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人的口味是什么样子的
⑴ 马来人的传统美食
1,椰浆饭
椰浆饭(Nasi Lemak)是在文莱,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很常见到的一道美食,主要材料有大米、椰汁等,辅料有椰浆丝、鸡蛋等,口味偏清淡。
2,沙嗲
沙嗲是传统马来美食,腌好的牛肉、羊肉、鸡肉串成串以适度的火候炭烤后,最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层厚厚的沙嗲酱一起入口。沙嗲酱由花生酱、椰酱、幼虾等调制而成。
3,竹筒饭
竹筒饭,用山兰稻(一种旱稻)“香米”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烤焦即可。
4,黄姜饭
黄姜饭(NasiKuning),是印尼喜宴上常见的主食。当地人在祭拜或重要节庆、家庭聚会时,一定会煮黄姜饭,并且会把它做成宝塔造型,代表诚心及期许好运来临。
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斋月期间,教徒从日出到日落禁绝饮食甚至清水,开斋时也必然会有黄姜饭这样的食物。
5,乌达
乌达是一个用鱼肉泥和其它香料混在一起烤的鱼饼。这是马来西亚众人所周知的麻坡美食。
⑵ 马来西亚人吃水饺和馄饨吗
吃的
马来西亚人做肉菜都要放咖喱,每日两餐离不开辣椒。他们把辣椒配上丁香、肉桂、胡椒以及其他香料研成咖喱末,尔后与椰浆、青菜、鱼类或肉类等一起烹煮,风味独特;有点将辣椒与虾和食盐混在一起舂成辣椒酱当作料;也有的将完整的辣椒浸在醋里,腌制而食。食物一般以米饭、糕点、椰浆、咖喱为主。由于马来西亚人大多是回教徒,所以菜里不用猪肉,而用牛肉、鸡肉或鱼肉。马来西亚的菜肴口味较重,以香辣驰名。多以胡椒和咖喱调味,椰子是烹调食物的主要配料。
马来西亚人注重讲究饭菜量少质精,注重饮食及餐具的洁净卫生。马来西亚人的口味一般不喜太咸,爱香辣味道。主食以米饭为主,也爱吃花卷、豆沙包、炒面、什锦饭、锅烙、馄饨等食品。
马来西亚人的副食多为鱼和蔬菜,饮料主要为发酵过的椰汁。凉拌杂菜是开斋节或宴席必上的菜肴,它是由几种蔬菜、野菜、树叶加上调味品拌制而成。他们习惯用椰子、柑桔、香蕉、柠檬等水果来佐餐。
马来西亚的食用油多是自制的椰油。
马来西亚人吃中餐的兴趣似乎比吃西餐更浓。用餐时一般都以手抓食,只有参加西式宴会时,才用匙和叉。马来西亚人用餐席地而坐,把食物放在地上、席上或地毯上,用手抓食。坐姿要求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则屈腿向右斜身而坐,年纪较大的妇女则可像男人一样盘腿而坐。
马来西亚人禁酒,喜欢红茶、咖啡以及一些软饮料,尤为爱喝椰子水。
马来西亚的水果十分丰富,四季都有柑桔、香蕉、凤梨、西瓜,还有东南亚特有的榴莲、芒果、红毛丹、山竹等。马来西亚人尤其喜欢有“万果之王”美誉的榴莲。
⑶ 马来西亚的语言、文化与美食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其中,马来人占总人口56%、华人占23%,原住民占11%,印度人占7%。近些年来,由于在节育、移民、经济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下,马来西亚华人所占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历史上,华人是马来西亚经济和商业方面占主导地位的社群,占槟城、怡保、吉隆坡、诗巫、芙蓉及新山大多数人口,而怡保和槟城也保留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印度人则在19世纪初开始,迁移到现在的马来西亚。
语言
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称为马来西亚语,一种标准化的马来语。英语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是实际上的官方语言,但在1969年马来西亚种族骚乱后(五一三事件),马来语成为主要语言。即便如此,马来西亚依旧是英语世界国家。在马来西亚社会的许多领域,英语依然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第二语言,而且在部分的公立学校,英语被使用为数学、科学、理科系和资讯科技系项目(数理)的教学语言。从2017年马来西亚教育部的新课纲开始,中学中一的数学和科学被改为以国语教学,中学理科系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资讯科技系的电脑科学等依旧继续以英语教学。
马来西亚英语也称为马来西亚标准英语(MySE),是源自英国英语的一种英语型态,虽然这个名称除在教育有关的讨论外,很少在正式场合使用。马来西亚的企业也广泛使用马来西亚英语,以及大马式英语(Manglish),一种口语化的英语形式,带有很重的马来语、华语及淡米尔语的影响。政府不鼓励马来语的错误使用,并对那些混合马来语和英语的公共标示牌处以罚款。马来西亚也有华文学校,即课堂除了马来语及英语教学之外,也会以中文(华语)作为教学语言,主要为当地华人而设。
马来西亚其实存在许多其他语言,包括137种语言。西马有41种语言,而东马的原住民部族有自己的语言,与马来语有关,但容易区别。在砂拉越,主要部族语言是伊班话,而在沙巴原住民则是说杜顺语言。马来西亚政府并没有限制当地华人使用方言。马来西亚华人多讲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汉语,较常见的包括福建话(泉漳片闽南语)、粤语、客家话、海南话、潮州话和福州话(闽东语南片),以及1980年代后马来西亚华社受新加坡讲华语运动影响而推广的华语。泰米尔语主要由泰米尔人所使用,占马来西亚印度人的多数。马来西亚泰米尔语是一个显着的方言,不同于在印度泰米尔语,加进许多来自马来语的词汇。其他南亚语言以及泰语也广泛使用于马来西亚[22]。另外,有一小群马来西亚人具有高加索人种祖源,并说着克里奥尔语,例如以葡萄牙语为基础的马六甲克里奥尔语,以及西班牙语为基础的查瓦卡诺语。
文化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和多元语言的社会。最早的文化源自于当地的原住民部族,随后马来人搬到这里。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所具有的实质影响力,可追溯到外国贸易开始活跃于这个区域之时。对于马来西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文化,包括波斯、阿拉伯与英国文化,由于政府的政治结构,再加上社会契约的理论,对于少数族群产生了最低限度的文化同化。
1971年,政府创立一套“国家文化政策”。这项政策明确界定了马来西亚的文化,指出它的基础必须建立在马来西亚土着的文化,它可能包括来自其他文化的适当元素,而且伊斯兰教必须在马来西亚文化扮演重要角色。这套政策也提升了马来语言优于其他语言的地位。马来西亚政府对于文化的干预,导致非马来人的不满,他们觉得自己的文化自由遭到减损。华人与印度人的社团组织都向政府提交备忘录,指责政府制订一个不民主的文化政策。
马来西亚与邻国存在着一些文化争端,尤其是印尼。这两个国家共同具有类似的文化资产,分享许多传统,甚至马来语与印尼语。然而在某些事情上常发生争执,从烹饪菜肴到马来西亚国歌。印尼对于保护本国的文化遗产,抱有强烈的感情。马来西亚倒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在马来西亚,大多数人认识到,有许多文化价值是共享的。
美食
马来西亚的美食反映着其人口的多元族群成分,来自境内和周边地区的许多文化,对于美食有着极大影响。大部分的影响力来自马来人、华人、印度、泰国、爪哇和苏门答腊的文化,大多由于这个国家位于古代香料贸易路线上。马来西亚美食和新加坡与文莱相似,而且相似于菲律宾美食。新加坡以潮州及闽南人为主,因此食物口味都偏向潮州和福建口味;马来西亚方面,则以闽南、广东、客家人为主,甚至也有广西人及福州人,因此在食物口味上是比较丰富,不同的州属有不同的菜肴,而且在马来西亚,食物往往有别于原产地的菜肴。
有时在各族群的原有文化所看不到的食物,也融入马来西亚这个族群文化的成分之中。例如,在马来西亚的华人餐厅,也供应马来菜肴。来自某个文化的食物,有时采用其他文化的烹煮风格。这意味着,虽然许多马来西亚食物可追溯到某个特定文化,但它们已具有自己的独特身份,米饭常见于许多菜肴之中。马来西亚的美食经常使用辣椒,但不见这些美食辣!
⑷ 马来西亚有什么好吃的美食
1、沙爹
沙嗲,通俗的说就是马来西亚版本的烤串,是马来西亚最着名的小吃之一。一般会将卤过的牛肉或鸡肉串成肉棒,然后在炭火上烧烤,最重要的就是蘸着沙爹酱,再配上黄瓜、洋葱和马来饭团一起食用。沙嗲的味道偏甜,带微辣,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甜辣味道的游客会觉得味道比较奇怪。沙爹摊贩在马来西亚的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
2、虾面
马来西亚的粉面种类很多,虾面不得不提,曾经获得过CNN东南亚十大美食之一!很多旅居国外的马来西亚人最想念的还是要属虾面了。虾面的味道偏辣,口味较重,以浓香的虾汁为汤底,并用2种不同的面混合,最后浇上辣油,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菜。虾面在西马来西亚比较常见,槟城、吉隆坡、马六甲等小吃街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3、扁担饭
扁担饭,听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觉得一定是属于当地华人的美食,但其实,这是印度回教徒的食物哦。以前印度小贩会担着扁担叫卖食物,扁担的一边挂的是米饭,另一边则是咖喱菜,然后卖的时候就将咖喱菜浇在米饭上吃。现在做法上已经更多样了,可以浇在饭上的咖喱菜种类非常的多,什么咖喱鱼头、咖喱虾、咖喱薯条之类,你能想到的他们基本都能提供。
4、炒粿条
炒粿条就是咱们的华人美食啦,是潮州人的小吃,后来流传到马来西亚并被发扬光大,尤其在槟城一带很受欢迎。炒粿条其实有点类似我们常吃的炒河粉,槟城用的粿条是宽一点的,吉隆坡人炒的都是细长的粿条,但是做法上差别不大,一般都是放虾仁、鸡蛋、腊肠、鱼饼之类,然后用黑酱油、耗油炒,喜欢吃辣还可以要求放点辣椒酱,这样吃起来甜中带辣,也很不错。
更多关于马来西亚有什么好吃的美食,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3a122e1618068339.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⑸ 在马来西亚主食吃什么谢谢!
马来西亚人民的主要食物是饭米,但面类也相当普遍。华人食物从街边小摊子到酒店中菜馆,从小食到昂贵的酒席,不一而足,任君选择。小食方面有酿豆腐、虾面、炒猓条、加厘面、清汤粉、薄饼、海南鸡饭、瓦煲鸡饭、馄饨面、香港点心、肉骨茶、槟城辣沙等,种类繁多。
马来人的食物以辣为主,其中较出名的食物有椰浆饭、香喷喷的沙爹(鸡肉、牛肉及羊肉串)、马来糕点、竹筒饭、黄姜饭等。
印度人的食物也以辣为主味,最普遍的莫过于其拉茶及各类煎饼。其他印度食物还有查巴迪(capati)、打拜(tapai)、多屑(tosei)等。印度人的香蕉饭也是有名的。
除此之外,在马来西亚也有不少西餐厅及快餐店。年青人最喜欢上的快餐店有肯德基家乡鸡、麦当劳快餐店、皮萨屋等等。
-------------------------------------------------
马来西亚的饮食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饮食相比,口味更加浓重一些,喜欢放咖喱和辣椒。因为当地气候炎热潮湿,吃一些辛辣的食物,人体排汗会感到爽快些。由于信奉伊斯兰教,所以马来人不吸烟,不吃猪肉、自死物或运动血液。马来人习惯用右手抓饭,进餐前必把手洗干净,用餐时十分讲究卫生和礼节。
马来西亚民族众多,多元文化丰富了马来西亚的饮食传统。马来西亚的美食极为多样。有人这样形容,您可以每天更换一种佳肴,长达一年之久而不觉厌烦。总体来说,马来西亚的马来菜肴和印度菜肴比中国菜口味辛辣。同时您也会在这里发现有少数民族的美食及不同口味的国际美食。在马来西亚,除了食物丰富以外,更吸引您的是食物的价格相当便宜。
沙爹(Satay):在马来西亚、沙爹是最受欢迎的美味佳肴,系用切成块并卤上香料的羊肉、牛肉、鸡肉,用细竹签串起,拿到炭火上烘烤而成。沙爹配着米糕( Ketupat)和含有小黄瓜、凤梨及洋葱的生菜沙拉,另外可蘸上香甜的花生酱和肉汁一起吃。
椰浆饭(Nasi Lemak):即加了椰奶的米饭,配上小鱼干、水煮蛋、烤花生和小黄瓜丝等,也是一道很受欢迎的早餐。
马来煎饼(Roti Canai):在马来西亚境内随时都能叫到的早点。这是由小麦面团,加上打过的鸡蛋和碎洋葱包裹起来所做成的香脆馅饼。
手扒饭(Nasi Dagang):在吉兰丹和丁加奴地区受欢迎的早点。里面的主要填充物是长占米和咖喱鱼。
炒饭(Nasi Goreng):即大火炒米饭。配料主要有少量的肉、明虾、鸡蛋和青菜。
扁担饭(Nasi Kandar):其名称来源于十年前槟城的小贩将米饭和咖喱分别吊在棍子的两端。这道菜的配料主要有猪肉、鸡肉、鱼肉和蔬菜。
马来辣沙拉(Rojak):用凤梨、小黄瓜、豆腐、切碎了的明虾肉及煮好的鸡蛋切丝后制成,用花生酱调好,味道非常好.
炒稞条(Char Kway Teow):系用平板米条和切碎了的大蒜一起搅拌后,再加上新鲜的明虾、豆芽和蛋丝,用酱油和辣椒酱调味而成。
鸡饭(Chicken Rice):有许多花样,但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是海南鸡饭,系用香嫩多汁的鸡肉配上已用鸡汤烹调过的米饭,拌上大蒜辣椒酱,再加小黄瓜丝的Coriander叶子制作而成。
咖喱叻沙(Curry Laksa):即在面条上浇上咖喱酱,配料加上鸡肉块、豆腐和豆芽一起烹制而成,口味比较辛辣。
炒面(Fried Noodles):所用的面条是用糯米粉制成的。炒面由于做法不同,有各种不同口味,例如马来口味、中国口味、印度口味和素食口味。
福建面(Hokkien Mee):华人的传统佳肴。用宽宽的黄色面条搭配以明虾、乌贼、豆芽,用口味很重的酱油膏调味。
印度煎饼(Murtabak):印度饼的一种。肉馅用碎牛肉、洋葱和蛋丝混合烹制成成,通常以咖喱膏调味。
酸辣咖喱饭(Nasi Vlam):通常是在Ramadan禁食月吃的食物,但在吉兰丹和丁加奴则是随时可吃的食物。
椰浆牛肉咖喱(Rendang):一种需要花长时间烹调的佳肴美味,是用肉、椰子奶、辣椒、洋葱及香料比如肉桂、苜蓿、肉豆蔻等用文火烹调而成,配上米饭、米糕或Lemang用椰子奶煮成的糯米),味道香甜而且鲜嫩爽口。
火锅(Steamboat):与中国的火锅相类似,基本上无甚差别。用餐者围坐在中间放一只盛汤的深锅的圆桌旁,锅底下有火加热,保持滚烫。用餐者可以将生明虾肉、鸡肉、鹌鹑蛋、海参、鸡肝或猪肝放入滚汤中享用。
印度糕(Thosai):一种用米粉制成的清爽的糕点,馅内包含有马铃薯和综合蔬菜等,食用时一般再配以椰子及扁豆咖喱。
⑹ 马来西亚的人最喜欢吃的饭菜是什么
马来西亚的料理通称为马来菜,口味较重,一向以香辣闻名,味道香浓,而且香料种类繁多,酱料以椰汁、咖喱及辣椒为主,又辣又香,既刺激又过瘾。色彩鲜明、口味浓郁是马来西亚美食两大独家特色,香料与蔬果的搭配更是发挥诱人垂涎的奇妙魔力。形形色色辛辣的马来食品,色香味俱全、种类繁多。当人人喜爱的沙嗲(Satay)、咖喱饭(Nasi Lemek)、干咖喱牛肉(Rendang)、煎面包(Roti Canai)、力沙(Laksa)、鸡饭(Chinchen rice)、各式炒面粉(FRIED Noodles),以及家常菜炸鸡、炸鱼及咖哩牛肉、马来口味的炒饭、炒面及沙爹等呈献在眼前,吃过一次绝对让你迫不及待再吃第二次。马来菜主食为米,并且马来人多半是穆斯林,所以马来菜大多不用猪肉,而以鸡肉、羊肉、鱼肉为主。主要开胃菜是“肉骨茶”,马来人只要有“肉骨茶”便可下饭,家常菜还有炸鸡、炸鱼及咖喱牛肉等,常见的马来海鲜如小龙虾拼盘。肉类加上蔬菜,拌或沾上辣椒调味,配以咖喱饭,这是马来西亚最普通的饭菜。 品尝丰富的马来菜如同细数它丰富的历史渊源,在与印度、阿拉伯、葡萄牙、中国等多国的交流中,马来西亚发展出多种族饮食文化的特色。辛辣的印度菜、中西合璧的欧亚餐、地中海风味的葡萄牙菜、中国闽南料理、广式点心、潮州大菜,都是马来美食撷取精华的来源,不论是正餐、点心或甜品,除了风味独到之外,吃得出精湛的厨艺,更看得到用料的实在。 料多味美重口味,马来菜向来以调味的艺术而闻名。马来香料不胜枚举,菜肴中最常使用的香料有:蓝莓、石古仔、椰浆、柑叶、枸杞子、香茅、黄姜、香兰菜等。香料王国不仅出产种类繁多的各式香料,更将自产香料恰到好处地运用在饮食烹调上,烧煮出一道道刺激食欲又美观的佳肴。不论是增色、添香还是强化口味,调料都带给马来西亚菜多样化的新口感,可以说“调料”在马来西亚扮演着化妆师的角色。各种香料与调味料,如辣椒、豆蔻、肉桂、丁香等,被马来厨师运用得淋漓尽致。食物好吃又美味,关键在于调味品是否搭配得宜,有时候琳琅满目的作料甚至会抢了主菜的风头,成为老饕们的最爱。混合小葱头、红辣椒、鱼虾酱,再加上酸柑汁调味而成的“亚参酱”,最能激发出烧烤食物和煎炸鱼的美味。而以胡椒和浓郁咖喱调味的酱料,则是马来小吃“沙嗲串”的最佳配角,若能在入口前沾一点花生酱,吃起来又香又辣就更过瘾了。放眼全球名菜料理,马来西亚美食真可说是香料与蔬果最速配的完美呈现。 肉骨茶是马来西亚最为盛行的风味小吃,有点药味。这是用虾发酵,再把排骨配合包有胡椒、八角、当归、茶叶等各种香辛料及辣椒的茶包同煮,成菜后放上蒜头,喝汤吃肉,再佐以一小碟酱泡红辣椒,既美味又有营养。 柠檬鱼是用新鲜的鲈鱼清蒸后,淋上柠檬汁再加上香菜梗、蒜头、小辣椒等,吃起来酸、甜、辣三种味道融合在一起,很是特别。 喜欢吃辣椒的人则可点加多加多(Gado Gado),这是一道印尼马来式蔬菜沙拉。用小黄瓜、甘蓝、豆干、豆芽菜加蛋混合后,拌入花生椰奶酱与少许炸熟的虾末一起食用的冷盘,清爽可口。 麦片虾则是东南亚游客必尝的一道小吃,把麦片与蛋丝同炒,炒熟后加上咖喱叶,有浓郁的马来风味,因为马来人最喜欢咖喱叶。说起饮食文化,真正的马来西亚菜另有一番“意境”,曾看过一道叫做“心事”的马来西亚菜,旁边标注道:“心有很多事,心没有结,心有很多事,都是尤利鱼的心事”,是不是有点意思?不过,要论上浓辣带劲辛香四溢的马来美食得首推虾面,以鲜美的虾汁为汤底,混合油面烹调,鲜虾的甜美滋味十足,再加入鲜橙色的浓辣油及虾油,摆上少许鸡丝、碎蛋和豆芽点缀,色香味俱全的虾面就漂漂亮亮上桌喽!喷鼻的香味入口即转变为辣油的极度味觉刺激,辣得过瘾,吃得更上瘾! 巴东牛肉是另一道以咖喱为主要调味的名菜,烧热的油锅加入小葱头与咖喱爆香,再把牛肉块、香茅、柑叶、黄姜叶、盐和糖等加入拌炒,再倒入椰酱后慢火煮到牛肉熟透即可,上桌前用青椒或红辣椒丝装饰一番,齿颊留香的“巴东牛肉”真的很好吃。还有咖喱鸡、海南鸡饭、椰奶焗虾、蕉叶糯米卷、咖喱鱼头、香蕉饭、鱼饼、叻沙、印度炒面,酸酸甜甜辣辣的食物,每一道都好吃又下饭,而擅于用青椒、花椒菜、红椒、扁豆等蔬菜来搭配颜色,更是让马来美食更鲜亮诱人。 饮料主要是椰汁,因为马来西亚主要是回族,而穆斯林禁酒。但马来西亚的国产啤酒一向颇获好评。如果要点这种啤酒,一定要向店家说清楚,因为进口啤酒品牌很多。马来西亚的国产咖啡,味道也不错,这种咖啡不经过滤,颜色很浓,但味道淡而清香,有一股麦茶掺咖啡一样的味道。 饭后甜点是一顿完美餐食的最佳句点,马来西亚美食中的甜品更是饭后不可错过的点心。煎蕊(chendol)是一种类似粉条的冰品,绿豆做的绿色粉条加入大红豆、糖浆和锉冰,浓厚马来味道的甜点很受欢迎呢。至于马来糕、千层糕、香蕉煎饼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当点心,停留在嘴里的微甜淡香最令人回味。最有名的冰品要属“摩摩喳喳”,当你听到这声音时,是否可以马上联想到南美拉丁风格的舞曲?混合着芋头、地瓜和椰奶,加上“Pandan”叶子煮成,浓浓的椰香与甜而不腻的配料和着碎冰清凉入口,好吃到飘洋过海,就连南京街头的甜品屋也有这道甜点。南京版改良式“摩摩喳喳”添加了更多的内容:西米、菠萝等各种水果片,还有草莓果酱、柳橙果酱,让“摩摩喳喳”变成颜色鲜艳的彩虹冰,更具南洋风味。餐后水果有又香又甜的各种南国水果,如柑橘类、香蕉、凤梨、西瓜等。还有季节性水果,如水果之王榴莲、奇异果等,如此一顿吃下来,保准叫你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