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有什么蜥蜴
㈠ 壁虎有没有毒
--------壁虎肉和尿都无毒---应该保护----
一、把蝌蚪放在壁虎的尿中
我们将一只麻醉后的壁虎固定在解剖盘上,用小剪刀将腹部的皮肤和肌肉剪开,找到膀胱,用针管吸了半毫升尿,倒入小烧杯,在注入3毫升的水,然后将一只小蝌蚪放入烧杯的溶液里。我们在旁边整整观察了一节课,蝌蚪安然无恙。是不是时间太短呢?我们又让这只蝌蚪在小烧杯里呆了一昼夜,它仍然没有死。我们怀疑浓度太小,又从8只壁虎的膀胱里吸了2毫升尿,又吸了2毫升水,倒入另一只小烧杯,再放入一只小蝌蚪。过了一昼夜,这只小蝌蚪仍然生活得很好
二、用壁虎尿涂抹皮肤
壁虎尿对蝌蚪没有什么影响,对其他动物皮肤有没有毒害呢?我们把壁虎的尿涂在剪了毛的小白鼠皮肤上。两天后,它的皮肤没有烂,也没有其他反应。
壁虎的尿对动物无害,对人是否有毒呢?我们将透明的带有黏性的壁虎尿涂在自己的前臂上,只感觉皮肤有些凉,没有其他反应。
三、用壁虎的皮、肉喂养动物
我们把壁虎的皮剥下来,捣碎后加10毫升水,搅拌过滤,然后,在过滤液体中放入一只蝌蚪,一昼夜以后,蝌蚪没有死。
我们又把皮肤过滤喂给小白鼠吃,小白鼠也没有任何反常表现,仍然活泼地在笼子里东奔西跑。
我们还将两只壁虎捣烂,大约有5克,再加上少量的饲料,小白鼠抱着一块块肉津津有味地吃着,没有异常反应。
看来,壁的尿、皮肤、肉都没有毒。后来,我们又到图书馆和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知道了壁的尿是新陈代谢的产物,主要由尿酸组成;皮肤由角质鳞表皮和真皮组成,都没有毒。
壁虎无毒,又能大量消灭农作物的害虫,我们应该很好地保护它
-----结论----
无毒 ,,肉很美味。但是应该给予保护
古代人居然把壁虎分为五毒之一,太离谱了
㈡ 这是什么动物在马来西亚的班戈岛看见的,像蜥蜴,能在海里游泳。
是水巨蜥,有在岛屿,沼泽,淡水河。不但会游泳还会爬树,快速奔跑。
㈢ 地点位于马来西亚,池塘里这是个什么动物像是蜥蜴,具体是什么蜥蜴
你好,你在马来西亚池塘里看见的动物就是蜥蜴,蛛斤蜥蜴的种类很多,要想一一了解蜥蜴的种类我们这些普通人很难,你只需要它是一只蜥蜴就行了!
㈣ 马来西亚有很多巨蜥吗
真的有~~在兰卡威、亚庇都看到了~
他们并不怕人,也不会主动攻击人的,看见了躲着点儿就行了~
㈤ 壁虎是属于昆虫还是动物类
壁虎是属于动物类。
壁虎是蜥蜴的1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等。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壁虎吻斜扁,吻长约为眼径的2倍;吻鳞长方形,上缘与一对较大的鼻间鳞及其中间一片小形鳞片相联;鼻孔圆形,位于吻端,上唇鳞9~11片,由前往后逐渐变小;
颏鳞五角形,前宽后窄;后颏鳞3对,外侧一对最小;耳孔小,卵圆形,内陷体背自额、顶、颞、枕部至尾基被以粒鳞,粒鳞间散以少量扁平而较大的疣鳞,
过体中邵粒鳞交错成12~14纵行:腹面鳞较大,呈覆瓦状排列;尾背鳞片多少排成环状,每隔9~0排为一排整齐而略大鳞片;尾腹面有一列横向扩大的鳞片;尾基部膨大,每侧有大疣鳞3动;指趾间无蹼迹,笔1指、趾无爪,具单行趾下瓣雄性有肛前窝6~8个;体形中等,头体与尾几等长,体全长110~122毫米。
生长繁殖:卵生。
(5)马来西亚有什么蜥蜴扩展阅读:
壁虎养殖不需要太多的紫外线。壁虎一般也不需要使用日光灯来饲养,因为大多数壁虎都是夜行性动物。但也有人用日光灯来提供自然日夜环境,试想虽然它们不会在日间活动,但也可给它知道在日间是休息的时间。切记要提供山洞给壁虎躲藏,否则会给壁虎造成很大的压力。
壁虎主要食物为昆虫(如蟋蟀、面包虫等),成体壁虎可给小老鼠以补充蛋白质。壁虎的饲养箱不用太高,因为壁虎不太喜欢向上爬,但最好还是用通风盖顶。壁虎一般都是从食物里吸取所需的水分,在饲养箱里放一个小小的水盆便可,
壁虎会自动去喝水,也可轻微喷水在饲养箱的墙壁上。每天轻微喷一次水在壁虎饲养箱内来保持湿度,可防止湿度不够而造成壁虎脱皮困难。山洞内放草苔也可增加湿度。在瓦片下壁虎生长得较快。
㈥ 壁虎的外貌
壁虎吻斜扁,吻长约为眼径的2倍;吻鳞长方形,上缘与一对较大的鼻间鳞及其中间一片小形鳞片相联;鼻孔圆形,位于吻端,由前往后逐渐变小;颏鳞五角形,前宽后窄;后颏鳞3对,外侧一对最小;
耳孔小,卵圆形,内陷体背自额、顶、颞、枕部至尾基被以粒鳞,粒鳞间散以少量扁平而较大的疣鳞,过体中邵粒鳞交错成12~14纵行,腹面鳞较大,呈覆瓦状排列;尾背鳞片多少排成环状;
每隔9~0排为一排整齐而略大鳞,腹面有一列横向扩大的鳞片;尾基部膨大,每侧有大疣鳞3动;指趾间无蹼迹,笔1指、趾无爪,具单行趾下瓣雄性有肛前窝6~8个;
(6)马来西亚有什么蜥蜴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现在灯光照射的墙壁上、屋檐下或电杆上,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
壁虎在受到惊吓或者当你去捕捉它的时候,只要一碰到它,它的尾巴就会立即折断,壁虎也就乘机逃跑了。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割”,也称为“自切”、“自残”和“自截”。
因为折断的一段尾巴里有许多神经,它离开身体以后,神经并没有马上失去作用,所以还会摆动,起了吓唬作用,有时能够达到自卫的目的。
㈦ 壁虎是动物类还是昆虫类
壁虎
(phelsuma
edwardnewtoni)
壁虎外貌像蜥蜴,对人完全无害,属壁虎科。全世界大约有750种壁虎,分别属于大约80个属。壁虎个体小,多数都是夜行性爬行动物。皮肤柔软,身体短而结实。头大,肢体细小,足趾大都伸展且有吸盘。多数壁虎体长大约在3—15厘米之间,包括占去体长一半的尾巴。壁虎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从沙漠到丛林都有它们的足迹。不少种类的壁虎和人往在一起。壁虎的食物主要是昆虫,这一点对人类来说很有价值。
壁虎足趾的吸盘上长有许多像头发一样细小的小钩。
凭借这些生理结构,壁虎可以在垂直平滑甚至光滑的天花板上爬行。大多数壁虎的眼睛都有一层透明的保护膜。普通夜行性壁虎的瞳孔是竖起来的。呈椭圆形。它们的尾巴可能又长又尖,也可能短而钝,也可能是球状的。有些壁虎的尾巴也是它闪的营养储存室,没吃没喝的时候,可以从里面提取营养。壁虎的尾巴很容易断开,而且能重新长出来,这也是它们被捉住以后脱身的妙计。
壁虎的颜色以土褐色、灰色为主。不过,马达加斯加有一种日行性壁虎呈明亮的绿色。大多数壁虎都会发出声间,这一点和其他爬行类动物不同。
一般来说,壁虎是卵生动物,但新西兰有些壁虎是直接生下小壁虎。
壁虎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地区,每一块陆地起码都有好几种。环壁虎是在北美洲分布最广的一种,成年的环壁虎体长可达到15厘米,呈微红色或微黄色,上面有深色的环和斑点。
产于马来西亚的大壁虎是壁虎中最大的一种,又叫家蜥蜴,体长可长到15—35厘米。身体呈灰色,有红色和白色的环和斑点。宠物市场常有大壁虎出售。
日壁虎非常罕见,属濒危动物,蛇岛壁虎亦属濒临绝种之列。
㈧ 水巨蜥适不适合新手养该怎么养
水巨蜥别名五爪金龙,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别名五爪金龙,主要分布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最长可达2-3米,全身密布细小鳞片,头窄长,吻较长,尾侧扁如带,四肢粗壮。背面为黑色,夹杂着黄色斑纹。
水巨蜥
身长一般超过1米。水巨蜥是我国蜥蜴中最大的一种,也是世界第二蜥蜴,仅次于科莫多龙。长可超过2米,马来西亚曾经有2。7米的记录。尾长约占五分之三。全身密被细小鳞片,头窄长,吻较长,尾侧扁如带,四肢粗壮。鼻孔在近吻端处。舌较长,前端分叉较深。尾背鳞片突起形成两列嵴。背面为黑色,杂有黄色斑纹。腹面为淡黄色或灰色,散有少数黑色斑纹。尾部则为黑黄相间的环纹。
水巨蜥是体型最大、分布最广的巨蜥之一。它们的肉和皮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而每年大量惨遭捕杀。尽管
水巨蜥据称能到达3米,马来西亚出现的最大个体为2.5米,野生个体能达到25公斤。泰国也是聚集水巨蜥的国家,发现的最大个体是2.1米,斯里兰卡的为2米,苏门答腊岛的为2.03米,其他地方还有少于1.5米的。在大多数地方雌性在1.2米达到性成熟,雄性1.3米,印尼的个体为1米。
在热带地区,废弃的食物成为水巨蜥一整年的食物来源。在雨季开始时繁殖期到了。大体型的雌性典型的一般下15个蛋。巢穴包括洞穴、树洞。
水巨蜥
幼体有鲜亮的斑纹,并且大多数时间栖息于树上。水巨蜥比大多数其他巨蜥体温低,小环境使得它们能保持相对恒温。它们的代谢也比其他巨蜥慢,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躺在水岸附近并且在清晨活动。晚上躲藏在树洞、洞穴或厚植被中。水巨蜥的洞穴到处可见,不同地方的水巨蜥有不同的活动习惯。
水巨蜥在宠物市场中很常见,但它们的大体型使得它们成为很难饲养的物种之一,成年个体应当被提供最小为6.2米的空间,大水池不是必要的,但尽量能让它们浸没身体。良好的饲养下,水巨30个月便能达到成体。食物多样化但要注意别使得它们太胖。人工饲养的食物依次为:蟹、鱼、软体动物、鸡肉、牛肉、大昆虫、鸟、老鼠、饲料蟑螂等。
㈨ 什么小壁虎皮肤是灰色,而且呈半透明有毒吗知道的麻烦说下,谢了
未成年的小壁虎皮肤是灰色且呈半透明,成年后会改变,壁虎是没有毒的。
㈩ 请教这蜥蜴叫什么名字
一定不会是绿鬣蜥。
绿鬣蜥产自中南美洲,广西根本不可能有。
绿鬣蜥图:
http://www.aquarticles.com/images/Vancouver%20Aquarium/p-37%20Green%20iguana.jpg
你所说的一定是绿长鬣蜥。
确认图:
http://www.pxtx.com/bbs/UploadFile/200311241331522230.jpg
绿长鬣蜥的外表和美洲绿鬣蜥相似,可以由美洲绿鬣蜥的两腮有大型的圆形鳞片,而绿长鬣蜥没有此特征来简易区别。
绿长鬣蜥
学 名:Physignathus cocincinus
英 名:Green Water Dragon、Chinese Water Dragon
别 名:水龙、绿水龙、中国水龙、马来西亚水龙、马鬃蛇
科 名:飞蜥科(Agamidae)
分 布:东南亚和东亚的中国南部、越南、高棉、柬埔寨和泰国。生活在溪流附近的阔叶林中。
生态习性:栖息于热带低海拔湿热河谷的树上,和灌木丛上,属于树栖性的蜥蜴,但是偶尔也会在水中活动,夏季夜间常伏于水边的竹叶上,有群居的习性。本种在野外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也会取食青蛙、小蜥蜴、鸟类及果实。性情温和,不会主动攻击人,幼体于两年可达性成熟,繁殖期通常在春秋两季,卵生,每次产约8~12枚卵,一年内可繁殖5次,卵的孵化期约为60天,本种寿命平均可达20~30年(有个别记录达50年)。
型态特征:体长约80~100公分,本种的体色是由不同色调的绿色及黄绿色所组成,侧扁的尾巴则是黑白环纹交错,而下巴处的大鳞片为白色。其颈子上有圆形的针状脊突,背上有一列膨大的锯齿状脊椎突由身体延伸到尾巴半部。在受到惊扰时全部竖起,并会以后脚支撑身体站立,然后奋力奔跑,而尾巴此时则负责维持平衡,而其锯齿状的脊椎类似马头部的鬃毛,因此又有马鬃蛇之称。
※保育状态:绿长鬣蜥于中国大陆方面已被列为备受威胁(中国云南省珍稀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