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货币是怎么形成的

日本货币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 2022-05-29 20:59:13

A. 日本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时候有的,怎么出现的。也就是日本纸币的起源。有谁能具体说说吗,谢谢

您是问日本现代纸币呢还是古代日本纸币也算呢?日本最早的纸币是江户时代某些藩由于财政不良或者为了发展经济等目的发行的藩札,水户,仙台,纪伊等藩都发行过...属于地方货币类,到幕末从幕府中央到地方开始大量发行纸币,称为XX札,比如横滨金札,太政官札,XX会社札,大体形制和性质相当于中国清末的钱票,这些纸币一直发行到明治初年,后来废藩置县以及开始财政改革建立银行制,明治4年12月27日发行了第一版近代型的纸币,分明治通宝100元,50,10,5,2,1,半元,20钱,10钱,共9种,是竖版的,形制还是类似中国的银票,明治6年8月20日开始发行模仿美国纸币形制的横版纸币,称为旧国立银行券,面值有20,10,5,2,1元共5种.....基本就是这么多了....打这么多字又查资料楼主都米有悬赏分..唉- -

B. 日元的面值有几种,都是什么

日本发行的货币面值一共有10种,其中纸币4种,硬币6种。

  1. 纸币(单位:日元 符号:円)

1000、2000、5000、10000

2.硬币(单位:日元 符号:円)

1、5、10、50、100、500

(2)日本货币是怎么形成的扩展阅读:

日本的货币发行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

日本货币的发行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日本银行发行的纸币面额有10,000、5,000、1,000日元等面额,另有500、100、50、10、5、 1日元铸币。1日元等于100分。其中,面额为2,000日元的纸币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较少,在绝大多数自动贩卖机中不被识别。

1984年11月1日日本银行发行了10000、5000、1000日元三种新钞票。过去使用的10000 日元(圣德太子像)、5000日元(圣德太子像)、1000日元(伊藤博文像)三种钞票以及500日元(岩仓具视象)硬币仍继续流通使用。

目前日本流通日元的纸币面值包括:1000、5000、10000三种。

C. 日本货币膨胀的时间和原因是什么

从1980开始的,特别在1990年至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 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 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 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 ,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

美 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 "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 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国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元升值。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时手头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 如果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不 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 势的太监。美国驻军、政治渗 透、连宪法都是美国人帮它量身定做的,想不签广场协议都不可能。

日本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协议推高日元 ,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 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 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

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接着看下去, 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 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 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人民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我们可以从事例中看 看1995年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

日本的案例

可能有些网友还是没有明白,日元升值怎么啦?跟我们的谈论有什么关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经济阻击战!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去了。下面我给个例子大家就 清楚了。

假设我是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假设我在1983年吧, 我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 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 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 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

这时,日元升值到 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 400亿美元!在5年时间中,我净 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 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 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看看我的上表就知道了。

我说的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其它财团呢?嘿嘿 ,而且我的假设还只是到1988年,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你我能想象 美国在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中 ,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 ?

美国赚够了,日元现在又重新回到了1:140的位置上,美元的坚挺依然和30年前一样!美元暂时性的贬值,并没有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 这场美日的经济战争,以美-国- 完胜而告终!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124090.shtml

D. 日本以前用什么做货币

日本古代货币小常识[录自《日本史辞典》]

金座:江户时期金币铸造所。有后藤四郎家世袭的大判金座与后藤庄三郎家世袭的小判金座。后藤庄三郎得德川家康信任,始创江户金座。同时期在京都、佐渡亦设有金座。关原之战后不久,江户小判金座成为主要金币铸造所,受勘定奉行直接管辖。内设“御金改役”、“金座”(造币所)、“吹所”三个部门,包揽除大判外的所有金币的铸造、监查。1869年废止。其旧址即今东京日本银行总行所在地。
银座:江户时期银币铸造所。最初由德川家康于1601年(庆长六年)设于伏见(今京都郊外),至1608年迁至京都。1606年在骏府另设银座,于1612年迁至江户,在幕府的保护下享有银币生产特权,并向幕府缴纳“运上”金。由大黑常是家世袭历代长官。为进行海外贸易,又曾于平户设银座,1614年迁至长崎。1772年(安永元年)幕府禁止设立新钱座后,与金座同时开始铸造铜钱。1869年废止。其旧址作为地名沿用至今。

钱座:也叫铸钱座。江户时期掌管铜钱制造、发行的机构。但不同于金座、银座,而属于非常设机构。1636年(宽永十三年)幕府任命银座年寄秋田宗古在江户芝及近江坂本开设钱座,铸“宽永通宝”。1736年(元文元年)又在大坂、长崎增设钱座。其后由于混杂和非法行为,幕府于安永年间(1772—1780年)陆续废止除金座后藤庄三郎所辖之外的一切钱庄。1835年(天保六年)铸造“天保通宝”。各钱座均受金座、银座师傅统辖,而不任命专门官吏。

三货制度:江户时代实行的金、银、铜(钱)三种通货的货币制度。金货系定量货币,用四进位制(一两=四分=十六铢)。主要有小判(一两)和一分判;也有大判(十两),但主要作赠答礼品,不作一般货币流通。元禄以后又出现二铢判、二分判、五两判等。银货系秤量货币,用匁、分两单位,十进位制(一匁=十分)。流通的主要有丁银、豆板银,其分量没有一定,使用时需过秤。钱货按贯、文计算,千文称作一贯文,文以下有分厘,也使用中国钱货。三货的大致换算率是:金一两=银五十匁(后六十匁)=钱四贯文。实际上行情时有变动。

大判:亦称“板金”“判金”。流通于安土桃山至江户时期的一种金币。早期有长方、圆等形状,至丰臣秀吉时制造“天正大判”,定型为椭圆形。江户时期,由幕府的后藤四郎兵卫及其子孙开设的大判座于庆长、元禄、享保、天保、万延年间铸造五种大判。享保大判与天保大判的重量为44匁一分(1匁=3.759克),相当于十两砂金,故两面漆有墨色“拾两”字样。但含金量并不一定是小判的十倍。大判不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而是多用于将军赏赐、大名进献或武士上流社会之间的赠答。

小判:江户时代通用金币之一种。薄圆形。为标准金币,一枚为一两。战国时期虽有铸造并未流通。1595年(文禄四年)德川家康征得丰臣秀吉的许可,延清京都的后藤光次(山崎庄三郎)于江户、骏河始铸,称为“武藏判”、“骏河判”,重量为4.7匁(1匁=3.759克)。关原之战之翌年(1601年),德川氏以庆长金银确立新货币制度,于江户及京都、骏河等地的金座大量铸造“庆长小判”和“一分判”(小判的四分之一),作为全国通用货币。元禄年间(1688—1703年)改铸后品质恶化,正德年间(1711—1715年)又恢复到庆长水平。元文(1736—1740年)以后,财政困窘,铸造量减少、成色降低,重量也减轻。

庆长金银:江户时代最初发行的金银货币的总称。金币有大判、小判、一分判,银币有丁银、豆板银。关原之战后德川氏为废止以往通货,统一全国币制,于1601年(庆长六年)发行庆长金银。作为计数货币,在货币发展史上有划时代意义。金币铸造于京都、江户、大坂,其中大判重44.055匁(1匁=3.759克),品位为金67.2、银29.4,小判重4.73匁,品位为85.69,一分判为小判的四分之一。银币多在伏见银座铸造,其品位为银8、铜2,成色、质量均比后世的优良。1609年公定比价为金一匁等于银五十匁,钱四贯。1695年(元禄八年)货币改铸后,虽停止使用,仍在暗中流通。1714年(正德四年)再次公开通用。1736年(元文元年)改铸后禁用。

宽永通宝:亦称宽永钱。江户时代由宽永至幕末铸造的铜、铁、黄铜货币的总称。因始铸于宽永年间(1624年—1643年),故称。1608年(庆长十三年)幕府下令禁止使用明钱“永乐通宝”。1636年(宽永十三年)在江户正式始铸新铜钱。面值分为一文钱和四文钱,由全国各地的钱座铸造。每四文换永乐通宝一文。在钱币铸造量中占第一位。背面刻有文、佐、仙、足、元等字,表示铸造地。1871年施行新货币制度,每四贯兑换新币一日元。

明和五匁银:江户时代的银币之一,最初的定量计数货币。1765—1772年(明和二年至安永元年)铸造流通。其重量为五匁(一匁=3.759克),成色为46%。铸造量为1806贯。幕府设“银市”管制,规定12枚换金一两。作为固定货币与当时流通的丁银、豆板银等称量货币并用。由于成色低,在社会难以流通,商人们也反对固定银价。1772年(安永元年)改铸南镣二铢银,遂停止使用。

南镣二铢银:江户时代的银币。有两种:1.安永二铢银,亦称“古二铢银”、“大南镣”。1772—1824年(安永元年至文政七年)铸造通用。每枚重2.68匁(一匁=3.759克),成色97.81。规定八枚兑换金一两,带有“常是”戳印。2.文政二铢银,亦称“文政南镣”、“小南镣”。1824—1830年(文政七年至天保元年)铸造使用。重量减为每枚2.01匁,成色97.96。也带有“常是”戳印。幕府通过改铸货币,减轻重量,从中获利。

天保通宝:亦称“天保钱”、“当百”。1835年(天保六年)以后江户幕府铸造的铜钱。宽政改革后,幕府仍未改变财政困难、金融混乱的局面,遂铸造发行“天保金银”和“天保通宝”以挽救危机。通宝重5.5两(一两=3.759克),每枚价值百钱;成分为铜78、锡10、铅12。初仅流通于江户,1859年(安政六年)将33.8万贯文运往大坂后普及全国。万延年间(1860—1861年)大量铸造。初铸时40枚兑金一两,明治后规定新币一日元兑125枚。至1870年铸造量达48400余万枚。1891年停止使用。

货币改铸:改变货币的成色、形状、数量,铸造新币。江户时代从庆长至万延年间(1596—1860年)达11次之多。江户初期全国流通货币为庆长金银,后因金银产量下降,致使通货不足,遂策划增加货币数量,调整物价;并企图通过降低货币质量来挽救幕府财政困难。元禄八年(1695年)首次改铸,小判成色由原来的85.7%降到56.4%;丁银成色由80%降到64%。造成金价跌落,币制混乱。宝永年间(1704—1710年)虽恢复乾字金成色,但重量减半;四宝银成色降到20%。正德、享保期间(1711—1735)的改铸,企图恢复庆长古制,但以不彻底而告终。元文年间(1736—1740年)再铸劣币,并以滥铸铜钱补充。明和至安永年间(1764—1780年)铸南镣二铢银,提高成色,稳定了货币。后有文政二分金等八种金币和安政二铢银等均不及前。开国后因金币外流,遂于万延元年(1860年)又改铸万延小判,成色减半,重量不抵以前的三分之一,幕府财政危机加剧,统治动摇。

手形:期票、汇票的总称。信用货币的一种。始于古文书有按捺手印以加强凭证作用的习惯。镰仓末,转用于商业贸易的结算,称“为替”、“割符”。江户时期始称手形。近世天王寺屋五兵卫首创以票据为支付手段的手形贸易。以两替屋为中心,在大坂市、郊及江户为首的远隔地贸易中广泛使用。大坂流通的手形,有由两替屋发行的“存款证券”和由存款者向两替屋发出的类似支票的“发出票据”。从其在贸易中的作用看,“发出票据”又分用于一般商人之间进行贸易收支的“大手形”、两替屋之间交易的“约束手形”,及类似约束手形而延期支付的“延手形”。1868年(庆应四年)明治政府为了统一币制,设立“为替公社”与“国立银行”,禁止银手形的流通,但旧时发行票据的方式仍有流行。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制定《纸币类似证券取缔法》,手形的发行遂被禁止。

为替:亦称“割符”、“替钱”、“替米”。异地交易或借贷不用现金而使用汇票的方法。始于镰仓时代的年贡米收购。交付人将“替钱”交给“为替人”(经纪人),“为替人”再将此钱定期转付领取人,并将这一过程记入“割符”。经营此种业务者被称为“替钱屋”、“割符屋”、“两替众”。室町时代亦采用此法。至江户时代更加完备。以“两替商”(货币兑换商)为中心进行兑换贸易。江户、大坂两地甚为盛行,后普及全国。如大坂的“十人两替”“同业公会”。明治后,成立了以三井等特权商人为中心的“为替公社”。

丁银:江户时代的银币之一。同豆板银共同作为称量货币使用。形状细长椭圆而不规整。重量由30匁(1匁=3.759克)至40匁不定。除宝永年间(1704—1710年)的二宝银等四种外,均由幕府指定的大黑常是的银座铸造。一般铸有“常是”、“宝”、“大黑像”等戳印,并以纸包封印表示重量。种类繁多,其中以庆长、享保银为最良。 豆板银:亦称“小粒”、“小玉”、“小玉银”。不规则圆形,故名。江户时代的银币之一。丁银的辅助银币。表面铸有“常是”的戳印,重量为五匁(1匁=3.759克)左右,大小不等。使用时包装一定数量,补充丁银不足。成色、流通期同丁银,同属称量货币。

后藤光次:(1571—1625年)江户幕府金座的创设者。本姓山崎氏,通称庄三郎。从后藤德乘学习雕金、铸货。为德川家康所用,从事金银货币的铸造,制作小判、一分判,管理江户的金座、银座,奠定金银货币制度的基础。其后,代代世袭金座统制者地位。延至1810年(文化七年)第十一代庄三郎被处刑止。

E. 日元汇率暴涨的原因是什么

这段时间,美元下跌幅度很大,全球的股市表现也不好,但是日元却连续暴涨,小编认为主要是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是在这种普遍下跌和不景气的情况下,日本的央行宣布了加息。作为亚洲地区最早的发达国家,宣布加息的举措,无异于是从全球掠夺资金。以美国为首的经济体,大多采取的是量化宽松的降息政策,向市场投放货币,进行本币贬值,促进出口,拉动就业和经济的恢复,这种损人利己的招数。全球的资本在这个情况下,都很恐慌,都需要去寻找一个能够增值保值的渠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日元成为了一个避险的渠道,大量的热钱从全球涌入。

当然,大资金的主动涌入,以及跟风资金的抬庄,日元出现了连续的上涨也是属于正常之举。日本也刚好借此良机,大举利用低成本的资金,来进行国内的建设和产业的升级,为未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来进行铺路,不得不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抓住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当然,在未来全球经济恢复之时,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现投资收益和投资回报率比日元更高的情况,资金也会大幅度的流出,马克思说过,资本是逐利的,哪里有足够的利润,资金就会涌向哪里,这是资本贪婪的本性。

F.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人类社会起初并无货币存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在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后有了一些剩余,于是,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换。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交换数量日益增多,范围也日益扩大。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因为被交换商品必须对双方都具有使用价值,且商品价值又必须等量。而物物交换不可能永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最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它只在狭小的范围内暂时地交替地由这种或那种商品承担,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化为货币。
自货币产生以来,其具体形式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变化,主要体现在货币材料的变化上。从货币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划分为:
实物货币 指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非货币用途的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如在中国历史上,龟壳、海贝、蚌珠、皮革、齿角、米粟、布帛、农具等都曾作为实物货币被使用过。但这些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货币,在交换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充当货币的物体,一般须具备普遍接受性、价值稳定性、统一性、可分性、耐久性、轻便性等特点,因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为金属货币所取代。
金属货币 指以金属为材料并铸成一定形状的货币。金属货币较实物货币更具有充当货币物体的特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殷商时代,金属货币就已成为货币的主要形式。由于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会磨损减重,加上人为实行的铸币变质政策,以及随着商品交换规模不断扩大,金属货币特别是贵金属货币流通量的增长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贸易、金融等交易量巨大增长的需要,于是金属货币逐渐被纸币或信用货币所取代。
信用货币 广义指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各种信用凭证,包括银行券、汇票、期票、银行支票等。狭义指银行信用货币,即银行券和银行支票。信用货币以票
据流通为基础,直接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信用货币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信用制度日益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日益深化,各种形式的信用货币遂得以产生和发展。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被迫放弃金本位和银本位货币制度,纸币不再兑换金属货币,信用货币更有了长足发展。信用货币已成为当代几乎所有国家所采用的货币形式之一。
纸币 国家发行和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本身的价值大大低于它作为价值符号所表示的货币价值,所以习惯上认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纸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作为媒介物的铸币,在流通中会发生磨损,成为不足值的铸币。但这种不足值的铸币在一定限度内仍然可以像足值铸币一样充当流通手段,从而使铸币有了可用其他材料制成符号或象征来代替的可能性。由于统治者有意识地利用这种特点,降低铸币成色或重量,甚至用贱金属取代原来铸币,进而利用国家政权发行并强制流通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来代替铸币,强制流通使纸币作为货币象
征或符号得到了社会公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公元11世纪,北宋的交子是典型的纸币,它是由国家印制、强制行使的不兑现的货币符号。其后元、明、清发行的宝钞,也属于典型的纸币。
存款货币 指金融机构的存款。由于存款人可以根据银行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开出支票,支票又可以在市场上转让流通,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使银行存款起到了货币作用,故在西方国家一般将银行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称为存款货币或存款通货。但支票本身并不是货币,只是出票人向银行发出并要求银行付款的票据。活期存款才是真正的货币,只要存款人在银行活期帐户上仍有余额,可随时提取,开出支票即可当现金使用,是成本最低的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西方国家在计算货币供应量时,根据资产流动性的标志,都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视同现金,并加在一起计算,称为M□,作为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历代政府发行的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自产生金属铸币以来,历代货币形式、种类、数量之多均为世所罕见,并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方货币文化,对日本、朝鲜和越南等邻国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货币发展缓慢,很少重大变革。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冲击下,虽然经历了一系列货币改革,开始具有现代形态,但始终未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货币的紊乱状态。
币制改革的经历过程:先秦货币——>秦汉至隋货币——>唐宋货币——>辽西夏金元货币——>明清货币——>近代货币——>革命根据地货币——>现代货币

G. 古代日本用什么做货币

日本自中国宋朝起,主要货币是铜钱(宋钱、永乐钱等,特别是战国时期,从中国大量输入永乐钱,造成明朝的钱荒),同时还使用银判和金判(即一定重量的银币和金币),不过金币使用量比较少
日本本土出产金银,但由于其本身价值太高,而百姓平时需使用小面值的货币,所以主要以铜钱流通为主,金银主要是用在高价值货物等的交易。
备注:日本本土金银的储量很大,这点从大航海时代2上就有表现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2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6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70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3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90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4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7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7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1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