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关东是什么意思

马来西亚关东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11-18 04:17:08

A. 闯关东,关东指的是哪儿

关东,是以山海关为界,过了山海关,就是关东了,关东泛指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自治区靠近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几个盟,如果说闯,就是有点冒险的意思,就是没有具体目标的冒险,那个时候没有交通工具,甚至连地图都不会有,闯也就是没有具体目标,只有一个东北的大方向,也就是闯到哪算哪,闯到哪走不动了,或者闯到哪累病了,累倒了,就在哪停下,挖个坑搭个窝棚,或者搭个马架,就在哪里安营扎寨,开荒种地了,说“闯关东”也是一个比较好听的词,而实际上,闯关东就是逃荒的,就是挑着担子,把不能走路的孩子放在担子的筐里,或者推着独轮车逃荒的!


我们家就是闯关东来到东北的,或者说从山东省逃荒来到东北吉林省的,那个时候闯关东,不是一户人,几个人家就能闯的,是一大家子十几口二十几口人,老老少少一起闯的,或者是几户人家成群结队来闯关东的,这样一旦有事的话,还能相互关照的,也好应付的,我的祖籍是山东省登州府来阳县小刘庄,嘉兴二年,也就是1797年,先祖刘玉逃荒来到东北吉林省,至今已经有223年了。


闯关东的人以山东人居多,也有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人,据统计,闯关东的山东人总数达到了1800万,解放以后统计的数字,还有800万山东后人留在了东北,我在农村老家的那些乡亲们,祖先都是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当时闯关东的人,是从辽宁省开始,逐步向北迁徙的,也就是从辽宁省,到吉林省,再分别到内蒙古东部地区和黑龙江省,一直到解放前夕,闯关东的人口就没有停止过,直到解放以后,战争结束,国家安定,闯关东的队伍才停止了脚步,由于闯关东的人还没有闯到黑龙江省的北部边远地区,至使黑龙江省北部还有大片土地没有开垦,因此上,解放以后,成立了黑龙江省农垦集团,才把黑龙江省边远地区的土地全部开垦出来,就是到现在,黑龙江省的农垦集团还是继续存在的!


“人挪活”,人不挪可能就会被饿死,闯一路关东,讨一路的饭,也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闯关东的路上,但是为了不被饿死,也要闯出一条生路,闯关东的人带着一份求生的呵求和期望,拖儿带女,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向着关东的方向跋山涉水,也给留在原地的乡亲们留下了一份生机和希望,闯关东是我们一段流血流泪极其悲伤的 历史 ,电视剧“闯关东”也还原了那段 历史 ,做为一个闯关东的后人,我们也没有忘记那段 历史 ,也会永远铭记那段 历史 ,最后祝福全国人民,生活都幸福,都平安!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闯关东”中的“关东”,泛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也就是指现在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以及内蒙古东部这一大的区域。

在不同 历史 时期,这一区域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在明朝时被称为辽东。在清朝时又被称为关东。其之所以得名为关东,则是因位于山海关以东而得名。

闯关东,是我国近代 历史 上一次声势浩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移民大潮。具体是指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这段 历史 时期内,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向关东地区迁徙谋生的移民大潮。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闯关东这股移民大潮呢,其实,这主要还是与人们的经济生活有关,也就是因为穷的缘故。在这三百来年的闯关东 历史 中,大致经历了四次移民大潮。第一次,是在明末清初。第二次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民国初。第三次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后一次则是在抗日战争期间。

根据有关统计,当时,迁入吉林省最多的是山东人。从清人入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先后迁入吉林的人口据说超过了一千万。这些移民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中部、北部和南部地区,主要从事农耕与畜牧,也有一小部门人则以经商为生。当然,对于多数闯关东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谋生的主要方式就是挖煤、挖人参、淘金。

闯关东整体而言,有着复杂的 历史 社会 背景,若是可以谁又会愿意长途跋涉,背井离乡呢。但在另一方面,闯关东的移民大潮也为关东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当地的 社会 文化等的发展,乃至是当年的抗击日寇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闯关东,就是六,七十年代,河北人,山东人较多,吃不饱饭,没有钱花。就到关外去生活。
关东指山海关外,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另外有内蒙最东部,相邻关东。
怎么闯?生产队看管紧,突然失去了劳力,村干部和本队小队长找上门,问这问那,家人决不能说去了哈尔滨,去了海拉尔等等,只说有了病,到某亲戚家去了,找医院看病。久了,劳力无踪影,也就无人过问了。
去了关东,大森林茂密,直接通到俄罗斯,多数砍伐树木,劳动表现好,可按上临时户口,就是能每月分到口粮。有的到了厂子,因为厂子里缺少工人,如抽承厂,造纸厂等等,当学徒工,每月十八元现金。
一下火车,在车站就有招工的,招的工人们统称氓流,有招工办公室,挂着牌子:“流荣自然登记处”,登了记,就给找个地方干活,这样就饿不死了,有点工钱,有口粮。有的人投奔亲戚朋友,给以介绍打工单位,也可安定下来。
闯关东的那批祖辈,都已不在世,就是活着也有八十岁以上。

关东,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各省,即现在的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

我的父亲和舅舅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先后闯关东,先从海上乘船到辽宁大连,再乘火车到黑龙江哈尔滨。

闯关东,关,指的是山海关的“关";关东,泛指山海关以东地区,又被长城关口一山海关以内的华北诸省份人称之谓:关东。

闯关东,一词:源自于1646年清朝入关以后,清政府于1651年的初次移民政策。

开始于东北隔海相望的山东半岛,通过海上乘水陆引民移往辽宁一带,同时通过山海关陆陆通道徒步移向辽吉黑三省。此间移民大部分以山东籍人口为主。以后官方又实行了几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大批量转移人口。由于山东人多地少,在农耕年代,走亲投友自然流入东北的山东人口越来越多,有的家族群中几个兄弟结伴举迁东北的现象越聚越多。由先落脚辽东沿海地区,后又逐步向东北延伸,最终延伸至黑龙江、乌苏里江岸边。在今天东北三省的村屯中姓氏之中不难发现其规律。在黑龙江的农村村屯中,由一个家族兄弟立屯名的不在少数。探寻其 历史 ,大都在10O一200年上下。在山东人的习惯称谓:闯关东。

1937、7、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东夷鬼子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全面开始。蒋介石为了抯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步伐,下令炸开了河南段黄河花园口,在阻挡日本鬼子南下速度的同时,也造成了数百平方公里的黄河泛区,大片良田被淹没、沃土变沙滩,泛区百姓死伤无数、生计无望,大批难民潮形成而涌向关外。建国以后,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河北、河南丶安微、山东等省的灾情,造成不少村屯出现饿死人的现象,野菜、树皮、地瓜秧等凡能入口的都吃光啦!自然流入、投亲靠友的盲流潮又在东北三省上演。

近3O0多年以来,有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省的多少先人走上了闯关东之路,官方文书无从考证。…

据黑龙江人口统计的媒体报导,全省人口有75%的祖先源自于山东省。吉辽两省大体人口也更该差不多,再者,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也可以验证。说东三省文化源自于闯关东的孔孟文化,或者称移民文化并不是夸张。

广义现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部分区域,狭义主要指黑龙江及吉林部分区域。山东,河南,河北是闯关东主要输出地。 历史 上,大规模人口迁徙有三次。第一次清初,清军及眷属大量进关,造成原本就人稀地广的关东地区大量土地闲置,人丁较少也给边境安全造成潜在危险,清廷便诏令,促进并鼓励内地人入关,开垦荒地,繁荣经济,增值人气。第二次民国38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旱灾蝗灾严重,土地荒芜,颗粒无收,百姓无奈只好将妇挈雏举家迁徙关东。据统计,约有近2千万人之多。第三次上次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千里赤地,万户萧疏,便又一次引发了大规模流民迁徙闯关东。

晚清民国时期,曾出现过三大流民潮,一是闯关东,二是走西口,三是下南洋。

其实,走西口(河北张家口以西)和闯关东,都是一回事,只不过是“山西人”与“山东人”的两种说法,前者是指到内蒙一带谋生,而后者则指到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去谋生。同时,闯关东的除了山东人和山西人外,还有河南、河北及陕西等地人。

而下南洋,则是指漂洋过海到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谋生。

那么,为何会有闯关东的事件发生呢?

以闯关东人数最多的山东为例:据史料记载,山东是清朝到民国期间有名的灾害多发区,而且“地少人稠”。从163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912年清朝灭亡,在长达296年的 历史 中,仅有两年无灾害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洪灾、旱灾以及蝗灾。

因此,导致东山匪患频发,饿殍遍地,成千上万的百姓生存堪忧。

虽然,努尔哈赤立国时,曾定下祖制,严禁汉人进入东北,以防破坏了“龙兴这地”的风水,也为自己留下一块退守的净土。

但是,1860年随着《瑷珲条约》将“海参崴”( 清朝时为中国领土,隶属于吉林将军 )划归沙俄出去,清政府深切地意识到,光有家业没人守还真不成。

于是,当年清政府就取消了严禁汉人出关的禁令,并开放了开荒权,即:谁开的荒地,土地的耕种权就归谁。据《胶澳志》记载: “当时的奉天、锦州二府,荒地很多,稍加开垦,即成膏腴良田。”

又因,满清立国时,曾将二十多万满人迁入关内,从造成土地肥沃而又辽阔的东北平原, 一度变成了 “千里无人烟,万里无鸡鸣,群兽常出没” 的天然野生动物园。对此,史书上讲到: “关东地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荒’居首位。”

因此,从而引发了一场涌向东北的流民潮,“ 烟潍一路,担担提篮,徒步负载,结队成群,或东出榆关(山海关),或北渡渤海,其熙熙攘攘之状,亦复不相上下。综计一往一来,恒在百万以上……且多货其田庐,携其妻子,为久居不归之计…… ”(胶澳志)。

为此,清政府 “每逢冬令,胶济铁必为移民加开一二次列车。” (胶澳志)

虽然,大家都对前路充满了无限希望,但路途却又危机重重,或路上遭遇盗匪,或大海上遭遇台风等,许多人还未抵达目的地,就葬身在了路途。

可以说,前往关东,可谓是“怀揣希望而又不顾身家性命的冒险行为”。因此,才有“闯关东”一说。

据2008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闯关东:2500万山东移民的 历史 与传说》记载,参加入闯关东大军的山东人高达2500万人。

再来看看当时的《走西口》中的华北民谣: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 同样,也是因为在当地生存不下了去,这才无奈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走西口。

然而,正所谓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如此大规模的流民潮,又似乎让人感到难以置信。

那么,闯关东的吸引力为何如此之大呢?

这是闯关东的三句经典宣传语,而许多人都是在这三句宣传语的诱惑下,这才踏上了闯关东的征程。

不过,据1926年3月的《保工汇刊》报道,北京农商部特派专员视察江、浙两省各工厂的工人籍贯时,发现本地人约占30%,近乡人约占27%,他省人约占43%。在列表中清晰地显示出,这两省的工厂几乎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打工”的流民。如:杭州铁工,分别有杭州、绍兴、山东以及安徽人;无锡火柴厂,有无锡、山东、河南、江北、山西等地人。

所以,在当时并非闯关东,才是迫于生计这类人最好的人生出路。但是,闯关东却似乎更具吸引力,这又是为何呢?

从1916年到1917年,沙俄为了在欧洲战场取得更大的利益,就需要加快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于是,沙俄与英法等国狼狈为奸,为了诱骗更多的华人劳工去为他们的利益充当苦力,并在一些华人败类文人的配合下,编造出了以上三句歌谣。接着,他们又将这三句歌谣在民间大肆宣传,一时遍布大街小巷。

随后,俄国的士美洋行等外国公司,便披着经办银行业务、海上航运业务、保险业务、贸易出口业务的外衣,将大量华工诱骗到海参崴等地充当苦力。因此,在当时的烟台港码头,常常会看到一些面容枯槁的穷苦百姓,怀着满腔的希望,在等待着“闯关东”的轮船到来。据统计,在1896年到1903年的7年时间里,沙俄从烟台港诱骗的山东劳工高达12.53万人,英法两国也有3万多人。而且,其中还有大量懵懂无知的孩子。

例如,1900年,士美洋行将2000多名华工骗上船,准备从海上运到海参崴去做力。但是,当船出港不久,就有人发现情况不对,并要求返航,却遭到了俄国人的开枪射击。当时,虽有少数劳工伤亡,但在劳工们的极力对抗下,而不得不返航。结果,返航的劳工余怒未息,并打砸了俄国人招工的士美洋行。

又据《哈尔滨与红色之路》一书披露,辛亥革命以后,因连年天灾兵祸,闯关东的山东人每年就有35万人,且尤以“登州”、“莱州”二府最多,“青州”、“沂州”、“胶州”次之。

1908年1月,据官方数据统计,海参崴的华工有36700多人,乌苏里斯克(华工称其为双子城)、哈巴罗夫斯克、尼古拉耶夫斯克等地35000多人。

还有数据显示,1910年,关东总人口1800万人,1949年,关东总人口4000万人,其中山东人就占了一半,其余为山西、河南等省份的人。

同时,《盛京日报》也有报道, 1908年2月1日至17日,从烟台乘船到达大连者为9950人,平均每日580人;每年由烟台抵营口端口者约2万余人,由烟台抵安东者计有6.5万余人,抵海参崴端口者5万余人,抵大连者4万余人;经登州栾家口抵营口者计有3万余人,抵安东者2万余;由龙口抵营者十二、三万,合计三十五、六万之谱。此尚未包括由陆路入关者。

可见,当时“闯关东”与“跑崴子”的规模与声势之大。

那么,这些闯关东的人都是些什么结局呢?

因大多数闯关东的人,都是被诱骗去了,就算能够拿到一些辛苦钱,要么被洗劫,要么被扣押,许多华工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所以,最后能发财者几乎寥寥无几,甚至有些人直接客死他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政府为防止日本人趁机占领其远东地区,便对日本人开始驱逐。又因多有日本人和华人混居,不好分辨,遂连同华人也一同驱逐出境或驱赶到西伯利亚地区做苦力。

从而,也导致许多“闯崴子”的华人财产被抢,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至此,曾轰动一时的闯崴子及闯关东浪潮就此戛然而止。

当然了,也有一些极少数的幸运儿闯出了一番名堂。

例如:烟台南郊端口后张家村的张氏四兄弟,就曾在海崴参闯出了一番名堂,挣了不少钱,在村里买下大量土地,并盖起了连片的房子,还为村里盖里了10间校舍。因此,人称其四兄弟为“大崴子、二崴子、三崴子和四崴子”。

不过,最能见证“闯关东” 历史 的当属“山东老酒馆”的开创者陈怀海,但其经历却颇为悲惨。

1928年,陈怀海开始了“闯关东”,最先进入深山老林挖人参讨生活。不料,一双儿女突然失散,媳妇也跟他人跑了。最后,只好一个人来到大连开了一家山东老酒馆谋生。

因此,可以说,闯关东,只是少数人实现梦想的地方,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是一场不堪回首的往事。

各位都看过【闯关东】电视剧吧,这是对中国 历史 上最大”自发移民”的真实写照,【闯关东】,指的是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至民国三十八年,山东大饥荒,棵粒不收,百万灾民闯关东的壮举,【闯关东】主要是山东灾民,平均每年有48万,总灾民达1830万之多,图①②③⑦⑧⑨ 闯关东 历史 照片真实写照。【闯关东】指的是:山海关以东,也就是“关外”的东北地区,【闯关东】路线和关东地区,图④⑤⑥,有人说东北人大部分是山东人的后裔,一点不假。











[cp]《悲叙民国闯关东(散文诗)~(2018~16)》

沿着前人留下的足迹,向着东北边走边行乞。山东老家实在活不下去,明知东北有小鬼子,也得闯关东,拖儿带女,到东北找活路去。

老家的房子被小鬼子烧了,地与庄稼被地主汉奸抢去,好在一家人藏在山里,无家可归,只好到东北投奔亲戚。

走时家里还有小头驴,爹爹赶着驴托着他的弟妹和衣被。半路上实在没吃的,爷爷卖掉驴,与奶奶用担孑挑着弟妹和衣被。

一路上饥饿与劳累,走走停停几个月。离家时刚收夏麦,到海城时时己时冰天雪地。

亲戚几年前来到东北,他是乘着帆船闯关东的。临靠岸时遇上大风,一船人只活了他自己。

老家虽然也有冬天,但没有东北这么冷,爹爹小妹经不住,冻死这寒冷的野地里。

找到亲戚时奶奶哭诉着这一切,亲戚流着泪劝说着爷爷,"走时五口来这里还剩四口,不错了,有多少家人到不了这里。到现在我连老婆都娶不起。"

这就是民国时的山东人闯关东,大移民有両千万人。电视剧〝闯关东〞叙说了他们的悲情,可恶的民国时代充満着老百姓的血泪史。[/cp]

我是辽宁人,以山海关为界,山海关以西称“关里”,山海关以东称“关外”。

关东指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因为闯关东的关里人都往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闯,故称“闯关东”。

B. 关东,关西,西口,南洋,都具体指那些地方

关东: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直到当代仍在民间盛行。

关西:今陕西、甘肃一带。

西口:指山西省诸长城关口,走出这个西口,山西人的经商地区包括内外蒙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新疆地区、关东地区。

南洋一般是指现在的东南亚,具体点说来就是现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也有解释为:
1、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是和“北洋”对应的,清末设“南洋大臣”管理诸项事务。
2、“南洋群岛”的简称。
现在说的南洋,主要是第二种含义。由于华侨在南洋谋生和流动,“南洋”的内涵有所发展。

C. 关里,关外,关东等是什么意思

一、关里

关里,一般称之为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今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

二、关外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说法:

1、秦、汉是定都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外”。

2、唐初开始,指山西雁门关以外的漠北之地。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3、明清称东北三省,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外”,因位于山海关以外而得名。

4、如今,深圳市二线关以外的地区,即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当地人也俗称关外。

三、关东

古代关东通常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三国演义中,曹操、袁绍等18路诸侯伐董卓时,自称关东联军,主要是指虎牢关以东。

近现代的关东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今泛称“东北”,明朝俗称“关东”,清朝称之为满洲东三省。

(3)马来西亚关东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一、关内的“关”:

1、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

2、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干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3、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

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4、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

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二、关外的“关”:

1、山海关(已介绍)

2、嘉峪关(已介绍)

3、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着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三、关东的“关”:

1、函谷关(已介绍)

2、虎牢关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成皋关、古崤关,是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

虎牢关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3、山海关(已介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东

D. 关里,关外,关东等是什么意思

关里
关外的关指的是山海关
以长城为界限长城以南是关里长城以北是关外
关东关西的关指的是函谷关
在陕西省
函谷关东面是关东函谷关西面是关西
关东和关外:现在的关东有2种含义,原先在战国时期,秦国在函古关以西,就把另外6国叫做关东6国;后来清朝入关以后,把山海关以外的地方叫做关外(就是东北三省),到了民国以后,又叫回关东,所以关东有2种含义

E. 闯关东是什么意思

一、闯关东

1、闯关东的含义

关东指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2、闯关东的规模

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是时,义和团乱,帝国主义乘机瓜分中国,俄国获得了东北地区大量特权,而日本经过日俄战争,迫使俄国把特权转让给日本。

3、闯关东的概念

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二、闯关东的原因

1、经济因素

(1)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关内地区的生产力已经遭受严重破坏,同时由于地少人稠的黄河中下游灾害频发,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山东,大量农民处于极度贫困,生活得不到保障。而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又盛产人参、鹿茸、貂皮、黄金、珍珠等贵重物品,则对关内的农民产生极大吸引力。

(2)因此清初,关内人口向关外迁移的现象已出现。干隆时期,关内人口不断膨胀,耕地与人口的矛盾不断尖锐,促使山东等地的汉族饥民成为闯关东的主流人群。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

2、政府政策因素

(1)清初,满族统治者将山东“造反”者遣送边陲“烟瘴”之地,触犯刑律的“流人”发配到“极边寒苦”的关东在资源丰富的关东,大量山东“流人”使处于饥寒交迫缺少土地的山东贫民对关东有了了解,产生了闯关东的想法。

特别满族统治者的恣意圈地、逼民投充、督捕逃人等措施,加剧对山东社会经济的破坏,更加强了山东贫民闯关东的倾向。

(2)1644至1667年,清政府《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在这23年间“鲁民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户益繁息”。

1861至1911年,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正式开禁放垦。清政府解除东北禁封令,掀起山东贫民闯关东的高潮。

3、地理位置因素

关东与山东仅隔海相望,山东人闯关东有两条路:

(1)一条浮海,从胶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到辽东半岛最南端的铁山岛,直线距离不过100公里,之间的海上交流就非常频繁,胶东一带的农民闯关东大多是浮海北上。

(2)一条陆行,从山东陆路到关东,需环绕渤海经过山海关,再借道“辽西走廊”,鲁西、鲁南、鲁北的难民大多走此道。清末民初,随着“胶济铁路”、“津浦铁路”天津至山东峄县段、“京奉铁路”等路段的开通,从山东可以直接乘火车到沈阳,更为山东人民闯关东提供方便。

(5)马来西亚关东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着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2、西口的意思

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

3、后西口

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我们要尊重史实,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后人的负责。

F. 关东是什么意思

关东释义:
1.也叫关外。泛指东北各省。因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名。2.古称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一般指现在河南、山东等地。

G. 东北地区又称关东是指什么 东北地区又称关东是什么意思

1、东北地区又称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山海关以东的地区就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四盟市(蒙东源于关东),现在泛称“东北”,东北地区是在战国时期有正式的名字的,关东这个名称是明朝时期使用的。

2、东北地区是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四盟构成的区域,占地面积有15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700万,东北地区是个多民族地区,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赫哲族等,主要的方言有东北官话、胶辽官话、蒙古语、朝鲜语等。

3、辽宁省简称辽,省会是沈阳,它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有山、有水也有平原,它的海域辽阔,有两百多个海洋岛屿,省内部多个城市属于沿海城市。辽宁省的海产比较丰富,盛产鲍鱼、海胆、牡蛎、海参、扇贝等海鲜。

4、吉林省简称吉,省会是长春,它位于东北地区中部。辽宁的地貌形态差异明显,主要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吉林省位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所以这里生活着多个民族的人民,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等55个少数民族。

5、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是哈尔滨,它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黑龙江的水资源、植物资源、林业资源都非常丰富。黑龙江的物产丰富,当地人喜欢鱼虾、野味和山珍、野味,当地的食物讲究口味的香醇、鲜嫩、爽润、咸淡相宜。

H. 以前总听恩说”关中””关东” ”关”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关”有关口要塞的意思,但“关中””关东”意思如下: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东,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直到当代仍在民间盛行。历代对东北行政区划不一,名称种种,而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却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海之变,最终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成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

I. 关东指哪里

东汉时期关东通常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三国演义中,曹操、袁绍等18路诸侯伐董卓时,自称关东联军,主要是指虎牢关以东,主要指河南、山东,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 秦汉时期,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大散关作为区分东、中、西三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函谷关以东谓关东、函谷关与大散关之间谓关中、大散关以西谓关西。关东与关中本为一体。

中文名:关东
位置:河南、山东
意思:山海关以东
记载:魏晋南北朝

信息
秦、汉、三国时期的关东

三国演义书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兇 匿玉玺孙坚背约卓曰:“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

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洛阳,投关东去了。

秦、汉时期:函谷关以东。

关东出相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多出宰相,典出《晋书·姚兴载记》。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大散关作为区分东、中、西三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中、关西。以上等等表明秦汉关东由来。

J. 关东是指什么

你好
“关东”和“关西”的说法是我们日本人常用的分辨地区的一种表达方式,可是进一步思考的话,只能说这种说法提及的地区范围是十分嗳昧的。

这种说法明确显示的概念是“关东”和“关西”中的“关”字所表示的分界线。“关”是指“关卡”,具体地说在东西日本之间对来往行人进行检查的关卡有三处:东海道铃鹿(Suzuka,三重县)、北陆道不破(Fuwa,岐阜县)和东山道爱发(Arachi,福井县)。三处关卡以东叫“关东”,以西叫“关西”。据说这种说法始于十二世纪。后来,不知何时划分东西的标志又将这三处关卡改为以京都、大津(滋贺县)之间的逢坂(Osaka)关卡为基准了。

但是,从过去一直以京都为中心的日本历史来看,关卡是为保卫都城而设的,所以把京都一侧叫做“关内”,把外侧叫做“关外”似乎更为合适。原来并没有“关西”的说法,京都一带被称为“畿内”,因为“畿”就是“都”的意思。再扩大范围,那一片地区就称为“近畿”。这个名称沿袭到今天。进入镰仓时代以后,掌权者离开了京都,人们开始有了京都在西边的意识,于是“关西”的说法应运而生。

如上所述,关于“关东”和“关西”的分界,虽然资料很少,但是有可以进行说明的根据。不过,只是单纯地这样考虑问题的话,那么就会认为“关西”就是指西日本,“关东”是指东日本。可是实际上绝大多数日本人并不这样想。

很有意思的是:现在日本的行政区划有“关东”这个词,基本上不用“关西”这个词。行政区划的“关东”是指东京都、神奈川县、崎玉县、千叶县、茨城县、群马县、栃木县、共为一都六县。行政区划把以京都、大阪为中心的地区称为“近畿”,包括大阪府、京都府、滋贺县、奈良县、和歌山县、兵库县,共为两府四县(有时把三重县也包括在内,为两府五县)。至于“关西”的含义,则难以设定如此明确的范围。

不过,作为一个区域的名称,“关西”比“近畿”用得更多。例如:大阪口音、京都口音、奈良口音、和歌山口音等彼此还有不同之处,可是作为同一个系统的方言,都被称为“关西口音”。与此相对的是,没有“关东口音”的说法。此外,在对住在东京一带的人和住在大阪一带的人的性格和气质等进行比较时,人们常用“关西人”这个词,但是基本上不用“关东人”这个词,而是说“东京人”。两个区域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公司和法人组织等,经常可以看到“关西电力公司”、“关西电视台”、“关西国际机场”等名称,可是很少看到“关东○○”的名称,大都称为“东京○○”。

从两地居民的自我意识来看也很有意思。近畿区域的两府四县居民通常自称为“关西人”;而关东区域的一都六县的居民基本上不自称为“关东人”。

最后,谈谈可称为“缓冲地带”的“微妙”的区域。

一都六县的居民不但不自称为“关东人”,而且也不认为自己应该属于哪个地区。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暂且把这一都六县看做是“纯关东”吧。微妙的是山梨县和静冈县伊豆地方。地图上标明这两个县属“中部地方”。如果再仔细分的话,山梨县与新潟县、长野县同为“甲信越地方”;而静冈县则被认为是“东海地方”,与关东有区别。可是,从行政管理上加以区分的话,山梨县和伊豆地方由于离东京较近,在东京上班族的交通圈之内,像是东京的郊区一样,因而有时被看做是包含在关东区域之内,这两个地方的居民有时自认为是“关东人”。另一方面,位于关东区域以北的邻县|福岛县居民自认为属“东北地方”,因此不能称为“缓冲地带”。

在关西,微妙的地区是三重县和冈山县。在地图上三重县属“近畿地方”,可是从当地的生活来看,基本上是爱知县名古屋生活圈的一部分。平常所说的“东海地方”,当然包括三重县在内。但是从方言和生活习惯等来看,与关西有很多共同点。在某些方面与爱知县有很大的不同。随着铁道和公路的发达,三重县与周围地区的密切往来开始从近畿转移到东海。可以说原来三重县就是“关西”的一个成员。NHK大阪广播电视台播放近畿地区的天气预报时,把靠东边的三重县也包括进去了。另外,冈山县不论在地图上还是行政区划上,都属于“中国地方”。在我教过和正在教的学生当中有来自冈山县的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当然不能说绝大多数)表示:“把我们当作关西人也没什幺。”这使人感到他们至少没有把自己的县份看做和广岛县同属一个区域。当然冈山县不能说是“京都、大阪、神户”上班交通圈内的县份,当然离得不算太远。也许该县居民出于憧憬大城市的心理而对关西抱有亲近感。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3618547.html
回答者:叶月歌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Q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0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4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5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0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6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4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9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6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2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