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少石高是大大名
⑴ 日本战国时期 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 德川家康 的石高各是多少 (区分大名直辖领地与分封的领地
我记得大阪之战前,德川家康是420万左右吧
⑵ 日本德川幕府文久年间(幕末)所有外样大名石高相加占全国石高百分之几
查好资料了。
还有一点,1863年的下关事件和生麦村事件,长洲藩、萨摩藩等外样大名又把赔偿费用巧立名目的转移到了幕府身上。
所以说幕府末年许多外样大名的实际石高与标准石高严重不符....
基本就这样。
⑶ 日本战国石高问题
NHK : 前田家在战国未年...统领能登...加贺(部份)...越中等3国...3国加起来...己经表高103万石(内高134万石)...当时比他厉害的...只有表高400百万石(内高398万石)的5国大名...德川家康...江户幕府刚成立的时候...虽然前田家...只是外样大名...但除了战功以外...加上姻亲关系...前田家被授与松平家专用的葵纹...前田利家...也被追封为...加贺藩始祖...那时候的加贺藩...己经表高119万石...史称 加贺百万石 (= かがひゃくまんごく)...日本的"石高制"...是源自宋代...但跟宋代的算法...是略有不同...日本从安土桃山时代以来...对于土地的生产力...均以 石 表示...也就是所谓的 石高 (= こくだか)...这不只是课税时的计算基础...后来...也演变成各位大名...或旗本们的收入计算...从丰臣秀吉的 太閤检地 以来...1直到江户时代...关于田地或房屋的价值...都是以面积乘以 石盛 (= 每单位面积的生产力)后...用这个面积...能生产多少玄米的生产力来表示...不止如此...甚至玄米以外的农作物...水产物等的产出量...也都全部换算成玄米的生产力...像这样的制度...就称为 石高制...因为这个原因...从战国大名开始...到武士等等...从领地而来的收入...或俸禄...都可以用 石高 来表示...在这里...领民们的石高...被称为 百姓高所持...武士阶级...特别是指各位大名们...就被称为 石高知行制...1石...大约可以供给成年壮丁...1年的食粮所需...这个也被视为...大名给予士兵的报酬...将 石高 乘以 年贡率...也代表着...能够动用的士兵数...所以说...石高 不只是战国大名的财力表现...也代表着...他们所能动用的军力...根据江户幕府的军役动员令...各地的大名...如果接到大将军的紧急动员令时...每1万石的石高...需要动员大约200名士兵...这包含了...非战斗的人员........
⑷ 日本战国大名经常用“石”来表示自己的领地大小,他的“一石”是现代的多少
日本战国1石米=现在17~20公斤左右,1石稻谷=13~15公斤左右
每个士兵耗粮=1.8石/月,21.6石/年
领地的粮食产量称为石高,是通有"检地"得来的,在战国以前就已经测量过了,只是数据不太准确,由于石高的准确度关系大名的收入,因此每一代新领主继任家督后通常又会重新检地
检地:
中世后期至近世时代,领主对于农民的保有地所进行的测量调查,称为检地。其性质很类似古代庄园制下的检注,丰臣.德川两政权时代,为了强化农村支配的基础,乃实施检地法。一五八二年(天正十年)在全国统一的背景下,乃彻底施行检地法,史称太阁检地。透过检地的实施,重新清算原有庄园制的支配关系,并制定一套新的租税体系、以及确立对农村的支配体制。到了江户幕府时代,修正了部份的太阁方式,订定检地条目。从庆长~元和年间(一五九六~一六二三年)至幕末为止,这套检地条目被适用于幕府与诸藩领内。检地的方法,首先将传统一反=360步改为300步制,并将1间=6尺3寸(但江户时代的石见检地、备前检地则定为6尺1分)、1间四方=1步、30步=1亩、10亩=1反,的计算法统一起来。派遣检地役人以村为单位,将每一笔土地依照其所在(小字)、地目(农田房舍等)、面积、等级(上、中、下、下下)、生产高(分米)事先公定,在一地一作人的原则下,确认纳贡责任者(名请人),登录于检地帐,称为绳打。这种做法在实施过程中,曾经引起农民激烈的反抗。
国名 州名 石高量
北陆奥 奥州 九十万七千石
南陆奥 奥州 八十二万二千石
出羽 羽州 八十七万石
能登 能州 二十一万石
加贺 加州 四十四万五千石
越后 越州 四十万六千石
越中 越州 五十三万六千石
越前 越州 六十八万六千石
若狭 若州 九万八千石
佐渡 渡州 二万石
下野 野州 四十六万四千石
上野 上州 四十六万八千石
常陆 常州 七十五万六千石
武蔵 武州 八十四万石
下总 二十九万六千石
上总 三十七石八千石
安房 房州 九万一千石
甲斐 甲州 二十四万二千石
相模 相州 十九万四千石
伊豆 豆州 七万二千石
骏河 骏州 十七万二千石
远江 远州 二十八万石
三河 参州 三十五万石
尾张 尾州 五十二万石
信浓 信州 五十四万七千石
飞騨 飞州 八万三千石
美浓 浓州 五十八万一千石
近江 江州 八十三万二千石
山城 雍州 二十一万六千石
伊势 势州 五十七万二千石
伊贺 贺州 九万五千石
志摩 志州 一万七千石
大和 倭州 四十四万四千石
河内 河州 二十万八千石
和泉 泉州 十三万三千石
摂津 津州 二十九万九千石
纪伊 纪州 三十九万五千石
丹波 丹州 二十八万五千石
丹后 丹州 十二万三千石
但马 但州 十二万三千石
因幡 因州 十三万一千石
伯耆 伯州 十三万一千石
出云 云州 二十二万三千石
石见 石州 十三万七千石
隠岐 隠州 四万一千石
播磨 播州 五十二万一千石
备前 备州 二十八万九千石
备中 备州 二十万七千石
备后 备州 二十三万八千石
美作 作州 二十二万七千石
安芸 芸州 二十五万九千石
周防 防州 十六万四千石
长门 长州 十三万四千石
淡路 淡州 六万三千石
阿波 波州 十八万六千石
讃岐 讃州 十七万一千石
伊豫 豫州 三十八万一千石
土佐 土州 二十万二千石
筑前 筑州 五十二万二千石
筑后 筑州 二十六万二千石
豊前 豊州 三十二万一千石
豊后 豊州 二十七万四千石
肥前 肥州 五十六万一千石
肥后 肥州 五十七万四千石
日向 日州 十二万石
萨摩 萨州 二十一万五千石
大隅 隅州 十七万石
壱岐 壱州 一万五千石
対马 対州 二万石
虾夷 三万九千石
⑸ 石高制的江户时代大名的石高
德川幕府将军家 398万石
1.加贺藩 前田家 外样 领地:加贺国 能登国以及越中国大半 134万石
2.萨摩藩 岛津家 外样 领地:萨摩国 大隅国以及日向国部分 75万石
3.仙台藩 伊达家 外样 领地:陆奥国部分 99万石
4.尾张藩 德川家 亲藩 领地:尾张国 美浓国和信浓国部分 88万石
5.纪州藩 德川家 亲藩 领地:纪伊国以及伊势国南部 大和国部分 58万石
6.熊本藩 细川家 外样 领地:肥后国大部分 69万石
7.福冈藩 黑田家 外样 领地:筑前国 53万石
8.广岛藩 浅野家 外样 领地:安艺国以及备后国西部 49万石
9.长州藩 毛利家 外样 领地:长门国 周防国 73万石
10.佐贺藩 锅岛家 外样 领地:肥前国佐贺郡 29万石
11.水户藩 德川家 亲藩 领地:常陆国部分 31万石
12.津藩 藤堂家 外样 领地:伊势国 伊贺国 28万石
⑹ 日本战国的一石两石的石是多少平方公里
日本战国的一石两石的石是粮食体积单位,日本战国1石米相当于现在17~20公斤左右,1石稻谷相当于13~15公斤左右。
领地的粮食产量称为石高,是通有"检地"得来的,在战国以前就已经测量过了,只是数据不太准确,由于石高的准确度关系大名的收入,因此每一代新领主继任家督后通常又会重新检地
检地:
中世后期至近世时代,领主对于农民的保有地所进行的测量调查,称为检地。其性质很类似古代庄园制下的检注,丰臣.德川两政权时代,为了强化农村支配的基础,乃实施检地法。一五八二年(天正十年)在全国统一的背景下,乃彻底施行检地法,史称太阁检地。透过检地的实施,重新清算原有庄园制的支配关系,并制定一套新的租税体系、以及确立对农村的支配体制。到了江户幕府时代,修正了部份的太阁方式,订定检地条目。从庆长~元和年间(一五九六~一六二三年)至幕末为止,这套检地条目被适用于幕府与诸藩领内。检地的方法,首先将传统一反=360步改为300步制,并将1间=6尺3寸(但江户时代的石见检地、备前检地则定为6尺1分)、1间四方=1步、30步=1亩、10亩=1反,的计算法统一起来。派遣检地役人以村为单位,将每一笔土地依照其所在(小字)、地目(农田房舍等)、面积、等级(上、中、下、下下)、生产高(分米)事先公定,在一地一作人的原则下,确认纳贡责任者(名请人),登录于检地帐,称为绳打。这种做法在实施过程中,曾经引起农民激烈的反抗。
⑺ 哪位给个日本战国时代各主要大名的总领地石数表,越详细越好。
日本战国1石米=现在17~20公斤左右,1石稻谷=13~15公斤左右
每个士兵耗粮=1.8石/月,21.6石/年
领地的粮食产量称为石高,是通有"检地"得来的,在战国以前就已经测量过了,只是数据不太准确,由于石高的准确度关系大名的收入,因此每一代新领主继任家督后通常又会重新检地
衡量的标准主要是看各大名控制的总石高,因为石高决定了一个大名能真正动员的兵力,各地的石高不同,所以占据着肥沃平原的大名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各大名所处的时期不同,所以你可以对照下面的数据,对各大名已经他们所处时代不同进行判断!
国名 州名 石高量
北陆奥 奥州 九十万七千石
南陆奥 奥州 八十二万二千石
出羽 羽州 八十七万石
能登 能州 二十一万石
加贺 加州 四十四万五千石
越后 越州 四十万六千石
越中 越州 五十三万六千石
越前 越州 六十八万六千石
若狭 若州 九万八千石
佐渡 渡州 二万石
下野 野州 四十六万四千石
上野 上州 四十六万八千石
常陆 常州 七十五万六千石
武蔵 武州 八十四万石
下总 二十九万六千石
上总 三十七石八千石
安房 房州 九万一千石
甲斐 甲州 二十四万二千石
相模 相州 十九万四千石
伊豆 豆州 七万二千石
骏河 骏州 十七万二千石
远江 远州 二十八万石
三河 参州 三十五万石
尾张 尾州 五十二万石
信浓 信州 五十四万七千石
飞騨 飞州 八万三千石
美浓 浓州 五十八万一千石
近江 江州 八十三万二千石
山城 雍州 二十一万六千石
伊势 势州 五十七万二千石
伊贺 贺州 九万五千石
志摩 志州 一万七千石
大和 倭州 四十四万四千石
河内 河州 二十万八千石
和泉 泉州 十三万三千石
摂津 津州 二十九万九千石
纪伊 纪州 三十九万五千石
丹波 丹州 二十八万五千石
丹后 丹州 十二万三千石
但马 但州 十二万三千石
因幡 因州 十三万一千石
伯耆 伯州 十三万一千石
出云 云州 二十二万三千石
石见 石州 十三万七千石
隠岐 隠州 四万一千石
播磨 播州 五十二万一千石
备前 备州 二十八万九千石
备中 备州 二十万七千石
备后 备州 二十三万八千石
美作 作州 二十二万七千石
安芸 芸州 二十五万九千石
周防 防州 十六万四千石
长门 长州 十三万四千石
淡路 淡州 六万三千石
阿波 波州 十八万六千石
讃岐 讃州 十七万一千石
伊豫 豫州 三十八万一千石
土佐 土州 二十万二千石
筑前 筑州 五十二万二千石
筑后 筑州 二十六万二千石
豊前 豊州 三十二万一千石
豊后 豊州 二十七万四千石
肥前 肥州 五十六万一千石
肥后 肥州 五十七万四千石
日向 日州 十二万石
萨摩 萨州 二十一万五千石
大隅 隅州 十七万石
壱岐 壱州 一万五千石
対马 対州 二万石
虾夷 三万九千石
⑻ 江户时代,石高超过30万石的外样大名
加贺金泽藩(前田家) 102.5万石萨摩鹿儿岛藩(岛津家) 77万石陆奥仙台藩(伊达家) 62.5万石肥后熊本藩(细川家) 54万石筑前福冈藩(黑田家) 47.3万石安芸广岛藩(浅野家) 42.6万石长州荻藩(毛利家) 36.9万石肥前佐贺藩(锅岛家) 35.7万石因幡鸟取藩(池田家) 32.5万石伊势津藩(藤堂家) 32.3万石备前冈山藩(池田家) 31.5万石
⑼ 关于日本历史大名实力对比
无法比较,武田最强的时候有甲斐,骏府(武田胜赖打下的),上野,信浓。最强的时候武将猛将最多,四名臣,三弹正,真田海野一族。
毛利最强有3分之2个中国,4分之1个四国(河野家),以及丰前(九州一角)
今川那个时候还不属于战国,之能算广义的战国(从应仁之乱到德川幕府的建立),因为这个时候还有幕府和足利将军,并没有形成无须的纷争形式,狭义的战国是从三好三人众谋杀足利义辉到信长扶持义昭为止,所以说信长是历史上结束战国时代的人。
毛利最大石高貌似是秀吉时代的毛利辉元的130万石,但这个时候毛利的领土却比毛利元就的少,因为毛利元就那个时代的战国没有人来给官位给职位,天下都乱了,所以不能以领土统计多少石高,何况毛利也没有上洛,例如大内,尼子都上洛了所以有幕府授予的官位。
武田同理也没有上洛过,他和毛利那个时候也属于私斗,无法正式统计石高的。
信长和秀吉时代都是统一了的,不准私斗来扩大领地增加石高,最有名的是名胡桃城事件和德川时期正宗打南部,这都不允许的。
显然武田强,武田手下人多,号称战国第一军团,毛利家内政谋略的多,领土多,但是连秀吉都打不过,秀吉当时只是信长的一个军团,何况武田还打垮了信长德川联合军。
⑽ 日本战国时期各大名势力和各分国的详细石高数据、资料
日本战国人见人爱的石高图来啦!
本套图我会自己做一些或改一些有关各地物产的地图,越往下越牛,可一定要看到底哦!
一些岛屿归属不太明确的可以看这里:【地图】日本旧国郡区分图
想知道哪个国的势力比较牛的可以看这里:【地图】日本战国时代势力地图集
知道各国的石高有什么意义呢?看这里:“石”的介绍、兵役的后勤、尾张国力的推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