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二战时期日本工业在哪里

二战时期日本工业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8-24 04:24:32

1. 日本到了二战后期资源极度匮乏,那战争中的钢铁咋来的

日本不仅在二战后期资源匮乏,二战初期也是如此。由于日本矿产资源匮乏,日本自发动侵略战争以来,一直依靠掠夺和进口来维持侵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在东北掠夺铁矿石资源炼钢铁。当时东北重工业非常发达,日本每年都能够从东北掠夺大量钢铁。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日军对钢材的需求日益增加。仅靠掠夺是不可能满足日本对钢铁的巨大需求的。

2. 日本主要是什么工业

轻工业!
日本工业分布的最突出特点是临海性。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尤其是所谓“三湾一海”地区,即东京湾、伊势湾和大阪湾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东起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向西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最后直达北九州,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等五大工业地带及其毗连地带,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通常称之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该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但却拥有日本全国人口和工厂数的 60%,工人总数的67%以上,工业产值的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学工业产值的90%以上。特别是战后新建的大量消费原料的资源型工业,全部分布在这一带,成为临海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区之一。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这一带状地区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输入,产品又大部分依靠输出,面向国外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在太平洋沿岸一侧的许多专业码头上,往往通过自动流水传递线,将进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运入生产车间,就地加工;同时,所产的产品也径直通过出口专业码头由海船运销世界各地。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讲,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业原料、燃料的来源地和产品的销售地。这样,既节约用地,又缩短生产周期,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战后资源来源地域构成的变化,即由战前和战时主要面向日本海一侧(如中国、朝鲜等),改变为战后主要面向太平洋一侧(如东南亚、大洋洲、欧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则更是工业愈加集中于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第二,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绵长,沿海又多优良港湾,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阔,风平浪静,潮差不大,适宜修筑巨港和深水码头,便于大型或超级货轮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湾地区不仅为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船舶结构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运输费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些年来这里由于填海造陆,已使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第四,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生产地接近消费地的经济原则得以实现。第五,日本在实施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方针的进程中,在沿海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从而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条件。日本工业分布的高度集中,从整体看是很不平衡的,过于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个企业内部来说,则布局紧凑,用地少,也便于和其它企业联系,在技术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较高。

但是,日本工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原有工业地带已拥挤不堪,处于饱和状态,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业的问题。工业布局开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总趋势是:(1)向原有工业地带的四周及其外围的内陆部分延伸,特别是那些技术密集型工业更是如此;(2)向消费地扩展;(3)趋向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地区;(4)在工业落后的地区建立地方性的工业据点。此外,日本还大力在海外投资建厂,就地加工原料,然后将半成品运回日本。

3. 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那些工厂

兵工厂,钢铁厂等等。

4. 请问二战时日本海军大名鼎鼎的吴港海军船厂在现在的哪里

日本工业港。于本州西南广岛县西南吴港湾内,港市之西南,临濑户内海。东至三原港35海里,至尾道港37海里,至纪伊水道147海里,西北至广岛港6海里,西至岩国港22海里,至北九州门司港区101海里。本港湾朝向西南,外有江田港、东能美岛、仓桥岛等挡风浪,湾内大潮升3.5米,小潮升2.6米,平均海面2.0米。港内沿海湾自西北至东南分布有以下主要码头: 西KAWARAISHI码头,它处在港湾东南向西北伸的半岛西南岸,该半岛即为钢厂所在。另外,港湾内还有3座浮筒可系泊万吨级船。 谢谢

5. 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东三省有飞机制造厂吗

没有 因为当时的东三省工业实力虽说在张作霖的发展下有所提高但是跟日本本土的差距还是巨大的而生产飞机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一大堆配套工程 而战争中期的时候鬼子简直可以说是一帆风顺所以他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只要本土的工厂全力生产就可以满足要求了 而等到战争中后期各类资源奇缺就连供应本土的军工企业生产都完全不能保证了 就更没有可能在东北兴建 飞机制造厂的能力了

6. 日本本土不产石油,二战时日本的石油是从哪里来的

文/寂寞的红酒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之一,是轴心国集团的三大巨头之一。作为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日本石油消费量巨大。不过众所周知,日本地瘠民贫,资源匮乏,尤其是石油资源,本土几乎一滴不产。那么日本的石油是从哪里来的?

日本人的强硬态度很快引来了美国的经济制裁,美国切断了日本的石油和成品油的供应,逼得日本狗急跳墙偷袭了珍珠港,跑到南洋去抢石油。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后,直奔东南亚,匆促撤退的英国人和荷兰人炸掉了当地的油田。虽然日本人拼命抢修,日本国内70%的石油工人都被派到了南洋,南洋油田产量逐步恢复,但直到1943年,南洋油田的产量才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不过由于美国人逐渐掌握了太平洋的主动权,并利用潜艇大肆袭击日本的海上交通线和商船,日本在南洋获得的石油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运回本土,到后期日本的油轮基本是有去无回,日本人在海外的石油供应全部被切断,日本人国内石油储备日益枯竭,到最后只能用豆油、松脂等替代品充数,日本为了挖松树根炼油把国内的松树几乎挖光了,很多舰船也被改成烧煤的了。虽然日本人千方百计的搜罗石油,但军队连最基本的需求都解决不了,更挽不回失败的结局。最终,在吃了美国两颗原子弹后,乖乖投降。

7. 日本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工业分布特点是什么

第四章 第二节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放缓和衰退,经济霸主地位动摇;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滞胀”;80年代的经济复苏;90年代的经济繁荣;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欧洲共同体;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缓和与矛盾;美国社会危机的加深;德日法西斯主义与军国主义极右势力的活跃。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二战后至9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变化的历程,形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外因素,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

(3)通过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矛盾与问题的分析,提高自己对资本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认识,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矛盾的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基本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二、知识点拨

(一)知识引导

1.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2.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背景:二战中,西欧各国经济都遭到破坏;战后各国改革,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措施:①密切同美的联系,利用美国援助。②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③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结果:①50年代初,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②50年代~6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上升,呈现繁荣景象。③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1967年欧共体成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④70年代以后,与日本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3.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条件:①与西欧其他国家措施基本相同。②其他的具体措施和原因:

a.政局趋向稳定,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

b.美国的扶植,不仅保留雄厚的工业基础,还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经济援助。

c.政府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行,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d.高素质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经济奇迹”。

结果:50年代,德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已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4.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

(1)背景

①战后,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随着冷战加剧,美国开始扶植日本;1951年美国结束对日占领。

(2)措施

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②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③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美国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3)结果

①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②60年代末,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80年代,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④1987年,日本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⑤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70年代中期以后,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5.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和问题

6.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恢复时期:1945年至50年代初西方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2)高速发展时期: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3)“滞胀”时期:在1973年经济危机影响下,西方生产低速发展甚至停滞,并与通货膨胀并存。这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调节促进作用减弱。

(二)重点、难点

1.不同时期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1)战后美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因。

①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②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③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2)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主要原因。

①战后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

②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③石油危机的冲击。

2.战后德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及成功经验

相同因素:

美国资本输入、非军事化、重视科技、发展教育、外向型发展战略。

成功经验:

引进外资、技术,重视科技,发展教育,注意经济发展战略。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概况: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确立的原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丧失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②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表现:“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③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表现: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史学界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70年代;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80年代末以来。这三个阶段各自发展状况及形成的原因可作如下的分析:

战后初期至70年代: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起来。

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

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原因: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呈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原因: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晚期到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的特点及产生的根源。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以私人垄断为主,垄断资本开始渗透到社会经济各部门各领域,并影响到政治生活。这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要求。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获得高度发展,产品结构日益复杂,因而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30年代大危机以后,西方国家纷纷加强国家的干预。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新局面,而德、意、日的经济军事化则形成了世界大战策源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对资本主义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危机也迫使各国加强国家职能以求出路,但各国国情差异导致了其不同的经济体制。

二战以后,西方各国普遍加强国家干预,并使之成为经常性手段,西方国家普遍进入国家垄断阶段。二战后各国经济严重困难是导致其加强国家干预的直接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生产进一步发展,对经济体制和国家职能提出更高要求,以协调各种矛盾和开拓国内外市场,这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4.战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几个怎样的阶段?并说明经济恢复、发展和变化的原因。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角度,分析说明西欧加强经济联合的主要原因。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50年代初,经济迅速恢复阶段。

第二阶段: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70年代以来的经济低速增长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的原因:

①虽受战争影响损失巨大,但有较高生产力水平的基础(或各国针对性地实施了一些经济措施);②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迅速稳定。

第二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科技革命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获取了廉价的能源、原材料和海外市场;西欧各国经济的联合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经济低速增长的原因:

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滞胀”状态下经济政策的稳定。

欧共体的形成,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也是欧美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结果。战后各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要求西欧各国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经济政策。

其次,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较接近,贸易往来密切,促进了经济上的联合。

再次,美苏争霸世界,对西欧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威胁。对于这种威胁,西欧任何一国都无法单独应付。生存与发展促成了西欧经济走向了联合。

5.不同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时 间
特 点
影 响

1825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②发生于英国 ①暴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②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社会条件
1847 因农业歉收引发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欧洲1848年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
1857 ①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②由美国开始,影响到资本主义世界 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的标志
②第一国际建立的社会条件
1929~1933 ①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②由美国引发,演变为空前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0世纪
70年代 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①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

6.历史上美欧关系的发展

问题1:世界现代史上,美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概括每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但在政治上,欧洲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一战期间美国利用中立地位赚取丰厚利润,战后欧洲国家的经济复兴为美国提供了有利的海外市场,美国出现了“柯立芝繁荣”。而英国盛极而衰,战后经济发展缓慢,许多殖民地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但在政治上,美国的军事力量还无法和英法等欧洲强国相抗衡,英法操纵了国际联盟,建立了有利于它们的新国际格局。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名符其实的霸主,欧洲国家处于从属地位。经过二战,欧洲削弱,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进一步加强,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其对货币金融领域的领导地位。政治上,美国拉拢西方成立了“北约”,并一度操纵了联合国。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唯一的核武器。

六七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初步形成。二战后,经过五六十年代的迅速发展,西欧国家和日本的经济实力得到壮大。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提高了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实力却相对下降,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欧共体国家和日本在经济领域同美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开始积极摆脱美国的控制,奉行相对独立的政策,美国丧失了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绝对优势。

7.战后美日关系的变化

(1)美国同日本的关系

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为了把它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对日占领状态,大力扶植日本经济。从50年代起,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进入80年代后,日美经济竞争继续扩大。

(2)关于美国对日改革影响的评价

史学界传统观念对此持完全否定态度。美国为适应战后它在全球的扩张需要,把日本扶植成为美国侵华反苏与对付共产主义的战略堡垒。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史学界对此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美国占领日本并进行改革,在当时情况下具有客观的进步性。首先,修改宪法,革除封建专制主义、法西斯主义因素,确立了三权分立政体,建立了与共和制近似的君主立宪制,为其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其次,在经济上解散财阀的措施,革除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封建因素;在农村消灭了地主阶级,从而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

(1)国家垄断主义的基本概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1917年,列宁第一次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术语。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继自由资本主义、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阶段后,资本主义的第三阶段。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期: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萌芽时期。它出现于个别国家的个别部门,规模很小,层次很低。毕竟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附庸。

②二战结束前的不稳定发展时期。

欧美主要大国和日本为应付危机和战争,都曾大规模地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年~1933年大危机和二战期间,在性质和方向上出现重大分化。

一是坚持资产阶级经济体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是向法西斯专制畸变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二战后上升至主导地位和走向完善时期。

内容:

国有企业的发展。

国家财政收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

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很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

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

特点:

在地域范围上,它成为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统治形式。

在持续性上,它日趋成熟和巩固,没有出现二战前不稳定现象。

在内容上,既当经济基础,又是当上层建筑,是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总垄断资本家。

9.“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经济特征

①“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945年到50年代初为恢复时期,西欧各国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到50年代初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50年代初到1973年是持续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西欧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1974年到1982年是经济“滞胀”时期。1982年到9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又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90年代初至今,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温和衰退和缓慢回升时期。

②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结束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得以确立。但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地位由于日本、欧共体的崛起而发生严重动摇。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丧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③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2)政治特征

①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英国在对外政策上开始依附美国,法国徒有大国虚名。德意日法西斯成为战败国,不再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角。长期以来国际斗争中的以欧洲为中心的时代结束了,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60年代,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

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同意识形态不同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全民冷战时期。在对共产主义冷战中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战后初期,美国操纵联合国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3)经济特征和政治特征的关系

①二战后,欧洲力量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是美国称霸的基础。

②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马歇尔计划,对经济困难的欧洲进行经济援助,为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铺平了道路。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欧共体经济力量的迅速增长为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出现提供了经济基础。

三、能力·思维·渗透

能力提高

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
C.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

分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明确欧共体主要是一个经济组织,它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合,是建立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联盟。故正确答案为C。

点击思维

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亿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材料二:1950年~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年~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据宋则徐、樊元《世界经济史》材料三:美国的进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48.5 31.2 9.7 7.6
日本 6. 1 1.3 3.2 12.4 12.3
西欧共同体各国 26.5 30 29.6

——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回答: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分析:此题为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此题所选四则材料围绕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一核心问题。材料一说明美国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大量增加;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低于日本和西欧;材料三反映了美国在与日本、西欧的贸易中逆差增大;材料4则反映了美国的黄金外汇储备逐渐减少。试题要求依据上述材料回答1973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四则材料即是四个方面的原因,只要能把握四则材料所说明的实质问题,此题即迎刃而解。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时要揭示出每个方面的现象为什么会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即揭示出四则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其经济负担。

(2)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其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日本。

(3)美国进出口贸易与西欧、日本相比,逆差趋势明显,难以回流美元。

(4)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储备减少,使美元地位愈加难以巩固。

学科渗透

二战后西德和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60年代两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国。

(1)西德和日本经济腾飞有哪些相同因素?

(2)两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3)为什么德国最大的工业区分布在内陆,而日本最大的工业区分布在沿海?

分析:这是一道史、地结合的综合题,主要考查西德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对我们的启示、工业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第(1)问着重考查比较能力;第(2)问“借鉴”依赖于对“共同因素”的认识;回答第(3)问要结合两国的交通条件、矿产资源的分布或来源来分析工业区分布特点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相同因素:美国资本输入;非军事化;重视科技教育;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等。

(2)借鉴:引进外资、技术;重视科教;注重适时调整经济战略。

(3)德国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不远,有莱茵河便利的水运,水陆运输方便。所以德国最大工业区集中分布在鲁尔区。日本缺乏矿产资源和能源,工业区建在太平洋沿岸,便于原料、燃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所以日本最大工业基地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高考巡礼

阅读下列材料

国民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全世界 高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65年 2 003 700 1 413 280 163 00
所占% 70.53 8.14
1993年 231 12 566 18 247 536 990 262
所占% 78.95 4.28

高收入国家的三种类型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698 900 317 570 91 290
34.88 15.85 4.56
6 259 899 6 279 762 4 214 204
27.08 27.17 18.23

——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字

请回答:

(1)说明1965年~199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1996年全国高考)

分析:本题属于多材料表格式分析型材料解析题。题目体现了历史感和时代感相结合的特点。要求考生通过对图表、数据的仔细分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以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本题对能力要求较高。

参考答案:

(1)1965年~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

(2)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90年代已相对衰弱;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成为世纪经济强国。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

四、自学阶梯评估

知识掌握

1.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力
B.进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
C.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D.政局稳定,经济实力雄厚

2l.1973 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B.资本主义世界发生金融危机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形成
D.日本、欧共体经济迅速发展

3.20世纪60年代初居于第二位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 )

A.英国 B.美国C.联邦德国 D.日本

4.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利用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C.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原因不包括(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C.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能力提高

1.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的是①“欧佩克”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制裁②西方经济进入“滞胀”阶段③西方国家发生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 D.③②①

2.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

A.战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B.朝鲜战争的影响
C.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3.对20世纪70年代美、日、西欧历史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国由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
B.日本和联邦德国上升为最大债权国
C.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黄金储备减少
D.美国不再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4.二战后,美国的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其表现不包括( )

A.广大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掀起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
B.毒品泛滥,吸毒人数剧增
C.邪教组织名目繁多、五花八门
D.军国主义思想有所抬头

5.阅读下列各表提供的统计材料

表一:1950年~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国名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增长率%
6.7
5.6
5.3
2.9
9.6
3.5

表二: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情况

年份 项目(%) 欧共体10国 美国 日本
1973年~1979年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 2.5 2.6 3.5
1979年~1984年 同上 0.9 2.l 4.2
1979年~1982年 消费物价上升率 9.5 7.8 4.4

表三:20世纪90年代主要訹国家经济增长率

国名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增长率% 5.5 1.8 2.6 0.5 5.6 0.9

回答:

(1)根据以上各表,运用所学知识,扼要指出从本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以上各表,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消长变化及其导致的主要后果。

延伸拓展

1.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初期,推动西欧国家经济恢复的一个相似因素是( )

A.科技革命的促进 B.各国革命运动的?

8. 二战时期日本的军工水平如何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之一,也是二战中的军事强国之一。他曾挫败了老牌的世界海军霸主英国,毁灭了太平洋霸主,那么二战中日本的军工水平到底有多强呢?


日本是一个传统的岛国,国内的资源特别匮宵,它狭小的国土和有限的资源严重制约着其国力。日本的工业基础、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都要比美苏英德这些传统的列强国家要逊色得多。

由于受国力薄弱的限制,二战中,日本的军事武器都比较低。手中拿是三八大盖,开的是薄皮坦克,日本严重缺乏石油和橡胶等资源,但是日本的军工企业却特别强大。

日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所用的军舰、坦克、发动机军用飞机引擎及其他零件几乎都是由日立公司生产的的。它是日本的第三大装甲车制造商。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二战中日本军工企业虽然受到本国工业整体落后,资源匮乏的影响,但是他们的技术非常先进,军工产品涉及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部门。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6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05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682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7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31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8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3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48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5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