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有地位的人叫什么

马来西亚有地位的人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2-28 23:00:04

❶ 马 来 西 亚 的 历 史 伟 人

马哈蒂尔于1925年12月20日出生在吉打州首府亚罗士打的一个教师家庭。马哈蒂尔的祖父是个从印度飘洋过海来的穆斯林,这血源可以从马哈蒂尔那张非常印度化的脸孔上清楚地反映出来。父亲在与当地的一个马来姑娘结婚后,成为一名颇有名望的中学校长。作为一个在多民族的马来西亚社会中地位不高、人数不多的印度族移民家庭,他的父亲非常希望自己40岁才生下的第一个儿子能光宗耀祖,为印度移民争口气。马哈蒂尔确实没有辜负家族的期望。他从小就显示出异常的聪明,且非常喜欢读书,常常是一个人拿着本书在书房里一呆就是半天不出来。

小马哈蒂尔性格非常倔强。他虽然常常沉默寡言,凡事却很有主见。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学以后,瘦弱的马哈蒂尔常常是高年级学生欺侮的对象,母亲好几次看到他鼻青脸肿回家,但从他嘴里总掏不出半个字。一声不吭地钻进了书房学习。也许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的驱使,也许是预感到将来学习机会不多,少年马哈蒂尔简直是拼了命在读书。

自己曾经开办了一间咖啡店。由于已经学会了如何经营,而且他天生精明,没多久,他又开了水果铺和手工艺品店,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他具有一切成功商人所必备的素质:勤奋、精明、果断、锲而不舍。

然而,青年马哈蒂尔并没有把所有精力放在埋头做生意上,他时刻关注着发生在自己祖国土地上的一切。他参加了当时的一些抗日群众组织如“马来人联合会”、“马来青年联合会”的活动,并成为其中的活跃分子。日本投降后,英国殖民者又卷土重来,“马来人联合会”等组织的任务又历史性转变为反英独立。“马来西亚国父”拉赫曼亲王把这些组织联合起来,使之成为政党,名为“马来民族联合机构”( 巫统)。它在马来西亚的独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就在这时,马哈蒂尔结识了这个组织的骨干成员之一、后来担任过马来西亚总理的拉扎克,他在日后的关键时刻拉了马哈蒂尔一把。

“马来民族联合机构”及其明确的反英独立目标,使殖民者当局大为恼怒,它加紧了对马来人的镇压与统治。年青的马哈蒂尔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就在这时,1948年,马来亚大学开始招生。马哈蒂尔报名参考并在志愿表上毫不犹豫地填上医学系。结果,他被录取了。这一年,他23岁。毕业后,马哈蒂尔担任了吉打州医药官员。1964年,他决定正式弃医从政,出任巫统最高理事会理事并参加当年下院议员竞选。他成功了。一位当年的议员曾这样评价他:“他的锋芒让无数人疯狂地支持他,也让无数人热烈地反对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人面对他会无动于衷。”从此,马哈蒂尔被公认为政治前途无量。1975年,他成为巫统的3位副主席之一。1981年7月,他出任巫统主席,接替因病辞职的侯赛因·奥思,成为马来西亚总理。

他连续3次担任政府总理,而相应地,近年来,马来西亚的局势确实越来越稳定,这点,是印尼和菲律宾等相邻国家比不上的。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的经济迅速发展,大有直追亚洲四小龙之势。

马哈蒂尔是一位非常能出主意而且机敏过人的总理,他不仅在大政方针上妙招迭出,譬如发展“自由贸易区”以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扩大出口,取消对华人经济的过多限制,实行“向东看”政策,鼓励国内各企业向东方特别是向日本和韩国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自己更利用每一次出访机会,自动担当“国家头号商品推销员”。而且,在细微之处也常有灵感闪现。这些大概得益于他过去的职业:经商和从医。他不乏商人的精明,同时也不乏外科医生式的缜密。纵观马哈蒂尔执政10多年来所取得骄人成绩,他这位战后在位时间最长的马来西亚总理亦足可名垂青史了,而他的个人魅力与斗士风范,也为这个“橡胶和锡的王国”增添了奇异的光彩。

❷ 马来西亚有丹斯里头衔的人有什么权限是富豪吗

丹斯里,是马来西亚国家荣誉,由国家元首册封给对国家有极大贡献的杰出人士,意为“护国将军”。受封赐对象主要是以部门秘书长、法官、社团领袖、退任部长及商人为主。受封赐者必须是在国际和国内对社会、艺术、科学及人道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且其贡献能让国家的名声享誉全球。丹斯里(TanSri)是继马来西亚最高册封"敦"之后第二高的荣誉,它分为两种,就是PMN(PanglimaMangkuNegara)和PSM(PanglimaSetiaMahkota)PMN全国只可以有75人拥有此名衔,PSM全国只可以有120人拥有此名衔。若持有丹斯里封衔的是男性,他的太太会被称为潘斯里;但相反若持有封衔的是女性,她的丈夫并没有特殊的名衔。拿督,一般是指马来西亚(中国人所说的大马)一省或一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的称呼,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省长,或美国的一个州长,不同的是马拉西亚拿督有权调动一省内的任何民政或行政的官员,甚至有权力调动辖区下的军队。

❸ 马来西亚的爵位都有哪些层级关系如何

马来西亚的爵位分为:敦(Tun)、丹斯里(Tan Sri)、拿督斯里(Dato' Seri)和拿督(Dato')。

其中敦的地位最高,能与王子平起平坐;丹斯里是继“敦”封衔之后第二高封衔;拿督斯里荣誉级别与丹斯里相等;拿督封衔比“拿督斯里”低级。

前面两个封衔为“联邦封衔”,是由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颁授的;后者两个为“州封衔”,是由马来西亚各州统治者(不同州属称呼不同,包括最高统治者、苏丹、拉惹、州元首)颁授。

(3)马来西亚有地位的人叫什么扩展阅读:

获得马来西亚爵位的代表人物:

一、胡静

2010年,胡静及其老公朱兆祥于2010年10月16日在马来西亚苏丹皇宫受封拿汀和拿督,而这也是朱兆祥送给胡静结婚两周年的神秘礼物,胡静也因此成为史上第一位中国籍艺人拿汀(拿督夫人)。

二、成龙

为配合2015年2月1日联邦直辖区日,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哈利姆封赐356名有功人士,中国功夫影星成龙也在受封名单之内,获封“拿督”头衔。

三、杨紫琼

马来西亚国际巨星杨紫琼2001年获封赐拿督勋衔,成为马国第一位受封拿督的华裔女艺人后,2012年再获霹雳州苏丹阿兹兰莎册封拿督斯里巴杜卡封衔,再度成为首个拥有“拿督斯里”衔头的马国华裔女艺人。

2013年,杨紫琼获国家元首阿都哈林册封为丹斯里,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艺人。

❹ 马来西亚拿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官职

拿督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省长。

拿督是马来西亚一些有功人士得到的一种头衔,册封的标准是对国家有杰出贡献,但必须要有皇室成员、政府推荐。

在马来西亚和文莱,“拿督”是荣誉制度下的一种称号,不具有世袭和封邑的权力,是一种象征式的终身荣誉身份。


(4)马来西亚有地位的人叫什么扩展阅读:

拿督的权利

在适当的场合中以及在合乎佩带礼节的情况下把奖章作为服装的装饰品。 军人和警察可以把奖章作为制服的一部份。 公务员能够把获奖纪录记载在个人档案中。

受勋者可以在他们的名字后佩上勋章的缩写,如:DKM、AMN、JSM等。 受勋者可以冠上合适的勋衔,受勋者的配偶也可以配上相匹配的勋衔。

权贵阶级的受勋者会被优先考虑推选为上议员,这个权力只局限于以下勋章的受勋者: 皇室荣誉勋章(D.M.N.), 护国领袖荣誉勋章(S.M.N.),,皇室英明领袖荣誉勋章(S.S.M.0,护国将领荣誉勋章(P.M.N.)。

权贵阶级的受勋者可以使用吉隆坡国际机场和各州属机场的贵宾套房,这个权利只局限于以下勋章的受勋者: 皇室最高荣誉勋章(D.K.M.) 皇室荣誉勋章(D.M.N.) 护国领袖荣誉勋章(S.M.N.)。

❺ 李宗伟在马来西亚地位有多高在马来人心中李宗伟就是神

2012年的时候,李宗伟推出了一本自传,他在团队和出版商的众多提案中选择了《败者为王》,他说那是因为一见倾心的感觉。但是2019年6月13日,李宗伟因为癌症原因做出了退役的决定。

而在听闻老对手退役后,林丹在微博分享了一首单曲——《朋友别哭》,他写道,“独自上场,没人陪我了。”

李宗伟的自传电影也命名《败者为王》。

一本概括命运的自传

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2012年,那一年,李宗伟和林丹分别推出了自传。这两位世界最佳都在伦敦奥运会开赛前定下了书名。林丹定下了《直到世界尽头》,而李宗伟在团队和出版商的众多提案中选择了《败者为王》,他说那是因为一见倾心的感觉。

“即使失败,它在我生命中凿刻下的痕迹,也将会是光荣的印记。无论未来走到哪里,我都会像一个充满斗志的战士,不断征战。无论面对什么状况,永远都知道要怎样重新再出发。” 这就是李宗伟在《败者为王》自传中,内心最深处的独白。

隐忍、坚持、低调、成熟,李宗伟像一个老派的英雄的。《泰晤士报》曾经用一组排比句来形容他, “他是一个运动员;他是一个名人;他是拿督;他也是广告巨星,拍摄摆酷的照片;他是马拉西亚最着名的的运动员,知名度仅次于首相的人;在羽毛球国度里,他是和林丹截然不同的英雄。”

2008年,马来西亚王室授予他拿督的封号,这个勋位等同于州长,只享地位不受俸禄。

“他就是我们的姚明和刘翔。”林良生说在热爱 体育 的马来人心目中,有一半人认为李宗伟是神。

林李大战,永恒经典。

他是一个屡战屡败的神

“我也想象中国球员那样有一整段时间的系统训练,但是在马来西亚队,没有特别高水平的球员和我练球,而国家队希望我多出来打比赛,所以只能不停地打。”

一个人对抗一个国家。他还能让马来西亚羽毛球一直矗立在世界顶尖的水平,用球迷的话来说,李宗伟是拖着这个国家在前进。

太多的悲壮和辉煌都是李宗伟带给马来西亚人的,但人们也明白16年来,他不仅主宰着自己的羽毛球世界,也支撑着一个国家的荣光。

生命中无法回避的林丹

人们喜欢用瑜亮情结来形容,林丹和李宗伟这两位世界羽坛的天王。但在世界大赛中,西西弗斯周而复始推着石头上山又下落的情节又一再于李宗伟身上上演。林丹似乎成了他无法逾越的鸿沟。

其实这一切发端于2000年的世青赛上。如今在广州天河 体育 馆的过道里还有着那张不少羽毛球迷朝圣的老照片:那是2000年世青赛的领奖台,最中间的是冠军鲍春来,而17岁的林丹和18岁的李宗伟分别站在他左右两端。

后来,有伤的鲍春来过早陨落,剩下李宗伟和林丹一直对抗到世界尽头,而失败者也一次次贴在了李宗伟的身上。

“其实,我的不少辉煌都要感谢李宗伟的‘成全’。”林丹是真诚的,言语中只有惺惺相惜而无高下之分。

在赛场下,两人是朋友,聊天的话题并不涉及羽毛球,甚至都给对方的婚礼送上了礼物和祝福视频。

“我们没有恨,都是爱。”这是林丹当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公开赛时,对两人竞争关系最真实的评价。当时上海观众曾经为李宗伟加油,只为成全这位悲情英雄的冠军,这甚至一度引发了李永波的不满。

宗伟的感受却有着他一贯的低调, “林丹推动着我不断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一直在外训练,马来西亚需要我

李永波曾经总结过,林丹的优势在于他比李宗伟压力更少,此外还有那么多个世界冠军的头衔作为信心的基础,“林丹可以释放,但李宗伟一个世界大赛冠军都没有。”

性格上的毫厘之差,导致最终的悲情?有人是这么理解。但那也是他们看不到李宗伟的强大。

“永远不懈怠自己的责任。既然做了,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李宗伟剖析过自己,熟悉他的人反而会觉得他太累、太辛苦,而这些都被他一一纳入内心深处,这才是他屡败屡战的强大。

“2008年奥运会决赛前一晚,我失眠了,心绪很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李宗伟承认第一次的奥运决赛之旅并不如意,但第二次却如同自我修炼。

那一年,在武汉的汤姆斯杯上,宗伟脚部肌腱撕裂。为了世锦赛和奥运会,他每天治疗12小时,但伦敦世锦赛上和伦敦奥运会上,右脚踝仍旧折磨着他。

“跳起来杀球落地时,右脚踝依然感到疼痛,但我在不敢讲出来,要防止对手全场调动我。”在伦敦奥运决赛落幕后,他才告诉全世界,原来在长达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每场比赛前都需要服用止痛药。

他很清楚马来西亚的一切依旧要靠自己一人撑起, “我和林丹区别很大,他不比赛还有谌龙,他们都能为中国队争夺冠军。但马来西亚很少人能够代替我的位置,如果我不去拿成绩,赞助商就不会赞助国家队,所以我需要去坚持。”

❻ 马来西亚有哪些历史人物

1956年2月20日,在马六甲,东姑阿都拉曼率领的独立谈判代表团,成员也包括马华的敦李孝式,从英伦凯旋归来,就在马六甲这里,宣布独立谈判成功,宣布马来亚将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殖民地统治。

敦阿都拉萨, 或者敦拉萨 或者阿卜杜拉·拉扎克 (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 ,3月11日, 1922年–1月14日, 1976年)是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继人。独立后,他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一直到1970年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后,他乃坐上巫统主席之职位,并且出任首相之职位。

阿都拉萨出生于彭亨州,少年时期曾在着名的霹雳州江沙马来学院就读。较后获奖学金在新加坡莱佛土学院攻读。1950年在英国考获法律学位,是一名合格的律师。

他于1950年参加巫统,并且被选为巫统青年团团长。1951年出任巫统副主席。一九五五年,参加我国首次全国立法议会之大选。1956年,联盟代表团前往英国谈判独立,他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除了副首相职位之外,他亦曾兼任乡村发展部长,国防部长之重要职位。

1969年,五一三事件发生后,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阿都拉萨出任国家行动理事会主任。一九七0年九月廿二日,东姑阿都拉曼退休,他乃接任首相之职位,并且署理国防及外部长。

巫统在阿都拉萨的领导下。采取了一连串的新政策,积极推动国民教育政策,宣布新经济政策,俾在20年内建立起一个马来人的经济社会,这给巫统带来了新的面貌。

这一路来,原本由巫统,马华和印度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受挫,损失了许多席位。敦拉萨进行活动之下,最先在砂劳越与人民联合党,较后则槟城民政党,霹雳州人民进步党,以及泛马回教党,组成了州和中央联合政府。于是,国民阵线组织便正式成立。

在外交关系方面,阿都拉萨积极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1974年五月,率领马来西亚代表团,官式访问北京,正式签署马、中两国建立邦交之协定。而在7月,马来西亚举行第四次之全国普选。

这次之大选,国民阵线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在154个国会席位中,赢得了135个席位。而在州议会方面,全国360个席位中,国阵赢得了215个席位。于是,便产生了一个强大的中央和各州政府。这可说是阿都拉萨的一项辉煌的成就。

在应付五一三事件以后的国内动汤局面,阿都拉萨所采取的策略,是尽量减少政党的政治活动手段,去促进各政党之间的合作。国民阵线的成立,乃基于这一精神,而国阵取得的成就,也说明此一策略获得了成果。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巫统的地拉。

在巫统里头,当东姑担任主席,阿都拉萨乃担任署理主席,当阿都拉萨任主席后,署理主席乃由敦依斯迈医生担任。但敦依斯迈医生于1973年8月突然去世。于是,胡申翁出任署理主席阿都拉萨于1976年1月,在探白血病治疗白血病时在伦敦逝世。

阿都拉萨的长子纳吉在阿都拉萨逝世后,积极参政,并在政坛上一路青云直上, 2003年, 马哈迪从政治退休后,纳吉就出任马来西亚第九任的副首相。

任职: 马来西亚第2任首相
任期: 9月 22, 1970年 - 1月 14日, 1976年
出生日期: 3月 11日, 1922年
死亡日期: 1月 14日, 1976年
出生地: 北根, 彭亨
死亡地:点 伦敦, 英国
妻子: 拉哈诺雅
职业 律师
政党: 巫统
副首相:
-依斯迈拉曼 (1970 - 1973)
-胡申翁 (1973 - 1976)

敦依士迈:着名医生

已退休前警方高级助理总监拿督哈芝阿都华合

东姑阿都拉曼与各族群代表联合组成的代表团,准备和英国人谈判独立事宜。左起拿督聂阿末、依斯迈、拿督阿都华合、拿督莫哈末锡、李孝式、拿督阿都哈兹和拿督阿都拉萨(图发不上来)。

陆军首长阿都阿兹,调升国防卫队首长
投稿: KSLim_AW
2007-01-31
(吉隆坡讯)副首相兼国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宣布,原任陆军首长丹斯里阿都阿兹再纳,将从今年2月1日起擢升为国防卫队首长,以填补原任国防卫队首长丹斯里莫哈末安华。

莫哈末安华将于今年1月31日正式退休。

他披露,原任陆军副首长拿督莫哈末伊斯迈,将于2月1日获得擢升为陆军首长职位,填补阿都阿兹所遗留下的空缺。

他在文告中指出,陆军副首长的空位,则由陆军战场首长拿督马索再纳替代。

“原任马六甲区陆军分队第三基地少将拿督祖基菲,则擢升为陆军战场首长一职。”

他说,砂拉越州古晋区分队第一首长拿督莫哈末阿芬迪少将,则擢升为中将,由去年10月24日生效;此外,国防部卫生服务局总监拿督苏莱曼阿都拉,则擢升为中将,由今年1月1日生效。

另一方面,莫哈末安华(57岁)在梳邦再也空军基地一项为他而设的欢送会上建议说,海陆空三军首长的职位任期应该定于3年,即“2+1”共3年的任期。

他个人认为,三军首长可以在首年探讨本身计划落实的目标,第二年便着手实行,接着在第三年加以巩固,从而提升国防卫队的形象和人力资本的发展。
(星洲日报·2007/01/31)

敦陈祯禄(1883-1960)是马华公会的缔造者,创会第一任总会长。

他是饱读诗书的学者,成功的商人,卓越的政治家,献身人群的爱国主志士,始终以身为马来亚人民为荣,坚持自己是马来亚华人,更是马来亚华人公民地位的奠基者。

他是第一位鼓吹与发扬种族和谐合作,以建立一个马来亚人的马来亚国家的政治先知先觉者;与国父东姑合作,领导争取马来亚独立建国,为马来亚各族公认的开国元勋。
敦陈祯禄1883年4月5日出生于马六甲。

从他的高曾祖陈观夏开始,敦陈家族便定居马六甲,前后200多年。

陈观夏是于清干隆年间,从中国福建南来马六甲发展,事业有成,富甲一方。

敦陈出生时,陈家虽仍拥有庞大财富,但因为他的父亲陈恭安未获继承祖业,仅能从祖业收入中,分得固定的生活费,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敦陈早年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曾做过6年校长。1908年他回到马六甲,投身于橡胶工业。初时当一名胶园襄理,其后,得岳父的支持,拓展商业,商途顺遂,很快就风生水起,一身兼任20多家工商机构的董事职位。

事业有成,他也积极从事社会与社团的活动,历任马六甲中华总商会及他创立的《海峡殖民地英籍华人公会》的主席副主席。他关心马来亚本土居民的利益,主张生活在马来亚本土的马来人、华人居民应拥有与欧人同样的平等权利。

由于工商业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在社会上的积极活动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马来亚华人领袖,也深受英殖民地官员另眼相看。1912年受封为太平局绅;1916年委为马六甲乡村局委员。第1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后,由于他在马六甲乡村局委员任内,勤于发言,意见精辟,且积极参与当时有限度的政治活动,因而受到英殖民政的重视,1922年起受委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议员,至1933年,更升任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执行委员。任内,他对当时英殖民官员和欧人对华人的种种歧视行为表示不满,提出抗议。1932年12月23日,他发表一份呈给英殖民部的备忘录,刊登在当时的《英文海峡时报》,指出英殖民政府歧视华人的政策,使永久定居本邦,以本邦为家乡的华人,对自己在马来亚的安全,将来及子孙的前途,感觉严重不安与忧惧,并指出歧视华人的政策将在巫人与华人(也包括印度人)之间,造成明显的裂痕,历久之后更可能扩大为两者之间的互相猜疑、仇视。他更以立法委员的身份在议会上慷慨陈辞,要求增加亚籍人士的非官方议员席位;他为马六甲河沿岸的贫穷马来渔民请命,吁请殖民政府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此外,他极力促请英政府准许非英籍民加入马来亚民事服务,华人婚俗合法化;提倡民选制度并建议执行议会延揽亚籍人等。

日本人占领马来半岛期间,陈祯禄避难流寓印度。但是,他仍然心系马来亚本土华人和所有离开中国的海外华人的未来前途,1943年9月4日,他在印度孟买宣布成立“海外华人协会”。目标是:“保护海外华人的利益;团结华人,确保生存与自卫。”马来亚光复后,敦陈返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47年10月,他领导华人总罢市反对马来亚联合邦宪制。1948年,他被选为“民族联络委员会”的委员,他以成熟的智慧和崇高的理想奉献给该会。他成功地使该委员会一致同意接受经些少修正的“出生地法”(Jus Soli) 的公民原则。这个决定,意味着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合作,巫人和非巫人双方都要持容忍的态度和让步的精神。

1948年6月,因马共发动武装反叛,政府宣布实施紧急法令,当时华人成为英军与马共战争的夹心人,处境非常恶劣。许多华人被英军扣禁,被驱逐出境,甚至被英军和马共枪杀;几十万乡区华人被赶出他们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子,他们的屋子连同生产工具、财物,很多时候就这样被英军一把火烧掉。英政府的高官还恫言,要把这些乡区华人集体遣送出境。为了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华人同胞,陈祯禄提出组织“马华公会”的建议,立刻得到全马各州华团的响应,各州华团纷纷召开联席大会支持成立马华公会。其中1949年2月19日,由雪兰莪州中华总商会发起的联席大会,共有超过50个华团的近200名代表出席,议决参与发起成立马华公会,并已征求超过3千名华人加入马华公会。当时,担任联邦立法议会议员的16位华籍议员也全力支持,并成为发起人。1949年2月27日马华公会正式成立,陈祯禄被选为总会长。

马华成立后,首要任务是阻止英政府驱逐华人返中国的计划,接着是设法筹款,包括发行18期福利彩票,从盈余中,筹集数百万元(注:当时的数百万元,几乎等于现时的一亿令吉),用来协助那些被集中在新村的同胞,盖搭栖身的木屋,提供粮食、医药和金钱的援助,并为他们争取一些最基本的民生设施,如食水供应、流动诊疗所和设立华文小学、民众会堂、图书馆等。

敦陈由1949年至1958年领导马华,与巫统合作,从结成华巫联盟参加全国各州的市议会选举开始,进而召开9次圆桌会议,探讨联合邦选举细则、为争取英国上下议院支持马来亚的独立铺路,制定召开全国国民大会、成立委员会负责考虑及修改联合邦宪法,以至召开第1、2次全国国民大会,通过《立法议会选举细则》与《修改宪法报告书》。

1954年2月25日,英殖民政府钦差大臣宣布不同意立法议会选举及修改宪制报告书,拒绝自治大选,不愿交出政治权力。

同年5月,华巫联盟代表团赴英伦与英谈判,要求举行立法议会自治民选,失败而归。

华巫联盟为此于6月13日召开紧急会议,通过杯葛各级议会,所有县、市、州、联合邦的各级华巫议员辞职抗议,也发动游行示威施压。

当时已届71岁高龄的马华总会长敦陈奋不顾身,领导马华与华社参与抗议!

正由于敦陈勇者无惧领导马华,不屈不挠,坚定立场与东姑领导的巫统共同奋斗,不懈努力,马来亚终于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也正由于敦陈始终坚持民族平等,互相关怀、合作的理想,运用智慧,不亢不卑,通过与友族领袖理性谈商,终于使百万华人在独立年,取得公民权,确保了华人在这个国家的公民地位,并确立华人参与国家的公共决策,共享政权的宪法保障。

敦陈在1960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77岁。为了表扬他对国家的贡献,联盟政府给予他国葬的殊荣,全体内阁一齐送殡。国父东姑阿都拉曼1960年12月21日在下议院发表哀悼辞指出:“如果没有敦陈当时给我那种巨大的支持,我必须承认,我所领导的争取独立的使命,将无法完成,或者须付出流血和不安的代价…。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敦陈祯禄是一个杰出的人,他是一个饱学之士,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一个献身社会人群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卓越的爱国主义者。”

马来西亚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东姑)在1903年2月8日在吉打州阿罗士打出生。他是苏丹阿都哈密第六任妻子仄孟查拉惹的第六个孩子,仄孟查拉惹是暹罗州首领的女儿。在吉打,同胞们的关系与暹罗人非常息息相关;当时东姑出生后吉打仍提供贡物于暹罗。直到1909年,暹罗政府与英国签署了曼谷合约后,吉打转由英国统领。

东姑的家庭中总共拥有45名孩子,在众多兄弟姐妹中,身为小男孩的他受到父亲的特别关注。他也受到他两位哥哥,东姑莫哈默仄瓦与东姑尤索夫的关心,他们负起教导年轻和易受影响的东姑。东姑尤索夫和东姑被送往曼谷的一所学校就读,在那里他们与身为暹罗王养子的东姑莫哈默仄瓦在曼谷同住。然而,因为东姑尤索夫在曼谷逝世,东姑被送回吉打,接着转移至槟城的大英义校求学,较后被送往英国剑桥的圣凯特琳娜学院。当他完成他的文学学士学位归来,他的哥哥东姑莫哈默仄瓦再次送他回英国修读法律。

东姑在1957年为马来亚宣布独立

东姑被父亲取名为博特拉。他被马来西亚人民称为国父或独立之父,是因为他把马来亚从英国统治中争取到独立。在马来亚取得独立后,东姑阿都拉曼当上了首相,直到1970年。

黄宫殿

虽然他的家乡位于亚罗士打,他并不把黄宫殿视为自己的家,他最后居住在宫殿是在他修读完法律学后,从英国返回国的时候。他的一生多半在槟城与孩子们一起度过,他居住在政府所提供的房子。当今,黄宫殿已被改为皇家博物院。

笼牙皇家陵墓

东姑阿都拉曼,一位亚罗士打的王子及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于1991年逝世。终年87岁。他的遗体葬在吉打州笼牙皇家陵墓,与他的父亲及至亲兄弟一起。
1956年2月20日,在马六甲,东姑阿都拉曼率领的独立谈判代表团,成员也包括马华的敦李孝式,从英伦凯旋归来,就在马六甲这里,宣布独立谈判成功,宣布马来亚将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殖民地统治。

敦阿都拉萨, 或者敦拉萨 或者阿卜杜拉·拉扎克 (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 ,3月11日, 1922年–1月14日, 1976年)是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继人。独立后,他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一直到1970年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后,他乃坐上巫统主席之职位,并且出任首相之职位。

阿都拉萨出生于彭亨州,少年时期曾在着名的霹雳州江沙马来学院就读。较后获奖学金在新加坡莱佛土学院攻读。1950年在英国考获法律学位,是一名合格的律师。

他于1950年参加巫统,并且被选为巫统青年团团长。1951年出任巫统副主席。一九五五年,参加我国首次全国立法议会之大选。1956年,联盟代表团前往英国谈判独立,他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除了副首相职位之外,他亦曾兼任乡村发展部长,国防部长之重要职位。

1969年,五一三事件发生后,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阿都拉萨出任国家行动理事会主任。一九七0年九月廿二日,东姑阿都拉曼退休,他乃接任首相之职位,并且署理国防及外部长。

巫统在阿都拉萨的领导下。采取了一连串的新政策,积极推动国民教育政策,宣布新经济政策,俾在20年内建立起一个马来人的经济社会,这给巫统带来了新的面貌。

这一路来,原本由巫统,马华和印度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受挫,损失了许多席位。敦拉萨进行活动之下,最先在砂劳越与人民联合党,较后则槟城民政党,霹雳州人民进步党,以及泛马回教党,组成了州和中央联合政府。于是,国民阵线组织便正式成立。

在外交关系方面,阿都拉萨积极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1974年五月,率领马来西亚代表团,官式访问北京,正式签署马、中两国建立邦交之协定。而在7月,马来西亚举行第四次之全国普选。

这次之大选,国民阵线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在154个国会席位中,赢得了135个席位。而在州议会方面,全国360个席位中,国阵赢得了215个席位。于是,便产生了一个强大的中央和各州政府。这可说是阿都拉萨的一项辉煌的成就。

在应付五一三事件以后的国内动汤局面,阿都拉萨所采取的策略,是尽量减少政党的政治活动手段,去促进各政党之间的合作。国民阵线的成立,乃基于这一精神,而国阵取得的成就,也说明此一策略获得了成果。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巫统的地拉。

在巫统里头,当东姑担任主席,阿都拉萨乃担任署理主席,当阿都拉萨任主席后,署理主席乃由敦依斯迈医生担任。但敦依斯迈医生于1973年8月突然去世。于是,胡申翁出任署理主席阿都拉萨于1976年1月,在探白血病治疗白血病时在伦敦逝世。

阿都拉萨的长子纳吉在阿都拉萨逝世后,积极参政,并在政坛上一路青云直上, 2003年, 马哈迪从政治退休后,纳吉就出任马来西亚第九任的副首相。

任职: 马来西亚第2任首相
任期: 9月 22, 1970年 - 1月 14日, 1976年
出生日期: 3月 11日, 1922年
死亡日期: 1月 14日, 1976年
出生地: 北根, 彭亨
死亡地:点 伦敦, 英国
妻子: 拉哈诺雅
职业 律师
政党: 巫统
副首相:
-依斯迈拉曼 (1970 - 1973)
-胡申翁 (1973 - 1976)

敦依士迈:着名医生

已退休前警方高级助理总监拿督哈芝阿都华合

东姑阿都拉曼与各族群代表联合组成的代表团,准备和英国人谈判独立事宜。左起拿督聂阿末、依斯迈、拿督阿都华合、拿督莫哈末锡、李孝式、拿督阿都哈兹和拿督阿都拉萨(图发不上来)。

陆军首长阿都阿兹,调升国防卫队首长
投稿: KSLim_AW
2007-01-31
(吉隆坡讯)副首相兼国防部长拿督斯里纳吉宣布,原任陆军首长丹斯里阿都阿兹再纳,将从今年2月1日起擢升为国防卫队首长,以填补原任国防卫队首长丹斯里莫哈末安华。

莫哈末安华将于今年1月31日正式退休。

他披露,原任陆军副首长拿督莫哈末伊斯迈,将于2月1日获得擢升为陆军首长职位,填补阿都阿兹所遗留下的空缺。

他在文告中指出,陆军副首长的空位,则由陆军战场首长拿督马索再纳替代。

“原任马六甲区陆军分队第三基地少将拿督祖基菲,则擢升为陆军战场首长一职。”

他说,砂拉越州古晋区分队第一首长拿督莫哈末阿芬迪少将,则擢升为中将,由去年10月24日生效;此外,国防部卫生服务局总监拿督苏莱曼阿都拉,则擢升为中将,由今年1月1日生效。

另一方面,莫哈末安华(57岁)在梳邦再也空军基地一项为他而设的欢送会上建议说,海陆空三军首长的职位任期应该定于3年,即“2+1”共3年的任期。

他个人认为,三军首长可以在首年探讨本身计划落实的目标,第二年便着手实行,接着在第三年加以巩固,从而提升国防卫队的形象和人力资本的发展。
(星洲日报·2007/01/31)

敦陈祯禄(1883-1960)是马华公会的缔造者,创会第一任总会长。

他是饱读诗书的学者,成功的商人,卓越的政治家,献身人群的爱国主志士,始终以身为马来亚人民为荣,坚持自己是马来亚华人,更是马来亚华人公民地位的奠基者。

他是第一位鼓吹与发扬种族和谐合作,以建立一个马来亚人的马来亚国家的政治先知先觉者;与国父东姑合作,领导争取马来亚独立建国,为马来亚各族公认的开国元勋。
敦陈祯禄1883年4月5日出生于马六甲。

从他的高曾祖陈观夏开始,敦陈家族便定居马六甲,前后200多年。

陈观夏是于清干隆年间,从中国福建南来马六甲发展,事业有成,富甲一方。

敦陈出生时,陈家虽仍拥有庞大财富,但因为他的父亲陈恭安未获继承祖业,仅能从祖业收入中,分得固定的生活费,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敦陈早年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曾做过6年校长。1908年他回到马六甲,投身于橡胶工业。初时当一名胶园襄理,其后,得岳父的支持,拓展商业,商途顺遂,很快就风生水起,一身兼任20多家工商机构的董事职位。

事业有成,他也积极从事社会与社团的活动,历任马六甲中华总商会及他创立的《海峡殖民地英籍华人公会》的主席副主席。他关心马来亚本土居民的利益,主张生活在马来亚本土的马来人、华人居民应拥有与欧人同样的平等权利。

由于工商业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在社会上的积极活动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马来亚华人领袖,也深受英殖民地官员另眼相看。1912年受封为太平局绅;1916年委为马六甲乡村局委员。第1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后,由于他在马六甲乡村局委员任内,勤于发言,意见精辟,且积极参与当时有限度的政治活动,因而受到英殖民政的重视,1922年起受委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议员,至1933年,更升任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执行委员。任内,他对当时英殖民官员和欧人对华人的种种歧视行为表示不满,提出抗议。1932年12月23日,他发表一份呈给英殖民部的备忘录,刊登在当时的《英文海峡时报》,指出英殖民政府歧视华人的政策,使永久定居本邦,以本邦为家乡的华人,对自己在马来亚的安全,将来及子孙的前途,感觉严重不安与忧惧,并指出歧视华人的政策将在巫人与华人(也包括印度人)之间,造成明显的裂痕,历久之后更可能扩大为两者之间的互相猜疑、仇视。他更以立法委员的身份在议会上慷慨陈辞,要求增加亚籍人士的非官方议员席位;他为马六甲河沿岸的贫穷马来渔民请命,吁请殖民政府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此外,他极力促请英政府准许非英籍民加入马来亚民事服务,华人婚俗合法化;提倡民选制度并建议执行议会延揽亚籍人等。

日本人占领马来半岛期间,陈祯禄避难流寓印度。但是,他仍然心系马来亚本土华人和所有离开中国的海外华人的未来前途,1943年9月4日,他在印度孟买宣布成立“海外华人协会”。目标是:“保护海外华人的利益;团结华人,确保生存与自卫。”马来亚光复后,敦陈返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47年10月,他领导华人总罢市反对马来亚联合邦宪制。1948年,他被选为“民族联络委员会”的委员,他以成熟的智慧和崇高的理想奉献给该会。他成功地使该委员会一致同意接受经些少修正的“出生地法”(Jus Soli) 的公民原则。这个决定,意味着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合作,巫人和非巫人双方都要持容忍的态度和让步的精神。

1948年6月,因马共发动武装反叛,政府宣布实施紧急法令,当时华人成为英军与马共战争的夹心人,处境非常恶劣。许多华人被英军扣禁,被驱逐出境,甚至被英军和马共枪杀;几十万乡区华人被赶出他们生活了几代人的村子,他们的屋子连同生产工具、财物,很多时候就这样被英军一把火烧掉。英政府的高官还恫言,要把这些乡区华人集体遣送出境。为了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华人同胞,陈祯禄提出组织“马华公会”的建议,立刻得到全马各州华团的响应,各州华团纷纷召开联席大会支持成立马华公会。其中1949年2月19日,由雪兰莪州中华总商会发起的联席大会,共有超过50个华团的近200名代表出席,议决参与发起成立马华公会,并已征求超过3千名华人加入马华公会。当时,担任联邦立法议会议员的16位华籍议员也全力支持,并成为发起人。1949年2月27日马华公会正式成立,陈祯禄被选为总会长。

马华成立后,首要任务是阻止英政府驱逐华人返中国的计划,接着是设法筹款,包括发行18期福利彩票,从盈余中,筹集数百万元(注:当时的数百万元,几乎等于现时的一亿令吉),用来协助那些被集中在新村的同胞,盖搭栖身的木屋,提供粮食、医药和金钱的援助,并为他们争取一些最基本的民生设施,如食水供应、流动诊疗所和设立华文小学、民众会堂、图书馆等。

敦陈由1949年至1958年领导马华,与巫统合作,从结成华巫联盟参加全国各州的市议会选举开始,进而召开9次圆桌会议,探讨联合邦选举细则、为争取英国上下议院支持马来亚的独立铺路,制定召开全国国民大会、成立委员会负责考虑及修改联合邦宪法,以至召开第1、2次全国国民大会,通过《立法议会选举细则》与《修改宪法报告书》。

1954年2月25日,英殖民政府钦差大臣宣布不同意立法议会选举及修改宪制报告书,拒绝自治大选,不愿交出政治权力。

同年5月,华巫联盟代表团赴英伦与英谈判,要求举行立法议会自治民选,失败而归。

华巫联盟为此于6月13日召开紧急会议,通过杯葛各级议会,所有县、市、州、联合邦的各级华巫议员辞职抗议,也发动游行示威施压。

当时已届71岁高龄的马华总会长敦陈奋不顾身,领导马华与华社参与抗议!

正由于敦陈勇者无惧领导马华,不屈不挠,坚定立场与东姑领导的巫统共同奋斗,不懈努力,马来亚终于在1957年8月31日脱离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也正由于敦陈始终坚持民族平等,互相关怀、合作的理想,运用智慧,不亢不卑,通过与友族领袖理性谈商,终于使百万华人在独立年,取得公民权,确保了华人在这个国家的公民地位,并确立华人参与国家的公共决策,共享政权的宪法保障。

敦陈在1960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77岁。为了表扬他对国家的贡献,联盟政府给予他国葬的殊荣,全体内阁一齐送殡。国父东姑阿都拉曼1960年12月21日在下议院发表哀悼辞指出:“如果没有敦陈当时给我那种巨大的支持,我必须承认,我所领导的争取独立的使命,将无法完成,或者须付出流血和不安的代价…。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敦陈祯禄是一个杰出的人,他是一个饱学之士,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一个献身社会人群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卓越的爱国主义者。”笼牙皇家陵墓

东姑阿都拉曼,一位亚罗士打的王子及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于1991年逝世。终年87岁。他的遗体葬在吉打州笼牙皇家陵墓,与他的父亲及至亲兄弟一起。

❼ 在马来西亚,华人在当地的地位是怎样的

马来西亚华人在当地的地位并不算是太高,甚至只能说是二等公民。虽然在马来西亚华人非常的多。而且华人也是马来西亚经继领域的主力军和佼佼者。然而,与奉行各族共荣的新加坡相反,在奉行“马来人至上”的马来西亚,华人处境尴尬。大马华人虽然富有、受教育程度也高,却处处受到不公对待,地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其实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强盛,海外的华人也会多多选择来到中国发展。很多马来西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中国,并且在中国进行投资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份很大的努力。当然我们也应该多多帮助这些在海外受到歧视的华人,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留着炎黄子孙的血。

❽ 想了解一下马来西亚华裔的 企业家、知名人士、社会名流有有哪些,叫什么

潘健成
U盘之父,U盘的发明者。现任群联电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郭鹤年
郭鹤年,男,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192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郭鹤年是马来西亚最杰出的企业家。他的名字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已成为财富和成功的代名词。1990年,印尼《经济汇讯》双周刊评出东南亚25名富豪,郭鹤年榜上有名,并以15亿美元资产居大马的首富。2012年12月12日,郭鹤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杨秀惠
杨秀惠,本名杨秀僡,香港女演员。因出演电视剧《仁心解码》中的孙家碧一角而被内地观众所喜爱,从而打开内地知名度。现为TVB签约艺人,并表现出众。

张栋梁
张栋梁,华语流行歌手,生于马来西亚 、祖籍中国福建。2002年张栋梁从古晋只身到吉隆坡参加当年的Astro新秀大赛 并选唱了一首《黄昏》,结果夺下冠军宝座,成为了大马有史以来第一个尚未出唱片就已有歌曲MTV 在卡拉OK内热播的新人。并于2003年9月发行首张个人EP、2004年6月发行专辑《首选张栋梁》[1]并在专辑中翻唱歌曲《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纯粹动听的声音使此歌瞬时声名大噪,红遍网络世界和现实中的大街小巷。张栋梁因此赢得“华语K歌小天王”的称号。其后又发行多张高质量的专辑。2005年,获得新加坡金曲奖-最佳新人奖; 2006年,获得台湾KKBOX线上音乐风云榜-年度新人;2008年,获得MTV亚洲大奖 马来西亚最受欢迎歌手奖(第一位大马华人歌手得此奖项) ;2008年,获得大马飞跃青春最Yeah奖-最爱大马歌手金奖;2010年,获得My Astro 至尊流行榜-至尊人气歌手奖、至尊男歌手(大马);2011年,音乐先锋榜-年度先锋K歌王;2012年,获得My Astro 至尊流行榜-全台主持联颁至尊大马歌手、大马至尊男歌手、至尊年度大奖、至尊时尚大奖;2012年,获得Hito流行榜-Hito最受欢迎海外歌手(马来西亚)等。 除歌唱事业外,张栋梁还拍摄的多部偶像剧《微笑PASTA》、《无敌珊宝妹》、《女王不下班》、《爱情女仆》和《K歌·情人·梦》。

光良
王光良和光良是同义词,已合并。
光良(1970年8月30日—)(本名王光良,英语名:Michael Wong),马来西亚籍华裔,台湾知名流行歌手及作曲人,以歌唱及写作情歌着名,出生于马来西亚怡保。1995年签约台湾滚石唱片,曾和品冠组成歌唱组合“无印良品”,2000年组合解散后至今已经推出5张个人专辑,其中以童话最为触目。其代表作有《童话》、《第一次》、《约定》、《右手边》等。他也曾帮助过一些当红的歌手并替他们作曲,原唱为梁静茹的《勇气》及刘若英的《我等你》便是其作品之一。其后,他也收录了这些由其他歌手所演绎的他的作品,并以自己的版本呈现在《约定》专辑里。另外,光良也在多部影视剧中演出。

林宇中
林宇中,马来西亚籍歌手、词曲创作者,生日12月29日。毕业于马来亚大学微生物系。 代表作有《失恋学》《旋律》《靠岸》等。

❾ 华人目前在马来西亚的地位是怎样的呢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该国最大的两个族群就是马来人和华人。其实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根本没有马来人这个民族。古代的马来西亚一直是多国并立,在很长时间内都,这个地方都没有民族观念。

到公元16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相继到达马来群岛,民族这个概念才逐渐被当地人所接受。而在此之前,这里的土着只知道自己是哪个部落的。

❿ 马来西亚拿督斯里都有谁

拿督斯里,是马来西亚的州封衔中的最高封衔,但低于最高元首的联邦封衔——“敦”,全国只可以有50人拥有此名衔,华人获此封衔仅9人。现时最后一位被封为敦的是工艺大学名誉校长暨前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阿都拉阿育。在马来西亚拥有敦头衔者,地位最为尊贵,由州苏丹(Sultan意思是国王)封赐的是拿督斯里Dato' Sri;由州元首封赐的是拿督斯里在马来语中称谓为Datuk Seri, 与Dato' Sri 有所不同。

另外,着名马来西亚第四任前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和第五任前首相阿都拉·巴达威封号都是拿督斯里,离任后才被王室封衔敦,现任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是拿督斯里纳吉·阿都拉萨,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敦阿里芬也是。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1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5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15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2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80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41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9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2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12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