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华人的马来西亚会怎么样
A. 曾经拥有700万华人的国家马来西亚,为何如今却人走楼空
因为华人认为在马来西亚这个国度里没有尊严。这个人口曾经达到700万华人的国家,如今却“人走楼空”,在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还是一个不太发达的国家,一些国人为了生活都移居国外,大家都认为中国移民最多的国家,一定是要到美国的唐人街,那可是华人的聚集地。但是在如今看来,华人居住最多的国家并不是美国而是马来西亚。将近700万的华人到马来西亚来,他们在这里生活、学习、工作。
因为马来西亚国家法律规定,这个国家的一等公民只有马来人,比华人和印度人都更高一级别,所以大部分华人都对此国家的这种政策感觉失望,不仅如此,马来西亚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华人建立的商店也都陆续离开。如今的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了,祖国的强大在招引着大批华人回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B. 华人在东南亚为什么没有独立建国这7个华人国家是如何消亡的
与西欧人向亚、非、拉广大区域殖民的同时,中国人也开始了下南洋的活动。明朝中后期,汉人开始大规模向东南亚地区移民,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下南洋”。
(大航海时代的中式帆船)
华人移民东南亚,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华人凭借自己的双手在蛮荒之地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在今天的东南亚国家中,华人绝对人数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印尼约有880万华人,占当地人口的3.5%左右;相对人数最多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约有370万华人,占当地人口的74.2%。(当然这是一个大致的数字,统计会有出入。)
(在东帝汶的客家人)
很多人在学历史的时候都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除了新加坡,华人在东南亚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家?
其实新加坡一开始也不是准备要独立建国的,新加坡积极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后来因为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与马来西亚联邦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产生了矛盾,加上新加坡又发生了华人和马来人之间的骚乱,马来民族统一机构领导人东古为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把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联邦开除了出去。新加坡被开除出马来西亚联邦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马来西亚地图)
华人之所以在东南亚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家,这不得不从明清政府的海洋战略说起。
明朝政府自郑和下西洋以后,就不怎么关心海洋事业了,但是呢,明朝好就好有“海上集团”的存在,当时中国沿海和东南亚地区的海上贸易被中国的“海上集团”控制,“海上集团”也被称为“武装海商集团”,中国的“武装海商集团”历时约2个世纪,其中最着名的就是王直、李旦、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
(荷兰人眼中的郑芝龙,穿绿衣服的是郑芝龙)
明朝对活跃于海上的武装集团原则上是予以严厉打击的,但是明朝的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他们的存在,或者因为地方官吏徇私舞弊,或者因为明政府海禁政策法令无常,总之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海上集团依然很活跃。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由于当时最大的海上武装集团——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参与了反清的活动,并且郑成功一直领导军队在东南沿海从事反清斗争,所以在清朝看来,这些海上武装集团是潜在的威胁。清朝水师对海上武装集团进行了清剿,最终在18世纪彻底肃清了这些“海盗”。
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以后,准备进一步去菲律宾开拓,此时,郑成功不幸逝世,进攻菲律宾的计划就搁浅了。
郑成功的逝世以及清朝在18世纪彻底剿灭海上武装集团,表明中国人的武装集团彻底从东南沿海退出,相当于把中国沿海和东南亚地区的制海权拱手让给了西方人。
(西方人绘制的中国广东、福建沿海地图)
一方面明朝、清朝的中央政府不关心海洋事业,另一方面海上武装集团又被消灭。所以从18世纪开始,华人基本上失去了来自中国本土的武力支持。
建立国家需要武装,没有武装,哪里有国家?
十六、十七、十八世纪之时,中国人在东南亚建立了7个国家(其中有1个是南宋末年建立的),这些国家后来都消亡了。既得不到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又面临着强大的西方列强,华人又是作为客居者的身份居住在当地。这些国家是无法生存的。
兰芳共和国
这7个国家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兰芳共和国(1777年—1884年),1770年,广东嘉应(今梅州市梅县)客家人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成立了“兰芳公司”,兰芳公司成立以后,当地的一些酋长要求获得兰芳公司的保护,于是在1777年,罗芳伯正式建立兰芳大统制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位置)
兰芳共和国成立以后,面临着荷兰人的威胁,罗芳伯知道当时洋人还是害怕清朝的,对清朝皇帝有所忌惮,于是向清朝政府纳贡称臣,清朝皇帝对中国人在海外称王称霸向来都是不赞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将来有一天是不是要回国抢我的位置?罗芳伯因为是华人,很清楚中国皇帝心里想的那些事儿,所以不是以“共和国”的名义,而是以“公司”的名义,向清朝皇帝进贡。
(兰芳共和国其实当时是清朝的藩属国)
但是,荷兰人看不明白,以为清政府真的认可兰芳共和国作了清帝国的藩属国了,所以一直不敢把兰芳共和国怎么样。到了1884年,清政府已经彻底衰落了,荷兰人入侵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覆灭。因为兰芳共和国是以公司的名义向清朝进贡的,而不是以“藩属国”的名义进贡的,所以兰芳共和国被荷兰人消灭之时,清政府什么话都没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连个正式的条约都没有签,琉球、朝鲜、越南等藩属国至少是有条约的。
戴燕王国
坤甸河北部(与兰芳共和国非常的近)有个戴燕王国,其国王非常的残暴,当地人民对他非常的不满,广东省梅县人吴元盛杀了戴燕王国的国王,当地民众拥戴吴元盛为戴燕王国国王。戴燕王国存在的时间共70余年,历四任国王。
(坤甸位于印度尼西亚的西加里曼丹)
19世纪中后期,戴燕王国也沦为荷兰的殖民地。清政府当然也是什么话都没说,清朝皇帝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有个戴燕王国。
安波纳岛王国
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南明灭亡后于安波纳岛(纳土纳群岛)自任国王。纳土纳群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群岛,位于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岛之间的海域,由272个岛屿组成,面积2,110平方公里,现在的人口约9万余人。
(纳土纳群岛的位置)
张杰绪为什么会在这个群岛上建国?因为南明灭亡以后,广东沿海的一部分残兵败将不满清朝的统治,联合一部分渔民来到纳土纳群岛生活。可惜,张杰绪死后,王国内部出现权力斗争,张氏王国渐渐衰败,后来纳土纳群岛也成为荷兰的殖民地。
马来吴氏王国
福建人吴阳在1775年于马来半岛的宋卡建立王国,该国无国号,后称臣于暹逻。
(宋卡的位置)
(现在的宋卡)
暹罗吞武里王朝
泰国的吞武里王朝可以认为是华人建立的,因为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郑信(1734—1782年)是个中泰混血儿,郑信的父亲来自中国广东澄海,名郑镛,广东潮汕人,郑信的母亲诺央是暹罗人。
1782年,吞武里王朝发生宫廷政变,郑信被杀。从柬埔寨前线率大军回国的却克里将军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曼谷王朝。却克里是曼谷王朝的第一代国王,史称拉玛一世,却克里的父亲名叫通滴,是孟族人,他的母亲名字叫做 Daoreung,她具有部分华人血统,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华人。因此曼谷王朝与华人的关系不是很大。
(郑信)
东南亚还有两个华人王国是在元、明时期建立的。
爪哇顺塔国
南宋末年,崖山一战,张世杰惨败,陆秀夫背负幼帝蹈海自杀,但是陆秀夫的儿子并没有死,也没有投降元朝,他率领部分南宋遗民乘船到了爪哇岛,建立了顺塔国。
(爪哇岛的位置)
顺塔国在明朝永乐年间还向明朝进贡了,《明史》记载了顺塔国进贡的事情并追述了顺塔国建国始末。今天的我们才知道关于爪哇顺塔国一些历史。
顺塔国后来怎么样了,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飞龙国
广东省饶平乌石村人张琏在嘉靖年间起义,反抗明朝的统治,转战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后来义军被明廷剿灭,张琏出海南下,在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自立为王,来自广东、福建等地的华人移民和商人均依附于他。
(苏门答腊岛)
飞龙国后来怎么样了,史书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西方列强来到东南亚以后,清朝皇帝一般不怎么关心海外的事情,这些华人国家得不到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当然无法抵抗西方列强。
二战胜利以后,东南亚各个国家相继独立,以华人为主体的区域呈零星状分布于东南亚各地,很难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且华人在当地本身就是后来者,人都是讲究“先来后到”的,华人在方方面面都要谨慎行事,只专心于商业和教育,对政治却不怎么关心。新加坡是因为被马来西亚联邦开除了,才成为一个华人国家。
(郑和下西洋所到的区域)
与西欧人在亚、非、拉等广大区域殖民的同时,中国人也开始了下南洋的活动,但是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西欧人的殖民活动背后有强大的国家支持,而中国人开拓南洋的活动没有得到明、清中央政府的支持。这就是西欧人在亚、非、拉等地建立了很多独立的国家,而华人移民海外却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家最根本的原因。
C. 马来西亚独立后,华人为何越来越少
马来西亚就是大家口里面的大马,它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占比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新加坡。
原本在大马,华人占到全国人口的37.2%,可是现如今人口下降到了,华人仅占大马人口的22%。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种族问题。二是生育率问题。
可是乙认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不干!于是甲就联合各方面的人,往死里面打击乙。乙没有办法,只能是迁移到其他的村去居住。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现如今华人的生育率在逐年的减少。
D. 在马来西亚,华人在当地的地位是怎样的
马来西亚华人在当地的地位并不算是太高,甚至只能说是二等公民。虽然在马来西亚华人非常的多。而且华人也是马来西亚经继领域的主力军和佼佼者。然而,与奉行各族共荣的新加坡相反,在奉行“马来人至上”的马来西亚,华人处境尴尬。大马华人虽然富有、受教育程度也高,却处处受到不公对待,地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其实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强盛,海外的华人也会多多选择来到中国发展。很多马来西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中国,并且在中国进行投资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份很大的努力。当然我们也应该多多帮助这些在海外受到歧视的华人,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留着炎黄子孙的血。
E. 马来西亚没了华人会破产吗
华人没了,马来西亚会破产
F. 马来西亚华人的处境有多尴尬
马来西亚华人的尴尬处境在于,华人在马来西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总是不断有报道华人在马来西亚所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其他族裔特别是马来人不满华人的经济垄断,认为华人抢了他们的饭碗,使他们的收入变低。然而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华人为之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懒惰、散漫的生活态度。
从客观上说华人很难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原因在于少数族裔与主体族裔的矛盾。在卢旺达大屠杀中,只有10%人口的图西族是当权派,被80%人口的胡图族人杀戮,造成100万人口死亡的惨案。南非的曼德拉上台以来,拥有绝对多数的黑人对白人进行排挤。这都是一些极端的例子,说明了华人做为少数族裔,非常不容易改变现状。
G. 马来西亚曾拥有700万华人,为何如今却“人去楼空”了
马来西亚曾拥有700万华人,现在却是人去楼空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马来西亚的人专政独裁,有福利只想着本地人,对其他国家的人都不重视。
但是马来西亚想专政独裁,他们只把马来人当作自己国家的公民,为马来人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但是这些便利,其他民族的人们确实没有办法享受的,所以他们所做的种种让人寒了心,这也是导致华人离开马来西亚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H. 马来西亚华人未来怎么办
马来西亚固执偏激封闭,很难发展下去的。
,马来西亚的人口结构中,华人所占比例正在逐年减少。根据马来西亚最大的独立智库“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的统计数据,如果该国目前的外向移民趋势不变的话,到2030年,马来西亚华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将从1957年的38.2%下降到19.6%。若此数据属实,那么是何原因导致华人纷纷离开马来西亚?对此,记者采访了几位马来西亚华人,听他们讲述在马来西亚的真实生活以及出走原因。
华裔在马人口占比下降近20%
目前在北京工作的马来西亚华人邱先生向记者证实了美国媒体的报道。他说:“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最新的数据,马来西亚现有人口约3100万,其中华人比例约为20%多,也就是七八百万左右人口,而之前所占比例在40%左右,相较之下,华人确实减少了。”
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大三学生邓世轩,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留学生,在马来西亚留北京学生会中担任副主席。据邓世轩介绍,马来西亚是多元种族的国家,虽然拥有不少的多元社区,但华巫印(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简称)很多时候不是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区,而是形成以单一族群为主的个别社群。这是随着各族群的生活习惯自然形成的,有历史因素。
邓世轩说:“如马来人除了在城市生活以外,大部分集中在乡村或城市边缘地带,主要是因为在殖民时代马来人多数务农。而当时的华人移民多数经商及做苦力,于是在华人占多数的城市或生活区渐渐发展起了城镇式的社会,开始了买卖生活必需品的商业活动,所以现今华人一般集中在城市,华人同时也是国家城镇建设的参与者。”
邓世轩还谈到生活中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相处。“大家也会互相买卖交流,但不会干涉对方的生活,或许在政治层面上大家的争议会比较大,如对伊斯兰法的认同及土着权益的态度。”
华人族群福利遭差别对待
曾在中国传媒大学留学的马来西亚华人女孩铭霓,目前在北京工作。她说,“确实有感觉到华人比例在慢慢降低,身边人也有移民的倾向。”当被问及原因,铭霓坦言称,“虽然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生活还不错,但族群福利上会被差别对待。除了马来人,其他族群常会被政府的一些政策打压。比如教育方面,像国立大学,马来族群能考进的几率比较大。他们会有很多政府补贴,然而其他族群并没有。”
铭霓对记者说,这种差别对待的现象在马来西亚被称为“固打制”。记者了解到,“固打制”,是指在教育方面实行以马来人利益为主的种族配额制。“马来西亚政府的大部分海外升学奖学金颁发给马来人。在公立大学招生方面,马来西亚当局也是以种族政策和‘固打制’为由,将专业领域如医科、工程系、法律、药剂系及生物科技等分配给马来人,华裔优秀生纵然成绩显着,也不一定能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
已经于2015年移民至澳大利亚的马来西亚华人林思霆,对记者谈起她当初离开马来西亚的原因。“国家对待华人的制度不公平、不公正。教育方面,在马来西亚进入大学是有限制的,如果有100个学位,马来人不管成绩如何都可以占有70个名额,剩下30个名额给华人和印度人。为了孩子只好移民澳大利亚,我不想我的孩子被不公平对待,我们可以一起竞争,但是在马来西亚,是看肤色的。”除此以外,林思霆说,“政治方面,所有的政府高级职位也多是保留给马来人,当局还利用种族和宗教分离人民。经济方面,经商也必须保留一定的股份给马来人,以前是30%,现在是51%,才可以发营业许可证。”
林思霆说,“我的祖先从中国南下南洋,到马来西亚落地生根,到我们移民澳大利亚,追求的是更好的生活。”
专家分析:“马来人优先”的思想仍根深蒂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许利平分析称,马来西亚华人比例在逐年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1957年建国初期,马来西亚的华人和马来人的人口比例是不相上下的。而华人比例出现逐年下降的原因,一是华人的出生率相较其他种族更低,像马来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到四个孩子,甚至十几个孩子,这就造成华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
第二个原因是,马来西亚政府实行的“固打制”,要求按照种族比例来录取大学生,给马来人很大的优待,导致华人去国外追求更好的教育,继而在国外工作并移民定居。
第三个原因,虽然马来西亚政府取消了以马来人优先的新经济政策,但马来人优先的思想在马来西亚还有广泛的社会根基。这些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华人选择外向移民。
许利平称,华人比例下降是个客观规律,而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未来十年还会继续下滑。
马来西亚吉隆坡唐人街(来源于人民网)
没有华裔,马来西亚不会有今天的面貌
马来西亚,这个和我们相隔不远、面积不大的国家,和中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马来西亚华人的移民史可追溯至汉代,唐宋时中国和马来群岛已有频繁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元代时已有华人在当地定居的明确记载。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多次在马六甲停留。至今,作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马六甲仍然保留有大量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一些华人因为和当地人通婚,开始在马六甲定居,渐渐受马来文化影响,繁衍开来,但依然保留了华人的很多风俗仪式。此时开始,华人开始在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逐渐成为马来西亚的重要民族。
在马来西亚,华社通过中小企业为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部分最有名的大企业都来自华人。2009年,华社研究中心出版了《勤俭兴邦—马来西亚华人的贡献》一书,书中详尽地讲述了一代代华人为马来西亚做出的贡献。书中写道,“华人先辈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大胆开发锡矿、拓展农耕地、建立村镇及塑造井然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促使马来半岛各土邦逐渐繁荣起来。至独立时,绝大部分华人已落地生根并安分守己地以这个国家为安身立命之地了。”
马来西亚华人不仅搭建了中马交流的桥梁,而且在加强中马经贸合作、促进对华投资、增进中马民间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较为知名的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有“U盘之父”潘健成,现任群联电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享有“酒店大王”和“亚洲糖王”之称的郭鹤年,是马来西亚最杰出的企业家。2012年12月12日,郭鹤年曾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曾经表示,没有华裔社群,马来西亚不会有今天的面貌;没有华裔社群的支持,马来西亚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I. 如果华人大量撤离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会不会垮掉
马来西亚是地属于东南亚的岛国,处于热带,位居太平洋。马来西亚国家中的华人数量确实不少,有好几百万的华人在马来西亚生活定居,而且华人对于马来西亚的经济也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如果华人大量撤离马来西亚的话,马来西亚还不会垮掉,但是肯定会受很大的影响。马来西亚之所以能够吸引华人前往,就是因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马来西亚地处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界,海洋运输的枢纽之一,地理位置优越,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其他热带资源,所以马来西亚没有华人也可以继续维持下去。不过应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马来西亚会处在重创之中很难恢复过来。
J. 马来西亚 排华 吗 如果中国人想去马来西亚发展, 马来西亚对于华人的政策是怎么样的呢
马来西亚不排华,与中国的关系是东盟中比较好的。
马来西亚对当地的马来西亚华人,也还算好,只是一些社会福利待遇与马来人比稍微差一点。
华人努力,会赚钱,马来人靠政府的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