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什么时候信伊斯兰教
Ⅰ 马来西亚 穆斯林国家
马来西亚与其它东南亚国家一样,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马来西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其它宗教还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原始宗教。
伊斯兰教
从7世纪到17世纪,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扩张和传播延绵了1000年。作为东南亚信奉伊斯兰教的主体——马来人的重要国家,马来西亚宪法规定,所有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在全国人口中,穆斯林占将近55%。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有很深的影响。马来人取阿拉伯名字,按伊斯兰教的训言生活。清真寺遍布马来西亚城乡,寺内每天都有信徒作祈祷。星期五是马来西亚的主祷日。 其它宗教
佛教
佛教在马来半岛上曾一度盛行,15世纪以后逐渐衰落。19世纪,大批华人的到来使得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得以恢复和发展。吉隆坡和华人集中的槟城是马来西亚佛教中心。马来西亚佛教总会设在槟城,该会还办了马来西亚佛学院。
印度教
印度教在进人马来半岛时,被称为婆罗门教。15世纪,伊斯兰教在马来半岛盛行后,印度教徒大多改信伊斯兰教。现在,信奉印度教的只有印度人,印度教徒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
基督教
基督教是随着葡萄牙、荷兰、英国的入侵而传人马来西亚的。由于这些国家的殖民者属于不同的教派,他们带来的基督教也有不同的分支,主要是天主教、新教。马来西亚的基督徒多为菲律宾移民、土着少数民族和一部分华人。
原始宗教
马来人的原始宗教崇拜的是多种神仙和原始拜物教。现在马来西亚信仰原始宗教的主要是一些土着少数民族。
Ⅱ 伊斯兰教什么时候传入马来半岛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更是一个包含着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这些因素都丰富了马来西亚的生命。
至于这几个大宗教是在什么时候传入马来西亚的呢?在此特摘录来自NECF Malaysia,就是马来西亚福音联谊会所出版的 教会:转化的媒介一书。
伊斯兰教:
据说伊斯兰教登陆马来西亚,有迹可寻的证据就是在登嘉楼参巴(Chamoa)墓碑上的阿拉伯文(日期介于1303或1387)。参巴位于中马贸易路线上,因此有回教来自中国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有历史记载,把伊斯兰教介绍到我国的功劳归于信奉回教的印度商人。
开创马六甲王朝的拜里米苏拉,据说在1414年娶了巴赛(Pasai)公主后改信伊斯兰教。14世纪末期,马六甲成为本区域强大的伊斯兰王朝。
一般上都承认伊斯兰教从马六甲透过贸易、政治婚嫁以及军事开始入侵并向东南亚扩展。
15世纪,马六甲以成为区域性的商业及回教中心驰名。伊斯兰思想融入马来人的文化中,甚至把信奉回教说成是入马来教(Masuk Melayu)的地步。回教渗透马来社群,其严重性达致把回教礼仪被当作为马来文化。
柔佛乃是第一个以回教作为行政基础的马来州属(1895)。1915年吉兰丹也追随其后。
国家宪法把回教定为马来西亚的官方宗教。回教的行政在不同的州属各有不同。州内拥有各自的回教法庭处理回教徒人际与家庭法律事务。
1970年代推行的回教法运动带来显着的影响,从衣着到艺术,传媒到教育政策无孔不入。
伊斯兰教也在国家的政治中有着重大的影响。政治回教和文化回教之间的冲突近年来连连发生。很多保守的回教徒认为无论是在社会里或宪法上回教都是绝对不能受到挑战的。
Ⅲ 诸位 为什么马来西亚会信奉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伊斯兰教早在10世纪传至马来西亚,但直到14世纪和15世纪,伊斯兰教才在马来半岛奠定根基。这个地区分裂成众多以伊斯兰教为主的苏丹国,其中最突出的是马六甲苏丹王朝。伊斯兰文化对于马来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同时它也受到马来民族的影响。
Ⅳ 马来西亚为什么这么流行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早期主要受到印度文化影响,但到了500多年前,阿拉伯人开始控制从中国南方到中东地区的海上贸易,为了与阿拉伯人进行贸易与外交结盟(避免受到泰国或印尼的侵略),当时的马六甲王朝的RAJA(国王)改信仰伊斯兰教.在阿拉伯人和中国郑和(也是伊斯兰教信徒)的支持下逐渐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目前,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信徒的丈夫,妻子和子女都必须需跟随成为伊斯兰教信徒,不能轻易改信其他宗教,这也使伊斯兰教信徒人数不会减少但马来西亚华人就因此不与马来人通婚.
Ⅳ 马来西亚信仰的宗教是什么
马来西亚宪法保障宗教自由,但规定伊斯兰教(回教)逊尼派为国教。
根据2010年人口和房屋普查的数据,约61.3%的人口信回教[128];19.8%人口为佛教徒;9.1%基督教徒;6.3%人为印度教徒;1.3%人为儒家、道教和其它传统的华人民间宗信仰追随者。其它则是包括几种信仰,包括泛灵论、民间宗教和锡克教;而1.1%的人没有任何宗教或没有提供任何讯息。
马来西亚主要有三大民族,即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和一部分原住民。在西马的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信仰伊斯兰教也有少部分原住民是基督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在东马也有少部分马来人信奉基督天主教的,和当地的原住民有一大部分是基督天主教。印度人有极少部分信清真教,大部分信印度教。
(5)马来西亚什么时候信伊斯兰教扩展阅读:
马来西亚的国教是马来西亚的政治价值所在。马来西亚的国教就是马来西亚信仰。在通常情况下,有马来西亚就有马来西亚宗教。所谓马来西亚宗教,是以特定的政治理念或政治信仰为核心,以特定的政治典礼为表现形式,
全体国民为教团成员,以马来西亚行政组织为宗教组织,以马来西亚道德为宗教道德,以特定的历史文献为经典的文化形态。历史发展的宏观过程看,马来西亚宗教非但无害,反而有益而且必要。没有政治信仰,政治伦理和政治秩序将失去终极价值的支持,因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Ⅵ 为什么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民众会广泛信仰伊斯兰教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大约在十世纪前马来半岛和印尼是信仰印度教的,后来阿拉伯人用武力征服了这片区域,迫使当地的居民改信伊斯兰教的。如果不通过武力的话,不可能使那么多人口改变宗教信仰的。
Ⅶ 求教下,马来西亚为何是伊斯兰国家
因为马来西亚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府系统密切仿照威斯敏斯特的议会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基于普通法。国家对内外的最高代表被称为元首,而政府首脑是首相。
马来西亚是一个新兴的多元化经济国家。经济在1990年代突飞猛进,为“亚洲四小虎”国家之一,是资本主义国家。马来西亚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旅游业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知识经济服务业也在同步扩张。
(7)马来西亚什么时候信伊斯兰教扩展阅读
伊斯兰教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东、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亚洲的其他一些区域。如伊朗、阿富汗、也门、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这些国家的法律一般都只是参考《古兰经》和圣训而不会全面地执行。
有些国家实行政教合一政策,但大多被认为是“政教合一”政权(家族式统治是伊斯兰法律所反对的)对伊斯兰法律都只是依据其政治利益选择性地执行,所以伊斯兰法律被局限于民事诉讼上。
Ⅷ 马来西亚信仰的宗教是什么
马来西亚宪法保障宗教自由,但规定伊斯兰教(回教)逊尼派为国教。
根据2010年人口和房屋普查的数据,约61.3%的人口信回教[128];19.8%人口为佛教徒;9.1%基督教徒;6.3%人为印度教徒;1.3%人为儒家、道教和其它传统的华人民间宗信仰追随者。其它则是包括几种信仰,包括泛灵论、民间宗教和锡克教;而1.1%的人没有任何宗教或没有提供任何讯息。
马来西亚主要有三大民族,即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和一部分原住民。在西马的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信仰伊斯兰教也有少部分原住民是基督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在东马也有少部分马来人信奉基督天主教的,和当地的原住民有一大部分是基督天主教。印度人有极少部分信清真教,大部分信印度教。
(8)马来西亚什么时候信伊斯兰教扩展阅读:
马来西亚的国教是马来西亚的政治价值所在。马来西亚的国教就是马来西亚信仰。在通常情况下,有马来西亚就有马来西亚宗教。所谓马来西亚宗教,是以特定的政治理念或政治信仰为核心,以特定的政治典礼为表现形式,
全体国民为教团成员,以马来西亚行政组织为宗教组织,以马来西亚道德为宗教道德,以特定的历史文献为经典的文化形态。历史发展的宏观过程看,马来西亚宗教非但无害,反而有益而且必要。没有政治信仰,政治伦理和政治秩序将失去终极价值的支持,因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Ⅸ 东南亚信封伊斯兰教的由来
伊斯兰教15世纪才开始普遍在东南亚的海岛地区(即今天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新加坡等地)传播,但传播的速度却是惊人的,到16世纪初这一地区的伊斯兰化便基本完成了,整个过程不到100年。今天,东南亚海岛地区是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约有1.8亿穆斯林人口,占全世界穆斯林近五分之一。印度尼西亚是现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伊斯兰国家,其国民90%都是穆斯林;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穆斯林也占全国人口半数以上。另外在菲律宾、新加坡、文莱也有着占人口相当大比例的穆斯林。
但伊斯兰教是怎样进入东南亚的?它又是如何在东南亚传播的?至今仍是学术界悬而未决、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澳大利亚着名的东南亚学者尼古拉斯·塔林在他的着作《东南亚简明史》中写道:“伊斯兰教从东南亚以外的传入提出了一个文化帝国主义问题:它是如何来的?它又是如何传播的?虽然阿拉伯人早就在商路上建立了殖民点,早在674年前后苏门答腊西岸就接触到了伊斯兰教,但直到14世纪时它才开始产生广泛的影响。”【2】(P29)
由于缺乏可靠的史料,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东南亚海岛地区的伊斯兰教是从印度传入的,也有人认为主要的传播者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近年来也有人提出在东南亚传播伊斯兰教的是中国人【3】。在被认为是伊斯兰教史研究的权威着作《剑桥伊斯兰史》中,“18世纪前东南亚的伊斯兰教”一章的作者虽然倾向于认为东南亚的伊斯兰教是从印度和阿拉伯半岛传入的,但他也承认,关于早期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接受伊斯兰教的传说和资料是“很不可靠的”,认为伊斯兰教在东南亚迅速传播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4】(P123)。
中国的穆斯林航海家郑和在1405-1430年间,曾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七次远航,抵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许多地方。郑和的远航与西方的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航海探险活动相比,不仅规模大、人数多,而且时间也早了近百年。郑和航海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活动和意义,早已备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学者们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那么,郑和下西洋是否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有关呢?
如果我们从伊斯兰教在全世界传播的路线、时间、方式来进行宏观的考察,再从中国文献记载的郑和家世、生平和一些有关活动,以及从郑和航线沿途的许多遗迹和民间传说来进行微观的考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重要和有趣的联系,也自然会提出一些问题。
问题一:据记载,早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阿拉伯人就已在从红海到中国的海路上建立了一些居留地【5】(P257)。公元8世纪后,更是有大量的穆斯林从海路到中国来经商传教。按理说,伊斯兰教应先在沿途各地广泛传播,然后才到达中国。但事实上,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大规模迅速传播却是在15世纪以后,也就是说,是在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才开始的。于是,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从时间上来说,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全面传播与郑和航海之间难道有什么联系吗?
问题二: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最普遍和最迅速的地区正是郑和航行中活动最频繁的满剌加、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区(即今天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而在郑和舰队的活动难以抵达的东南亚半岛内陆地区(今天的缅、泰、老、柬、越),伊斯兰教基本就没有传入。这难道也是巧合吗?当然,有人会说,东南亚海岛地区也正是阿拉伯人东来的必经之路,所以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应该主要是阿拉伯人。从逻辑上来说确实应该如此。但我又想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同样是阿拉伯人活动范围内、而且比东南亚各国距阿拉伯半岛更近的锡兰、印度南部等地,伊斯兰教的传播反而却远没有在东南亚海岛地区普遍呢?
问题三:郑和本人是穆斯林,但从有关的史料来看,他前几次的航行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活动并不多。但他后期的几次航行却带上了越来越浓厚的伊斯兰色彩,如第三次航行归来后到故乡云南昆阳上坟,参加伊斯兰斋月活动,从第四次航行起带上了马欢、哈三等穆斯林随员,第五次出访前到泉州拜谒伊斯兰先贤墓,后来又帮助重修南京、西安等地的清真寺,第七次远航时派洪保、马欢等人出访伊斯兰圣地麦加,等等。郑和后期航海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活动为什么会增多?这是否与他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的需要有关呢?
如果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或许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郑和航海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确实有重要联系。
二、15世纪时中国和东南亚伊斯兰教的情况
如果要作出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与郑和有联系的推论,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当时中国伊斯兰教必须具备向东南亚传播的条件。
Ⅹ 马来人的宗教信仰
马来人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逊尼派沙斐仪(Shafii)教派的教义,遵守穆斯林宗教节日。某些印度教礼仪依然存在,如婚礼的第二部分和国家各种庆典活动之中,犹有其遗风。农村地区的马来人也保持了土地、丛林有灵的古旧信仰,部分可溯源于印度教;他们常靠巫医或萨满教徒治病。
居住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文莱和其他国家仍以马来人为族称的居民。多为新马来人的后裔,社会、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马来人之间也开始出现差异,各具民族特点。马来西亚的马来人,自称马来由人。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中南部和沙捞越地区。多混有汉人、印度人、泰人和阿拉伯人的血统。使用马来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有多种方言。原用阿拉伯字母文字,后改用拉丁字母。原信印度教、佛教和万物有灵,15世纪末大多改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