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有什么文化格局
Ⅰ 马来西亚简介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联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并存的国家。目前全国共十三个州,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吉隆坡、布城及纳闽),全国面积共33万平方公里。
1957年8月31日,首席部长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亚联合邦独立;1963年,马来亚联合邦联同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组成了马来西亚。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国境被中国南海分为两部分:位于马来半岛的马来西亚半岛(西马)及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中南半岛(东马)。由于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气候属于热带型雨林气候。首都位于吉隆坡,是马来西亚人口最密集和最繁荣的地区,联邦政府所在地则位于布城。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官方宗教虽然为伊斯兰教,但国民于马来西亚宪法下享有宗教自由的权利。政府系统密切仿照了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的议会制度。国家对内外的最高代表被称为元首,而政府首脑是首相(总理)。
马来西亚是一个新兴的多元化经济国家。经济在1990年代突飞猛进,为“亚洲四小虎”国家之一,是资本主义国家。马来西亚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
(1)马来西亚有什么文化格局扩展阅读:
马来西亚华人的移民史可追朔至汉代。唐、宋时中国和马来群岛已有频密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元代时已有中国人在当地定居的明确记载。
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多次在马六甲(明史称为满剌加)停留,后来将马六甲、巨港(今属印尼)、泗水(今属印尼)等营建成其船队的大本营。至今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一些华人因为和当地人通婚,开始在马六甲定居,渐渐受马来文化影响,繁衍开来。
此时开始,华人开始在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成为组成马六甲重要的一个民族。明朝衰弱后,这些通婚华人的后裔由于交通不便、满清闭关政策等因素,开始与祖国关系疏远。在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况下,他们逐渐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娘惹峇峇。
娘惹峇峇的母语也由方言(主要是福建话)慢慢转变成夹杂方言以及马来语的娘惹峇峇语,但依然保留了各种华人的风俗仪式。
而华人大量移民今马来西亚各地则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当时清朝战败,中英签署《北京条约》,清廷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由于当时英国殖民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开发马来亚半岛,大量的华工(或称为苦力)从中国输入到马来亚半岛成为矿工、种植工人等。
在蒸汽船使用后,华侨南来的数量更是急剧上升。此时到来的华人移民人数已经大幅度超越早期的娘惹峇峇,所以被早期定居的人称为“新客”。
这时期马来半岛的华人人口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是因为劳工们的侨乡意识浓厚,多不打算扶老携幼来到马来亚定居,而是希望赚够钱回到老家故乡。大量的华人下南洋,充分地说明了一个道理,人挪活,哪里有生存的机会,就应该去往哪里。
到了1929年,全球开始经济大萧条。此时,华侨妇女开始大量移民马来亚,男女人口比例结构趋向平衡。二战后,由于世界进入冷战时代,英属马来亚正值马共叛乱,移民条例收紧,中国来马的移民潮逐渐减少甚至停止。此后华人参与了马来亚独立运动与马来西亚的建国运动,并在当地繁衍开来。
Ⅱ 几个关于马来西亚的文化分析的问题
我作为一个马来西亚人的回答:
1.传统是集体主义,新一代越来越倾向个人主义。以吃饭为例,年轻人如果事业尚未有成之前,一般上吃饭是实行AA制的。不过如果事业有成,那么朋友见面就轮流请客。三大民族当中,马来人因为宗教凝聚力以及地域联系力的关系,集体主义比较强,印度人因为种姓制度的传统,个人主义比较强。华人在中间。不过如果是受英文教育或者英语为母语的家庭就个人主义更明显。
2.华人越来越西化,所以传统的长幼有序的传统日渐薄弱,马来人还是非常强调,不过住在市区的年轻人也是开始西化了。印度人印象中以前还把政党领袖的肖像挂在家里大厅,不过2008年前后受印度人权益组织的影响以后应该减弱不少。
3.马来西亚三大民族的存款意识都很强,华族为甚。马来西亚的存款比率大概有三成以上。
4.马来西亚还是在实行填鸭式教育,每天老师都被逼着赶完课程,所以基本上不怎么鼓励学生发问,学生被表扬与否还是看他的考试成绩。当然更令人沮丧的是还看种族。成绩差不过是“比别人更平等”的族群还是可以得到优厚的奖学金出国留学。结果造成许多成绩优秀的华人申请新加坡的奖学金然后为人家免费作嫁衣。
5.本来是男主外女主内,不过因为生活费高涨,华人基本上都是双薪家庭,马来人如果可以的话还是保持传统,不然就女人做一份闲差(例如当公务员),年年生一个孩子,年年申请产假,反正孩子以后的许多方面都有政府的补助。华人印度人没有。所以华人印度人的婴儿出生率年年降低。
6.商业行为大致上华人还是想一般中国人一样,马来人就比较靠族群关系或者政府的工程过活。不过还是有比较现代化的马来人以西方人方式做生意。不过因为有政府依照种族不同给予的照顾,这样的马来人比较少。
7.家庭为主,然后才事业,不过之间的差距应该不大,不能作准。
8.
a)依两人的交情而定,越陌生越远
b)同上
c)大致如此,不过年轻一代越来越现代化了
d)大致上都一样,V是受欢迎的
e)都有
f)答案同a,依交情决定眼神接触的频密。
以上仅为个人的主观观察与体验的感受,希望可以帮到你。
Ⅲ 马来西亚民族有哪些特色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即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在这块风光绮丽、物产富饶的大地上,各族人民汇聚形成了奇异独特的风土民情。马来西亚民族文化融合了马来族、印度族、华族等多种族的文化特色,其中人口最多的当属马来族,因而马来族文化的影响也是最为显性的。据统计,马来西亚有三十多个民族,以马来族、华族、印度族人为主,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
1.原住民是马来半岛最早的居民,其余的民族都是外来移民的后裔。原住民的马来语为OrangAsli,音译为“奥朗·阿斯利人”,意为“原住民”、“原住民族”。尽管他们都居住在马来半岛,但无论是西马原住民还是东马原住民,他们在文化习俗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肤色近似,但语言不同。生活在沙捞越的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与舞蹈更是别具特色,其中最着名的沙捞越州的男子舞蹈——大东朱落舞还保留着马来族原始舞蹈的风貌。
2.马来西亚人口最多的民族便是马来族了,虽是由三支移民组成的,但他们的信仰相同,语言相近,生活习性也差别不大,因而被统称为马来人。马来人自幼信奉伊斯兰教,马来语属南岛语系,主要是居住在西马的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的产稻平原地区、太平市到泰马边界的沿海地带,以及马六甲市以南至柔佛州的广大地区的居民常用。马来人大都从事农业,种植橡胶、椰子、水稻、可可等,还有少部分人从事渔业。在这片蕉风椰雨的地方,舞蹈的发展也受其环境、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轻快流畅、婀娜多姿的特点。
3.华人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民族,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前便有华人进入马来半岛做买卖,此后,便相继有大量的华人前来发展,迄今为止,马来西亚的华人大约有600万人,华人数量在马来半岛、沙巴和沙捞越等地都是人口较多的。至今,华人对马来西亚的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4.印度人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族群,大约于公元初年就有印度僧人赴马来半岛传播印度教,比华人更早来到马来半岛。在当时,马来西亚深受印度教的文化影响,从印度传来了王权的观念以及法律、文学等。目前,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主要分布在西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巴生港—马六甲,以及吉打州的河谷地区。印度人主要从事一些种植业,只有少数人在城市做生意或做专业的技术工作。他们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因此在全国性事务上的影响上相对较弱。在宗教信仰上,仍保留着传统的印度教。因此,马来西亚艺术的发展也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以舞蹈为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体语言很丰富,尤其是手语符号语言的变化。
5.除了以上的种族之外,马来西亚还有少量欧洲、中东、柬埔寨、泰国和越南等地移民过来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马六甲、沙捞越等地区。
从以上民族构成来看,马来人是马来西亚的主要民族,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一般而言,主体民族往往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政治优势,一般被视作国家的主体或代表,对国家有着强烈的认同感。马来西亚民族呈多元化,其民族结构也十分复杂,各民族在历史渊源、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习俗风尚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人们习惯上认为马来西亚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和对立应屡见不鲜。但纵观马来西亚历史,除个别时期外,其民族关系基本上处于和谐共处状态,被国际社会赞誉为“民族和谐的典范”。也正是在如此和谐的民族关系中,艺术的发展才蒸蒸日上。
Ⅳ 马来西亚的文化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总人口大约有二千二百万。其中马来人约占50%,华人约占30%,约600余万华人,是世界上除中国和新加坡以外华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印度人约占10%,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如伊班人、卡达山人及混种人约占10%。马 来 语、英 语、华 语(普通话\广东话\客家话\福建话) 都 相 当 流 行。
华人约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30%,以广东人、福建人居多,也有广西人及海南人。大多数华人通晓马来语、华语和英语三种语言。华人多聚居于城市,并以经商者居多,而且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商界、政界都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华人社会中有乡会社团组织,也有各行业工会。马来西亚华人工会(MCA)是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最大政党
中国的文化对新加坡影响很大,并且新加坡大部分是华人,可以说新加坡文化是中国的子文化。对马来西亚文化的影响相对小些。
马来西亚是个以农立国的民族,因此维持着许多原始信仰,特别是各民族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响尤为深远。由于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种多元的文化特色。
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由于马来人在政治上势力很大,伊斯兰教也成为马来西亚的国教,全国各地的主要清真寺无不雄伟壮丽。除伊斯兰教以外,马来人还保留着原始宗教,其代表性的仪式是称作昆德利的共食仪式。这种共食仪式起着维持社会连带关系的重要作用。可以说马来人的社会组织是由伊斯兰教规范和传统习惯二者合一共同维系的。
住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有吉隆坡的观音寺、三宝洞、霹坜洞;马六甲的青云寺;槟榔屿的极乐寺、白云寺等。寺院规模多宏伟壮观,大多成为名胜之地,充分反映了支撑马来西亚经济的华人的社会力量。佛道混合是这些寺院的特征,一个寺院里往往同时供奉着福德正神、玉皇大帝和释迦牟尼、观音菩萨。
住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多为印度南部的泰米尔族。其代表性的宗教当然是印度教,这是印度人特有的宗教。印度教的特点是一无教祖,二无教会组织,三无至高无上的经典,人们崇拜村镇神、家族神和个人神三种神氏。印度教有许多外国人很难理解的地方,比如作为社会基本制度的种姓制度。印度教终极理想是达到梵我如一,而要达到这种至高的境界需要做瑜珈等种种苦行。供奉的神有维鸠奴神、湿婆神。
http://www.e-chn.com/newsadmin/htmlnews/962005/10000140418160.html
Ⅳ 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来西亚基本上有三大种族-按人口比例大至小排列(马来人,华人,印度人)
**伊斯兰教为国教**
马来西亚半岛的马来人都必须信仰伊斯兰教(回教),而东马(沙巴,砂拉越)的马来人则可自由选择信仰。这和历史有关,有任何疑问可以追问我,我很乐意为你解答。
华人-信仰分为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 信仰自由,但凡与马来人通婚者和其直属家人必须接受洗礼成为回教徒
印度人-信仰自由,兴都教,天主教/基督教。
马来西亚还有许多少数民族--
砂拉越-伊班族、比达友族、马兰诺族、卡央族、克拉比族、肯亚族、乌鲁族、培南族和普南族
沙巴--卡达山杜顺族、伦古斯族、巴夭族、姆鲁族
除此之外马来西亚还有峇峇和娘惹(早期马来人和华人通婚生下孩子的统称。峇峇为男生,娘惹为女生)
语言方面也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多姿多彩 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福建话,广东话,客家话,淡米尔语,以及各个土着的方言。
Ⅵ 马来西亚的文化与习俗是什么
早在公元前6世纪,现在的大马地区建立有"吉打"王国。14实际"满刺加"王国以马六甲为中心,统一了马来半岛大部。1511年葡萄牙征服了"满刺加"。"二战"后,英国将槟榔屿等9个马来土邦合并为吗来联邦,将新加坡作为英国独立的殖民地。1957年马来联邦独立,1963年马来联邦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新加坡退出,形成了目前的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习俗
马来西亚法律规定,马来人都为穆斯林,所以马来西亚人不吃猪肉、也不吃各种动物的血液和自然死亡的动物。马来人不吸烟,认为左手不洁,拿东西时用右手,吃饭时也用右手抓食,只有在西式宴会及高级餐馆才用刀叉与匙进餐。马来人还忌讳摸头及别人的背部,也不能用食指指人,面对女士时,也不能先伸出手要求握手。
到马来人家拜访时必须穿戴整齐,由于马来人的内厅也用来祈祷,所以当到马来人家中拜访时穿的是拖鞋,要将拖鞋放到门外。
马来西亚的国教为伊斯兰教,不信仰伊斯兰教的游客在进入伊斯兰教经堂前要脱鞋,不能从正在祷告的穆斯林面前经过,不得碰触《古兰经》,更不得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寺庙内进行拍照。女性游客在参观经堂、寺庙时,应注意着装,不可将手臂和双脚暴露在外。
马来西亚舞蹈
马来西亚是一个半岛国家,当地的文化受到周边诸国的影响,产生了多种分类,舞蹈艺术也是如此。由印度传来的BHARA NATYAM,将表达式舞蹈NRITYA与纯舞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出对神明的崇拜与敬仰;锡克人的擅长的BHANGRA,通过灵巧的动作与精彩的特技,伴随着民谣式的音乐,表达出对丰收的喜悦;与恰恰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JOGET,是社交场合和庆典中最常见的舞蹈;而沙巴卡达山杜顺的民族舞蹈SUMAZAU通常由成排的舞者以恢宏的阵势,模仿鸟类飞翔的动作伸展双臂,在有节奏的鼓点声中舞动;在砂拉越十分流行的舞蹈DATUN JULUD,在乐器SAPE的伴奏下,表现出王子得到祝福子嗣诞生后心中无比激动,快乐溢于言表的心情。
Ⅶ 马来西亚各民族文化习俗
马来人是热情、谦恭、大方、讲究礼节的民族。在马来人家中作客应注意举止得体,尊重长者。如果双方都是穆斯林,宾主要用伊斯兰教特定的问候语打招呼。进门时除非得到主人的许可,客人必须把鞋脱在门口或楼梯口,方可进屋。进屋后,宾主双方要互相问候和握手。
马来人用餐时习惯用手取食,因而在用餐前须把手洗干净。进餐时必须用右手,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如不得不用左手用餐或取餐具,应先向他人道歉。
(7)马来西亚有什么文化格局扩展阅读:
其他:
婚姻传统上由父母安排,典型的家庭包括夫妻及其子女。婚姻及继承制度均受伊斯兰律法的约束。
除非主人允许,否则不管是到访马来人、华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门前先脱鞋子。到马来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垫子上,男性应盘腿而坐,女性则应把腿偏向左边而坐。
其他禁忌或礼节
马来人忌讳别人触摸其头部,除了教师或宗教仪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随意触摸别人的头部。不要把脚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脚底对着人是对别人的侮辱。
Ⅷ 马来西亚文化理念
马来西亚文化是一种融合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和其他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多元种族文化”,基于马来族是马来西亚的多数人口,所以马来民族文化是马来西亚文化的主干,其它的民族文化次之。马来西亚文化也融合了一些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的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