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中学打疫苗要带什么
A. 打新冠疫苗要带什么证件吗未成年
法律分析:18岁以下人群接种需要监护人全程陪同,并携带监护人及孩子身份证件;全程做好戴口罩、一米线等个人防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B. 打疫苗需要拿身份证吗
成年人一般是需要带身份证的,出生没多久的孩子是需要带出生证明、防疫本的,一般按照预防接种手册上的种类接种疫苗的。但是也有特殊的,具体看情况,有的地方要身份证,具体的情况可以去现在居住地的防疫站咨询一下,看看当地是规定的,每一个的地方规定是不一样的。
【资料拓展】
一、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
不同疫苗的生产时间各不相同,有的疫苗可能需要22个月才能生产出一个批次。疫苗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且成本很高。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据估计,免疫接种每年能避免200万至300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全球获得推荐疫苗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稳定。
二、起源发展
1796年,史上疫苗第一剂疫苗,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
1879年,首支抗霍乱疫苗
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
1882年,首支抗狂犬病疫苗
1890年,首支抗破伤风、白喉疫苗
1896年,首支抗伤寒热疫苗(typhoidfever)
1897年,首支抗鼠疫疫苗
1921年,首支抗结核病疫苗(卡介苗)
1926年,首支抗百日咳疫苗
1927年,首支抗结核疫苗
1932年,首支抗黄热病疫苗
1937年,首支抗伤寒(typhus)疫苗
1945年,首支抗流行性感冒疫苗
195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疫苗
1954年,首支抗日本脑炎疫苗
1957年,首支抗腺病毒疫苗
196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口服疫苗
1964年,首支抗德国麻疹疫苗(Rubella)
1967年,首支抗腮腺炎疫苗(Mumps)
1970年,首支抗玫瑰疹疫苗(roséole)
1974年,首支抗水痘疫苗
1977年,首支抗肺炎疫苗(肺炎双球菌)
1978年,首支抗脑膜炎疫苗(脑膜炎双球菌)
1981年,首支抗乙型肝炎疫苗
1985年,首支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1992年,首支抗甲型肝炎疫苗
1998年,首支抗莱姆病、轮状病毒疫苗
2006年,首支抗子宫颈癌(乳突病毒)疫苗
2009年4月23日,中国宣布成功研发出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C. 登记第三针需要出示什么
注射疫苗的凭证或者身份证。
打新冠疫苗一般需要携带身份证的。身份证是一个身份的凭证,方便注射疫苗的工作人员登记以及核对信息。另外,如果打的是第二针或第三针,还需要出示之前的接种信息。到接种日当天,接种人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做好疫苗登记,做好个人防护,按照单位通知的接种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种,并在接种疫苗前主动向医生说明其健康状况。打新冠疫苗是需要携带身份证的,因为打新冠疫苗需要身份证主要是验明身份,确定是本人到场打的疫苗,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出门太匆忙,或者恰好预约疫苗期间身份证遗失,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出示电子身份证来进行疫苗接种,因为电子身份证是联网的,效力和身份证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在支付宝中找到自己的电子身份证并出示给相关的工作人员。
D. 打疫苗必须要身份证吗
打疫苗必须要身份证,如果没有身份证可以带临时身份证或户口簿等。
E. 打第二针疫苗需要带什么
需要带身份证。
成人和儿童青少年的疫苗都是灭活疫苗,它的计量和剂型都是一样的。
目前在阿联酋已经启动入组了900例病人,3到17岁的不同国家的儿童青少年进行临床保护性的验证。二期的数据提示,综合抗体的阳转率是100%,抗体的水平和成人是类似的。
针对成人建议新冠疫苗接种和其他疫苗接种中间间隔至少14天,儿童青少年也是如此。但如果出现外伤、狗咬等需要打破伤风或者是狂犬疫苗的情况,那不受14天间隔的限制。
未成年人在接种疫苗的时候有注意事项:
在接种前,家长或监护人要了解新冠疫苗的疾病知识、疫苗知识,还有接种的流程。
在接种过程中,家长或监护人要带着孩子的有关证件,要把孩子的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接种疫苗的禁忌或疾病史,如实告知接种医生,以便由医生来判断孩子是不是应该接种。
接种完之后,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家长或监护人要全程陪护。之后如果怀疑出现的身体不适可能和疫苗有关系,要向接种医生报告,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诊治。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日报--北京号小课堂|关于“新冠疫苗接种”您想知道的
F. 打新冠疫苗需要带身份证吗
【法律分析】:不需要。带上本人身份证即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建立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并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建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动态调整机制。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疾病预防、控制需要,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报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并公布。
第四十二条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强化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指导原则。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制定接种方案,并报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三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开展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监测、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工作。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G. 跨省打疫苗需要什么证件
跨省打疫苗需要带预防接种证、暂住证明、户口本、身份证等证件,有些地方的社区服务站还需要家长提供结婚证以及孩子的出生证明。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或者出生医院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或者出生医院不得拒绝办理。监护人应当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疫苗预防接种实行居住地管理,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第四十七条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或者出生医院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或者出生医院不得拒绝办理。监护人应当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实行居住地管理,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预防接种证的格式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
H. 在外地接种疫苗需要带什么
法律分析:1、只需要拿着打预防针的本子,去当地打疫苗的地方登记就可以了。2、按照我国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接种国家计划免疫内疫苗不受地域限制,只需要携带《预防接种证》就可以了。在打预防针的时候,由于受到外地人的限制,需要的证件可能会适当的增加,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到自己在打预防针的时候,一定要准备足够的证件才可以,如果不了解具体带什么证件,需要及时上网查询,或者是询问相关的机构才可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第五条 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加强疫苗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负责。从事疫苗研制、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保证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依法承担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 国家根据疾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制定相关研制规划,安排必要资金,支持多联多价等新型疫苗的研制。国家组织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科研单位、医疗卫生机构联合攻关,研制疾病预防、控制急需的疫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预防接种制度,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居民有依法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向居民免费提供免疫规划疫苗。
I. 接种疫苗需要带什么证件
您好:接种疫苗需要带好身份证
打疫苗,如果是小孩子,需要带上疫苗的接种本,如果是成年人的需要带好身份证,带好一些检查结果。
就比如,如果是成年人去接种乙肝两对半,接种乙肝疫苗,需要带好乙肝两对半的检查结果,疾控中心的医生就会结合你实际的检查结果,再来考虑认为你有没有必要再接种乙肝疫苗。
一般来说,在有情况,有必要的情况下才需要接种,如果没必要接种,就不需要接种疫苗,就比如,如果和水痘病毒经常接触的亲属,既往没有打过水痘疫苗,这一部分人却还是需要常规的进行水痘疫苗的接种,如果是一些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打一些甲肝疫苗。中国预防接种的疫苗(vaccine)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疫苗一般分为两类: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接受者为健康个体或新生儿;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患病的个体,接受者为患者。根据传统和习惯又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抗毒素、亚单位疫苗(含多肽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法》
第三条国家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
第四条国家坚持疫苗产品的战略性和公益性。
国家支持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疫苗研制和创新,将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疫苗研制、生产和储备纳入国家战略。
国家制定疫苗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支持疫苗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鼓励疫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升疫苗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
第五条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加强疫苗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负责。
从事疫苗研制、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保证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依法承担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J. 学生打疫苗要带什么证件吗
法律分析:携带本人身份证(或家庭户口本)、智能手机有效期内的健康码、预防接种证、父母身份证信息及联系方式。2、委托人陪同:除以上证件还需携带委托人身份证信息及联系方式。接种后一定要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呦!如出现不适,请立即及时联系留观现场的工作人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第四十四条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三)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指定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承担责任区域内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承担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并应当报颁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接种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加强对接种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疫苗使用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