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为什么与中国友好
❶ 马来西亚和中国关系怎么样
中国和马来西亚自1974年5月31日正式建交以来,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在政 治、经 济、文化、教育、防 务及其它领域建立了友好和实质性的关系。 双方之间的密切交往使这种关系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❷ 中国为什么对马来西亚那么好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重创世界经济,在世界多数地区仍旧饱受疫病流行、经济复苏乏力之苦时,中国与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疫情中守望相助,进一步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其中,马来西亚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
中马建交47年以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经贸往来密切,文化交流热络。今后,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马来西亚势必成为疫后“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节点之一,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
鉴于此,民智国际研究院、清华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荣程新智研究院共同举办了《马来西亚对华合作现状与前景》专题研讨会,与相关专家、学者一同探讨在疫情肆虐、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黯淡的今天,马来西亚的对华合作现状如何;作为疫后“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节点之一,中马合作前景又会有怎样的改变等问题。
“未来中马合作应该越来越接地气,这可能是可以让双边关系更长久、更有活力的办法。”
骆永昆
中国现代国家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
中马关系为什么那么多的“第一”?为什么中马关系能够那么好,那么稳定?尤其是在双方还有南海争端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够将争议搁置到一边继续合作?
我反复想了很长时间,最近总结出几点原因:
历史因素
马来西亚的政治结构
领导人的因素
经济因素
华人因素
1 历史因素
中马历史其实是很复杂的,但是,马来西亚对华的历史记忆相对是好的。
学者们经常开玩笑称,马来西亚的历史在其本国的史书中鲜有记载,唯一可以找到史书上的东西并在马来西亚人脑子里留下重要印象的,就是所谓的“马六甲王朝”。
说到马六甲,我们总是提到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在马来西亚是很正面的形象,是中马两国友好的民间大使。
这种从马来西亚史籍中形成的关于马六甲与郑和的良好记忆,对推动两国关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反观中越、中印尼、中菲关系,越南总妄称古代中国对其的侵略与殖民,而印尼则偏执地认为元朝大军对其进行军事进攻。
相比之下,中马之间的历史记忆相对是好的,这为后面合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 马来西亚的政治结构
2018年以前,马来西亚一直是巫统主导政局。此前,马来西亚政治结构虽然是多党政治,甚至是十几个党组成联盟,但是之前的政治局面就是巫统一家独大。
因此,在此背景下,我国如果能与巫统领导人保持密切合作就可以一劳永逸。
同时,马来西亚对外的安全决策机制里有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领袖是总理,而总理就是巫统主席。
中国之前跟巫统主席关系十分密切,因为在巫统独大的机制下,巫统主席所在的政党控制国会,因此获得领导人的支持就可以保证不会有来自国会的干扰,也可以得到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支持。
但现在问题的是,政治结构出现了转变。
最大的变化可能还是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在上升。中马关系未来的走向确实是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
在2008年马哈蒂尔上台前,东海岸铁路就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动荡,却又在最近恢复原状。政治形势波动的有些方面或许不能被学者预测,甚至也不能被马哈蒂尔自己预测。
举例而言,马哈蒂尔在“喜来登政变”里作茧自缚,而他自己也从未预料到失势的结果。
在马来西亚政治权力逐渐向扁平化、分散化方向发展后,未来各政党的博弈日趋复杂。
3 领导人因素
领导人因素在中马合作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85年马哈蒂尔在清华演讲中反驳了中国威胁论,将中国称为“机遇”。1985年马哈蒂尔访问中国以后,中马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
从巴达维、纳吉布、马哈蒂尔到现在的穆希丁,这些领导人的对华记忆是非常友好的。
举例而言,纳吉布2009年访问中国时正值中马建交35周年,我们的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将一张纳吉布父亲拉扎克总理与周恩来总理在北京签署两国建交公报时的照片赠与他。
纳吉布对此一直心存感激,这也奠定了马来西亚对华友好的基调。
2009年,美国重返东南亚。2009年7月23日,希拉里在泰国宣布“US is back”,而6月1日纳吉布携其家眷访问中国来了,并对称:“我要让孩子继续学中文。”
马来西亚领导人对华的积极认知保障了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
这就是为什么2018年马哈蒂尔上台以后,大家一直担心中马关系发生变化,但是最终两国关系平稳发展的原因,因为马哈蒂尔对中国的记忆还是正面的。
所以现在马哈蒂尔、穆希丁,这些人对推动中马关系的积极性大家是可以看到的。
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希沙姆丁外长在北京跟王毅的交流中以兄弟相称,可见领导人在推动中马关系层面的重要性。
4 经济因素
经济与投资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0年中马贸易达到了1300亿美元的利益,巨大的经济动力使得马来西亚领导人坚持与中国在新的产业领域继续合作。
5 华人因素
因为华人的参与,中马关系可能在很大程度会变得简单一些。
但学术届在华人因素的讨论上总是持有相对较强的反对意见。
我认为,华人因素至少在推动中马关系上所具有的积极因素还是多于消极因素的。但是这件事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但是华人问题也有很多复杂因素。养老教育与第二家园确实是中马合作新领域,但是中马往后在这样的领域加强合作需要重点关注合作的力度。
未来如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或选择在马购置房产,建设第二家园,甚至养老,这将遭到马来人的反对。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碧桂园项目在马投资被马哈蒂尔批判为纳吉布对国家主权的出卖。
未来中马合作应该越来越接地气,这可能是可以让双边关系更长久、更有活力的办法。
两国应聚焦养老、教育、第二家园、疫苗、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而不仅是谈论宏观的战略合作与协调。
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东南亚小国很少表达在中美间协调的意愿。
马来西亚在美国印太战略中作用有限,但中马在农业、渔业领域的合作未来是可以突破的。
“我们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不能只是经济领域一条腿走路,而是要聚集政治与人文交流,多条腿走路”
凌胜利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我来之前很关注一个问题,马来西亚为什么是东南亚国家中对中国相对温和的。
换句话说,为什么马来西亚能够在中美之间找到一个相对舒适的位置。
许老师谈到是不是华人的因素,如果是华人因素,为什么新加坡不是这样呢?
(详见:《许利平:后疫情时代,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的五个新机遇》)
许老师谈到的中马合作受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利益的交织,所以这种关系也不会轻易地受大国博弈的冲击,这也是中马关系很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骆老师从历史、政治、领导人、经济、华人方面具体分析,也非常有启发。
当前,中国学术界研究东南亚问题大体有两种视角,一种是国别研究;一种是从大国关系视角。
这两种视角有时候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局限。
从大国外交看看东南亚国家对外政策,总是把东南亚国家对华、对美关系放在大国关系的从属地位,而事实上很多做国别问题的专家更多是挖内部关系本身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这其实也反映当前我们中国周边外交的新思路。
而国别研究有时又容易忽视大国关系所营造的体系因素。
今年民智活动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觉得非常好,这也是我们在说怎么样把大国关系或者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有所剥离。
以印太为例,美国在不断炒作印太战略。拜登政府对这个问题保持着积极态度,在上台的一个月就开了美印澳日首脑峰会,未来美国继续推进印太战略,可能对东南亚国家产生影响。
马来西亚或许不会进一步跟着美国,而菲律宾、越南这些的国家却会继续受美影响。我们也要关注东南亚国家怎么看待中美关系,包括它们对待中美关系的差异性。
此外,我们还要更加关注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本身的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今天许老师讲到中马关系过去、历史,以及当前的利益基础,与未来可以合作的空间。
只要把中马利益基础打造的更加扎实,合作空间进一步落实,中国在周边地区就会更加稳扎稳打。
我们要重视周边国家对华政策有它自身的逻辑,有国内政治考虑的现实利益基础,但也无法完全摆脱中美大国关系的影响。
许老师谈到中马合作的前景,包括电子制造、槟城的电子产业,这个合作空间可能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政策影响。
因为马来西亚虽然电子产业很发达,但是很多是来自美国的技术和人才。
如果美国要从整个产业链对中国进行封锁,那么槟城电子业肯定不会成为世外桃源。
马来西亚和中国关系不可避免会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芯片则是很重要的“卡脖子”的技术。
所以未来的中马关系要探求如何克服中美战略竞争负面影响,怎样加强务实合作。
要把马来西亚作为我们在东南亚合作地区的典范,告诉东南亚这些国家不一定要和中国对抗,也可以在中美之间争取相对舒适的空间。
新加坡不喜欢过于激烈的中美竞争,印尼与马来西亚领导人也有类似的表态。
马来西亚贸易对外依存度比较高,而新加坡其实更高。
因此,虽然经济因素影响了马来西亚对华和对美的态度,但这也不是绝对性的,我们也要关注历史关系与政治影响。
周边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依靠中国,安全依靠美国。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到底如何,是否能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产生影响,都有待深入思考。
我们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不能只是经济领域一条腿走路,而是要聚集政治与人文交流,多条腿走路,从而构建更全面的中马关系,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持久稳定合作。
“中马关系的历史记忆正是在马来族群建构政治合法性的过程中也得以推动。”
傅聪聪
北京外国语大学
❸ 马来西亚和中国关系如何
适中,友谊往来情况。不会超级好,但也不会非常差。
马来西亚和中国关系主要是由马来西亚的华人作为沟通桥梁。
因文化缘故,马来西亚有3大种族: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如希克族,原住民等。
也因历史的缘故,早期的马来亚没有建立邦交关系,直到马来西亚独立后的几年才和中国建立起建交。详细情况你可以去浏览马来西亚的官方正确渠道,都有详细说明前因后果。
马来西亚华人早期因为历史原因,每个种族无法相互了解对方,所以导致了一些种族之间的摩擦,但是很快的就被各民族醒悟了,也就延伸了如今马来西亚的《5大原则》。详细历史经过你可以查阅马来西亚的相关网站。
马来西亚也在很多早期中国遇到困难时做出协助,例如南京大屠杀事件,汶川大地震等等。中国的相关博物馆也有展示出来。
国际关系都要客观的去看待和查阅相关的大量文献。不可以带有个人的偏见和偏激去审判。
❹ 马来西亚对中国人友好吗
马来西亚百分之60-70都是华裔所以对中国人很友好?实在不敢苟同!风平浪静的日子尚可,一但发生示威游行,即使这些示威游行起因并非因为华人而导致,当引起暴.乱时,华人开的店铺一定是打、砸、抢、甚至强间(谐音)的目标!只要日常有留意过往发生的动.乱事件,都有报道。
❺ 马来西亚发达吗中国和马来西亚关系友好吗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大马人友好吗
嘿嘿,我在马来西亚呆了3年多,说实话,马来西亚不太发达,但是生活环境很好,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气候非常好,人们生活节奏慢,而且消费水平比较低,
举个例子吧,在中国吃必胜客人均要70-80,在那边也就30-40,化妆品,香水也是免税很便宜!!
中国和马来关系还算友好吧,马来分为三个种族,马来人,华人,印度人!!马来人执掌政权,当地的华人非常努力地赚钱,一般经济大权在华人手中!!
马来西亚的华人,多数都是广东福建的后裔,所以广东,福建那边的人过去马来西亚就跟本地华人没有什么差别!!长相,讲话差不多~~
至于友好不友好,还要看人了,有的人会很好,有的人不怎么样!! 大多数情况下,你要是去旅游,我想当地的马来人,或者华人应该是友好的吧,因为你去消费了,他们应该热情呢!!
如果你要是去找工作,或者是怎样,你要是个女人,在马来西亚找工作,很多人就会有些偏见,觉得中国女人都是来做小姐的,中国的男人都是来骗钱的~~~
呵呵,这是我在马来读书3年,个人的一点看法,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所以不能说是绝对!!
我觉得在马来西亚养老很好,他们的超市10点半才开门,晚上10点半就关门了,人们生活的慢悠悠,不着急,没有太多的生存压力,过得非常安逸!!
年轻人就会变懒了。。。
❻ 很多明星都是马来西亚人,他们为什么都会说中国话
马来西亚人很多在中国生活过,他们的祖先很多人来在中国南方生活,所以就会讲普通话。还有马来西亚有很多华裔华侨,这也是他们会说中国话的一个原因。 马来西亚和中国是友好相交国家,很多马来西亚人都喜欢中国。他们喜欢中国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他们也很喜欢来中国旅游。他们在不断与中国人的交流中就渐渐的学会了中国话。还有马来西亚和中国有很多贸易往来,做生意会说当地话,可以拉近距离,生意谈成功的机会会多很多。所以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人会说中国话。
还有一些马来西亚留学生就在中国生活了,回去之后就觉得中国话说起来很好听、很方便,然后就把这种语言带回马来西亚,中国话也在他们国家发芽生根了。
❼ 中国和马来西亚关系如何
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关系很好,马来西亚的铁路(新马泰高铁)由中国承建,港口、桥梁都包给中国。
马来西亚装备了中国很多武器装备,十二艘潜艇、八舰护卫舰、火箭炮、TV4型坦克、装甲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