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赵姓人有多少
㈠ 谁知道赵姓的历史和名人,赵姓的来源,赵姓人口总数,赵姓族谱
一.赵姓概述
赵姓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在全国分布较广的姓氏。赵姓的血缘祖先是少皋金天氏,血缘始祖是伯益。赵姓是中国的一个大姓,排在《百家姓》的第一位。据历史记载,赵姓的血缘祖先是上古时期五帝之一少昊金天氏。传说,少昊的女儿女修因吞玄鸟卵而生皋陶。皋陶的第十四世孙造父生活在周朝,因善于驯马和驾车,深得周穆王的宠爱。后由于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中及时驾车护送周穆王回京城,周穆王就赐给造父赵城(在今山西洪桐)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世子孙以封邑赵城作为姓氏,形成赵姓。由此,中华民族姓氏大家族中最早的一支—赵姓形成。
另有学者认为:赵姓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着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周朝末年,造父的第七世孙叔带因受排挤,率领部分宗族投奔晋国,而没有迁往晋国的赵氏宗族仍居住在赵城。从此,赵姓不但在晋国扎下根来,而且逐渐昌盛壮大,“三家分晋”后所建立的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被秦灭亡后,赵姓出现了两大分支—天水赵氏和涿郡赵氏。赵国末代郡王赵嘉被秦始皇迁往西戎,赵姓一部分随之迁往甘肃,居住在天水,形成天水赵氏;赵悼襄王之子赵迁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其后裔在汉时又自房陵迁居到涿郡蠡(li立)吾(今河北博野),形成赵姓另一支派———涿郡赵氏。此后赵氏又不断向外扩展,甚至到了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
明时《百家姓》的统计中赵姓排在了第15位。到了宋代,赵姓在《百家姓》中居第一位。2006年前,赵姓全国总人口有2000多万人。按人口比例,赵姓为中国的第七大姓。2007年,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公布:全国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赵姓是分布很广、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4.29%,按人口比例,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大姓。
赵姓名人不胜枚举,春秋时有晋国的赵勇,战国时有名将赵奢、平原群赵胜、秦宰相赵高。西汉有赵婴棋,关内侯赵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营平候赵充国,年逾七十犹驰马破敌。三国时有名将赵云。唐代,苗族人国珍任工部尚书,也姓赵。宋代赵氏立国历经320年,为帝王者有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等,还有名宰相赵普,西夏国君李元昊出自党项羌族,也被宋太祖赐姓为赵。元代有着名书画家赵孟俯等。明代有吏部尚书赵南星,清代有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等。近代以来,赵姓名人更多,如作家赵树理、诗人赵朴初、艺术家赵丹等,都为世人所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有12位赵姓当代将军。他们分别是赵可铭上将,(-——),湖北省武汉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4年6月20晋升为上将军衔。赵南起上将,(-——),朝鲜族。吉林省吉林(今永吉)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赵坤中将(1929-——),江苏省丰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赵昭中将(1923-2004),原名赵明发,笔名赵松,河北省安国县(现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2004年11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赵先顺中将(1924-2002),河南省永城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2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赵兴元中将(1925-——),山东省济南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赵国臣中将 (1935-1994),辽宁省绥中县人。1993年晋升中将军衔。1994年9月27日因病逝世,终年59岁。赵炳耀中将 (),山东省莱阳县人。1990年晋升中将军衔。1993年1月退役。2001年7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赵文泷少将(1942-2004),河北省易县人。1995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4年1月7日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62岁。赵本胜少将 (1942-2004),安徽省舒城县人。1995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4年1月16日逝世,终年62岁。赵宗焕少将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4年2月22日,因病在哈尔滨逝世,终年71岁。赵织雯少将(1935-——),女,上海市人。1990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三.赵姓对世界的影响
清康熙初年,广东开平县单水口有一座龙岗古庙,供奉有刘、关、张、赵四姓祖先﹝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的神像,并成立了龙岗亲义会组织。清光绪年间,侨居美国的四姓宗亲重建了龙岗古庙。清宣统二年(1910)又修建了旧金山龙岗公署大楼.此后,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秘鲁等国家和地区均成立了龙岗亲义公署。1960年,台湾和香港在港筹备成立世界龙岗亲义会。1963年, 世界龙岗亲义会正式成立。此后,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欧洲均建立了龙岗亲义总会。赵姓宗亲在世界龙岗亲义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香港赵族宗亲总会编辑出版了《赵族会讯》,并成立了旅港潮阳仙门城乡赵氏保堂宗亲会有限公司,负责对外开展交流活动。可见我们赵姓宗亲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㈡ 华人的华人姓氏
华人姓氏繁多,其确切个数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总共有四千到六千个,但是常见的,只有一千个左右,其他姓氏较罕见。 1977年,中国历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
华人最大的1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吴、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约40%。
第二大的10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10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约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在全球华人中,其为上述45个姓氏的人口超过七亿。 印度尼西亚——7,566,200人
泰国——7,153,240人
马来西亚——6,715,189人 ,占总人口23.7%
新加坡——2,794,000人,占总人口74.1%
越南——1,263,570人
菲律宾——1,146,250人
缅甸——1,101,314人 占总人口3%
文莱—— 56,000 人,占总人口15% 美国——3,376,031人
加拿大——1,612,173人占总人口3.69%
秘鲁——1,300,000人
俄罗斯——998,000人
澳大利亚——700,000人
日本——606,889 人
柬埔寨——343,855人
英国——606,623人
法国——230,515人
印度——189,470人
老挝——-185,765人
巴西——151,649人
新西兰——147,570人
荷兰——144,928人
韩国——137,790人
巴拿马—— 多于100,000人
南非—— 多于100,000人
毛里求斯—— 36,830 ,占总人口的2.9%
意大利——约5万人
㈢ 【赵姓人口数量】赵姓有多少人口
赵姓在百家姓中是排在第一位的姓氏,这是因为百家姓在编纂的时候,正式宋朝,而宋朝皇帝便姓赵,皇帝的姓氏便是国姓,如果不将国姓摆在第一位,似乎有些政治不正确。赵姓发源地在现在的山西省,周穆王时的造父因为受封赵城,于是成为了赵姓的始祖。赵姓到现在发展了几千年,赵姓人口数量有多少?我为你们带来了赵姓人口分布分析和赵姓历史名人介绍。
赵姓人口数量
赵姓人口数量为2750万人,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
赵姓的来源
1、源自嬴姓。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幽王时,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开周朝,去往晋国做大夫。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割晋国,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秦国灭亡赵国,赵国贵族与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2、源自改姓。历史上有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清王朝覆灭后,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赵”姓。
赵姓人口迁徙
两汉以前: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造父的第七代子孙)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赵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秦朝末年,秦国宗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
汉至宋以前:西汉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西南);南朝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江南;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徙居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后又自南郑徙居洛阳。
两宋以来:靖康之乱时,金兵攻入北宋京都汴京,俘虏了赵姓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赵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今杭州)建立南。
赵姓人口百家姓排名
赵姓人口数量百家姓排名第七,具体内容请阅读中国人口最多姓氏排名TOP10,中国人口最多的李姓9530万人。
赵姓历史名人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赵佶【宋徽宗、书画家、开创瘦金体】
赵孟頫【南宋书法家、画家、诗人】
赵一曼【共产党员、抗日民族英雄】
赵树理【现代着名小说家】
㈣ 谁知道赵姓的历史和名人,陆姓的来源,陆姓人口总数
历史名人:
赵匡胤:本为后周大将,"陈桥兵变",代周为帝,建立宋朝,立国320之久,使赵姓的宗族声望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
赵文渊:北周着名书法家,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
赵 胜:平原君,以"食客数千人"而着称,是赵氏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人物。
赵 雍:即赵武灵王,他提倡"胡服骑射",始创骑兵,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大进步。
赵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一。
赵之廉:清代杰出书画家、篆刻家。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为"清末三大画家"。
赵 翼:明代史学家、文学家。长于史学,考据精赅,其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或"干隆三大家"。
赵孟頫:元代杰出书画家。精于正、行书和小楷,其笔法园转遒丽,人称"赵体"。
赵 云:三国时蜀国大将,为"五虎上将"之一。
赵公明:相传秦时得道于终南山。人称之为"赵公元帅",被奉为"财神"。
陆姓起源有四种:
一、传说帝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叫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子孙有的以陆为姓,称陆氏。
二 为战国时,宣王有个儿子名叫通,字季达,受封于平原县陆乡(今山东平原县陆乡),是陆终的故地,所以以陆为姓,称陆氏。
三 为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期的陆浑国,是由一支名为陆浑之戎居于伊川(今属河南境)得名。这支陆浑戎,是允姓戎的别部,最早活动于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若水流域。西周初年迁到陕西秦岭以北。西周末年乘周王室东迁之机,东迁到今陕西和河南交界的崤山、熊耳山一带。公元前638年,被秦晋两国强行迁到今河南以南的伊河流域,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所灭。亡国后的陆浑之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姓,称陆氏。
四为由他族改姓而得。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今内蒙古南部一带)鲜卑族复姓步陆孤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陆氏。这一支陆氏的源地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陆姓的郡望主要有:
吴郡,三国时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以及江苏宜兴县。这支陆氏为陆通的直系后裔,开基始祖为西汉时的陆烈。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河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以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230年)置郡,治所在阳翟(今禹县)。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这支陆氏是吴郡陆氏的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颖川太守陆闳。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南)。相当于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河、商河、惠民、阳信等县。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西晋时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
陆姓以“河南”、“平原”、“河内”、“吴郡”为堂号。
发源于今山东境内的陆氏和由鲜卑复姓步陆孤氏改姓的陆氏,、发展成为陆姓的两支主流。
两支陆姓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这些地方的陆姓族人大多为陆通的后代。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陆通之子陆发,仕齐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县令、豫章都尉,深得吴人爱载,死后葬于胥屏亭,他的子孙成为吴郡吴县人。以后子孙不断繁衍,到东汉时的陆闳为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号颍川支。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陆逢、陆褒。陆稠任荆州(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刺史,另分荆州支。陆逢为汉尚书仆射,乐安侯,生有五子:陆涉、陆表、陆琼、陆吴、陆招。后发展为陆氏乐安(相当于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地)支。陆表生子陆穰,陆穰生子陆恢。陆恢为两晋之谏议大夫,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宋元以后,陆姓遍布全国各地。 当今陆氏人口单位面积(即 1 平方公里)内的密度,最高的是在江、浙、沪、皖和粤、桂、琼地区,每平方公里的陆姓人口达到 0.8 人以上,中心密集点在上海、江苏东南、浙江北部地区,每平方公里的陆姓人口达到 4 人以上。每平方公里达到 0.8 人的地区,陆姓人口大约 149.3 万,其覆盖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 10.6% 。每平方公里不足 0.8 人的陆姓人口大约 222.7 万,约占国土面积 89.4% 。
陆姓分布很广,但不平衡。陆姓在两广和江浙地区则是常见的姓氏之一,但在北方和西部则难见到。陆姓在人群中的分布密度是:广西南部、海南、广东西南地区的陆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 1.5% 以上,其中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半岛,陆姓人口占当地人口的 3% 以上,最高达 4.2% ,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2.1% 。在广西北部、广东西部、贵州大部、湖南西南部、江苏大部、浙江北部、安徽东端地区,陆姓人口占当地人口的 0.5 —— 1.5% ,其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6.3% 。其他地区,陆姓人口占当地人口不足 0.5% ,其覆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91.6% ,其中人口不足 0.51% 的覆盖面积占 49% 。
㈤ 越南赵姓人口
越南赵姓人口25万。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赵姓、中国大陆2860万、港澳台不足20万、海外华人50——100万、海内外越南赵姓人口25万、海内外高丽人近200万、全球赵姓3150——3200万。
㈥ 查一查马来西亚华人10大姓有哪些
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
㈦ 赵 姓氏起源,详细些
希望对你有帮助:起源主要有三: ① 出自嬴姓,周穆王赐赵城,因邑为姓。 根据《姓纂》记载,赵姓的由来是这样的:“帝颛顼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 由此可见,最初以赵为姓的人,是颛顼帝的子孙造父,他以善于驾御,于周穆王的时候,得到了赵城这个地方为封地,就以封地的名称做为自己家族之姓,而世代相传下来。当时的赵城,现在的位置大致是在山西省赵城县西南。后来,这个家族曾繁衍到天水(今甘肃省)、南阳(今河南)、金城(今甘肃)、下邳(今江苏)、颍川(今河南)一带。 据历史记载,赵姓的血缘祖先是上古时期五帝之一少昊金天氏。传说,少昊的女儿女修因吞玄鸟卵而生皋陶。皋陶的第十四世孙造父生活在周朝,因善于驯马和驾车,深得周穆王的宠爱。后由于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中及时驾车护送周穆王回京城,周穆王就赐给造父赵城(在今山西洪桐)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世子孙以封邑赵城作为姓氏,形成赵姓。由此,中华民族姓氏大家族中最早的一支——赵姓形成。其后在战国初年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赵氏是我国六大姓氏(李王张刘陈赵)之一,有“王张李赵遍地流(刘)”的说法。 周朝末年,造父的第七世孙叔带因受排挤,率领部分宗族投奔晋国,而没有迁往晋国的赵氏宗族仍居住在赵城。从此,赵姓不但在晋国扎下根来,而且逐渐昌盛壮大。到了春秋末期,也就是周威烈王的时候,赵家的权势更大,进一步与同为大夫的韩家和魏家瓜分了晋国,而分别自立为一个诸侯,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三家分晋”。后来,赵国的国势越来越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都城设在晋阳,也就是现在山西省太原县的北面。由此可见,现在所有姓赵的人,最早都是山西人,后来才逐渐移居他处,“五百年前是一家”,以姓赵的人来说,如果像这样认真的推溯,又岂止是500年而已? “三家分晋”后所建立的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被秦灭亡后,赵姓出现了两大分支——天水赵氏和涿郡赵氏。赵国末代君王赵嘉被秦始皇迁往西戎,赵姓一部分随之迁往甘肃,居住在天水,形成天水赵氏;赵悼襄王之子赵迁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其后裔在汉时又自房陵迁居到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形成赵姓另一支派——涿郡赵氏。此后赵氏又不断向外扩展,甚至到了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 ②两度立国, 皇帝赐姓。 到了宋代,随着赵姓王朝的建立,赵姓的地位更为显赫,且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宋朝时300多年,有18位赵姓皇帝。北宋太宗时,党项族拓跋部首领李继捧和李继迁先后归顺,朝廷分别赐姓名赵保忠和赵保吉;宋神宗时赐木荣姓名赵思忠;宋哲宗时赐河湟羌族隆赞青唐陇拶姓名赵怀德;其弟邦啐勿丁受赐姓名赵怀义;辽政权光禄卿马植因有功于宋室,宋徽宗赐他姓赵,名良嗣;南宋初年,鲜卑族人宇文虚中图谋救出被金朝掳去的宋徽宗、宋钦宗,因寡不敌众被杀,南宋朝廷赐他姓赵。另外,自唐代起,就有大批犹太人进入中国,尤以宋朝为最,犹太移民的姓氏均由皇帝亲赐,据明弘治二年(1489)碑记,当时的犹太人有李、俺、艾、高、穆、赵、金等十七姓,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加入中国籍的犹太医生俺诚,以“奏闻有功,钦赐赵姓”。清朝康熙年间福建漳南道按察司赵泱乘也是犹太人。明太祖朱元璋对归顺的蒙古贵族宽大优待,分别赐予汉族汉名以示褒扬。有个蒙古贵族其巴图,受赐名叫赵忠美,他们后代也就姓赵了。在古代,一人受赐国姓,举族以为荣耀,全体族人均改姓国姓,这极大地扩充了赵姓人口。 ③ 少数民族改姓赵氏。 随着历史发展,本为汉姓的赵姓,满、蒙古、回、布依、苗、藏、阿昌、土家、朝鲜、瑶、壮、哈尼、德昂、佤、景颇、鄂伦春、锡伯、彝、白、傣等族中也有了赵姓。在古代匈奴人、唐代时云南白蛮部落、唐代胖柯蛮等中也有赵姓。如西汉匈奴人赵安稽,越族人赵光;五代白族人赵善政;元代蒙古族人赵国宝,藏族人赵阿歌昌;南宋瑶族人赵瑞封;清代壮族人赵克广、赵荣正、赵荣章等。辛亥革命后,满族爱新觉罗氏、喜塔喇氏、阿颜觉罗氏、觉尔察氏、伊尔根觉罗氏、阿塔觉罗氏、兆佳氏、鄂卓氏、蒙鄂络氏等均有改姓赵姓者。此外,历史上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赵的也不少。 历史上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赵的也不少。今河南省原阳县城东南马头村有几户赵姓人家,每逢年节祭祖便合族集中,悬挂祖先画像,郑重参拜。据说他们挂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像。相传这刀家是明朝皇室后裔,明亡后,改姓隐名,迁居此村,原姓朱后改姓赵。1983年,在殡葬赵永全时,在墓侧掘出残碑一通,上刻:“……我祖是大明之君,自崇祯失基,播迁于此。我本姓朱,随以赵为氏焉。”可惜 1942年日本侵略军“扫荡”马头村火烧房子时,这支赵氏祖先像遭火焚毁。曾任清贵州提督的赵德光,祖上本姓张。元朝时,有一个女真人姓术要甲,由于发音问题,被误传为“赵家”。元世祖忽必烈擢升其为官,诏书呼其为赵氏,他也就改姓赵,取名赵良弼,成为元代名臣。明朝时,蒙古人阿勒楚尔古特,外祖父是女真人,姓兆斋氏,他从小在外祖父家长大,人们传言他随外祖父姓赵(兆斋与赵同音),他也将错就错,改姓赵。女真人是满族的祖先,清兵入关时,引起汉族人的反抗。康熙帝时,将汉军镶红旗人一支改姓赵氏,以缓和民族矛盾,清初名将赵宏恩、赵国祚都出自这支。清朝廷后又将汉军正蓝族人一支改为赵姓,清末名臣赵尔巽、赵尔丰都出自这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清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失去了尊贵地位,他们纷纷改姓赵、刘、金三姓,从而扩大了满族中赵姓的人数。满族喜塔喇氏、阿颜觉罗氏、觉尔察氏、伊尔根觉罗氏、阿塔觉罗氏、兆佳氏、鄂卓氏、蒙鄂络氏等均有改姓赵姓者。 3、赵姓繁衍 赵姓既是大姓,又为尊贵之姓氏,历史上有功勋卓着之人被赐福于赵姓,也有冒充姓赵氏的。如在汉代,匈奴人中有位名为安稽的人,冒姓赵氏。唐代,苗族人国珍任工部尚书,也姓赵氏。西夏时,党项羌族国君元昊被宋太祖赐姓赵。但上述这些赵姓人,其后裔的发展在整个赵氏家族中影响不大,远不象其他大姓的来源复杂繁多,而且赵姓人还充实了其他一些姓氏宗族。历史上赵家子孙或受封、或避祸活命以及其他原因,改为黄姓、马姓、秦姓、原姓、屏姓等姓的都有,其后裔遂脱赵氏而另有发展。史书载马姓人绝大多数是赵国大将、“马服君”赵奢的后裔,赵奢就是中国大姓“马”姓人的始祖,名将马援就是赵奢的后代。白族大姓邵姓的重要一支也由赵姓改来。福建漳浦有一座赵家堡,堡里的人皆为赵宋皇室后裔,却全姓黄,这是其先人为避战乱祸扰更改赵姓的结果。据史载,黄姓本身也是尊奉少昊为远祖的姓氏,与赵姓出于一辙。纵观赵姓的发展史,赵姓衍生了十几个姓氏,有些已发展成人口众多的中华大姓。如果把这部分人之后都加起来,赵姓后人约有一亿之多。世界上还有韩国、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国家有赵姓人,有的还为大姓,其他国家还有大量赵氏后裔,所有赵姓人加起来,绝对又是世界性的特大姓族。这毫无夸张。 赵姓自诞生便神圣于世,久盛不衰。春秋战国时期,赵姓乃王族贵姓;宋朝尤为国姓;元朝时期,张王李赵刘乃汉人中五大姓氏。时至今日,赵姓仍是中国屈指可数的一个特大姓氏,已发展成多民族的融合体,人口遍布世界各地,正可谓泱泱大族,枝繁叶茂,兴旺发达 广东粤东潮汕赵姓的另一支系,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嫡系后代。赵匡胤有兄弟五人,长、幼早亡。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宗亲世系主要由赵匡胤、赵匡义和魏王赵廷美三支组成。收入《宋史·宗亲世系表》的人物共有12万人之多。其中十至十二世三代人竞占了世系表的一半,可见其繁衍速度之快。无怪乎元朝建立之后,要下令杀尽天下赵姓人。后来皇帝怕引起更大反抗才收回诏令。 属于赵匡胤嫡系的以“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为字派,以分昭穆。南宋淳熙(公元1174——1189年)年间,赵匡胤的第七代后裔、“伯”字派人物赵伯全奉宗室之命,率八子入潮州,居住在城内使和坊。 到了元代,就搬到乡下居住,于饶平隆都南溪创乡立业。这一派的赵氏子孙,比较幸运。他们居住乡间后好像未受到什么大的厄难,可能是由于南溪当时比较偏僻,所以居于其间的赵氏发展很快,清代以后又有人移居澄海东陇,或移居到其他城市。
㈧ 世界上姓赵的有多少人
截至2014年赵姓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赵姓在《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赵姓着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阳、金城、颍川、敦煌、酒泉、扶风、新安、平原等11个。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鹤、孝思、萃涣、敬彝、创基等。
(8)马来西亚赵姓人有多少扩展阅读
赵姓名人:
1、赵襄子(?―公元前425年):名无恤,春秋末期晋国政治家,与其父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在位期间打败了强大的智伯,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2、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即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改革赵军传统装束,实行“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军战斗力,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一度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
㈨ 全国赵姓人口有多少
当代赵姓的人口约2600万,为全国第八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6%。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36%
㈩ 谁能提供马来西亚人的姓氏,全一点的。
马来人名字都是马来语的没有翻译成英文的,华人的基本上都是广东话发音拼起来的,比如方胜明为:POON SENG MENG 萧德伟:SIOW TUCK WI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