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怎么传到日本

怎么传到日本

发布时间: 2022-05-18 22:43:32

A. 古军事文化中的明珠孙子兵法,是怎样传到日本的

《孙子兵法》可谓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不光历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对这本着作推崇至极,国外热爱中国文化的军事人才也对其有着执着的追随。按照一般的看法认识,日本、朝鲜应当是最早得以研习、传播这本着作的异国了,而对于《孙子兵法》进入日本的路线,学界却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且最着名的军事着作,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全书共13篇,十分系统地阐述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军事策略,每一篇目负责讲述一类军事策略。例如,《计》这一篇主要讲庙算的内容,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一篇是全书的纲领;《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取得以多胜少的效果;《九地》则讲依据“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富有哲理,影响后世深远。

B. hi 我想问一下 怎么能快速的把文件传到日本那边。有朋友去了日本,需要传一些文件过去,比较大。

下载慢那是他儿的事,按说是把文件先上传到自己邮箱里,然后让对方去邮箱里下载,这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了,我个人没有其他办法了,至于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网速。

C. 兰花是怎么传到的日本的

中国兰花很早便传到了日本。据田边贺堂《兰栽培之枝节》记载:“建兰由中国秦始皇使者徐福带来”,“素心兰由中国唐代传来。”1778年中国的素心建兰和鹤顶兰传往英国,然后通过英国传播到欧美各地。
宋代以后,陆续出现了不少艺兰专谱,总结了丰富的艺兰经验。如《栽花总录》认为:“三伏内,取土晒干收用,盆底放炭数块,用金银花二钱,防风三钱埋根下,则四季开花。”《品芳录》也有相同的主张,并提出:“根防蚁食,以羊角引去之。建兰宜种铁器内,或以破铁釜数片埋盆底。”关于浇灌方法,《兰谱奥法》认为:“用河水或陂塘水或积留雨水最好,其次用溪涧水,切不可用井水冻了花。浇水须于四畔浇匀,不可从上浇下,恐坏其叶。

D. 中国文字是什么时候传入日本的是怎样传过

日本汉字出现得很晚,据中国正史《隋书》记载,直到七世纪日本还没有文字。一般认为,直到平安时期(794-1192),日本才创造出片假名和平假名,从而慢慢有了自己的文字。
汉字是何时东传扶桑的呢?对此现在已无从查考。欧阳修在《日本刀歌》中提出的徐福赍书东渡日本说,只能被看作是一种传说罢了。东汉光武帝赐倭王“汉委奴国王”金印,应该是日本最早与汉字发生关系的文献与实物证据。3世纪时,曹魏明帝曾封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并给予大量赏赐,女王为此上表答谢恩诏。由于当时倭人没有自己的文字,由此推断:
一、最早将汉字传到日本列岛去的,应该是一批又一批像徐福那样的中国移民,是他们带去了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
二、日本人使用汉字,最初的动机应该是将其作为中日政治交流的工具,而这个时间是比较早的

E. 中国饭食文化如何传入日本并影响日本文化的

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倭人条(即日本人简称)的《魏志倭人传》中,记述了三世纪时古代日本人的生活状况。《倭人传》称当地人“植禾稻、苎麻”。事实上,这个阶段日本人的饮食非常简单,没有什么特色。这种情况一直到唐朝和尚鉴真东渡日本后才得以改善。

鉴真带来的豆腐和黑砂糖

豆腐最初是在754年,由唐僧鉴真传来日本的。鉴真为了传授佛教正确的戒律来到日本。与此同时,他还带来了许多珍贵的物品,豆腐就是这些珍贵物品的代表之一。据说鉴真还带来了一样好东西,这就是黑砂糖。因为鉴真第一次准备渡海时的行李目录中,记有“蔗糖”和“石蜜”。“蔗糖”是指黑砂糖,“石蜜”则指冰砂糖。

鉴真改变了日本的饮食

然而在日本奈良时代,这些蔗糖和石蜜在物品分类时,却被隶属于“药物”。直至平安时代中期,一直被当作药品,而不是用于饮食的甜味佐料。奈良、平安时代的甜味佐料,全部采自一种叫做甘葛的蔓草,似乎相当于现在甘茶(土常山)的藤蔓。具体做法是把草茎捣破,采集流出的甜液,然后煎熬而成。

日本芥川龙之介有一篇题作《芋粥》的短篇小说,时代设定为九世纪的平安初期。说有一个贫穷的小官吏,最大愿望是饱吃一顿芋粥,富裕的公卿听说后,在自己的领地招待了他,让他吃到怎么也吃不下为止。小说中描写的把山药切碎用甘葛汁煮的场面,十分生动。

到了平安后期,通过与宋朝的民间贸易,黑砂糖大量输入,这时它才开始作为甜味佐料,或者直接作为甜点,受到人们的喜爱。日本从十七世纪的江户时代开始在琉球、四国、九州诸岛栽培甘蔗,生产砂糖。

关于味噌的各种说法

鉴真传来的食品中,据说还有味噌(日本式豆酱)。很多人认为,味噌是日本固有的东西,日本邪马台国时代已经有了酱这样的发酵食品。因为当时已会用麹来发酵造酒,酱作为同样的发酵食品存在,是很自然的事,这种酱,据说就是味噌的原型。

然而近似于味噌起源的酱或豉的制法,在中国六世纪的《齐民要术》中已有详细的记载。其传来日本的途径,是经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奈良时代的宫内省大膳职、即宫廷料理所中,有酱院这样的部门,这些中国传来的味噌,就是在那里制造的。对此又有人认为,味噌汁(日式酱汤)里使用的味噌是日本固有的,而做菜用或拌饭吃的径山寺味噌,则是从中国传来的。

馒头在日本的演变

《三国志演义》中有一段描写:诸葛亮平定南方、班师回朝之前,为了祭奠河神之灵,不用牺牲,而用面皮包上牛羊肉作为供品。有人说这就是馒头的起源。事实是,十三、十四世纪由元到明的时期,肉馒头才开始在中国的城市里普及,而《三国志演义》也正是在这时大致定型的。关于诸葛亮的想象附会产生于这一时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用面粉擀皮,然后包进甜品或肉馅,在日本最先制作并出售这种馒头的,据说是一个林净因的人,传说他和喜爱梅花的北宋诗人林逋有血缘关系。1349年,即日本的南北朝时代,他随回国的留学僧,一起来到日本。可是在现代中国的北方,“馒头”作为主食,虽然还是面制,但既不放馅,也不加味,放馅的则叫做“包子”。而在日本,馒头里有馅已成为常识,并且一般不用肉馅,最多的是用豆沙和砂糖。其源头,就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室町时代的糖馒头。

关于荞麦面条

日本人喜爱的另一种面条的原料“荞麦”,据说邪马台国时代就开始种植了,但以前一直是做“荞麦汤”。擀平切成丝状,即“荞麦切”的吃法,则是进入江户时代之后的事了。

荞麦面因为具有独特的风味,一般只要有调料,就可以品尝。同样是面条,但在和面时放碱的就叫“中华面条”,明治末期才作为主副食一体的面类开始普及的。这应是明治以后日本人对中国日益关心的影响的产物。大正末期,晚间推着篷车、吹着喇叭的中华面条小贩,和江户以来的夜贩荞麦面,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其他食品

平时不大吃,但五月五日端午节不可缺少的“粽子”,也是由奈良时代的遣唐使带回日本的。“粽子”如其文字所示,在中国是用大米或糯米做原料,日本不仅做法一仍其旧,汉字“粽”也原样照搬,只是读音不同。关于粽子的起源,中国传说是为了纪念公元前278年战国时代末期投身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个故事也很早就传来了日本。

此外还有许多从中国传来的食品,其传入年代也各不相同。从历史分期看,日本奈良时代鉴真和尚的到来,是真正的转机。

F. 三字经是怎么传到日本去的

古代年年有日本的使臣过来,就此传过去的。
我们的很多文化都是这样传过去的,还有农作物。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G. 想知道汉字怎么传到日本

公元三世纪前,日本还没有文字,而日本之有文字,一说是始自三世纪末由一汉人名叫王仁,经朝鲜而传入日本的(一说是四世纪末始传入)。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朝鲜半岛有三韩,“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分别在西、东、南。经过历史演进,建立了高勾丽、新罗、百济三国;其中新罗建于公元前57年,在半岛之最南端,与日本的九州甚为接近。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中国士人和工匠来到新罗、百济,给两国带去优秀的中华文化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还有僧侣在传播佛法。因此,新罗等古国接受了不少的中华文化的影响,其中也有一些士人、僧侣,渡海去了日本,把中华文化也传去了。

据日本史书《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十五年(公元284年,晋太康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百济王遣阿直歧贡良马二匹,即养于轻板上厩,因以阿直歧令掌饲,故号其养马之处曰厩也。阿直歧亦能读经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师焉。于是天皇问阿直歧曰,如胜汝博士亦有耶?对曰:有,王仁者,是秀也。时遣上毛野君祖、荒田别、巫别于百济,乃征王仁也。其阿直歧者,阿直歧史之始祖也。”

那么,王仁是何许人,怎样从百济到日本的呢?再据史载,王仁一脉,乃汉高祖后裔,至其祖父王狗时,始迁居百济。王仁饱读诗书,博能经史,是百济博士。日本应神天皇根据阿直歧所奏,便遣使至百济邀请王仁。第二年即应神十六年(公元285年),据《日本书纪》称:“春二月,王仁来之,则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黄籍于王仁,莫不通达。所谓王仁者,是书首等之始祖也。”当时还带去了《论语》十卷等儒家典籍,教授给王子。这样,在朝廷皇室便将汉文传开了,所以说,中国文字传入日本,并有史书明确记录下来的,当自王仁始。

王仁到日本后,还学会了日语,首创了日本的和歌。当仁德天皇即位时(约在东晋末年)还作和歌一首以献颂,所以日本人又称他为“和歌之父”。在日本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序有云:“王仁始导蒙于轻津”,故深受日本人的敬仰怀念,被誉为日本“书首始祖”和“文道始祖”。

王仁之后,其子孙大多散居河内(今大阪附近),后代不少也是以文字工作为官日本朝廷,其族被称为“西文氏”,而后裔也日益繁衍,按日本风习又分净野、古志、高道、下日佐氏等。

H. 佛教是怎么传入日本的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佛教向斯里兰卡传播,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儿子摩哂陀去斯里兰卡传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出现了两个佛教派别:大寺派和无畏山寺派。3世纪上半叶大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在无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5世纪初,觉音用巴利语对南传三藏进行了整理和注释,确立了上座部教义的完整体系。大寺派被认为是南传佛教的正统派。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的佛教都承受斯里兰卡大寺派的法统。12世纪以后,由于外族和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斯里兰卡佛教曾两度受到破坏,后再由缅甸和泰国重新传入。上座部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约在4~5世纪。11世纪中叶,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建立缅甸最早的统一封建王朝,曾奉大寺派佛教为国教。以后历代王朝都保护佛教,建立了大量雄伟华丽的佛塔,如18世纪所建仰光大金塔等。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约在12世纪左右。13世纪,泰国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为国教。18世纪曼谷王朝诸王都笃信佛教。19世纪中叶以后,拉玛四世对佛教进行改革,形成新旧两派,绵延至今。1919~1927年刊行了全部三藏注释及藏外典籍。泰国目前是东南亚佛教兴盛的国家,被称为“僧侣之国”。5~6世纪时,佛教传入扶南(早期柬埔寨),当时大小乘兼传。6世纪扶南改称为真腊,宗教信仰为大小乘佛教和印度教同时存在,这明显地反映在宗教仪式和9~12世纪吴哥城的许多宫殿建筑上。14世纪中叶后,柬埔寨沦为泰国的属国上座部佛教随之传入。以后,老挝又从柬埔寨传入上座部佛教。从5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巴厘等地。据中国高僧义净的记述,7世纪中叶印度尼西亚诸岛小乘佛教盛行,以后诸王朝都信仰大乘佛教与印度教;至15世纪伊斯兰教开始盛行。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7~8世纪佛教分别由印度和中国汉族地区传入中国西藏,至10世纪中叶后形成藏语系佛教,后又辗转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和俄国布利雅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区。大约在2世纪末,佛教从中国传入越南。在4~5世纪时获得广泛传播。10~14世纪,越南佛教进入兴盛时期。泰国和缅甸佛教对越南佛教也产生影响。4世纪后半叶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高句丽。7世纪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后,由中国传入的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都很盛行,以后禅宗尤为兴盛。14世纪末刊行了《高丽藏》。14世纪李氏王朝虽然一度采取排佛崇儒的政策,但朝鲜佛教仍然有所发展,17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复兴。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一直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中要求全体臣民“皈依三宝”。从中国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留学僧,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相继传入日本。12世纪以后,日本佛教形成很多民族化的宗派。在印度阿育王时传至叙利亚、埃及等国的佛教,以后又传到非洲一些地区,但影响不大。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佛教先后传入欧洲和北美。1906年英国成立“英国佛教协会”,欧洲佛教徒开始有自己的组织。以后英、法、德、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都有佛教僧团和研究机构。佛教传入美国后,又北传加拿大,南传巴西、秘鲁、阿根廷等国。目前佛教已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主要仍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这个地区的佛教信徒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宗教信徒。

I. 中国的文化是怎样传入日本的

秦汉时期就有过记录了,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一种器皿的制作工艺,叫做漆器,被日本学习过去,后期到明清时期他们的发展比我们好,结果欧洲就叫人本JAPAN,意思就是漆器。就跟咱们中国的英文名一样的。

而漆器发展最好的时候就是战国时期,秦朝时期就到了第一个顶峰了,那个时候日本有僧侣到中国寻法,中原也由时间到日本找蓬莱的。到唐朝有日本人到我国任职的。所以推测,日本应该在战国后期,秦朝是来中国学习文化了。

J. 火炮是如何传入日本的

日本“战国”时代火炮与火枪

一、日本铁炮(火枪)的来历:

--元朝入侵日本时,让日本第一次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自此之后,火铳逐渐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日本火枪发生质的飞跃是在公元1543年,当时一条由厦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得迷失了航向,来到了日本种子岛(在鹿儿岛附近)。

种子岛家第十四代当主,年仅十六岁的种子岛时尧同意这些南蛮人的船只停在赤尾木港,从南蛮人手中以两千两金子的巨大代价购得了日本最初的两挺铁炮。(有意思的是,当时给双方做翻译的,是个叫五峰的明朝人,据说也不懂日语,双方通过写汉字做笔谈,这个五峰其实就是明代倭乱时的首领王直。)

他将其中的一把铁炮交给了家中的“锻冶栋梁”八板清定(即八板金兵卫)叫其仿制,结果经过数月的研制,却以失败告终,然后过了一年,不甘心失败的八板清定以自己的漂亮女儿为交换代价,从再次来航的葡萄牙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铁炮技术,成功的制造了所谓“国产第一号”的铁炮。从此,铁炮便由这里传到了日本的每个角落。

二、基本形制

当时的日本,作战时普遍应用了火枪,炮的数量即少,质量也不高,直到德川幕府时期,火炮才在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大阪攻防战,在这之前的关原合战中,石田三成军虽然也曾使用过炮,但只是单方面偶尔为之,谈不上实质意义的炮战。

在日本战国史及侵朝战争中真正起到重型火器作用的,还应该算是大筒。广义上来讲,大筒是一种大口径铁炮[日式火绳枪],大筒和火炮的最大区别是扳机击发,其口径跨度很大,稍小者又称为大铁炮,其中超大口径者,近于小型火炮。

大铁炮:长九十公分左右,重量在二十斤以下,口径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间,射程三百步开外。

要塞大筒,行军时需要两个人抬着走了,长一百四十公分左右,重二十斤以上,类似清朝的大抬杆,其口径在四十厘米左右,射程可达四五百米。

现存的一尊大筒,口径达80厘米,重一百余斤,使用的弹药是号称“千人杀”的大威力霰弹,射程可达800米之远,而且其命中精度也颇高。当然,这种武器的使用年代已经是江户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还出现过一种“火矢筒”,状如蹲伏的大蛤蟆,口径极大,差不多有水桶那么粗,不过筒身极短,这种武器据笔者猜测,应该是一种近距霰弹武器,而且并没有在战争中得到普遍应用。 (另:根据日本现代学者宇田川武久的学说,日本大型火器可以分为大铁炮、大筒和大炮。大铁炮就是大口径火绳枪,大筒是采用铁板卷制技术的大炮,也有铸造的。大炮是和铁炮一起传来的“佛郎机”。)

铁炮枪管由铸铁制成,重约6-8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所使用的铅弹,包在棉布块中在火药之后由枪口装入,棉布块可使弹丸不至于从枪口滑出,这样由上至下的攻击就可能了。再有每发弹丸所用的黑火药使由固定容器量装的,一般发射一发用的药量为6克左右。

铁炮口径一般在8.5-20毫米之间,枪全长110厘米-130厘米,而武士头领所用的铁炮称为侍筒,全长约100厘米,口径18毫米,这种火绳枪,其射程使用直径13毫米标准弹丸时,可达130米,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内,不过,由于侍筒比较粗,所以发射的弹丸最大可达200米左右,有效射程相应的有所增加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7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1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3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9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4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0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5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38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7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