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怎么用钢做日本刀

怎么用钢做日本刀

发布时间: 2023-07-07 14:37:36

⑴ 谁能告诉我,如何打磨日本刀啊,还有如何抛光呢

日本刀制法
日本刀在制法上集合了相当高的技术,而且从练钢、打刀、到抛光磨刀是不同师傅制作。共分如下几个步骤:
[编辑]炼钢
日本刀的材料钢,被称作和钢(わこう,Wakou)或玉钢(たまはがね,Tamahagane)。玉钢以日本传统土法炼成。这是一种低温炼钢法,炉温不超过1000℃。此法看似原始,但相比近代的高温炼钢法,能炼出品质纯良的好钢。不过,高温炼出的钢材较软,易打造成形,而低温炼出的钢材较硬,较难打造,可以说制作日本刀是人力密集型的工事,是以血汗换取的品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流派,所用钢材成分多少会有差异,而炼钢师傅只会从炼出来的钢里,用目视挑选出来他觉得品质最好的钢送去打造成武士刀。大体上玉钢所含成分如表所示。
玉钢成分表(二战时期):
铁 98.12% - 95.22%
碳 3.00% - 0.10%
铜 1.54%
锰 0.11%
钨 0.05%
钼 0.04%
钛 0.02%
硅 不定
其他 微量
[编辑]水减
送到刀(工)匠的玉钢并非一块完整的钢;而是零散不全;分散好几块。刀匠师傅必须把这些零散的玉钢重组成一整块可以打造成武士刀的钢块,这个过程即淬火工艺,淬火即所谓的热处理,日本称为水减(みずへし,Mizuheshi)。从现代材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步骤算是刀匠控制钢材含碳量的手法。
首先为了不让玉钢接触空气氧化;要先把钢材用黏土包覆起来;接着刀工会将加热后的和钢锤打成扁平的厚度为约5mm的薄片。看似简单的工序,其实不然,为了控制钢材的含碳量,加热次数有严格限制;而且和钢的硬度在其续渐冷却时会有所改变。只有有经验的刀工才能准确把握施锤力度的变化,在限定的加热次数下将玉钢打炼成厚薄均一的薄片。
钢片成形后,刀工会用水将其急速冷却。可使钢多余的含碳部分剥离。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刀口坚硬不易缺口。刀匠要对钢片的温度和用水的分量有极准确的把握,才能够得到含碳量合适的材料。
[编辑]锻炼
刀工将烧红的钢块捶打锻造,钢块捶打开后再折叠起来捶打,如此反复,追打到第10次,就会有1024层的钢材,通过这一步骤,可将钢中硫等杂质和多余的碳素等清除,以增钢材弹性与韧性。这就好比揉面一般,捶打的层数越多,钢材中的碳和各种成分就会更加均一,铁晶体也会更细致,最终锻造出来的钢材品质均一、达数千层,十分强韧。
[编辑]钢材搭配

日本刀断面图
日本刀的造形不论刀尖或整个刀身是以“圆”为基础造型,刀身之所以为弧形主要是钢材的搭配以及淬火所造成的。首先,刀工以碳素含量多而硬的刃金(はがね,Hagane)、皮鉄(かわがね,Kawagane),将碳素含量少而质软的心鉄(しんがね,Shingane)包裹起来,日语称做造込(つくりこみ,Tsukurikomi),这样的双重构造是日本刀的一大特点。外侧的刃金和皮鉄使得刀锋利而且有适当的硬度不至于弯折。此后的烧入阶段以碳素量和焼入的冷却速度控制刀尖和其他的部分的体积膨胀量的差,从而使刀尖产生强烈的压缩应力,使得刀更不易破损,并且形成弯刀的弧度。
[编辑]素延
将刀的形状捶打延长成长条形,叫做素延(すのべ,sunobe),在这个阶段基本出现刀的雏形。这一步完成后,刀工会将最前端部分切掉,来制作刀尖。
[编辑]烧入
“淬火”最后一道火锻工序。刀工先用粘土、木炭粉和磨刀石的粉末调制出烧刃土(やきばつち,Yakibatsuchi),再将成形的刀身用烧刃土包封。刃的用土较薄,镐地和栋的用土较厚。基本上,烧刃土的分布可以由完成品的刃文看出一些头绪。不同的流派烧刃土的成分和调制方法亦有不同。封好的刀身会被放到 750℃ - 760℃的炉火之中(当达到温度时,刀身会呈现像朝日般的火红)。刀工凭经验由火炎的颜色判断炉内温度,若温度超过800℃以上,就会影响刀的强度(刀身会裂开)。经过特定的加热时间,刀匠就会刀再放到水中急速冷却,进行另一道淬火工序。通过此步骤刀变得更硬更锋利,刀身会自然产生弧度,刀的表面生成一层非常坚固的“马登斯晶体”或称“麻田散体” (Martensite)。所谓马登斯晶体(麻田散体)简言之,即是高温晶体结构因为急冷的缘故,使得碳原子被锁紧在晶粒中而产生“亚稳”(Metastable)的状态,所以晶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内在张力,造成坚硬的效果 。而经过此步骤在刀刃与刀面的边界处产生出如同洒上银沙般的颗粒状纹样,日语称做沸(にえ,Nie)。整体来看,这些细小的白点形成白雾一般的线条,称作匂(におい,Nioi),是鉴赏一把日本刀品质的重要依据。
由于这一步骤,技术要求非常高,稍有闪失,可能造成刀身崩裂,将对整把刀构成致命的损伤。另外即使勉强成形,也可能无法产生美丽的纹样。为了减少失误,现在刀工多用油来进行烧入的步骤。
[编辑]收尾
此时刀已基本成型,需要开始转入更细致的深加工。
[编辑]锻冶押
调整完成焼入的刀的弯曲度、刀工进行粗略的削制。此时检查修整细小的瑕疵、刀体形状等进入最终调整阶段。
[编辑]茎
为安装刀把而留出的部分,日语称为茎(なかご,Nakago),也可以写成中心,中子。刀工调整茎的形状、开一个镶嵌刀柄时使用的目钉穴(めくぎあな,Mekugiana)。并且刻上鑢目(やすりめ,Yasurime)。这个部分容易生锈,根据锈迹可大致判定刀的年代。
[编辑]铭切
一般刀工在最后将自己的名字、住所、制作年月铭刻在茎上。严格讲,铭是被利器切在或錾在茎上的。一般的,在表面铭刀工名和住所(佩刀时向外一侧为表)、内侧铭制作年月和持刀者名,但是例外也很多见。
以上步骤完成后,刀工的工作到一段落,研磨、造鞘、装饰、卷柄等工序另有专人负责,不属于刀工的工作范围。

日本刀和相关配件
其他配件
刀装配件包括鞘、小柄、笄、缘、头、目贯、镡等。
其中以镡(つば,Tsuba)为主要配件,镡相当于一般的剑格或护手,其作用是:
出刀与收刀的开关。
格斗时保护手掌与手腕。
显示社会地位尊荣,高贵的像征。
安土桃山时代以前着重实用性,即前两项,以后则着重装饰性,即第三项。

⑵ 日本刀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能砍掉中国甲胄吗

日本刀的材料钢,被称作和钢或玉钢。
玉钢以日本传统土法炼制,属于低温炼钢法,炉温不超过1000℃,但低温炼出的钢材较硬,难以打造,所以日本刀非常考验人力,是用血汗造就的品质。
日本刀不是用来砍甲胄,而是用来砍人的。
因为古代日本是个资源贫瘠的岛国,能穿金属含量较多的盔甲的人很少,普通士兵甚至可能连用竹木材料做成的盔甲都没有,所以日本刀的首要条件就是锋利,砍肉犀利,如果兵刃要破甲,则更要求坚固。

⑶ 如何去日本学习锻造日本刀

为了让刀身具有良好弹性,并且保持刀刃坚硬不易缺口,日本刀匠师会依据秘方用粘土、木炭粉和磨刀石的粉末调制出烧刃土,然后均匀的涂在刀面上可在硬化过程中隔绝保护刀刃的各个重要部位在内部较为软的钢和坚硬的刀刃的相交处会有一条明显的线其实就是“刃纹”。然后再在黑暗的锻造场地进行火炼,淬火的时候必须使用清水,将达到温度的刀身放进水中,这样覆盖着薄薄黏土的部位会急速冷却然后变的十分坚硬,覆盖着薄薄黏土的边缘部位快速冷却似的钢内的碳受到极大的压力这个部位就会成为刀刃。

⑷ 日本武士刀看起来简单,为什么制作过程那么复杂

因为资本的运作,只有宣扬武士刀制作过程复杂,才能卖得价钱更贵,而且目前的武士刀收藏价值胜过实用价值,本身是一件艺术品,艺术品自然要制作过程繁琐一些,毕竟要靠颜值吃饭的。

所以说,武士刀的制作其实非常简单,制作过程复杂化完全是人为造成的结果,往往一把手工制作的传统武士刀需要2至3个月的时间,通过折叠锻打,淬火,打磨等三个步骤成型。而且传统刀对战现在刀完全没有胜率,一把俄罗斯战术短刀,用钛合金和钨钢制成的可以完胜传统武士刀,韧性和硬度都强得不是一点半点,至于武士刀目前流传于世的价值,想必只剩下艺术纪念价值了吧。

⑸ 日本刀是怎么做的

主要得力于日本森林资源多,木材充足;日本的山泉水淬火比较好
步骤:
(一)、在铁砂中掺入适量的石英粉和木炭粉,并以脚踏式风箱(注:后改为手拉式)将其送进熔炉燃烧。经过三昼夜的持续燃烧后,铁砂即变成半熔解的粘稠状,这时再除掉浮于表面的一层杂质,并使之冷却凝固成板条状的生铁。

(二)、先以铁锤将第一阶段的成品(即板条状生铁)打碎,重新掺入石英粉与木炭粉后,加热冶炼,经过此一阶段所冶炼出来的,乃是含有大量碳成份的[玉钢]。

(三)、玉钢质地虽硬但有易脆的缺憾,为弥补其缺失,逐以[淬火冶炼](注:即先把玉钢烧至适当的温度再用水渍法增加其弹性)的方法,先以炭火将玉钢烧成红软的状态,再取出敲打,此时玉钢中,所含的大量碳,即会随着敲击而与火花一并逸出,俟敲打至稍具刀型时,再采瞬间淬火的手法使其冷却。如此经过反复的[淬火冶炼],玉钢即会慢慢变成纯度和弹性俱佳的[软钢],这就是武士刀原始的刀蕊部份。为何刀蕊部份就得历经三个阶段来打造冶炼呢?其目的乃在:(1)除去玉钢中所含的杂质以减轻重量,(2)使玉钢里含有的碳保持均一,(3)增加玉钢的韧性以防折断,(4)可强化日后刀面所呈现的素质美。

(四)、经由第三阶段所冶炼出来的刀蕊,虽拥有适切的弹性,但却大大降低了原有的硬度,因此第四阶段时,就先在刀蕊两侧包上了一层硬度较高的玉钢(称做皮铁),再在刀背部份覆上碳含量较多的玉钢(稍做栋铁),然后反复进行[淬火冶炼],以完成武士刀的初步雏型。

(五)、当刀身成型后,即开始进行[黏土冶炼],以使刀锋部份达到坚硬锐利的境界,由于此时尚需在刀身上雕制出具有深度及美感的刀纹,故所下的功夫要比前四个阶段复杂。首先,在刀身全体涂上一层含有砥石粉与碳粉的黏土,同时刀锋部份要较其他部份为薄,然后再施[淬火冶炼]。俟涂上黏土的刀身烧成红软后,其刀锋部位因附着的黏土较薄故颇易敲打,而且淬火时的收缩作用也较其他部位为快。此时敲打的力量若能维持均匀,则刀锋很快地就会变得即薄且硬。相反地,黏土附着较厚的刀身两侧与刀背部份,因淬火时的收缩作用较慢,故仍能保持住其原有的弹性。

中国宋朝以后,森林资源大量不足以及工艺失传,再加上常备军数量大需要降低成本,普遍采用夹钢法。

⑹ 日本刀的详细铸造过程

简单来说,日本刀的材料主要为“玉钢”(Tamahagane)。不过,“古刀”期的刀剑所用的物料和制作法门都已经失传。以现时的科技可以分析出刀剑完成品的化学成份,但是不能准确推算出炉火处理前的物料成份和炉火处理的温度、时间、次数、焠火方法等数据。能够流传下来,最早的制刀法门主要来自“江户”时代的记载。不同的刀工流派,在不同的年代,都有不同的制刀方法,以下只能约略列出一般典型的制刀步骤:
第一步. “水挫” (Mizuheshi)
又称为“水减”。即是将“玉钢”加热并锤打成厚度为约 5mm 的薄片。听起来像是很简单的工序,其实不然... 为了控制钢材的含碳量 (含碳量的保留 / 流失),加热的次数有严格限制;而且“玉钢”的硬度在其续渐冷却时会有所改变。只有经验老到的刀匠才能准确把握施锤力度的变化,在限定的加热次数下将“玉钢”打炼成厚薄均一的薄片。钢片成形后,刀匠会用水将其急速冷却。含碳量足够的部份会自然碎落,作为制刀的材料。刀匠要对钢片的温度和用水的份量有极准确的把握,才能够收集到含碳量合适的材料。余下的部份,刀匠会留待将来再用。以现代材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步骤算是刀匠控制钢材含碳量的手法。
第二步. “小割” (Kowari)
将钢料打碎成 2 到 3 cm 长短的细块。不碎的部份就是含碳量过低,有些刀匠会用这个来制作刀剑的“芯铁”。
第三步. 制作烧台
烧台将会成为刀身的一部份,所以必需以优质的“玉钢”制造。(烧棒不是刀身部份,可以用任何钢料制作。)
第四步. “积重” (Tsumikasane)
将“小割”工序所得的碎钢块一层一层的焊接在烧台之上,如此热力就可以均匀传递。钢块的热黏性对焊接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而热黏性则取决于钢材的纯度和含碳量,所以选用“玉钢”和进行第一步的“水挫”工序是必要的。不同的刀工流派有不同的焊接方式... 平行排列的焊接称为“短册锻”,交差排列的称为“拍木锻”,十字形排列的称为“木叶锻”或“十文字锻”。以锻造一支“刀”(“打刀”) 为例,就需要积聚约 2 到 3 kg 的钢材。
第五步. “积沸” (Tsumiwakashi)
将“积重”工序办好的物料放回炉火,以确保钢料能够完全焊合。为确保钢料与空气完全隔绝 (以免炉火消耗钢材中的含碳量) 和容许细慢而均匀的热力处理,置入炉火前刀匠会将钢料用沾满泥汁和稻草灰烬的和纸将钢料紧紧包好。刀匠必需小心掌握炉火的温度和加热的时间。
第六步. 折返锻炼
日本古时一直未有机会发展高温炼炉的技术,要炼制均质的刀剑就非常困难。为克服如此问题,唯有应用“折返锻炼”的技术。 将“积沸”工序办好的钢料返复折迭,重回焊接,只消重复 10 次,就可以造出有 1024 层的钢材 (2 的 10 次方);层次愈多,钢材中的碳和各种成份就会更加均一,铁晶体也会更细致,制成品的强度亦会较高。 (注:不过层次太多的话,即代表钢材在炼炉中的时间太长,钢材中的碳含量亦会流失太多,制成品的硬度就会受到影响,锋利程度亦会有所限制。一般来说,日本的刀剑通常不会经过 15 次以上的折返锻炼。) 在“折返锻炼”期间,不断的锤打会令钢材中一大部份的杂质化为火花飞走。杂质是钢材的“强度弱点”,损害往往由“强度弱点”开始,慢廷至材质的整体,成为全面的损坏。“强度弱点”的数目愈少,慢廷破坏的机会也随之减少。所以,钢材愈纯净,其强度和韧性就会愈高。世界各地以高温炼炉制成的刀剑,成形后都会有铁晶体肥大的问题。根据热力学的解译,在高温炼制过程中,细少的铁晶体为减少其数目 (减低总表面积),会自行互相结合,重组成数目较少,体积较大的铁晶体。如此一来,钢材的强度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以高温炼炉制成的刀剑在焠火之后 (即是将白热的钢铁投到水 / 油中冷却),必须重新置回低温炉火数小时,令细少的铁晶体在原有的晶体之间重新结晶,回复强度和韧性。不过,长时间的炉火锻炼又会令碳含量过份流失,影响制成品的表面硬度和锋利程度。相对于西方的刀剑,以低温炼炉 (低于摄氏 1000 度) 炼制的日本刀,铁晶体一直能够保持在细密的状态,所以焠火之后根本就不用回火,进一步减少碳份的流失,而硬度、强度和韧性都能够保持。此外,经过“折返锻炼”的刀剑会出现有如松木纹一般的表面纹理 (“地肌”),美观之极。 (注:有利必有弊。高温炼炉中的钢材较软,较易打造成形;低温炼炉中的钢材较硬,较难打造,甚至不是个人的体力所能应付。如果折返层不能完全焊合,就会成为潜在的裂口,变成完成品的瑕疪。所以,一般打造过程中,刀匠会紧持钢材,并发号司令,由两三名体壮力健的弟子从旁以长柄大锤敲打。换句话说,制作日本刀是人力集约的工事,以血汗换取质素的伟大艺术。)
第七步. “造边”
日本刀锋利而又不易弯曲,即是拥有 "刚硬" 的特性。
同时,日本刀又不易折断,即是拥有 "柔韧" 的特性。 集刚柔两性于一身,日本刀如何做到呢? 有别于世界各国的刀剑,日本刀并非由一块钢材打造而成,而是由一层刚硬的“皮铁”(Kawatetsu) 包裹着另一柔韧的“芯铁”(Shintetsu),焊合而成。“皮铁”由含碳量较高的“玉钢”经 10 到 15 次的“折返锻炼”制成,而“芯铁”则以由含碳量较低的“庖丁铁”(或用低碳生铁,或用含碳量低的“玉钢”) 经 5 到 6 次的“折返锻炼”制成。 如此的组合,日本刀就可以做到刚柔同体了。不同的刀工流派采用不同的钢料分布方式,有的更会加上硬度更高的“刃铁”(Hatetsu),硬度更低的“栋铁”(Munetetsu),或采用经折迭却没有焊合的双层“芯铁”。
第八步. “素廷”
将“造边”工序准备好的混合钢材打造成长条形,成为刀身的基本形状。
第九步. 打造“切先”
为确保“切先”与刀身有同样的混合钢材分布,也为了得到通顺的表面纹理,刀匠会将刀尖斜斜切去一段 (尖角在边锋的位置),再以小锤将尖角打造成向后的弯弧,成为“切先”。刀匠锻造“切先”的时候,钢材处于高温状态。焠火过后 (即是将刀身放到水中冷却),“镐”的部份遇冷收缩,“刃”的晶体却会彭胀,所以“铓子”会向“栋”的方向返缩。制作“切先”是最考究手工的步骡,所以由制成品的“切先”可以看出刀匠本身的功力。
第十步. “火造”
以小锤将刀身各部份打造成形和修正。
第十一步. “烧入”
最后的火锻工序。刀匠用粘土、木炭粉和磨刀石的粉末调制“烧刃土”(Yakibatsuchi)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成份和调制法),再将成形的刀身用“烧刃土”包封。“刃”的范围用土较薄,“镐地”和“栋”的范围用土较厚。基本上,“烧刃土”的分布可以由完成品的“刃文”看出一点。泥封好的刀身会被放到摄氏 750 至 760 度的炉火之中。刀匠由炉火的颜色以确认温度,若温度高于摄氏 800 度以上,完成品就会出现铁结体肥大的现象,影响强度。 经过特定的加热时间,刀匠就会将刀身移离炉火,再放到水中急速冷却,即是 "焠火"。(焠火的水温、水源、手法、添加物等都被各派刀工视为最大的秘密。) 因为“烧刃土”厚薄不一的关系,“刃”的冷却速度远较“镐地”和“栋”为快,所以“刃”的硬度会远较“镐地”和“栋”的硬度为高。亦因为急冷的缘故,“刃”的铁晶体会发生异变,体积变大,所以焠火之后刀身会进一步向后弯曲。这个情况有别于上述的 "晶体肥大" 的问题,焠火后“刃”的铁晶体数目不变,只是每一个晶体的体积变大而已。情况好比清水结冰之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一样。
第十二步. 其它
再经过初步的打磨、开“目钉穴”、锉“鑢目”、刻“铭”等工序后,刀匠的责任可以说是到此为止了。一般来说,日本刀的“研磨”、造鞘、金银装饰、卷柄等工序另有专人负责,不是刀匠的工作范围。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39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7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602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51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10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6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91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408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3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