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什么时候传入枪的

日本什么时候传入枪的

发布时间: 2022-05-12 10:48:21

A. 日本战国时期就开始大规模运用火枪了吗如果那时候对明国发动战争,哪一方会赢

日本战国时期也没大规模运用火枪!如果那时候对明国发动战争的话,明国会赢!
最令后人称道的1575年长筱之战,织田信长从领内搜集了三千条铁炮(洋枪)来对抗甲斐武田骑兵!此役是运用铁炮堪称规模最大!另外,铁炮在1534年刚由葡萄牙人传入日本,虽经改良,但其缺点十分多:1.价格昂贵2.射速最慢(平均每发都在20秒以上)3.受天气影响(雨雪天气火药易受潮)4.精准度不够(需花长时间的训练)5。笨重,且只能平射,不能像弓箭那样矢衾,6.铁炮连续发射十几发子弹后,枪身会滚烫无比,很难再继续使用!但铁炮的出现是大势所趋,其优势亦不容忽略:1铁炮威力巨大(穿透铠甲不是问题)2.射程较远3.可以狙击(即秒杀对方主将)4.其巨大的声响足以惊吓到马匹(这对骑兵是无比的优势)
若日本对明国发动战争,在下认为会先胜后败!在日本战国之世锻炼出来的武士比起明国的军兵,都是猛将勇士,素质更高一等,打起仗来颇具威胁!他们的将领中不乏能谋善断之辈!所以会在初期取得优势!然日本势必烧杀抢掠,杀民报功,无恶不作,引起统治区的民愤,从而陷入被动局面!最致命的是他们的补给线太长,会跟不上!庆长文禄之役便是如此!而明国军队的补给线接近无限补给!再者,从根本上说,他们是发动的不义之战,为了一个人的野心,而使千万人受苦遭难!这是必败无疑的啊!

B. 日本是从什么时期使用现代武器

如果说以火器为现代化武器的标志,那日本的火器时代就早的多了,早在明朝1543年臭名昭着的倭寇头子王直(没错,这个倭寇是中国人,俗称假倭)就走私了两把火绳枪去日本,拿给小日本仿制,这是日本人第一次接触到火器。
但是如果说以后装枪作为现代化武器的标志,那这就和中国人无关了。但是具体是哪年,这个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总的说来,应该是在1860~1870这二十年间的事儿,这几年里发生了黑船开国、戊辰战争、明治维新等一系列促使日本变革的事情,1867/1868两年,日本正式从法国聘请了军事顾问团来帮助日本训练新式军队,全盘欧式,这也就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雏形。考虑到后装枪首次大规模使用也是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期间使用的,所以很有可能日本也就是战后得到的后装枪,由法国人从欧洲带过来的。

C. 哪个欧洲国家将枪支传入日本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天文十二年(1543年),一艘葡萄牙的商船被大风吹到了日本的种子岛。当时种子岛的家主种子岛时尧观看了葡萄牙“铁炮”(火铳)的使用情况,被惊呆了,于是买了两把铁炮,决定仿制。然而时尧仿制的铁炮却无法使用,在第二年葡萄牙商船又来到了种子岛,经过交流时尧最终还是造出了日本的第一把铁炮。




D. 日本什么时间有火器的。

1543年岛津家臣种子岛时绕发现了葡萄人带来的火绳枪,然后仿制之后改名为铁炮,就此日本有了火器了。

E. 火炮是如何传入日本的

日本“战国”时代火炮与火枪

一、日本铁炮(火枪)的来历:

--元朝入侵日本时,让日本第一次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自此之后,火铳逐渐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日本火枪发生质的飞跃是在公元1543年,当时一条由厦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得迷失了航向,来到了日本种子岛(在鹿儿岛附近)。

种子岛家第十四代当主,年仅十六岁的种子岛时尧同意这些南蛮人的船只停在赤尾木港,从南蛮人手中以两千两金子的巨大代价购得了日本最初的两挺铁炮。(有意思的是,当时给双方做翻译的,是个叫五峰的明朝人,据说也不懂日语,双方通过写汉字做笔谈,这个五峰其实就是明代倭乱时的首领王直。)

他将其中的一把铁炮交给了家中的“锻冶栋梁”八板清定(即八板金兵卫)叫其仿制,结果经过数月的研制,却以失败告终,然后过了一年,不甘心失败的八板清定以自己的漂亮女儿为交换代价,从再次来航的葡萄牙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铁炮技术,成功的制造了所谓“国产第一号”的铁炮。从此,铁炮便由这里传到了日本的每个角落。

二、基本形制

当时的日本,作战时普遍应用了火枪,炮的数量即少,质量也不高,直到德川幕府时期,火炮才在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大阪攻防战,在这之前的关原合战中,石田三成军虽然也曾使用过炮,但只是单方面偶尔为之,谈不上实质意义的炮战。

在日本战国史及侵朝战争中真正起到重型火器作用的,还应该算是大筒。广义上来讲,大筒是一种大口径铁炮[日式火绳枪],大筒和火炮的最大区别是扳机击发,其口径跨度很大,稍小者又称为大铁炮,其中超大口径者,近于小型火炮。

大铁炮:长九十公分左右,重量在二十斤以下,口径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间,射程三百步开外。

要塞大筒,行军时需要两个人抬着走了,长一百四十公分左右,重二十斤以上,类似清朝的大抬杆,其口径在四十厘米左右,射程可达四五百米。

现存的一尊大筒,口径达80厘米,重一百余斤,使用的弹药是号称“千人杀”的大威力霰弹,射程可达800米之远,而且其命中精度也颇高。当然,这种武器的使用年代已经是江户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还出现过一种“火矢筒”,状如蹲伏的大蛤蟆,口径极大,差不多有水桶那么粗,不过筒身极短,这种武器据笔者猜测,应该是一种近距霰弹武器,而且并没有在战争中得到普遍应用。 (另:根据日本现代学者宇田川武久的学说,日本大型火器可以分为大铁炮、大筒和大炮。大铁炮就是大口径火绳枪,大筒是采用铁板卷制技术的大炮,也有铸造的。大炮是和铁炮一起传来的“佛郎机”。)

铁炮枪管由铸铁制成,重约6-8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所使用的铅弹,包在棉布块中在火药之后由枪口装入,棉布块可使弹丸不至于从枪口滑出,这样由上至下的攻击就可能了。再有每发弹丸所用的黑火药使由固定容器量装的,一般发射一发用的药量为6克左右。

铁炮口径一般在8.5-20毫米之间,枪全长110厘米-130厘米,而武士头领所用的铁炮称为侍筒,全长约100厘米,口径18毫米,这种火绳枪,其射程使用直径13毫米标准弹丸时,可达130米,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内,不过,由于侍筒比较粗,所以发射的弹丸最大可达200米左右,有效射程相应的有所增加

F. 日本步枪发展史是什么

日本军用步枪
日本近代正规军建立于明治维新时期的1870年,1872年开始以几种外国步枪作军用
制式。明治维新使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军国主义势力壮大。为了对内镇压叛乱
、对外扩张领土,日本大力发展军用步枪和其他武器。明治时期至“二战”结束前
发展和装备的步枪主要有村田式、有坂式、三八式和九九式等非自动步枪;“二战
”后,战败国日本成立“自卫队”,除了装备美式自动步枪外,还装备64式、89式等
自动步枪,迈上现代步枪发展之道。

日本帝国内战的军用步枪

日本从江户幕府末期到近代的历史,基本上是战争史,国内内战,战争不断。当时,国
内只能生产火绳枪。1849年,幕府命令各藩加强海防,开始购进大炮和西洋枪。
1868年,日本发生打倒幕府的戊辰战争,东军(官军)与西军(倒幕军)开战,双方以高
价向美、英、荷、俄等国采购枪支,从1863~ 1869年的7年间共购进枪支47~48万
支,双方还聘请外国军人当军事顾问并参战。
明治政府成立后,1870年(明治3年)开始组建近代正规军,陆军按法式编制,海军按英
式编制。1871年实施废藩置县,没收各藩的枪支,其中火绳枪 30万支、进口步枪60
万支、国内产的洋式枪10万支 ,共50种100万支。由于戊辰战争后经济困难,政府无
力进口新装备作制式。1872年,日军在法国军官焦尔朱·鲁邦大尉的协助下,从已没
收的18万支外国步枪中选定4种步枪作为制式,即法国的夏斯波、英国的施奈德和恩
菲尔德、德国的德莱赛(有资料说还有美国雷明顿步枪,共5种)。
1877年,日本国内爆发西南战争,对政府政策不满的西乡隆盛在鹿儿岛树起反旗,政
府军以大量枪炮弹药镇压西乡军,作战达8个月之久。在后来的战斗中,政府军每天
消耗约55万发步枪弹,这个数据相当于由1个旅约 3500人射击,平均每人射击157发
。当时,政府军的弹药制造能力为每日4万发,而西乡军仅日产4000~5000发,当然战
败。
西南战争是日本步枪研制的分水岭。此前由于国内内战,日本国产的制式枪研制非
常缓慢。西南战争后,日本国内形势趋于稳定,这一时期步枪研制呈现出较为活跃的
局面。

村田式步枪

村田式非自动步枪由过去属于萨摩藩的着名射手、在枪械方面造诣很深的村田经芳
陆军中校设计。样枪的设计始于1874年,1875年村田到欧洲考察,回国后又经5年研
制,于1880年(明治13年)研制成功11mm单发步枪,命名为“大日本帝国村田枪”(简
称村田枪或十三年式步枪),并定为日军制式步枪。该枪的外观、大小和内部结构几
乎与法国夏斯波步枪相同,据说还参考了荷兰的比蒙步枪。
该枪由日本东京炮兵工厂小石川步枪制作所生产,并请法国军官焦尔朱·鲁邦大尉
全面指导,机械加工和弹壳制造技术请比利时和德国的10多名技术员指导。
十三年式步枪口径为11mm,发射1871年式毛瑟圆头弹,初速435m/s,表尺射程1300m,
全枪长1275mm,枪管长817mm,全枪质量4.06kg,配用十三年式刺刀,刀长710mm,质量
0.79kg。该枪的大小适合日本人的体形,但批量生产的性能较差。
1885年(明治18年),村田对十三年式步枪进行改进,省略枪机卡笋,使批量生产性能
提高,弹膛形状改为锥形,膛内开2个排气孔,制成了十八年式村田枪。该枪配用十八
年式刺刀,刀长580mm,刀质量0.55kg。
1884年法国人发明了适宜作步枪弹发射药的无烟火药,各国均以这种新型弹药进行
枪械设计,日本也不例外。1889年(明治22年),村田参考奥地利斯太尔公司M1884步
枪,采用无烟火药作发射药,研制出1887年式步枪弹和8发容弹量的管式弹仓,制成村
田式8mm连珠步枪,命名为二十二年式步枪。该枪配用二十二年式刺刀,刀柄有长型
和短型2种,长柄长83mm,短柄长67mm,刀刃长均为280mm。该枪约生产15万支,曾在中
日甲午战争时被日军用作侵华武器。由于管式弹仓受沙尘影响严重,且每当发射时
枪的质心发生偏移,影响射击精度,故评价不佳。
如前所述,西南战争后,日本国内的形势比较安定,这一时期村田枪的制造也比较精
细,枪托采用橡木等优质木材制作,并且分上下两部分,以燕尾槽联结。枪托木纹呈
反方向装配,以防翘曲和裂缝。这种拼合式枪托一直延用到后来的九九式非自动步
枪。

有坂式6.5mm步枪
(又称三十年式、金钩步枪)

1897年(明治30年)村田退役后,东京炮兵工厂厂长有坂成章上校负责新制式步枪的
研制,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研制成功。新枪被命名为三十年式,实际上制式认可时间
是1898年2月。1898年三十年式步枪开始大量生产,由南部麒次郎少校负责生产指挥
。他从各地调集优秀枪工,制成加工精细、扳机引力平稳、命中率高的步枪,1903年
普遍装备日本陆军,日俄战争(1904~1905年)中,该枪被大量使用。
该枪采用改进的毛瑟旋转后拉式枪机,发射6.5mm有坂圆头弹,初速 762m/s,由5发弹
仓供弹,托弹簧用钢丝制作,枪尾保险机呈钩状,所以在中国俗称“金钩步枪”。全
枪长1270mm(不含刺刀),枪管长790mm,全枪质量3.86kg(不含刺刀),6条右旋膛线,直
立式表尺,表尺射程 2000m,分划为4~20。
还有一种三十年式骑枪,全枪长仅971mm(不含刺刀),全枪质量3.5kg (不含刺刀)。

三十年式步枪和骑枪均配用三十年式刺刀,刀全长525mm,刀刃长400mm,刀质量0.
69kg。

三十八年式步枪及其派生枪

1905年(明治38年),有坂在三十年式步枪基础上改进制成三十八年式步枪(简称三八
式),用于取代三十年式和村田式步枪,日军沿用到“二战”结束,是日军在侵华战
争中的主要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该枪与南部麒次郎先行改进的海军用
三十五年式几乎相同,故也称南部式步枪。
该枪为非自动步枪,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发射6.5mm有坂圆头弹或尖头弹。表尺为
折叠式框形,保险机构设在枪机尾部,可用手按压转动,配用三十年式刺刀。
该枪的优点是弹头飞行稳定,后坐冲量小,射击精度好;缺点是全枪过长,杀伤力不足
。该枪曾向中、英、俄、墨西哥等6国出口约100万支,旧中国太原兵工厂等曾仿制

派生枪
三十八年式骑(马)枪其结构与三八式步枪相同,仅缩短枪管、减轻全枪质量,以适
应骑兵要求。全枪长961mm,枪管长463mm,弹仓容弹量 5发,初速743m/s,表尺射程
2000m,瞄准基线长347mm,全枪质量3.05kg,配用三十年式刺刀。
四四式6.5mm骑(马)枪该枪是三十八年式骑枪的改进型,于1911年(明治44年)定型
。该枪配用折叠式三棱锥形刺刀,平时折叠于枪管下方,使用时压下枪管附近的刺刀
卡笋,使刺刀由下向前打开,便于射击后立即骑马袭击。
该枪发射6.5mm有坂圆头弹或尖头弹,初速730m/s,弹仓容弹量5发,带刺刀全枪长
970mm,带刺刀全枪质量3.8kg,刺刀长350mm,枪管长 486mm,膛线右旋4条,瞄准基线
长347mm。
九七式6.5mm狙击步枪该枪于1937年(日本神武纪元2597年)定型,除了配装瞄准镜
和脚架之外,其他结构均与三八式步枪相同。
该枪发射6.5mm有坂圆头弹或尖头弹,初速760m/s,表尺射程 2400m,弹仓容弹量5发
,全枪长1276mm,全枪质量(含瞄准镜)4.75kg,枪管长 797mm,膛线右旋4条,瞄准基线
长687mm,配用三十年式刺刀。

九九式7.7mm步枪
(岩下式步枪)及其他

20世纪30年代初,日军鉴于三八式步枪侵彻力不足的缺点,开展步枪选型试验,选中
名古屋兵工厂的岩下式7.7mm步枪。1939年(神武纪元2599 年),该枪被命名为九九
式,并作制式,用于侵华战争,“二战”后仍装备日本自卫队。
该枪有长枪(作步枪)和短枪(作骑枪)两种,结构均与三八式步枪相似。都发射7.
7mm尖头弹,弹仓容弹量5发,配用三十年式刺刀或九九式刺刀。长枪全长1250mm,全
枪质量4.1kg,枪管长797mm,膛线右旋4条,初速740m/s,表尺射程1500m;短枪全长
1115mm,全枪质量3.9kg,枪管长655mm,初速718m/s。
另外,日军还在1941年(神武纪元2601年)定型并装备一式6.5mm步枪,1942年定型并
装备二式7.7mm步枪。
除以上非自动步枪之外,1945年曾改进并生产了美国M1步枪,命名为五式7.7mm半自
动步枪,但因质量差而停产。(待续)
京和编译
(编辑/王晓涛)

摘自:《轻兵器》2002年03期作者:

G. 洋枪多久传入日本

(一)铁炮的传入和传播

1543年(天文12年)8月25日,一艘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带到了萨摩以南的种子岛,这就是给日本历史带来巨大变化的“铁炮の传来”的故事的开端。

商船被种子岛上的“小浦村”的村民发现,村民们惊恐万分,马上报告了当时种子岛的领主种子岛家第十四代当主“种子岛时尧”。时尧即派人将商船领到港口枣津。他发现两个葡萄牙商人手上拿着长约两尺多而且很重的铁棍。棍子的前面有个洞,后面却是封闭的,样子十分奇特。这就是“铁炮”。在看见铁炮的瞬间,时尧似乎意识到历史赋予他的使命,立即以重金买下两支收为家宝。

H. 日本江户时代的火器是从何而来的

火器是13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但很少使用。葡萄牙火器于1543年引进,随后发展迅速,16世纪后期冲突期间当地制造强劲。日本当时几乎完全放弃了进一步发展和军事使用火器的做法。

火绳枪被广泛使用,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549年,小田信长下令为他的军队制造500个火绳锁。然而,与其他武器相比,火器的好处仍然相对可疑。当时,枪支仍然相当原始和笨重。根据16世纪日本的一个估计,一个弓箭手可以在炮手装载、装填和射击火器的时间内发射15支箭。[的有效射程也只有80到100米,在这个距离上,子弹很容易从装甲上弹下来。

I. 日本的战国时代 那时就有枪炮了么

是的..

在元朝入侵日本时,让日本第一次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自此之后,火铳逐渐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日本火枪发生质的飞跃是在公元1543年,当时一条由厦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得迷失了航向,来到了日本种子岛(在鹿儿岛附近)。

种子岛家第十四代当主,年仅十六岁的种子岛时尧同意这些南蛮人的船只停在赤尾木港,从南蛮人手中以两千两金子的巨大代价购得了日本最初的两挺铁炮。(有意思的是,当时给双方做翻译的,是个叫五峰的明朝人,据说也不懂日语,双方通过写汉字做笔谈,这个五峰其实就是明代倭乱时的首领王直。)

他将其中的一把铁炮交给了家中的“锻冶栋梁”八板清定(即八板金兵卫)叫其仿制,结果经过数月的研制,却以失败告终,然后过了一年,不甘心失败的八板清定以自己的漂亮女儿为交换代价,从再次来航的葡萄牙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铁炮技术,成功的制造了所谓“国产第一号”的铁炮。从此,铁炮便由这里传到了日本的每个角落。

二、基本形制

当时的日本,作战时普遍应用了火枪,炮的数量即少,质量也不高,直到德川幕府时期,火炮才在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大阪攻防战,在这之前的关原合战中,石田三成军虽然也曾使用过炮,但只是单方面偶尔为之,谈不上实质意义的炮战。

在日本战国史及侵朝战争中真正起到重型火器作用的,还应该算是大筒。广义上来讲,大筒是一种大口径铁炮[日式火绳枪],大筒和火炮的最大区别是扳机击发,其口径跨度很大,稍小者又称为大铁炮,其中超大口径者,近于小型火炮。

大铁炮:长九十公分左右,重量在二十斤以下,口径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间,射程三百步开外。

要塞大筒,行军时需要两个人抬着走了,长一百四十公分左右,重二十斤以上,类似清朝的大抬杆,其口径在四十厘米左右,射程可达四五百米。

现存的一尊大筒,口径达80厘米,重一百余斤,使用的弹药是号称“千人杀”的大威力霰弹,射程可达800米之远,而且其命中精度也颇高。当然,这种武器的使用年代已经是江户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还出现过一种“火矢筒”,状如蹲伏的大蛤蟆,口径极大,差不多有水桶那么粗,不过筒身极短,这种武器据笔者猜测,应该是一种近距霰弹武器,而且并没有在战争中得到普遍应用。 (另:根据日本现代学者宇田川武久的学说,日本大型火器可以分为大铁炮、大筒和大炮。大铁炮就是大口径火绳枪,大筒是采用铁板卷制技术的大炮,也有铸造的。大炮是和铁炮一起传来的“佛郎机”。)

铁炮枪管由铸铁制成,重约6-8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所使用的铅弹,包在棉布块中在火药之后由枪口装入,棉布块可使弹丸不至于从枪口滑出,这样由上至下的攻击就可能了。再有每发弹丸所用的黑火药使由固定容器量装的,一般发射一发用的药量为6克左右。

铁炮口径一般在8.5-20毫米之间,枪全长110厘米-130厘米,而武士头领所用的铁炮称为侍筒,全长约100厘米,口径18毫米,这种火绳枪,其射程使用直径13毫米标准弹丸时,可达130米,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内,不过,由于侍筒比较粗,所以发射的弹丸最大可达200米左右,有效射程相应的有所增加。
三、 日军铁炮的装填与射击:

1.首先,将“胴乱”别在腰的右面(如果是右撇子的话),火药袋别在右胸上。“胴乱”是个小金属筒,里面正好装了一回射击时用的火药和弹丸的,它名字来源于表面精致的涂绘。还有制作非常精美的弹筒带(尤如今天装弹匣的背心),上面大多写上使用者的姓名。

2.将火枪枪口朝上立起来,用火药袋向巢口注入用于一回射击的火药。不能绝对盯着手来补充火药,视线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敌人。

3.接下来就是装填弹丸。火绳枪用的是铅弹。

4.听到“咔咔”的声响就知道弹丸被固定住了。使用枪通条时不要用力过猛,力量适中的话一次就可以把弹丸送到位。

5.拿下火盖(火皿的盖子,纯铜的。后来被延伸为导火线的意思),打开火皿(枪上的小洞,纯铜的,和枪的内部有联系),为了引燃最初放入的火药,只在里面放一点火药。关上火盖的时候注意不要让火药溢出来。

6.点火,夹起火绳。实战中要注意火种千万不能熄灭。

7.决定了射击姿势之后,就三点成一线瞄准焦点。尽量等敌人逼近了再扣扳机射击。后坐力相当大,用右脸颊固定的枪托后退的时候,注意脸颊要有意识的避开。
四、日本战国时代的火枪阵法:

织田信长的“三段射击法”——将士兵分为三组,一组射击时,另两组填弹引火。每一击之间有7、8秒的间隔,如此轮番射击,再配合防马栅,这种战法充分体现了信长超前创新的能力,欧洲出现类似的战法是在十七世纪后。

铃木重秀的“铁炮狙击法”——每一杆铁炮由四人使用。在射击手左右后各设一人。每击一发后,左边的人填入子弹,右边的人填入火药,后面的负责点火。每一击之间只要4、5秒,实在是最快的铁炮术了。

另外还有伊达政宗的“骑铁”战术,以装备火枪的骑兵冲前,冷兵器骑兵次后,步兵在最后的一种进攻战术。
欢迎加入战国历史,游戏,文学讨论群4301317

作者:zfans 2007-2-8 11:16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战国的转折--火枪
战国的转折--火枪

欢迎加入战国历史,游戏,文学讨论群4301317
一、日本铁炮(火枪)的来历:

--元朝入侵日本时,让日本第一次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自此之后,火铳逐渐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日本火枪发生质的飞跃是在公元1543年,当时一条由厦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得迷失了航向,来到了日本种子岛(在鹿儿岛附近)。

种子岛家第十四代当主,年仅十六岁的种子岛时尧同意这些南蛮人的船只停在赤尾木港,从南蛮人手中以两千两金子的巨大代价购得了日本最初的两挺铁炮。(有意思的是,当时给双方做翻译的,是个叫五峰的明朝人,据说也不懂日语,双方通过写汉字做笔谈,这个五峰其实就是明代倭乱时的首领王直。)

他将其中的一把铁炮交给了家中的“锻冶栋梁”八板清定(即八板金兵卫)叫其仿制,结果经过数月的研制,却以失败告终,然后过了一年,不甘心失败的八板清定以自己的漂亮女儿为交换代价,从再次来航的葡萄牙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铁炮技术,成功的制造了所谓“国产第一号”的铁炮。从此,铁炮便由这里传到了日本的每个角落。

二、基本形制

当时的日本,作战时普遍应用了火枪,炮的数量即少,质量也不高,直到德川幕府时期,火炮才在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大阪攻防战,在这之前的关原合战中,石田三成军虽然也曾使用过炮,但只是单方面偶尔为之,谈不上实质意义的炮战。

在日本战国史及侵朝战争中真正起到重型火器作用的,还应该算是大筒。广义上来讲,大筒是一种大口径铁炮[日式火绳枪],大筒和火炮的最大区别是扳机击发,其口径跨度很大,稍小者又称为大铁炮,其中超大口径者,近于小型火炮。

大铁炮:长九十公分左右,重量在二十斤以下,口径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间,射程三百步开外。

要塞大筒,行军时需要两个人抬着走了,长一百四十公分左右,重二十斤以上,类似清朝的大抬杆,其口径在四十厘米左右,射程可达四五百米。

现存的一尊大筒,口径达80厘米,重一百余斤,使用的弹药是号称“千人杀”的大威力霰弹,射程可达800米之远,而且其命中精度也颇高。当然,这种武器的使用年代已经是江户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还出现过一种“火矢筒”,状如蹲伏的大蛤蟆,口径极大,差不多有水桶那么粗,不过筒身极短,这种武器据笔者猜测,应该是一种近距霰弹武器,而且并没有在战争中得到普遍应用。 (另:根据日本现代学者宇田川武久的学说,日本大型火器可以分为大铁炮、大筒和大炮。大铁炮就是大口径火绳枪,大筒是采用铁板卷制技术的大炮,也有铸造的。大炮是和铁炮一起传来的“佛郎机”。)

铁炮枪管由铸铁制成,重约6-8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所使用的铅弹,包在棉布块中在火药之后由枪口装入,棉布块可使弹丸不至于从枪口滑出,这样由上至下的攻击就可能了。再有每发弹丸所用的黑火药使由固定容器量装的,一般发射一发用的药量为6克左右。

铁炮口径一般在8.5-20毫米之间,枪全长110厘米-130厘米,而武士头领所用的铁炮称为侍筒,全长约100厘米,口径18毫米,这种火绳枪,其射程使用直径13毫米标准弹丸时,可达130米,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内,不过,由于侍筒比较粗,所以发射的弹丸最大可达200米左右,有效射程相应的有所增加。
三、 日军铁炮的装填与射击:

1.首先,将“胴乱”别在腰的右面(如果是右撇子的话),火药袋别在右胸上。“胴乱”是个小金属筒,里面正好装了一回射击时用的火药和弹丸的,它名字来源于表面精致的涂绘。还有制作非常精美的弹筒带(尤如今天装弹匣的背心),上面大多写上使用者的姓名。

2.将火枪枪口朝上立起来,用火药袋向巢口注入用于一回射击的火药。不能绝对盯着手来补充火药,视线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敌人。

3.接下来就是装填弹丸。火绳枪用的是铅弹。

4.听到“咔咔”的声响就知道弹丸被固定住了。使用枪通条时不要用力过猛,力量适中的话一次就可以把弹丸送到位。

5.拿下火盖(火皿的盖子,纯铜的。后来被延伸为导火线的意思),打开火皿(枪上的小洞,纯铜的,和枪的内部有联系),为了引燃最初放入的火药,只在里面放一点火药。关上火盖的时候注意不要让火药溢出来。

6.点火,夹起火绳。实战中要注意火种千万不能熄灭。

7.决定了射击姿势之后,就三点成一线瞄准焦点。尽量等敌人逼近了再扣扳机射击。后坐力相当大,用右脸颊固定的枪托后退的时候,注意脸颊要有意识的避开。
四、日本战国时代的火枪阵法:

织田信长的“三段射击法”——将士兵分为三组,一组射击时,另两组填弹引火。每一击之间有7、8秒的间隔,如此轮番射击,再配合防马栅,这种战法充分体现了信长超前创新的能力,欧洲出现类似的战法是在十七世纪后。

铃木重秀的“铁炮狙击法”——每一杆铁炮由四人使用。在射击手左右后各设一人。每击一发后,左边的人填入子弹,右边的人填入火药,后面的负责点火。每一击之间只要4、5秒,实在是最快的铁炮术了。

另外还有伊达政宗的“骑铁”战术,以装备火枪的骑兵冲前,冷兵器骑兵次后,步兵在最后的一种进攻战术。
欢迎加入战国历史,游戏,文学讨论群4301317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7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20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35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9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4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0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5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4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7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