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吟唱诗又叫什么
1. 在日本吟唱汉诗又称什么
吟唱在日本现在叫“诗吟”百,过去也有叫“吟咏”、“吟道”、“朗咏”等,如同中国一样,说法很多。吟唱的内容多为“汉诗”以及日本的古典诗歌“和歌”和“俳句”,现代诗也偶有吟唱。“汉诗”其实就是唐诗,我们中国人一般要这样列举古代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明清的小说。但他们认为,“到了唐朝,由于李白、杜甫等留下许多名作,汉诗迎来了黄金期,由“古诗”定型为八句的“律诗”和四句的“绝句”,平仄、韵律、句法等格式也在这一时代确立,并把唐以后的定形诗称为“新体度诗”,而唐代的汉诗则称为“唐诗”。”为了和“汉诗”加以区别,日本人把日本民族固有的诗称为“歌”。日本的古典回诗歌,一般指“和歌”和“俳句”。“和歌”原来的种类很多,有“长歌”、“短歌”、“片歌”、“旋头歌”、“佛足石歌”等,这些歌都无韵,只有音数和句数的规定。经过历史的演变,除了“短歌”外,其他的歌都已被淘汰,“因为31音的短歌格律(5、7、5、7、7),最能表现日本人的感情,所以它才维续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力”。后来,由“短歌”又派生了“联歌”和“俳谐”,“俳谐”又蕴育了(17音、句式五、七、五)“俳句”的诞生。
2. 中国古典诗词的吟唱是何时传入日本的
公元607年,日本派出了遣隋使。随后鉴真高僧又东渡日本,中国文化、当时已高度发达的中国汉字以及律诗等便传到了日本。于是,日本的皇族显贵们开始学习汉诗并自己开始作诗,于公元751年编撰了日本最古老的汉诗集《怀风藻》,但由于不是用自己的语言作诗,对格律诗也是初学阶段,所以作品还不尽成熟。为了能记载自己的语言,创作自己的诗歌,日本人又利用汉字创造了“假名”(也叫“万叶假名”),这样“汉字”加“假名”便构成了日本的文字,有了这种标音表意的手段,诗歌的创作从此便如鱼得水。公元759年后,相当于中国“诗经”的日本第一本诗歌总集《万叶集》问世,收歌四千五百一十六首。公元九世纪,“万叶假名”的使用开始盛行, 905年以后又编撰了《古今和歌集》,收歌一千一百首, 1205年以后《新古今和歌集》汇编成书,收歌一千九百七十九首,到此集为止,长歌等已消形敛迹,和歌已成为短歌的天下。“俳句”的定型则比较晚,是在明治时代(1868-1912)中期,由大诗人正冈子规的主张下,将“起句从”“连歌”、“俳谐”中分离出来,独立成诗,定名为“俳句”,从此便有了日本民族最短的诗歌。
3. 日本像诗一样的文学形式叫什么
1、名称: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
2、起源:
连歌是源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来源于中国汉诗的绝句,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
它的俳句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 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
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式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
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4. 日本的"和诗"是什么..
就是俳句吧
俳句是日本特有的一种诗体,也叫“俳谐”,(它本是“诙谐”的意思)。古代时,日本人就把以智巧和滑稽为主的汉诗或者和歌叫做“诙谐体”。到了中古时期,他们把凡是不属于正雅的汉诗、和歌、连歌全叫做“俳谐”。17世纪以后,经日本“俳圣”松尾芭蕉提倡,“俳谐”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体裁,即特指连歌中的发句,“连歌”相当于中国的“联诗”。创作时,歌人们聚在一起,由一个人先吟出第一句,这叫“发句”。然后另一歌人吟出后一句,这叫“连句”。然后又咏发句连句,如此反复,可长可短,长的可达千句以上。这是当时贵族们的一种风雅的文学活动。后来,人们只用连歌中的发句吟出一些幽默讽刺的短诗,作为和歌与连歌创作的余兴,于是就产生了名副其实的俳谐。俳句一般是3句17音,即首句5音,次句7音,末句5音,所以又称“17音”。19世纪末,经诗人正冈子规的革新,又产生了新派俳句。
详细资料:
俳句。日本古典短诗,由17字音组成。原称俳谐(也写为诽谐)。俳谐一语来源于中国,大致与滑稽同义。它在日本,最初出现于《古今和歌集》(收有“俳谐歌”58首),至江户时代(1600~1867)则有从“俳谐连歌”产生的俳句、连句、俳文等。
格式
俳谐连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它的第1句为5、7、5句式的17音,称为发句(起句),胁句(配句)为7、7句式,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7、7句式结束,称为结句。俳句,即取其发句(起句),加上“季题”(表现写作俳句季节的词语)和“切字”(一定的断句助词或助动词),使之成为独立的17字音的短诗。
着名人物
日本着名俳句家室町时代(1392~1573) 后期有宗鉴、荒木田守武,二人是俳谐连歌作者;江户时代有松永贞德,他提倡俳谐的娱乐性和教养性,号称“贞门”,可谓倾向于古典的一派。当时俳谐尚处于进入俳谐连歌的阶段。另一方面又有西山宗因,主张俳谐的滑稽性,强调创作上的自由奔放,称为“谈林”派。具有这一派特色的还有着名俳句家井原西鹤。一般被称 为俳圣的松尾芭蕉,把松永贞德的古典式技巧和西山宗因的自由奔放的散文风格熔铸一炉,并加以发展,摒弃滑稽、娱乐等文字游戏成分,使俳谐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庶民生活诗。
17世纪日本俳谐曾一度中落,至18世纪下半叶,与谢芜村号召“回到芭蕉去”,再度呈现繁荣景象。江户时代胁句(配句)以下各句逐渐失去生色,但小林一茶在发句(起句)的创作上表现了突出成就。正冈子规作为明治(1868~1912)的俳谐复兴者,明确提出连句(即俳谐连歌)非属于文学的主张,提倡以连句的发句(起句)为“俳句”文学,依然保存了发句的格律,使它发展成为日本民族最短的诗歌。此后,俳谐连歌逐步衰落,现代虽有少数人加以提倡,依然未见复兴。后来曾有人主张废除“季题”(称为“无季俳句”),否定定型(称为“自由律俳句”),但未成为主导力量。
5. 日本诗歌中是否有类似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悯农诗”,在日本这类反应农业劳动的诗歌叫什么
山上忆良(やまのうえのおくら)の‘贫穷问答歌(ひんきゅうもんどうか)’〈万叶集(まんようしゅう)巻五〉はどうでしょうか?
贫穷问答歌一首 短歌を并(あは)せたり
山上 忆良
风雑(まじ)り 雨ふるよ(夜)の 雨雑(まじ)り 雪ふるよ(夜)は すべ(术)もなく 寒くしあれば 坚塩(かたしほ)を 取りつづしろひ 糟汤酒(かすゆざけ) うちすす(啜)ろひて しはぶ(咳)かひ 鼻びしびしに しか(然)とあらぬ ひげ(须)かき抚(な)でて あれ(吾)をお(除)きて 人はあらじと ほこ(夸)ろへど 寒くしあれば 麻ぶすま(衾) 引きかがふ(被)り 布かた(肩)衣(ぎぬ)
あ(有)りのことごと きそ(着袭)へども 寒き夜(よ)すらを われ(我)よりも 贫しき人の 父母は 饥ゑ寒(こご)ゆらむ 妻子(めこ)どもは 乞(こ)ひて泣くらむ 此の时は いか(如何)にしつつか 汝(な)がよ(世)はわた(渡)る 天地(あめつち)は ひろ(広)しといへど あ(吾)がためは 狭(さ)くやなりぬる 日月(ひつき)は あか(明)しといへど あ(吾)がためは 照りやたまはぬ 人皆か あ(吾)のみやしか(然)る わくらばに ひと(人)とはあるを ひとなみ(人并)に あれ(吾)も作(な)れるを 绵もなき 布(ぬの)かた(肩)衣(ぎぬ)の みる(海松)のごと わわけさ(下)がれる かかふ(褴褛)のみ 肩に打ち悬け ふせいほ(伏庐)の まげいほ(曲庐)の内に 直土(ひたつち)に 藁(わら)解き敷きて 父母は 枕のかた(方)に 妻子(めこ)どもは 足(あと)の方(かた)に 囲(かく)み居(ゐ)て 忧(うれ)へ吟(さまよ)ひ かまど(灶)には 火気(ほけ)ふ(吹)きた(立)てず こしき(甑)には くも(蜘蛛)のす(巣)か(悬)きて 饭(いひ)炊(かし)く 事もわす(忘)れて ぬえ(鵼)鸟(どり)の のどよ(呻吟)ひ居(を)るに いとのきて 短き物を 端(はし)き(切)ると 云(い)へるが如(ごと)く 楚(しもと)取る さとをさ(里长)がこゑ(声)は 寝屋ど(処)まで 来立ち呼ばひぬ かくばかり すべ(术)なきものか 世间(よのなか)の道
世间(よのなか)をう(忧)しとやさしとおも(思)へども飞び立ちかねつ鸟にしあらねば
6. 作为日本诗歌的主要形式,“和歌”和“俳句”在音韵上有何不同
和歌与俳句大致相当于中国的近体诗或词曲,即和歌(主要是短歌)与俳句都具备自己的形式规则 “音数律”。
由于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粘着语”日语与属于汉藏语系的“孤立语”汉语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所以和歌、俳句的音数律不像中国的诗词格律规定的那般烦琐和苛刻,但在音节数量的限制上也很严格,亦即短歌必须遵守“五七五七七”音的规矩,俳句则不能违反“五七五”音的准绳。
从本质上讲,俳句其实就是短歌的一种裂变,即把短歌“57577”音的前三句“575”音剥离出来,赋以独立诗型的意义。所以着眼于音数律,短歌又被称之为“三十一文字”,俳句则又被称之为“十七文字”。
7. 日本和歌的和歌
和歌(わか waka)是日本的一种诗歌体。
这种日本诗是对汉诗而言的。日本最初的诗使用汉字写成的,有的用汉字的意,有的的用汉字的音。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具有日本特点的诗。因为日本叫大和民族,加之写了诗要吟唱,所以便称其为和歌。
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短歌的人愈来愈多,现已占绝对多数。为此现在人们虽仍称和歌,但主要指短歌。歌人也是主要指作短歌的人。和歌有五句三十一个音节,是一种日本传统定型诗,格式为五七五七七的排列顺序。它始于六七世纪,根据日本最早的诗集《万叶集》记载,第一首和歌作于公元757年。
和歌是受中国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的影响,因此出现短歌五七五七七的形式,即使是长歌,最后也是以五七五七七结尾。日本除短歌外尚有更短的俳句,它也是定型诗五七五的格式,只有十七个字。
除短歌、俳句外,日本也有一种非定型自由体诗歌,被称为现代诗。定型诗的缺陷是不容易充分表现一个人的复杂心理。所以出现部分歌人打破定型诗而从事现代诗的创作。由于定型诗的这一缺陷,世界各国都出现定型诗趋于消亡的倾向。与世界性倾向相比,日本算是不易打破陈规旧俗的国家。如俳句,现今有一千多万人从事俳句创作,俳句有字数少,来的快的特点,灵机一动,霎时间就能写出来。
日本人很喜欢做诗,仅和歌爱好者就有一百多万。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是业余爱好者,除军人外,工农商学、家庭妇女等各界人士都有。专业歌人只不过二十几人。和歌是一种富贵型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逐日增多,人们需要丰富的脑体操。估计从事和歌创作的人还会增加。
和歌作为日本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历史上留下了异常清丽的风景。它以和音为基础,多用枕词、序词[1],声调庄重、流丽。有短歌(5·7·5·7·7)、长歌(5·7·5·7,……7·7)、旋头歌(5·7·5·5·7·5)等多种形式,体现了日本复杂的精神文化。
长久以来,包括笔者在内很多人对和歌有一种错误认识:以为它只是公卿贵族们自命清高、逃避现实的产物,是只知嘲风弄月的靡靡之音。但事实上,文学体裁本身并无过错,区别只在如何应用。而且随着对它的深入了解,你会发现其中不乏至情至性之作,有些更是天籁之音,几可与唐诗宋词媲美!
一 和歌的起源——记纪神话
和歌的起源非常久远,一般认为是伴随着记纪神话——即《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传诵而产生,具有口口相传的民谣特色,如语句反复、惯用俗语等。内容也多为传说和颂祝,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几乎可说是一种咒术或者言灵信仰。
直到629年舒明天皇即位后,即所谓万叶世纪,和歌才逐渐与传说、歌谣、咒颂分离,确立了抒情诗的风格。歌体也由句数音数不定的记纪歌谣体发展为富于韵律美的定型句式。但咒歌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其后很久。比如下面这首:
天皇圣躬不豫之时,太后奉御歌一首 ,放眼仰高天,宽旷无边;君寿久长,长如天下原。
这是天智天皇患病时太后所作的一首祈求生命力的咒歌,仰望长空,祈祝圣寿长久。其虔诚之心不仅见于简洁寓情的言辞,也表现在庄重优美的声调上。完全继承了传统的神话思想,即天孙自高天原下界为天皇,其后代大君依然圣寿丰足长久如天。此期作品传世不多,且年代记载多不可信,不列代表歌人。
二 迅速发展——柿本人麿与万叶前期
万叶即《万叶集》,与《古今集》、《新古今集》并称三大歌集。现存最早的和歌总集,收录了629年至759年间的作品4500余首。这一百三十年是和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学史上又称万叶世纪。
如前所述,和歌在此期间与民谣分离,向抒情诗发展,而最终促成这一发展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歌圣的柿本人麿。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将和歌用文字表述。使原本心口相传的作品得以固定,可以在书斋中创作、推敲、赏鉴。和歌从此成为一种真正的文学体裁,脱去了口头歌谣的粗鄙,逐渐具有了深刻的文学性和思想性。由于柿本在和歌发展中的划时代作用,在他之前的万叶世纪被称为万叶前期,其后则称万叶后期。
柿本也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歌人,他才气横溢、构思宏伟、歌风雄浑、格调凝重,擅于将叙事与抒情并容。由于这一时期的的国家体制逐渐成型,如大化改新、藤原京建成、编制大宝律令、整理记纪神话等,歌人的国家意识君主意识开始觉醒,他的作品多是赞美国家的颂歌和悼念皇族的挽歌,往往以神话为背景,气势恢弘。如下面两首:
反歌:“ 倭国志贵岛,语言之神灵:神灵之所佑,愿君长安宁。”
日并皇子尊殡宫时, 柿本朝臣人麿作歌:“天地开辟的当初,永固无边的天河原上, 八百八十万诸神 …… 这苇原瑞穗之国,乃天地相依的极壤, 付予神皇执掌。…… 竟自打开天上的岩门,神升上天去了! ……”
限于篇幅,后一首长歌只能截选,平心而论,柿本的和歌气势很大,但并非十全十美,后世之所以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什么史上最杰出优秀的歌人、集和歌大乘、达大圆满境界等等,恐怕一是因为他爱国,二是把天皇神化,恰巧被后来的军国主义者看中借题发挥而已。万叶前期至710年奈良迁都结束,同期歌人高市黑人、大津皇子、持统天皇等风格与柿本相似,真正具有艺术性的歌人要到万叶后期才会出现。
三 山柿之门——真正的黄金时代
万叶后期,和歌明显的受到汉诗汉文的影响,精神性艺术性发生了质的飞跃!山柿之门一词即源自《万叶集》的编纂者大伴家持自作和歌的汉文序词——幼年未至山柿之门,裁歌之趣,词失乎聚林矣。(译文:幼年没有进入山、柿之门得到教诲,所以现在作歌选词难免杂芜、粗俗。作者按:倭贼什么都给学好了,而且文言文倒学个十足,比中国人写得还难懂!)
在家持看来,山、柿是和歌写作的最高典范。柿就是前面提到的柿本人麿,不说也罢;而山可就厉害了,指的是万叶后期登峰造极的两位大歌人:自然歌人山部赤人和世情歌人山上忆良,我习惯上将他们称为歌人中的李白与杜甫。
山部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笔韵清雅有唐风。如:
山部宿祢赤人望不尽山歌并短歌
粤自天地辟溟蒙,矗立巍巍此神峰。
富士雄踞骏河国,崇岳仰止蔽苍穹。
白云凝伫失通道,日月为之色朦胧。
四时大雪纷纷舞,不辨春夏与秋冬。
伟哉富士垂万世,代代传说无尽穷。
反歌
行出田儿浦,银光泻碧空。
富士高岭山,瑞雪正蒙蒙。
以上为作者仰望富士山(即不尽山)时所作,二作虽均以简洁洗练的语言描绘了富士山的英姿,但表现手法却迥然不同。前者从开天辟地的太古时代说起,通过对日月云雪等自然现象的描述,讴歌了富士山的崇高、雄伟和庄严。后者以纯客观的白描手法绘出了白雪皑皑、高岭蒙蒙的富士山容,清澄秀丽,富于动感。这两首歌是山部最为着名的代表作,是历代赞颂富士山的文学作品中的不朽名篇!但,最充分展现山部歌作风格的,还是以下两篇:
反歌二首
吉野象山间,巨木高千寻。
群鸟啼枝头,喧闹声入云。
河滩清且澈,上植楸木林。
夜深万籁寂,惊闻千鸟鸣。
前一首赞美吉野清晨,先从吉野、象山的地名说起,逐渐聚焦到巨木、群鸟、枝头,最后集中到山涧喧闹入云的啼声上,具体准确的把握了清晨的印象,展现出鲜明而富有生气的意境。后一首描写了吉野川的夜景,夜阑人静,万籁俱寂,河滩、岩石、水流、楸木,无不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间闻溪水潺潺,忽然千鸟惊起,阵阵鸣叫划过夜空,更觉四周寂静。作者巧妙的诉之于听觉视觉,使人如闻其声,似见其景。如此佳句天成,精妙处虽唐诗宋词不外如是!
如果说山部赤人的叙景诗是自然的天籁,那么山上良忆的世情诗就是人生的绝唱。山上歌作多以贫苦,子女,哀怜为主题,他曾任遣唐使到过中国,吸收了儒家和佛教,又曾任地方官,了解社会底层的疾苦。歌作异常深刻敏锐,正面反映人生疾苦,批判贵族社会。笔者吐血奉献,全文抄录其代表作《贫穷问答歌》!
贫穷问答歌并短歌
风雨交加夜,冷雨夹雪天。
瑟瑟冬日晚,怎奈此夕寒。
粗盐权佐酒,糟醅聊取暖。
鼻寒频作响,俯首嗽连连。
捻髭空目许,难御此夜寒。
盖我麻布衾,披我破衣衫。
虽尽我所有,难耐此夕寒。
比我更贫者,听我问数言。
妻儿吞声泣,父母号饥寒。
凄苦此时景,何以度岁年?
天地虽云广,独容我身难。
日月虽云明,岂照我身边。
世人皆如此,抑或我独然?
老天偶生我,耕作不稍闲。
身着无絮衣,条条垂在肩。
褴褛如海藻,何以御此寒。
矮屋四倾斜,稻铺湿地眠。
妻儿伏脚下,父母偎身边。
举家无大小,呜咽复长叹。
灶头无烟火,锅上蛛网悬。
忍饥已多日,不复忆三餐。
声微细如丝,力竭软如绵。
灾祸不单行,沸油浇列焰。
里长气汹汹,吆喝在房前。
手执笞杖来,催讨田税钱。
世道竟如此,此生怎排遣?
反歌
忆患兮人世,羞辱兮人世。
恨非凌空鸟,欲飞缺双翅。
写得这么直白,不用解释了吧?风雨夹雪的夜晚,贫者寒冷难耐,无以抵御。推己及人,比我更贫者如何度日?之后更贫者作答,先责问天地日月,为何独不容我,不照此身?!虽辛勤耕作,但依然衣衫褴褛,无以御寒,举家断炊数日,力竭如绵。此时里长又气势汹汹逼讨田税,此情此景,不由人发出世道竟如此,此生怎排遣?的哀叹。而反歌既是作答也是概括,虽世道不公,但又无能为力,惟有忍泣,认命了……恨非凌空鸟,欲飞缺双翅,只留下无限的凄切与无奈。这首歌可说是日文版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歌》,兼具记叙性、论理性、散文性,山上忆良不愧为歌人中的老杜!真该让不知锅是铁打的光源氏和历代公卿们好好读一下,这才是真正的杰出和歌,千古绝唱!
真的是绝唱,因为山上在作此歌后三年去世,此间再无重要作品问世。此后几十年内万叶歌人作品兴盛,但多是跟在柿本、山部的后面亦步亦趋,再无山上的锐气与才情。同期歌人除二山外,还有大伴旅人、高桥虫麿、大伴家持等。最后在奈良末期,随着《万叶集》的编纂,空前绝后的万叶世纪终于结束。历史与和歌都进入了新的时代——别人认为是空前繁荣,而我却认为是极度衰退的平安时代
8. 日本经典诗句中日对照
1.关于日本经典诗句
关于日本经典诗句1.日本古代情诗
1
待我君衣湿,君衣不可分,
愿为山上雨,有幸得逢君。
2
石上丛生树,繁开马醉花,
赠君聊折取,君已去天涯。
3
君行是长路,如席卷成团,
愿有天来火,焚烧此席完。
4
相见须臾别,暂时慰我情,
后来愈想念,恋竟似潮生。
5
今晚莺鸣否,单思太可怜,
晚霞缭绕处,明月已经天。
6
东风吹白浪,来打奈吴湾,
好似千重迭,恋情永往还。
7
人可恋而死,恋情则永生,
相思相恋日,杜宇总来鸣。
8
白日当空照,永恒不变形,
天空无日照,我恋始能停。
9
开出春花好,攀花手折持,
花开千百遍,无已恋君时。
10
与姝难相见,相思入梦魂,
昼长春日永,相念到黄昏。
11
横野成春野,蔓延紫草根,
莺鸣长不断,念念是君恩。
12
一瓣樱花里,千言万语难,
赠君君记取,莫作等闲看。
13
夏野繁开者,鲜红百合花,
花开人不见,单恋芳堪嗟。
14
山上徘徊月,出山犹有时,
待君今夜久,更漏已嫌迟。
15
我正恋君苦,待君门户开,
秋风吹我户,帘动似人来。
16
相思人不见,不见又常思,
最是难堪处,心情展转时。
摘自《万叶集》——日本古代诗歌总集(在日本文化中相当于中国古代《诗经》地位)
2.有什么比较优秀的日本徘句
本着名俳句诗人松尾芭蕉(1644~1694)俳句的代表作。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形式中的一种短诗,也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它以极其短小的形式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受,多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语言含蓄、隽永、简练,便于记忆和流传。俳句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形成于十五世纪。原称“俳谐”,是一种以表现市民生活为主的诙谐诗。俳圣松尾芭蕉把它从诙谐提升到真挚,并引向抒情诗的意境,奠定了它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俳句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第一,每首俳句都是三行十七个音节,第一行五个音节,第二行七个音节,第三行五个音节,即构成“五、七、五”的格式,而不押脚韵。第二,每首俳句都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一个“季题”。所谓“季题”,又称“季语”,即与四季有关的自然现象或人事现象。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现象,就是用与春夏秋冬四季有关的风花雪月、鸟兽虫鱼、花卉草木等为标志和暗示,使读者一看即知该俳句所吟咏的是四季中的那个特定季节的事物。二是社会现象,即以宗教、习俗、人事(包括节日、忌日、纪念)等来暗示一年四季中的一个特定季节。
这首俳句是松尾芭蕉最着名的作品,也是“蕉风”(即“芭蕉风格”的简称,其特点是:朴素而严谨,“诙谐达到真诚”,具有闲寂、幽雅、余情、纤细的美,悲中有喜、喜中有悲、雅俗浑然融合的意蕴,含蓄隽永的语言)的代表作。日本学者高滨虚子在《俳句的理解与欣赏》中介绍道:“本诗是芭蕉俳风新纪元创立的一大标志。同以往滑稽洒落的俳句不同,此句乃如实描绘实情实景,有顿悟之境。其日芭蕉独居涤川草庵时,听到庭中古池传来水声。那声音正是青蛙跳入水中造成的。因为周围极其寂静,这水声也格外地清亮。在这首俳句中,芭蕉悟到了俳道的生命,不在于滑稽和洒落,而在于这样一种闲寂之处。”
这首俳句的特点在于外表平淡而内蕴深厚,形式短小而余味无穷。静谧的古池塘边,万籁俱寂,一切似乎凝然不动。忽然,传来一只青蛙跃入水中的声音。全诗到此戛然而止,似乎一切都已说完,又似乎一切都未说完。这首俳句虽然在形式上完结了,可在读者的心理上并没有完结,它永远在向读者述说着什么。这种述说,细加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余味”。第一,听觉余味。青蛙跳入池塘,其跃水之声是“扑通”、“啪叽”还是其他声音?引人推想。第二,视觉余味。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青蛙跳入池塘后,池水泛起由小到大一圈圈的涟漪,这圈圈涟漪一层层扩展又消逝,久久地荡漾在读者的眼前,让人遐想。第三,意义余味。英国诗人布莱克有诗云:“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个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梁宗岱译)生动地表现了在艺术家灵感迸发的瞬间,理性主义者、机械论者们执意严格精确区分的沙粒与世界、野花与天堂、有限与无限、刹那与永恒进入了一个无差别的契合境界,世界恢复了整一,人性恢复了和谐。芭蕉这首俳句与此有类似之处,但又独具特色。
3.日本作家写过的经典句子有哪些
1、“美,美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怨敌。”——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2、“可我心之所向是死亡、黑夜和鲜血。”——三岛由纪夫《假面自白》
3、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村上春树
4、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挪威的森林》
5、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
6、一旦死去,就再也不会失去什么了,这就是死亡的起点。《舞、舞、舞》
7、世界上有什么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也最好相信.《失落的弹珠玩具》
8、如果不了解而过得去,那再好不过了。《失落的弹珠玩具》
4.找一些比较优美的日文句子,经典语句
1、剣を握らなければおまえを守らない剣を握ったままではおまえを抱きしめられない
翻译:如果我手上没有剑,我就无法保护你。如果我一直握着剑,我就无法抱紧你。
2、夏の花の如(ごと)く艶(つや)やかに生き、秋の枯叶(かれは)の如く穏(おだ)やかに终りを迎えよ。
翻译: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3、世界が终るまでは、离れることも无い
翻译:即使到了世界的尽头,我们也不会分离。好听唯美的日语句子大全。
4、桜(さくら)があんなに洁(いさぎよ)く散(ち)るのは、来年(らいねん)も咲(さ)くのわかってるからだよ。
翻译:樱花之所以毫不留恋地飘零,是因为她知道明年还会开花。
5、自分(じぶん)の梦(ゆめ)を强(つよ)く信(しん)じる人间(にんげん)にこそ、未来(みらい)は开(ひら)かれる。
翻译:未来属于那些坚定相信自己梦想的人。
6、上手くはいかぬこともあるけれど、天を仰(あお)げば、それさえ小さくて、青い空は凛(りん)と澄んで、羊云(ひつじぐも)は静かに揺れる、花咲くを待つ喜びを、分かち合えるのであれば、それは幸せ。
翻译:虽然也会遇到不顺遂的事,但抬头看看天空就会发现,那有多微不足道。蓝天那么的清澈,像羊群般的云静静地飘荡,等待花开的喜悦,如果能跟你一起分享,那就是幸福。
5.求国外经典诗句
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
英国诗人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爱你爱到彻夜不能合眼,
我听你倾诉听到彻夜失眠
——俄国·致勃洛克五
我的日子是懒散的,疯狂的。
我向乞丐乞求面包,
我对富人施舍硬币。
——俄国·我的日子
我曾爱你那样真诚那样温存,
上帝保佑别人也能这样地爱你
——俄·普希金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斐多菲的《自由与爱情》
6.日本经典的和歌和俳句有哪些
和歌(わかwaka)是日本的一种诗歌体。
这种日本诗是对汉诗而言的。日本最初的诗使用汉字写成的,有的用汉字的意,有的的用汉字的音。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具有日本特点的诗。因为日本叫大和民族,加之写了诗要吟唱,所以便称其为和歌。
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短歌的人愈来愈多,现已占绝对多数。
为此现在人们虽仍称和歌,但主要指短歌。歌人也是主要指作短歌的人。
短歌有五句三十一个音节,是一种日本传统定型诗,格式为五七五七七的排列顺序。它始于六七世纪,根据日本最早的诗集《万叶集》记载,第一首和歌作于公元757年。
和歌是受中国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的影响,因此出现短歌五七五七七的形式,即使是长歌,最后也是以五七五七七结尾。日本除短歌外尚有更短的俳句,它也是定型诗五七五的格式,只有十七个字。
除短歌、俳句外,日本也有一种非定型自由体诗歌,被称为现代诗。定型诗的缺陷是不容易充分表现一个人的复杂心理。
所以出现部分歌人打破定型诗而从事现代诗的创作。由于定型诗的这一缺陷,世界各国都出现定型诗趋于消亡的倾向。
与世界性倾向相比,日本算是不易打破陈规旧俗的国家。如俳句,现今有一千多万人从事俳句创作,俳句有字数少,来的快的特点,灵机一动,霎时间就能写出来。
山部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笔韵清雅有唐风。如:山部宿祢赤人望不尽山歌并短歌粤自天地辟溟蒙,矗立巍巍此神峰。
富士雄踞骏河国,崇岳仰止蔽苍穹。白云凝伫失通道,日月为之色朦胧。
四时大雪纷纷舞,不辨春夏与秋冬。伟哉富士垂万世,代代传说无尽穷。
反歌行出田儿浦,银光泻碧空。富士高岭山,瑞雪正蒙蒙。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一、俳句的起源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连歌是开始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
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
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
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下面是芜村的四首俳句:“秋风寂寥,酒肆吟诗有渔樵。”、“春雨细细落,润泽沙滩小贝壳。”
、“蔷薇开处处,想似当年故乡路。”、“春已归去,樱花梭巡而开迟。”
7.日本的和歌,俳句
001旧年(ふるとし)に春立(はるた)ちける日咏(ひよ)める年(とし)の内(うち)に春(はる)は来(き)にけり一岁(ひととせ)を去年(こぞ)とや言(い)はむ今年(ことし)とや言(い)はむ旧年立春所咏岁内春既来顾思过往年一载非宜称昨年亦复岂合称今年旁惶不知谓何年在原元方001002春立(はるた)ちける日咏(ひよ)める袖渍(そでひ)ちて掬(むす)びし水(みず)の冻(こほ)れるを春立(はるた)つ今日(けふ)の风(かせ)や溶(と)くらむ立春之日所咏渍袖掬清水寒日冰冻三尺余所以能汲者盖是今日立春时暖暖东风解其冰纪贯之002003题知(だいし)らず春霞(はるかずみ)立(た)てるや出(いづ)こみ吉野(よしの)の吉野(よしの)の山(やま)に雪(ゆき)は降(ふり)つつ题不知春日虽临到遍寻不见春霞立今观御吉野吉野山中雪纷纷何日才得见春意佚名003004二条后(にでうのきさき)の春(はる)の始(はじ)めの御歌(おほむうた)雪(ゆき)の内(うち)に春(はる)は来(き)にけり莺(うぐひす)の冻(こほ)れる涙(なみだ)今(いま)や溶(と)く覧(らむ)二条后初春御歌皓皓残雪中不觉历上春已临待春谷中莺寒中冻泪今将溶鸟啭出谷可闻乎二条后藤原高子004005题知(だいし)らず梅(むめ)が枝(え)に来(き)ゐる莺(うくひす)春挂(はるか)けて鸣(な)けども今(いま)だ雪(ゆき)は降(ふり)りつつ题不知梅树枝头梢黄莺待春啼呖呖莺啭遍谷间今时雪降仍纷纷几时方逢春暖意佚名005006雪(ゆき)の木(き)に降(ふ)り挂(か)かれるを咏(よ)める春立(はるた)てば花(はな)とや见(み)らむ白雪(しらゆき)の挂(か)かれる枝(えだ)に莺(うぐひす)の鸣(な)く咏降雪挂枝头时逢初春临枝头残雪似咲花白雪挂树梢点落林头艳比华莺醉其观忙啼春素性法师006007题知(だいし)らず心指(こころざ)し深(ふか)く染(そ)めてし折(を)りければ消(き)えあへぬ雪(ゆき)の花(はな)と见(み)ゆらむ或人(あるひと)の曰(いは)く:“前太政大臣(さきのおほきおほいまうちぎみ)の歌也(うたなり)。
”题不知赤心且志诚笃念盼春折残枝枝上余积雪春雪不溶缀梅枝梅雪点点看似花或人曰:“前太政大臣歌也。”按,前太政大臣,此谓藤原良房。
佚名007008二条后(にでうのきさき)の春宫(とうぐう)の御息所(みやすどころ)と闻(き)こえける时(とき)、正月三日御前(むつきのはるか)に召(め)して、仰(おほ)せ言有(ごとあ)る间(あひだ)に、日(ひ)は照(て)りながら雪(ゆき)の头(あたま)に降(ふ)り挂(か)かりけるを咏(よ)ませ给(たま)ひける春(はる)の日(ひ)の光(ひかり)に当(あ)たる我(わ)なれど头(か)の雪(ゆき)となるぞ侘(わ)びしき方二条后尚为春宫御息所之时,正月三日,召吾于御前,有仰言之间,日照而雪降,挂吾头上之所命咏正月三日春煦煦春光照我身其时雪亦降雪挂白头白上白不觉空叹光阴老文屋康秀008009雪(ゆき)の降(ふ)りけるを咏(咏)める霞立(かすみた)ち木(こ)の芽(め)もはるの雪降(ゆきふ)れば花无(はなな)き里(さと)も花(はな)ぞ散(ち)りける咏雪降春霞层涌立木芽既发告春临时若逢雪降未及花咲花已落无花里中亦散华纪贯之009010春(はる)の初(はじ)めに咏(よ)める春(はる)やとき花(はな)や遅(おそ)きと闻(き)き分(わ)かむ莺(うぐひす)だにも鸣(な)かずもある哉(かな)。
8.介绍几首国外的经典诗歌
斐多菲的《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注:此版本为目前最为人熟知的,1929年由“文联五烈士”之一的我国着名诗人殷夫翻译过来的。原文如下:freedomandlove
ifeisdear,loveisdearer.Bothcanbegivenupforfreedom.
雪莱:《西风颂》
1
狂野的秋风啊,你这秋的精气!
没看见你出现,枯叶已被扫空,
像群群鬼魂没见法师就逃避——
它们或枯黄焦黑,或苍白潮红,
真是遭了瘟灾的一大片;你呀,
你把迅飞的种子载送去过冬,
让它们僵睡在黑黢黢的地下,
就像尸体在各自的墓里安躺,
直到你那蔚蓝的春天妹妹呀
对梦乡中的大地把号角吹响,
叫羊群般的花苞把大气吸饮,
又让山野充满了色彩和芳香。
狂野的精灵,你正在四处巡行,
既拉朽摧枯又保护。哦,你听!
2
你呀,乱云是雨和闪电的使者,
正是在你震荡长空的激流上
闪电被冲得像树上枯叶飘落,
也从天和海错综的枝头骤降:
宛若有个暴烈的酒神女祭司
把她银发从幽暗的地平线上
直竖向中天,只见相像的发丝
在你汹涌的蓝莹莹表面四起,
宣告暴风雨的逼近。残年濒死,
你是它挽歌,而正在合拢的夜
便是它上接天穹的崇墓巨陵——
笼着你聚起的全部水汽之力,
而黑雨、电火和冰雹也都将从
这浓云中迸发而下。哦,你听!
3
你呀,在巴亚湾的浮石小岛旁②
地中海躺着听它碧波的喧哗,
渐渐被催入它夏日里的梦乡,
睡眼只见在那强烈的波光下,
微微颤动着古老的宫殿城堡——
那墙上满是青春苔藓和野花,
单想想那芬芳,心儿就会醉掉!
你却又把它唤醒。为给你开路,
平坦的大西洋豁开深沟条条,
而在其深处,那些水底的花树、
枝叶譃曰有树汁的泥泞密林
也都能立刻就辨出你的号呼,
顿时因受惊而开始瑟缩凋零,③
连颜色也变得灰暗。哦,你听!
4
我若是被你托起的一片枯叶;
我若是随你飞驰的一团云朵;
我若是浪涛在你威力下喘息,
分享你有力的冲动,那自由,哦!
仅次于不羁的你;我若是仍然
在我的童年时代,仍然能够做
你在天空邀游时的忠实伙伴——
因为那时,奔得比你快也未必
是梦想;那我就不会如此艰难,
无须这样哀求你。请把我掀起,
哦,就当我是枯叶、云朵或浪涛!
我,跌倒在人生荆棘上,滴着血!
我,太像你:倔强、敏捷又高傲,
但岁月的重负把我拴牢、压倒。
5
让我像森林一样做你的诗琴,
哪伯我的叶像森林的叶凋落!
这两者又美又悲的深沉秋音
你那呼啸的浩荡交响会囊括。
但愿你这刚烈的精神我也有!
但愿一往无前的你也就是我!
请把我已死的思想扫出宇宙,
就像你为催新生把落叶扫除!
而且凭着我这一诗歌的经咒
把我的话语传遍这人间各处,
像由未灭的炉中吹送出火花!
愿你通过我的嘴响亮地吹出
唤醒这人世的预言号声!风啊,
冬天既快来,春天难道还远吗?
济慈
济慈的《夜莺颂》《希腊古翁颂》《秋颂》,不作详表。
梭罗
梭罗的《瓦尔登湖》
9.优美的诗歌(日本、中国)
川路柳虹(1888—1959),东京生,白话自由诗创始人,“主知主义”诗歌的先驱者。
在五十多年的诗歌生涯中,他以旺盛的诗情写下了十多部诗集,并先后主持过《伴奏》、《现代诗歌》、《火炬》、《诗作》等诗刊。代表诗集有《路旁之花》、《行路人》、《彼方的天空》、《波》等。
《波》是诗人的最后一部力作,曾获l957年日本艺术院奖。--------------------------------------------------------------------------------秋思秋光似我昔日的恋人,依依涌上我忘却的心,眼前浮上忘却的脸孔,朦胧的夕月之光,映着他那变了的瞳仁。
秋光在芙蓉色的梦里,在融融乳白色的空中,微风吹动荒凉的树丛,送来凄凄的笛鸣。从你那迷人的眼里,我看到了忘却的往昔,纤细手指的僵硬关节,冻乳般的眸子,还有我耽思中燃起的艳丽。
在愈来愈苍白的月影下,沐着秋光,我陶醉于欢乐的梦里。(《彼方的天空》)罗兴典译骆驼你那温柔的目光,送我进入神奇的梦境。
你那深邃的眸子,把无边无涯的沙海照映,坠入地平线的如血残阳,伸向遥远天际的椰子树林,绿洲啊!绿洲,就在前程。然而,这里的栅栏,意味着什么?这里的土地,为什么如此陌生?你吞食孩子投来的面包,竟是这么一本正经。
隐匿在你躯体之中的可是思念故土之情?还是因为人们从你的记忆里夺走了狮身人面像,打碎了你梦中的金字塔影?(《动物园》)陶振孝译录自《外国文学》(1983.7.)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
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冰心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在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任凭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相逢是缘萍水相逢,相识即是有缘,今宵别后,重逢不知何处,对酒当歌,往事依然清晰,人生如梦,但愿长醉不醒,过客匆匆,早晚拱手一别,今又秋风,昨日黄花安在,古道长亭,且将金樽斜满,岁月如星,吾情似水缠绵,心已望月,何时龙吟九霄.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此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错误郑愁与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地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地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的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过请你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的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而是我凋零的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文/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转载请注明出处日本经典诗句中日对照
9. 吟诗究竟是怎样的,是读还是唱还是
最初的《汉乐府诗集》,其实就是配乐吟唱的,汉武帝之后,汉乐府就是一个部门,专门搜集、编辑诗的。很多诗出自船女、妓女加上配乐吟唱的。唐代李白,所作的诗,很多都是配乐吟唱的。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屈原,他的诗作《九章》《九歌》《离骚》都是讲究赋比兴,讲究格律、音律。配乐吟唱的。现代人是读诗,已经不是古代诗人吟诗了。日本从唐代开始,什么不学我们的?使用筷子、和服都是参照唐朝流行的衣服设计的,很多文字也是借我们的,现在人家学以致用,变聪明了,懂得进口我国原始的资本,加工,然后出口给我们。从中捞了很大一笔···哎。
10. 日本人所写的诗词歌赋
山部宿祢赤人望不尽山歌并短歌
粤自天地辟溟蒙,矗立巍巍此神峰。
富士雄踞骏河国,崇岳仰止蔽苍穹。
白云凝伫失通道,日月为之色朦胧。
四时大雪纷纷舞,不辨春夏与秋冬。
伟哉富士垂万世,代代传说无尽穷。
反歌
行出田儿浦,银光泻碧空。
富士高岭山,瑞雪正蒙蒙。
反歌二首
吉野象山间,巨木高千寻。
群鸟啼枝头,喧闹声入云。
河滩清且澈,上植楸木林。
夜深万籁寂,惊闻千鸟鸣。
贫穷问答歌并短歌
风雨交加夜,冷雨夹雪天。
瑟瑟冬日晚,怎奈此夕寒。
粗盐权佐酒,糟醅聊取暖。
鼻寒频作响,俯首嗽连连。
捻髭空目许,难御此夜寒。
盖我麻布衾,披我破衣衫。
虽尽我所有,难耐此夕寒。
比我更贫者,听我问数言。
妻儿吞声泣,父母号饥寒。
凄苦此时景,何以度岁年?
天地虽云广,独容我身难。
日月虽云明,岂照我身边。
世人皆如此,抑或我独然?
老天偶生我,耕作不稍闲。
身着无絮衣,条条垂在肩。
褴褛如海藻,何以御此寒。
矮屋四倾斜,稻铺湿地眠。
妻儿伏脚下,父母偎身边。
举家无大小,呜咽复长叹。
灶头无烟火,锅上蛛网悬。
忍饥已多日,不复忆三餐。
声微细如丝,力竭软如绵。
灾祸不单行,沸油浇列焰。
里长气汹汹,吆喝在房前。
手执笞杖来,催讨田税钱。
世道竟如此,此生怎排遣?
反歌
忆患兮人世,羞辱兮人世。
恨非凌空鸟,欲飞缺双翅。
附
歌,日本古典格律诗歌的总称。自奈良时代(710~784)起,也称“倭歌”、“倭诗”或“大和歌”。和歌这一名称,是因为要和自古以来在日本流传的汉诗相对而言,大意就是大和之歌,即日本诗歌。和歌包括长歌、短歌、旋头歌、片歌、佛足迹歌等。
和歌在形式上有一定的格律。长歌,以五、七音为一联反复吟咏,最后一联以七音结束。一首长歌一般以三联以上、全歌形成奇数联为常见。长歌一般为叙事诗。歌后附有一到数首“反歌”。日本专家认为它来源于中国春秋时代赋的反辞。反歌的任务是概括地吟咏长歌的主要内容,或补足其歌意未尽之处。这种反歌同时也是独立的短歌,它们的格律相同。长歌的篇幅长,为了不流于单调而增强变化性,多用对句、序言和枕词(一般与歌意并无直接关系的垫词)等。同时,要自始至终保持一气呵成的紧凑感,需要统一全面的构思,写作较难。一首长歌往往形成前紧后松、感人的力量逐渐减弱的情况,因此它的存在时间并不很长。类似这种长歌的作品初见于《古事记》(712) 和《日本书纪》(720)中, 称为“记纪歌谣”;继而,在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万叶集》中始臻完成,并在它的前中期出现着名的歌人柿本人麿(约662~约706)、山上忆良(约660~733)和高桥虫麿(生卒年不详, 732年是他的壮年期)等,及至晚期的着名歌人大伴家持 (718?~785)已乏长歌的佳作。905年成书的《古今和歌集》刊载的1,100首作品中,仅有长歌五首。近世,除个别人尚有吟咏以外,几乎濒于绝迹,其他各类歌也相继消亡,只剩下短歌与后起的俳句遗留下来。后来,特别是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短歌便成了和歌的同义语。
短歌,在“记纪歌谣”中初见类似作品,而在《万叶集》中完成。它的句式是五、七、五、七、七,五节三十一音,属于抒情短诗。它是和歌的主要歌体,是日本古典诗歌的基本形态。它的格律,在造型上对于日本人来说,属于最适当的诗的形式。自古以来,日本歌坛对短歌的风格和形式特点,有所研究和论述。一般认为,短歌风格和形式特点的演变,大体上有“万叶调”、“古今调”和“新古今调”,称为短歌的三大风格。“万叶调”指《万叶集》中的短歌风格,表现为质朴、真率而感情浓重,现实性和直观性较强,较少重视形式和技巧。短歌的五、 七、 五、七、七的五节三十一音中,每一个音可能是一个词,每一节也可只有一个词或一个词组(短语);在一节组成一个词的时候,要用两节以上才能组成一个词组(短语),直到一句。因而,就发生一个章法上断节(为叙述方便,称为断句)的问题。《万叶集》较多的是在第 2节或第 4节处断句组成一个词组,也就是说,一般不在第一个五、七两节处,就在第二个五、七两节处断句,因而称万叶调为“五七调”。《古今和歌集》由于逐步形成贵族的主观的纤细优美流畅的风格,注重表现技巧,而较多地在第 3节,就是五、七、五处断句,因而称为“七五调”,也就是“古今调”。“新古今调”主要指以《新古今和歌集》(1205,载歌1,978首)为中心,在“古今调”的基础上形成的第1节或第 3节断句技巧的进一步运用。在古歌中加进新意、但还能看出原歌面貌的作法,在《新古今和歌集》中也占有最多的数量。从内容和风格来看,“新古今调”以浪漫主义方法反映贵族日趋没落的生活情趣,感官性(主要是绘画和色彩方面)、音乐性和象征性倾向较强。
短歌的格律,还有“多音”、“少音”的灵活性,就是在每节中,主要是第 1和第 5节中,可以“多音”或“少音”,一般以增减一字为常见。这些通称为“破调歌”。
作歌的方法,主要是个人创作,也有集体的创作活动,主要的集体创作活动称为“连歌”(类似中国的联句)。它的作法是把一首短歌分为长(五、七、五)、短(七、七)两句,由两人以上的作者轮流联句。在平安朝时代(794~1192) 多是联咏长短二句合为一首短歌的“短连歌”,后来以联咏多首短歌的“长连歌”为常见。长连歌的形式,有百韵(百首)、歌仙(36首)、44韵、50韵、千韵(百首十卷)、万韵(千首十卷)等。连歌的第 1句称为发句(起句),第 2句称为胁句(配句), 其次为第3句、第4句等,最后一句称为结句。此外,还有“题咏”、“句题和歌”的作法,也就是命题作歌。命题有事前示题和当场出题二种。
和歌,主要指短歌,是日本民族从古至今最为广泛流传的短诗。由于只有三十一音,必须在遣词练字上狠下功夫,因此简洁、含蓄、雅淡等便成为它的主要特点。连歌大多是比赛作诗技巧的一种文字游戏,很少产生有价值的作品。
日本古代歌集较多,除前面列举的以外,还有《后撰和歌集》(951)、《拾遗和歌集》(1005~1007)、《后拾遗和歌集》(1075)、《金叶和歌集》(1127)、《词花和歌集》(1144)、《千载和歌集》(1187)等。着名歌人在《万叶集》中除所列者外,还有额田王(7世纪末在世)、高市黑人(生卒年不详)、山部赤人(生卒年不详)、大伴旅人(665~731)、大伴坂上郎女(约721~750年间在世)等。《古今和歌集》中有纪贯之(约 872~约945)、凡河内躬恒(生卒年不详,921年在世)、小野小町(生卒年不详)等。《新古今和歌集》中有后鸟羽院(1180~1239)、藤原定家(1162~1241)、藤原家隆(1158~1237)、藤原良经(1169~1206)、式子内亲王(1151~1201)、俊成女(?~ 1254)等。近代着名歌人有与谢野晶子(1878~1942)、石川啄木(1886~1912)、洼田空穗(1877~1967)、土歧善麿(1885~1980)、斋藤茂吉(1882~195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