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的环保产业有哪些

日本的环保产业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5-29 12:50:55

‘壹’ 日本保护森林和环境资源,采取了哪些措施

楼上的,关于一次性筷子,难道你认为厂家会用上好的原木去加工一次性筷子吗?实际上用来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基本上都是木材加工后的边角料。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只是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并不会应用加工一次性筷子而增加木材的砍伐量。

至于日本收集一次性筷子再利用的规模非常小。一方面为了清洗那些粘附了大量食物残渣的一次性筷子会消耗的大量水资源,其次纸厂的规模通常都非常大(不大就没办法降低成本以提高竞争力),而一次性筷子的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大型纸厂的需求,而且收集,清洗,运输这些一次性筷子的成本非常高。实际上日本主要把收集的可燃烧的垃圾用于焚烧以生产电力和蒸汽。

而且纸厂是高污染的企业,象日本这样注重环保的国家基本上都从国外进口纸张和纸浆,根本不可能在国内大规模的生产纸浆用于造纸。而且日本本身的纸张消耗量也非常大,即使把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全部收集起来造纸是否够日本自己使用都是问题,更不要说向中国大量出口了。

另外日本不砍伐其国内的森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经济因素,东南亚热带雨林(相形之下中国的木材出口非常有限,实际上为了满足国内的需要中国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木材或木材制品)提供的大量廉价纸浆和木材使得在人工成本极高的日本砍伐森林根本无利可图。实际上适量,合理的开采木材对森林并非是一件坏事,因为砍伐掉那些已经过了成材高峰期的木材,并补种新的树苗可以提高森林的木材蓄积量。北欧各国都是木材的出口大国,但因为森林管理得当,并没有采伐森林造成生态问题。

‘贰’ 日本环境治理的成效

以下的东西可以参考一下吧!

日本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过程。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日本,将复兴经济摆在了优先位置。由于片面发展经济,环保意识薄弱,使得以工业集中的地区为中心,出现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正常生活的环境公害污染,成为污染问题渐露端倪的时期。比较突出的公害问题有大气污染、SO2废气引起的哮喘,水质污染等,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水银中毒”、“骨痛症”等。

以上述污染问题处理为契机,为保护大气、水质,日本政府于1958年制定了《公共水域水质保全法》和《工厂排污规制法》,1962年制定了《烟尘排放规制法》等,正式拉开了日本全国性环境保护的序幕。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日本经济飞速成长时期,也是污染问题日益显着化、社会化的时期,日本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特别重视环境立法工作,强调通过依法治理环境问题。在此期间,日本先后出台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音规制法》、《水质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恶臭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保法律,基本形成了环境法规体系,为治理环境问题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与此同时,他们还不断加强环境管理体制,在特定事业所设立了“防治公害专职管理者”。

随着各项相关法令的制定、环境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大规模环保设备投资等努力,环境治理初见成效。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公害问题趋于终结。但随之而来的二次石油危机、以及经济增长的停滞,又使各个企业面临了新的挑战,环境治理也出现了新的课题,资源问题与地球温室效应成为日本人普遍关心的公共环境问题。1972年,日本出台了以节省能源为追求的《节能法》。日本的造纸业也通过污染治理发展成为环保型绿色产业。

今天的日本,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山青水绿、市容整洁,充分显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巨大成效。

环境问题可以通过

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是要政策到位,措施有力。回顾日本环境保护历程可以看到,日本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没有充分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当时及早注意这一问题,代价会小得多。

日本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对于企业不能采取强制措施,要求企业达到什么标准,更不能直接下达治理指标,而是通过公布全社会污染控制总目标引导企业进行环保,同时通过市场行为,也就是能源价格等调控企业环保行为,减少环境污染。工业污染主要是工厂排放废汽废水废渣等,解决措施主要是通过各种法律和经济措施解决,要求工厂减少排放,否则处以罚款,而对于工厂在环保科研、设备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以一定的补贴,企业根据生产情况提出环保课题,并且由企业自己组织科研人员,包括院校、社会科研单位的人员研究解决。

同时,政府在市场上推出绿色环境标志制度,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而没有绿色环境保护标志的产品,在市场上就得不到市民的认可。在日本,一个企业如果对环保无动于衷,消费者就不会满意,市场就会淘汰其产品。也就是说,环保不仅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市场的要求。

通过这种“两头堵”的办法,政府与老百姓共同努力,迫使企业向环保方向努力,日本工业污染从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逐步加以解决,到80年代已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今天,日本正在探寻适合环保要求的未来企业之路。他们提出:未来先进的企业要努力寻找减少使用资源、减轻环境负担、开发新能源、增进生活幸福感的新的发展道路。企业要靠近资源地,利用当地资源组织生产,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形成企业新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未来先进的企业要在发展经济、节约资源与降低环境负荷上达到新的平衡。这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为应对传统能源危机,日本在大力加强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努力实现21世纪以生物质能利用为基础的新发展,实现能源消费从地下化石能源向地上生物质能源的转化,实现循环发展。

环境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重视

日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走过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从治理工业污染入手,逐步向治理生活污染方面转变。环境问题解决越深入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

而目前最主要的污染则是面广量大的生活污染,如汽车尾气、噪音和生活污水等。日本环保官员认为,与局部性的工业污染相比,生活污染治理的难度更大,并且具有持续性增加的特点。

日本在解决工业污染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市场约束能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使用绿色环保产品为荣”的消费理念,为环境保护支付了必要的成本。

同样要真正解决生活污染这一难题,更需要广大消费者的积极配合与支持,百姓的生活方式要向文明、有利于环保的方向转变。今天在日本,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行为方式,这对于解决垃圾处理难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为进一步推动环保工作开展,1993年,日本制定《环境基本法》,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改变局部环保的理念,要求政府制定环境基本计划。从那时到现在日本已经制定实施了两个环境保护计划,目前正在制定第三个环境保护计划,预计明年春天可以编制完成。据介绍,在第三个计划中,他们提出了六个新的想法:

1、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鼓励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倡企业开发环境友好产品。

2、从环保的观点出发,形成可持续的国土环境,尤其加强对农业、林业的环境保护力度。

3、根据技术开发研究,解决环境不确实性的措施。对于环境问题,在没有明确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行政方面要采取措施,采取对策减少环境不确定性。

4、国家、地方、公民个人都是环境保护的主体,要动员大家共同参与推动环保。

5、加强国际合作,创造国际环境保护合作规则。

6、着眼长远制定环保政策。

日本在经济成长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一是政府加强环境规划研究。明确治理工作重点,分步骤分阶段,逐步加以解决。

二是加强市场机制在治理环境问题中的力度。环境问题光靠政府提倡、惩处是不够的,关键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不重视环保,产品就没有出路,企业就没有出路,从而形成内在的环保机制与内生的环保动力。可以通过能源价格、环保补贴等具体办法加以推进。

三是要提倡并大力弘扬健康、积极的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愿意为环保产品支出成本的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特别是通过消费行为,制约企业的生产行为,迫使企业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水平。同时,百姓环保意识的增强,可以为生活垃圾的处理提供有效的基础条件,减少垃圾产生量。

‘叁’ 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有关保护环境的方法

日本环保(Ⅰ)

日本的中国游客,对日本环境的干净整洁留下深刻印象。有人说,日本没有垃圾,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说明日本处理垃圾有方,环境整洁干净。由于土地资源匮乏,日本始终是垃圾处理问题上的先行者和进取者。从大举建设垃圾焚烧炉到发起垃圾分类运动,今日“零垃圾”的美誉绝非一蹴而就。

80 年代,日本对垃圾焚烧的依赖程度居全球之首,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全国超过1/3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这导致大气中的二恶英含量严重超标,成为“二恶英大国”。

列为一级致癌物质,是多氯甲苯、多氯乙苯等有毒化学品的俗称,被称为“毒中之毒”。二恶英是工业化社会产生的恶果之一,焚烧有毒的生活垃圾(特别是含有大量废旧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垃圾)时,会产生大量二恶英。

历史上二恶英不是一个与焚烧炉有关的问题,”国立环境研究所主管、着名的二恶英专家森田昌敏表示,“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二恶英主要来源于化学药品和杀虫剂。”

直到1976年,荷兰的焚烧炉里发现了这一物质,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污染才开始为人所知。7年之后,时任高知大学校长的立川凉教授,发现日本也有同样的现象。“从那时开始,人们意识到二恶英不仅仅是个化学物品问题,还是个垃圾处理问题。”

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气中测得的二恶英水平竟然是其它工业国家的10倍,焚烧炉每年释放约5千克的二恶英。5千克可能听起来不太多,但动物实验已经表明,1克的二恶英就足以杀死1万人。

不过,东京环境研究中心主席矢泽龙也质疑政府公布的二恶英年排放数据,他认为政府的调查方法有缺陷。“焚烧垃圾排放的二恶英,有一半是在焚烧炉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释放的。但是政府的调查是在焚烧炉运行最充分的时候进行的,记录下的排放数据有偏差。”他估计真实的数字接近每年15至20千克。

为了减少二恶英,日本政府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垃圾焚烧排放标准,进行大型焚烧炉的建造,并给予财政补贴。这种大型的焚烧炉可以在高温下持续运作,有助于减少二恶英排放。

研究表明,当焚烧炉超过800摄氏度才能减少二恶英的排放,但是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例如增加了温室气体和重金属。并且,农村地区没有那么大的垃圾量维持大焚烧炉运转,这将会成为财政负担。此外,大焚烧炉的建造位置也引发争议,毕竟,没有哪个地方政府愿意为邻居处理垃圾。

矢泽龙也表示,二恶英排放增加的原因是聚氯乙烯的生产和消费,也就是说,工业生产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是有效减少二恶英排放的主要障碍。

很明显二恶英问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市民和政府都认识到,只有两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解决这个环境难题。由此,绕过与焚烧炉相关的种种手段,改道从垃圾的源头着手,政府发起了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和回收运动。

日本以举全国之力来减少垃圾,增加循环利用。在大都市、小城镇、办公楼,住宅区都实行垃圾分类,几乎到了惊人的程度。

一只袜子属于可燃烧物品,一双袜子则是旧衣物;口红的外壳属于小金属,口红条属于可燃烧物;领带是旧衣服,但一定要是洗过和被烘干过的。

对于政府的各项措施,各地还是积极响应的。以拥有350万人口的横滨市为例,在全市范围内将现有的垃圾分类数量从过去的5类增加到10类。为了让市民们能更好地了解市政府的新措施,横滨市有关方面近日还向当地居民分发了一本27页的小册子,罗列了518项回收常见垃圾的详细指南。

环境专家们表示,以更清洁的方式分拣和回收垃圾也许比倾倒更昂贵,但是和焚烧垃圾的成本不相上下。日本研究院紧急战略中心的垃圾处理研究员三田秀喜说:“垃圾分类回收不一定比焚烧垃圾昂贵。尤其是在日本这样的国家,分类和回收垃圾将会产生更大的好处。”

目前,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也同样面临着垃圾处理的问题。然而,中国沿用的主要却还是焚烧方式,在全国建立大量的垃圾焚烧厂,可以说是在走日本的老路,也可能将重蹈日本的覆辙。

日本环保(Ⅱ)

日本环保深入人心
来到日本旅游的人常常可以看到青山绿草的景区里树立着“请游客把垃圾随身带走”的标牌。在北海道的国立湿地保护区,我们发现湿地里铺设了几公里长的木板小道,游客们都自觉步行在这些小道上,没有一个人践踏湿地。

学会倒垃圾
在日本居住,一定要学会一件事:倒垃圾。在我生活的社区,周一和周四是倒“可燃垃圾”的日子,周二倒“不可燃垃圾”,周五倒旧报纸、瓶瓶罐罐等“可回收垃圾”。在楼下信箱处,贴着一张垃圾分类说明。附近的小超市都设有回收专桶,除了饮料瓶之外,喝完的牛奶纸盒包装也在专门的回收之列。
日本在进入最发达国家行列的同时,拥有了工业大国中最高的人均寿命和森林覆盖率,以及最发达的环保产业。而循环经济的理念不仅被写进日本的法律条文里,也深深地扎根在普通人心中。

曾是公害国
到过日本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如此干净的国家从前可是着名的公害大国。二战后,日本集中力量发展重化学工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伴随经济起飞,日本的环境变得乌烟瘴气,濑户内海也成为了着名的“死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居民患病的情况在日本比比皆是:在熊本县,由于当地的氮肥厂直接排放含汞废水,污染了水俣海湾而使当地渔民患上了水俣病;在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厂排放废气,导致周围许多居民患哮喘病死亡;在富山,由于当地的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含镉废水,许多居民患上了骨痛病。
开始的时候,地方政府和肇事厂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千方百计地隐瞒实情。这招致了人们的强烈抗议。于是,在各方的推动下,除了颁布一系列环境保护法令以外,日本政府还力图用文化理念去促进国人自觉的环保意识。

企业也环保
环保理念也深深植根于日本大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在参观丰田汽车公司厂房时,我们发现,工厂污水处理池的最终排放环节竟然被当作一个养鱼池,里面养了很多漂亮的鲤鱼。
同时,日本企业也开发出很多环保产品。日本企业已经掌握了从回收塑料瓶中提取树脂的技术,使作为饮用容器的塑料瓶得以再利用。
目前,为了解决钢材供应日趋紧张的问题,日本企业开始计划用木材来建造高层大厦。木质大厦能够减少环境负担:加工、组装乃至将来的拆迁都比使用混凝土简单,且整个过程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拆除后的木材还可以再利用。
希望日本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能让正在发展中的我国少走弯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环保的日本
10月4日至12日,我们广东省大学生代表团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九天的访问。在日本,我们游览了大阪、京都、神户、横滨、东京等地的名胜,还参观了神户市环境未来馆、人类与未来防灾中心等地方。通过几天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及亲身体会让我对日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其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日本城市街道的整洁。同样是人口密集的现代化大都市,我们广州在高层建筑、立体交通等城市硬件基础设施上或许并不逊色于东京、横滨,但城市的卫生状况却差得很远。在广州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被人们随手丢弃的纸巾、饮料瓶等垃圾,建筑物的外墙也多斑驳不堪,而在日本的街道处处都非常整洁,不见一点垃圾,房屋也是整齐而干净,就连公共厕所也一尘不染没有一点异味。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日本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垃圾箱,更不用说大型垃圾站了。由于感冒,一路上我用了好几张纸巾。当我问她这些纸巾要扔去哪里,她很为难的告诉我垃圾箱很难找,还是先拿在手上等到了家再扔。虽然一路上带着垃圾多少会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觉得不方便,但是客观地讲这种做法确实保证了城市整体的卫生整洁。如果我们国家能推出类似这样的“把垃圾带回家”的政策,我一定积极响应,努力推动。
参观了神户市环境未来馆之后我对日本的垃圾处理问题有了更详细的了解。日本早在十多年前就把垃圾分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两类进行回收,现在对垃圾的分类则更为细致。就兵库县来讲,他们要求居民把生活垃圾划分成6类,甚至于连饮料瓶都要分成玻璃瓶、塑料瓶、铝罐等单独处理。并还要求居民在丢弃这些瓶瓶罐罐之前要将其冲洗干净。不同的垃圾要在每周不同的日子分开扔,且各种垃圾必须在当天早上8点之前扔在指定的垃圾收集处,如果错过了时间就只有等下次收同类垃圾时再扔。据环境未来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像神户市这样把垃圾分为6类在全日本来说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日本南部的上胜町镇几年以前就已经对垃圾进行了34种分类,这个数字现在更上升到了44种之多。
另外日本对于如何扔垃圾还有许多具体的规定。比如,生活垃圾要用专门的垃圾袋装好并封口,这种垃圾袋对环境无污染,一般的商店都有出售。危险品如刀、碎玻璃等要用报纸包好,并贴上写有很醒目的“危险”字样的标签。大型包装用纸箱等则要展平,并用绳子系好。如果家中有什么大型物品要扔,比如家具、大型电器等,还要购买专门的大型垃圾处理券贴在上面,否则会被拒收。
如此复杂的垃圾分类方法听起来也让人头痛,所以日本的儿童从小就要学习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比如我们参观的神户市环境未来馆(Kobe City Resource Recycle Center)就是免费向人们开放的,很多小学生、中学生会在修学旅行的时候到这里参观。里面的讲解人员都是一些做义工的退休的老人家,他们会非常热情地、不厌其烦地告诉你分类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并教你如何区分不同的垃圾。确实,要在日本生活就必须学会处理垃圾。对于不按规定处理垃圾的人,一般政府就会派人上门拜访、说服。
日本是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社会,为此日本政府及各界处处注意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政府的宣传从以前的1R(recycle)转变为3R(rece、reuse、recycle),也就是说首先要减少垃圾数量,其次是提倡重复使用和修理后使用,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最后才是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在日常生活方面,比如,各种商品的包装上都印有保护环境的宣传语。在啤酒罐上,除了印有提醒未成年人不得饮酒的字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这是铝制品,请您配合回收”。就连人们平时使用的名片上,都堂而皇之地印上了“这是用再生纸印制”的字样。
回头来看我们中国,据说目前我国现存的生活垃圾超过60亿吨,工业垃圾66亿吨,而且每年正以1.3亿吨的速度递增。人均垃圾产量每天达到0.7公斤-1.2公斤。我们国家的垃圾处理问题严峻而迫切,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人的做法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日本的环保农业
环保农业是由集约农业发展而来的,由于经济方面的问题,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正相继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来促进环保农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国民的环保意识,以期尽早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日本的水稻研究居世界先进水平,水稻生产也有其自身的特色。随着人口的增长对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土壤养分趋于不足,需要把人畜粪尿、植物残体等用作堆厩肥施入水田,这样一来,容易造成河流、湖泊、封闭性海域的富营养化,饮用水也可能受到污染。因此,有关专家从水出发构想了环保农业的具体姿态。
水的净化。沿水流的净化及废水的重复利用:一方面,活化水田净化机能,利用还原土实现硝酸还原;另一方面,利用水渠河岸的植物除去营养物质。
水的循环利用净化:地下水通过管道灌溉旱田,其营养物质就被土壤及作物吸收而净化,这种情况某些程度上需要有灌溉用蓄水池,和为抑制藻类的发生而配备的适宜的装置。
建立地域水循环体系:将地域内地下水和地表水结合起来考虑,建立一个适当的地域水循环体系,以除去地域整体的富营养物质。为使地域外的负荷达到最小,而在地域内设计一个以农业为中心的地域环保计划,发展环保型农业。
有机废弃物的地域内循环处理。在地域环保型农业中,地域内产生的有机废弃物要在地域内循环处理,或利用耕地的还原作用使地域环境得以净化。
有机废弃物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畜产废弃物,以生产自给饲料,首要的是将畜产废弃物施入耕地以维持其肥力,如价格适宜,也可考虑将这种处理推向市场。特别要注意的是饲料中的重金属添加及抗生粉的使用要适度。
污泥,生活废水、屎尿、村落排水中的污泥根据性状和条件尽可能地进行适宜的耕地还原处理,但要符合一定的质地基准,与重金属等有关的肥料取缔法、土壤环境基准等对污泥的处理也有所限制。目前耕地还原量只占污泥量的三分之一,预计以后随着生活物质的改善、住宅建设和水道设计的发展,污泥利用率会大大提高。
食品产业,工、矿业副产物和废弃物,食品产业副产物一般都做有机质肥料利用,预计随着环保农业的强化,耕地还原量也会越来越高。工、矿业副产废弃物如硫铵、氯铵、硅酸石灰等通过在农业上直接施用或经土壤循环而得以处理。
作物生产过程。建立地域内物质循环处理体系的基础是地域内作物的生产过程。这种基础决定了环境容量,成为地域环境计划的根本所在。日本把有机、轮作、施有肥农业视为环保农业的核心,有机物是维持地力之本,轮作可以避免连作障碍,施肥可以调节作物的生长状况。
农药对使用者的危害及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日本地下水屡次查出超标有害物质。因此,日本限制在饮用水源附近空中撒播农药,从而避免引起天敌的减少,提倡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降低环境负荷。日本专家认为,由于不施用土壤消毒剂而使得轮作等措施对产量的增加不明显,也应算作环保农业。
日本的环保农业计划把“有机农业”作为其中一方面加以促进。典型的有机农业是无农药、无化肥的作物栽培。环保农业吸收了有机农业的成果的同时,拟探索一条把粮食供给和环保分离开来的途径。

日本人环保意识强
凡是到过日本的人,无论是常住,还是短期访问或旅游,几乎都对日本良好的环保状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山清水秀天蓝,能绿的地方都变绿了,甚至许多楼房屋顶也栽上了花草。据日本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日本的绿化覆盖率高达66%以上。由于绿色拥抱着日本,即使刮大风,也无尘土飞扬,多年来,日本从没有发生过沙暴、尘暴。
据报道,日本重视环境保护也走过不短的弯路。二次大战后日本百业待兴,为了改变极为严重的困难局面,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几乎没有考虑过如何保护环境的问题,在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频频发生破坏环境的事件,空气污浊,环境脏乱,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胁。日本政府总结经验教训,一直把环保问题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改变观念加强环保意识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为此,日本政府首先从孩子抓起。从小学到高中,环保都是学生的必修课。孩子们不仅在学校学习环保知识,学校还组织学生们走出校门,如组织学生作垃圾问题的社会调查,或组织他们参观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等,以增加孩子们的环保知识和意识。就是组织学生外出旅游,有的学校也不忘记在学生之间展开一项竞赛,看在旅游景点里哪个班级离开时比初到时更干净。另外,学校还定期与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不少学校定期搞一些如废品回收等与环保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将家里的废旧报纸、塑料罐头盒等废弃物带到学校,由学校和家长联席会把旧物资送到回收站,所得款项再给学生购买一些学习用品。经过常年不懈的努力,重视环保成了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妥善并及时处理垃圾,日本政府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以东京为例,市政府将垃圾分为“可燃物”、“不可燃物”以及玻璃瓶和铁铝罐等类,并统一发放回收桶,要求居民按不同类别将垃圾放入不同的垃圾箱内。尽管分类放垃圾比较麻烦,由于人们环保意识比较强,大家还都是很认真地去做。另外,日本有关部门将垃圾回收箱放到了一切可以放的地方,如商店、公园、停车场、街头、广场等,垃圾回收箱在日本几乎是随处可见,并有专人负责。
日本吸烟的人不少,有报道说烟民人数占日本总人口的38.9%,但在地铁、电梯、宾馆走廊、商场等公共场所是不允许抽烟的,人们也都自觉遵守规定。有的烟民烟瘾很大,为了解决烟灰问题,他们外出都随身带着塑料或金属做的烟灰盒,绝不随地丢弃烟蒂。为减少汽车尾气,日本政府鼓励市民以自行车代步,并规定自行车可走人行道,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工业废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为此,日本有关部门采用了新的监视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跟踪运送废料的卡车的路径,卡车上装有传感器,对有怀疑的工地不间断地摄取卫星照片来核查土地形状的变化,从而查出那些违法倾倒工业废料的场所。
由于环保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日本企业的环保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许多企业开始从过去被迫遵守环境法规到现在自觉地加强环境保护。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不仅影响全局,也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1999年以来,日本的“环境会计”制度在企业中迅速普及,实现“零排放”的企业在逐渐增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日本相继制定了《容器包装循环法》、《家庭电器循环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制。目前,日本政府拟订的《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草案)正在起步,这一法案的实施将使日本从现代经济社会转向“循环型经济社会”。现代经济社会最大特征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经济开发与环境破坏同步进行;而“循环型经济社会”特征是“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确立将导致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和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转变,并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创造新的市场。日本通产省估计,到2010年,与环境有关的市场规模将从现在的15万亿日元增加到37万亿日元,就业人数会从现在的64万人增加到140万人。日本经济计划厅预测,到2020年,环境产业将是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重视环保已经成为日本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大问题。

‘肆’ 日本环保公司世界闻名,主要有哪些企业

其实日本的重电企业基本都有涉足环保产业:日立制作所,东芝,三菱重工,川崎重工,荏原制作所是主要企业

‘伍’ 向日本接见保护环境的措施

日本环境保护呈三大特点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社会在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上,步
入后工业化时代。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日本的环保工作也由以治
为主转入以防为主的阶段。
1.环境保护的市场化和产业化。随着社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
场化水平的提高,环保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社会对环保支撑力度的
增强,环境保护越来越趋于市场化和产业化。环保事业的市场化和产业
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污染的防治工作,从原来谁污染
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
形成社会上的专业化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者提供商业性
环保服务。即污染防治活动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日本的污水处理和垃圾
处理产业,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二是环保事业
所需的资料、咨询、监测、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等各项资源供给的
市场化和产业化。日本环保设备制造业,以及与环保有关的服务业产值,
已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环保设备的制造业,已发展成为
国民经济和出口贸易的支柱产业。
2.环境保护的社会化和全民化。这方面的突出例子是,不断扩大产
品设计和生产的绿色化程度及范围,与垃圾的分类利用处理相配套,垃
圾产出者义务进行垃圾分装,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倡导生产和生活
的零排放,以及对资源的循环使用等。
3.环境保护的生活化和日常化。通过国家立法、学校教育,以及传
播媒介和舆论的宣传、监督等,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目标和重要内容,从而使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成为人们一切活动的基本准则。

==========================
日本环境保护的特点
科研局 周颖昕

一、立法是日本环境保护的基本手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倾力于国内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对环境保护并不重视。从6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能源消耗量大增,公害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日本“三大公害病”的出现,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由此,1958年,日本制定了“水质保护法”和“工厂废物控制法”;1962年,制定了防止空气污染的“烟尘规则”;1967年,通过了“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从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的环境污染受害市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律诉讼,媒体也参加进来追踪报导有关污染事件,日本许多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反对污染环境的民间组织。1970年,日本反对只发展经济不考虑环境保护的市民人数第一次以45%对33%的比例占据社会主流。内阁成立了专门的防止和治理污染机构,该内阁也因此被称为“公害内阁”。在“公害内阁”期间,通过了14项环境保护法案。一方面,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环境质量标准以保护人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根据地方情况制定地方法规,细化标准。日本通过法律规定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环境计划,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20世纪70年代,日本逐步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等政策机制,建立和形成一些有竞争力的生产环境保护设备的企业,人们的观念从防止公害转变到保护环境,从而进入到环境保护时代。这一时期,政府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等法律规章,设立了由总理大臣直接领导的“日本环境厅”,在一系列缓解污染的政策实施下,日本的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但在经济发展优先观念的影响下,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污染现象并未得到真正的抑制。到了80年代,又产生了新的公害问题,即高技术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等问题。日本政府以开发新能源为中心的“新阳光计划”、以节能为目的的“月光计划”和“地球环境技术开发计划”开始实施。进入90年代,环境管理发生了观念上的变革,从经济优先转为经济与环境兼顾。日本政府颁布了“环境基本法”、“节能法”、“再循环法”,旨在推动日本社会、经济和环境向可持续方向发展。1994年,日本出台了《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致力于在21世纪建立循环型社会系统。
二、完善的财政与技术支持机制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保障
日本政府普遍采用补贴的形式对企业建立防污设施进行资金支持。20世纪60年代,中央政府先后通过日本发展银行、小商业财金公司、人民财金公司给企业提供软贷款,随着需求的增加,政府又设立了污染控制服务公司(1965年),即现在的环境事业团。其使命是针对环境问题,对私营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技术和财政上的支持。环境事业团通过日本政府的财政与投资贷款计划,主要从事建设和转让项目、贷款项目、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全球环境项目。同时,地方政府也为污染控制提供贷款计划。日本政府采取的另一项财政支持手段就是免除税收。政府指定某些环境污染严重、需要采取措施的地区有资格获得地区环境污染控制计划的资助,并可获得比未指定地区优惠的政府资助。根据该计划,指定地区现有工厂的扩建及新厂的建立都受到限制,并且鼓励现有工厂在合适的地区重建厂房。
以汽车为例,虽然日本生产的燃油发动机在排放及节油指标上已经十分先进,但日本政府在2001年7月公布的“低公害车开发普及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了要求,即到2010年度,在用的低公害车要达到1000万辆;其中清洁能源车要占350万辆。为此,日本政府有一系列的配套优惠政策以鼓励民众:减免一部分新车种的购置税,减免这类新车头2~3年内的汽车使用税,各政府机构(如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部门)以及公众团体(如公害健康补偿预防协会等)还对购买清洁能源车辆的单位或个人发放金额不等的一次性补助等。
三、企业主动参与环境保护
1961年日本制定的“特定工厂控制污染组织法”规定,那些排放烟尘、废水、噪音和震动超过法律有关规定的工厂要对其污染控制计划负主要责任。另外,每个企业需要配备专门的环境管理人员。这一阶段企业是被动地按照法律进行环境保护,因此,效果并不理想。日本工矿企业的废弃物数量曾一度到了没有堆放场所和无法处理的地步。为此,日本采取了规制机制和支持机制并举的政策,且发挥了有效作用。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由“被动治污”转向“主动治污”,重视开发环境模拟技术与环境协调技术,从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最初环节就把环境保护纳入其中。
经验表明,企业越多地投资于污染控制,管理反而变得更加有效和有力。例如,汽车行业为了应付当时制定的最严格的排气规则,估计产品的最终价格将上涨10%,当时认为需求的下降会导致生产的整体下降。结果恰恰相反,通过采取必要的污染控制措施,汽车行业不仅在提高汽车的品质上获得成功,特别是能源效率和管理方面获得了成功。尽管价格升高了,需求仍持续增长。污染控制投资在短期内极大地增加了公司的利润。经验证明,越早进行污染控制,污染控制投资越早,总成本就越小。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股民、当地居民投向企业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给周围环境留下良好印象,成为树立企业形象的一大任务。所以各企业开始定期向社会公布长达数十页的报告书,其内容主要包括对产品回收再利用的计划、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等。在这种大气候下,企业撰写环境报告书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据2003年统计,约有743家大企业撰写。这类报告书主要报告企业自身事业对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应该为保护环境做出何种努力,并做自我评价。
=============================
借鉴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经验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日本环境污染及其加强环境保护发展过程

日本现阶段的环境保护比较成功,在发达国家中居于前列,但他们也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再恢复”的艰难道路。二战后的最初10年,日本为追赶欧美国家,盲目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福冈县的北九州市、大牟田市的“七色烟”、“七彩河”即是典型。60~7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重视污染的治理,但是在“经济优先”观念的主导下,企业仍被动开展污染治理,环境污染并未真正得到抑制。80~90年代,针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日本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始由“经济优先”向“经济与环境兼顾”转变,日本企业由“被动治污”逐步走向“主动治污”,日本经济社会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到21世纪,日本环保理念发生了新的质的飞跃,循环型社会系统的确立、企业主动治污理念的强化、知识经济的形成,使日本社会形态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根本转变;环境保护实现了由被动的污染治理向全方位生态保育的根本转变。

福冈县麻生度知事告诉我们,福冈县曾是一个污染相当严重的地区,今天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所花的代价远远超过了当年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利润,希望江苏省吸取其教训,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现在他们的环保目标是建立循环型社会。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健全组织体制,设置环境完善局;二是设置试验研究机关,时常监视体制;三是推进公害防治措施,包括进一步制订排水标准、公害防治计划、制定条例。解决污染公害的主要对策包括设定环境标准、限制排放、促进公害防治、受害救济及纠纷处理。

循环经济与企业自觉环保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强调废弃物的减量化,提出建立循环经济的构想。2000年正式颁布《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日本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近几年又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

政府主导作用四大路径

在日本,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更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

日本政府在循环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四大路径:一是科学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二是制定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四是倡导全民环保,推进公众参与。

循环经济体现在三个方面

日本的循环经济体现在物质循环、能量高效利用和水循环3个方面。

物质循环废弃物质的再生循环利用是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切入点。日本每年要废弃1800万台电视机、冰箱、空调和洗衣机,重量达60万吨。现在日本已实施《家电回收再利用法》。

能量高效利用在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日本采取了废弃物发电和燃料制造、生物发电和生物热利用、温度差能源等多种方式。

水循环为了保证河水在自然循环中的净化能力,政府规定只有在河流中的水超过河流正常流量才能取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大多实施回用,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城市绿地灌溉、消防、冲洗汽车、冲洗卫生设施等诸多方面。地下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禁止含有害物质的水渗入地下,严格控制垃圾填埋。

企业成为循环经济主力

在日本,企业的自觉环保是循环经济成功实践的基础。企业大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许多大企业以主动积极的环保行为展示形象,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提高了诚信度和社会满意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我们考察了西日本家电再循环公司、生态木材股份公司、日产九州工厂、三菱材料等企业,可以说,这些企业都是环保模范企业。例如为配合日本《家电回收再利用法》的实施,西日本家电再生使用株式会社投入4亿日元,建成一座处理能力为100万台的废旧电器回收利用工厂,股东有东芝、松下、索尼、三菱等9家日本大公司。日本的生态木材股份公司主要制造销售使用废木材和废塑料的建筑材料,将废木材和废塑料粉碎,经混炼加热后在半熔化状态下加工成型、生产建材,100%使用废木材和废塑料生产的建材。

多方合作建设生态工业园

日本从1997年就从“零排放”的构想出发,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据介绍,日本政府先后批准建设了26个生态工业园区。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是: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产(企业)—学(大学/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国民)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实施。

政府主导一是制定规划。政府根据当地产业特点、产业相关性以及废弃物产生的种类和数量,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日本的生态工业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零排放型的工业园区,一种是事后再利用的工业园区。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除了国家给予生态工业园补助外,市里也拨专款补贴厂地费用,同时还制定环境未来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度,扶助有关利用废弃物的验证研究和社会体系研究。

学术支持日本的多数生态工业园都设有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全面开展从基础研究、验证研究及其企业化的相关工作。

企业化运作园区将针对各类废弃物的拆解、回收和资源化企业集中设立在园区内,从事无害化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和集中安全填埋,拆解、分类后的不同废弃物质在园区内企业间相互交易,实现规模化处理。

民众参与在日本的生态工业园,往往都建有以生态工业园工程为生动教材的环境学习基地,作为市民参观、实践和提建议的场所。

环境教育丰富多彩

日本不仅将环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而且还通过建设环境教育馆、环保俱乐部、编制通俗环保教材、成立环保民间组织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环保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载体先进,寓教于乐。

日本经验及其启示

日本在工业化后期环境保护的理念先进、措施具体、效果明显,环境保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对于我国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变观念实现双赢

当前,江苏省扬州市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期和全面达到小康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环境污染高峰期和环境违法行为多发期。面对类似日本工业化中期出现的诸多环境挑战,如果我们能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环境意识,是完全有条件也有可能避免重蹈覆辙、绕过日本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日本政府的环保主导作用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而有所弱化,相反日趋增强;无论是循环型社会法律体系的制定,还是规范、扶持政策措施的出台;无论是加大对循环经济投入,还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产—学—研联合;无论是推进企业的清洁生产,还是动员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无不让人体会到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推力。在我国,需要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强势地位,通过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编制环保规划、制定落实环境政策、倡导全民环保等手段,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应有的重要影响,促进全社会以更低的资源消耗、更少的环境代价,谋求又好又快的发展。

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

日本生态工业园发展到今天,曾经历了艰苦的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北九州市、大牟田市原先分别是以发展钢铁为主和以煤炭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为治理公害、推进产业转型,他们关闭钢厂,封山闭矿,加强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在原先的土地上发展壮大再生利用企业,建成了现在的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和大牟田生态工业园。日本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无论是从事家电、木材、建材再生利用还是垃圾再生利用的企业,都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真正做到了企业集群、产业集聚。此外,日本建立起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的技术研究支撑体系,不仅在生态工业园区开辟实验研究区域,入驻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而且对循环型社会的关键技术、实证研究和商业规模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促进了循环型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扬州也正在着手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试点,我们应认真学习日本的经验,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切实在企业层面建立起物质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在社会层面构建起科研—教育—生产为一体的循环型经济体系。

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

日本重视国民的环境教育和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治理、全民参与、根植基层、覆盖全社会”的环保网络,日本公众对环保的广泛参与,成为环境保护的强大力量。在我国,从现在开始应进一步强化全民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内容,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和环境形势,推进公众参与。

改善环境基础设施

我们这些年花大代价、大气力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实际还只是相当于日本1993年以前的水平,当我们为削减污染物而头痛的时候,日本人已将我们心目中的垃圾、污水创造了价值,真正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在现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尽快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加快推进污染集中处理,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和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推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打牢环境保护的基础。

加强执法力度

日本企业较强的环境意识是建立在环保法律体系基础上的。而在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众多企业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还未切实跟上的时候,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有利于提高企业守法的意识,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陆’ 日本环保企业东芝,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住友造船,三井造船,都有哪些代表性的环保产业!急求~

  • 小日本帝国的重工业同时又是军工产业。

  • 随着中国睡龙的觉醒,中国醒龙发现必须360度全方位抵制日本重工业,不经济资助日本重工业,就是不经济资助日本军工产业。

  • 东芝是不是重工业,小北京不知道。但小北京根据您提供的日企名称,独立判断出除东芝外的几家企业都是小日本帝国的军工企业。

  • 战争无环保,你懂得。

‘柒’ 日本的三大支柱产业是什么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发达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制造业、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动漫、游戏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
日本三大支柱产业:
1、汽车产业:日本第一支柱产业占领日本每年经济比重抵达45%—50%左右。
2、动漫产业:日本第二支柱产业占领日本每年经济比重抵达18%—25%左右。
3、数字媒体产业:日本第三支柱产业占领日本每年经济比重抵达15%—17%左右。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方向发展。主要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和医药等,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主要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位居世界第二,应用科学、机械、及医学等领域尤为突出。每年的科研经费达1300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二。日本在电子、手机通讯、低耗能环保车、机械、工业机器人、光学、化学、半导体和金属等多项领域具世界领先技术且屡获殊荣。日本的工业用机器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主要进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车、电器、一般机械、化学制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中国大陆、美国、东盟、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德国等。日本对华出口减少,是造成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捌’ 日本政府对环保产业有哪些政策鼓励

日本政府在节能管理、环保技术创新与推广、循环经济、民众环保意识普及方面有很大的力度。
1.多方面的环境保护的法律
(1) 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如1967 年制定的《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公害对策基本法》, 1993 年制定的《环境基本法》。这类法律是有关环境保护、防止公害的基本法律, 提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规定。例如,《环境基本法》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改变局部环保的理念, 要求政府制定保护环境的基本计划。(2) 关于环境保护的专业法律。如1962 年制定的防止空气污染的《烟尘排放规制法》, 1968 年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止法》、《噪音管制法》, 1996 年通过的《关于海洋生物保护及其管理的法律》等。这类有关环保专业领域的立法数量最多。(3) 关于环境保护的综合法。如1958 年颁布的《工厂废物控制法》, 1991 年制定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等。(4) 虽然不直接属于环保, 但和环保有密切关联的法律。如1973 年颁布的《公害健康损害赔偿法》, 1979 年颁布的《能源使用合理化法》, 2006 年通过的《居住生活基本法》.
2.日本的环保行政机构,从政府各级到民间法人
日本的环保行政机构日本在逐渐完善环境保护立法的同时,也很重视环保行政机构的设置, 不断完善行政环保体制。1972 年,日本政府设置环境厅, 专门负责环保政策和环保执法。2001 年, 环境厅升格为环境省。环境省主要下设: 废弃物·再生利用对策本部、综合环境政策局、环境保健部、地球环境局、水·大气环境局、自然环境局等六个部门, 负责废弃物的利用, 防止水、大气、土壤环境的污染, 保护居民健康, 维护受害者权益等。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2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6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70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3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90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4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7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7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1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