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的蛇胆是什么蛇

马来西亚的蛇胆是什么蛇

发布时间: 2023-02-10 02:31:35

㈠ 这种蛇叫什么名字

是金环蛇概述 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着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在东部向北可达江西南昌。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金环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眼镜蛇科
中文属名:环蛇属
中文俗名:黄节蛇、金甲带,佛蛇,黄金甲,金报应,金包铁,玄南鞭,金蛇等
拉丁文名:Bungarus fasciatus
英文名:Banded krait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chneider,1801
形态特征
头呈椭圆形.尾极短,尾略呈三棱形,尾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黑色与黄色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色环纹几乎等宽,黄色环纹在体部有23~28环,在尾部有3~5环,背鳞平滑共15行,背中央的1行鳞片特别大,肛磷完整,尾下鳞片为单行,腹部为灰白色,体长100~180厘米。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所以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有典型的9枚大鳞片,背鳞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分布
广西省,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湖北省;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国
生活习性
金环蛇栖息于海拔180—1014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近水处。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跃,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性温顺,行动迟缓,其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金环蛇夜晚活动。金环蛇吃蛇,偶尔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动物。卵生,5—六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金环蛇数量野外已极稀少。金环蛇是着名食用蛇之一,蛇体浸酒及蛇胆也被用来入药,长期以来大量被捕杀内销或出口。由于此蛇分布范围较银环蛇狭窄,数量本来就不多。
濒危信息
⒈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㈡ 蛇胆的快速鉴别

1.眼镜蛇胆:外形呈卵圆形,两端钝圆。胆皮表面光滑,胆蒂略扁侧生而长,胆管紧贴胆壁。胆汁显橙黄色,有粘性。 味苦而后甘甜,具清凉刺激感。
2.金环蛇胆:外形呈类三角形或椭圆形,胆蒂略粗。胆汁金黄色,微粘。夏季胆汁汁呈墨绿色,冬季胆汁呈白色或淡红而带黄色。胆汁粘度不同季节亦有变化。味苦而甘甜。
3.银环蛇胆:外形呈长椭圆形,两端略尖,尖端胆管基部粗而翘起,呈明显的平头勾。胆汁橙黄。气微腥,昧先苦后甜。
4.五步蛇胆:又名蕲蛇。为蝰科动物尖吻蝮的胆囊。外形椭圆形较大,胆管较粗,胆壁较薄,不光滑,筋络较多,胆囊充盈饱满,有皱褶。胆汁呈淡黄色、米黄色或黄白色,胆汁较稀薄。气微腥,味苦而甘凉。
5.乌梢蛇胆: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胆囊。外形似白豆状或花生末状。胆囊表面粗糙不光滑,具网状筋络。胆管出于胆囊中部,无主管胆,呈细小多个分枝,不易挤出胆汁。胆汁绿褐色,粘稠。味苦涩而后甘甜。
6.灰鼠蛇胆:又叫过树榕蛇。为游蛇科动物灰鼠蛇的胆囊。外形呈长卵圆形,一端钝圆,一端稍尖。胆管基部位于尖端。胆皮表面光滑;胆汁草绿色或淡绿色。昧苦涩。
7.鼠标蛇胆:为游蛇科动物鼠标蛇的胆囊。外形呈长筒形,胆囊较大,饱满充盈,胆囊表面光滑。胆汁呈绿色或淡绿色。味先苦后甘甜。
8.王锦蛇胆:为游蛇科动物王锦蛇的胆囊。外形呈长椭圆形,两端尖。胆管较粗,胆壁较厚。胆汁墨绿色。气微腥,味苦而甘凉。
9.三索锦蛇胆:为游蛇科动物三索锦蛇的胆囊。外形多呈长椭圆形。胆皮较厚,胆管基部较粗,胆汁墨绿色,有少数胆汁呈橙黄或浅红色。气腥,味苦而甘凉。

㈢ 蟒蛇有蛇胆吗

蟒蛇有蛇胆,蛇类一般都有胆,胆是蛇类帮助消化食物毕不可少的器官。

㈣ 这是什么蛇

黑眉锦蛇,脾气暴躁,颜色华丽,极具危险感

黑眉锦蛇先岛亚种

Elaphe taeniura grabowskyi 黑眉锦蛇印尼亚种 (Fischer,1885)Elaphe taeniura ridleyi 黑眉锦蛇马来西亚洞穴亚种 (Butler,1899)Elaphe taeniura vaillanti 黑眉锦蛇越南亚种其他未确立亚种的产地种有:泰国北部、缅甸等。

㈤ 这是什么蛇,有脚

银环蛇(学名: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

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毒性最强的。事实上,它是继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之后,陆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综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银环蛇的LD-50为0.108,为欧亚大陆上最毒的毒蛇。但由于该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不主动攻击人,因此为其所伤的案例并不多。

银环蛇具有α-、β-bungarotoxin两种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在抗蛇毒血清应用以前,银环蛇咬伤死亡率极高,可以用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但仍十分危险。

人被咬伤后,起初感觉不是很明显,疼痛感较小,数小时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祛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梅毒等症。银环蛇胆可治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㈥ 蟒蛇的蛇胆有多大

蟒蛇胆比一般的蛇要大的多,起码有鸡蛋大小左右,而且雄蛇比雌蛇的胆大 ,蛇胆在蛇的二分之一往尾巴处上面一个是心脏胆为墨黑色。蛇胆的体积和重量和整条蛇相比几乎达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但其经济价值恰是相反蛇胆的药用价值珍贵。

㈦ 关于蠎蛇的信息有哪些

蟒编辑[mǎng]
蟒,本义是巨蛇。又是蟒蛇、蟒科、蟒属。蟒蛇,又称琴蛇、蚺、梅花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较原始的蛇类。体长3—7m,重数十公斤。头小,吻端扁平,通身被覆小鳞片,腹鳞窄,尾短。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南部、福建、海南、香港、四川等地。属于世界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
蟒蛇
拉丁学名
Python molurus
别 称
南蛇、琴蛇、蚺、巴蛇、大麻蛇、埋头蛇、梅花蛇、金花大蟒、尾蟒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爬行纲
亚 纲
双孔亚纲

有鳞目
亚 目
原蛇下目

蟒科
亚 科
蟒亚科

蟒属

蟒种
分布区域
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
3生长繁殖
4栖息环境
5分布范围
6人工养殖
7保护级别
8致危因素
9常见种类
10药用价值
▪ 蟒蛇胆
▪ 蟒蛇油
▪ 蟒蛇肉
▪ 蟒蛇血
▪ 蟒蛇皮
▪ 蟒蛇蜕

1形态特征编辑
蟒蛇为中国产最大的蛇,体长3—7m,重数十公斤。头小,吻端扁平,通身被覆小鳞片,腹鳞窄,尾短,肛孔两侧有爪状的角质物,为后肢痕迹,雄性更显着。头背有对称的大鳞片,吻鳞及前两枚上唇鳞具唇窝,尾下鳞大部为双行。体背及体侧有云豹状的大斑纹,头背黑色,顶部有一条黄褐色斑,眼后下方有大黑斑,喉下黄白色。体鳞光滑,在颈部约56—64行,体中部64—71行,肛前40—44行,腹鳞250—262枚,尾下鳞63—70对。[1]
蟒蛇的主要特征是体形粗大而长,是世界上最大的较原始的蛇类,具有腰带和后肢的痕迹。在雄蛇的肛门附近具有后肢退化的明显角质距,但雌蛇较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对发达的肺,较高等的蛇类却只有1个或1个退化肺。蟒蛇的体表花纹非常美丽,对称排列成云豹状的大片花斑,斑边周围有黑色或白色斑点。体鳞光滑,背面呈浅黄、灰褐或棕褐色,体后部的斑块很不规则。蟒蛇头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黄白色,腹鳞无明显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强的缠绕性和攻击性。[1]

2生活习性编辑
蟒蛇食性常以小麂、小野猪、兔、松鼠和家禽等为食;胃口大,一次可吞食与体重相等重或超过体重的动物。[2] 消化力强,除猎获物的兽毛外,皆可消化,但饱食后可数月不食。[3]
蟒具有缠绕性,常用体后攀缠在树杆上,也善于游泳。喜热怕冷,最适宜温度25—35℃,20℃时少活动,15℃时开始麻木状态,如气温继续下降到5—6℃即死亡;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过久亦死亡。[4] 蟒取食在25℃以上,冬眠期4—5个月,春季出蛰后,日出后开始活动。[5] 夏季高温进常躲阴凉处,于夜间活动捕食。以突然袭击咬住猎获物,用身体紧紧缠住,使猎物体内心脏压迫停止心跳、血液不能流动而死亡(蟒缠绕猎物是因为使猎物血液停止流动而死亡,它有这样的能力,而不是普遍认为的窒息而死)。

3生长繁殖编辑
人工养殖条件下蟒蛇的繁殖习性与野外相似,雌蟒每次产卵为15—42枚,多数是42枚。可将性成熟个体,产出前的卵分为三

蟒蛇
期:第一期卵,直径10毫米以下,卵数30—100枚以上,白色圆形;第二期卵,卵径15—57毫米,卵呈圆形,黄色或淡红色,卵数6—26枚,待次年成熟产出;第三期卵,当年可产出,卵长径57—94毫米,短径37—62毫米,重54—101克,已进入输卵管,呈乳白色椭圆形。卵产出时胚胎已是器官形成期或已有幼蟒的雏形。养殖时可根据蟒蛇的性成熟者卵不同时期的发育程度,进行养殖产卵护理。养殖饲喂时,要根据其习性、食量投食。
蟒蛇繁殖期短,为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产卵8~32枚,其卵白色,重80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习性,此时不食,体内发热,体温较平时升高几度,有利于卵的孵化。[6]

4栖息环境编辑
蟒蛇属于树栖性或水栖性蛇类,生活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森林中,或溪间附近的土山常绿阔叶林和石山常绿阔叶藤本灌丛区;气候温和湿润,最低平均气温在9℃以上,野生动物丰富的场所,为蟒蛇的良好栖息环境。[7]

5分布范围编辑
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广西的南宁、百色、玉林、梧州、钦州等地区各


县广泛分布;柳州地区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县;河池地区的宜山、都安、巴马等县;梧州地区的贺县;桂林地区的平乐、阳朔、临桂等县均有。其中以南宁地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百色地区次之。云南红河州的金平、屏边、元阳等县;文山州的富宁、马关、西畴、文山、麻栗坡等县都有分布。贵州的望谟、罗甸等县也有分布。[1]
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1]

6人工养殖编辑
新引进的蟒蛇有一个熟悉、适应环境的过程。刚入场的蟒蛇对活鸡、活兔、活鼠、鸟雀等完全拒食,此时不要急于强行人工填喂。对体质弱且日渐消瘦的蟒蛇,可在10—15天后采取人工填喂。体重在20—25千克的,每次可[8]

红尾蚺
喂精牛肉1—1.5千克。填喂前,要先将瘦牛肉剔去筋骨和皮膜,然后切成小的条状或块状,肉块的具体大小应视蟒蛇形体大小而定。切好的肉块需投入沸水锅里滚一滚后捞出,可起到消毒去腥的作用。待肉块完全凉透后,就可以用来填喂蟒蛇。强行填喂会使蟒蛇经受很大的刺激,故填喂前可将2—3个鸡蛋涂抹于肉块上,使其润滑而顺利吞下。大部分蟒蛇会在1周后自行取食。蟒蛇体大性惰,行动迟缓。大多情况下,它是处以静止栖息的状态中捕食猎物的。一旦猎物靠近时便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咬住,并用身体将其缠绕致死,然后从猎物的头部开始吞食。蟒蛇昼夜均有活动,但在饲养中大多见其夜间捕食,这可能与夜晚环境安静有关。另外,蟒蛇嗜食鼠类和蛇类,饲养时不妨投其所好。它以此可以吞食与自身体重相当或超过自身体重的大型动物,如山羊、穿山甲、果子狸和家禽、家畜等,应尽量满足供应,让其早日适应新环境。蟒蛇喜热怕冷,尤喜在湿热交加的环境中生存。一般说来,活动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饲养最佳温度是25—28℃;韩国相对湿度为50%—80%。若温度过低,蟒蛇不愿活动;温度过高,又易造成死亡。因此,在盛夏季节来临之前,要提前落实好遮阳设施,避免阳光直接暴晒。因蟒蛇有在树荫下盘成一团或横躺在阴凉处静止不动的习惯,所以要给予满足。此外,蛇场、蛇窝的湿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蟒蛇周身性水疱疹和局部皮肤溃烂,应加以预防;但也不能过于干燥,使之不能正常蜕皮,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增重。[8]

7保护级别编辑
1988年12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定为一级保护动物。[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1]
濒危等级:濒危[1]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1]

8致危因素编辑
①蟒蛇常在夜间进入村庄,猎获家禽,家畜,有时也入河中猎食鱼类,饱食后未立即返回隐蔽所时,常被人捕捉。
②在国内,蟒蛇已成为外贸收购站的收购对象,长期以来,对蟒蛇采取滥捕,不分季节和大小,任意收购和捕杀,导致数量大减。
③有些产地森林的开伐,致使蟒蛇的栖息环境范围缩小。
④产地的耍蛇人以蛇营利,长期使蛇脱离野生环境,影响其繁衍增生。因上述种种原因,蟒蛇数量日趋减少,处于濒危状态。

9常见种类编辑

名称

拉丁学名

亚马逊森蚺 Eunectes murinus
网纹蟒 Reticulated python
缅甸蟒 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非洲岩蟒 Python sebae
紫晶蟒 Morelia amethystina
印度蟒 Python molurus
泰坦蟒 Titanoboacerrejonesis
红尾蚺 Boa constrictor ssp
黄水蚺 Eunectes notaeus
地毯蟒 Morelia spilota
血蟒 Python curtus
球蟒 Pythonregius
黄金蟒 Patteraless

10药用价值编辑
蟒蛇胆
蛇胆是中国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名贵中药材,蟒蛇胆入药最早记载于南北朝《名医别录》 ,在《本草纲目》中也被收载于蛇胆项下。其中记载“蚺蛇胆,味甘、苦、寒,有小毒。主心匿痛,下腹匿疮,目肿痛 。”[9]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蛇胆汁中的牛磺胆酸(taurocholicacid,TCA)及牛磺去氧胆酸(taurodeoxycholic acid,TDCA)具有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蟒蛇胆中除含有TCA及TDCA外,还含有蟒蛇科类动物特有成分蟒胆酸(pythochol—icacid,PCA)和牛磺蟒胆酸(tauropythocholate,TPCA)。杨健等通过药理研究发现 ,牛磺蟒胆酸类物质也具有一定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9]
蟒蛇油
蟒蛇油又名蟒蛇脂、蟒蛇膏,取蟒蛇的脂肪加工而成。《名医别录》谓 :“蟒蛇油,主皮肤风毒、妇人产后腹 痛余疾”。《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蟒蛇脂功效描述为“蛇脂绵裹塞耳聋,亦傅肿痛,摩着物,皆透也”。[9]
蛇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对皮肤黏膜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渗透性,易被皮肤吸收。蟒蛇油中除了含量高的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外,还含有14种氨基酸和非皂化部分鲨烯。[9]
蟒蛇肉
蟒蛇肉在《名医别录》就有记载,其味甘,性温,有小毒。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具祛风活络,杀虫止痒功效,用于风痹,瘫痪,疠风,疥廨,恶疮。[9]
蟒蛇血
研究证明,蛇血不但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促进人体细胞的活化及养颜美容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9]
蟒蛇皮
蟒蛇皮有独特的构造特点及质量特性,用于制作二胡、手鼓等民族乐器,音质出色,性能稳定。是一种珍贵、稀有的乐器制作原料。仅用于二胡、手鼓等乐器的制作原料,蟒蛇皮的开发就有极为可观的经济利润,这也是带动蟒蛇人工养殖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动力。[9]
蟒蛇蜕
蛇蜕,又名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等。指蛇蜕下的皮膜。蛇蜕具有祛风湿,定惊,消肿,杀虫,明 目的功效。王彩芳用蛇蜕治疗小儿风痫惊热,咽喉肿痛,疥癣,疔疮,目翳等症,有一定疗效。郑艳青等认为蛇蜕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麦粒肿、中耳炎、乳腺增生、湿疹、脑囊虫病、皮肤感染性炎症、淋巴结核、腰腿痛等病症 。[9]

㈧ 蛇龙胆是什么

蛇龙胆是什么?
蛇龙胆就是蛇胆,蛇在12生肖中称为小龙,所以蛇胆称为蛇龙胆
蛇胆,是蛇体内储存胆汁的胆囊

㈨ 蝮蛇乌梢蛇赤练蛇为什么被称为蛇三宝

蝮蛇乌梢蛇赤练蛇被称为蛇三宝是因都是有毒性的蛇。赤链蛇蝮蛇乌梢蛇都是有毒的,但赤链蛇蝮蛇乌梢蛇蛇毒、蛇胆、蛇鞭可以入药也就被称之为了蛇三宝。
1、蛇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体细长,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四肢或在低等蛇类横裂的泄殖孔两侧有爪状的后肢遗迹。
2、蛇的栖息环境因种类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栖息的环境多种多样,有的生活于穴洞,有的生活在地面,有的生活在树上,又有生活在水中。蛇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蛇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蛇是肉食性动物,所吃的动物种类很多,从无脊椎动物到各类脊椎动物。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01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