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在日本叫什么
Ⅰ 日本有种传统的节目,就是像中国说书一样手拿扇子的,内容都是随口说的,名字好像是两个字,叫什么名字
“落语”和“漫才”
——日本和相声相似的艺术形式,单口叫做落语,对口叫做漫才
落语,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最早是指说笑话的人,后来逐渐演变成说故事(落语家)的人坐在舞台上,被称为“高座”(こうざ),描绘一个漫长和复杂的滑稽故事,并对服饰、音乐等皆有所讲究。
落语的不少段子和中国渊源甚深,有的直接取自中国明末作家冯梦龙所编的《笑府》,后来又陆续受到《宫廷野史》和《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的影响
Ⅱ 相声是什么时候传到日本的
日本的能剧产生可以追溯到8世纪,发展中又融入如杂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戏等多种表现形式。这类剧主要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为脚本,在表演形式上辅以面具、服装、道具和舞蹈组成。“能剧”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其中的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的一切,则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现,能剧的面具,大致可以分为男、女、老、幼、灵、鬼六大类。因为戴着假面,能剧的表演者都是毫无表情的!
不过从你说的白色头发的演员,好像脸上一定会是悲伤的,这说明她没有戴面具,所以从这一点上判断你看的是日本的狂言剧。多数的狂言剧是不使用假面的,“狂言剧”以滑稽的对白、类似相声剧一样的形式来表演。起源于八世纪或者更早的时候,据说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一种娱乐形式,在几个世纪的演变中发展成猿乐,剧本所采用的语言均为中世纪时的口语。表演时一般都是穿插于能剧中进行的。通常情况下,狂言是通向两场能剧之间的过渡桥梁。在后面一种情况下,狂言表演者独自在舞台上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剧情。这种讲解 给能剧的主角足够时间换装。角色一般是动物、神灵和鬼魂。
日本传统戏剧形式包括:能剧、狂言剧、歌舞伎、木偶。
Ⅲ 谁有日本的相声或者小品啊,想看看日本的是什么样子的!
日本有种类似于中国单口相声的表演形式叫作“落语”,表演者身穿日本传统服装,通过幽默的语言、滑稽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来进行表演。你可以在网上查一下。据说藤原纪香就嫁了一位有名的落语表演者,足见这个职业在日本的地位。
Ⅳ 京都腔,东京腔,关西腔有什么区别
关东话和关西话的区别:
一、腔调上的不同
1、关西话,就是日本关西地区人们说话的口音,关西腔(関西弁、Kansai-ben)主要是特指近畿地区当中京阪神(京都、大阪、神户)一带的方言
2、关东话发展比较快,其中几乎不含有日本古语发音,因此关东腔与关西腔有很大差别。
二、语言应用上的不同
1、关西话(尤其是大阪)由于包含许多俗语、音调也较含混、柔糯,所以关西腔一般是用来调剂的(除非是只有关西地区特定接收的特别节目)。
2、关东话带的腔调比较少,一般tv动画都是用关东话。
三、语言分布区域不同
1、关西主要包括大阪、京都、奈良等城市,而京都、奈良又曾经是日本古代的首都,因此该地区语言发展中仍然保留不少日本的古语以及口音。
2、关东地区主要包括东京、神奈川县等地区,而东京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才作为日本的首都的,是一个比较新的城市,语言发展也比较快。
(4)相声在日本叫什么扩展阅读:
关西话在不同地区的的划分与特点
1、大阪辩:广义为大阪府、狭义则为大阪市的方言。近畿方言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种。因为大阪在日本有最大的艺人经纪公司吉本兴业、日本搞笑艺人或相声演员常用这种口音来增加演出的趣味性。电影电视剧小说漫画等也经常被使用。
2、船场言叶:大阪市船场地区的昔日的商用语。
3、河内辩:大阪府东部(古代河内国)的方言。 把“やんか”(yanka)称为“やんけ”(yanke)、把“你”称为“われ”(我、ware)特征,容易被认为是粗暴的方言。
4、泉州辩:大阪府南西部(古代和泉国)的方言。
5、神户辩:神户市周边所使用。代替“ている”(-teiru)使用“とう”(-tō)是特征。
Ⅳ 苗阜王声说日本人的相声叫什么名
苗阜王声说日本人的相声叫《徐福东渡日本》。
对于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想必所有中国人都会铭记一生。相声作为一门欢乐的艺术,并不是不能有批判甚至是控诉的内容。并且相声中的批判和控诉并不是哭哭啼啼的,而是充满了讽刺和嘲笑,让大家听着在过瘾的同时非常解气。
相关根源:
徐福东渡日本,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那时,日本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农耕。徐福给日本带去了文字、农耕和医药技术。为此,徐福自然成了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农神”和“医神”。这是随着考古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逐步被发现和发掘的。
近年来,在日本福冈县板付的考古遗址中,又发现了碳化米粒遗存,经碳十四测定,与在朝鲜半岛釜山金海地区发现的碳化米为同一类型。
说明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日本人民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在同一时期,日本也开始使用青铜器和铁制生产工具以及丝织品等,而且开始有了文字。所有这些,都与此前的日本绳纹文化没有任何传承关系。日本学界、考古界公认:弥生文化源于中国北方沿海文化。这也是日本文字为什么和汉字相似的缘由。
Ⅵ 日本也有相声吗
日本单口叫做落语,对口叫做漫才,日本相声大多配有歌舞杂耍的表演。中国相声也类似,像大保镖就有武戏,也有学打鼓,学曲艺之类的唱词,总体来说,中日相声差别不大
————————————————————
因为日本相声是给日本人听的,给中国人听当然就要汉化了,一些笑料肯定就体现不出来了,好比中国相声讲究韵脚,可是翻译成其他国家文化时,相同意思就不一定有韵脚,加上两地文化不同,不同的人对幽默的感觉不一样,中国相声中荤口能招笑,但有些国家就不一样,反而认为低俗(中国就是这样)
Ⅶ 日本有类似评书、相声、小品的艺术形式吗
日本的话可以基本画等号的是以下
1、落语≈单口相声≠评书
所谓落于指一个人跪在舞台上给大家讲故事,但是为什么我说不等于评书因为基本都是短篇,必须要一回说完,没有扣子一说,更像是伊索语言之类的短篇,和单口相声的相似之处是最后基本上都会有一个包袱打底。
2、漫才≈现代相声≠传统相声
所谓漫才值得就是日本相声,但是说他之前我想先说一下传统相声,传统相声最大的特点是三铺四抖,要求是铺平垫稳包袱才能响,一段传统相声至少半个小时,而现在的舞台相声电视不给那么长时间(尤其是春晚)要求在12分钟左右就要说完,太赶了,以至于现在电视上很多相声不可笑,这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舞台不给他发挥的余地。现在说日本漫才,日本漫才通常只有5、6分钟所以节奏很紧,但是他们没有铺垫直入主题,通常三句话之内就可以响包袱,至于包袱为什么能那么快响这是语言问题,我曾经试过,照搬日本段子到中国舞台效果平平,只能说是语言问题,就像很多日本歌很好听但是中文翻唱后会莫名羞耻一样,不过就算这样,两个人说起漫才节奏也会非常紧,两个人在那里抢话筒(漫才是只有一个话筒的)一样,其实也不失为一种特色。
3、狂言(一部分漫才)≈短剧≈小品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为什么我说一部分漫才会约等于小品,其实中国也是一样,中国在相声最黑暗的年代,有两个人想救相声,其中一个人是郭德纲,他的方案是相声回归传统回归剧场,脱离舞台的桎梏,看看现在的德云社明显很成功,暂且不表,另一个大家应该也耳熟能详,冯巩曾经的中国相声协会会长,他提出的方案是相声情景化(其实就是想具象化,通过更多的感官上的东西让观众更快的进入场景,弥补时间不足的短板),其实这个传统的段子里曾经有过比如《大上寿》《扒马褂》《巧断案》之类都是让观众进入一个情景大家扮演角色。结果是失败,罪不在冯巩在中央台“每一个领导都在互相掣肘,你跟他说这样会更好但是就是不行”这是陈佩斯的原话,连陈佩斯这个小品王(我坚决不认赵本山是小品王)都没办法,小品化得的相声就更甭说。至于为什么我把漫才也放在小品里,这是因为全日本最大的漫才大赛《M1漫才大赛》是允许短剧的。说说狂言,狂言相当于中国的舞台剧,在我看来并没有区别,要说狂言最经典的应该就是《薮之中》(竹林中)了吧,真的经典,值得一观,另外狂言多幕而短剧单幕,我想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区别。
Ⅷ 苗阜王声说日本人的相声叫什么名
苗阜王声说日本人的相声叫《徐福东渡日本》。
对于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想必所有中国人都会铭记一生。相声作为一门欢乐的艺术,并不是不能有批判甚至是控诉的内容。并且相声中的批判和控诉并不是哭哭啼啼的,而是充满了讽刺和嘲笑,让大家听着在过瘾的同时非常解气。
个人简介:
苗阜,艺名苗宏齐,男,1982年出生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中国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3年参加北京喜剧幽默大赛,表演相声《满腹经纶》;10月以相声《满腹经纶》在CCTV相声大赛获头奖。代表作《发四喜》《这不是我的》《打灯谜》《国富长安》《向前再一步》等。
早年经历:
小学就读于矿务局子弟,后来考到了宝鸡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到了富平县梅家镇车站,转行当了电力工。
2002年起一有机会,就到西安铁路局艺术团义务干杂活,借机学习表演,团里渐渐给了他一些龙套角色,最后终于被抽调到了艺术团。
Ⅸ 单口相声起源于中国,对口相声来自于生活,日本相声呢
话说在1980年,侯宝林先生曾经受日本方面邀请赴日访问,在日本他受到很多学者和教授的热情接待,欢迎人群中还有一些人明显不同于学者,他们对侯宝林更是格外热情,因为在他们眼里侯宝林算是同行,这些人就是日本的落语和漫才艺人。
侯宝林在日本期间和日本同行讨论过日本落语和单口相声,漫才和对口相声的区别和共同之处,基本上大家都认可双方是同行的关系。直到今天,在汉语和日语翻译工具中,日本的落语可以直接翻译成单口相声,漫才则翻译成对口相声或者相声。
那么问题来了,落语和漫才真的和我国传统相声有那么多相像之处吗?
之前说过的北野武导演,虽然他入过落语立川流,但他出名却是通过漫才表演,当年北野武与兼子二郎组成了漫才搭档Two Beats获得过NHK漫才大赛优秀奖。而2016年日本有一部漫才主题的电视剧取名《火花》,不知道是否也是在向漫才前辈北野武的《花火》致敬。
综上,日本的落语和漫才表演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各行其道。相对来说,我国的相声则是海纳百川,不论是题材还是表现形式都更加多样化。不过不论是中国相声还是日本相声都体现了东方幽默喜剧艺术的相似性和相通性。
Ⅹ 日本相声(落语和漫才)在趣味上和中国相声有什么区别
落语跟漫才这俩其实也不一样。漫才最早叫万才或者万岁,年代比较早,最早就是拜年形式,有歌有舞。落语年代要稍微近代些,其实类似于国内的评书。最早都是讽刺时评类。我个人也一直欣赏不动落语,感觉落语太讲究。漫才是随着吉本壮大起来的,可以说吉本把漫才产业化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竞争十分激烈,新人辈出,当然由于太过激烈,一些艺人也就靠那一个段子,甚至一个词就能火上个一年,但也就一年了,一年后绝对没人记得你是谁。日本的电视业肯定比国内轻松的多,所以在趣味上,普遍要“三俗“些,当然为了收视率,为了搞笑,也是竭尽其能。国内相声干不过日本,我觉得就是电视的影响没发挥好,目前的环境也发挥不了多好。相声毕竟是大众艺术,没有庞大的基数去搞,没有庞大的观众群,没有一个载体肯定发展不起来。漫才就是典型的商业体现。而落语电视上效果就不行,收视率差了去了。国内相声状况有点像日本落语的状况。
简单先说这些。期待大神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