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怎么清生活垃圾
❶ 国外垃圾是怎样处理的
日本
日本有家用分类垃圾箱,人们在家就可以轻易地给垃圾分类。同时,扔垃圾还要分日子——每户都有统一发的表格,写着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玻璃、罐头、电池等十余种。如可燃垃圾(包括果皮、菜渣等)是每周一、三、五扔;每周二可扔旧报纸;每月第四个周一可扔不可燃垃圾,如电池等。日本垃圾袋是半透明的,所以扔了什么垃圾一目了然,偷不得懒。
英国
每个英国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一个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的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则回收42种垃圾,如眼镜、家具等。
美国
美国纽约的垃圾分类制度开始于1986年。为便于民众分类,市政府规定,在学校、机关等地,垃圾桶分蓝色和绿色。凡纸类垃圾都应放在蓝色桶中;而瓶子罐头等则放在绿桶里。秋季的落叶和冬季的圣诞树则会在特定季节由专人回收——当落叶满地时,市政府就会明确要求居民把落叶装入纸垃圾袋中,按指定时间放在房屋前,由垃圾车收走。
澳大利亚
一般澳大利亚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3个深绿色大塑料桶,盖子的颜色分别为红、黄、绿。绿盖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园时剪下来的草、树叶、花等;黄盖子的桶里,则放可回收资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红盖子的桶放其他垃圾。
瑞典
瑞典的清扫公司由三家民间团体联合组成,该公司给每户居民四种纤维袋,分别盛放可以再利用的废纸、废金属、废玻璃瓶和废纤维。清扫公司利用特制的废弃物回收车每月登门收集一次,对其他垃圾则是每周收一次。此外在公寓、旅馆等公共住宅区,还设有专门的收集装置,用以回收各类废弃物。
芬兰
芬兰各个城镇的居民区和购物中心,都设有不同颜色的废品分类回收箱。芬兰人外出时习惯将家里积攒起来的旧报纸、空玻璃瓶和旧衣服顺手放到分类回收箱,或直接将垃圾送到赫尔辛基地区3个垃圾处理中心的废品分类回收点。回收点再将金属废品送到金属处理厂回炉,将玻璃瓶送到玻璃厂当原料,将废木料送到热电厂作燃料,而废纸和纸板则被造纸厂再次利用。
对于像废油、硫酸、电池和药品等有害垃圾,垃圾管理局每年春、秋两季派专车进行回收,然后送到专门处理有害垃圾的工厂进行特殊焚烧处理,并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
❷ 国外发达国家农村下水是怎么处理的
我觉得其实和中国是差不多的,只是用得设备先进点,而且人口少,处理量也少
臭氧处理法
利用O3的氧化性破坏染料分子而脱色,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溶性偶氮染料及碱性染料,具有降低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物需氧量)的作用,且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其设备投资大、耗电量高、成本高。
电化学法
利用直接电解产生胶溶离子阴膜,吸附并沉淀染料分子、离子,此法适用于各种染料、重金属离子,COD、BOD降低效果好,适用性广、成本低。不足之处会产生化学污泥。
絮凝法
用无机、有机化学絮凝剂水解产生的胶体吸附染料,这种方法适用于难溶及不溶性染料,其原料来源广泛、制备简单、投产少、经济适用。对COD、BOD指标降低明显,但不足之处会产生化学污泥。
膜系统处理
利用超过滤,把渗透压驱动膜过程,去除废水中染料分子、助剂等。此法适用于各种染料、添加剂,COD、BOD指标明显降低,但一次性设备投资大、技术难度大,且膜系统清洗困难。
活性炭吸附法
利用活性炭对染化料吸附而脱色,此法适用于可溶性染料,COD、BOD降低效果较好,但活性炭吸附后清洗困难,故成本高,对其些大分子染料吸附力不够。
用细菌处理染色废水
采用处理染料废水的生物装置,利用细菌使染色废水纯化;其优点是不产生污泥,也不会产生臭味,处理过的染色废水还可再利用。
❸ 各国政府环保妙招有哪些
国情不同,各国政府的环保政策也有很大差别,也有很多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政府如何介入环保,引导环保,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努力的事情,以下是各国政府采取的一些环保“招数”:
(一)美国垃圾处理有成效。美国是垃圾生产大国,而且有大量难以分解的化工垃圾,因此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行业。为了环境保护,变废为宝,不少研究机构和管理组织的专家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各个州和城市,就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再生利用作了具体规定,美国还尽量将各产业联合起来,让一个企业的废料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使废弃物循环利用,再生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
在联邦和各州政府的多年努力下,美国环保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深入人心,早已成为普通美国民众的自觉行动。以日常生活垃圾分类为例,目前在美国城镇乡村,居民家中几乎都备有3个颜色不同的大垃圾桶,用来进行垃圾分类。蓝色的桶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如报纸、纸屑、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和各种金属等;绿色的桶用来装果皮、杂草和树木的残枝败叶等;黑色的桶用来装无法回收的生活垃圾。每家都自觉严格地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公司每周将这些经过分类的垃圾运到不同的垃圾场进行处理:蓝桶垃圾被送到造纸厂和塑料厂等进行再生产;绿桶垃圾被运到堆肥场,经高温处理后被制成肥料。
由于全社会积极参与,美国在垃圾处理和回收方面成绩斐然。在洛杉矶和旧金山等一些大城市,目前垃圾回收率已达到60%以上,不少城市还计划到2010年将垃圾回收率提高到75%。
(二)巴西建立环境仲裁院。巴西于2001年在里约热内卢建了该国的第一个环境仲裁院,这个仲裁院,是由一些环保领域的律师和专家组成的。目的是为巴西各级机构以及法人和自然人之间广泛存在的环保争端提供便捷的解决方式。仲裁院院长阿尔弗莱多·罗德里格斯律师说:“在巴西,对环保纠纷进行仲裁仍是一块处女地。因此,我们这个团体完全由专家组成,他们都具有仲裁员资格,能够作出足够权威的裁决。”罗德里格斯表示,环境仲裁院是个民间组织,不从属于任何司法机构,只依据有关环保的法律来工作。
(三)德国对一次性饮料瓶征税。德国是世界上环境保护政策最严格的国家,也是第一个绿党进入议会的国家。有一段时间,“生态”一词成了好公民的口头禅。从香蕉到套头衫,都要是“生态”的才行。无论是反对核动力的辩论还是与毁坏森林的酸雨的斗争,“生态”问题总是一个中心问题。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人们还认为生态与发展经济水火不相容,而今天的经济界却有了新的认识,即可以利用“生态”问题赚钱:“不论在洗衣粉、牙膏还是汽车等生产行业中,有环保意识就可以生财。”
为提高饮料瓶的再利用率,德国还将对一次性饮料瓶征税。尽管德国包装业界强烈反对这样做,但德国环境部认为,对啤酒和矿泉水等饮料的包装瓶进行征税,是很有必要的。
(四)日本变废为宝的垃圾焚烧站。日本在大城市核心区焚烧的垃圾比任何发达国家都多。丰岛区垃圾站是在东京1200万密集人口中,昼夜不间断运转的21座大型垃圾焚烧站之一。它每天处理300吨垃圾,然后将它变成电、热水和一种可再利用的渣土。更不同寻常的是,这些垃圾站并没有散发刺鼻的怪味。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垃圾掩埋法处理其大部分垃圾,日本3/4的垃圾则是通过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焚烧炉来焚烧的。20世纪90年代,这种垃圾处理方式使日本的二恶英水平达到危险的程度,但此后日本运用先进技术纠正了这一问题。
日本城里的垃圾焚烧站不仅无味、无烟、不散发致命物质,而且通常看上去很美。实际上,许多垃圾焚烧站的建筑都十分壮观,有些甚至成为旅游热点。在东京,每年来丰岛区垃圾焚烧站参观的人数达到18.6万左右,其中大多数参观者都是垃圾站所在社区的居民。他们主要是来垃圾站漂亮而便宜的健身中心游泳、锻炼的。这里的游泳池是由焚烧垃圾所产生的热能加热的,健身房所用的电是从与垃圾焚烧炉相连的汽轮机里产生出的。足够2万家庭用的剩余电量则卖给了东京市内的高压输电网。丰岛区垃圾焚烧站还拥有一个老人诊所。焚烧炉里的灰烬被溶化成用于生产沥青、砖和水泥的一种渣土。垃圾焚烧站内的气压通常保持在偏负压状态,这样能从社区吸入新鲜空气并防止怪味泄露出去。
(五)新加坡“口香糖在家偷着用”。早在1992年,新加坡政府就颁布了进口及销售口香糖的禁令,因为有一些缺乏公德意识的人总是四处乱吐口香糖残渣。为了维护新加坡花园城市的清洁,政府规定,除游客带一些供自己食用以外,走私口香糖的人将被处以1年的监禁和最高达1万美元的罚款。至今,这项法令实施已逾16年,新加坡人早已习惯了没有口香糖的生活。街上大大小小的商店里根本见不到口香糖,公共场所基本上看不到口香糖的残渣。只是在节假日,新加坡人偶尔会去邻近的马来西亚购买一些口香糖,回家后“偷偷”食用。
(六)加拿大棺木也环保。已经连续三次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地大物博,人口稀少,自然环境优越。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既包括公众的高度认识与广泛参与,也包括政府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政策。现在,加拿大人不再喜欢用传统土葬和火葬方式了。传统棺材使用金属锁扣,内部装精致纺织品,棺材内外的漆一层又一层,这些物质被土地吸收后,会流入地下水造成污染。而火葬也极为浪费燃料能源。因此,环保棺木应运而生。它用坚果油或蜂蜡代替油漆,使用木质锁扣,内部用棉织物装潢。几十年后,这些材质可完全被土地吸收而无任何污染问题。
(七)澳大利亚启动一个发展清洁煤技术的重大计划。该计划将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显示澳大利亚作为全球最大的煤出口国将正视自己的责任。澳总理介绍由政府出资7000万美元创立的该机构将开发捕获碳排放和安全贮存技术。他表示:“虽然碳捕获和贮存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解决途径,但它是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转变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现代的信息革命一样意义重大。”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球发展20个有商业价值的碳捕获和贮存工厂。他还指出发展此类技术是必要的,因为煤仍将是全球未来许多年的主要能源来源。计划提议7个月来,已有85个国家、企业和研究机构签署加入该研究所。
❹ 为什么马来西亚的卫生间没有垃圾桶
各国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他们大便后直接丢在马桶里用水冲走!
如果你在那边生活的话,还是建议买个垃圾桶
❺ 求每个国家处置垃圾的方法!!!!(日本,美国,英国,中国,韩国,法国等)
日本:
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及资源垃圾(金属、纸张、玻璃)等三大类。居民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在每周固定的时间用标准的垃圾袋摆放在固定的地点。
日本国土狭小,城市居民密集,不适合修建大量垃圾站。及时地处理垃圾,保证了城市的整洁。特别是夏天,由于垃圾从居民家中直接被运往垃圾处理厂,在城市街道停留时间极短,避免了垃圾因腐烂而发出异味,也避免乌鸦等鸟类啄破垃圾袋,破坏环境。
在垃圾处理厂,根据垃圾种类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资源垃圾可以循环再利用,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而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东京新兴的综合休闲娱乐区——台场,就有一部分是用垃圾在东京湾里填出来的。
日本的儿童从小就要学习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对日本人来说,必须要会处理垃圾,不会处理垃圾就无法在日本生活。但对于不按规定处理垃圾的人,日本的法律相对宽松,一般都是由政府派人上门拜访、说服。由于日本人都比较爱面子,所以效果明显。
美国:
1、美国处理垃圾的方式中虽仍以填埋为主,但填埋比例及填埋场的数量都大大降低,单个填埋场的规模变大,填埋处理方式约占60~70%,而回收利用的比例较高,约占20~30%,其余的为焚烧处理,约占10%左右。
2、通过加工包装超级市场卖的鱼、肉、蔬菜而尽可能避免产生更多家庭垃圾的同时,又通过在现有垃圾中提取可供重新利用的物质的新方法,努力使垃圾变废为宝。
3、一些垃圾处理公司,不仅从废塑料中拉出了可以替代棉花的坚固纯净的纤维,而且使这些纤维做成的各种包装材料的处理费,仅为纸类包装材料的九分之一。近年来,通过对垃圾的科学处理,不仅每年再生利用了5亿吨垃圾,而且年营业额达180亿美元,使成千上万人获得就业机会。
4、生活垃圾堆肥(包括厌氧消化)处理在美国也属于资源回收利用的范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式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各种堆肥方法中,目前应用最多的仍是条形堆肥和家庭仓式堆肥等低成本堆肥系统。美国有关条例禁止庭院垃圾直接进行填埋处理,庭院垃圾堆肥处理场得以较快发展。
英国:
英国普通的生活垃圾,由大型垃圾车来居民区收走。一般一周收一次,到每个居民区收取垃圾的时间,从周一到周五,各不相同。
每家厨房都是一个很大的黑色塑料垃圾袋。因为英国的鱼肉和蔬菜大都是细加工过的,不会产生太多的垃圾,所以一个大垃圾袋足够装得下一周的垃圾。
英国实行分类回收的:
旧书报、纸箱子、酒瓶子等是不能和生活垃圾放在一起的。一般有5个不同颜色的大铁箱。棕色的放棕色空酒瓶,绿色的放绿色空酒瓶,白色的放透明玻璃瓶,红色的放废纸箱和废纸壳,蓝色的放旧报纸。
英国的垃圾回收,分类分得非常细。光是废灯泡、灯管就分好几个箱子,不仅灯泡、灯管要分开放,不同颜色和形状的也要分开放,废电池就更不用说了。
旧衣服要归类放的。还有一些体积比较大的垃圾,分放在集装箱那么大的箱子里。一般在一个地区设立垃圾中心,大家会开车送垃圾过去,如不用的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塑料制品,玩具,床、木质物品,还有花园垃圾等等。
中国:
1、湿垃圾(有机垃圾)在有机垃圾加工利用厂被加工成有机肥或有机复合肥,用于绿化或农业施肥。
2、干垃圾(无机垃圾)在生活垃圾分拣中心被进一步细化分类为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可回收利用成分,再由相应的再生利用厂进行再生利用。
3、有害垃圾在有害垃圾分拣处置站分拣,可回收利用物送去回收利用,残渣进行焚烧或安全填埋处理。
韩国:
在韩国的马路、街道上很难找到垃圾桶的影子。只有在公共汽车站、大楼出入口旁边等人流多的地方,如街心绿地、公园景区、住宅社区,才设置了透明垃圾桶,而且 通常一排四五个,韩国朋友称这是为了对垃圾进行细分,有的是装“可回收垃圾”、有的是装“不可回收垃圾”,还有一桶是专门回收食品垃圾,回收后主要用来再加工生产饲料。
首尔市政府除了在公共场所设立分类垃圾桶,每个社区的垃圾回收是定点定时的。原则上,周末和平日里白天不允许扔垃圾,一般垃圾和食物垃圾每周一到周五凌晨收走。
韩国装垃圾,还必须购买政府统一监制的垃圾袋,尺寸规格都有限制。垃圾袋有不同容量的7种规格供市民选购,不同生活区的垃圾袋颜色也不同。而且垃圾袋还不便宜,普通家庭每个月大约需要花费2500 韩元,所以没人会每天扔垃圾,一般都会把垃圾使劲塞进袋子里,等到实在装不下了,才拿去扔掉。
韩国人很注意垃圾分类,如果没有将垃圾正确分类,一经发现就会被罚款。放在袋中的垃圾不能含有水分,垃圾车来的时候,用铁钩从袋子的两个下角钩开,如果有液体流出的话,就要重罚。
餐厅垃圾,为了不被罚款他们只有先将食物垃圾装在蛇皮袋中,将水尽量挤干,然后再放入垃圾袋中。
更有趣的是,首尔市有的区还要求一些商铺实行垃圾实名制,政府管理部门很容易查处谁没有配合垃圾袋收费制度。如果家庭要扔大型废弃物,如家具和家用电器等,要提前通知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第二天检查,贴上标签,收取费用,然后由地方相关部门收走。
除了复杂的垃圾分类处理,韩国人的绿色生活理念还表现在各个方面。韩国开展全民性的社会节约运动,韩国的饭店、宾馆和酒店,都不提供一次性牙刷、牙膏等必备“小件”。韩国餐厅里使用的筷子,既不是国内那种一次性的木筷,也不是消过毒可反复使用的木筷,而是不锈钢的筷子,寿命长,也容易消毒。
法国:
法国市政府有免费的垃圾袋可以领,是专门放可回收的垃圾用的,不可回收的垃圾袋要自己买。
法国每周定期有垃圾车收垃圾,每个城市所定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次数也不好说。一般是一到两次。在收垃圾的时间内,挨家挨户必须自己把垃圾桶拉到门口,等收好了,再拿进来,不拉出去的话得等下回了。这里提到垃圾桶,得说下,每家应该都有两个或以上的垃圾桶,这个是自己买的,专门用来分类用的。还有要想让别人收垃圾,得付垃圾处理费。
另外,厕所提出来的东西,务必要系好后扔垃圾桶里,否则是对清洁人员的不尊重。法国每隔一段地方,都会设置一个大的垃圾分类箱,供所有人使用。
(5)在马来西亚怎么清生活垃圾扩展阅读
一般有分类回收、填埋、堆肥和焚烧四种
1、填埋
填埋处理需占用大量土地。同时,垃圾中有害成分对大气、土壤及水源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堆肥
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
3、焚烧
焚烧的实质是将有机垃圾在高温及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氧化成惰性气态物和无机不可燃物,以形成稳定的固态残渣。首先将垃圾放在焚烧炉中进行燃烧,释放出热能,然后余热回收可供热或发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它用途。其优点是迅速的减容能力和彻底的高温无害化,占地面积不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有热能回收。
因此,对msw实行焚烧处理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有效处理方式。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热能回收等综合利用技术的提高,世界各国采用焚烧技术处理生活垃圾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
垃圾种类:
1、可回收。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塑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这些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2、其它(干垃圾)。其他垃圾(上海称干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大棒骨因为“难腐蚀”被列入“其它垃圾”。玉米核、坚果壳、果核、鸡骨等则是餐厨垃圾。
卫生纸:厕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类似的还有烟盒等。
餐厨垃圾装袋: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餐厨垃圾更难腐蚀。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确做法应该是将餐厨垃圾倒入垃圾桶,塑料袋另扔进“可回收垃圾”桶。
果壳:在垃圾分类中,“果壳瓜皮”的标识就是花生壳,的确属于厨余垃圾。家里用剩的废弃食用油,也归类在“厨余垃圾”。
尘土:在垃圾分类中,尘土属于“其它垃圾”,但残枝落叶属于“厨余垃圾”,包括家里开败的鲜花等。
3、厨余(湿垃圾)。厨余垃圾(上海称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
4、有害垃圾。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❻ 生活垃圾都是怎么处理的
首先垃圾会进行一个分类,就是我们在把垃圾放到那个垃圾箱之前,会有一个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一个初步的分类。其次,如果是可回收的话呢,会把它进行一个清洁以及后期的一个利用,这东西能变成一些塑料袋或者说一些塑料的东西,我们可以再次使用,如果是不清洁的垃圾的话,那可能就会用于那个燃烧发电或者直接进行填埋处理。
❼ 为什么马来西亚的洗手间没有垃圾桶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日前,东京着名寺庙浅草寺在附近的所有厕所贴出一通告,呼吁到来观光游玩的中国游客,“用完厕纸请丢进马桶里冲掉”。这一张贴19日成为日本媒体上的抢眼新闻,有报道还将这种厕所文化的相异比喻为“中日摩擦”。
到日本旅行的外国人都会对日本的厕所留下深刻印象,这不仅是因为日本厕所全自动化,大家对其卫生状态也赞叹不已。
有报道称,就在日本致力于推动观光事业,积极招揽中国旅客到来游玩后,日本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公厕状态发生了变化。东京着名景点浅草寺发现,寺庙周围的公厕内的垃圾桶,总是堆满了用过的厕纸。该寺后来才了解到那是一些中国游客所为,不把用过的厕纸丢进马桶里冲掉。
浅草寺的相关人士告诉媒体,“这种现象从去年开始越来越显着,尤其是在中国旅行团来过之后。开始时,是用日本的(繁体)汉字写了一中文通告,但似乎是未能把意思传达给中国游客。现在改用简体字贴出,希望能减少这种现象。”
另外,经常有中国旅行团光顾的东京电器大街秋叶原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有一家大型电器店除了贴纸指导使用公厕的正确方法外,还增加清扫人手来维持厕所卫生。
为了缓冲这一个因卫生问题而引发的“中日摩擦”,一名旅日中国人士向日本媒体解释,“中国游客不将厕纸丢入马桶,那是一种习惯问题,并非存有恶意。他们担心把厕纸丢到马桶里会堵塞。”
各国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他们大便后直接丢在马桶里用水冲走!
❽ 马来西亚三种再循环垃圾桶分别丢什么蓝色丢什么橙色丢什么咖啡色丢什么
几年前马来西亚刚推行再循环运动时有首歌这么唱的:
棕色放玻璃
蓝色放纸张
橙色放塑料,铝和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