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占东北抢夺了多少武器
‘壹’ 日军侵占东北用了多少兵力
日军两万多人,东北当时驻军16.5万,河北好像还有10万多士兵。
‘贰’ 抗日战争期间,东北发生过哪些战役
黑龙江战役、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热河战役、摩天岭战斗等。
1、黑龙江战役
黑龙江战役发生于1931年11月14日-18日,地点则是在中国黑龙江省汤池。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战斗之一,交战一方为国民革命军,一方为日军。
而两军参与者为吴松山(马占山部)及17000名之日军。最后,日军攻下汤池及嫩江等地获胜,吴松山败走。
2、江桥抗战
江桥抗战是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的哈尔戈江桥,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带领东北军阻击日本侵略军的战争。它标志着黑龙江战役的序幕。
1931年11月4日,日军以满铁守备队进攻,被击退。11月6日,关东军以主力第2师团投入作战。马占山亲赴前线指挥,日军以优势炮火和飞机、坦克掩护,形成拉锯。
在江桥抗战中,南京政府蒋介石多次发电对马占山奋勇抵抗行为予以嘉奖,并命令张学良迅速增援马占山。11月12日,日军又从朝鲜调来援兵,加强进攻。
马占山孤军奋战,因部队伤亡过大,后援无继而撤退。为激励马占山部的抗日士气,国民政府于1931年11月17日,正式任命黑龙江省代理省主席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委员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而江桥抗战时,马占山军未获驻防锦州一带东北军的实力援助。张学良虽然电令马占山死守勿退,但张驻锦州部队毫无战斗准备。
但因敌强我弱,1931年11月19日,日军占领省会齐齐哈尔,省会迁至海伦。江桥战斗结束后,张学良受到社会舆论猛烈抨击。
虽然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失败了,江桥抗战被评为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被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3、哈尔滨保卫战
哈尔滨保卫战的时间为1931年12月15日至1932年2月6日。由于哈尔滨是东北的铁路枢纽,1932年2月3号大批日军在飞机,坦克,从西,南方向进攻哈尔滨,哈尔滨自卫军奔赴前线。李杜,冯占海是总司令,但自卫军边打边退,损失掺重,二天后日军获胜哈尔滨沦陷。
4、热河战役
热河战役,即热河抗战。发生于热河省,时间为1933年2月21日至3月10日。由于日本侵略东北大部时,傀儡政府的“《满洲国建国宣言》”中即曾表达过凡长城以北关外东北四省均为所谓的“满洲国”法理领土,热河也包括在内。
于是日本即以《日满议定书》,积极侵略热河。因为国内舆论普遍反对承认伪满洲国,2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至北平,与包括张学良、宋哲元等27名将领一起发表保卫热河通电。
2月21日,热河战役爆发。装备不良,士气低落的东北军节节败退,3月4日省会承德失守,热河全境沦陷,至此东北全境沦入伪满统治之下。
东北军关外余部部分转入游击战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继续与日军斗争,另一部分转入长城沿线参加长城抗战,之后撤入关内。
与之前撤入关内的东北军继续活跃在抗日战场,期盼有朝一日“打回东北去”。承德沦陷后几日之后古北口沦陷,热河抗战结束,长城抗战开始。
5、摩天岭战斗
1936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为打通与关内红军的联系,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由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率第1师警卫连、少年营和第4团共400余人,从辽宁省凤城县山区出发,向热河西征。
当越过摩天岭到达辽阳附近时,被日军发现。西征部队为摆脱敌人,兵分3路进行活动。7月15日,师司令部及警卫连共80余人,由师参谋长李敏焕率领回师摩天岭,将部队埋伏在山口两侧。
中午,日军驻连山关守备队第2中队40多人,出动“追剿”,进入伏击圈内准备吃饭。伏击部队突然开火,首先击毙登高了望的中队长今田,紧接着就冲向日军,将其全部歼灭。
下午,伏击部队又与日军后续部队激战数小时,歼数十人,其余日军黄昏时撤走。这次战斗,共歼日军80余人,缴获轻机枪5挺,步枪数十支及大量子弹。战斗中李敏焕牺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黑龙江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江桥抗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哈尔滨保卫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热河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摩天岭战斗
‘叁’ 日本在东北三省殖民十四年掠夺的资源的数据
《财经时报》推出的《二战期间日本掠夺亚洲国家黄金揭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一报道来源于《黄金武士》一书。
这本由美国作家西格雷夫夫妇用18年时间收集资料,追踪案件,写就而成的《黄金武士》一书中披露了日本在二战期间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掠夺价值上万亿美元黄金等财宝的骇人内幕,震惊世界。
书中讲述的“山下黄金”的故事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就一直在民间流传:当日本快要投降的时候,菲律宾的一些岛屿上,一群劳工还在地下没日没夜挖着不知何用的隧道。几天之后,成吨的黄金和财宝被运往那里掩埋,永远地掩埋。当那些工人刚要爬上地面的瞬间,一声巨响,然后便是一片死寂。一切成为永久的秘密,只留下一个叫做“金百合”的传说。
“传说”与史实之间一直没有得到学界和官方的澄清,但按书中披露,中国无疑是那场战争中受伤害最大的国家,日本所掠黄金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从中国抢去的,而东北地区是在那场侵略战争中被日军占领时间最长、受害最深的地区,那么,那笔惊世骇俗的“山下黄金”中究竟有多少是从东北掠走的?日本究竟掠走东北多少黄金?
连续几日,本报记者寻访国内及东北有关专家、学者,并从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金融机构――东三省官银号和当时最着名的民间银行――边业银行入手,试图揭开日本掠夺东北黄金之谜。但所有被采访者一致表示,由于当年日本刻意掩盖这些事实,其所掠走的黄金等财宝要远远大于目前公布出来的数字。
一场疯狂的掠夺
沈阳地方志专家伯金地:东三省官银号内66万斤黄金被日军掠走
现在的工商银行沈阳分行沈河支行所用的建筑,就是百年前的东三省官银号的老宅,这幢屹立在沈阳城朝阳街长安寺巷上的老建筑前,石狮下一块石碑记载着东三省官银号的身世。
东三省官银号在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成立,鼎盛时期在全国设有分号99处,是当时东三省最大的地方银行,由东三省巡使张作霖操控,奉军六次入关都是以东三省官银号为经济后盾。张学良将军在东北主政期间,正是依靠东三省官银号整顿了东北金融秩序,稳定东北币制。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全境沦陷,日本关东军每到一处首先抢占的就是交通运输线和金融机关。
当时东北地区主要的金融机构有:东三省官银号,东北地方政府的官办银行,资本2000万元;边业银行,奉系军阀势力设立的,资本525万元;吉林永衡官银行,省政府的金库,资本1000万元;黑龙江省官银行,资本200万元。四银行还在沈阳设立了“辽宁省城四行号联合发行准备库”,以及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东北的分支机构。该四银号是东北金融界的决定力量。
“九·一八”事变次日,东北地区最大的金融机构――东三省官银号被日军占领,日本人如获至宝,在门口贴上“擅入者枪毙”的字样。当日晚间,日军用载重汽车将官银号内的现大洋运走。
据后来沈河支行的资料记载,东三省官银号被日军占领,库内存有的66万斤黄金和200万元银元被日军劫走。由于数字巨大,就连当时负责编写沈河支行门前石碑说明的赵建宏都对记者说,“我当时也有点儿怀疑,毕竟这个数目太大了。”此后,赵建宏也到省市档案馆查阅过相关资料,但是并没有权威和统一的说法。见过当年东三省官银号金库的赵建宏说,地上和地下的金库共5个,每个达300到400平方米,“那是相当大的金库,也说明当时的财力相当雄厚。”赵建宏提供,66万斤黄斤这一数字,来源于从事沈阳地方志工作的伯金地的《东三省官银号始末》,而伯金地也是货币研究专家,当时赵建宏对此数字表示怀疑时,伯金地曾斩钉截铁地表示不会错的。
与赵建宏的初始怀疑相一致的是,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编写的《沈阳历史大事本末》一书对当年日本人从东三省官银号掠走的黄金记载为16万两,而有关媒体还有16万斤的说法,可以说相差很大。
但是直到现在,曾在沈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过的伯金地仍坚持“66万斤黄金”这一数字,“当年也是经过多方面考证的,而且数字来源主要是《奉系军阀的官僚资本》一书”,该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一百多页的小册子,对当时的记载非常详细。”“日本占领东三省官银号时,张学良没来得及运走那么多钱币,根据奉系当时的财力,这个数字也是可能的”,伯金地说,“从史料看,当时日本人把一部分黄金运回本国,另外很大一部分则转移到长春,为伪满洲国筹备资金。”
百岁原边业银行老员工孙竞寰:7000两黄金不翼而飞
今年100岁的孙竞寰老人从1927年就在沈阳从事银行工作,他先后在张作霖的边业银行、日本人的伪满洲中央银行、国民党开办的“中央银行大南门支行”工作过。“其实,这几家银行都是一家银行,就在现在的大南门”。
孙竞寰记忆力很好,“边业银行是张作霖开办的,它与官方的东三省官银号都是东北最大的银行”。
“边业银行也对外”,孙竞寰说,1927年边业银行成立他就在这里工作,是负责存放款的组长,那时他才20出头。
孙竞寰说,“九·一八”事变之前,银行每天热热闹闹,生意很好。为了巩固纸币的作用,银行从上海购买了7000两黄金,作为储蓄金。
“黄金装在7个大木箱里运来,每个箱里装1000两。”
孙竞寰说,这些黄金在日军进来前一直放在银行里,也没有被兑换。当时的纸币是银本位的,100元可以换100块现大洋,但是不能与黄金兑换。
“九·一八”事变后,这家银行被日本人控制,改名为“满洲中央银行”。孙竞寰也被调往牡丹江分行工作,直到1935年回来。
回来后他发现这笔镇店之宝7000两黄金已经不翼而飞了。作为亲历日本统治下的银行工作者孙竞寰还目睹了日本在东北建立殖民地金融体系,统一币制,使东北的金融机关和伪币成为日本金融机关和日元的附庸,以便使日本垄断集团对东北输出资本,进行掠夺服务。为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扩大战争,伪满洲中央银行还大量积聚资本,集中投放给重要的产业部门,扩充军事工业,掠夺物资资源。
吉林学者李重:日本大肆掠夺我东北金银用于作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沈阳、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城市,日本为了操纵东北的经济命脉,首先夺取东北的主要金融机构,即东北三省的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省官银号、边业银行和辽宁省城四行号联合发行准备库、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分行等金融机构。除黄金外,关东军还抢走了张学良存在边业银行中私有黄金七八千两和古玩字画等。有日本侵略者供认,从“四行号”中掠取的资金达1.4亿元。这些银号的附属事业投资额高达3800余万元,亦全为日军掠夺。
民间的财富也未能幸免。张氏帅府被占领。后来,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把从帅府洗劫的张学良家产装了两火车,运到北平试图交还给张学良,张学良怒不可遏地说:“这样待我,等于羞辱我,你把我的东西拿回去!不拿,我全在火车站烧了,羞辱你。你要还,还给我东北三省,我东北三省比你日本四岛还大呢!”
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的14年间,在疯狂侵略中国的同时,日本对中国进行了世界侵略史上极为罕见的掠夺与破坏。
日本为吞并东北四银号,垄断金融,控制国民经济,积极筹划设立伪满银行。1932年7月1日,伪满中央银行总行、支行共128个单位正式开业,“满铁”的社员被充斥到银行进行监管,从此原有四银号被撤消。
伪满中央银行是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国家银行”,是地地道道为日本侵略者服务的,是完全依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银行,是日本侵略者掠夺我国财富的工具。伪中央银行受关东军的全面控制,它为关东军提供军费和筹集军需物资。日本银行在伪行内设有参事室,监督该行的活动,实际上伪中央银行是日本银行的特殊分支机构。
日伪统治者利用伪满中央银行,实行残酷的货币、信用受理。它参与制定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垄断货币的制造和发行,垄断东北的金融市场。
着有《伪满洲国货币研究》一文的长春学者李重说,侵华期间,日本大肆掠夺我东北金银及其他金属货币,一手收买东北所产之黄金、白银及现大洋等,再运往英美日各国,换取外汇购入战争之必需物资,资助日作战。
一项仍是空白的研究
专家称日寇掠走的黄金数量至今仍是个谜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编审卞修月,长期从事抗日战争人员及财产损失研究。他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还是空白。辽宁省社科院历史所的相关人员也表示,专门研究日本经济侵略造成东北财产损失的相关资料已很难查找。
二战期间日本到底从东北掠夺多少黄金?记者找到大量资料和有关专家都无从考证。
省委党校刘贵田教授说,现在已知的一个数字是,1941年日本侵略者运回国内的黄金数量为2300余万克黄金。
1937年至1940年是日本侵略者对伪满经济实行全面统制掠夺时期。日伪统治者从1937年起实施产业开发5年计划,进行全面的经济掠夺,变东北为其扩大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在这个5年计划中,1937年计划开采黄金4230公斤,最终生产了3709公斤;1938年也是生产了3000多公斤。
为什么没有日本侵略者掠夺黄金的准确数字呢?“九·一八”研究会会长王建学教授认为,是日本侵略者有意销毁证据的结果。
现在我们可以查到的日本侵略者掠夺沈阳煤炭、钢锭、钢材、铝、液体燃料等物资的数字,也是不完整的,至于像黄金珠宝一样贵重的东西,属于绝密,只有当时的日本高层了解。
他进一步解释说,在1931年前,日本掠夺的物资张作霖都能掌握。因为物资只能从大连出口,通过满铁运输。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又开发出经丹东走朝鲜釜山回国的通道,且日本已经控制东北,运输物资的数量以及运送什么则全由他们说了算。
‘肆’ 日本投降后,国共部队各接收多少日军投降,接收武器弹药和地盘各多少
国民党共接受投降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有步骑枪685897支,手枪60377支,轻重机枪29822挺,主要火炮12446门,步枪机枪子弹180994000余发,手枪子弹2035000余发,各种炮弹共2070000余颗,炸弹6000吨,战车(坦克?)383辆,装甲车151辆,卡车特种车15785辆;
各种飞机1068架(其中可用者291架,待修626架,不堪用151架),飞机用油1万余吨,舰艇船舶1400艘,共54600余吨,其中军舰19艘(90至1100吨,仅三艘可出海),驱逐舰(驱潜艇)7艘(每艘约百吨,6艘可用),鱼雷快艇6艘(15至25吨各三艘,均可用);
小型潜艇3艘(50吨内两艘可用),小炮艇200艘(每艘8至25吨,大部不堪用),马匹74159匹。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记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主要在日军后方及日占区进行游击战,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人,歼灭伪军118.7万人,缴获各种69.4万余支(挺)、各种炮1800余门,军队发展到130余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
(4)日本侵占东北抢夺了多少武器扩展阅读:
日本投降后,中国军队缴获了多少武器。
1945年8月15日,当时的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到9月2日,在不包括中国东北的中国战区内,共有日军1283237人。这些部队被编为1个司令部,3个方面军、10个军,1个战车师团和2个飞机师团及36个师团。
而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通过对日本移民尤其是开拓团进行动员,在投降前扩编到75万人,装备了3700门火炮、600辆坦克和150架作战飞机。因此,当日本这部战争机器逐渐停下时,在中国的土地上,有超过200万日军手握近70个师团的装备,等待向中国军队移交防区和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远处大西南的国军,还是正在华北、华中和华南攻城略地的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武装,都希望能够尽快接收投降日军的武器装备,壮大自己。
而如何凭借手中掌握的武器装备甚至是知识和技巧,换取自己的性命,成为摆在所有投降日军面前的最大问题。
对这同一个问题,各地日军采取了不同的选择。对于关东军而言,面对苏联红军展开的“八月风暴”,首先考虑得就是尽快逃到关内或者海上去,武器弹药全部是逃命的累赘,应首先予以丢弃。
因此,我军进入东北后,很快组织大量人员和群众一起,进行“捡洋捞”和“挖窖”两项活动。所谓捡洋捞,是指派出部队到冰天雪地中搜寻日军在溃败后遗留的各种武器。例如日后威震东北的日械九六式150毫米重榴弹炮,就是东野炮兵部队从冰封的兴安岭等地一点点刨出来的。
曾看到一位老同志的回忆,提到他为了挖炮,手掌被磨得血肉模糊,发现火炮后又因为太兴奋就去拥抱炮管,结果在炮管上留下了两个大大的血手印。
而“挖窖”,顾名思义是指寻找日军遗留的地下军用仓库。这些仓库中仅有一小部分被苏联红军接管。在东北解放战争打响前后,首先打出关外的八路军是李运昌的冀热察军区部队。
开国少将曾克林和唐凯这对好搭档带着队伍很快获得了苏军的支持,开始接收投降日军的装备,部队很快由4000人扩充到上万之众。多年后,时任第16旅48团副团长的董占林回忆当年他们运输武器时仍显得意犹未尽:“我没有多装!就按着一个连9挺轻机枪,一个营6挺重机枪的标准!”
但是,东北关东军的大部分武器,苏军并没有移交给挺近东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据后来统计,苏军前后从投降日军手中缴获了70万支步枪和超过1.2万挺轻重机枪,但是中共方面曾克林和88旅周保中仅从苏联方面接收了数万支步枪和不到4000挺轻重机枪。
而同时期关内国军接收了近70万支步枪和30万挺机枪。
平心而论,日军移交的这些武器装备对国共两方都有相当大的意义。在日后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东野特种兵纵队边战斗边学习边扩编,最终掌握了关东军遗留的重炮。到辽沈战役时,东野的150毫米重榴弹炮已经可以轻松击毁国民党军赖以顽抗的高耸城墙。
而国军方面,到睢杞战役时,黄百韬第七兵团这样的非嫡系重装军团仍然以日械重炮作为主战装备。
但是,日军在投降后,仍然是“狡猾狡猾地”。为了给中国军队接收武器制造困难,日军玩弄了很多伎俩。首先就是将部分武器隐藏起来。
在解放战争中主管东北军事工业的何长工曾在回忆里写道:“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期间,修建了许多地下仓库,里面储存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这些仓库非常秘密,存放的弹药和物资不靠墙不沾地,保存非常好。”
日军在投降后,却没有交代大部分仓库的位置,宁愿让这些物资在地下逐渐腐朽。
而上海等关内的日军,同样将大量武器私藏起来。1945年中共华南局的王牌情报员华克之,就曾策动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少将冈田,将私藏的194挺机枪秘密移交给新四军。这批机枪在被移交前,就埋在冈田住所的客厅下面。
而且,日军出于恶毒的目的,同时也由于日本在战败前已经陷入油尽灯枯的窘境,大部分日军移交的重武器和技术兵器,必须要经过大修,更换大量关键部件才能使用。例如在东北剿匪和锦州攻坚战中屡立战功的东野“功臣号”坦克,就曾出现多次危险的战场故障。
据日本研究者在20世纪70年代披露,1945年日本投降时,国军在短时间内接收了1000多架飞机以及大批零部件。而这批飞机和零部件的绝大多数并没有熬到1947年。
‘伍’ 日本侵略中国东三省时有多少架飞机丢给日本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东北空军奉命不准者裤抵抗,不战而溃,随着东三省的沦陷,东北空军260架飞机被日军缴首或简获,40余架成套从捷克购来的尚未启封团清安装的机件及附设工厂的全套设备也落入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