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么打击山寨
⑴ 日本是如何走出“山寨”的黑历史,成为设计界强
~以下内容转自知乎~
二战结束后,大量的日本工厂在空袭中被毁,工业萎缩,经济萧条,举步维艰。为了能早日脱离苦海,日本开启了一段持续相当长时期的模仿史。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瞄准了美国的创意,步步紧跟,无论是电脑、消费品,还是通信产品,均不例外。
如此一来,大量“山寨”西方国家先进产品的商品在日本涌现出来,几乎覆盖了各个行业:汽车、家电、食品、服装、小商品、动画、漫画、影视、玩具……在那段日子里,“Madein Japan”几乎就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虽说对于一个后发国家的企业来说,整个创新过程总体上可以认为是由旧结构稳定性的丧失到新结构确立并稳定的一个有序的演化过程,但是具体的演化路径并不唯一,且具有多样性。
在演化过程中,有两个分叉点B(复制性模仿创新)和C(创造性模仿创新),由于这两个分叉点的存在,让模仿创新的演化面临着多条路径的选择,包括ABE路径、ABCD路径和ABCF路径。下面作个详细解析:
①ABE 路径。该路径是纯粹的复制性模仿路径,即真正意义上的“山寨”。后发国家敞开国门,支持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完全照搬和依赖从发达国家引进的产品和技术,其结果必然是阻碍了自己国家产品的技术和品牌开发,且国内产业和市场均被发达国家控制,致使后发国家只能持续处于低水平的重复模仿阶段而不能有所突破。
②ABCD 路径。该路径可认为是技术创造模仿路径。后发国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龙头企业合资合作来引进购买核心技术并学习模仿,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努力建立自己合资自主品牌或民族品牌。该路径已突破了路径ABE的瓶颈,通过技术学习和积累,已经可以掌握些许先进技术。但鉴于自主核心技术较弱,如何实现技术创造性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从而避免继续依赖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依旧是重大挑战。
③ABCF 路径。该路径是一条最为理想的技术追赶路径。后发国家不满足于单纯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而是成功突破了模仿创新的瓶颈实现自主创新,从而完成从被动跟随到主动引领的华丽转身。这也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走向成功的路径。
对号入座,中国目前已经顺利走过ABC阶段,通过多年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模仿、积累和学习,我们已经可以在某些先进技术上处于领先。
举例说明,我们可以认为高铁是模仿了日本的新干线,可没人能否认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为世界叹服;我们承认是日本人发明了二维码,可没人能否认中国的移动扫码支付技术已经在国际上遥遥领先;我们不否认滴滴打车借鉴了Uber的灵感,可没人能否认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并没有进一步孕育出共享单车……世界上没有什么优秀的原创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之所以说“山寨”,是因为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学习发展的正确道路上。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模仿创新虽是强国必由之路,但却不是强国之路。它同样如双刃剑一般,既有可能助力一个后发国家的成功崛起,也有可能将其推入低水平重复模仿的陷阱之中。中国还并未走上ABCF的发展路径,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依旧较弱,在很多领域的核心科学技术上仍然受制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如此一来,仅靠模仿创新是无法带来持续繁荣的。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切切实实地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政产学研的良好互动,加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断攻克关键技术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这样,那些被世人诟病的劣质“山寨”商品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我们国家也终将摆脱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真正崛起并步入世界科技强国之林。
知乎专栏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