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芯片什么时候恢复生产
1. 2023年4月芯片恢复吗
可以恢复,比如说台积电近期就认为全球芯片荒正在逐渐缓解,作为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厂,说的话自然有其分量;而美国的拜登政府最近也公开表示芯片紧缺的问题有所好转。但是另一个芯片大厂Intel则表示,现在看起来芯片荒没有那么严重,但并不代表全球芯片已经跟得上市场的需求了。Intel认为要达到供需平衡,至少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也就是到2023年芯片的供应才能恢复正常。
2. 受马来西亚疫情影响,缺芯现象加剧;iPad mini 6配置曝光:全面屏
据彭博社,马来西亚的新冠确诊病例数正在激增,有可能加剧半导体和其他零部件的短缺现状。目前该国新增感染的七日均值超2万,是6月底的四倍多,危及解除封锁和恢复全部产能的计划。
分析指出,马来西亚近年来已成为芯片测试和封装的主要中心,英飞凌、恩智浦半导体和意法半导体等都在当地设立了工厂。测试和封装是半导体生产的最后一步,这令马来西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据消息人士称,三星正在重新考虑其收购位于埃因霍温的恩智浦半导体的计划。据称,该公司的要价已经飙升至80万亿韩元(680亿美元)。虽然三星确实有完成收购的储备,但由于潜在的法律问题,额外的成本可能会逐渐增加。
来自三星内部的消息人士爆料称,三星Galaxy Note系列已经完成,该系列没有更新产品了,三星的重点会转向Galaxy Z Fold折叠屏系列。
放到今天来看,Galaxy Note系列的两大独特优势早就不是唯一的了,大屏幕几乎是所有旗舰机的必备了,S-Pen现在也下放到了S21 Ultra系列及Z Fold系列,而且S-Pen的出镜率实在太多,象征意义更多。
昨日,小鹏 汽车 宣布,小鹏 汽车 在肇庆工厂迎来了第50000辆小鹏P7的正式下线。官方表示,自2020年7月启动大规模交付以来,小鹏 汽车 用了496天实现第50000辆小鹏P7正式下线,也意味着小鹏 汽车 肇庆智造基地在=品质上更加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小鹏 汽车 肇庆智造基地在正式启动二期项目签约暨动工。项目达产后,肇庆智造基地整车设计年产能将从10万辆提高到20万辆。
昨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财报显示,第二季度京东集团净收入为2,538亿元人民币(约393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净利润7.943亿元,市场预期16.81亿元,去年同期164.47亿元。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物流已经运营约12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仓储总面积约2300万平方米。一年间,京东物流运营的仓库数量增加了450个,这个数字相当于京东从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到2017年十年间的仓库增长总量。
有博主总结了iPad mini 6的核心爆料内容,其中显示该机将会搭载一块8.4英寸的无开孔全面屏,刷新率依然为60Hz,机身尺寸为206*138*6.1mm。由于支持Touch ID的HOME键被移除,所以该机也将继承iPad Air4那样的侧边电源按键,同时能支持Touch ID生物识别。
至于核心方面,iPad mini 6将搭载iPhone12系列同款的A14芯片,这是目前全球性能最强的移动平台之一,同时还将内置骁龙5G基带,支持5G网络连接,还将提供64/128/256GB三种存储版本,并支持Apple Pencil 2代。
由约200名苹果员工和承包商组成的Discord社区发起了这场运动。
截至8月23日晚间,14家苹果产业链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
其中,工业富联、蓝思 科技 、大族激光、欣旺达、东山精密、德赛电池等13家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券商预计,苹果将于9月中旬发布iPhone13。进入三季度,苹果新机对产业链的拉动有望持续走强,相关公司或将受益。
3. 汽车芯片什么时候恢复
当前芯片行业已经在大力支持汽车产业,芯片短缺的困境预计2022年恢复平衡。
汽车的安全性和芯片的质量相关,为了能得到更高质量的芯片,汽车厂商必须在深入参与芯片产业链,不会轻易改变供应商。因为各种因素停工的代工厂,对汽车厂商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单一的生产线让汽车厂商没有办法再去找其他供应商,风险大成本高也需要时间。
现状
2020上半年,疫情打击下,汽车销量低迷,厂商减少库存,但疫情好转后,汽车需求爆发,这是的厂商却面临芯片紧缺的市场,没有办法和电子产品行业竞争剩下的库存。优先供货电子产品成为上策,笔记本、手机等产品需求量也很大,芯片厂商先生产这些,汽车芯片直接断供。
此时,有存货的厂家坚持不了多久,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新的风口让汽车芯片的需求又上一个台阶。
4. 奥迪停产为假,终端没车是真 | 汽车产经
5. 马来西亚疫情失控 博世、日产等工厂陆续停产
8月17日,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马来西亚疫情日趋严重,某半导体芯片供应商的马来西亚Muar工厂继之前数周关厂,再度被当地政府要求关闭部分生产线至 8月21日,这将导致博世ESP/IPB、VCU、TCU等芯片受到直接影响,预计8月份后续基本处于断供状态。
此前,有报道称,由于马来西亚一家芯片供应商工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日产汽车也暂时关闭了其位于田纳西州士麦那的大型组装工厂的生产线,直到月底。日产北美公司没有透露具体供应商的名字,但表示该厂将于8月16日和8月23日当周停产,目前计划在8月30日重启生产线。
目前,由于海外疫情的反复,目前芯片的交期仍在不断延长。据海纳国际集团的最新研究表明,7月份芯片的交货周期(从订购半导体到交货的时间差)环比6月增加了8天多,现已达到20.2周,这是该公司自2017年开始跟踪相关数据以来最长的等待时间。
因为芯片的短缺,汽车行业已经遭受了巨大的产能损失。根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数据,截至8月9日,全球范围内因芯片短缺导致的汽车产量损失已达585.3万辆,其中北美和欧洲地区损失最大,分别为187.4万辆和174.6万辆,其次是中国,达112.2万辆。AutoForecast Solutions预测,全球全年汽车产量最终损失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700万辆。
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缺芯仍将继续影响着汽车行业的正常运转,并且将大概率持续到明年。此前,全球两大汽车芯片制造商英飞凌和恩智浦就纷纷表示,要到明年年中芯片供需才会平衡。日前,为芯片厂商提供封测服务的日月光也认为,芯片短缺在2022年仍将持续,芯片供应紧张仍将是诸多行业将面临的挑战。
6. 汽车芯片什么时候恢复
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因为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或者国家能够轻易解决的,此前根据业内多名半导体分析师分析,目前芯片短缺问题很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整个汽车产业想要完全恢复回正常的运行状态的话估计要等到2023年以后。
为什么汽车芯片供应这么难?
1、受到新冠疫情影响
虽然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大部分欧美国家依旧是新冠疫情重灾区,为了响应隔离政策半导体企业就只能停产或者减产,汽车芯片生产速度自然就下降了。
2、汽车芯片扩产成本高
大家都知道生产芯片最重要的就是光刻机,先不说光刻机的制造成本,就算是生产环节中的其余小仪器价值也是非常高昂的,所以半导体企业并不会贸然进行扩产,万一过个两三年后芯片供大于求了,那么扩产所购买的仪器用不上就面临巨额亏损了。
3、多个芯片工厂以外停产
2021年2月份美国半导体重镇德州遭遇暴雪冲击,雪灾导致德州数家芯片供应商被迫停产;2021年3月份日本AKM(旭化成半导体)工厂发生火灾,持续91个小时的火情让核心晶圆厂损失殆尽,这些意外使得厂商在短期内难以恢复产能。
7. 马来疫情导致博世部分芯片八月后“断供”何小鹏发文“喊苦”
马来西亚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封测生产重镇和被动元件生产国,但在疫情发酵下,部分芯片厂“瘫痪”,将加剧“缺芯”问题。
8月17日,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在朋友圈写道,由于马来西亚疫情日趋严重,某半导体芯片供应商的马来西亚Muar工厂继之前数周关厂,再度被当地政府要求关闭部分生产线至 8月21日,这将导致博世ESP/IPB、VCU、TCU等芯片受到直接影响,预计8月份后续基本处于断供状态。而Muar工厂受波及的员工有3000多人。
据悉,马来西亚目前有超过50家半导体厂在当地设厂,其中不乏英特尔、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德州仪器、安森美等国际半导体巨头,当地封测产能约占全球封测产能的13%。另一方面,车用MLCC、芯片电阻、固态电容、铝质电容等芯片产能均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马来疫情“重创”封测厂
当前,马来西亚正面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严峻的形势。
马来西亚6月1日起实施的全面行动管制(MCO 3.0),多数产业中仅有具备高产值优势的半导体产业不受限制。
其中,半导体封装测试通常是指将通过测试的晶圆按照产品型号及功能需求加工得到独立芯片的过程,东南亚地区占全球27%的半导体封测产业份额,而马来西亚全球占比高达13%。随着疫情的加重,部分工厂的关闭对于产能紧张的封测产业链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英飞凌在本月初发出预警,受到马来西亚疫情影响,本季车用晶片、工业电力控制晶片产量仍维持在上季水平。英飞凌CEO普洛斯表示:“在供应吃紧的情况下,任何类似马来西亚这样因疫情而追加的限制只会更加打击生产。我们正尽全力提升整体价值链。”
全球封测龙头日月光COO吴玉田也在7月底的财报会议上预计,封测行业最早的供需平衡会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该公司可能会继续提高整个产品线的价格。他透露,很多客户将长期服务协议从 2022 年延长到 2023 年。
安靠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iel Rutten也表示,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与客户达成的多项协议超出了此前的常规协议,包括预付款等,“客户愿意支持这些不断变化的商业条款并与我们合作。”
Giel Rutten提到,目前在供应链方面遇到挑战,一方面,设备交货时间延期,“我们看到新设备的交货时间从过去六到八个月到现在翻了一番。”另一方面,材料供应,基板和引线框架面临更大挑战。
7月30日,意法半导体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an-Marc Chery在2021第二季度财报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世界面临的挑战。在第二季度,在新变种病毒的传播下,该公司位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的工厂运营收到影响,并采取暂时关闭位于马来西亚的封装厂。
意法半导体CFO Lorenzo Grandi表示,马来西亚工厂停工将对第三季度收入造成影响,“工厂关闭肯定会对我们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产生影响。”他表示,这也将拉高产品价格。
波及的不止 汽车 产业链
最近两周时间,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几乎都以日增超 2 万例确诊病例的速度蔓延疫情,这些地区的制造业纷纷瘫痪,进而影响半导体以及 汽车 商品的全球供应。
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此前在接受第一 财经 采访时表示:“我们跟中国、海外都在合作,一辆车现在有差不多1700颗芯片,需要非常多的芯片,将来小鹏在芯片的合作会做很多的事情。”即使在芯片上有许多合作商,但何小鹏对当前的情况并不持乐观的态度,他在朋友圈中提到,对于 汽车 供应链来说,2021年8月可能是2020年疫情以来最有挑战的一个月,其理由是继电芯、芯片短缺之后,多地疫情又暴发将增加供应链的压力。
根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数据,截至8月9日,全球范围内因芯片短缺导致的 汽车 产量损失已达585.3万辆,其中北美和欧洲地区损失最大,分别为187.4万辆和174.6万辆,其次是中国,达112.2万辆。AutoForecast Solutions预测,全球全年 汽车 产量最终损失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700万辆。
不仅仅是 汽车 产业链,多个行业将会受到马来疫情的持续冲击波,手机等消费电子产业首当其冲。
第三季度,苹果将推出新品,iPhone与Macbook Pro的MLCC主要供应商村田、太阳诱电与京瓷将在第三至第四季逐渐迎来需求高峰,但受到马来西亚政府延长全国行动管制(MCO3.0)影响,全球被动元件(MLCC)市场供货将面临挑战。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目前高端MLCC最为吃紧,主要紧缺品项对应的终端产品包含手机、笔电、网通、服务器及5G基站。在部分MLCC将可能无法顺利出货的压力下,ODM厂后续整机出货恐将受冲击。
从产能来看,包括MLCC日厂太阳诱电 、石英晶体(Crystal)日厂NDK & Epson、电解电容大厂日本松下、芯片电阻(R-Chip)厂华新 科技 等,在当地的生产和货运排程皆持续受阻。尽管太阳诱电于马来西亚的厂房已于6月14日复工,并依当地政府规定调配60%的出勤人力,使其产能稼动率逐渐恢复至80%,然受到七月延长管制影响,整体产能应无法再往上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旺诠在马拉西亚厂的月产能约有150 170亿颗,华新科在该地产能为150 160亿颗,仅仅是这两家台厂位于马来西亚的电阻产能就占据了全球7.5%的份额。
集邦咨询表示,目前六月起各供应商的中、低端MLCC库存已回升至60天的安全水位,然日厂的高端MLCC库存仍低于30天。在马来西亚封城管制持续延长的压力下,其他在日本设厂的业者如村田制所、京瓷与韩厂三星将因此成为此波转单效应中的受惠者。
8. “芯片断供门”真相是什么其实我们更应该担心“电容断供”!
近日,新媒体《愉观车市》一篇关于芯片断供影响大众产能的文章,引起广泛讨论,文章阅量很快10万+。
此事也引起央视和一些主流媒体的跟进报道。甚至周一一开盘,芯片的龙头企业中芯国际股价一度涨到22.6港元,一改往日的下滑颓势。
车聚君以前在零部件工作过,做了一圈采访后发现事情没那么复杂,又不那么简单。
先说结论:芯片断供门确实存在,但影响没有那么大。真正的威胁,可能是电容断供。我们先理一下汽车行业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一汽-大众批发销量为1,650,934辆,同期的上险数即实际交付数为1,608,732辆,这样它的库存应有42,202辆。类似的,上汽大众前10个月的累计批发数为1,186,385辆,同期上险数为1,159,836辆,它的库存应有26,549辆。
这么看,南北大众的库存支撑一两个星期问题不大。
一切看上去风平浪静,但车聚君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面对芯片断供这么佛系,大众不要销量啦?于是,又去问了一下上汽大众那位学弟的看法。
他说:“今年我们应该是认怂了,明年也没做好翻身的准备。”
二、其它厂家:暗流涌动,隔岸观火
那同在上海的上汽通用怎么样了呢?
车聚君又联系上了一位雪佛兰工厂的学妹,她说暂时还没受什么影响,但感觉整个行业的气氛有点紧张,不确定以后会发生什么?
为了保险起见,又问了一位在凯迪拉克工厂的学弟,结果这位直接说:
“热火朝天!我们凯迪拉克11月产量差不多有2.6万。”
据公开信息查询,通用的芯片主要来自大陆、东芝,有日系供应商分担压力,情况相对会好些。
询问长安福特时,对方公关人士回:没有听到相关消息。
询问东风悦达起亚时,对方公关人士回:目前没有收到相关信息。
那么自主品牌呢?
吉利集团的相关人士表示:“当前,大家都在为自家争取芯片资源,尽量减少影响,现在就看谁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
从这番话看,吉利还是受了一些影响。
车聚君又询问了长城汽车的相关人士,其中一位答复:没有听说啊。
另一位回答:目前是没有明显影响,但我们内部已经调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在解决货源,尽量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不确定需要多长时间。
当车聚君询问新势力的大哥蔚来时,对方的工作人员回答:不受影响。
当询问另一家新势力零跑时,其公关人士这样回答:
“对零跑汽车目前产能没有影响。零跑整车的大部分控制器,都是自研自造。例如这次受影响的BCM系统,零跑也是自研自造。我们对芯片的原材料有较高的敏感度,提前有一定预判,所以有库存储备。”
公开信息显示,零跑于今年10月推出了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算力达8.4TOPS,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智能驾驶芯片从无到有的突破。
看来,除大众外的多数厂家没受芯片断供门太大影响,但不少厂家开始严肃应对这个事件。
三、一级供应商:问题确实有,只能硬催
车聚君和一位前Continental的同事聊了一会儿,得到以下答复:
Continental的芯片供应商,主要是瑞萨和NXP。瑞萨的情况是,它因为疫情暂停了马来西亚的一家工厂,上周刚刚复工。现在估计积压了很多订单。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再上游的晶圆厂出了问题,比如台积电。具体原因不知。
据悉,Continental旗下有很多业务单元,包括ABS、EMS、BCM、大灯系统、轮胎等,有的是这家德国零部件企业独资,有的是和它其它企业合资。
因为它的不少工厂设在国内,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只是芯片供应商大多在国外,如东南亚、中南美洲、欧洲,受疫情影响比较大。
“我们没有停货,只是供应紧张。”这位Continental的职业经理人说,“可能会对现有客户多少产生一些影响,如沃尔沃、吉利等。”
当车聚君问及,他们有什么解决方法时,他这样回:
“没办法,只能使劲催我们的供应商。”他顿了一下,补充到:“据瑞萨的人讲,如果现在产能调整到位,明年6月大概能恢复正常。”
当车聚君问,为什么不找本土芯片供应商时,他说:很难。
“因为芯片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工艺要求高、换代周期快、人材又紧缺,所以连手机芯片都被卡脖子,更别提要求更严格的车规级的芯片了。”
他补充:就算有一两家国内企业做出来了,先不说性能与质量稳定性,只要国际大厂一降价或一推新,这些国内企业就很难生存了。
四、二级供应商:比芯片更严重的,是电容!
“你先查查我们AVX是谁,再聊吧!”
当车聚君拨通了一位久未联系的朋友,问他芯片断供门的看法。只依稀记得他在芯片相关行业工作,没想到他直接扔出上面这句话。
AVX属于京瓷集团,专注于电容器件,客户包括通信、汽车、航空、军工、重工、电力、手机、家用电器。
一部汽车的智能系统至少需要这三部分:信息感知元器件,主要是各种Sensor(传感器);信号处理器件,主要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芯片;还有执行部件,主要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
“你们只看到了芯片的重要性,其实我们电容更重要。”他这样说。
据他介绍,一部汽车大约有3000多个电容,少一个电容车辆都无法出厂。
“我们的钽电容是萨尔瓦多生产的,而中面美洲疫情严重,导致我们的钽电容产量下降了约20%左右,但我们的价格上长了30%左右。所以,整体利润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日子更好过了。”
当被问,不怕竞品抢生意么?
他说:“全球五个钽粉矿,全被我们垄断,占了世界40%钽粉采购量。一些能替代我们的产品,性能不如我们,因为钽电容易炸,不敢要。”
现在如果我们断供,上边的客户肯定是跪地求饶,我们比芯片还老大!
车聚小结
最新消息是,上汽大众大致将于第52周复工,即12月21日那一周。那么,它共停产三周。
所以,让我们再等等看事情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 全球“芯片荒”!从“买不到”到“买不起”,芯片界发生了什么
缺芯片!在全球范围内,“芯片荒”愈演愈烈,许多人可能没有感遭到,从2020年底就开端有了缺芯片的苗头,直到往常“芯片荒”的场面不只没有得到改善,以至还在加剧。国内有的下游企业之前是买不到芯片,如今却构成有钱也买不起芯片的现象。依据高盛的一份最新研讨报告,全球范围内,多达169个行业遭到影响。
固然从2020年开端,我国国内的芯片企业注册量开端激增,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们离芯片自给自足还有一段路要走。芯片短缺的状况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予了我们启示,那就是高科技技术必需要控制在本人的手里,否则就很容易被人卡脖子。
10. 马来西亚多家半导体工厂关闭 汽车“芯片荒”恐再升级
“某半导体芯片供应商的马来西亚Muar工厂因新的疫情,继之前数周关厂,昨晚被当地政府关闭部分生产线至8月21日。”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近期表达了对芯片产能的担忧,“博世ESP/IPB、VCU、TCU等芯片将受到直接影响。预计8月份后续基本处于断供状态。”
近日,马来西亚疫情形势愈发严峻,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近2万人,原定于6月28日结束的“全面封锁”措施将再次延长,具体结束日期未有说明,这或将导致全球汽车市场 “芯片荒”进一步加剧。
由于疫情的反复,很多半导体企业被迫停工停产。以英飞凌为例,其在马来西亚有3座工厂,今年6月,马来西亚政府宣布自6月1日-6月14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面行动管制令”,英飞凌在当地的工厂也被迫暂时关闭。据悉,虽然目前该工厂已经恢复运营,但英飞凌仍面临高达数千万欧元的损失。
此外,意法半导体麻坡(Muar)工厂因疫情,多次被关闭,其芯片产品对汽车零部件产业至关重要,如L9369-TR 芯片物料,以其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在中国主机厂的整体需求覆盖率达到7.5%。
公开资料显示,马来西亚是全球半导体产品第七大出口国。目前有超过50家半导体厂在当地设厂,其中不乏英特尔、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德州仪器、安森美等国际半导体巨头,当地封测产能约占全球封测产能的13%。
马来西亚半导体工厂停产带来的影响,已经传导至整车厂的生产端。当地时间8月10日,日产汽车宣布,由于马来西亚新冠疫情蔓延导致芯片短缺,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士麦那的大型工厂将从周一开始关闭两周,预计8月30日恢复生产。这是自去年底芯片短缺开始影响全球汽车生产以来,美国大型汽车工厂中停产时间最长的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业界此前普遍认为,汽车芯片短缺二季度将达到最高峰,下半年情况开始缓解。目前来看,这一结论或言之过早。根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8月9日,因疫情导致的汽车产量损失已达585.3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减产约112.2万辆。
有企业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已无芯片现货可扫”,芯片及供应链上游压力,将持续传导至中国汽车产业。近日,本田中国发布数据显示,7月,本田在中国市场上终端汽车销量为10.8万辆,比去年同期的13.7万辆下降20.9%。本田方面表示,是“受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影响。”
此次马来西亚疫情引发的芯片停产断供,或导致汽车“芯片荒”再度升级。初步调研结果显示,仅博世公司一家预计将中国汽车市场8月近90万辆汽车的生产,仅整车制造产业对GDP影响便达千亿级。8-9月,国内汽车行业减产或将达到200万台。
马来西亚芯片停产将影响整个汽车工业产业链;预计芯片短缺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将持续到明年春季。这无疑是所有汽车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对汽车行业的“摸底”调查,了解芯片“缺口”,并引导上下游产业链协作,整合全球资源应对“芯片荒”难题。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