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日本人怎么样
① 《亮剑》中同样是日军,为何李云龙看见穿皮鞋的日军,立马下令撤退
这是因为李云龙发现的“日军皮鞋”并不是普通的鞋子,那是穿着“编上靴”的精锐日军。李云龙贼着呢,他本着“只吃肉不喝汤”的原则,岂肯在这种问题上蛮干?
所谓“编上靴”,正确的名称是“昭五式编上靴”,这是日本人在战争年代做工最精良,用料最上等的军靴。这样的队伍无不是积年的老鬼子,见过风浪,打过打仗,鞋子都如此精良,更何况武器和训练?
这种靴子有多精良呢?“编上靴”用的是上等的小牛皮,全部采用蜡线一丝不苟的缝制完成。因为缺乏橡胶,所以采用了哪个时代最好的七层硬牛皮制底,光这做工放现代也不是廉价货。
因为牛皮鞋底没有纹路竖困,不防滑,因此“编上靴”采用了35-44颗钢钉作为鞋底,鞋跟等部位还可以钉铁掌,防滑防刺能力极佳。这样的鞋子虽然非常沉重,但却十分实用,成为昭和5年以后一批老鬼子的标配。专用于“徒步”部队,战车兵、驾驶兵反而会去掉鞋钉,因为那样会更滑。
不过“编上靴”虽然精良,日本人自己却也负担不起,所以这样的军靴通常一个人也就一双而已,普通部队用完是不会再配发了。而且后期的日本兵可就没了这个待遇,有些部队穿的虽然也是“编上靴”,但“编上靴”也分“规格低下品”和“代用编上靴”。前者算是降级的编上靴,后者根本是另一种东西了。
“规格低下品”是根本没有鞋钉的,很多地方的工艺和用料也下降不少,但总的来说也还算是精品。除了牛皮光面外,还有翻毛等样式。
“代用编上靴”多采用猪皮、马皮、水牛皮甚至是鲨鱼皮、帆布等材料,做工也是良莠不齐,鞋底的“昭和5”也变成了“ロ号、波号、仁号”等等,强度下降的厉害。战争末期还出现了木头底的鞋子。
但是呢,“编上靴”虽然精良,但这种鞋子很闷,非常烧脚,重量又大,在穿着上并不能算很舒贴。
在很多情况下日军普通部队也不愿意拿这种“一辈子只有一双”的军鞋当耗材,所以他们也打起了日式草鞋或穿起帆布腰军鞋,还有一种分趾的胶面布鞋。
在那个年代,日本人资源短缺,他们打出的口号是“为了你将来参军的弟弟和儿子节省”,让军人们极力爱护自己的衣物,所以没有必要的时候,日本军队不光脱下军装,连鞋子也是舍不得穿的。精锐部队在配给方面会好得多,士兵在维持形象方面也做的更好,所以他们并不会过分在乎一双军靴会不会被磨损掉。
抗战时,八路军曾经吃过“编上靴”的亏,因为日本人长期穿着这种军靴训练,所以他们即便在山地也能健步如飞。八路军看到日军粗重的军靴认为“笨厅纤槐重”,结果一开打才发现对方穿鞋的比光脚的还能跑。
也正因为八路军吃了“编上靴”太多的亏,才借此总结了不少战斗经验,有些部队别说看,拿耳朵听行军脚步都能听出鬼子部队“精锐不精锐”。那些被打成怂包的守备军很多根本就没配发“编上靴”,只有胶鞋和96式冬靴,因为他们不需要长距离行动,只需要守炮楼。
李云龙大抵也是受过这些日军精锐老鬼子的亏,所以对穿了牛皮靴的老鬼子精兵非常在意,知道这些部队不是普通守备部队或者垃圾宪兵队,故而采取了更慎重的战斗态度。
真要是傻乎乎愣头愣脑上去了,那还是老李的画风吗?大家说是不是?
《亮剑》非常注重细节,这种细节不只是道具,军械,烟火等等方面,更多是把中国军民真实的抗战情节展现出来。特别是题主说的关于日军皮鞋这个细节,更是让真正理解抗战 历史 的人肃然起敬。
中国抗战的艰苦卓越不是现代人能够想象的,二战期间的中、日两国的国力水平相差太大,我们不但在经济上,军事上落后日本几十年,更是在各种物资保证,军备设施上差距太大,这其中就有日本军人使用的穿戴设备,比如: 军靴 。
《亮剑》李云龙看到的日军穿的皮鞋属于 “昭和五式军靴” ,此时的中国连士兵使用的主力步枪都还没有进行统一化的时候,日本人连士兵鞋具都已经标准化了。
“昭和五式军靴” 是日本专门针对士兵研发的一种标配装备,使用牛皮缝制,鞋底镶嵌有36颗防滑钉,脚后跟甚至还安装有马蹄铁,以防止磨损。
这样的军靴最开始是配置给最先入侵中国的关东军的,后来日本全面侵华后扮友,日军所有的精锐部队也进行了装备,但是日军的这种装备不对伪军进行装备,随着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越陷越深,一方面日军的兵力消耗很大,另外一方面就是日本的战略资源逐渐的枯竭。
“昭和五式军靴” 就由于军备物资的不足进行了改良,比如鞋底的防滑钉一减再减,比如取消鞋后跟的马蹄铁,最后连牛皮都做了更改,用猪皮替代了。
李云龙看到的这群传皮鞋的日本兵其实是日本的精锐部队,这样的部队数量不是很多了,但是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非常的强悍。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能说明李云龙参加过多次对日作战,对日本军人的穿戴以及特点有很清楚的了解。
李云龙发现了这群士兵穿戴的是“昭和五式军靴”,更加确定了这次伏击战有很大的风险,他们面对的不再是过去那群 日本新兵蛋子 ,更不是一击即溃的 二狗子伪军 ,这是真正的日本精锐部队,这种硬碰硬的战斗无论是对独立团还是楚云飞的晋绥军都讨不了便宜。
这种折本的买卖李云龙从来都不做,先撤退,不吃眼前亏。李云龙避开了日军的精锐主力,转而打了日军观察团的埋伏,真正的把毛泽东的战争指导思想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在李幼斌版《亮剑》第六集中,李云龙准备打一场伏击战,捞点油水,但就是在战事开打之前,已经做好伏击准备的李云龙却发现,从虎亭据点出来的日本兵脚上的鞋子不对。
李云龙看到日本兵脚上穿着皮鞋十分惊讶,因为往常虎亭据点的日军都是穿胶底鞋,这显然不是虎亭据点的守军,而是从外地调来的。
对于李云龙的判断,身边的楚云飞也表示认同,楚云飞估计这些日军是华北的第四旅团。事后证明这些部队的确是华北第四旅团和第九旅团,是日军驻守在山西的精锐部队,本次是调动是为了给“战地观摩团”保驾护航的。
由于是精锐部队,这批军队的装备自然比较优越,他们配备的军靴也是非常好的“昭和五式军靴”。昭和五式军靴是在1930年(昭和五年,昭和是裕仁天皇的年号)定型一款军靴,其采用纯牛皮制作,非常结实耐用且防寒抗冻。
由于昭和五式军靴鞋底装了32枚防滑钉,后脚跟还安装有马蹄铁,因此脚步声与其他军靴完全不一样,走起路来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这才引起了李云龙的注意。
在全面抗战打响之前,日本只有17个甲种常备师团。由于常备军数量尚且不多,昭和五式军靴是能够做到全面发放的。但即便如此,这双鞋也是需要士兵自己掏一部分钱的,相当于一名普通士兵小半个月的薪水。 (昭和五式军靴)
不过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日军规模的急剧扩张,日军后勤已经难以保障军靴的质量的。迫于物资紧张,昭和五式军靴的制作工艺持续缩水。不但放弃了牛皮,改用马皮、猪皮制作,连鞋钉也不断减少,最后甚至取消。
到了战争后期,日军已经不再为全军配备高质量的军靴了,普通的地方守备军队只有胶鞋,而能穿着五式军靴的部队必然是作战能力极强的精锐部队。
这场伏击战开打的时候,太平洋战争还未爆发,日军中的许多老牌师团仍然是在中国战场上,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
根据很多抗战老兵的回忆,在全面抗战前期的日军甲种师团士兵枪法极好,甚至可以在移动的卡车上命中目标。如此训练有素的部队,李云龙又不傻,自然不会上去硬碰硬。
但李云龙也没有就此撤退,首先是因为此时自己已经腹背受敌,就算是撤退也不安全。其次,李云龙判断日军出动如此精锐部队,必定是要有重要目的,此次行动肯定是有“大鱼”。于是他下令全军隐蔽,不得擅动,静观其变。
果然,在经过一夜的等待之后,李云龙终于等到了日军的战地观摩团这条大鱼。由于日军先头部队没有发现李云龙部,所以放松了对观摩团的保护,以至于观摩团身边没有多少军队护驾,而李云龙则瞅准时机,一举将这批观摩团团灭。
在原着中,伏击日军观摩团的情节没有那么复杂,就是1941年前后,在经历了鬼子的大扫荡和三光政策,独立团实在有点撑不下去了,决定去干一票。
除了缺衣少食,最让赵刚担心的就是弹药问题,当时独立团的战士每个人不到五发子弹,如果此时有作战任务,独立团只有挨揍的份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云龙和赵刚两个人商议决定对日军来一次偷袭,并且以不用子弹的白刃战方式与日本硬碰硬。
结果两个人就挑了个野狼峪这个地方,准备来一场伏击战,在寒冷的冬天,八路军战士趴在地上等了半天,才等到日军。在雪地里冻得直哆嗦的李云龙心里想,甭管什么部队,就是来一个联队也得干,总比冻死强。
结果日本 汽车 队出现后,赵刚傻眼了,因为从风中可以听到日本士兵的歌声,李云龙大老粗不懂日语,赵刚毕竟是文化人,知道那是日本关东军军歌,跟李云龙说,情况有变,这是刚调进关的关东军,实力特别强。
李云龙一咬牙“狭路相逢勇者胜,干!”
可见,在小说中为了突出《亮剑》精神,不管敌人有多猛都要干,这才是逢敌必亮剑!
《亮剑》改编自都梁的同名小说,但是在很多情节上加入了更多的军事元素,使得剧情更加丰富,而且编剧还是由都梁来担任,可谓是更忠实于原着,又在原着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升华。
在电视剧中,当时八路军缺少弹药和过冬的棉衣,因此李云龙希望把在据点的三百多鬼子引出来,然后消灭掉,以便夺取他们的大衣和弹药。
当李云龙都埋伏妥当后,却发现来的部队并不是据点中的鬼子,李云龙久经战阵,鬼子是什么样的战斗力,从走路的形态和穿着就能看出来,尤其是这支小鬼子的鞋跟平常打交道的鬼子的不一样。
这支小鬼子穿的是牛皮鞋,走路都是一嘎吱一嘎吱的,不像据点中的鬼子穿的都是胶底鞋,从这个细节李云龙就预感到,这支部队不一般,肯定是精锐部队。
很多答主根据皮鞋推断出是关东军的部队,这个玩笑开的有点大了,原着中因为他们唱的是关东军的军歌,所以赵刚才推测是刚入关的关东军。
在电视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已经得到情报,日本第四旅团和第九旅团向八路军驻地方向运动,李云龙去埋伏也就是要看个究竟,鬼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再加上后来日军开出来的摩托车,楚云飞一口咬定就是日军驻华北第四旅团提前出来了。
题目中说李云龙立马下令撤退其实是不对,李云龙虽然有点灰心丧气,说了一句不让我老李发财啊!当时楚云飞在旁边加缸,不必在意,贵军不一向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然后你看看李云龙瞅楚云飞的那个面目表情,我好不容易截出来的。
以李云龙的性格肯定是想打的,丁伟讲话,你给他一个师,他都敢去打太原,但是当时独立团缺少弹药,参加这次战斗只有一个营,在没有弄清楚状况的时候,就跟比其更强大的敌人拼命,那不是勇敢,那是愚蠢。
狭路相逢勇者胜,但也不是拿鸡蛋跟人石头碰,不能瞎乱打,而是该亮剑的时候才能亮剑,不该亮剑的时候,就等一会再亮。
因为那个时间段能穿皮鞋的日军,绝对不是普通部队!
因为那个时间段在那个地区出现不普通的日军,这支日军一定有非同一般的目的!
既然对方有些非同一般的目的,那么,如果不撤退,一旦开战,即使李云龙能率领独立团打赢这场硬仗,拔下这颗钉子,也可能后果不是李云龙能承担的起的!
一是暴露己方意图,二是让对方有了防备,再想打听消息就困难了,所以李云龙下令撤退是战略性撤退,并非不敢打,而是李云龙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
其次是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物资短缺,所以能装备皮靴的日军部队必然是精英部队,战斗力不是普通日军部队能比的!
那么,问题来了?战斗力这么强的部队,当时独立团能不能打赢,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不用说,当时李云龙准备伏击的是日军普通部队,而来的是战斗力高出好几倍的部队,而敌人的战斗力强弱直接关系到成败以及伤亡,所以一旦当时马上开战,就算独立团能胜利,那伤亡肯定也是很惨重的!
而李云龙不是莽夫,莽夫当不了独立团团长,所以无论从那一方面考虑,李云龙都不可能打这场仗!
而关于这个情节,原着和电视剧中有所不同,原着中这只日军是最精锐的关东军,也不是李云龙发现的,也不是通过皮靴发现的,而是赵刚听出这只部队当时唱的是关东军军歌!
在电视剧中呢,这只部队不是关东军,而是山本特战队,用现代化语言来说就是特种部队!而把情节改成是李云龙通过皮鞋发现情况不对这样更有利于突出李云龙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使情节更合理!
当然,熟悉剧情的都知道,第二天李云龙就狠狠地招呼了这支部队首要保护的“战地观摩团”!
再后来的剧情也证明了李云龙的判断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指挥部差一点被端掉就是最好的证明!
李云龙从红军时期就是团长了,抗日战争爆发后,一直在跟日军交战,对日军的情况非常了解。
当李云龙发现虎亭据点出来的鬼子穿的是皮鞋后便知道这群日军不是原来据点的鬼子。虎亭据点的鬼子穿的是胶底鞋,而这群鬼子穿的是皮鞋,从这一点李云龙便看出来这群鬼子不简单,要是打起来肯定会吃大亏,所以果断撤退。
李云龙看见的皮鞋其实是日军的昭和5式军靴,这种军靴是用纯牛皮制作,制作成本不低。
在二战爆发前,日军只有17个常备师团,这个时候日本还是有能力为这些军队生产军靴的。二战爆发后,日军兵力从30多万增加到100多万,而且兵员会越来越多。
这时候日军已经无法生产这么多军靴了,最开始的时候还用马皮、猪皮等代替,最后因为资源问题,干脆用橡胶来制作军靴了。
军靴不再是硬底了,而是用橡胶制作的软底军靴,只有老牌部队才装备这种军靴。所以李云龙立刻察觉到这不是虎亭据点的杂牌部队,要是真打起来绝对要吃亏。李云龙的名言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亏本的买卖咱不干,所以李云龙立马下令撤退。
在这部电视剧当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合作伏击日军,在日军据点外,发现日军正在出发。
从日军的跑步和队列当中,李云龙发现,这不是平时在这个据点的日军。因此判断这些跑步生硬,穿着大皮靴的日军,就是日军第1军第4旅团的野战部队。说是关东军部队情节是出现在原着当中,在电视剧当中说的是第4旅团。
无论如何,这一个细节,说明,李云龙作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员,非常善于从细节发现问题。首先,穿着胶鞋的是日军蹲炮楼的三流部队,而穿着皮靴,整队行军的则是日军野战部队。
这一点非常重要,日军蹲炮楼的三流治安部队,缺乏轻重武器,也没有什么炮兵火力。而野战部队则有独立山野炮,平射炮和步兵炮,迫击炮。机枪数量也多于蹲炮楼的治安部队。
同时,野战部队长期驻扎在一起,更加善于步炮协同,大部队协同作战。而蹲炮楼的治安部队,是三流部队,长期分散驻扎,缺乏协同作战能力。因此,他们在进攻方式,火力程度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简单说,你伏击日军治安部队,战壕不用太深,也不用挖防炮洞。但是,伏击日军野战部队,就一定要挖足够的防炮洞,而且一定要在后方准备足够的预备队,防止日军的两翼包抄。不注重细节,就有可能吃大亏,注重细节,及时变化,才能喝酒吃肉。
翻遍亮剑原着 也没找到李云龙见到鬼子穿皮鞋撤退的乔段
到是看到了 李云龙把二营 三营的精锐集中在一营打伏击 结果等来了几十辆军车拉的大约两个中队的鬼子 从鬼子的歌声中赵刚判断 这是新调来的关东军精锐 战斗力极强 建议放弃 而李云龙就说出了 本剧的核心语句 就算对方是高手 也要勇于亮剑 …一声令下 全军突击
战斗结果 我军参战人员在肉搏战中仅剩三十几人 而日本关东军三百八十余人无一幸免全部被歼…这期间还爆了和尚的一句名言:政委枪法不赖 二三米内百发百中。
然后才是李云龙夜闯县城 和楚云飞 联手 狂宰几十名日伪军官…然日本才是派特种部队端了李云龙的团指挥部 抓走秀琴 然后 是李云龙攻打县城的故事
影视剧里把伏击关东军做了改编 改成了王近山 歼灭日本军官参观团 的战例 李云龙看到平时穿步鞋的朝鲜兵 换成了穿皮鞋的日本鬼子 判断有大人物要来 所以 改变原计划 把伏击目标改为要来的大人物 可并没有撤退…
回头再看其他人的回复 又是穿皮鞋的是如何如何精锐 李云龙害怕了…真是扯蛋 因为被歼灭的关东军 是李云龙面对的最精锐的日本部队 而山本支队 是当时日本最强的特种部队是独立兵种 一个中将根本无权指挥
李云龙根本都没有退缩 不知我是不是在钓鱼 想看看有多少人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曾经和大家聊过。
日本军队换发昭和五式军服的时候,同时换发了着名的昭和五式军靴。昭和五式军靴采用了纯牛皮设计,鞋底上还有几颗钢钉,踢正步的时候,能够出现很大的声音,以显示军队的雄壮。由于昭和五式军靴价格昂贵,因此需要日本官兵自己花钱购买。在抗战爆发之前,日本军队只有17个常备师团,这些部队都装备了昭和五式军靴。
在抗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的兵力明显不足。日本军队开始迅速扩充部队数量,出现了大量的乙级师团、丙级师团和丁级师团。由于军队的数量扩大了好几倍,日本又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日本军队已经无力生产那么多的昭和五式军靴,起初是用猪皮替换了牛皮,随后取消了鞋底的钢钉。到了最后,干脆停止生产这种军靴,在此以后,日本官兵开始穿软底胶鞋。
日本军队中,那种新组建的部队,根本就没有昭和五式军靴。但是那些老部队,则会有一些库存。李云龙听到日本官兵走路的声音不一样,那群日本官兵都穿着硬底军靴,李云龙断定这些日本官兵属于老部队,战斗力自然会更强,李云龙不愿意做赔本的买卖。李云龙曾经反复提到了第4旅团,在日本军队编制中,第4旅团先后隶属于第2师团和第8师团,属于日本甲级师团中的精锐部队。
李云龙不光有大手笔,更是心思缜密的人,虽然他看起来似乎五大三粗的,实则做事不拘小节,善于在战场上把握时机、克敌制胜,亦能根据战场变化,做出灵活变通。
能穿皮鞋的大都是日军里的精锐,很多都是老兵,战斗力极强,李云龙即使伏击,也不定能占到多少便宜。
鉴于抗战中前期,日军战斗力还是远在中国士兵之上的,八路军战士,在给养、训练、装备等方面要差日军很多,唯一超过日军的是战斗意志和杀敌勇气。
当时楚云飞兴致勃勃地带着参谋长方立功来李云龙部观摩,考察学习,两人那是相见恨晚,云飞兄还特地赠送了珍贵的配枪给云龙兄。
楚云飞就在李云龙部多呆几日,等着李云龙给他表演一番“杀鬼子”大戏。
终于逮到机会了,李云龙成功地招来了鬼子,也按计划进行了设伏,等着日军一过,来个包圆。
在等待的过程中,包括楚云飞在内,都是紧张又兴奋的感觉,毕竟杀鬼子这事儿,总能引起大家的“激情”。
等日军一到,李云龙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些鬼子装备很精良,尤其是脚上穿的鞋子和一般的日军不一样,都是皮鞋。
李云龙最后下令,部队撤退,不打了,这让楚云飞和战士们很纳闷。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的装备和给养还算不错,但随着战线的拉长,军队人数的急剧扩大,对美战争的准备,海军资源的过度倾斜,日本陆军的装备和给养都不断下降,尤其到了1940年之后,皮鞋供应就少了,皮质也改为猪皮,鞋底渐渐从掌钉变成了胶底,1941年之后,侵华日军新补充的兵源基本上就只有胶底鞋了。
而李云龙遇到的日军是穿着早期的“昭和五式”皮鞋,说明这些鬼子是些战斗经验丰富的老鬼子了,和平时那些负责维持治安、秩序的日军并不同,属于重要的野战部队,这些鬼子可不好惹,即使都进了李云龙的埋伏圈,李云龙部未必能占到便宜,搞不好都得全军覆没,这样的赔本买卖老李是不会干的,所以他立刻取消了战斗任务。
这个细节体现了李云龙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作为一个战场指挥官,这种能力非常重要,毕竟战场环境瞬息万变,指挥官若不能临场应变,整个部队都要遭殃。
就像李家坡之战,新二团的程瞎子团战一味地动用一队队八路军去攻击日军山崎大队的阵地,结果成了添油战术,活生生给小鬼子当了活靶子,虽然也给日军造成一定伤亡和武器消耗,但这种纯粹拿人命往里填的战法实在是对战士生命的不负责任。
最后李云龙接手攻击任务后,改变战术,以挖壕沟掘进的方式,抵近日军阵地,用3600颗手榴弹正式送这些日军“上路”。
② 为什么说《亮剑》根本不了解日军,是专门糊弄小孩的
《亮剑》是我们很多人,最喜欢的抗战电视剧,写的是我们巨大的优秀将领李云龙,不平凡的终身,李云龙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决然亮剑。即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没有比这句话更恰当的描写,这位战神式将军,传奇的。
日军的军事素质是十分的好
其实说实话在播出的抗日战争电视剧的时候,里面总是会有一点的剧情和历史不是那样的相契合,但是播出这样的电视剧,也是为了留念我们的战士,让我们铭刻心目中的这段历史,只要这样我们才会珍惜现在。
③ 《亮剑》日军并非不堪一击,但为何总栽在李云龙手上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便是‘亮剑’精神,也是李云龙的一生写照。他对士兵说过:“我最喜欢狼,它又凶又滑,尤其是群狼更可怕,就连老虎见了都要怕三分。我希望我的部下们也能变成狼,一群有着共同信念的群狼。”这些是亮剑的精神,但却不是李云龙能战胜日军的全部原因。
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国家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