当时年仅18岁,掌握幕府实权的北条时宗拒绝回复国书(当时的幕府执权是北条政村,于同年让位给时宗)。2月6日,幕府把国书传送京都,请后嵯峨上皇御览。朝廷经过连日的会议,最终得出了个“不回复”的结果。但是国难当头,朝廷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由于不掌握军队,他们也就只能不断的在京都各大寺庙进行“敌国降伏”的祈祷。
第二次弘安之役是因为文永之役后日本并未屈服,元军也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撤兵。于是元·至元12年(和历建治元年·1275年)2月,忽必烈再次派礼部侍郎杜世忠出使日本。4月15日到达日本,这次他们顺利到达了镰仓,但是等待他们的却是全员斩首的命运。斩杀外交使节,这在当时是非常之事,即使在现在,也是严重违背国际规则的事情。当时,元朝已经吞并南宋,考虑到南宋一直和日本有各种比较密切的交往,在南宋降将范文虎的建议下,忽必烈再次派南宋人周福出使日本,当时杜世忠被杀的消息还没有传回。至元16年(和历弘安2年·1276年),周福等人在博多被杀。两个月后的8月,送杜世忠去日本的水手才回到高丽,带回了使者被杀的消息(可怜的周福,只差两个月)。至元17年(1280年),消息传到元大都,忽必烈震怒,大喊“立即攻打日本”。是年下半年,元朝征调军队(包括南宋降兵),成立征东行省(也称日本行省)主持征日大计。

⑦ 元朝攻打日本

1、因为元朝要一统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元朝并没有把日本打下来,下面简述一下历史上元朝攻打日本的过程吧。其实不是上天在帮日本人,而是与当时元朝人对海洋气候的不了解是有必然联系的忽必烈有两次攻击日本。

2、第一次东征日本,发生于1274年。原因是日本不肯臣服于元朝。于是,忽必烈决心用武力征服日本。1274年11月,元水军从高丽合浦(韩国镇海湾马山浦)出发,驶向对马岛。元军第一次东征日本失败告终。

3、第二次东征日本,发生于1281年。此次,元军调集了重兵分两路东征。东路军战船900艘,官兵4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江南军战船3500艘,官兵10万人,从庆元(今浙江宁波)出发。两军约定在壹岐岛会师。6月,东路军攻占对马,壹岐岛,没有按约定等待江南军,便抢先攻击博多湾。元军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失败告终.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39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7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60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51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10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6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91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411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3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