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机枪叫什么
㈠ 二战有什么重机枪
二战时期重机枪基本上是三脚架的:
前苏联:马克沁M1910/30 ,郭留诺夫SG43重机枪,德什卡DShK1938
美国:M1917勃朗宁重机枪、M1919勃朗宁气冷重机枪,M2大口径重机枪
日本:大正三年式重机枪,92式重机枪(精度最好的重机枪)
德国:MG34/42重机枪,经典的通用机枪
法国:Reibel 1931机枪,供弹具很个性
中国:民24式重机枪(仿德国MG08),三十节式重机枪(仿勃朗宁M1917)
㈡ 二战时日本用的重机枪叫什么就是那把子弹是一排排的
九二式重机枪。来源:日本陆军于昭和4年(1928年)开发了以对空射击为主的使用7.7mm子弹的八九式回旋重机枪。陆军于是将八九式重机枪进行了改装,以用于地面部队,并进行量产装备。但以当时的日本的工业能力,无法大量生产八九式,所以在昭和7年(1932年)利用的三年型重机枪(1914年装备陆军)试验开发度使用7.7mm子弹,因为口径增大,加强加大了枪体使其更加坚固也导到全枪重量增加,之后从昭和7年到8年对样枪进行了射击试验,昭和14年(1939年),正式以九二式重机枪的名称定型,并批量生产装备部队,投入到侵华战争中。优点: 采用光学瞄准,命中率高 握把折叠,容易机动 使用枪口消焰器(不影响射手的观察)但说达到了“对方很难被发现”的程度还是有疑问的 ) 缺点: 比改装前的三年型机关枪更重了 发射速度和当时的其他机枪相比慢(这也是其最大的缺点,重机枪是可日军的火力支柱) 战时更换枪管困难 性能和数据:皇记2592年定型,导气自动原理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7mm 枪管长:721 mm 全枪长:1156 mm 重量:55.3 kg 装弹数:30发保弹板 发射速度:450发/ 分(最大)实际200发/ 分 子弹初速:800 m/sec 表尺射程:2400m 最大射程:4500m 生产商 日立 总产量45000挺由于九二式重机枪在射击时会发出咯咯咯响的声音,所以抗日战争时被抗日军民称为鸡脖子。
㈢ 二战时期在中国战场的日军主力轻机枪
两种,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即歪把子以及九六式轻机枪~歪把子比较早,问题比较多,太平洋战争之前就被九六式取代,因此九六式产量会更多一些~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简介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大正十一式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闭锁机构为楔闩横动闭锁,楔闩位于枪机后部,由枪机框上的开闭锁斜面带动楔闩作上下起落运动。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50毫米步枪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使用方便,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它最为独特的是弹斗供弹原理,开放的供弹弹斗容量为30发,弹斗位于机枪枪身左侧,可以容纳6个水平放置的5发弹夹,弹斗上方的盖子向下施加压力使最底层弹夹打完后叠在上面弹夹会进入输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夹中的枪弹推向给弹口推弹入膛,依次反复。仿效法国“哈奇开斯”(Hotchkiss) 用润滑油润滑子弹,弹壳需要润滑才可以靠抢机后坐提供的动能退壳。机枪上配有油壶,子弹需要经过油刷给弹壳涂润滑油否则容易退壳不畅。理论上只要不断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即可持续射击,但是由于弹药装填繁琐,实际射速不能达到理论射速,很难达到150发/分。在实战中存在枪管过热(不能换枪管)、结构复杂易出故障等问题。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不能适应作战需要,被昭和天皇十一年(1936年,日本神武纪元2597年)定型的用30发弹夹供弹的九六式轻机枪替代。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曾被中共敌后游击队缴获大量使用。
日本九六式轻机枪
日本九六年式6.5mm轻机枪是日本于昭和天皇十一年,即公元1936年研发的一型轻机枪,因当年为日本神武纪元2596年,故将该型机枪年式确定为“九六式”。九六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是继“歪把子”之后,日本侵略者装备的新一代制式轻机枪。从该型机枪出台的时间可以看出,研发该型机枪,是日本军国Z义加紧扩大侵华战争准备的一个具体举措。在中国,九六年式6.5mm轻机枪的名声,并不像它的兄长“歪把子”那么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然而,它在日本侵略者手中,对中国人民乃至亚太地区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却一点也不比“歪把子”少。当然,在烽火连天的K日战争中,中国K日军民也曾经缴获大量的九六年式6.5mm轻机枪,其数量并不在所缴获的“歪把子”数量之下,而且比“歪把子”用得更多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