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产什么石头花岗岩
㈠ 1.马来西亚的矿产资源有什么
(1)锡 :锡是马来西亚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马来西亚的锡储量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上品位最高的锡矿。其锡矿主要分布在西马。在西马,除槟榔屿州外,其他各州都蕴藏着大量的锡矿。适合用来做装饰品。
(2)铁:铁是马来西亚仅次于锡的另一重要矿产。其铁矿储量超过1亿吨,包括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砖红壤铁矿。其铁矿品位也较高,铁含量超过50%。铁矿主要分布在彭亨、丁加奴、柔佛三州。
(3)金:金矿在东马、西马一些地区都有分布,其中以西马的吉兰丹州蕴藏为丰
(4)煤
(5)石油:石油在马来西亚矿产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石油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近海地区。原油为轻质油,含硫低。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马近海地区。
(6)天然气:天然气在马来西亚矿产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石油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近海地区。原油为轻质油,含硫低。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马近海地区。
(7) 铜:铜矿主要分布在东马沙巴州的基纳巴卢山南坡的马穆。铜矿石储量近2亿吨。
(8) 除以上几种外,马来亚的矿产资源还有锑、锰、铝土、铬及钛、铀、钴等稀有金属矿。
㈡ 独居石是什么
独居石成分为(Ce,La,Nd,Th)〔PO4〕的磷酸盐矿物。单斜晶系,晶体为板状或柱状。因经常呈单晶体而得名。棕红色、黄色,有时褐黄色,油脂光泽,解理完全,莫氏硬度5~5.5,比重4.9~5.5。常具放射性。主要作为副矿物产在花岗岩、正长岩、片麻岩和花岗伟晶岩中,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矿床中也有产出。
独居石这个名字是源于它经常以单晶体存在而来的。它是一种含有铈和镧的磷酸盐矿物,是一种稀土矿物,中文学名“磷铈镧矿”,(Ce,Y,La,Th)PO4是提炼铈、镧的主要矿物,商业钚的主要来源。早先发现这种矿物会放射钍-232,之后会吸收慢中子而变成铀-233,而铀-233可作核燃料之用。1940合成又发现该矿石,可合成钚-239。而钚-239常被用在核子反应炉及核武器中。铈可用来作合金、打火石、抛光等的材料。此外,很多时候独居石中还含有钍,因此也可用来提炼钍。 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独居石主要资源是冲积型或海滨砂矿床。最重要的海滨砂矿床是在澳大利亚沿海、巴西以及印度等沿海。此外,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南非、马来西亚、中国东北为主、泰国、韩国、朝鲜等地都含有独居石的重砂矿床。我国白云鄂博也是独居石的重要产地,但优良大晶体稀少。独居石的生产近几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矿石中钍元素具有放射性,对环境有害。其中,巴西,印度等国已禁采。
㈢ 马来西亚的锡矿石
马来西亚锡矿储量100万吨(2005年资料 ),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马来半岛11个州中有9个有锡矿,但以霹雳州和雪兰莪州最多。矿石类型以砂矿为主,主要为冲积砂矿,如世界着名的坚打谷锡矿区和吉隆坡锡矿区,矿石矿物为锡石,伴有独居石、钛铁矿和磷钇矿等,大多来自印支期花岗岩与志留-二叠纪碎屑岩和灰岩内外接触带附近的锡石一石英脉。原生锡矿占次要地位,其成因类型有:(1)热液型矿床。多为锡石一石英脉型矿床,矿石分布在泥质岩层的裂隙中。主要矿石矿物为锡石,伴生有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黄玉、黄锡矿、闪锌矿、石英和铬铁矿等。有的伴有强烈石英岩化。代表性矿床如双溪林明锡矿。(2)接触交代(矿卡岩)型矿床。其特征是锡石发育在花岗岩体与碳酸岩接触处的矿卡岩带中,锡矿化集中在断裂交叉部位及交汇入,如马樟萨塔洪、武吉伯西等矿体。(3)伟晶岩型矿床。规模一般较小,产于各类伟晶岩中,除锡石外,主要伴生矿物有电气石、白云母、黄玉、萤石和绿柱石等,如柔佛州的巴克里矿床。 马来西亚铁矿 Perwaja Steel Sdn Bhd Perwaja Steel Sdn Bhd 印尼锡矿 印尼锡矿 马来西亚煤炭 马来西亚煤炭 马来西亚金矿 马来西亚金矿 泰国锡矿 泰国锡矿 玻利维亚锡矿 玻利维亚锡矿 马来西亚铝土矿 马来西亚铝土矿 马来西亚锡 马来西亚锡 尼日尔爾利亚锡矿 尼日尔爾利亚锡矿 尼日尔爾尔锡矿 尼日尔爾尔锡矿 马来西亚钛矿 马来西亚钛矿 老挝锡矿 老挝锡矿
㈣ 花岗岩的成因类型
对于阿尔泰花岗岩类成岩方式的认识颇有变化。80年代以前,主要是交代成因或混合岩化(花岗岩化)成因及岩浆成因说,又以岩浆成因说在阿尔泰地区占主导地位(涅豪洛舍夫,1935;丘劳什尼可夫,1956;卡滋明,1956)。芮行健(1957,1962,1965.1979,1982)则提出了变质成因论,将阿尔泰花岗岩划分为原地改造型、准原地改造型、异地侵位型和高位侵入型(芮行健等,1984),这一见解,发展了对阿尔泰地区花岗岩类形成方式与形成过程的认识。于学元等(1986)将阿尔泰地区花岗岩类划分为变质成因、重熔成因和分异成因三种类型。之后,邹天人等(1988)又划分出造山系列与非造山系列花岗岩,并认为,在挤压性构造环境下,既有区域超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交代花岗岩,也有重熔岩浆侵位花岗岩。岳永君等(1990)将阿尔泰造山带中花岗岩类与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相联系,划分为四类:大桥类、阿勒泰类、北-东准噶尔类及恰库尔特类。王中刚、赵振华等(1990)根据阿尔泰地区花岗岩类成岩方式及物质来源特点,并结合岩石组合、地质环境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将阿尔泰花岗岩类划分为地壳花岗岩化型、壳幔同熔型、地壳重熔型及壳幔重熔型。之后,王中刚(1994)将新疆北部地区花岗岩又划分出五种类型:壳幔同熔型、地壳交代型、地壳重熔型、幔源重熔分异型及幔源分异型。
诺尔特地区花岗岩体与围岩的侵入接触关系是比较明显的,并且有钠长石化等晚期自交代作用的发育,岩体也有沿红山嘴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分布的特点。在K-Ca-Na图解中,本区各期花岗岩样品点均落于岩浆成因花岗岩范围内,因此可以认为,区内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及燕山期各期花岗岩均为岩浆成因。过去的资料认为是交代成因的花岗岩缺乏地质地球化学证据。
与典型I、S型花岗岩(Chappell等,1974;1984)进行对比,本区各期花岗岩相似,Sr同位素和O同位素的特征与S型花岗岩的特征也是相似的,但区内各期花岗岩与Chap-pell等人划分的S型花岗岩在成岩物质来源上是有区别的(表2-12)。诺尔特地区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同位素尤其是Pb同位素的研究业已表明,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呈壳幔混源的特点,此外根据Sr及Nd同位素模拟的花岗岩源区物质壳幔比值也表明在源区物质中,幔源物质占一定的比例。因此,区内花岗岩的源岩应为地壳沉积物与幔源物质的混合物,这种混合是源区岩石熔融之前的混合。在花岗岩Al'-SiO2图解中(图2-15),区内各期花岗岩基本上分布于S型花岗岩一侧,而在AFC图解中(图2-16),区内各期花岗岩在Ⅰ型与S型花岗岩区域均有分布,显示I-S过渡的特点,这种不一致的特点实质上也反映了花岗岩源岩物质组成并非单纯由地壳沉积物组成。因此,本区花岗岩从成因来看,与典型的S型花岗岩是有区别的,是由中地壳物质经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其源岩组成既包括地壳沉积物,也包括先存地幔物质。
此外,在花岗岩的εNd(t)-eSr(t)相关图解中(图2-17),诺尔特地区花岗岩位于年轻地壳演化线附近,与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系列相类似,与典型I、S型花岗岩是有区别的。
对比王中刚(1994)提出的新疆北部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划分,诺尔特地区各期花岗岩与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的特点比较相似,具体表现在岩石组合、构造位置、物质来源、成岩深度、成岩方式与围岩关系、岩石组构、造岩矿物特征以及锶氧同位素特征等方面,但是从对比中仍然可以看出不同之处(表2-13)。在与造山运动的关系中,虽然加里东晚期、华力西晚期及燕山期的花岗岩是造山期的,但是在华力西中期除了造山期的花岗岩外,还存在一部分非造山期花岗岩,而这与诺尔特地区在华力西期的构造演化是有关的。华力西中期该地区出现过非挤压的拉张体制,形成了部分花岗岩,反映在多阳离子图上,华力西中期花岗岩一部分位于Ⅵ区(同造山),一部分位于Ⅰ区(幔源分异)与幔源分异型花岗岩相似,但是这部分花岗岩又明显区别于幔源分异型花岗岩,表现在岩石组合(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物质来源(地壳)、造岩矿物(钾长石含量较高)以及锶氧同位素等特点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花岗岩起源于不成熟地壳,且在物源中有地幔物质的参与。这不仅在华力西中期非造山期花岗岩中有体现,而且在本区同造山期的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期、华力西晚期及燕山期花岗岩中也有体现。此外,对比还可见,本区花岗岩的εNd(t)值均为负值,与地壳重熔型花岗岩不一致,而与地壳交代型相似;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斜Eu负异常小至中等的特点,这一点与地壳重熔型的特点也是有出入的。
表2-12诺尔特地区花岗岩与澳大利亚I、S型花岗岩对比
图2-15Al'-w(SiO2)图解
1—加里东晚期花岗岩;2—华力西中期花岗岩;3—华力西晚期花岗岩;4—燕山期花岗岩
图2-16ACF三元图解
1—加里东晚期花岗岩;2—华力西中期花岗岩;3—华力西晚期花岗岩;4—燕山期花岗岩
图2-17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组成比较图(底图据王中刚等,1994)
Ⅰ—美国塞拉内华达花岗岩;Ⅱ—澳大利亚“Ⅰ”型花岗岩;Ⅲ—澳大利亚“S”型花岗岩;Ⅳ—法国海西花岗岩;Ⅴ—马来西亚“S”型花岗岩;Ⅵ—喜马拉雅浅色花岗岩;Ⅶ—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系列;Ⅷ—准噶尔深断裂带花岗岩系列;DM—亏损地幔;UC—上地壳;YC—年轻地壳;PC—古老地壳;SC—阿尔泰震旦系—寒武系千枚岩;OC—阿尔泰奥陶系云母石英片岩;M—M'-地幔趋势线;+—诺尔特地区花岗岩
Castro等(1991)通过对西班牙Iberia地区华力西褶皱带花岗岩的研究认为Ⅰ型花岗岩应为M型(幔源)与S型(壳源)两个端元混合的产物,称之为H型花岗岩,并根据花岗岩幔源与壳源混合量的不同,将H型花岗岩又细分为Hm、Hss、Hs型,相应的提出M、S以及Hm、Hss、Hs型花岗岩的划分。对比Castro等(1991)的花岗岩分类,诺尔特地区的花岗岩特点集中于S型与Hs型中。本区花岗岩在成岩作用上与S型花岗岩类似(部分熔融作用),成岩物质虽然来源于中地壳,但却有H型花岗岩的特点(壳幔混源),因此虽然表现为大多数特点与S型花岗岩相似,但某些特点又与Hs型花岗岩相似。
综上所述,诺尔特地区的花岗岩是S型向Ⅰ型花岗岩过渡的一种类型,具体来说就是在物质来源上有向Ⅰ型花岗岩过渡、具有Hs型(Castro等,1991)的混源特点,造成壳幔混源的原因又并非Hs型的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的混合(混染)作用,而应是成岩作用前源区物质的混合作用,其成岩作用与S型一样是源区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
表2-13诺尔特地区花岗岩与新疆北部花岗岩类型对比
㈤ 麻石的学名是什么花岗岩还是别的要详细一点的资料!
麻石是花岗岩的俗名,因为坚固、抗压、抗热、耐腐蚀,而且具有很高的美观性,是许多建筑装饰和环保器具的首选材料。
麻石本来只有云母和石英组成的黑、白两种颜色,但是经过切割打磨之后,表面会呈现多样化的图案
㈥ 我在日照海边见到一个石头 一面是白的一面是黄的 很薄 不大 有一闪一闪的东西 求介绍 有图 急急急 谢谢
这是石英石,你可在网络上搜索石英石图片
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石英石是目前石英石板材生产厂家对其所生产的板材的一种简称,由于其板材主要成分石英含量高达93%以上,因此称为石英石。
晶系:六方晶系 晶体:等轴状、柱状、六方双锥面形 集合体型态:块状、粗粒状、钟乳状、硬度:莫氏硬度为7 解理/断口:贝壳状断口光泽:玻璃光泽 颜色:无、白,带有点灰、黄到橙黄、紫、深紫、粉红、灰褐、褐、黑 条痕:白色 比重:2.65 ~ 2.66熔点:沸点:其他:(1)具脆性(2)具有热电性 (3)折射率1.533 ~ 1.541,双折射率差 0.009,色散 0.013 (4)石英具有强烈的压电性(Piezoelectric property),即用力敲击摩擦时会产生火花,这也就是燧石取火的方法。 (5)石英内常见的包裹体有:发晶(Hair crystal)-主要是金红石;草入水晶-主要为电气石;水胆水晶-石英中有液态包裹体;青石英-内含浅蓝色金红石针状物;乳石英-由细水孔洞引起混浊状;绿石英-由板状或碎片状的绿泥石组成,有时可能是绿色针状的阳起石;砂金石(Aventurine)-石英岩内部含有绿色或红褐色的云母细片,又名耀石英,俗称东陵石。常见烟黑色至暗褐色的烟水晶,主要是这些岩类含有较多量具有放射性之铀、钍元素的关系。编辑本段特性优点1、刮不花 石英石其石英含量高达94%,石英晶体是自然界中硬度仅次于钻石的天然矿产,其表面硬度可高达莫氏硬度7.5,远大于厨房中所使用的刀铲等利器,不会被其刮伤。2、不污染石英石是在真空条件下制造的表里如一、致密无孔的复合材料,其石英表面对厨房的酸碱等有极好的抗腐蚀能力,日常使用的液体物质不会渗透其内部,长时间置于表面的液体只需用清水或洁而亮等清洁剂用抹布擦除即可,必要时可用刀片刮去表面的滞留物。3、用不旧石英石光泽亮丽的表面是经过30多道复杂的抛光处理工艺,不会被刀铲刮伤,不会为液体物质渗透,不会产生发黄和变色等问题,日常的清洁只需用清水冲洗即可,简单易行。即使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其表面也同新装台面一样的亮丽,无需维护和保养。4、燃不着天然的石英结晶是典型的耐火材料,其熔点高达1300度以上,94%天然石英制成的石英石完全阻燃,不会因接触高温而导致燃烧,也具备人造石等台面无法比拟的耐高温特性。5、无毒无辐射石英石的表面光滑,平整也无划痕滞留,致密无孔的材料结构使得细菌无处藏身,可与食物直接接触,安全无毒!优质的石英石采用精选的天然石英结晶矿产,其SiO2的含量超过99.9%以上,并在制造过程中去杂提纯,原料中不含任何可能导致辐射的重金属杂质,94%的石英结晶体和其它的树脂添加剂使得石英石没有辐射污染的危险。编辑本段主要用途石英石的主要材料是石英,色彩丰富的组合使其具有天然石材的质感和美丽的表面光泽。石英石台面色彩多样,戈壁系列、水晶系列、麻石系列、闪星系列更具特色,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酒店、餐厅、银行、医院、展览、实验室等)和家庭装修(厨房台面、洗脸台、厨卫墙面、餐桌、茶几、窗台、门套等)领域,是一种无放射性污染、可重复利用的环保、绿色新型建筑室内装饰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石英石的质量好坏与树脂的含量多少有直接的关系。石英石中石英的含量越高,树脂量越低,质量就越好,越接近天然,越不易变形。专家指出,当石英石中树脂的含量大于10%时,其相应技术指标就会随之下降,这时的石英石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石英石了。编辑本段品种鉴别水晶60%成份是“二氧化硅”(sio2),水晶的颜色是由于除了二氧化硅外,还含有各种不同微量的金属所造成的。在天然环境里头,水晶多数会与矿物方解石、黄铁矿、辉铁矿、各种颜色的云母片、碧茜、花岗岩、金红石等“共生”,而形成了一些疑幻似真的景像,即所谓“异像水晶”,增加了收藏水晶的乐趣和价值。水晶多数是在地底生长,生长的过程需要大量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源,温度在550-600℃之间,并需要比大气压力大二倍至三倍的压力,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便变成了六角柱形(hexagonalsystem)的水晶。石英是一种受热或压力就容易变成液体状的矿物。也是相当常见的造岩矿物,在三大类岩石中皆有之。因为它在火成岩中结晶最晚,所以通常缺少完整晶面,多半填充在其他先结晶的造岩矿物中间。石英的成份是最简单的二氧化矽(sio2),玻璃光泽,没有解理面,但具贝壳状断口。微晶质的石英称为玉髓(chalcedony)、玛瑙(agate)或碧玉(jasper)。纯粹的石英是无色,但因常含有过渡元素的杂质而呈现不同的颜色。石英很安定,不容易风化或变化为他种矿物。 硅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族,在地壳中分布很广,在所有元素丰度分布的顺序上占第二位,仅次于氧,硅也是典型的亲氧元素,主要与氧结合形成硅氧四面体SiO4攩4-搅,产由硅氧四面体以各种形式结合生成不同的硅酸盐矿物,在宝石矿物中硅酸盐类占80%以上,以游离硅氧——SiO2形式分布的硅也占重要地位,而且稳定性非常好,是自然界最常见、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也是珠宝界应用数量和范围很大的一类宝玉石,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宝玉石更是种类繁多,特征各异。按SiO2结晶程度可划分为显晶质的单晶石英,多晶石英岩玉,隐晶质的玉髓、玛瑙、澳玉、碧玉、木变石、硅化木和非晶质的欧泊、天然玻璃。下面根据国家标准分别加以叙述:1.单晶SiO2质宝石透明、晶形完好的SiO2单晶体(含双晶),矿物名称为单晶石英,即广义的水晶,狭义的水晶指无色透明的品种。(1)水晶的基本性质水晶属三方晶系,常见晶形为柱状,主要单形为六方柱,菱面体,柱状晶体的柱面常发育横纹和多边形蚀象,水晶为一轴晶正光性,具独特的牛眼干涉图,折射率1.544-1.553,双折射率0.009,非常稳定,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断口可具油脂光泽,摩氏硬度7,密度2.65g/cm。水晶通常无色透明,但含杂质时可出现多种颜色,根据颜色可将水晶分为紫晶、黄晶、烟晶等品种。(2)水晶的品种及鉴定水晶:无色透明的纯净二氧化硅晶体,其内可含丰富的包裹体,常见的有负晶、流体包裹体、固体包裹体。负晶是确定天然水晶的重要依据。固包体裹中常见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呈细小的针状定向排列于石英晶体内,犹如发丝,习惯上把这类水晶称为发晶,另外一些固体包裹体在水晶内可形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观赏石。紫晶:一种紫色的水晶,是SiO2中含微量铁所致,经辐照,三价铁离子的电子壳层中成对电子之一受到激发,产生空穴色心FeO攩4+搅4,空穴主要在可见光550nm处生产吸收,而使水晶产生紫色,但Fe攩4-搅不稳定,受热易变成三价铁,所以紫晶易褪色,紫晶颜色分布常不均匀,呈团块状,有时见平行色带。具有弱到中等二色性,可能出现水晶中所出现的所有包体,还可有特征的“斑马纹”和球状、小滴状不透明深色包体。烟晶:一种烟色至棕褐色以至黑色的水晶,成分中含有微量的铝,Al攩3+搅离子代替Si攩4+搅离子,受辐照后产生AlO攩4-搅4空穴色心,而使水晶产生烟色。烟晶加热后可变成无色水晶。黄晶:一种黄色的水晶,成分中含有微量铁而成。黄晶一般较透明,内部特征与紫晶相同,市场上的黄晶多数是紫晶加热处理而成。绿水晶:一种绿色的水晶,天然产出的很少,主要是紫晶加热得到的;或水晶中含绿色矿物(如绿泥石)包体而呈色。芙蓉石:也称蔷薇石英,浅至中粉红色水晶,色调较浅,因成分中有微量的Mn和Ti而致色,单晶体较少,通常为致密块状集合体,显浑浊乳状外观,有时可含定向排列的针状金红石包体,因而磨制成弧面宝石可显示星光。双色水晶:一种紫色和黄色共存一体的水晶,紫色、黄色分别占据晶块的一部分,两种颜色的交接片有清晰的界限,双色是由于水晶内的双晶所致,紫色和黄色分别发育于双晶单体中的r面和z面。石英猫眼:当水晶中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纤维状包体时,其弧面形宝石表面可显示猫眼效应,一般石英猫眼弧面较高,纤维状包体清晰可见。星光水晶:当水晶中含有两组以上定向排列的针状、纤维状包体时,其弧面形宝石表面可显示星光效应,一般为六射星光,也可有四射星光。2.多晶SiO2质玉石组成矿物主要为细粒石英的玉石,可含少量云母类矿物及赤铁矿、针铁矿等。放大检查时石英为典型粒状结构,粒度一般为0.01-0.6mm。集合体呈块状,微透明至半透明,密度与单晶石英相近,为2.64-2.71g/cm攩3搅之间,点测法折射率为1.54左右,纯净者无色,常因含有细小的有色矿物包裹体而呈色。常见的品种有:东陵石:为一种具有砂金石效应的石英岩,市场上常见的为含铬云母的绿色东陵石,显微镜下微透明,主要产于印度。石英颗粒相对较粗,0.1-0.6mm,其内所含的片状矿物相对较大,且大致定向排列。查尔斯滤色镜下略呈褐红色。密玉:因产于河南密县而得名,是一种含3~5%细小鳞片状绢云母的致密石英岩,以绿色系列为主,有浅绿、翠绿、豆绿等。密玉与东陵石相比,较细腻、致密,其内石英颗粒大小以0.02~0.25mm为主,没有明显的砂金石效应。放大检查时在较高的倍数下可以看到细小的绿色云母较均匀地呈网状分布。贵翠:因产于贵州省而得名,是一种含绿色高岭石的细粒石英岩,呈不均匀带灰色色调的绿色,一般只用来作低档饰品。京白玉:因最初产于北京郊区而得名,是一种质地细腻、光泽油润的白色石英岩,有时用来冒充羊脂白玉,以其较低的密度和折射率加以区别。“马来西亚玉”:是一种结构较细的染绿色石英岩,常被用来冒充翡翠。放大条件下典型的粒状结构和相对低的折射率容易和翡翠区别,国标(GB/T16553-1996)已规定不用这一名称,而用石英岩(处理)。3.隐晶质SiO2玉石隐晶质集合体,在正交偏光下表现为全亮,致密状构造,也可呈球粒状,放射状或微细纤维状集合体,密度较为石英低,点测折射率1.53,密度6.5~7.0g/cm攩3搅,主要有玉髓、玛瑙、碧玉、澳玉四个品种。玉髓:超显微隐晶质石英集合体,单晶呈纤维状,粒间微孔内充填水分和气泡,密度低于石英,约2.60g/cm攩3搅。由于玉髓多孔,因此染色较容易,市场上常见颜色鲜艳的玉髓都是染色而成。值得一提的是,染色后的玉髓颜色较稳定,本身也是一种低档玉,国标规定为优化,无需加以说明。玛瑙:具环带状结构的玉髓,环带中央有时是空洞,有时为水晶质所充填,玛瑙最为常见的自然色为白色和灰色,也可出现黄棕色、棕红色、蓝色、淡紫色等。玛瑙的基本性质同玉髓,根据包体特征,颜色分布有下列特殊品种。苔藓玛瑙:是一种均匀的、半透明含有树枝状绿色绿泥石或黑色氧化锰、红色氧化铁的玉髓。被包裹的杂质往往呈苔藓状,一般用作观赏石,也叫风景玛瑙,是玛瑙中的贵重品种。缟玛瑙:亦称条带玛瑙,是一种颜色相对简单,条带相对平直的玛瑙。通常用于石刻和浮雕,常见的玛瑙可有黑色相间条带,或红白相间条带,当缟玛瑙的条带细到像蚕丝一样时,被称为缠丝玛瑙。水胆玛瑙:是内含肉眼可见的气液包裹体,并且转动玛瑙气液包裹体会移动的品种。碧玉:为一种含杂质较多的玉髓,最主要的杂质为氧化铁,因而碧玉常为红色,但也有因含其它杂质而呈绿色、暗蓝色或黑色的。碧玉不透明,光泽暗淡,一种不同颜色的条带,色块交相辉映,犹如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的碧玉称为风景碧玉;一种暗绿色其上带红点的碧玉叫血滴石。澳玉:是一种绿色的玉髓,因含微量镍而呈绿色,色较均匀,透明至半透明,主要产于澳大利亚。4.SiO2交代的玉石这是一种由于SiO2交代作用,但保留了原物质的外形而成的石英质玉石,重要的品种有木变石和硅化木。木变石:是SiO2部分或全部交代蓝闪石石棉,而保留纤维状石棉晶形的产物,因纹理和颜色象木纹而得名。木变石不透明,硬度6.5~7.0,密度2.64~2.71g/cm攩3搅,折射率1.54~1.55(点)。颜色有黄褐色、褐色、蓝灰色、蓝绿色,蓝色是残余的蓝闪石石棉的颜色,而黄褐色、褐色是所含铁的氧化物——褐铁矿所致,根据颜色可将木变石分为虎睛石,鹰眼石等品种。虎睛石为黄色、黄褐色木变石,成品表面可具丝绢光泽,当组成虎睛石的纤维较细,排列较整齐时,弧面形宝石的表面可出现猫眼效应。鹰眼石为蓝色、灰蓝色为主的木变石,SiO2交代不充分,残余的蓝闪石石棉较多。硅化木:当SiO2交代数百万年前埋入地下的树干,并保留树干形状及其纤维状结构时的产物称为硅化木,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常含Fe、Ca等杂质、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等,不透明。硬度6.5~7.0,密度2.65~2.91g/cm搅3搅,点测法折射率1.53。以颜色鲜艳、光泽强、木质结构清晰、质地致密者为好。
㈦ 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国际对比
从地域分布看,全球共有160处花岗岩国家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或保护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田明中等,2012)。主要位于亚洲东南部,北美洲西部、五大湖区和阿巴拉契亚山脉北段,大洋洲的东部和南部海岸,欧洲西北部,非洲中部及东南部。以大洲分布数量而言,亚洲最多,高达62处;以分布国家而言,中国最多,为42处;从分布的纬度地带性而言,南北纬30°~40°地区最多,为54 处(王连勇等,2009)。截至2012年底,全球共有90处地质遗迹列入世界地质公园。根据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工作组对地质遗迹类型的分类方案,花岗岩地貌类有7处,中国独占6处。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布朗斯韦尔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更多的是保护2个重大意义的地质事件记录:其一是海西大陆碰撞岩浆弧,其二是阿尔卑斯山造山期间欧洲大陆裂解的开始。其他着名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区还有美国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日本屋久岛(世界自然遗产地)、澳大利亚的Girraween国家公园和朝鲜的金刚山。
从景观形态看,全球花岗岩景观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在20°N~20°S的低纬度热带地区,花岗岩多形成浑圆低矮的丘陵;在20°N~35°N的中亚热带地区,是最重要的花岗岩地貌成景带,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大多位于此带;纬度40°~50°以上的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明显,越往北,寒冻风化和风蚀作用越强烈,流水侵蚀作用减弱,花岗岩多呈低山缓丘状(崔之久等,2007)。可以看出,在世界花岗岩地貌景观中,三清山明显不同于世界其他地方的高海拔寒冻地区、潮湿热带地区、炎热干旱地区形成的花岗岩山体。
国外花岗岩地貌多呈浑圆状山丘,常见石蛋(陈安泽等,2008)。在新近纪构造抬升区或受冰川刨蚀作用的地区才形成尖顶状山峰。美国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加拿大落基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阿根廷的菲茨罗依山等都是受到强烈冰蚀作用的花岗岩山体代表,花岗岩山体保存有险峻的陡峰和峰柱。但也有少数山体虽受到冰川侵蚀作用和寒冻物理风化作用,但高耸的锯齿状峰缺失,而块状花岗岩呈叶片剥落形成高大的穹状山,如内华达山、美国阿拉斯加的Denali国家公园、德国的布朗斯韦尔世界地质公园。
赤道附近潮湿热带的花岗岩山体的代表有马来西亚的基纳巴卢山和巴西的科尔科瓦多山。两者都呈穹隆状。基纳巴卢山是热带地区的最高山,海拔4095m,其穹状山峰迄今还在继续上升。该山峰的海拔高度足以在第四纪产生冰川,冰川深谷切割作用,形成了高耸的顶峰,并将山体表面磨蚀和夷平。科尔科瓦多山是该区系列花岗岩穹丘之一。
在炎热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花岗岩形成了典型的残山地貌。津巴布韦的玛塔博山以残山雉堞状山脊的密集分布着称,加利福尼亚的胡斯华特里国家公园则以城堡式残山为特色。
只有朝鲜的金刚山和中国的黄山、天柱山可能最接近“三清山式”景观。金刚山位于朝鲜半岛东部太白山脉的北段,东西宽40km,南北长60km。主峰毗卢峰海拔1909m。金刚山的构造背景和中国东北相似,均属于滨太平洋构造域,岩性主要为燕山期的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花岗岩,侵入于太古宇的片麻岩中。群峰峭立,怪石林立,众瀑飞泻,碧潭盈盈。全山有1万多个层峦叠嶂的山峰,无数的石门、洞窟、峭壁和峡谷。金刚山是发育完美的切割很深的花岗岩山岳景观,却缺少三清山峰林的密度和规模。
中国和国外主要花岗岩山体地质地貌特征见表7.3。
㈧ k2能量石是什么石头
k2能量石是一种花岗岩石头。
k2能量石是一种花岗岩。k2花岗岩是在世界上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山脚下发现的,任何人第一次看到k2花岗岩的时候,目光都会被它牢牢吸引。k2花岗岩是一种颜色比较明亮的白色花岗岩,上面还带有对比鲜明的蓝色铜矿斑点,球体的直径范围在几毫米到两厘米之间,而且在断裂面上,蓝色的斑点看起来就像一滴滴亮蓝色的墨水溅在岩石上。
k2能量石的作用:
1、装饰自身
k2质地晶莹,带有美丽的蓝色花纹,色彩鲜艳,光泽温润,具有较好的装饰作用,将k2手串佩戴在手上,可以与穿着相呼应,装点自身,增添美丽大方的时尚气质。
2、按摩身体
k2也叫k2花岗岩,含有人体所需的硒、镁、锌、钙等30多种微量元素,将k2手串佩戴在身上时,可以让这些元素和身体细胞反应,按压肌肤,舒缓部分肌肉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