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小黑人有多少

马来西亚小黑人有多少

发布时间: 2022-11-14 06:01:43

Ⅰ 世界上有哪些人种 分布在哪些地区

被誉为“西方人类学鼻祖”、“人类之父”的德国格丁根大学教授布鲁门马赫,是第一个用科学方法进行分类的,他根据肤色、发色和发型、眼色、身高、头型等体质特征,以及原住居民地,把现生人类划为五大人种: ①高加索人种(白种)。皮肤白色,头发栗色,头部几成球形,面呈卵形而垂直,鼻狭细,口校欧洲和西亚、北非的居民属之,但芬兰人、拉普兰人等除外。 ②蒙古人种(黄种)。皮肤黄色,头发黑而直,头部几成方形,面部扁平,鼻小,颧骨隆起,眼裂狭细。西亚以外的亚洲人和北部的因纽特人、拉普兰人和芬兰人属之,但不包括马来人。 ③非洲人种(黑种)。皮肤黑色,头发黑而弯曲,头部狭长,颧骨突起,眼球突出,鼻厚大,口唇胀厚,多数人有八字脚。除北部非洲人外,其他非洲人皆属之。 ④美洲人种(红种)。皮肤铜色,头发黑而直,眼球陷入,鼻高而宽,颧骨突出。除因纽特人外,其他美洲原住居民属之。 ⑤马来人种(棕种)。皮肤黄褐色,头发黑而缩,头部中等狭细,鼻阔、口大。太平洋诸岛和马来半岛居民属之。这个划分可说是人种的地理分类。 其实,美洲的红种人并不存在,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的一大分支,由于他们崇敬红色,常用红颜料涂脸,被误为红种人。再者,不同的人种有不同的血液特征、遗传疾并遗传基因等,所以,学者们都用各自不同的标准对人种进行分类。因此,对现代人种的分类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不过50年代以后,在布氏分类基础上又增加了指纹、血型等指标,使人种的划分逐渐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目前公认的人种划分标准。

Ⅱ 中国民族从古至今

三万年前的时候,亚洲大地刚刚经历了一次冰川期。当携带着O型染色体的先民们来到这里时,他们可能已经发现,在他们之前,有一批现在被分子人类学家们称作“早亚洲人”的携带D型和C型染色体的人群,已经早在几万年前就在亚洲居住了。这些“早亚洲人”,当年可能是沿着海岸线前进,那里相对地形平坦,又方便捉鱼虾来吃。在冰川期的时候,海平面比今天低,许多今天的海岛当时都可以走过去。其中带有C型染色体的“早亚洲人”一直走到了今天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甚至澳大利亚。

不过,今天的亚洲,“早亚洲人”分布得零零散散,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一些岛屿上还有一些个子矮小,肤色之黑不逊色于非洲黑人的“小黑人”,他们的染色体基本是D型。日本的虾夷人也是D型,大家普遍猜测是氐人后代的白马藏族人和藏族人,也有相当多的比例为D型,但是,他们的外貌与“小黑人”差距相当远,这是怎么变化过来的,至今还是未解的谜。在今天看来,亚洲大地上,经历过一次“晚亚洲人”与“早亚洲人”的竞争之战,技术和体力都占上风的“晚亚洲人”胜出,而“早亚洲人”,只在边边角角还有留存,剩下的,融入到各地的人群中。

携带O型染色体的“晚亚洲人”们,到达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之后,慢慢扩张。这种扩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每天朝着一个目的地不停行进,而是一种人口的自然扩散。按正在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的做博士后的李辉的说法,当族群人口发展到一定规模,这一块地区的资源消耗差不多了,就要分出一支人,向另外的地方去。所以这种迁徙,并不以从此地到彼地的步行速度为标准,它往往要经历上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程。

“晚亚洲人”们分了两路走。

往南往东的一路,绕过老挝的崇山峻岭,进入了越南。在北部湾地区形成了侗傣语系祖先。这一支先人的Y染色体出现了O型的亚型,即O1和O2。O1型就是带有M119位点突变的那支。后来他们又从越南、广西方向进入中国,沿着海岸线往东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今天的黎族、侗族、水族、仫佬族、仡佬族、高山族、壮族、傣族等,都是他们的直系后代。这些民族在语言上、文化上有很强的一致性,所以也统称越人。那支带O1的人群,后来又继续向东北走,其中有一支在距今约1万年前时,到达山东的胶东半岛,形成为东夷人。

晚亚洲人的另一支,是沿云贵高原的西侧向北走。他们主要是携带O3-M122型染色体的人们。在距今两万年的时候,这支人群中分化出了O3a3b型的一支,即是苗瑶语族的祖先,这支人,后来就往东去,到达湖北湖南一带。而其他的人,继续向北走。他们身上仍主要是O3的基因,实际上,他们是汉、羌、藏等人的共同祖先。

到了距今8000到6000年前的时候,有一支人又从这个O3的队伍中分化出来了,从甘肃一带进入了河套平原。这支人身上出现M117的基因位点突变,他们开始从事农耕,种小米。这支人,就是今天的汉族的祖先。

而若干没有进入河套的羌人部落,在距今约3000年的时候,又调头向南向西,与在西藏的土着居民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藏族。

在今年8月号的《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繁体)上,金力和李辉写了一篇文章《重建东亚人群的族谱》,其中画了一幅图,把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中国,分为“梁、雍、荆、扬、青(兖、徐)、豫、冀、幽、并”九个州,分别对应在各州境内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见图表)可以看出,当时在中国大地上,汉族的祖先,带O3的华族,只在河南的裴李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他文化,如在湖北的大溪文化、在浙江的良渚文化、在内蒙的红山文化,根据对文化遗址中古尸的古DNA的测定,分别是属于苗瑶族群、百越族、通古斯与古西伯利亚族群。当时的百越族和苗瑶族群,占据着南中国的大片土地,苏北和山东是东夷人占着,北边是通古斯人群,而华夏族只是河南甘肃一带一支不大的人群。

在迄今的两三千前中,发源于河套地区以种植小米开始进入农耕社会的汉族,是一个从西北向东向南的扩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携带O3-M122的汉族,人口大量增长,从北向南向着整个中国大陆蔓延开来,与南方种水稻的O1-M119交融。而这个过程中,两千多年间,又经历过几次因战争和饥荒带来的人口大迁徙,大规模的有三次:即发生在晋时的“永嘉之乱”,那次的迁徙,到了南朝刘宋初年时,南渡人口已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第二次,是发生在唐末的“安史之乱”,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第三次,是北宋的“靖康之变”,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了“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Ⅲ 马来人和矮黑人的区别是什么

马来人:
马来人(Malay),也称马来族,马来语作Orang Melayu,是马来半岛、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半岛东南部一个种族集团。马来人使用的语言属于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又称南岛语系或马来-波里尼西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马来人有时候也会用来泛指使用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语言的民族。

马来人大概一度曾是婆罗洲沿岸一个民族,后因贸易及航海生活扩展到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马来人向外扩展不过是近1,500年左右发生的事,可由其语言证明。马来人诸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仍然非常相近,但与苏门答腊、婆罗洲以及邻近各地的其他民族所用语言则差别很大。20世纪末,马来人构成马来西亚的马来半岛部分(西马来西亚)的人口之半,在东马来西亚(沙拉越和沙巴)的居民人数中则占1/8强。

马来人的文化深受其他民族文化之影响,主要是暹罗人、爪哇人和苏门答腊人的影响。马来人在历史上所受印度教文化影响,在15世纪改宗伊斯兰教之前,大部分都是印度教徒。现今马来半岛的居民中有很多印度人和汉人。

矮黑人:
尼格利陀人(Negrito)又称矮黑人,是东南亚的半游牧民族。零星分布于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和安达曼群岛,是目前被了解最少的人类族群之一。他们可能是东南亚 (包含新几内亚) 的原住民。

矮黑人和其他人种比较起来有最纯的粒线体DNA基因库,因此他们的粒线体DNA被拿来当做研究遗传漂变的基础。尼格利陀人与非洲的俾格米人在外观上相似,有着矮小身材和深色皮肤;但是,遗传检验研究的结果显示尼格利陀人与非洲人关系疏远,并在早期便从亚洲人分支出来;学者对这个结果有两种假说:一是尼格利陀人是早期“出非洲说”的残留后代,或他们是其中一支最早现代人类的后代。一般相信,尼格利陀人外表与非洲人相似是由于对相似环境的适应,而不是血缘上的关系。有一种说法,唐朝的昆仑奴就是指矮黑人。

Ⅳ 世界人种的相关知识

[编辑本段]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
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呈黄色或黄褐色。头发大多色黑且直而硬,部分人有轻微的卷发;少数为浅色发。胡须和体毛不甚发达;脸型有扁平的,还有窄长的。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颧骨突出。鼻宽度中等,鼻梁不高;唇厚适中,大多略向前突出;眼裂中等,眼球呈褐色,上眼睑褶发达,大多有内眦褶遮盖泪阜,眼外角一般高于眼内角。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美洲印第安人面部不象亚洲的蒙古人种那样扁,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种人的显着特征之一。
[编辑本段]蒙古人种的分布
蒙古利亚人种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纯蒙古利亚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的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南亚的不丹,锡金;这是新蒙古人种,或者叫北蒙古人种。
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东帝汶。在俄罗斯,尼泊尔,印度,美洲各国,也有相当多的黄种人。东南亚的除了中国人,其他的黄色人种是马来人种
另外,蒙古利亚人种从两万年前,开始从东亚向周围迁徙。所以,今天的中亚,西亚,南亚,东欧,中欧,北欧,很多的民族是黄白混血种。而今天的东南亚,太平洋诸岛,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很多的民族是黄种人与赤道人种的混血种。地理大发现后,美洲的蒙古利亚人种与白人又发生了广泛的混血,这种现象在拉美更加明显。
[编辑本段]蒙古人种的划分
大多数中国人及周边一些国家的人群属于现代蒙古人种,可以分为五个亚种:现代蒙古族的种族类型属于蒙古人种中的北亚亚种,又称作西伯利亚亚种或大陆蒙古亚种,是蒙古人种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主要分布于中央亚细亚和西伯利亚等亚洲大陆的腹地。他们体质特征具有鲜明的特色:面部既高且宽,因此脸部显得很大,并且非常扁平;颅型多半比较低、宽,由很大的垂直颅面指数所反映出的低颅高面性质是该小人种的一个突出特征;鼻根一般比较低矮,鼻型略宽;眼眶比较高,内眦皱褶(蒙古眼)和上眼睑皱褶(单眼皮)等蒙古人种性状十分典型。其他的区域性蒙古人种类型包括:东亚亚种,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等东亚地区;南亚亚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的印支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等地;东北亚亚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的东北角和美洲北部的阿拉斯加、格陵兰岛等极地附近地区,以因纽特人、阿留申人为其主要代表;美洲亚种,即印第安人的各个类型群,该人种广泛分布于南、北美洲大陆。这些人群在体质特征上虽然有一定差异,但都属于蒙古人种的范畴。我国目前居民的主要种族成分是蒙古人种中的东亚、北亚和南亚亚种。
[编辑本段]蒙古人种的形成
与其他人种形成的过程一样,蒙古人种的形成是一个既漫长又复杂的过程。蒙古人种大约起源在东非维多利亚湖沿岸。后来经过几万年分化、迁徙,在地理分布上基本定格为今天的格局。
人类学家通过对我国石器时代人骨标本人种问题的考察反映出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中国是蒙古人种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从旧石器时代中期以来,我们的远古祖先就在非洲这块土地上开始了向蒙古人种的发展历程。这一人种的形成、发展和分化的过程基本上是在单一的蒙古人种主干水平上发生的。这种相对来说比较单纯的人种学背景,为阐明东亚、美洲文明几千年来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由于气候逐渐转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不断扩大,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人口的数量急骤增加。因此可以想见,当时各人类群体之间的迁徙、接触和混杂现象一定较之旧石器时代来得更加频繁,这无疑将会大大地促进人种分化的历史进程。在我国地下出土的古人骨研究资料中,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材料比较丰富。这些人类学资料多半集中在田野考古工作开展的时间较长、遗址分布比较密集的黄河流域、内蒙古长城地带、燕山南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和部分南方沿海地区。
历史上,蒙古利亚人种的种族特点出现的非常早。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就是铲型门齿,这是蒙古利亚人种的特有性状。但北京猿人不是现代黄种人的祖先。真正的黄种人在五万年前的中国才出现,典型的是马坝人,柳江人。但更出名的是一万八千年前的北京一带的山顶洞人,他具有了大部分现代黄种人的特点。山顶洞人是一种尚未分化的黄种人,他兼具了远东,北方,北极和美洲蒙古人种的特点,甚至正如当时北欧人具有蒙古利亚人种特点一样,他也具有一些北欧白人的特点。有的学者估计,山顶洞人已经和北欧白人在隔绝状态下繁衍了两万年,即大概1000代。这两万年并不是单纯的就地繁衍,而是伴随着大规模的迁徙的。从蒙古人种的祖先从东非向东北亚洲启程那一刻始,蒙古人种的繁衍分化就掐下了秒表。因此说来,山顶洞人已经是真正的黄种人了。

Ⅳ 了解印度有几大人种

在印度辽阔的国土上,曾发现大约50万年以前的人类遗迹,数千年来,又有不同人种不断进入印度,而且不断彼此融合,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印度有几大人种的相关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了解印度有几大人种1:维达人
Vedda

南亚斯里兰卡的少数民族。又称吠陀人。人数极少。居住在斯里兰卡东南部低洼地带,以巴杜拉最为集中。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原有语言已丧失,被称为维达语的僧伽罗语方言中只残留一些词语,无文字。

迷信万物有灵,行祖先崇拜。佛教和印度教因素已渗入其原始信仰之中。相传维达人的祖先早在斯里兰卡岛尚未与南亚次大陆分离之前,就已生活在从印度中部直到斯里兰卡的土地上。

公元前5世纪左右,来自次大陆北部的雅利安人(僧伽罗人的先民)进入斯里兰卡后,维达人被排挤到中部山区。16~17世纪后,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相继入侵,推行 种植 园经济,破坏大片森林,维达人的采集渔猎生活受到干扰,生活极为困难,最后被迫迁至东南部贫瘠地带。

历史 上,维达人与僧伽罗人的先民已有相当程度的融合,对僧伽罗人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维达人分若干外婚制母系氏族,以野猪、孔雀等图腾命名。物质 文化 和生活方式极为简单。

按谋生方式,可分为农村维达人和森林维达人。前者定居务农,同时从事采集、狩猎, 饲养 牛和家禽。森林维达人多住山洞石穴,穿树皮纤维,主要从事射猎,善用弓箭,同时进行采集和养蜂。能粗制陶器。

20世纪仍钻木取火,进行无言贸易。行一夫一妻制,婚后从妻居,交表亲也普遍。禁忌堂表亲和姨表亲,多有妻姊妹婚和夫兄弟婚现象存在。人死后留置所居山洞,他人迁走。
了解印度有几大人种2:安达曼人
Andamanese

南亚印度少数民族。居住在印度安达曼群岛。人数极少。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尼格利陀类型。使用安达曼语,语言系属未定。

无文字。信 鬼神 和巫术,惧怕树林、海洋、 疾病 和祖先“鬼魂”。安达曼人原分10个部落,每个部落占有一定的区域。部落之下分为若干地方集团,由头人管辖。

保留母系制残余。集团内的事务由年长的男人和女人处理。无 法律 。对危害他人生命财产者,由受害者本人或联合亲友进行报复。靠采集、渔猎为生。

所用工具极为原始。能制造粗陶器、独木舟,会用竹篾、藤条、蔓草 编织 篮子。不懂驯养牲畜。实行一夫一妻制。没有表示各种亲戚关系的称谓,通常直呼名字。一般无衣着,男女都剃发,喜欢全身刺青,佩戴用骨、贝、木竹以及树叶、藤蔓制成的腰带、臂箍、手镯和项链。

宋人赵汝适《诸蕃志》“海上杂国”条,称“晏陀蛮国,自蓝无里去细兰国,如风不顺,飘至一所,地名晏陀蛮,海中有一大屿,内有两山,一大一小,其小山全无人烟,其大山周围七十里。山中之人身如黑漆,能生食人,船人不敢舣岸。山内无寸铁,皆以砗磲蚌壳磨铦为刄。”

《瀛涯胜览》钖兰条称之为“桉笃蛮”,指“自帽山南放洋,好风向东北行三日,见翠蓝山在海中,其山三四座,惟一山最高大,番名桉笃蛮山”,又指岛上的人“巢居穴处,男女赤体,皆无寸丝,如兽畜之形。土不出米,惟食山芋、波罗蜜、芭蕉子之类,或海中 捕鱼 虾而食。”
了解印度有几大人种3:尼格利陀人
Nagritos

东南亚古老居民。名称来源于西班牙文,意为小黑人。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尼格利陀类型。身材矮小,男子平均身高1.50米,女子高1.42米;肤色褐黑,头发略带鬈曲。

相传二三千年前曾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地。后受马来人排挤和同化,现仅存留于马来半岛泰、马边境的密林深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的沼泽地带,菲律宾的吕宋、内格罗斯、巴拉望和棉兰老岛的偏僻山区,以及印度的安达曼群岛等地。

包括塞芒人、库布人、阿埃塔人和安达曼人等支系。无统一语言,各支系有自己的语言或借用邻族语言,并受邻族文化影响。少数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多数保持万物有灵和巫术信仰,有巫师。

多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社会无阶级,也无首领。多以狩猎采集为生,由40~60人组成群体,在一定的地域内活动。住所系用竹竿或树枝搭成的简陋窝棚,上面盖以树叶或兽皮。

部分人转向定居,从事刀耕火种农业,种植旱稻、玉米等;部分人从事捕鱼。开始与邻族发生以物易物的交换关系。
了解印度有几大人种4:泰米尔人
Tamils

南亚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安得拉邦、喀拉拉邦,以及斯里兰卡的东部和北部地区。

在缅甸、马来西亚、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斐济、东非和南非的印度侨民中,亦有为数不少的泰米尔人。除一部分雅利安婆罗门外,都属达罗毗荼人种类型。

身材矮小,肤色较黑,鼻子小而扁平,嘴唇厚,头发黑而浓密、鬈曲。使用泰米尔语,属达罗毗荼语系南部语族,有独特字母。信仰印度教,属湿婆教派,种姓制度森严;少部分人信基督教。

泰米尔人长于建筑、青铜雕塑,以及表演古典 舞蹈 和民间戏剧,对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北部及东南亚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航海 、 数学 、 医学 亦有很高成就。经济因地而异,有的狩猎,有的从事畜牧或渔业,有的从事农业,种植水稻。

男人通常只缠一条两米长的围裤;有的还披一条小布单或穿一件无领长袖绸衫。妇女喜欢穿带金银花边的纱丽。以大米为主食,喜吃酸辣、椰油和荤食,饮咖啡。盛行姑舅表婚,山区仍有抢亲习俗。人死后行火葬。
了解印度有几大人种5:达罗毗荼人
Dravidians

南亚操达罗毗荼语系诸语言各民族的统称。又称德拉维达人。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

属不同人种类型:①欧罗巴人种与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即达罗毗荼人种,包括泰卢固人、泰米尔人、马拉雅兰人以及坎纳拉人等。多信印度教,其中以湿婆派为主,经济、文化均较发达。

②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包括托达人、科塔人、奥朗人、坎德人、贡德人等。

③尼格利陀人种类型,包括伊鲁拉尔人、帕尼安人、卡达尔人等,其经济、文化均较落后,许多人仍以采集和射猎为主要生计,有的依靠掘土棍生产,称为掘棍文化,许多方面都保留着氏族部落结构,其中有些仍处在原始公社后期,生活在深山密林中,保留万物有灵信仰。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各民族,是南亚现存最古老的居民。欧罗巴人种南欧类型的人于公元前4000~前3000年到达印度,与当地人混合形成达罗毗荼人种,一部分滞留在次大陆西北部,保留较多欧罗巴人种的体质特征,成为现存的布拉灰人。欧罗巴人种的人来到后,部分土着被赶到山区林地,习惯上又称前达罗毗荼人。一般认为达罗毗荼人与哈拉巴文明有关。雅利安人来到后,达罗毗荼人被赶到次大陆南部,建立安度罗、潘地亚、朱罗、哲罗等王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17~18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后,将达罗毗荼人切割开来,进行掠夺、压迫,破坏了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印度独立后的1956年根据各民族要求建立泰米尔纳德邦(原马德拉斯邦,以泰米尔人为主)、安得拉邦(以泰卢固人为主)、迈索尔邦(今卡纳塔克邦,以坎纳拉人为主)和喀拉拉邦(以马拉亚兰人为主)。

Ⅵ 关于小黑人的历史记载有哪些

除了毛女之外,海南还传说着一种类似野人的小黑人,当地黎族称之为“族栈”,其间还牵连海南最早的土着考究,也是一桩悬而未决的疑案。

关于族栈最早见诸文字的是王国全在《黎族风情》一书中的记述:很久以前在现今琼中县毛贵、毛栈地区的贺志浩石洞里,居住着一群野人,黎语称作族栈。洞口岭下有一个村子叫牙开村。族栈每日都要到牙开村人的山栏园里要饭和讨南瓜吃。

有一天,因族栈骗走并吃掉牙开人的小孩,小鬃黎人的祖先就动员了毛贵、毛路、毛栈三峒的人包围了族栈居住的山头,用木柴堆放在族钱住的石洞,放火烧了七天七夜,直至把族栈全部烧死在石洞内,族栈就这样绝种了。

有关见解

由于是传说,所以对族栈存在的确切年代不得而知,对与来源及存在时间也难以考究。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族栈的一些特点:一是群居山洞,且位于五指山中部深处;二是以采集为生,不事耕种;三是只是一个单独的群体。四是其已经灭绝。

族栈引起学界的关注,要远远大于对一般野人的关注。因为有学者认为,这种被称作族栈的野人,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小黑人,即可能是海南岛最早的土着。

Ⅶ 马来西亚国家那么小,为什么还自称是“大马”。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我们中国这么大

马来西亚国土历史上就是分散的,后来英国殖民者觉得这样不太好,为了便于管理,便把它们合并在一块。其前身是马来联邦(彭亨、雪兰莪、霹雳、森美兰,四州府)、马来属邦(丁加奴、吉兰丹、吉打、玻璃市、柔佛)、海峡殖民地(新加坡、马六甲、槟榔屿,三州府)、英属北婆罗州(今沙巴)、沙捞月国1946年,马来联邦、马来属邦以及原海峡殖民地的马六甲、槟榔屿组成马来亚联邦,但两年被解散,重新组成马来亚联合邦。1963年,新加坡、北婆罗州、沙捞月加入,组成马来西亚。文莱计划加入,但因种种原因未果,1965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英国殖民地)。
1963年合并后的“马来亚”(Malaysia),当地中文媒体音译“马来西亚”,也称“大马来亚”、“ 泛马来亚”,“ 泛”有涵盖整个区域和广泛的意思,也是大的意思。加上当地人为了与周边几个带“马”字开头的国家,如马其顿、马尔代夫等国区分,喜欢把马来西亚简称“大马”,“ 大马”的称呼就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不要看见”大“就想当然认为人家自大......

Ⅷ 世界上最矮人的国家

秘鲁是世界上身高最矮的国家之一,男性平均身高为1.65米,女性为1.53米;平均比美国人矮10厘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矮人的国家。
附以下几个比较知名国家男性平均身高排行榜。
1,荷三182.5cm
2,丹麦181.5cm
3,德国180.2cm
4,挪威179.7cm
5瑞典179.6cm
6,卢森堡179.1cm
7,奥地利178.2cm
8,芬兰178.2cm
9,英国138.1cm
10罗马尼亚178cm
11,澳洲亚177cm
12,匈牙利177cm
13,加拿大177cm
14,希腊176.5cm
15,法国176,4cm
16,意大利176.1cm
17,爱尓兰176.1cm
18,比利时175.6cm
19,俄罗斯175cm
20,美国175cm
20 ,新西兰175cm
21 ,萄萄牙173.9cm
22,西班牙173.4cm
23,韩国173.3cm
24,阿尓及利亚172.2cm
25,土耳其172cm
26,巴西171cm
27,墨西哥171cm
28,日本170.7cm
29,波兰170cm
30,马尓他169.9cm
31 ,中国169.7cm
32 ,通加169.4cm
33,蒙古168 cm
34,印度167.6cm
35,越南165cm
36,朝鲜158cm

Ⅸ 泰国最近怎了

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远古时代泰国的土地上就居住着一些原始民族。据历史学家考证,目前生存在马来西亚的小黑人和沙盖人就是这些原始民族的后裔。小黑人个子矮小,黑皮肤,卷曲的黄头发,圆脸,平扁的鼻子和厚厚的嘴唇,牙齿雪白且露在唇外。沙盖人瘦高身材,肤色较浅,头发为波浪式。他们原来散住在南部的克拉地山峡、湄南河三角洲及东南部山地,过的是游牧式的生活。后来柬埔寨方面的吉蔑人进入泰国而使小黑人和沙盖人被迫南迁进入马来西亚,而在湄南河上游的山区和东北部的呵叻高原居住着佬族,从语言系统和体型上来看,他们和老挝的寮族和中国西南的佬族应同属一族。
泰国目前最大的民族是泰族,
其民族的来源众说纷纭,据一般的史料记载,泰族源于中国的南部,于公元十一、十二世纪才移居到目前的泰国。考古学家在泰国东北部的万昌发现一些古代村落的遗址,考察到泰国的文化起源于大约五千年前的青铜文化期。这一发现使得泰国史学界欣喜若狂。如果上述发现得以证实,那幺,亚洲文明起始于亚格拉底河——幼发拉底河的历史就可能要重写。但至目前为止,未能找到更多的证实资料,加上泰国的风俗和残存的文化一直在变动,且很少记录下来,尤其在十八世纪,由于受到外族的侵略而毁了不少早期的文物。

还有居住在北部的民族,早期已能够自给自足,但他们的军事力量却相当薄弱。在公元十三世纪初,被邻国吴哥王朝的高棉族所征服,但这段时间并不长,泰族人兰甘杏率邻部下奋起抗战,他在率众肉搏时力克敌方首邻,战争结果立刻分晓,他们赶走了高棉人,建立起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0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4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61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0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6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47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9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71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2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