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排华死了多少

马来西亚排华死了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2-05 18:41:31

1. 从“猪仔”到“主宰”,进击的东南亚华人


2020年9月,金龙鱼被批准在创业板上市。


人们猛然发现,我们做饭用的这桶油, 年营收竟然是妖股茅台的2倍。


更让人惊讶的是,金龙鱼的老板郭鹤年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人,而且 他已经连续20年稳居马来西亚首富。


一个华裔,怎么就成了马来西亚首富,还连续坐了20年?


仔细挖下去,你会感到更加震惊,因为根据福布斯2019的评选, 马来西亚前50的富豪中,有37位是华人,而前10的富豪中,有9位是华人



马来西亚并不是个例,在整个东盟五国中,除了新加坡外,几乎都是这种情况:


福布斯2019菲律宾前10大富豪中, 华人占了8席;


泰国10大富豪中, 有6位是华人


2019印度尼西亚前10大富豪中, 有7位都是华人;


这些并不是个例,在某种程度上,华人几乎控制着东南亚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根据维基网络的数据:


在印尼,3%的华人掌握了印尼70%的财富;


在泰国,5%的华人掌握了泰国70%的财富;


在马来西亚,25%的华人掌握了马来西亚70%的财富;


他们的产业遍布各行各业,甚至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华人会移民东南亚?为什么占据总人口比例并不大的他们能占据这么大的财富比例?华人凭什么?


01


全世界有23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超过1亿的,只有13个,不到6%;


人口超过3300万的国家和地区,只有41个,不到18%。


而3348万,是东南亚的华人华侨总数。


没错,这是移民东南亚的中国人及他们的后代总数。


移民,听起来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词。


但对东南亚的大部分移民来说,并非如此。


如今,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词: 下南洋。



南洋,早期的定义比较精细,现在主要指东盟十国为主的东南亚广大区域。


下南洋指的便是中国人到东南亚打工、经商,乃至迁徙到东南亚等。


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便是“契约华工”,也就是“卖猪仔”。


说来,这是一段无比辛酸的 历史 。


1840年后,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条约规定,列强可以贩运华工出洋。



于是,很多人成为了“契约华工”。也就是说,他们用出国后的工资作抵押,换取出国费用。


然而,彼时奴隶制相继废除,东南亚的种植园和锡矿需要大量工人,这些自愿出国的工人根本不够。 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掳掠和拐卖华工到东南亚。


这些被卖身的华工,日子惨极了。



他们要面临着自然的危险。


有人在橡胶园里割橡胶,日代丛林里,出没着老虎、蝎子等有巨大威胁性的动物。



但更大的威胁,来自于人,也来自于他们不被当做“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那个说出来极度难听的词: 猪仔。


一个叫刘亚平的华工曾被卖身到烟草种植园,他这样描述在那里的生活:



短短几百字,道尽了日复一日的艰辛,这就是东南亚“契约华工”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们不能迟到早退,一旦发生便会被工头打骂;


他们工作的时候不能穿衣服,只能围一条浴巾遮羞;


他们每天要冲凉,有人用硫磺水冲凉后会感冒。一旦生病,没有人帮忙医治,种植园主矿主只会看着他们死去。


因为在这里,死掉一个,有十个来;死掉十个,便会再来一百个。


真正的命如草芥。



他们活在这里,唯一的盼望就是早点还完契约里的钱,为自己赎身。


但大部分时候,这是个奢望。


因为那里的薪资实在太过微薄,有人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而在这种最绝望的环境下,一些人沾染上了恶习,那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不嫖不赌,饭碗跳舞 (不给饭吃)。


把微薄的薪资花在这些恶习上,还款就不可能。


绝大部分人的生命,就这样在种植园、锡矿里因为劳累、疾病而终结。


据1902年清政府的文件,在东南亚的华人已经达到400万。


他们有早期自己下南洋的中国人,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卖猪仔”。


这是早期“华工”的艰苦生活。


02


19世纪70年代,一位旅居新加坡的英国人,留下来这样的日记:


大约在大清早四点半钟,皎洁的月光还在照耀着,当我沿路行走时,我很惊奇地看到,一个华人在路边,在他那一小块马铃薯地里,用锹子猛力地挖着;


不久,又看到一个华人凭着月光,用锹子翻土做垄。



听起来很辛苦,但这已经是那些在种植园、锡矿上日复一日用生命劳作的华工中的幸运儿。


因为他们坚持到了为自己赎身,而今虽辛苦,却是自由的,是在为自己工作。



其实也不止是他们,中国前往东南亚的大规模移民,有三波。


不同于“卖猪仔”的契约华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自愿出国。


早在17世纪初,“契约华工之前”,尚处于明朝的中国,已经开始了第一波东南亚移民。那时,欧洲的殖民者四处征讨,征服了一个又一个东南亚国家。



他们带去了严苛的殖民,也带去了繁荣的商贸。


春江水暖鸭先知,离东南亚最近的南方人看到了这一切,纷纷乘船前往东南亚淘金。


而继“契约华工”之后,20世纪初,刚刚结束封建统治的中国积贫积弱,而被西方殖民300年的东南亚却尝到了一点工业革命的果实,电力、铁路、港口、制造业...东南亚比中国富。


不同于先辈的被迫,无数年轻人开始带着淘金梦前往东南亚。


曾经,他们做苦力、采矿、在种植园里干活。


而今,他们在这里用中国人的精明和勤劳,开启了不同于那些华工的生活模式。


他们带来了中国人的手艺, 在这里做木工、理发师、金银匠;


也有人做种植园主,以及贩货郎。



他们走街串巷,很多客户像他们一样,也并没有钱。


华人的智慧在此时派上了用场,彼时的东南亚,“仙”是最小的货币单位,但是在他们这里可以买半仙;一盒香烟你买不起,没关系,可以只买一根;你实在没钱,还可以赊账,反正下次还来。


就这样,许多人从做苦力脱身,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店主。


他们穿梭于十里八乡,街头巷尾,构建了东南亚一个又一个国家早期的商贸形态。


在没有被殖民的国家里,比如泰国,对华人的接受度极高,他们和当地人结婚生子,迅速融入了当地。


而在一些殖民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他们则被迫成为了殖民者和当地土着之间的中间商, 这个身份在一定阶段给他们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同时却还有往后日子里的一场场灾难。


19世纪后半叶,荷兰开始在印尼推行新的殖民政策,废除强迫种植制,发展私营企业,推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一部分华人开始如前所述那样经营小商品,他们穿梭于印尼各地,收购原住民种的土产品卖给荷兰人,让他们运到欧洲去卖;又把从荷兰和欧洲进口的其他工业品,卖给印尼的土着。



靠着这样的勤奋、节俭、精明...许多华人从中赚了钱。


然而,这一切,印尼的荷兰殖民者都看在眼里。


作为殖民者,荷兰并不想和他们统治下的当地居民“硬碰硬”,他们乐于看到华人成为这个“中间商”。


为此,他们甚至专门打压当地土着,强迫他们从事种植业,让华人从事商贸。这让不少华人跟着荷兰人富了起来,而当地居民则日益贫困。


荷兰统治下的当地土着,自然十分痛恨殖民者。


可在转移矛盾上面,荷兰人有办法。


他们决定“分而治之”,实行税收承包制,通过竞标,让华人去收税,从当地人身上榨取利润,从而把当地土着对统治者的憎恨,转移到华人身上。


荷兰人把当地人分成了三个等级:欧洲人、华人、土着。


明明最富有的是荷兰人,剥削当地人的也是荷兰人,然而在这样的境况下,华人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替罪羊,当地人发泄怒火的焦点。


在很长时间里,印度尼西亚都是东南亚最排华的国家之一。因为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次又一次挑起这样的矛盾。当然,这是后话。


就这样, 历史 的车轮滚滚而下,曾经在锡矿、种植园卖命的华人们,总算翻身,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店主。



此时,距离成为巨富,还有些许遥远,但曙光已经初显。


03


一群漂洋过海的华人,也许未曾想过控制哪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但小富即安绝不可能是他们的终点。


大家想一想,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他们或者无法忍受家乡的贫困,毅然决然割舍下那片世世代代生存的土地,漂洋过海来到了异国他乡,只为寻求新的生机;


他们或者被从家乡贩卖、掳掠到这片土地,干过这世间最艰辛的工作,忍受过最非人的待遇,然后从那里死里逃生;


他们时不时就要被当地人仇视,被殖民者防范,甚至屠杀...


他们必须付出一切努力,来给自己的生活创造一份保障。


就是靠着这份劲头,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当地白手起家。


他们从零开始,从贩货郎开始,有了一间小小的店铺;


然后从一间小小的店铺开始经营,日后成为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商业巨贾。


用很多人可能略显夸张的话来说:控制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命脉,并且成为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穿针引线的人。


比如菲律宾首富、SM集团创始人施至成。



1924年,施至成出生在福建晋江龙湖镇一个叫洪溪的村庄。12岁那年,也就是中国战乱的那些年代,他跟着父亲去了菲律宾马尼拉。


他们一家人在那里开了个小杂货店,卖一些日用品:肥皂、大米、沙丁鱼等。


从那时开始,施至成就跟着爸爸卖货,但他还是想上学,爸爸答应了。


12岁的施至成不会讲英语,也不会说本地语言 ,他不得不再次从一年级上起。为了给爸爸省钱, 他买最便宜的纸、用二手教材


四年级时,施至成每门课都考90分以上,还和老师申请跳级成功。


只可惜,二战临近结束时, 他们家的杂货店一家毁于一场大火,其他的杂货店被洗劫,一夜间一无所有,父亲几欲回国。


但施至成决定留下来,他最初从美国贩卖鞋子到菲律宾,渐渐地开了一家鞋店,品类从鞋子扩张到衣服和其他纺织品。


1958年,这家店取名ShoeMart;14年后,鞋店升级成了百货商场;又过了2年,施至成进军房地产;



又2年后,为了给商场的供货商提供金融服务,他买下了一家银行。后来,这家银行成为了菲律宾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菲律宾金融银行。


施至成的产业遍及各行各业, 2008年,84岁的施至成荣登菲律宾首富宝座,此后便稳居首富。


直至2019年,施至成去世。这一年的首富宝座终于易主,因为施至成的产业分给了各个儿女,但他们却牢牢霸占着菲律宾富豪榜的第八、第九、第十。



不同于施至成,如今印尼富豪榜上的第一二位黄惠忠、黄惠祥被认为是富二代。


他们的家族企业是针记集团,是印尼最大的企业之一。


但其实,这个企业也是他们的父亲黄维源从零开始创办的。


黄维源研发出了一种具有缓解疼痛功能的丁香烟,在印尼市场广受欢迎。1950年,丁香烟在印尼的销量已经排名第二。


但可惜,十多年后,烟厂毁于一场大火,黄维源也离开人世。


悲痛的黄家两兄弟在废墟中建立起了如今的新针记集团。


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同样是富二代,他就是金龙鱼的幕后老板。



但他的父亲也是福建人,是第一代马来西亚移民。初到马来西亚谋生时,他从最普通的店员做起,一路开咖啡馆、办公司、做米粮和糖的生意。


父亲去世时,没有留下遗嘱,法院要求公司必须清盘。 他和七位兄弟姐妹平分了财产,扣除一切费用,他拿到了150万元。


后来,他们成立了家族企业郭氏兄弟(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从经营米粮生意开始,郭鹤年一路成为了“亚洲糖王”、香格里拉酒店的老板、香港传媒大亨、嘉里物流的老板, 并蝉联马来西亚首富20多年。


大家可能会发现,在一代倒下后,许多二代都在废墟上重建了基业,并守业至今。


这当然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加倍努力的结果, 但很大程度上,也许要归功于教育。


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写过:“在印尼的华人社区里,不过走到哪,中国人都对知识的获取保持着一种敬畏,尽管早期那些中国人中的大多数都是不识字的。”


在马来西亚,1960年代, 华人数量占人口总数也不过35%,但华裔学生在工程专业拿到的文凭数量竟然以100:1超过了马来西亚学生。


很多华人创业致富后,把孩子送到世界各地去学习。



即使是没上几年学的施至成,在白手起家把生意做起来后,还跑到马尼拉的远东大学学习一个商业相关的专业。


当然,最后因为生意太忙,只上了2年就退学了。


就是靠着这样的精神, 华人以极少数的人口,占据着东南亚国家巨额的财富比例,他们的产业遍布各个领域:


小到民生,面粉、粮油;大到国家的关键性产业,工业、金融、银行业等等。


东南亚各地,都上演着诸如此类的华人史诗。


他们富甲一方,霸占了各国的富豪榜,也为推动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当初背井离乡的他们,也许不会想到,日后他们还会回归故土,成为东南亚和中国之间穿针引线的人。


04


40年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为东南亚富豪们资金的回归,打开了一扇大门。


彼时,刚刚经历十年动乱、贫困、走 社会 主义的中国,不被很多人看好,吸引资金困难重重。


但东南亚的华人们,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


郭鹤年砸下5.3亿美元,在彼时荒凉的“大北窑”,建起了北京的CBD国贸;



三林集团在中国投资15亿美元;金光集团投资20亿港元;正大是第一个来中国投资的东南亚华人企业,也是在中国投资最大的东南亚华商。 类似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


很难说他们是顾念血脉,亦或是看到了中国的机会,又或是投资可能带来的利益,但总之在中国急需资金的那个年代,他们的钱来了。


在那个年代,中国共引进了307亿美元外资,其中有70%是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投资的。


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主任何春霖曾经感慨地说: 华侨、港澳台同胞及外籍华人是投资中国大陆的先驱,是联系中国与外国经贸关系的“红娘”。


而40年后的今天,昨天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情况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情况举行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表示, 今年东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而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没有人能忽略那些曾经背井离乡的东南亚华人,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


他们是真正穿针引线的人。


但还有一些华人,他们回来的身份,甚至都不是“华人”,而是“华侨”。


有人可能不知道“华人”和“华侨”的区别,华人是已经加入别国国籍的有中国血统的人, 而华侨虽然生活在国外,但仍然是中国国籍。

比如印尼富豪林文镜, 他从始至终保持着中国国籍,为此还放弃了加入印度尼西亚内阁的机会。


但要说爱国华侨之首,当属陈嘉庚。


他不在任何一个富豪榜上,但绝对可以排到爱国华侨榜前列。


他出生在福建厦门集美区。1891年,17岁的他前往新加坡谋生,在父亲开的米店工作。



此后,他一路做菠萝种植、橡胶种植加工、米业、航运业等等。


但他一生赚的钱,几乎全花在了中国。


1910年,36岁的他就开始支援辛亥革命和福建省财政;


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华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带领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等等组织。短短3年多,这个组织为中国筹了4亿多元;


打仗的时候,寒衣、药品、卡车,前线缺什么,他就送什么。他甚至专门投资建立了药厂,直供前线。


但他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许是教育。


早在1894年, 20岁的他就把父亲给他成亲和家用的2000银元省下来,创办了“惕斋学塾”。


后来,清朝统治被推翻。1912年,他又回到家乡集美创办了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等等。这些学校共同组成了集美学村。



他创办和资助的学校有足足118所,最出名的是厦门大学。


1921年,他亲自选址,并拿出400万元筹建厦门大学,此后仍然不停地为学校提供经费。


与此同时,他的公司不断地遇到危机,1926年,橡胶价格暴跌,1929年经济危机,陈嘉庚的公司几乎面临破产。但他仍然在为这些学校提供经费,没有钱他就去变卖产业。


1932年, 一家外国大企业找到陈嘉庚,说愿意帮他拯救公司,条件是他停止资助厦大、集美等学校。


陈嘉庚拒绝了。


他说: 宁使企业收盘(倒闭),绝不停办学校。


厦门大学


1934年,陈嘉庚算过一笔账,他做实业30年,减去亏损,净盈利1320万元,但他创办厦大、集美等学校却花了1300万元。


20万元,这是这个富翁全家人30年的总花费。


去世时,他在遗嘱中这样写道:


像陈嘉庚这样的东南亚华侨还有很多,他们虽为了生活出走,但自始至终心中都装着故土。


他们将星星点点的能量汇聚到他们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上,和我们一样支撑帮助着它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


尾声


有人说,人类的 历史 就是一部迁徙流动史。


大约4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走出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最终演化出了这个星球的主宰——人类。


此后,自然灾害、战火、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因为种种原因,人类从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迁徙到另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


这背后,不过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生存和繁衍。


时至今日,全球的华人华侨大概有4543万, 而东南亚的华人华侨足足有3348万,占了全部华人华侨的73.5%。



因为这3348万华人华侨放在整个东南亚,其实并不算显眼,只占总人口的6%。



那些曾背井离乡的东南亚华人们,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永远地留在了东南亚,和当地人结婚生子,融入当地的文化,成了他们所处国家的一分子,再也没有踏上回国这条路。


但他们中还有一部分人,在当地生活工作,以华人华侨的身份时刻关心着中国的发展,他们会回来寻根,会在中国遇到问题的时候施以援手:或资金,或发声。



他们中也有一部分人,即便身处东南亚,却从没有一天忘记过自己是中国人。他们把自己挣的钱,全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没有体会过他们的生活,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去还原,背井离乡做苦力,没有什么文化的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付出了怎样的艰辛,才闯出了今天这片天。


我只希望,留在东南亚的他们,能被所在国温柔以待;


想要回来的他们,我们同样举双手欢迎。

2. 想问一下,马来西亚排华吗适合中国人过去居住生活吗

整体来说华人的力量还是比较大的,排华又怎样?但是适合中国人呆的基本上都是大城市比如吉隆坡槟城新山马六甲这些,反正就是城市,如果乡村的话基本上你就不用考虑了,你也不懂马来文,他们也英语有限,交流障碍不小。

3. 马来西亚曾拥有700万华人,为何如今却“人去楼空”了

马来西亚曾拥有700万华人,现在却是人去楼空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马来西亚的人专政独裁,有福利只想着本地人,对其他国家的人都不重视。


是马来西亚想专政独裁,他们只把马来人当作自己国家的公民,为马来人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但是这些便利,其他民族的人们确实没有办法享受的,所以他们所做的种种让人寒了心,这也是导致华人离开马来西亚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4. 中国女留学生马来西亚遇害案破了吗

【星岛网讯】中国女留学生英国伦敦遇害案日前做出判决,兇手马来西亚籍妓女诺阿祖拉被判谋杀罪名成立,坐牢15年。

中新社引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在8女3男组成的陪审团裁定22岁的诺阿祖拉和她的26岁男友龙江(译音),在两人共住的伦敦南部一所房子内谋害谢荇荇有罪后,旧贝里(OldBailey)中央刑事法院法官弗里斯特作出判决,诺阿祖拉被判谋杀罪名成立,坐牢15年。

外号“公主”的诺阿祖拉闻判后几乎昏倒在被告栏中,她哭得近乎崩溃,必须由旁人搀扶才能站稳脚步。龙江是在北爱尔兰出生的越南裔,由于他拥有两项暴力罪行的前科,因此这次被重判22年监禁,此外,由于他丢弃谢荇荇的尸体属于妨碍司法公正罪,被另判5年监禁,惟刑期同时执行。

23岁的谢荇荇生前居住在兰柏特,她已在英国求学5年,为一名着名中国诗人的孙女。她的无头无手尸体,是于2007年4月19日在南伦敦洛特-加龙省思特的泰晤士河码头,被一对妇女在一个洗衣袋内发现;死者头颅及双手被砍,包裹头部的垃圾袋是于6月8日在浮尸处附近被发现,被肢解的双手至今未寻获。

此案共审讯25天审讯,弗里斯特在判刑时考虑到了诺阿祖拉其实已表现出悔意,即当她被警方拘捕时,承认她曾掌掴及殴打谢荇荇,并表示谢荇荇的死是一个“错误”。

法官也考虑到诺阿祖拉的良好行为及没有犯罪前科。诺阿祖拉的辩护律师彼得卡特对判决感到失望,他可能会提出上诉。

在审讯中,英国检察官指出,诺阿祖拉是一名占有欲强的妓女,一直当龙江为自己的“丈夫”,平时以“龙江的妻子”自居,她对于男友拥有其它女人萌生醋意,她曾经转手机短讯对谢荇荇作出死亡恐吓。检察官指出,诺阿祖拉是因为妒忌龙江与谢荇荇的关系而将她杀害。

诺阿祖拉与龙江矢口否认杀害谢荇荇,惟控方表示,虽然屋子已被清理一番,但警方仍在他们住家的浴室内找到谢荇荇的血迹,而有力的证据是,包裹谢荇荇尸体的床单曾于嫌凶住家的米黄色的地毯有接触。

5. 关于五邑华侨的历史

江门市俗称“五邑”,是全国着名侨乡。五邑华侨历史故事节选如下:

1.冯如,广东恩平人,我国从事飞机研制、设计、制造和飞行的第一人,被美国报纸称为“东方莱特”。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

于1912年8月25日,在国内作飞行表演时,冯如因飞机操纵系统失灵,失事牺牲。弥留之际,他仍支撑着把失事原因告诉助手,并勉励他们“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

(5)马来西亚排华死了多少扩展阅读: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江门市俗称“五邑”,是全国着名侨乡。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是展示五邑华侨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于2010年全面落成开放。

步入其中,“根在五邑”4个大字映入眼帘,厚重的历史感和沉重的故土情扑面而来。馆内展览以时间为线,分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等六个部分,全面展现五邑籍华侨华人在海外的艰辛创业及回报家乡的感人历程。

6. 马来西亚华人

文 |小皮咖

前几天看中国新歌声的时候,有一名选手叫古洁莹。牙齿不怎么看,但是歌唱的很好听。当她说她这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我突然间对她的国籍产生了兴趣,查了一下,发现她原来是马来西亚人。

世上华人的海外侨胞,总共有3000多万。其中群体最大,经济上最成功的是东南亚华人。印度尼西亚有两亿人口,有一千万华人。马来西亚有2500万人,约有600万华人,泰国有6500万人,有900万华人,新加坡300多万人,华人占90%。

海外华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华人,一种是海峡华人。这两种华人的典型代表是马来西亚华人和新加坡华人。

1965年之后,新加坡成立,随着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西化政策,以及南洋大学的没落,新加坡的华文教育,目前已经所剩无几。新加坡的现况是很多华人会说华语,但看不懂汉字,有的甚至连华语都不会说,只能说英语。虽然李光耀推崇的是精英教育,新加坡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他的政策,但是这种为了与西方大国一些经济来往交流,学习英语,藐视华语,漠视中国传统文化,丢失的却是祖先们一千多年文化精髓的传承!

马来西亚呢,则更好的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马来西亚有一套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这一切都源自于马来西亚华人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奋斗。

马来西亚华人在马来西亚,就相当于我国的朝鲜族。他们在远方有一个自己的祖国中国,在马来西亚相当于少数民族。但华人的处境却没有朝鲜族在中国的处境那么好。华人勤劳,拼搏,奋斗,在马来西亚也积累了很多财富,但是在马来人看来却是华人掠夺了他们的财富,侵占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因此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地位并不高。

在马来人占多数的马来西亚的华人,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政治话语权。马来人规定,马来西亚以马来语为官方语言,全国的学校推行马来语教学。推行马来语教学的,可以享受政府全额的津贴,推行马来语教学,并以华文为一门学科教学的享受政府部分津贴。而以华文为主教学的学校,不享受任何津贴。甚至一些大学学位在官方上不予承认。

但是到目前为止,马来西亚全国有华小一千两百多所,在校学生60多万人,华文独立中学60多所,在校学生6万多人,华文大专学院三所,学生一万多人。这些学校的经营经费源自于华人的捐款,在如此不好的外界环境中屹立了这么多年。所以马来西亚华人会说英语,也会说马来语,也会说华语,更有的会说自己的家乡话如客家话和广东话。

马来政府规定,国家土地归马来人所有,所以华人拥有的土地都被马来人强制以以低价收购。虽然中国人经商在当地拥有很多财富,但是在马来西亚的处境却不怎么好。因此很多华人,当自己的小孩在国内上完华文学校的中学之后,便送往外国读大学。有的还在国外发展。例如着名歌手梁静茹,曹格等。

马来西亚的排华政策,使得马来西亚华人的人口中占比从37%降到目前的25%,马来西亚华人正在逐步的减少。这些政策也导致了马来西亚的一些人口流失和精英的散失,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虽然马来西亚,对马来西亚的华人不怎么友好,但是马来西亚华人却深深的爱着这个国家。你问马来西亚华人--马来西亚跟中国踢足球,他会支持谁,他肯定毫不犹豫的说会说"马来西亚啊"。他们讨厌的只是马来西亚的政客,他们爱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的风情,爱这个国家的风景,因为——这里毕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

7. 马来西亚一九六九年的 513 事件是怎么回事

在并不遥远的1969年,那时候马来西亚正在举行第三次大选,反对势力都是华人,当时获得了超过半数的选票,第一次超过了联合政府,事情发酵升级,反对派于5月11日进入吉隆坡庆祝胜利和游行。在这个时候马来西亚的一些思想较为激进党员被激怒了,并上演了反示威活动。

不过有一种说法不知道是真是假,说当时大选后大选国阵输了槟城政权,当时内部有排华势力趁机利用这次机会,想借此推翻原先的政权,其实里面的排华势力很复杂,当时策划这个事件的人最后被他的上级当做严打对象处理掉了,而他的上级却做了首相,不过没多久这位首相就病死了。

这个事件对马来西亚的政治有着深远影响,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事件而已。可以说是马来西亚政权改变的分水岭,不过当时的是是非非谁也说不清,事实的真相如何只有当事人才清楚吧。

8. 21世纪初,东南亚有排华事件吗

2006年,已改任新加坡内阁资政的李光耀公开批评马来西亚和印尼两国歧视当地华人,使当地的华人被边缘化,结果引发新马两国政府的激烈辩论。

2010年8月23日,马尼拉发生退休警察劫持香港游客事件,事后一些菲律宾警察和学生甚至赶到事发地拍照留念,被外界认为体现了菲律宾人对华人的漠视甚至仇恨心态。
2014年5月13日,越南部分地区的反华示威演变成大规模暴力事件,上千家中港台及日韩投资企业被打砸抢烧,造成人员死伤。

9. 马来西亚和印尼为什么仇视华人

第三,海外排华势力的影响。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华人曾遭到严重的歧视,在印尼的600百万华人境况尤其悲惨。印尼人视中华文化为“毒品”,极端仇视华人,禁止华人用汉语,强迫华人改姓。入境印尼的华人都会发现,关税宣誓表格上依然是白纸黑字的列明中文刊物等同毒品和枪械,一概禁止携带入境。许多到印尼旅游或经商的华人也有特殊遭遇,移民厅官员总爱诸多刁难,最后必须花钱消灾才能顺利过关。印尼有50多项法律存在歧视性条文,劣待华人。最严重的是华裔身份证有特别编号,这犹如在他们的额头上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带来一生厄运。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华裔子弟经常受限制于族群的学额分配制,许多天资聪明的华人子弟尽管成绩优秀也无法被大学录取。
从文化方面看,主要是华人融入当地社会不够。一方面,一些国家在制定社会合理移民政策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另一方面,华商在主动融入当地社会方面也有欠缺。华人的社会特性决定了他们在海外往往会自我孤立,再加上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他们不太容易融入当地社会。
其一,他们缺乏与当地社会的文化认同感,仅仅关注自己的经营状况,不太关注所在社区整体发展状况和其他族群的经济利益。其二,华商还缺少跨文化管理的意识,也不习惯分权,不信任外来管理者。相反,日本、韩国等在欧企业敢于尝试跨文化管理,能够很快融入当地社会。其三,一部分海外华人素质偏低。目前中国在国外的华人华侨素质参差不其,有高水平的经商者和留学生,也有偷渡出国的打工者。少数人缺乏道德素养,不尊重当地社会公德和风俗习惯,甚至违法犯罪、贿赂官员、结识当地黑社会,自招祸患,严重影响华人的形象。最后,海外华人现代公民意识薄弱,缺乏自主意识,更不能融入当地社会。一个封闭而又沉默的群体很容易遭受其他族群的攻击。
这种封闭性和无为观念还导致华人社会在大众传媒话语领域的失语状态,成为当地主流媒体妖魔化的对象,从而导致社会形象的扭曲和边缘化。发生的所罗门群岛事件可见一斑,在欧洲也是如此。而其他少数族裔虽然也是弱势群体,但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保护自己。就拿欧洲的少数族裔来说,欧洲的摩洛哥移民和土耳其移民非常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自己的权益,所在国政府在考虑少数族群的政策上自然会对他们有所倾斜。又如,在德日本人就有德国政府资助的日语电视台。
欧洲华人虽然吃苦耐劳,但也许是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因,性格普遍谦和、沉默,使自己处于一个“弱势族群”的地位。华人利益在欧洲各国政府考虑少数族群的政策时,大多排在最后一位。同是华裔,菲利宾的华裔一般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但却不愿意直接参政,他们通过向政客提供资金支持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因为他们深知:华人政治上的无权和真空状态,直接导致经济上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所以华人总体在当地社会都非常需要能传达他们意愿、保护他们权益的代言人。

10. 中越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越南的领土野心,它想要获取更多的领土。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0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9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