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遣唐使在日本叫什么

遣唐使在日本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5-19 17:02:59

① 唐玄宗时期日本遣唐使

唐玄宗时期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
遣唐使是日本赴中国的使节团,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遣唐使团组织完备。遣唐使通过友好访问或是留学长安,把唐代大量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学生。他在中国的学习成绩优异,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宾贡进士,被委任为客卿,先后担任光禄大夫、御史丞、秘书监等职。阿倍仲麻吕和唐朝诗人李白、王维等交情深厚,常作诗唱和。他一生在中国长达54年之久,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鉴真:
鉴真,复姓淳于,扬州人,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

② 遣唐使和留学生和留学僧都有什么区别。我所的是唐朝的

一、指代不同

1、遣唐使: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2、留学生: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

二、特点不同

1、遣唐使:遣唐使团是外交使节,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能过长,因而难以更好地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

2、留学生:当遣唐使等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


三、目的不同

1、遣唐使: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如高向玄理﹑吉备真备曾长期在中国留学。

2、留学生:日本留学生们在中国学习几年甚至几十年,再回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③ 什么是遣唐使

唐代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继续派出遣唐使。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即日本承和五年,唐开成五年)。894年(日本宽平六年,唐乾宁元年)又准备派遣,已经任命,由于营原道真谏阻,遂从此正式停止遣唐使。从630年到894年,260余年间,除三次任命而未成行外,抵达长安的日本使臣,两次是送唐使臣回国,一次迎遣唐使归日本,正式的遣唐使计有12次。使团官员是正使、副使、判官、录事。使团成员除约半数的舵师、水手之外,还有主神、卜部、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译语、史生,以及造舶都匠、船师、船匠、木工、铸工、锻工、玉工等各行工匠。随行有长期居留的留学僧、留学生和短期入唐、将随同一使团回国的还学僧、还学生。还有从事保卫的射手。初期使团共200余人,乘船两艘,以后增为4艘,人数增至500余人,但其中只有少数主要成员被允许进入长安。

遣唐使在难波(今日本大阪)登舟,通过濑户内海,从博多(今日本福冈)出发。从7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约四十年间,航线采取北路,即沿朝鲜半岛西岸北行,再沿辽东半岛南岸西行,跨过渤海,在山东半岛登陆,再由陆路西赴洛阳、长安。这条航线大部分是沿海岸航行,比较安全,船只遇难情况较少。以后新罗灭百济、高句丽,统一半岛,与日本关系一度不甚融洽。于是遣唐使船在7世纪70年代到8世纪60年代这100年间,改取南岛路,即由九州南下,沿南方的种子岛、屋久岛、奄美诸岛,向西北横跨中国东海,在长江口登陆,再由运河北上。这条航线主要航行于渺茫无边的东海上,难以靠岸,危险较大。北路和南岛路都需航行30天左右,甚至更长时间。8世纪70年代以后,直到停止遣唐使前,航线改取南路,即由九州西边的五岛列岛径向西南,横渡东海,在长江口的苏州、明州一带登陆,转由运河北上。这条航线所需时间较短,一般10天左右,甚至3天可达,但风涛之险基本上与南岛路相同。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如高向玄理、吉备真备曾长期在中国留学;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山上忆良、小野篁、营原道真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后二人受命而未成行)。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臣,也是由于具有教养和经验,利于向唐朝学习。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桔逸势被唐人目为秀才。入唐的医师、乐师、画师,和各行业的工匠,也都在自己行业中具有根柢,受到唐人推重,同时也从唐人获益。遣唐使大量输入中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中国文化风靡日本封建社会上层,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正仓院所藏大量唐代文物,是遣唐使输入的中国物质文化。遣唐使对唐的赠品,和唐朝的答礼,实际是两国之间互通有无的贸易。

④ 漂洋过海的遣唐使,究竟给日本带回了什么呢

如果要谈在大唐的外国人,有一个群体就不能不提,他们一般不常来,但是每次来都要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冒着生命危险,才能踏上大唐的土地。他们来的人也不多,可是对于本国的政治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到大唐与外国的交往历史,总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日本的遣唐使。

比如前一段时间很着名的一句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其实就是日本长屋王所写,随遣唐使团传播到大唐的。遣唐使作为大唐和日本两国一衣带水的见证,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两国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买什么呢?什么都买,看见什么买什么。日本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巡行记》中就曾经记载了这么个事,说遣唐使在长安的时候不允许买东西,所以很多已经入京的使节还又返回扬州买东西。“先入京使内监国信春道宿弥永藏、杂使山代吉永、射手上教继、长州判官谦从白鸟、村清岑等十余人,乘一船来……缘上都不能买卖,便着前件人等,为买杂物来。”为了买点杂物还专门从长安跑到扬州,可见日本当时对于唐朝物品的喜爱程度。

当然这些东西也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买的,主要是为了给国内人带的,这就跟我们现在的代购差不多。

除了遣唐使团“买买买”以外,很多在大唐学习完成后要跟着遣唐使团回国的日本人,也是在大唐买买买。比如前面提到的空海,他在回国的时候就带了很多唐代的文化典籍以及名人诗集等着作。比如《王昌龄集》等一大批诗文作品,就这他还嫌拿的少,为此还专门给越州节度使上书,要求给他再赠送点各种书,比如什么“经律论疏传记,乃至诗赋碑铭、卜医五明”。最后,据记载,空海回国带的各类书籍足有905卷。可见空海大师的“剁手”有多疯狂了。

此外,还有一些买的太多被抓起来的。比如前面说的圆仁写的那部《入唐求法巡行记》中就记载:“长官谦从白鸟清岑、长岑、留学生等四人,为买香药下船到市,为所由堪追,舍二百余贯钱逃走”。这意思就说他们想去买香药,有人要抓他们,没办法撇下200多贯钱赶紧跑了。可见当时香料和药品应该在大唐是禁止卖给外国人的,要不怎么有人要抓他们呢。

那么,前面说了这么多,这些遣唐使到底给日本带回了什么呢?

三、遣唐使到底给日本带回了什么呢?——带回了全套的大唐Style

公元7世纪的日本,还处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而如何能够完成这样大规模的社会转型,日本需要一位老师学习。正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要学就得找最好的老师。而当时繁荣鼎盛的大唐帝国,就自然成为了日本朝野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所以,日本在向大唐派遣遣唐使的同时,这些从大唐学成归来的遣唐使也在日本掀起了一场“大唐Style”的改革风暴。

在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日本派出的第一批遣唐使开始回国,他们回国以后,在日本形成了一个革命集团,其中核心人物就是留华32年的南渊请安。后来在就是在南渊请安的两位学生——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的策划之下,消灭了权臣苏我入鹿,夺取了核心权力。在大化元年(645年),孝德天皇即位,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开始策划一场旨在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模仿大唐,改造日本,使日本变为一个政章制度完备的封建国家。这场影响日本历史进程的大变革,史称“大化革新”。大化也成为了日本天皇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四点:第一是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废除世袭制贵族;第二是要实行班田制度;第三是命令将土地、部民改为公地、公民;第四就是仿照唐朝实行租庸调制。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婚姻、丧葬等方面的改革。这几条一看就都是从大唐学习的。大化革新第一次确立了天皇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促进日本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跨越。

除了政治制度改革,日本人对“大唐Style”的热爱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先来看看日本的都城。


平安京地图

公元794年,这一年是唐德宗贞元十年,日本恒武天皇从长冈京迁都到了一座新都城,在之后的四百多年,这座新都城一直被叫做平安京,也就是现在的日本京都市。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幅平安京地图发现了什么,要是没想起来你再看看下面这幅地图,肯定就发现了。


唐代长安城全图

看看,有内味了吧?平安京完全就是个小号的长安城啊。无论是划分南北城的朱雀大街,还是东西对称的东西两市,以及方方正正的布局,棋盘格子一样的结构,都简直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不光如此,连日本天皇居住的平安宫,根据典籍记载,其建筑格局与大明宫的麟德殿非常相似。

其实不光是平安京,在此之前的平城京,藤原京,也是照着长安城修建的,日本对于“大唐Style”的钟爱真是可见一斑。

为了加快向唐朝靠拢,日本在法律典章的制定上也充分学习了唐代的法律。日本在这一时期先后编制了大量的法典,比如《近江令》、《天武律令》、《大宝律令》、《养老律令》、《删定令格》、《弘仁格》、《弘仁式》等等,其“参考文献”主要以唐高宗时期的《唐律疏议》为主。比如说这里的《大宝律令》,里面的条文几乎原封不动的照抄唐律,连日本学者自己都说:“我国大宝律大体上采用唐律,只不过再考虑我国国情稍加斟酌而已”。


前面说了,遣唐使团经常在大唐买买买,买到的也大多是大唐的儒家文化典籍。以至于很多在咱们这边失传的书在人家日本反而保留了下来。因为仰慕大唐的文化,日本如饥似渴的学习大唐的文化典籍,甚至天皇都手不释卷。以至于到了日本也开始拜孔子,修太学,兴科举,这可以说是学习到骨子里了。

再比如说日本的和服,就是源自中国的唐服,日本文字的平假名就是从汉字的草书而来,这些文化上的影响和借鉴,就更加数不胜数了。

回到本文题目的问题:“遣唐使到底为日本带回了什么?”带回了什么?政治体制?城市规划?典章制度?和服假名?其实,从这些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遣唐使真正为日本带回来的——是一个加入大唐构建的文化圈的入场券。

所谓“文化圈”往往是由文化领域比较先进的某一国家或者民族或者族群为核心构建的,从这一文化核心向外传播和辐射,从而在周边形成共同认可核心国家、民族或者族群文化的一个圈层。由大唐所构建的文化圈,包括了非常深厚的文化意义。

当时的大唐,作为世界最为强盛的国家,对于日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不获得大唐的认可,进入大唐文化圈,这对于日本的国际地位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公元7~9世纪的世界格局中,只有获得大唐的认可,准许加入大唐文化圈,才能够学习当时最为强大和先进的制度和科技。

日本所派出的遣唐使,刻苦执着的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他们并不只是学个皮毛,而是“灵魂深处闹革命”,全身心向大唐文化靠拢,将对大唐文化的认同简直刻在了骨子里。

遗憾的是,当初曾经让日本无比向往的辉煌的唐帝国,也在安史之乱后一脚踏入了军阀割据、宦官专权的死循环,国势日益倾颓,帝国日落,盛世不再。那些蓬勃的朝气也化作了黄昏的沉沉暮气。唐帝国的衰落,让大唐的光芒在周边国家心中日益褪色。终于在公元894年,宇多天皇接受了菅原道真的建议,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在十几年后,凋敝的大唐也走向了自己的末日。

其实日本停止派遣遣唐使的原因,除了大唐国力凋敝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遣唐使团的成本和损耗实在太大,日本也逐渐负担不起了。再加上日本经过了二百多年对唐文化的吸收,已经有一种“学的差不多了,再学也学不着啥”的思想了。总之,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曾经在历史上对日本做出重要贡献的遣唐使终于也成为了历史,中日之间的关系,也将随着民间贸易的蔚然兴起,进入下一个崭新的阶段。

而日本也摆脱了对唐文化的吸收阶段,转而进入了漫长的消化阶段。日本在充分吸收大唐文化养分的过程中,与自己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美学和文化。而这些文化因素,一直到现在,还对日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⑤ 日本遣唐使

如阿倍仲麻吕(698年至770年),也译作阿部仲麻吕汉名晁衡,19岁随遣唐使来长安留学,是唐代着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好友。在唐任职,官至秘书监(相当于国立图书馆长)。753年,他随日本遣唐使回国,被任命为代表唐朝回访日本的使臣。

⑥ 日本送到唐朝留学的人员叫什么

叫 “遣唐使”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
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日本奈良东大寺内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大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如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他与着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作诗相酬赠。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自然也给了教会了唐朝很多,当然,唐朝教日本是主要的.
例:1.日本教会了唐朝更先进的造船技术,更加充分的利用了罗盘.
2.日本也带来了自己的文化风俗,现在中国有些区域性小文化,也多多少少带了点日本风

⑦ 《武媚娘传奇》中日本遣唐使是谁扮演的 历史原型是谁

在电视剧《武则天》中饰演这位“遣唐使”的正是日本90后小生松岛庄汰,剧中与范冰冰有对手戏,两人合作相当愉快,其清秀俊朗的外形也得到了剧组工作人员的称赞。

松岛庄汰(Matsushima Shota),1990年12月26日出生于兵库县尼崎市。日本演员,毕业于立命馆守山高等学校。[1]

  • 中文名

  • 松岛庄汰

  • 外文名

  • 松岛庄汰(まつしま しょうた)Matsushima Shota(罗马音)

  • 别名

  • 庄ちゃん、同じ

  • 国籍

  • 日本

  • 民族

  • 大和族

  • 星座

  • 摩羯座

  • 血型

  • O型

  • 身高

  • 180cm

  • 出生地

  • 日本兵库县尼崎市

  • 出生日期

  • 1990年12月26日

  • 职业

  • 演员

  • 毕业院校

  • 立命馆守山高等学校

  • 经纪公司

  • Amuse

  • 代表作品

  • 大奥:女将军与她的后宫三千美男、武媚娘传奇

⑧ 日本着名 遣唐使

中日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交往,公元607年日本开始遣隋,到618年唐灭隋时日本共派出四次遣隋使,其中小野妹子是最有名的一位,他将中国的佛前供花引入日本,形成了后来的日本第一大插花流派——池坊派。到了唐朝,中国的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日本则处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变革时代。中日两国交往最频繁的时候应该是在公元630年--894年,这段期间共派出遣唐使19次,其中除去三次”送唐客使”和一次”迎入唐使”及两次因故未成行外,正式来华的共有13次。这延续二百余年的遣唐史,在不同时期,组织、规模、交通路线都有很大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是舒明天皇时期(公元629——641年)到齐明女皇时期(公元655——661年),约30年的时间,第一、二、三、四次的遣唐使的派遣都属于这个阶段:

第一次:大使:犬上三田耜 副使:药师:惠日 来华时间:630年8月(舒明天皇二年八月) 回日时间:632年8月(舒明天皇四年八月)

第二次:大使:吉士长丹、高田根麻吕 来华时间:653年2月(孝德天皇白雉四年五月) 回日时间:654年7月(孝德天皇白雉五年七月)

第三次:押使:高向玄理 大使:阿边麻吕 副使:药师:惠日 来华时间:654年2月(孝德天皇白雉四年二月) 回日时间:655年8月(齐明女皇元年八月)

第四次:大使:坂合部石布 副使:津守吉祥 来华时间:659年7月(齐明女皇五年七月) 回日时间:661年5月(齐明女皇七年五月)

其特点是:规模小(最多两只船),人数少(不超过250人),组织不严密各色人等配备不整齐,一般沿着朝鲜半岛、辽东半岛航行,然后横渡渤海湾口,到山东半岛登陆,在经陆路前往长安。

第二期是天智天皇时期(662——671年)的两次遣唐使,既:第五、六次:

第五次:大使:守大石 副使:坂合部石积 来华时间:665年12月(天智天皇四年十二月) 回日时间:667年11月(天智天皇六年十一月)

第六次:大使:河内鲸 来华时间:669年(天智天皇八年) 回日时间:北路?670年(天智天皇年九年)遣使‘贺平高丽’。

这两次规模和航线与第一期差不多,但其政治意义十分突出,不同于一般遣唐使活动。因663年,唐、日在朝鲜进行了战争,日本失败,撤回军队,并深恐唐军乘胜进攻本土。次年唐朝的使者郭务悰、刘德高相继来日,故而第五次遣唐使大概是为了送刘德高而派遣的。第六次遣唐使也是为了修补白江口之战造成的唐日关系裂痕而派出的。

的三期从文武天皇时期(697——707年)至孝谦女皇时期(749——758年),约五十年间的四次遣唐使,是遣唐使的最盛时期。这四次遣唐使,即:第七、八、九、十次。

第七次:执节使:粟田真人 大使:坂合部大分 副使:巨势邑治 来华时间:702年6月(文武天皇大宝二年六月) 回日时间:704年7月(文武天皇庆云元年七月)

第八次:押使:多治比县守 大使:大伴山守 副使:藤原马养 来华时间:717年3月(元正女皇养老元年三月) 回日时间:718年10月(元正女皇养老二年十月)

第九次:大使:多治比广成 副使:中臣名代 来华时间:733年4月(圣武天皇天平五年四月) 回日时间:734年11月(圣武天皇天平六年十一月、八年七月)

第十次:大使:藤原清河 副使:大伴古麻吕 副使:吉备真备 来华时间:752年(孝谦女皇天平胜宝四年润三月) 回日时间:753年12月(孝谦女皇天平胜宝五年十二月、六年正月、四月)

这两期的特点是规模大,航线也和上期不同。

第四期从光仁天皇时期(770——780年),到仁明天皇时期(834——850年),约六十年,派出三次遣唐使,即第十一、十二、十三次:

第十一次:大使:佐伯今毛人 副使:小野石根、大神末足 来华时间:777年6月(光仁天皇宝龟八年六月) 回日时间:778年10月、11月(光仁天皇宝龟九年十月、十一月)

第十二次:大使:藤原葛野麻吕 副使:石川道益 来华时间:804年(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 回日时间:805年6月(桓武天皇延历二十四年六月)

第十三次:大使:藤原常嗣 副使:小野篁 来华时间:838年(仁明天皇承和五年) 回日时间:839年8月、10月,840年4月、6月(仁明天皇承和六年十月、七年四月、六月)

这一时期的遣唐使在外观规模组织上不弱于第三期,山之有所超过,但在精神上已是强弩之末。此时唐朝正是安史之乱之后,内有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之争,外有回纥、吐蕃等的入侵,国势江河日下,文风逐渐衰颓,而日本则是凡可汲取和借鉴的已大体输入完毕,贵族们也丧失了出没波涛追求唐文化的热情和锐气,而且遣唐使的派遣需要大批经费,日本政府也深感财政日益无力支付,故于894年做出了停派遣唐使的决定。
——————————————————————————————————
阿倍仲麻吕于公元717年3月(元正女皇的养老元年)19岁的时候随第八次遣唐使入唐,当时的身份是留学生而不是遣唐使。

入唐后,阿倍仲麻吕进入国子监的“太学”开始了学习生活,钻研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

阿倍仲麻吕在唐时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结束国子监的学习后(最早当在721年。至迟不过727年),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作为日本人,能够顺利地通过如此困难考试的,阿倍仲麻吕是第一人,同时也是最后一人。从此,阿倍仲麻吕开始了在唐朝漫长的仕途生涯。他最初的官职是太子宫左春坊司经局的校书,官阶正九品下,职责是校订经史子集四库书籍,为太子侍读,辅佐太子李瑛研究学问。后由于京兆尹崔日知的推荐,他又被擢为左补阙从八品上,这是一个担任皇帝侍从的工作,其收入是发禄70石,月俸4500文,此外还可得到职分田,并经常见到玄宗。由于阿倍仲麻吕博学多识,因而深得玄宗赏识,玄宗亲自为他起了个中国名字——朝衡(或晁衡)。

阿倍仲麻吕的官职步步晋升,后来作了仪王友(玄宗第十二子于开元十三年既公元725年五月被封为仪王),“友”为从五品下的官职,职责是陪游侍居,规讽道义 实际上是仪王的半个老师。公元752年(唐天宝十一年),阿倍仲麻吕由卫尉少卿提升为卫尉卿兼任秘书监(从三品)。“安史之乱”后又担任过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赐北海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

当第十次遣唐使要回日本时,阿倍仲麻吕已经56岁了,之前曾提出回国,玄宗不准,这次因怀念故土和亲人而又一次向玄宗回国请求,终于得到了玄宗的恩准。

公元770年(宝龟元年)阿倍仲麻吕以73岁高龄结束了他富有戏剧色彩的一生。

⑨ 日本向唐朝派的使节被称为________。是填“遣唐使”吗

遣唐使,是的

⑩ 遣唐使是什么

公元589年,隋朝重新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对峙局面,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时,东瀛日本正处在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阶段,新兴的日本封建主希望从中国吸取一套封建制的统治方式,于是有计划地派遣使臣和留学生来中国访问、学习。

607年,隋炀帝在位时。日本封建贵族的代表人物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为使臣,携国书来中国。次年,隋炀帝派文林郎裴世清为使,陪送日本使臣返国,并对日本进行回访,受到日本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

到了唐朝,中日两国的交往更为频繁。从公元630年开始的200多年中,日本为了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礼仪,先后派出多批使者来到中国。随同使臣一起来中国的,有官员、留学生和留学僧,人数多时达五六百人。由于他们都是由日本政府派遣的使者,所以就被称为“遣唐使”。这些人在中国学习了各种技艺,回国以后便积极传播唐朝的制度和文化。中国的典章制度、工农业生产技术、历法、哲学、历史学、文学、数学、医药学、建筑学、美术、工艺等,都被介绍到日本。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日本派来的遣唐使前后有13批,人数达数千人之多,这对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7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1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31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9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4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0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5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3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7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