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么看唐朝
A. 日本人对唐朝时的中国持什么态度,试举一例史实说明
唐朝时,日本仰慕大唐文化,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唐朝学习。日本不仅学习唐朝先进的生产力,还学习唐朝的文化及生活习惯方方面面以及政治制度。包括日本的京都奈良都是仿照唐朝是长安城的布局建造的。日本等于说全面照抄唐朝的各个方面。整体复制了一遍。再加上日本学习到唐朝先进的文化之后,一直处于继承和发扬的阶段。
608年,日本羽翼初丰,圣德太子致隋炀帝“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国书,表达不甘屈尊、对等交往的强烈愿望。隋炀帝览之不悦,斥之无礼,并遣使责难。
公元660年前后唐高宗时,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武后曰日本”。武后为女皇武则天,“日本”一词正式出现。《旧唐书?东夷传》中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经过大化革新,日本建立起以天皇制为核心的律令制国家体制,将国名正式确定为日本。这一称号迄今已经使用了1300多年。
1200多年前,遣唐留学生井真成受日本国派遣赴长安学习,但未及学成归国即英年早逝。当时的唐朝皇帝唐玄宗怜惜英才,追赠其官职,予以厚葬并勒石纪念。这一段记录中日友好关系历史的故事,随着“井真成墓志”的发现,再一次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2005年中国在日本巡回举办了《遣唐使展》,一股遣唐使热潮席卷东瀛。是年9月下旬,日本天皇明仁偕皇后在王毅大使陪同下,参观了遣唐使展览,并仔细观赏了首次发现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
B. 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什么样的
日本在唐代对中国的尊重,是因为他们崇拜强权。当时日本处于近乎愚昧的时代,无论在文化技术和国力上都远远落后于大唐。于是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制造、冶金、建筑、美术、法度等等,就连日本当时的东京的建筑样式及规模都模仿大唐的长安,日本人仿照中文偏旁部首等而造成日文,完成文化革新。日本人向唐朝称臣是有目的,有欺骗性的,无非是要改善他们落后的状态,一旦羽翼丰满,就侍机欺师灭祖,当时日皇即告诫谴唐使者:“言语必和,礼意必笃,毋生嫌疑,毋为诡激”,可在盛唐朝时期,便趁高丽内乱入侵高丽,与唐军决战,吃了败仗之后再不敢明目张胆地侵犯,但他们表面上还对中国非常恭敬,不时派人朝贡,领取赏赐。一旦中国势弱,就立刻变了态度。宋朝国力疲惫,于是日本转而向北方日盛的辽大称臣纳贡,只从中国引进历法、医药、印刷等技术。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1.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2.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3.中央设神祀、太政二大官和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
4.兵制方面,京师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
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土地、人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贵族从国家得到一部分土地,成为政府的官吏,职务不能世袭,他们的势力受到很大的打击,因此旧奴隶主贵族顽固反抗。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斗争,大化改新才最后完成。同时由于农民可以有些园地、宅地,可以使用山林、池沼,在经济上获得一定的独立性,他们对生产的兴趣有所提高,这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就这方面来说,大化改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大化改新以后,日本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C. 古代日本是怎样看待唐朝的 是怎样与唐朝交往的
对待唐朝可以分成两个时期 安史之乱前日本事事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 文化科技
安史之乱后日本也看到唐王朝并非完美 逐渐开始寻求所谓的和风来代替汉风当道的文化界政治界
从选官方式上 原先汉诗典籍是往上级官位必须的条件 后来逐渐废止 开始使用万恶的平假片假作为通行文字 然后日本人就开始用平假片假写诗 汉风诗歌写的人就少了 想想在日本被称为学问之神的菅原道真是为什么会挂吧他就是一个铁杆汉文化支持者也是着名的汉诗作者 他被贬其实也表示出日本朝廷逐渐原唐的倾向
D.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1. 日本人眼中唐朝是什么样子 2. 为此日本如何做的目的是什么
1.至今为止日本人只承认唐朝才是唯一的中国,只有唐朝才配中国这个称号,现在依然不少日本人背地里还叫"支那"这个极具蔑视意义的称号称呼我们.而且日本传统的和服,就是源自唐朝的汉服,而现在誉满全球的日本刀,更是源自唐刀,由此可见唐朝在日本人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2.日文里面充满了各种汉字,其实就是日本以汉字为蓝本创造的,而现在日语的发音更是以当初唐朝发音创造的.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就是文化,而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和文字,日本甚至不惜舍弃自己的传统而进行大改造,可见唐朝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目的其实很简单,唐朝是目前世界公认中国最为富强的朝代,从当年世界各国的随唐史就知道了,各国为了学习唐朝的经济和文化,纷纷派出了自己的史者前来学习,而日本只是其中做的最"狠"的那个,甚至做到了推翻自己传统文化的地步.
E. 起初是羡慕唐朝,日本的教科书后来是如何评论唐朝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从东汉时期起,两国之间就有了官方上的往来,当年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还赐给了对方一枚“汉倭奴国王金印”,这一金印至今保存在日本的博物馆中,是镇国之宝的存在。
然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他们教科书中描述大唐的发展,却又是另外一种场景:“如此强大的国家出现,引起了朝鲜、日本等周边诸国的巨大不安。唐向国外派送大军,以建立从中亚到朝鲜,再到印度支那半岛的大帝国。国力强盛的唐,进攻了敌对的高句丽,朝鲜半岛形势日趋紧张,日本为了自卫,必须强化国家体制。”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此时日本人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将大唐的繁荣强盛,看作是对周边国家的一种威胁,并且让此时的日本也感受到了严重的危机。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于当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产生了极大的担忧,所以在心态表现上,他们才会有这样一种酸溜溜的口吻。
F. 日本人怎么看中国的唐朝是不是非常崇拜
是的没错的,中国唐朝的时候,日本看到中国的强大,都来远渡中国来拜师,文字、字体、学问、!火药、建筑!都向中国学习!
G. 唐代时期,唐朝和日本的关系怎么样
倭国武周时期改称日本,与唐朝来往密切。
孝德天皇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引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落实户籍和记账制度,参考《唐令》写成《大宝令》法典,遵照长安城布局规划平安、平城二京。日本先后派遣了十三次遣唐使,每次使团规模都在百人以上,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等。
着名的来唐日本人有留学生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与僧人空海和圆仁。空海着有《文镜秘府论》与日本的第一部汉字字典《篆隶万象名义》。圆仁寻觅佛法而走遍唐国多个道郡,带回日本大量佛学经文器具。百济艺僧味摩之将在唐学到的荆楚傩舞传至日本,称吴伎乐。日本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都是分别从中国的草书和楷书部首演变而来。
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他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兴盛。
(7)日本怎么看唐朝扩展阅读:
当时日本
在倭王权创建后,日本一直透过朝鲜半岛的诸国吸收来自于亚洲大陆的文化。587年,豪族苏我氏的头目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又在592年暗杀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为帝,圣德太子摄政,日本进入飞鸟时代。圣徳太子制定官位十二阶,并颁布宪法十七条,尝试创建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圣徳太子过世后,苏我氏长期掌权。
645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暗杀苏我入鹿,掌握政权,是为“乙巳之变”。中大兄皇子拥立孝德天皇即位,推动大化革新等改革,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
奈良时代后期,政局动荡,律令制松弛。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现在的京都),此后到1192年成立镰仓幕府的这段期间是为平安时代,日语假名以及国风文化在此时代成形。嵯峨天皇时期的《新撰姓氏录》记录居住在京都及畿内的1182个氏族,其中“汉”为163氏,“百济”为104氏,“高句丽”为41氏,“新罗”为9氏,“任那”为9氏。
平安时代末期,出现以东国为势力范围的源氏和以西国为势力范围的平氏两个庞大的武家势力,1159年,发生平治之乱,源氏实力虽遭遇很大削弱,但在东国仍拥有强大实力,国家内部因为割据有源平二氏及奥州藤原氏等势力,加上各界不满架空朝廷的太政大臣平清盛专横擅政而内战频仍。经过长期的源平合战,平氏被赶出京都,将朝廷迁往福原京,之后于1185年在坛之浦之战中彻底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