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哪个对中国更有认同感
‘壹’ 东南亚哪个国家分别中华文化浓厚、华人人数最多、华语流利、与我们最亲近认同感
新加坡
人口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来区分:华人占了人口的74.2%,还有马来族(13.3%)、印度裔(9.1%)和欧亚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新加坡人口密度7,697/平方公里,人类发展指数为0.901。
语言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4种官方语言,即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采用英语,作为主要的通行语和教学语。
文字
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大陆一致的简体汉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文,因此公函、商务往来和其他经济业务性质的书信通常以英语为主。
传承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当代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华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底蕴,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他们与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中华文化精髓也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形态。如欢欣多彩的农历新年,或慎终追远的清明节和传统祭祖普渡的中元节。当然风行于华人文化的风水之说,也可反映在新加坡的多项建筑设计里面。
新传媒拍摄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加坡电视剧,注重介绍新加坡华人先辈如何漂洋过海来到南洋,以及一群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比如《雾锁南洋》《和平的代价》《出路》,还有以各个籍贯的华人的剧情片《客家之歌》《潮州家族》和《琼园咖啡香》等。透过本地的戏剧,新加坡的年轻人看见了祖先离乡背井,不屈不挠地挣扎求存的最真实面貌。
‘贰’ 东南亚哪个国家分别中华文化浓厚、华人人数最多、华语流利、与我们最亲近认同感
侨乡新埯村南洋,即今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在海外分布最多、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
尽管如此,南洋华人华侨的人口基数仍是不可忽视的,按庄国土、李瑞晴所着《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数据,截止2007年,全球华人华侨总数为4543万人,其中南洋地区3348.6万人,新移民仅占250余万人。
基于地利和海洋传统,闽粤两省是南洋华人华侨的主要祖籍地,按方言籍贯的差异,可分成五大帮:讲闽南话的福建人(后通称闽南),讲客家话的客家人,讲潮州话的潮州人(后亦称潮汕),讲广东话的广府人(亦称广肇人),讲海南话的海南人。
五大帮人口总约三千万,占南洋华人华侨总数达87%,本文拟在前人发表的资料基础上,汇总分类,还原五大帮在南洋的人口分布和数量。
一、五大帮人数考截止2007年,在不考虑新移民的影响,南洋华人华侨按方言籍贯分,数量第一为闽南人,1082万人;第二,潮汕人,748万人;第三,客家人,499万人;第四,广府人,449万人;第五,海南人,134万人。
以上位序的成型,始自1920年以后,按庄国土所着《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说法,20世纪20年代南洋华人华侨估约510万人,其中潮汕人180万,闽南人120万,广府人80万,客家人70万,海南人40万,五帮合计490万,总占比高达96%。
反之,早在明代便大量移民菲律宾的闽南人,因历经数代及受当地历史上的影响,大量华人后代已同化于当地,以至于统计到的菲律宾华人华侨数仅13万。
东南亚的华人族群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东南亚当地族群之一 ,是东南亚各当地国家民族的组成部分。东南亚华族的前身是作为中华民族组成部分的东南亚华侨社会。从华侨社会到华人族群 ,东南亚华人经历了从侨民社会到落地生根族群的蜕变过程 ,其根本标志是从全面认同于中国到全面认同于当地社会。东南亚华族并非统一的族群 ,而是对分散于东南亚各国的华族的统称。东南亚各国华族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各不相同 ,其华族意识和凝聚力的强弱程度也大相径庭。总体而言 ,东南亚华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与当地主体族群融合 ,塑造共同的国家民族。
从东南亚各地华人族群认同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可见 ,华人作为移民或移民的后裔 ,只要是落地生根 ,融合于当地是不可避免的 ,他们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也渐行渐远。各国华人族群规模、经济实力、凝聚力以及当地国政府的华人政策不同 ,其华人族群认同的发展过程和走势也各不相同 ,其融合于当地的方式也大相径庭。或是作为族群之一构成当地国家民族的组成部分 ,或是同化于当地主体族群 ,或是与某个或某几个族群融合后形成新民族。我要强调的一点 ,是不要保持盲目的“大中华文化”、“大中华民族”优越感 ,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亦都有其过人之处。无论是同化、融合、一体化等 ,只要其进程是平和进行 ,都无需遗憾。因此 ,东南亚华族并不像着名的澳大利亚汉学家菲茨杰尔德认为的那样 :总是“极其一致、凝聚力极强的民族”,甚至他们会在东南亚形成一个保持中华文化传统但在政治上有别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第三中国”。同时也不会像史金纳提出的同化理论认为的 ,第三、四代华人将同化于当地社会而不再成其为华人。他们作为东南亚人 ,在今后很长时间中仍将保持强弱不等的华人族群认同的意识。
新加坡等东南亚华人的真实评论如下:
1、作为新加坡人,我的祖国当然是新加坡,这是确定无疑的。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和风俗,这和中国差别很大。
2、我不是出生在中国,但我曾回到福建安溪寻找自己的根,我喜欢那里,我为自己是这个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文明的一部分而自豪。我为中国的发展进步而欣喜。当美国退出气候变化公约的时候中国挺身而出当了领头羊,这让我感动。
3、新加坡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有自己的政府,有自己的军事外交,并且是联合国成员国,所以新加坡人对中国并没有国家认同。东南亚的其它华人也是如此。
5、来自大陆的移民的确会忠于中国。
6、当盎格鲁撒克逊人移民到其它国家的时候,他们不会再把英国视作祖国。
7、这个问题要分国家:新加坡华人对大陆没有多少感情;泰国华人已经融入泰人,当地华人在血缘上和文化上已经本土化;印尼华人对大陆一般没有多少好感,因为历史的原因;菲律宾华人很少,和印尼华人类似;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华文化最坚持,对中国的好感相对较强,但在国家层面仍然认同马来西亚是祖国。
8、有些人确实对故国怀有深深的感情。
9、大体分三个阶段:1949年东南亚华人对中国的认同感很强;1949-2010年,比较漠视;2010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家影响力的增强,海外华人对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同在上升。
10、我们的文化和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不要把你的英美文化和中华文化相比较。有许多海外犹太人就是支持以色列的。
11、我是拉丁人,我强烈认同我的身份,并为我的传统感到骄傲!
12、认不认同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问题!新加坡人从小被教育他们是新加坡人,并且完全西化了,不仅对中国,即使是对中华文化也没有多少认同。而那些从小上华校,学中文,看中国影视剧长大的人对中国和中华文明多少还是有感情的。
13、认同又如何?不认同又如何?已经在海外生活了数百年,拿着东南亚国家的国籍,自然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
14、其实你的说法有些武断,东南亚很多华人对中国和中华文明还是非常有感情的。这主要来自家庭的教育,有些比较传统的华人家庭,他们会教子女说中文,告诉子女我们来自中国,并讲一些家乡的故事。出身在这样家庭的华人一般对中国比较向往。当然也有一些华人没有这样的成长经历,他们对中国和中华文化并没有特殊的感情。
‘叁’ 各位大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国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好在哪儿哪个更有利于中国人生活
定居的话 还是新加坡好点
其官方语言是英语 但是汉语在民间通用
而且那里环境优美 华人居多
不会有语言障碍
马来西亚 在2003曾经有过暴动
主要是针对华人的
有三百多人受伤 惨不忍睹
当地的马来人对华人有一定的敌视心理
所以我支持新加坡
‘肆’ 东南亚哪个国家分别中华文化浓厚、华人人数最多、华语流利、与我们最亲近认同感
我在东南亚工作和生活多年,对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人,包括华人经常接触和交流。
我告诉你,即便有些华人会讲中文,但是因为国籍不同,教育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气候和饮食习惯也是不同,太多文化差异。
所以对海外华人来说,中国人跟他们就是两个国家不同的人,不会有太多认同感,也不会有太多的亲近感,除非还有非常亲近的亲人、亲戚在中国,而且有来往,否则,他们甚至自认为比中国人高一等。
很多海外华人对中国并不了解,甚至没有去过中国,加上外媒的抹黑和仇视新闻和言说铺天盖地,根本不可能有真实的了解。
不要太天真了,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外国华人本来就不是中国人,不要天真以为所有海外华人,都会认祖归宗。
‘伍’ 东南亚人民怎么看待中国的呢
东南亚主要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和东帝汶等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东南亚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态度一直在不断变化。
总的来说,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人看待中国有点像中国人看待日本人。他们会在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无不感受到中国的存在,并对其产品有一种不可割舍的依赖,却又对中国时时刻刻防备着。
无可否认的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东南亚国家会更加看重和依赖中国。
‘陆’ 东南亚各国对中国人的态度都如何
东南亚各国对中国人的态度总体来说都还是很友好的。
以下是东南亚各国对中国人的态度:新加坡:大概是对中国人最友好的,即使是前几年社交媒体上有过几拨反华,但是基本是针对不文明现象。
新加坡政府也是一直和中国保持比较暧昧的关系,泰国:对中国也挺友好,毕竟大量的中国人去旅游带来了可观收入,旅游景点几乎都有中文标识。马来西亚也是分两种人的,穆斯林的马来人,和马来西亚华人,马来人是十分讨厌华人,把新加坡踢出去就是一例。
马华人也超级歧视马来人,基本认为跟土着结婚可耻,大多数对中国的态度是十分友好的,以前的马华人是思念故土那种感情,现在估计是向往。
要是中国开放双重国籍,不知道多少马华人会去申请。不过马华人占马来西亚的人数有点少,泰国一直对中国很友好,东盟没有拧成一股绳,泰国功不可没。
马来西亚:大部分马华对中国人还蛮友好,马来人就呵呵了,国内随处可见对于华人政策上的歧视。
菲律宾:菲律宾人是亚洲的Latino,属于热情享乐的二货民族,很容易自来熟。价值观完全被美国输出,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在民族问题上比较开放。
我感觉大部分菲律宾人对中菲关系这种外交政治议题不敏感,和中国也有南海冲突,而且菲律宾现任总统阿基诺家族和日本右翼势力关系很好,对中国政府的态度你懂的。但是菲律宾国内经济太弱,贸易这块被中国掐住脖子。
‘柒’ 大马华人,新加坡华人,泰国华人,哪个对中国更有认同感
一般认为某一个国家华人的比例越大,他们对中国的认同感越强,毕竟人口基数摆在那儿,认同中国文化的人口比例大,中国认同感不会差到哪里。按照这种理论,新加坡的华人占人口总数的74%是新加坡的最大族群,也是新马泰三国中华人比例最大的国家。而马来西亚的华人占人口总数的20%,泰国华人就更可怜了,只占到12%,所以一般认为新加坡的华人对中国的认同感最强,因为他们的人口比例是最大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老一辈华人的渐渐离去、西式教育的普及,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三个国家的华人,对中国的认同感都会渐渐失去,这一点是肯定的。但就目前而言,马来政府及马来华人保存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是最好的,马来华人的中国认同感是最深的。但马来华人也分国内派和国际派,国内派坚决抵制中国认同感,深怕说出这点成为政治对手攻击的目标,而国际派是最能体现中国认同感的,他们以中国的崛起为荣。
‘捌’ 东南亚哪个国家分别中华文化浓厚、华人人数最多、华语流利、与我们最亲近认同感
越南的是东南亚所有国家当中,历史上受中国熏陶最深厚的一个国家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约有2000万人,占全世界海外华人总数的5/6.东南亚各国都有不同数量的华人,其中印度尼西亚华人数量最多,为480多万;而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唯一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占总人口的76%
与中国关系很好就是巴勒斯坦,比较好现有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等等国家。
‘玖’ 在中国人眼中的新加坡人和马来西亚人
新加坡人很多是福建,广州那里过去的,华人为主,新加坡华人之间讲的也都是华语。
马来西亚的华人,也是福建,广州过去的人多。所以都会说中国话。
但是马来西亚也有他们本土人,肤色比我们稍微深一点(浅棕色),他们就不会说中国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