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是什么特色
⑴ 马来西亚槟城的有哪些特色
马来西亚槟城是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位于马来西亚西北部。整个槟城被槟城海峡分成两部分:槟岛和威省,威省的东和北部与吉打州为邻,南与霹雳州为邻;槟岛西隔马六甲海峡与印尼苏门答腊岛相对。州首府乔治市是重要港口城市,是首都吉隆坡和新山市之后的马来西亚第三大城市。 这里汇聚了很多美景和美食,是旅游的最好选择。
马来西亚也是很多特色景点美食,其中蛇庙,原名清水庙,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位于槟城以南14千米处,正名叫福兴宫,山门刻“青云岩”,供奉清水祖师(宋末抗元英雄陈昭应的法号,晚年隐居福建安溪县为僧,1109年卒于清水岩,乡人立庙祀之),是安溪陈姓华侨从家乡清水岩传衍来的。 据说1795年前后佛诞时,青蛇进庙偷吃香客供奉的食物,驱之不去,越聚越多,长者一米多(当地人称之为“青龙”)
⑵ 马来西亚的民俗风情~~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并存,形成了马来西亚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
伊斯兰教于13世纪前后由阿拉伯商人带入马来半岛并广为传播。15世纪被马六甲国王确立为国教至今。多数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佛教、印度教是马来西亚古代社会的主要宗教。华人信奉佛教,印人信奉印度教,小部分华人、欧亚混血人和沙巴、沙捞越的少数民族信奉基督教。
马来人见面时相互握手,然后双手触摸胸膛以示真诚。马来男士一般不主动与女士握手,除非女士主动握手。左手被马来人认为是肮脏的,因此在接、递物品时应用右手。马来人习惯用大拇指指人或指路忌讳用食指,不翘二郎腿,不用手抚摸小孩的头。马来人忌食猪肉和禁酒,也忌讳印有动物或人像图案的物品。
⑶ 马来西亚有什么特色
马来西亚的特色太多了。因为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所以不只是有各种文化的美食和建筑风格,还有各种风格融合之后的各种特色。而且马来西亚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热带国家,东马西马都有着长长的海岸线,拥有无数美丽的海滩和海岛。如果想要来马来西亚旅游,下面几个地方是绝对要去的——
热浪岛(每年有两段时间封岛,去之前请确认):美极的沙滩,见底的海水,热带鱼珊瑚海龟鲨鱼,没有讯号的海岛!最美的浮潜地点!
马来西亚首都城市——吉隆坡:美食满地,紫醉金迷!如果要上双子塔,请预早订票。
槟城岛—:华人区,这里的美食应该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马六甲古城:这里的娘惹美食是华人与马来人文化融合的奇妙产品。而且历史气息非常浓重。
云顶:马来西亚唯一的合法赌场,富丽堂皇。不来这里见识一下赌场的迷魂阵,不应该。而且这里是山上,天气非常凉爽。
东马神山:运动爱好者登山爱好者一定要来,但是来之前请锻炼身体。因为上下山需要两天多一点的时间。
东马仙本那:世界闻名的潜水天堂。
⑷ 马来西亚的特产有哪些
马来西亚的特产有马来西亚白咖啡、马来西亚红毛丹、马来鸡蛋糕、丑丑巧克力、沙巴红茶等。
1、马来西亚白咖啡
白咖啡是非常着名的马来西亚特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白咖啡并不是指咖啡的颜色是白色的,它以特等咖啡豆、特级脱脂奶精为原料,采用中轻度低温烘培及特殊工艺精制而成。
2、马来西亚红毛丹
红毛丹,又名毛荔枝,原产马来西亚,属无患子科韶子属,有36个种,系热带多年生常绿果树,是东南亚着名水果之一。
3、马来鸡蛋糕
马来鸡蛋糕是道地传统蛋糕,马来西亚人无论任何种族与年龄都一样会喜欢。传统上,马来鸡蛋糕通常在过年过节,如开斋节及农历新年才烘焙。如今很多人都懂得其制作方式,在平日也会购买食用。
4、丑丑巧克力
马来西亚的丑丑巧克力,其实是提拉米苏的口味的,因为橄榄形状,外面裹了一层厚厚的可可粉,看起来丑丑的,所以大家叫他丑丑。
5、沙巴红茶
沙巴红茶虽比不上世界四大红茶出名,但也有其独特的风味。沙巴红茶细腻,呈暗红色,泡出来的汤色鲜红明亮,犹如琥珀的颜色
⑸ 马来西亚特色美食有哪些
马来西亚特色美食有:椰浆饭、沙嗲、叻沙、肉骨茶、干咖喱牛肉、马来糕点、竹筒饭、沙律_惹、咖喱鸡、印度抛饼、黄姜饭、海南鸡饭、Rojak、珍多冰、娘惹菜、马来辣虾面、西刀鱼丸等。椰浆饭:椰浆饭传统上被用来当早餐吃的,而它也在清晨开始就在马来西亚的路边档口卖出。它通常是被报纸、麻浆纸或香蕉叶包住卖的。椰浆饭颜色奶白,散发浓浓的椰子清香。椰浆饭颜色奶白,散发浓浓的椰子清香。
沙嗲是将腌好的牛肉、羊肉、鸡肉串成串以适度的火候炭烤后,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层厚厚的沙嗲酱一起入口。沙嗲酱由花生酱、椰酱、幼虾等调制而成,香醇无比,在享用一串串沙嗲的同时,再配以椰叶或班兰叶包裹的传统马来米饭、小黄瓜及洋葱等,入口的沙嗲味道更加分明。
叻沙是一个用鱼熬出来、略带酸味的浓汤,也是最着名的娘惹料理之一。叻沙的主要成份有:甘望鱼、切成丝或碎片的黄瓜、洋葱、黄梨、红辣椒、薄荷、叻沙叶和粉红野姜花,再配上米粉或者米线以及虾酱上碟。
肉骨茶是一种流行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带的食品,是以肉与骨配合中药煲成的汤,并没有茶叶或茶的成份,但是由于食用时多会泡茶解汤肉的肥腻,所以一般都习称肉骨茶。
⑹ 马来西亚有什么特色东西
沙巴挺不错的,适合爱好潜水人士去旅游,风景很好。马来西亚热浪岛也不错,也是潜水圣地。马六甲可以去,旅游景点很集中,全部走路可到
⑺ 马来西亚都有啥特色啊
马来西亚是个以农立国的民族,因此维持着许多原始信仰,非凡是各民族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响尤为深远。由于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种多元的文化特色。
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由于马来人在政治上势力很大,伊斯兰教也成为马来西亚的国教,全国各地的主要清真寺无不宏伟壮丽。除伊斯兰教以外,马来人还保留着原始宗教,其代表性的仪式是称作昆德利的共食仪式。这种共食仪式起着维持社会连带关系的重要作用。可以说马来人的社会组织是由伊斯兰教规范和传统习惯二者合一共同维系的。
住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有吉隆坡的观音寺、三宝洞、霹坜洞;马六甲的青云寺;槟榔屿的极乐寺、白云寺等。寺院规模多宏伟壮观,大多成为名胜之地,充分反映了支撑马来西亚经济的华人的社会力量。佛道混合是这些寺院的特征,一个寺院里往往同时供奉着福德正神、玉皇大帝和释迦牟尼、观音菩萨。
住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多为印度南部的泰米尔族。其代表性的宗教当然是印度教,这是印度人特有的宗教。印度教的特点是一无教祖,二无教会组织,三无至高无上的经典,人们崇拜村镇神、家族神和个人神三种神氏。印度教有许多外国人很难理解的地方,比如作为社会基本制度的种姓制度。印度教终极理想是达到梵我如一,而要达到这种至高的境界需要做瑜珈等种种苦行。供奉的神有维鸠奴神、湿婆神。
海龟产卵奇观
红滩是闻名遐迩的大海龟产卵地,位于瓜拉丁加奴以南60公里,是一个静谧的乡村,这里是有名的海龟产卵地,每年5月到9月是产卵季节,大批旅游者从世界各地赶到这里来观赏这一奇观。
红滩有5种大海龟,体长平均155厘米、体重平均375公斤左右。至今观测到的最大的海龟有体长200厘米、体重750公斤的大家伙。
海龟在深夜从海底慢慢地爬上来找产卵处,找到一处即全力以赴的挖开沙子,在里面产下80——100个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卵,在上面盖上沙子,然后慢慢回到海里,不留任何脚印。整个过程宛如一幕动人的戏剧,也正是因为它太有名,假如旅游者一心想看到在海边静静产卵的海龟,恐怕会失望而归,而对于海龟来说,如今已落到在众目睽睽之下产卵的尴尬境地。
在红海滩住宿时,若事先向旅游人员说好,一有海龟上岸的消息,服务员会敲客房门通知游客。时间早则夜里9点或10点,晚则黎明4、5点钟。海龟要在海滩上徘徊许久才产卵。产卵结束后海龟爬回大海,产下的卵立即会有工作人员收集保护起来。旅游中心四周的沙滩上有小海龟孵化场。运气好的话可在此看到新出生的龟宝宝。
马来人早期的住房与海、河密切相关,为了捕鱼、喝水、运输的方便,就在海边河畔搭屋成家,渔村建在水上,所谓街道就是一些连接起来的小桥。在马来西亚北部,经常可以见到放木排工人的村庄,宽宽的木筏上有竹制的茅屋。在马来亚的港口城市,有许多船上人家,他们终生在船上居住。
塞诺伊人的村寨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两三户有亲戚关系的人家组成的建在水边的高脚屋村寨,这是今天最普遍的一类;另一类是由一个或几个如同加里曼丹达雅克人那样的长屋组成的村寨,长屋最里边的房间属于头人(头人这个职位在各支塞诺伊人中都是世袭的),这类长屋已较少见了。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塞诺伊人喜欢住在河源地带,他们盖房子更随便。塞芒人的住房非常简陋,是用棕榈叶搭的窝棚。棚子一端触地,另一端用两三根木棍支起,有时他们把小屋建在树上。在沙捞越州,海达雅克族(即伊班族,是沙捞越州最大的少数民族)则集体住在长屋里,长屋是一种与浮脚楼相似但相长的房子(长达数十米,甚至有200米长),长屋中间有一通道,通道两旁是住户。在离沙捞越州首府古晋58千米的甘蓬加犹山区,居住着陆达雅克人(即伊班族)。他们住的“长屋”是用椰子叶覆盖的,屋内的地板、梁柱,非凡是高架木桩,用的都是上等硬木,墙壁则竹木兼用。
马来头饰
马来人无论男女头上都戴着各种各样的头饰。在去村里或城里清真寺的路上,经常可见戴圆锥型天鹅绒帽子的男性,这表明他是回教徒。而到麦加朝过圣,获得“哈吉”称号的人都戴一种叫做可达雅的白色帽子。
马来语“通可罗”即是指妇女用的头巾,也是表演传统文艺或体育活动时不可缺少的头饰,其式样可根据本人喜好而千变万化。马来西亚国王的通可罗幅在马来式头饰中是最有名的,它是国王身份的标志,他人不得随意模拟。国王的头巾甚至还被起了个名字叫做“永远的回忆”,据说这原来是森美兰州苏丹用过的。
苏丹及其继续人、大臣、阁僚的头巾一般使用代表高贵的黄色和白色,头巾包裹也有特定的方式,一般人不得模拟(舞台上除外)。
⑻ 马来西亚民族有哪些特色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即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在这块风光绮丽、物产富饶的大地上,各族人民汇聚形成了奇异独特的风土民情。马来西亚民族文化融合了马来族、印度族、华族等多种族的文化特色,其中人口最多的当属马来族,因而马来族文化的影响也是最为显性的。据统计,马来西亚有三十多个民族,以马来族、华族、印度族人为主,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
1.原住民是马来半岛最早的居民,其余的民族都是外来移民的后裔。原住民的马来语为OrangAsli,音译为“奥朗·阿斯利人”,意为“原住民”、“原住民族”。尽管他们都居住在马来半岛,但无论是西马原住民还是东马原住民,他们在文化习俗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肤色近似,但语言不同。生活在沙捞越的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与舞蹈更是别具特色,其中最着名的沙捞越州的男子舞蹈——大东朱落舞还保留着马来族原始舞蹈的风貌。
2.马来西亚人口最多的民族便是马来族了,虽是由三支移民组成的,但他们的信仰相同,语言相近,生活习性也差别不大,因而被统称为马来人。马来人自幼信奉伊斯兰教,马来语属南岛语系,主要是居住在西马的吉兰丹州和登嘉楼州的产稻平原地区、太平市到泰马边界的沿海地带,以及马六甲市以南至柔佛州的广大地区的居民常用。马来人大都从事农业,种植橡胶、椰子、水稻、可可等,还有少部分人从事渔业。在这片蕉风椰雨的地方,舞蹈的发展也受其环境、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轻快流畅、婀娜多姿的特点。
3.华人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民族,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前便有华人进入马来半岛做买卖,此后,便相继有大量的华人前来发展,迄今为止,马来西亚的华人大约有600万人,华人数量在马来半岛、沙巴和沙捞越等地都是人口较多的。至今,华人对马来西亚的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4.印度人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族群,大约于公元初年就有印度僧人赴马来半岛传播印度教,比华人更早来到马来半岛。在当时,马来西亚深受印度教的文化影响,从印度传来了王权的观念以及法律、文学等。目前,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主要分布在西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巴生港—马六甲,以及吉打州的河谷地区。印度人主要从事一些种植业,只有少数人在城市做生意或做专业的技术工作。他们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因此在全国性事务上的影响上相对较弱。在宗教信仰上,仍保留着传统的印度教。因此,马来西亚艺术的发展也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以舞蹈为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体语言很丰富,尤其是手语符号语言的变化。
5.除了以上的种族之外,马来西亚还有少量欧洲、中东、柬埔寨、泰国和越南等地移民过来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马六甲、沙捞越等地区。
从以上民族构成来看,马来人是马来西亚的主要民族,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一般而言,主体民族往往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政治优势,一般被视作国家的主体或代表,对国家有着强烈的认同感。马来西亚民族呈多元化,其民族结构也十分复杂,各民族在历史渊源、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习俗风尚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人们习惯上认为马来西亚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和对立应屡见不鲜。但纵观马来西亚历史,除个别时期外,其民族关系基本上处于和谐共处状态,被国际社会赞誉为“民族和谐的典范”。也正是在如此和谐的民族关系中,艺术的发展才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