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什么教会最多
㈠ 马来西亚有没有一个叫大祭司教会
马来西亚有一个叫大祭司的教会。
大祭司教会是一间以中文为主,位于马来西亚砂劳越的古晋的独立的教会,属于NECF, ECCM及SECA的会员。
大祭司教会成立于二零零八年四月一日,并且深信耶稣是他们的大祭司。
上图从左至右: 黄诗婷执事(教会运作经理),蔡祥辉先生(顾问),陈福和先生(法律顾问),林添明长老,李晋光先生(顾问),林诗雅牧师,李小刚主任牧师,黄琬婷牧师,邱嬿如牧师,林恩丰执事,傅自政执事,黄爱琦执事及黄琩耀执事。
㈡ 求东南亚国家和所对应的宗教
东南亚国家太多以下举出部分例子:
1、越南:天主教、佛教
越南佛教是北传佛教之一。约于2世纪开始从中国传入。
越南是亚洲国家中天主教徒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越南有天主教徒约600万,人数在亚洲仅次于菲律宾和中国大陆,但其占人口的比重和社会影响力则远高于中国。同时天主教也是越南仅次于佛教的第二大宗教。
2、老挝:佛教
老挝全国有寺亩2000多座,过去佛寺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而且也是传播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广大农民主要通过寺庙接受知识。老挝的寺庙大多集中在万象和琅勃拉邦。琅勃拉邦过去是老挝国王和僧王所在地,即老挝的王都和佛教中心,那里的寺庙古老、精致,其中最着名的是华通寺,已有500年历史。
3、泰国:小乘法门
小乘法门,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缘觉乘修十二因缘,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4、新加坡:回教、佛教、基督教、兴都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
5、文莱:伊斯兰教
文莱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实行君主立宪制,素丹为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规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保持伊斯兰教原则。伊斯兰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为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印刷出版伊斯兰经籍设有宗教基金。全国设有伊斯兰教法院,处理宗教和民事诉讼。
6、菲律宾:天主教
天即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普世大公天主教会。源自希腊文的 καθολική,译作整个、全部或普世的。在初代教会时期,就是指着整个神的教会,不分国界、语言、种族与背景而言。只要属于基督教会者,都是大公或普世的教会。是基督教中历史传承最悠久、文化沉淀最深刻、信徒最多的派别。
㈢ 东南亚的什么教流行较广
东南亚地区,基督宗教、佛教、伊斯兰教流传较广。
东南亚(Southeast Asia)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东南亚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
东南亚地区除基督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外,还有一些其它宗教,但流传范围相对较小。
菲律宾
【罗马天主教】(80%),【伊斯兰教】(5%),基督教【福音派】(2.8%),【基督堂教会】(2.2%),菲律宾独立教会(2%),其他【基督教】教派(3%),其他(菲律宾原始信仰、【大乘佛教】、【犹太教】和无宗教者)(5%)
越南
【大乘佛教】(81%),【罗马天主教】(5%),【上座部佛教】(2%),【高台教】(1%),【新教】(1%),其他(【泛灵信仰】、【和好教】、【伊斯兰教】和无宗教者等)10%
柬埔寨
【上座部佛教】(95%)、【伊斯兰教】、【基督教】和泛灵信仰(5%)
老挝
【上座部佛教】(65%)、【泛灵信仰】(32.9%)、【基督教】(1.3%)、其他(0.8%)
泰国
【上座部佛教】(94.6%)、【伊斯兰教】(4.6%)、【基督教】等(0.8%)
缅甸
【上座部佛教】(89%)、【基督教】(4%)、【伊斯兰教】(4%)、【泛灵信仰】(1%)、其他(2%)
马来西亚
【伊斯兰教】(58.4%)、【大乘佛教】(22.2%)、【基督教】(9.1%)、【印度教】(6.1%)、【泛灵信仰】(5.2%)
新加坡
【佛教】(42.5%)、无宗教者(15%)、【伊斯兰教】(15%)、【基督新教】(10%)、【道教】(8%)、【罗马天主教】(4.5%)、【印度教】(4%), 其他(1%)
印度尼西亚
【伊斯兰教】(86.1%)、【基督新教】(5.7%)、【罗马天主教】(3%)、【印度教】(1.8%)、其他(【佛教】和无宗教者)(3.4%)
文莱
【伊斯兰教】(67%)、【佛教】(13%)、【基督教】(10%)、其他(原始信仰等)(10%)
东帝汶
【罗马天主教】(90%)、【伊斯兰教】(5%)、【基督新教】(3%)、其他(【佛教】、【印度教】等)(2%)
㈣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马来西亚与其它东南亚国家一样,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马来西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其它宗教还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原始宗教。
新加坡的多民族决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筑各式各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圆顶、哥特式教堂尖顶、带有神秘神像的兴都教寺庙以及中国寺庙。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兴都教、锡克教、犹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与道教
早期的华人移民,如同其他种族的移民一样,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不同籍贯的华人,各自兴建庙宇,让善男信女参拜。其中有一些庙宇,已成为国家古迹,如天福官、双林寺和凤山寺等。
佛教有“三宝”——佛、法(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以引导信徒奉行他们的礼仪。 在新加坡,绝大多数的佛教徒,是属于大乘(Mahayana)学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刚乘(Vajrayana)和其他学派。不同的学派,经由新加坡佛教总会、新加坡僧伽联合会,和世界佛教联谊会新加坡分会联合主办的宗教、文化、教育与社会福利计划等活动,有更密切的接触与合作。
道教有“三清”-- 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灵宝天尊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天神。道教天师道从创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其中“道”和“德”作为基本的信仰。
兴都教
前来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们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带来新加坡。他们早期的宗教事迹,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区兴建兴都庙,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
兴都庙成为许多印度节日与庆典的焦点。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响;而他们的生活中的不同阶段,也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设有祭坛或祷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约有24间主要的兴都庙,其中在桥南路的马里安曼兴都庙(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实龙岗路的实里尼维沙伯鲁玛兴都庙(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为国家古迹。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于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会,专门负责马里安曼、实里尼维沙伯鲁玛、西凡和维拉米玛达拉曼等兴都庙的行政与管理工作。这些兴都庙都属于基金会的。基金会也主办一些大节日庆祝活动,如大宝森节、蹈火节和九夜祈祷节。
印度族也设有印度人咨询委员会,对有关印度宗教和习俗,以及影响印度族社区的一般福利问题,向政府提供意见。
天主教会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历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莱佛士发现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过境的传教士通过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数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稳健成长并开办了数间学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会就开办了第一间男校,这间学校后来成为着名的圣约瑟书院。圣约瑟书院建于1852年,由拉萨尔修士主理。两年后,修女会在维多利亚街开办了一所女子小学——圣婴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禄六世颁令新加坡成为另一个主教区,不再隶属以前的马六甲一柔佛主教区。在1977年7月26日签署的协议下,澳门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会管辖权移交给新加坡主教。这项协议于1981年5月27日获得罗马教廷的批准。当这道教令于1981年6月26日颁布后,就在7月1日生效,此后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就直接由罗马教廷管辖。
新加坡共有30间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会管理20所小学、17所中学、一所大学先修班和一所初级学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也开办安微尼亚山医院、雅西西慈怀病院、5间老人院和一间儿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会
在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后4个月,他把一块土地赠送给伦敦宣教会。5个月后,第一位传教士抵达新加坡。在最初的数十年里,一些不同的团体,对新加坡的基督教教会的发展作出独特贡献;它们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马六甲的海峡华人族群、海外传教士,以及印度与中国的基督徒移民。神学院与圣经学院也随着成立。
㈤ 马来西亚信仰的宗教是什么
马来西亚宪法保障宗教自由,但规定伊斯兰教(回教)逊尼派为国教。
根据2010年人口和房屋普查的数据,约61.3%的人口信回教[128];19.8%人口为佛教徒;9.1%基督教徒;6.3%人为印度教徒;1.3%人为儒家、道教和其它传统的华人民间宗信仰追随者。其它则是包括几种信仰,包括泛灵论、民间宗教和锡克教;而1.1%的人没有任何宗教或没有提供任何讯息。
马来西亚主要有三大民族,即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和一部分原住民。在西马的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信仰伊斯兰教也有少部分原住民是基督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在东马也有少部分马来人信奉基督天主教的,和当地的原住民有一大部分是基督天主教。印度人有极少部分信清真教,大部分信印度教。
(5)马来西亚什么教会最多扩展阅读:
马来西亚的国教是马来西亚的政治价值所在。马来西亚的国教就是马来西亚信仰。在通常情况下,有马来西亚就有马来西亚宗教。所谓马来西亚宗教,是以特定的政治理念或政治信仰为核心,以特定的政治典礼为表现形式,
全体国民为教团成员,以马来西亚行政组织为宗教组织,以马来西亚道德为宗教道德,以特定的历史文献为经典的文化形态。历史发展的宏观过程看,马来西亚宗教非但无害,反而有益而且必要。没有政治信仰,政治伦理和政治秩序将失去终极价值的支持,因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㈥ 东南亚国家大多信仰佛教,为何马来西亚却选择了伊斯兰教
华人普遍信仰从中国东南沿海带过去的传统民间信仰,印度移民普遍信仰印度教。
斯里兰卡的代表是无畏神庙和大神庙,大圣殿派后来得到政府的支持,并用武力摧毁了真棒山圣殿派。结果,在斯里兰卡形成了以斯里兰卡佛教为主体的宗教模式。东南亚佛教分布的特征主要是印度支那半岛上的上座部佛教和岛国所控制的大乘佛教,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岛国佛教的挫折。不同实践方法的规模和规模使它们在深度上与特定种族的习俗有所不同。 Theravada佛教僧侣不生产任何东西,仅靠乞讨为生,追求自己的解放,也不强调普渡众生。
㈦ 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分别主要为什么宗教
东南亚在历史上受到印度的影响非常深,所以先后出现了印度教时期和佛教时期,当孟加拉伊斯兰化后,又影响到一些地区信仰了伊斯兰教,缅甸绝大多数是上座部佛教,少数地区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徒,但人数少到忽略不计;泰国,90%为上座部佛教;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虽然国教是伊斯兰教,但因为其民族成分比较多,佛教,印度教,基督教都有;印度尼西亚,其国教也是伊斯兰教,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数最多的国家,不过着名的巴厘岛是印度教区;新加坡,新加坡是新兴国家,是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各族群带来了各自的宗教信仰,最多的是佛教,马来族群带来了伊斯兰教,印度族群带来了印度教,锡克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