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边境什么时候关的
① 中国和马来西亚是什么时间建立外交关系的
1974年5月31日 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
② 马来亚战役的战争经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中东及苏联地区更受英国重视,在人力和物资上都获优先分配。马来人所希望得到,拥有300至500架战机实力的空军部队,从来没有实现。而当驻马来亚英军,面对配备超过200台坦克的入侵日军时,却发现守军连一台也没有。
英军曾制定计划,先发制人地入侵泰国南部,抢先破坏日军的着陆点,并命名为斗牛士行动。但最终行动并没有被执行。马来亚战役开始于日本第25军于1941年12月8日入侵马来亚,日军在马来亚北部海岸的哥打巴鲁实施两栖登陆及开始向马来亚东部海岸进攻,这与日军在泰国的北大年府及宋卡港所实施的登陆行动相配合,他们将越过马来西亚-泰国边境进攻马来亚西部地区。经过当日早上与泰国军队交火8小时后,日本人已强迫泰国政府借用泰国的军事基地支援进攻马来亚。早上4时正,17架日本帝国海军轰炸机空袭新加坡,杀死61人及有超过700人受伤,这是首次针对新加坡的空袭行动,虽然空袭警报已经向起,但街上仍然灯火通明,而云层亦阻碍盟军高射炮寻找日军轰炸机,没有任何一架日军飞机被击落,它们全部安全返回在西页的空军基地。
1941年2月8日,停泊在新加坡的皇家空军第62中队的布伦亨轰炸机,它们正准备起飞往吉打亚罗士打的空军基地驻防,中队长佰翠·汉南从1941年6月驻防亚罗士打,后因向日本透露英军的情报于12月被处决。
日军首先遭到印度第3军及数个英军旅的抵抗,日军很快就清除了印度军在海岸线的抵抗之后更集中力量包围及迫使印度军投降。
日军在马来亚北部地面占有很大优势,因为他们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加上在装甲部队、互相合作、战术及经验均比盟军优胜,尤其是日军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获得很多经验,盟军方面没有坦克,而日军则使用脚踏车及轻型坦克,这令他们能轻易穿越马来亚的热带雨林。
作为斗牛士行动的代替,一个名叫Krohcol行动于12月8日展开,但印度军很快便被已在泰国北大年府登陆的日军第五师团击败。皇家海军Z舰队包括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及却敌号和4艘驱逐舰,由海军上将汤马士·菲利普指挥在战争爆发前已到达该区,但由于日军的空中优势导致于1941年12月10日威尔斯亲王号及却敌号被击沉,这令马来亚东海岸门户大开及容许日军继续进行登陆行动。
盟军在马来亚的空军战斗机中队所配备的水牛战斗机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体型过大及装备不佳;零件供应不足;支援人员不足;飞机场面对空中攻击防守困难;缺乏清楚及协调一致的指挥结构;皇家空军及皇家澳大利亚空军中队及人员间的敌对主义及;没有经验的飞行员缺乏适当训练,他们在战事爆发的头一个星期付出惨重代价,导致一些飞行中队需要合并及撤退到荷属东印度。剩下的攻击战机都是过时的种类 - 布伦亨式、洛克希德赫德逊式轻型轰炸机及威格士式 鱼雷轰炸机 - 这些飞机大部份在地面及空中很快已被日军战斗机击落,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相反,一名布伦亨式飞行员,中队长阿瑟·史夫卡因12月9日的攻击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而且,调查显示出日本军事情报部门聘请了一名英国军官佰翠·汉南上校,这名与印度军接触的空军联络官为间谍,当他开始提供情报后,日军能在3天内摧毁所有在马来亚北部的盟国空军基地,汉南于12月10日被拘留及被带到新加坡,但是日本人已获得空中优势。
12月11日,日军在坦克支援下从泰国南下,在日得拉打败了英国及印度军队及快速从东北部的哥打巴鲁滩头向内陆推进,以瓦解北部的防守,由于没有真正的海军力量存在,英军不能阻止日本海军在马来亚海岸的行动,虽然这些行动对入侵部队帮助不大,由于没有剩下任何盟军飞机,日本人主宰了天空,不断从空中攻击地面上的大英国协军队及平民。
马来亚岛屿槟榔屿从12月8日起每天都遭到日军轰炸,被迫在12月17日弃守,武器、船只、物资及一个仍可运作的电台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很多欧洲人从槟榔屿撤退,而本地居民则落入日本人的魔掌,做成英国人的难堪及离间了英国人与本地居民的关系。
12月23日,由大卫·梅菲-里昂指挥的印度第11步兵师被命令阻击日军,但效用不大,到1月的第1个星期结束时,整个马来亚北部已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同时,泰国又与日本帝国签订友好条约,以建立松散的军事同盟,泰国被容许恢复对在马来亚北部一些伊斯兰教君主的领地的统治权,因此统一其占领的区域,而日军很快到达下一个目标,吉隆坡市,日本人于1942年1月11日没有遇到抵抗下进入及占领该城,不足200英哩外的新加坡岛即将面对日军的入侵。在仕林河战役的灾难后,印度第11步兵师奉命在吉隆坡阻击日军数天,在仕林河战役中,2个印度步兵旅实际上被消灭,而另一个印度步兵旅亦在麻坡被消灭。
1月14日,日军已经到达马来亚南部省份柔佛州,他们在这里遇到由亨利·哥顿·本尼特指挥的澳大利亚第8师,日军在这里遇到在战术上的首次挫折,因为澳大利亚军在金马士市一带建立了坚强防御,战役围绕金马士桥进行,日军在此地付出了死伤600人的代价,但大桥却在战斗中被毁,日军需花了6个小时的时间收复桥梁。
当日军在金马士西面攻击澳大利亚军的侧翼时,一场在这次战事中最血腥的战役于1月15日在半岛西海岸的麻坡河一带爆发,本尼特派出已被削弱的印度第45旅(只有不半兵员已受训练)去防卫麻坡河南岸,但被从海上登陆的日军攻击其侧翼,整个旅被澈底击溃,其旅长及属下3个团的团长全部阵亡。
在澳大利亚中将查理士·安达臣的领导下,撤退的印度军队在澳大利亚军的支援下组成麻坡军,孤注一掷的进行了4天的战斗,令其它大英国协的残馀部队可以从马来亚北部撤退以避免被包围,当麻坡军到达了在巴里梳龙的桥梁及发现桥梁已被日军占领时,安达臣在死伤数字不断上升下,命令所有人冲过去,一些人逃入附近的丛林、沼泽地及橡胶林地以寻找其步兵团在永平的司令部,135名受伤的士兵则落入日军的魔掌,其中两名士兵被拷打及永平大屠杀中被杀死,而安达臣则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
1944年2月8日,停泊在新加坡的皇家空军第62中队的布伦亨轰炸机,它们正准备起飞往吉打亚罗士打的空军基地驻防,中队长佰翠·汉南从1941年6月驻防亚罗士打,后因向日本透露英军的情报于12月被处决。
1月20日,虽然面对皇家空军威格士式轰炸机的轰炸,日军在兴楼再作进一步登陆成功,大英国协军队的在柔佛最后防线的峇株巴辖-居銮-丰盛一带全线面对日军的进攻,不幸地,帕西瓦尔拒绝在新加坡北面的柔佛建立固定防御。
1月27日,帕西瓦尔接到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联合司令部司令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的批准,命令部队越过柔佛海峡撤退到新加坡。
1月31日,最后一批盟军军队离开马来亚, 盟军工兵在连接柔佛及新加坡之间的新柔长堤炸开一个阔70尺(20米)的大洞(少数落伍的士兵在之后数天仍通过此长堤),日军的突击队后来化身成新加坡居民利用小艇横渡柔佛海峡,进攻新加坡。在少于两个月的时间来,马来亚战役以大英国协军队被彻底打败及彻出马来半岛作结束。接近50,000名英联邦士兵被俘虏或被杀。1月下旬,佰翠·汉南已被认为勇敢的战士及被以为已经阵亡,2月13日,新加坡战役开始5天后,他被宪兵带入市中心,再被带到海边及被处决,其尸体被抛入海中。14日占领新加坡沿岸海军基地。在日军重重包围下,8万余守军斗志低落。
15日,珀西瓦尔率部投降。此役,日军以伤亡约万人的代价占领马来半岛,打通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战略通道,给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防御作战造成不利态势。从此新加坡这个‘狮子城’,举世闻名的要塞,属于日本人了。山下奉文以伤亡9824人的代价,自北向南席卷马来半岛650英里,直至占领新加坡。英军伤亡略少于日军,但是投降的军人却是13万之多。这一胜利,是日军有史以来最大的陆战胜利。他们再次戏剧性地向全世界炫耀了武力。日本报纸大张旗鼓地宣传:“大东亚战争大局已定;短短三天内攻下新加坡,只有我神武皇军才能立此殊勋。”而大本营宣传部长大平秀雄宣称:“日本乃照亮世界和平的太阳。沐浴在阳光下者茁壮成长,抗拒阳光者唯有毁灭一途。美英两国都应深思我日本千年炽热的历史。”
③ 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边界线,山岭还是河流历史上如何形成
有山有水,应该是在殖民时期有殖民者划分的
④ 在哪一年,由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关系紧张,使“东
(1963)年,由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关系紧张,使“东南亚联盟”陷于停顿。
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之前,1961年的7月31号,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三个国家曾经组建过一个组织叫“东南亚联盟”,这个联盟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是完全意义上不同的两个组织,东南亚联盟是一个反共组织,成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合作来对付各自境内的共产党势力。 1963年因为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关系紧张,使该组织陷于停顿。东盟成立之前,最初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想法是要恢复这个组织,然后再接纳印度尼西亚加入,他们的提议是得到了泰国的支持,但是印度尼西亚没有接受邀请,而是提议建立一个新的区域组织。
近日,菲律宾外交部长洛钦表示菲律宾对马来西亚领土沙巴州拥有主权,此话一出,立刻引起马来西亚方面的强烈反击,使得两国间多年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30日消息,洛钦(Teodoro Locsin Jr)27日在推特上就美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将沙巴州归为马来西亚领土一事指出:“假使你想和菲律宾保持良好关系的话,那么就必须承认沙巴州并不属于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外交部长希沙姆丁·侯赛因(Hishammuddin Hussein)随即在推特上反击,他写道:“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言论,影响了菲律宾与马来西亚两国间的关系。沙巴州是,并且将一直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此外侯赛因还强调,马来西亚政府将在8月3日召见菲律宾大使。
洛钦不甘示弱,随后也表示菲律宾将召见马来西亚大使,“没有国家可以对另一个国家合法宣示主权的言论随意置评。”洛钦写道。
半岛电视台报道称,菲马两国对沙巴州主权归属的争议由来已久,在过去六十年间,沙巴州一直是马来西亚与菲律宾争论的焦点。
1878年,沙巴州当时的统治者——苏禄苏丹国的苏丹(即国王)签订条约,将这片领土转交给英国殖民者。菲律宾政府对此指出,苏禄苏丹与英国北婆罗洲公司签订的条约是租约,而不是完整的割让条约。二战后,菲律宾获得了苏禄苏丹国残余部分——苏禄群岛的主权,而英国控制下的沙巴州在1963年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领土争端随即埋下隐患。
上一次对沙巴州主权归属的争议爆发于在2013年2月。当时一名自称是苏禄苏丹的男子贾马鲁尔·基拉姆三世(Jamalul Kiram III)带领着数百名菲律宾籍追随者在沙巴州登陆,要求恢复苏禄苏丹国对沙巴州的主权。基拉姆三世及其追随者随后与马来西亚警方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数十人死亡。基拉姆本人也在2013年10月去世。
⑤ 全球唯一退出联合国的国家
全球唯一退出联合国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主动退出联合国,成为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个主动退出的国家,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国家就是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
话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殖民国家通过艰苦斗争相继脱离殖民获得独立,这其中就包括马来西亚,这马来西亚独立本与印尼毫不相干,大家相安无事各过各的就是了。
当时马来西亚的总理名叫东吉—拉赫曼,这拉赫曼还是有一定政治抱负的领导人,1961年的时候就提出来想要与新加坡、沙巴、沙捞越、文莱等几个地区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这一提议出来马上就得到当时新加坡的领导人李光耀等人的响应,大伙纷纷表示愿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于是经过一番酝酿准备后于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就正式宣告独立了。
这马来西亚联邦的成立当时是一直被印尼所反对的,甚至说是激怒了印尼人。因为加入联邦的沙巴跟沙捞越两个邦在历史上与印尼属同宗同源,也就相当于咱们所说的同一个民族,相同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在印尼总统苏加洛和印尼国内民众眼里都认为这两个邦应该自动归属印尼而不是马来西亚。
况且在当时的东南亚地区,印尼才是最大的国家,总统苏加洛一向以地区老大自居,马来西亚联邦的成立既没征得印尼政府和苏加洛本人的同意就开搞了肯定是不爽的。
于是印尼立即对新成立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采取行动,先是召回驻吉隆坡大使宣布断交,后又公开支持沙捞越民间叛乱,还不断的组织军队袭击马来西亚联邦边境,两国关系自此陷入冰点。
1965年马来西亚联邦在英国支持下成为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印尼政府得知这一消息感到十分愤怒,反应之激烈前所未有,立即宣布退出联合国,还提倡重新再建立一个联合国(注:并无人响应)。就这样,印尼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主动退出联合国的国家。
印尼国家简介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尼(Indonesia)。是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
印度尼西亚国土面积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
⑥ 马来西亚是怎样成立的
早期,印度文明支配和主导着马来西亚,印度教和佛教文化输入该国。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国、狼牙修、古柔佛等古国。
从7世纪到14世纪,三佛齐的影响力也延伸至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的大部分地区。直到14-15世纪,三佛齐覆灭后不久,10世纪传入的伊斯兰教才在马来半岛奠定根基。这个地区分裂成众多以伊斯兰教为主的苏丹国,其中最突出的是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马六甲王国。
马六甲王国覆灭后,末位苏丹儿子建立了柔佛王国。当时马来群岛分裂为众多小国家,包括亚齐、文莱、柔佛、霹雳、万丹、日惹、吉打、雪兰莪、苏禄和登嘉楼等。
16世纪末以后,欧洲商人在马来西亚发现发现了不同的资源,如锡矿、胡椒和金矿等,欧洲殖民势力继续在这个区域扩张。各苏丹国国势虚弱为从其它地区人民移入这些马来故土创造了条件。布吉人在1699年刺杀了柔佛末位马六甲血统苏丹,控制了柔佛和雪兰莪,米南加保人也迁入马来亚并建立了森美兰。
柔佛的覆灭在马来半岛上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霹雳成为苏丹国中的领导者。暹罗的大城王国将北部的吉打、吉兰丹、北大年、玻璃市和登嘉楼变成自己的属国。
18世纪,第一批外来移民涌入马来西亚,包括阿拉伯人、印度人、华人。
1942年至1945年,马来亚被日本占领,激起地区的反殖民民族主义。马来西亚共产党在英军的召集下成立人民抗日军,进行抗日游击战。1945年日本投降后,马共开始转为进行反英殖民活动,进行罢工、罢课,与英殖民政府关系日益紧张。
1948年6月,霹雳和丰有三名欧洲籍的园丘主管被杀害,英殖民政府宣布马共等多个左冀政党为非法组织并展开取缔,马共从和平斗争转为武装斗争,再次走进森林展开游击战,全马进入紧急状态。
1949年,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后改名马来亚人民解放军)成立,游击战一直坚持到1960年代,之后渐渐退守于马泰边境的森林之中。在英国军方的强烈镇压,加上中国停止输出革命,断绝一切对东南亚各国共产党的援助,停止武器和粮食支援。失去了中国的援助之后,马共相继放下武器向东南亚各国政府投降。
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宣告独立。1959年6月3日,英属的新加坡被英殖民政府授予自治地位,英属砂拉越和英属北婆罗洲(沙巴州)也相继在1963年7月22日和8月31日被授予自治地位,三者自治时期其国防、外交、财政、内政等事务仍由英国政府所掌管,但并未从法律上获得正式独立。
经多次争论对抗,马来半岛十一州、沙巴州、砂拉越州及新加坡终于于1963年9月16日组成马来西亚。
1965年8月8日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
(6)马来西亚边境什么时候关的扩展阅读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历史
18世纪,英国势力虽然进入马来半岛, 但英国采取不干预政策, 对其他马来土邦基本上不闻不问。1860年,吉隆坡建城。1867年以后, 英国开始改变政策,趁着各马来土邦的政治纷争, 将其影响力渗透至霹雳、雪兰义、森美兰和彭亨, 派驻参政司(Resident)协助管理。
1893年,霹雳参政司瑞天成(Sir Frank Swettenham)建议把四州组成一个统一的行政单位, 以划一行政, 节省费用, 并可利用其他三州的经济资源来解救彭亨的财政困难。 1896年,马来联邦正式成立,以吉隆坡为首府, 俗称“四州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于1942年1月11日占领吉隆坡。尽管战斗损伤极少,但在日军仅在占领吉隆坡几周内的时间,屠杀了超过五千名华人,并将数千名印度人当做苦力强制去修缅甸铁路,造成大量人员死亡。1945年8月15日,日军将领板垣征四郎向英军投降,吉隆坡结束了44个月的日占时期。
1957年,吉隆坡成为刚从英国独立的马来亚联邦(Federation of Malaya)的首都。当时,首任总理东姑阿都拉曼在吉隆坡的默迪卡体育场(Stadium Merdeka)宣读独立宣言。
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首都。
1974年,吉隆坡自雪兰莪州划分出来,组成第一个受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管辖的联邦直辖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来西亚
⑦ 如何陆路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边境
陆路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边境: 中国旅客可以办落地签!!!
从新加坡西部的大士关闸或北部的巫兰关闸出关过桥就到了。
⑧ 马来西亚成立 过程
1942年至1945年,马来亚被日本占领,激起地区的反殖民民族主义。马来西亚共产党在英军的召集下成立人民抗日军,进行抗日游击战。1945年日本投降后,马共开始转为进行反英殖民活动,进行罢工、罢课,与英殖民政府关系日益紧张。
1948年6月,霹雳和丰有三名欧洲籍的园丘主管被杀害,英殖民政府宣布马共等多个左冀政党为非法组织并展开取缔,马共从和平斗争转为武装斗争,再次走进森林展开游击战,全马进入紧急状态。
1949年,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后改名马来亚人民解放军)成立,游击战一直坚持到1960年代,之后渐渐退守于马泰边境的森林之中。
在英国军方的强烈镇压,加上中国停止输出革命,断绝一切对东南亚各国共产党的援助,停止武器和粮食支援。失去了中国的援助之后,马共相继放下武器向东南亚各国政府投降。
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宣告独立。1959年6月3日,英属的新加坡被英殖民政府授予自治地位,英属砂拉越和英属北婆罗洲(沙巴州)也相继在1963年7月22日和8月31日被授予自治地位。
三者自治时期其国防、外交、财政、内政等事务仍由英国政府所掌管,但并未从法律上获得正式独立。经多次争论对抗,马来半岛十一州、沙巴州、砂拉越州及新加坡终于于1963年9月16日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8日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 )。
(8)马来西亚边境什么时候关的扩展阅读:
马来西亚文化习俗
1、称呼
同家族的马来人没有固定的姓,所以不以姓氏作为称呼用途。马来人名字的第一个部分是他们的名字,第二个部分是他们父亲的名字,两者之间隔着“bin”(男士用)或“binti”(女士用),有时会省略。
在非正式的场合,对小辈较为亲昵的称呼为Adik或dik,意为弟弟或妹妹,名字则可省略。对年级较大的男士可称为Pakcik,意为伯父,女士为Makcik,意为伯母。在日常场合,用Encik加名称呼男性,意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称呼女性,意为某某女士。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用Tuan加名,来尊称男士,用Puan加名,来尊称女士。此外,对拥有马来西亚封衔(常见的如拿督、丹斯里等)的人可尊称其封号或封号加姓名。
2、见面礼
传统上,马来人在见面时会用双手握住对方的双手互相摩擦,然后将右手往心窝点一点。对不相熟的女士则不可随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应该向女子点头或稍行鞠躬礼,并且主动致以口头问候。但现在西式的握手问好在马是最普遍的见面礼,不论用在马来人、华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无阻。
3、进餐
马来人忌食猪肉、饮酒。在马来餐厅,餐桌上通常有个水壶,其用途是用来洗手用的。一般马来人都是用右手抓饭来吃,所以餐前及餐后洗手是马来人餐桌上的礼节。
4、拜访
除非主人允许,否则不管是到访马来人、华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门前先脱鞋子。到马来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垫子上,男性应盘腿而坐,女性则应把腿偏向左边而坐。
5、其他禁忌或礼节
不可用食指指人,若要指示方向只能用拇指。与马来人打招呼、握手、馈献礼品或接物时不可用左手。用左手接物或打招呼会被认为对他们不敬。
马来人忌讳别人触摸其头部,除了教师或宗教仪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随意触摸别人的头部。不要把脚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脚底对着人是对别人的侮辱。
⑨ 受疫情影响 马来西亚2020上半年游客同比降68.2%
中新网9月8日电 据马新社报道,马来西亚 旅游 局报告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马来西亚游客人数为4252997人次,比2019年同时期的1330万人次锐减68.2%。
根据马来西亚 旅游 局的文告,2020年上半年的游客消费为125亿林吉特,比2019年同时期的416亿林吉特骤降69.8%,而2020年上半年人均消费为逾2953林吉特,比2019年同时期的逾3121林吉特降低5.3%。
此外,2020年上半年各区域游客市场皆出现负增长,包括短途 旅游 市场(-69.1%)、中程 旅游 市场(-69%)及长途 旅游 市场(-58.8%)。
马来西亚 旅游 局指出,在短途 旅游 或每日入境该国的人数方面,与2019年上半年的4782587人次相比,2020年上半年的1712140人次同比降低64.2%。其中,来自新加坡的游客最多,其次是印尼。
该局指出,基于新冠疫情,马来西亚关闭边境及实施行动限制令,导致游客及入境者降低。
马来西亚 旅游 局称,根据亚太 旅游 协会的数据,邻国如泰国、新加坡、越南及印尼的游客也受疫情影响而出现负增长。
⑩ 马来西亚资料
马来西亚 (Malaysia)
独立日: 8月31日(1957年)
国庆日:8月31日(1957年)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象征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政府。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及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英国国旗以蓝色为旗底,黄色象征国家元首,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国徽: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划。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州,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捞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当地人称“班加拉亚”。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在盾徽上还绘有一弯新月和一颗14。
国歌:《月光》
国花:木槿。马来西亚人民用这种红彤彤的木槿花朵,比喻热爱祖国的烈火般的激情。
国家政要:最高元首端古·赛义德·西拉杰丁·赛义德·普特拉·贾马卢莱尔(sultan tuanku syed sirajuddin syed putra jamalullail),2001年12月被推选为马第12任最高元首,任期5年;总理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 (Abllah Ahmad Badawi) ,2003年10月就任,2004年3月连任。
自然地理: 面积33万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东马来西亚为沙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海岸线部长4192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人口:2500多万(2005年12月)。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 1%,华人占25. 3%,印度人占7. 4%。沙捞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为主,沙巴州以卡达山族为主。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组图:马六甲的唐人街
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 ,人口约120多万。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塔,高达466米,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来座。新首都:普特拉贾亚(putrajaya) 位于吉隆坡以南35公里处,总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人口约7000。
简史: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侵略。1911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国。二次大战期间,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战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在英联邦内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13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榔屿、霹雳、玻璃市、雪兰莪、丁加奴以及东马的沙巴、沙捞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纳闽和普特拉贾亚(Putra Jaya,联邦政府行政中心)。
政治:最高元首为国家首脑、伊斯兰教领袖兼武装部队统帅,由统治者会议从马来西亚9个州的世袭苏丹中选举产生,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以及任命总理、拒绝同意解散国会等权力,任期五年。统治者会议由柔佛等九个州的世袭苏丹和马六甲等四个州的州元首组成。其职能是在九个世袭苏丹中轮流选举产生最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审议并颁布国家法律、法规;对全国性的伊斯兰教问题有最终裁决权;对涉及马来族和沙巴、沙捞越土着民族的特权地位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凡有关统治者特权地位的法律,未经该会议同意,不得通过。每次开会时,内阁总理和各州州务大臣、首席部长在旁协助。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但实权在内阁手里。
经济: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七十年代以前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后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锡矿丰富,曾为世界产锡大国,但近年来产量明显减少,2000年锡产量估计为6100吨。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天然气储量2. 27万亿立方米(1998年探明)。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盛产热带硬木。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橡胶、油棕、胡椒、可可和热带水果等。稻米自给率为76%。七十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八十年代中期,因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出现困难。政府采取刺激外资和私人资本增长措施后,经济明显好转。1987年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年均国民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新兴工业国之一。旅游业为国家第三大经济支柱,主要旅游点有槟城、马六甲、浮罗交怡岛、刁曼岛等。货币:林吉特。
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建立东南亚和平、自由和中立区。优先发展同东盟国家的关系,视东盟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石。重视发展同大国关系。积极发展同伊斯兰国家和不结盟国家关系。致力于促进东亚环境的稳定,加强与东北亚的联系,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良好的双边关系。将与邻国和有特殊重要性的国家发展积极的关系;在处理双边关系时,将遵循互利的原则,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所有分歧。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即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范围内,马来西亚将继续坚定地提倡与中、日、韩合作。在多边领域,马来西亚将积极参与各种联盟或论坛,致力于维护各种权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