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落的十年是什么
1. 日本失去的十年原因
日本不止失去了十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开始收割日本,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崩溃,之后一直无法恢复之前的辉煌,所以日本失去的远不止十年,而是一个时代。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2. 日本金融危机是怎么形成的<关键点是什么>
形成原因是泡沫经济过于严重。
日本人不切实际的追求财富带来的盈利快感是直接造成20世纪90年代初严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日本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握不当和滞后的调整机制也难逃其责,日本国内的银行和金融市场鼓励投机氛围、发放低息贷款、贷款的审核不力等给日本严重的经济危机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当利率从持续多年的2%调整到3.25%,当时日本央行行长是主张刺破泡沫的强硬派,又把利率调高到4.25%,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突然感到迷糊和不安,当时许多大经济炒家纷纷抛售股票,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都疯狂的抛售股票,日本股市大跌,股市的跌势又造成了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市值严重萎缩,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强烈要求债务人企业和投机者个人增加保证金或是还清贷款,债务人只能把股票和房地产当作抵押物,抵押物又大幅度的贬值,许多中小型银行都相继破产,企业融资形式受到严重威胁,很多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日本经济似乎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场经济危机对日本国内带来最大的危害就是日本金融业几乎崩溃,一场经济危机领日本沉睡了20年。
3. 日本“失去的十年”
答: 这样的说法完全出自日本人之口,也许在背后还隐藏着日本人鲜为人知的“野心”。美国经济理论的传教士们轻易地相信了日本人到处宣传的论调:日本经济发展出现了停滞萧条的十来年(1991-2001),被称为"失去的十年"。但是,当我于1993年底进入三井物产(株)北京事务所工作时,经历的却是繁忙的工作、奢侈的花销和大量推进中的投资项目,并未体会到衰退的景象。1996年,在公司的东京总部研修时,白天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工作,晚上见到的是觥筹交错的生活,体会不到萧条的景象。为什么日本非常乐意接受人们大肆谈论他们的不景气呢?其背后有着非常的隐秘战略目的。为了逃避“枪打出头鸟”厄运,日本吸取了八十年代因过于咄咄逼人而招致暗算和打击的教训,开始重新“化妆”自己,有意地弱化自己,试图改变国际上流行的“日本第一”的国际形象。1991年到2002年,日本的GDP年增长1.1%,不仅大大低于高增长时期,也低于世界同期平均增长率。这是形成日本“十年低迷”、“失去的十年”认识的统计基础。 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常因缺乏透明度和具有暗箱操作性常常受到西方学者的批评和指责,但日本政府照样的我行我素,照样能通过“作假”的手法,始终将自己打扮成一个日益走向萧条的国家,将自己定位在“危险”和“萧条”的边缘。日本的学术界也不断地进行历史总结和 “学术创新”,毫无愧色地说过去的十年是“失去的十年”,而且还追加说,弄得不好还将再失去一个十年。惹得海内外舆论一起跟着唉声叹气。但明眼人还是有的,那些常去日本的学者和专家们说,他们到了日本是一点也感觉不到什么萧条,日本人的日子不是照样过得有滋有味吗?从GDP的各国比较看,1990年到2000年,日本实质GDP平均增长率为1.75%。公认为资本主义优等生的德国同期增长率为2.25%,仅比日本高出0.5%。说明日本在过去的10年中经济表现并不像人们说得那样坏。目前日本GDP为533万亿日元。如用GNP衡量,2001年,日本海外总资产达到2.9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75%;海外净资产1.5万亿美元,超过我国GDP总量;海外制造业销售额4348亿美元,与日本出口相当。1991-2001年,日本海外总资产年均增长3.1%,净资产年均增长13.9%,均高于同期日本GDP增幅。13他们正在默默打造一个海外日本。在日本诸多制造企业中,日本三大汽车生产商丰田、日产和本田的表现尤其突出。这几家企业运营利润占销售额的比例均超过10%,远远高于大多数生产企业,而且这几家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照相器材和半导体产品生产商佳能公司的净收入1994年以来已增长了6倍,但仍在不断把资金投入技术研发领域。再看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索尼和松下公司,1992年3月期决算时,索尼的销售额约2万亿日元,松下约5万亿日元,但在所谓“失去的十年”中,这两大企业的销售额不仅未见减少,反而是大幅度地增长了,在2001年3月期决算时,索尼的销售额是7.3万亿日元,松下的销售额是7.6万亿日元。日本虽然是宏观世界的弱者,但却是微观世界的“王者”。日本人在微观世界和细枝末节之处,往往具有超常的表现,能将自己的所有的潜能都酣畅淋漓地发挥出来。日本通过采取向国外大量转移产业的方式来淡化产品的国籍,以借船出海的方式避免引起他国的注意。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到2002年末,日本的海外纯资产约合16277亿美元,相当于法国、德国、意大利对外纯债权总额的6倍,与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时的3831亿美元相比,11年间增长了3.25倍。此外,日本还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手法,放弃了整体战略(产品)而转向了局部战略(零配件)。在成品领域日本竭力以低调和不事张扬的面貌出现,主动放弃了许多世界第一的称号(无论是在制造业还是金融业),以弱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让人们觉得日本是个正在衰落的国家,从而放松对日本的警惕。日本在“细节上”控制着东南亚各国。日本在东亚四小龙和东南亚投资建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所生产的耐用消费品,已直接出口到欧美各国。在民族品牌上日本已经不太讲究了,当中国人在全力地打造自己的的民族品牌时,日本人却在研究如何在“细节”上继续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既用中国的民族品牌来包装日本的零配件。对于日本而言,虽然产品的核心部件乃至大部分零部件都由日本或其他国家生产,但组装的产品却是‘中国制造’。日本企业乐于‘隐名埋姓’,因为这样既减少了与美欧的贸易摩擦,又不影响获得丰厚的利润。
4.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原因和崩溃后有哪些影响
现在很多国人都很关心人民币升值这个话题,但又不了解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真正意图何在,现在鄙人就此浅薄的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相信大家对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吧!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国际投机集团“美国索罗斯财团”搞的,但是,你就没有想过它背后难道就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了吗?下面,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你就会明白了。
从1980开始的,特别在1990年和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国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时手头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势的太监。美国驻军、政治渗透、连宪法都是美国人帮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签广场协议都不可能。
日本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
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接着看下去,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人民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我们可以从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
可能有些网友还是没有明白,日元升值怎么啦?跟我们的谈论有什么关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经济阻击战!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去了。 下面我给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假设我是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假设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E 这时,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5年时间中,我净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
参考资料:网络经济吧
5. 日本经济衰退及复苏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楼上的真搞笑啊 什么叫两年后啊?
不要误导楼主
1990年-2000年被日本人称作是 “失去的十年”
二战后日本的发展势头 太猛了 眼看GDP就要到美国的一半了(现在日本GDP世界第二,才仅是美国的1/3,中国是1/5)所以美国逼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随后日元一路升值,直到最后日本的金融体系崩溃为止,到了21世纪,美国开始对中国用同样的手段,但我国的宏观调控一直在控制人民币升值。
近几年日本的经济开始有点好转,但比起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势头就差远了。进入到21世纪日本的经济开始复苏
6.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
一、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与以往经济危机相比,其发生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点。
(一)经济增长持续低靡
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持续低靡,平均增长率仅为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在1995和1996年虽然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为-0.6%。1999年和2000年虽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仅为1.4%和0.9%。
(二)企业大量倒闭,负债规模空前,失业率攀升
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达1万家以上。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17.1%。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然而,在1991~1996年的6年间,年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少则5.6万亿日元,多则9.2万亿日元,到1998年则进一步达到14.38万亿日元。企业大量倒闭,加之企业实行重建所采取的裁员措施,使日本的失业人员大幅度增加,在2000年为4.9%,2001年9月为5.3%。
(三)金融机构相继倒闭,不良债权规模急剧增加,金融系统信用等级评估普遍下降
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倒闭是以往经济危机没有的,在政府的全面干预和保护下,战后日本的金融机构超乎寻常地稳定,以致形成了日本金融机构不会破产的神话。然而在这次经济危机的冲击下,1994年12月,东京协和和安全两家信用社首先倒闭,到1997年金融机构倒闭达到了高峰,就连山一证券和北海道拓殖银行也难逃破产的厄运。这样,日本金融机构不会倒闭的神话破灭了,不良债权增加了,信用等级评估下降了,严重地危及着企业的生存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
(四)设备投资乏力,工业生产下降
在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设备投资特别是民间企业的设备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一直起着“引擎”的作用。然而,泡沫经济期间形成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过剩,以及泡沫经济崩溃后出现的需求不足,使企业原有的设备开工率大幅度下降,以致工业生产也呈下降的趋势。
(五)居民消费水平下降
日本官方的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泡沫经济崩溃后,工薪阶层的实际月收入逐年下降,1998年比1997年下降了1.8%。居民收入的减少势必对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60%的个人消费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消费不足又影响了生产的扩大和经济的复苏,这也是日本迟迟未能摆脱此次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
(六)经济形势恶化导致政局不稳
在经济形势恶化的同时,日本政局也进入了战后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在1993年以后短短的几年里,日本内阁六易其主,各届内阁对国内经济的改革措施或是偏离实际,或是不能持续,致使日本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二、日本经济危机暴发的原因
(一)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
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是日本此次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也是促使日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力。
冷战格局下,为了共同对抗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日本成为西方国家的军事同盟,美国对日本采取了特殊的扶植政策,日本充分利用美国在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乃至安全保障等方面对其的援助潜心发展经济。冷战结束后,这些有利条件不仅逐渐消失,而且在多极格局的趋势下,美日两国在科技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和双边贸易领域已成为竞争的对手,甚至在地区经济的主导权上也存在着相互争夺的状况,使日本的贸易体制、生产体制、金融体制以及流通体制等方面都面临着改革的压力。改革现行经济体制,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强竞争力,已成为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局限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局限,是造成此次经济危机的诱因。
日本1996年出版的《任务白皮书》中指出:“日本式经济模式曾在战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相当有效的作用,但在近期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中,……这一体制却正在总体上丧失其有效功能。”因此,旧的模式急需进行改革。
1.改革现行的金融体制。现行的日本金融体制是在战后初期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着眼于向产业界稳定地提供低息贷款,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而设计的。其基本特征是: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以阻止资金流向海外;实行人为的低利率政策,以鼓励企业贷款。其实行的是资金吸收和分配的一元化金融管理体制,即具有日本特色的“官银一体化”体制。在这种体制下,金融机构的竞争意识淡化,使其自有资金比率不清,经营能力低下,缺乏国际竞争力。由于日本金融监管机构权力过度集中,使官商勾结,产生了一系列腐败问题。因此,取消或改革有关规则,加速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已成为日本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2.政府行政的质量和效率有待改进和提高。日本金权政治和腐败问题是影响日本政府行政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经济改革的失误也是造成政府行政质量和效率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日本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的落后导致了此次经济危机
日本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营者主导型企业制度、发展目标优先、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制。日本这种传统的企业制度正在失去其往日的功效。随着企业竞争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日本企业制度将在保留其一部分有价值特色的同时,逐渐向市场导向型的模式转变,企业间的人员流动将增加,“能力主义”在工资制度和晋升制度中所占的比例将逐渐增大,企业间相互持股关系逐渐削弱,证券市场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企业间的关系将日趋松散,企业活动范围也将扩大,走向跨国经营等。但其经营模式没能随企业变化的形势而及时进行调整,这也是造成此次经济危机的机制性原因。
(四)主导产业选择失误是导致此次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日本的主导产业选择失误,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不但产生了泡沫经济,而且影响了产业升级,使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同美国的竞争步步失利,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日本原有的主导产业出现衰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饱和需求下降,如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二是产业竞争力相对变弱。此次调整必须重新寻找新的主导产业,并通过新的主导产业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合理组合,使其重上一个新的台阶。
7. 日本“失去的十年”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日本“失去的十年”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资料档案】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雪(Nigel Lawson)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OK”。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 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从1985年到1995年,10年间美元贬值达到了三倍(300%)。
评: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史上,有过一段到今天为止仍值得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借鉴和启思的历史,它就是着名的“广场协议”。它见证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未期,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失去的十年”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美国“兴旺的十年”,各自的国家命运演化出惊天大逆转。 日本,这个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经过战后35年的飞速发展,日本经济规模不断扩展,到198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经升至10279亿美元,由1970年(2068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10255亿美元)的20%,上升至占当年美国GDP(27956亿美元)的38%。并且成功确立了日元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的地位。 整个80年代,日本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乐观和骄傲的情绪,日本人信心膨胀:以日本经济发展而创造出惊人的“日本速度”,相信谁也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超越美国是命运中铁定的事,唯一可以让日本人考虑的仅仅是时间的迟与早问题。而世界各国,也似乎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哪个“历史性时刻”!
历史的天平此刻也在向日本倾斜。经历了60年代、70年代的高速增长,日本发展的势头并没有停止,80年代,日本经济在最发达的西方七国中仍能保持最高的增长率。其中,1980—1984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为3%,1985—1991年达到4.6%。日美经济差距越拉越近,眼看就要超越美国了。到199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更上升至30522亿美元,并超过当年美国GDP(58033亿美元)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在日本人的眼中,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从此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耻辱的战败国命运,从此扬眉吐气,一举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从此证明日本人是比美国人更“优秀”的民族。
日本人更加是兴奋异常的大举进入美国,大规模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并购美国的资产和大企业的热潮:从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到美国的精神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好莱坞),再到美国的领土象征---夏威夷的土地。在整个美国的惊呼中,倾刻间被日本人买下来了,换了一个新主人。当一切发生了才意味过来,美国人没有那一刻象此刻般清醒过:渲楦凼录螅飧龈盟赖娜毡揪谷挥镁梦淦鳎僖淮喂セ髁嗣拦就粒。。?ldquo;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美国人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新仇与旧恨, 美国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 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 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 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 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但是,在日本一步步咄咄逼人的经济进攻面前,美国真的无计可施了吗?美国真的认输了吗? 美国人没有认输,美国人不动声色地反击了,让我们见识了现代经济史上的最经典一幕:1985年美国等国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日元经历了长达10年的时间持续升值的过程。
20多年过去了,传说中的日本GDP超越美国的那一个“历史性时刻”并没有出现。1995年,日本的GDP达到52600亿美元,美国的GDP是73970亿美元,日本的GDP是美国GDP的71%,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到2006年,日本的GDP只有43790亿美元,美国的GDP却直线攀升到131950亿美元,日本的GDP只相当于美国的33%,远低于1980年的38%!!! 日本和美国,谁输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惊天大逆转?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这才是日本和美国这对冤家早己注定的宿命吗?
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和分析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找到了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我们就能明白日元升值的这10年为什么会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为了让大家清楚,举个例子说明:美国资本利益集团的成员,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广场协议本来就是美国资本利益集团一手导演,协议何时签订,早就知道了。)假设当中有某一个财团(假设为A财团)在1985年9月前,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5000亿日元, 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
按美国资本利益集团预先设定的时间和步骤,1985年9月,广场协议终于签订了, 日元开始持续而急速的升值,在日本经济沉浸在繁荣与欢笑中,来自日元“值钱”的信心膨胀+大规模的国际热钱的流入+日本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日本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异常火爆。日本人从信心膨涨到热衷投机,上市公司的股票受到追捧,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
设伏也成功了:从1986年1月开始,日本股市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为13000点,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000点,四年间上涨了三倍。198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超过纽约证交所,1987—1988年,东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平均高达60倍。1985—1990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3.4倍,住宅用地上涨了2.5倍,全日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约1倍,住宅用地价格上涨约60%。 而此时,好戏上演了。到1989年初,假设A财团在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已经赚到了二倍盈利, 那就是75000亿日元。 这时, 日元升值到1:120。 A财团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 然后兑换回美元, 那么, 就是625亿美元!在不到5 年时间中, A财团净赚525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而A财团连本带利的把625亿美元带回到美国, 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这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 其它财团呢? 而且这个假设还只是到1989年, 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 你我能想象美国在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中,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
而日本呢?1989年初,日本为了应对逐步显露出来的经济危机(房地产和股市经济泡沫),开始改变低利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连续五次大幅度调高利率,官方贴现率由2.5%提高到6%,以防止泡沫进一步扩大危害日本经济。但是,美国没有打算放过日本,反面火上加油。1989年秋,美国强烈抨击日本股市的封闭交易和相互持股做法,要求日本的银行持有企业股票的标准由5%降到2%。由于日本企业的股票主要是由关联企业相互长期持有,市场上的流通股相对较少,一旦改变相互持股的做法,特别是要求银行降低持股标准,股市必然下跌。
大规模突然撤离的巨额外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挤压+美国给日本股市带来的沉重压力+投资者信心动摇。1990年下半年,日本股市出现下跌,最后演变成恐慌性出逃,并在1991年后形成土崩瓦解之势,长达四年的股票市场大牛市就此结束。股市崩盘、楼市崩溃,给日本银行体系、金融市场、消费投资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日本经济陷入了二战后最严重的长达10年的不景气状态,直至在最近2-3年才逐渐走出低谷。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
这是一场美国对日本的经济阻击战,美国人无情的动用它的国家力量,使用它的汇率武器,迫使日元升值,用长达10年的时间,一举扭转败局。通过日元升值,把日本20多年发展的国家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这就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美国“兴旺的十年”的根本原因!!!而美元长达10年的贬值,并没有实质地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之间的经济战争,以美国的完胜而告终。
这就是金融战争,支撑美元霸权的第三根支柱。“广场协议”和其后发生的97年亚洲金融风暴,都是这种金融战争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正是由于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战争的销烟不仅仅弥漫在军事上,而且还弥漫在金融战线上,虽然那是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中国和世界各国,目睹了日本“广场协议”发生的一切,因而清醒的认识到金融安全的重要性,防范严谨,时刻警惕来自美国的金融黑手。
中国面临的处境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前非常相似。2003年以来,美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用尽一切的手段,想方设法压迫人民币升值。2004年-2005年,是人民币升值第一个高峰期。2005年-2006年,中国的楼市被推高到危险价位,2006年-2007年,股市被推高。这与广场协议亚洲金融风暴的步骤,在时间点上惊人的相似。
人民币升值仍在高峰期中,人民币自汇改以来,(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价由挂钩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外币;人民币兑美元实时升值2%,报8.11元人民币)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2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又一举突破7.11关口。意味着进入2008年来短短的2个月中,人民币对美元汇价中间价己经先后19次创出新高。近年,人民币升值被迫加快的态势,己跃然纸上。
由此可见,美国加重人民币升值压力,是想再来一个中国版的广场协议,目的是整跨中国经济、崩溃人民币、掠夺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成果和财富。而一切的行动目标都清晰的指向2008年。中国应如何冷静应对美国的压力,吸取“广场协议 ”中的警示,避免重走当年日本走过的老路,化解美国的金融黑手,从而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思考的借鉴日本广场协议的意义所在。
8.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均处于严重的瘫痪和混乱状态,大多数国民在饥饿失业的困境中几乎失去了恢复和重建经济的信心。但事过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请了许多专家,请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日本经济恢复和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进行评估。专家们指出,日本面临的不利条件主要是:(1)国土狭小,总面积只有37.7万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总面积的75%。(2)矿产资源贫乏。虽有铁矿和煤矿,但储量极少,而原油储量则更少,只有900万吨左右。(3)人口相对过剩,人均耕地面积太少。(4)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技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大约落后20~30年。(5)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差,被视为劣等货。(6)战败投降,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7)企业资金不足。同时他们也指出,日本经济发展不光有不利条件,也有有利条件:(1)尚有相当的物质技术基础。(2)重化工业发展有较长历史,也较为先进,尽管已转化成了军工产业,但恢复民用并不难。(3)劳动力质量高,这是自明治维新以来重视教育的结果。(4)国民长期接受岛国意识熏陶,受儒家思想影响,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场经济观念,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强,工作勤奋,集体感强,能够联合对外。(5)拥有大量高级技术管理人才,随着战后对日官僚财阀的整肃,他们脱颖而出,走上社会经济、政治主导岗位。(6)国家干预经济有经验,效果突出。(7)有美国的保护,军费支出少。(8)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进步显着。(9)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大战中的军工技术大量转向和平经济,新的科学技术在和平环境中发展更快。(10)作为东亚经济强国,日本在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均有着广泛的经贸关系,有利于展拓市场。鉴于上述情况,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优势,克服社会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两方面的不利影响;(2)用联合的力量对外,吸收海外的技术、资源、管理,同时,为防御海外资本的侵入,组成各种贸易组合等;(3)建设加工贸易型经济,一方面进口海外廉价资源,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将加工的产品出口到海外;(4)加强质量管理,创造出一整套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优质、低价、服务周到的产品占领海外市场;建立强有力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相应的金融制度,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等等。战后日本扬长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战后初期的困难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长之路。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日本认识到自身在资源、能源供应方面极度依赖国外的严重性,决定实施“科学技术立国”新战略。出于这种认识,日本大力开发自动化产品,建立新的资源开发和供应相结合的体制,倡导开展全民节约资源、能源活动,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国内市场。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机的影响,并把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国际环境,作为其经济技术再次超越欧美国家的绝好时机加以利用。80年代,日本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实力的经济,有能力和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纵横驰骋。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需要外部资金输血补充;以亚洲“四小龙”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要实现经济跳跃增长,需要外部资金技术支持;以中国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国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不断吸收海外先进技术。这些无不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活动场所。于是,日本大举向海外投资,从国际化的角度安排日本产业、企业发展结构,与美国、欧共体、亚洲“四小龙”、东盟等组成多层次多水平和垂直交叉的国际分工体系,通过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绕过贸易摩擦暗礁,做到既广泛利用海外资本市场为自己眼务(这与欧美国家要借日本投资解决就业、经济衰退的愿望相反),又取得了土地利用、劳动力价格、产品市场方面的比较成本收益。总的来看,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都能较深刻、较实际、较长远地认识自身及国际上的条件,进而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做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9. 对日本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打击的危机发生在哪一年造成了什么哪些影响
1989年12月底日经225达到历史高点,其后开始急速下滑,到1990年9月日经225几乎跌去一半。一般都说日本八十年代末出现泡沫经济(房地产、股市),但如果要问危机哪一年爆发,那还是1990年。(不过我没见过这种提法)。
最主要的影响:
第一,经济停滞。先后出现两个“失去的十年”
第二,持续通缩。通缩程度世界之最。
现在全看安倍能不能救日本经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