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来西亚人得痛风很少
A. 尿酸高严重能得什么病
尿酸过高会引起什么病
尿酸是体内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尿酸高最容易引起的疾病是痛风,主要表现为关节炎,也有人可以出现痛风性的肾病、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另外也可能出现高血压。尿酸高和一些心脑血管事件也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不是明确的病因。
尿酸高容易得什么病
尿酸高容易得痛风,要及时的调理降低,平时可以用马来西亚进口的昌弘阿里泡水喝,降尿酸,多运动,多喝水,不能吃海鲜,酸性食物或者是豆类,要戒菸酒,多休息,不能熬夜。
尿酸高会引起什么病?
尿酸不是病,是一种血液检查里的指标!血尿酸高,轻的引起尿酸结石,严重的会引起痛风。然后发生关节变形等等问题。尿酸是由嘌呤代谢来的。要多喝水,少吃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啤酒一定不能喝。这些东西里面含嘌呤都很高的!
尿酸高是怎么回事啊?是个很严重的病吗?
尿酸高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疾病,现在的药物副作用都非常大,一般只用于急性痛风和治疗,而且必须在医生的导下服用,所以要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忌啤酒、海鲜、火锅;少吃深色的
尿酸过高是怎么引起的,容易引起什么疾病。
病情分析:原因:1、有痛风家属史的高危人群。2、有与痛风相关的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3、饮食中含有大量高嘌呤食物意见建议:容易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包括急性发作期与间歇期)、痛风性肾病和尿酸性肾结石。
我尿酸高了,是什么病,我想知道谢谢,给我说一下
尿酸高不是什么病,要尽早调理降低,严重升高会引起痛风,尿酸高可以用昌弘阿里泡水喝,降尿酸,要多运动,饮食清淡,不能喝酒熬夜。
B. 痛风是怎么引起的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当疼痛发作时,患者会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类似于大脚趾被火烧一样。最常发病的关节是大脚趾(医学术语:第一跖骨),但发病的关节不限于此,还常见于手部的关节、膝盖、肘部等(见图集)。发病的关节最终会红肿、发炎,水肿后组织变软,活动受限,最后影响日常生活。这些症状会反复出现,所以一旦关节出现强烈、突然的疼痛后,就要及时看医生,做好症状管理和预防。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拖延的后果是疼痛感将越来越强,让人难以忍受。如果这时候发烧了,就说明已经出现了炎症。不仅如此,关节本身也会受到损害,骨质会被腐蚀,导致关节变形(见图集),整个发病过程肾脏也会受损,严重的会发生肾结石甚至是肾衰竭,危及生命。
造成痛风的本质原因是体内尿酸水平的升高,造成了尿酸盐在关节和肾脏部位的沉积。通常来说,造成痛风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①饮食原因。吃了太多的肉类和海鲜,畅饮了过多的啤酒之后,人体的尿酸水平升高,就可能造成尿酸盐沉积;②肥胖。肥胖导致的后果是体内尿酸的增加,肾脏无法彻底代谢多余的尿酸;③服用了某些药物。这些药物会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④家族史。如果家人患有痛风,那么你患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英文名称 Gout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内科 多发群体 男性 常见发病部位 第一跖骨(大脚趾)、手指关节、膝关节、肘关节 常见病因 血尿酸水平高,造成尿酸盐沉积 常见症状 关节疼痛、水肿、炎症、关节变形、肾结石、肾衰竭 传染性 无 是否医保 是 能否治愈 否 是否复发 是 是否遗传 是 常见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是否危及生命 是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作为一种慢性晶体性关节炎——痛风,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基础。遗传因素影响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单基因遗传病可能影响尿酸代谢通路上的关键酶,SNP则可导致尿酸转运蛋白的差异以及炎症反应的程度。 高尿酸血症和尿中尿酸过于饱和,使尿酸盐沉积到肾小管管腔或间质中,导致急性炎性反应。
痛风可伴发肥胖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多种代谢性疾病。肥胖是痛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不同体重指数(BMI)的痛风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点,需要针对不同病人给与个体化治疗。
痛风患者常出现痛风石。在患者耳郭、关节周围、肌腱、软组织等周围皮下可见。痛风石是淡黄色或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或赘生物,质地偏硬,类似石子。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四肢形成的痛风石,不仅严重影响肢体外形,甚至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神经压迫、皮肤破溃、窦道经久不愈,须接受手术治疗。
【历史沿革】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就有关于痛风(gout)临床表现的记载。痛风一词源自拉丁文Guta(一滴),意指一滴有害液体造成关节伤害,痛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故名痛风。古代痛风多好发于帝王将相,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尿酸生成增加和(或)排泄减少均可导致HUA的发生。
【痛风/高尿酸血症定义】
国际上HUA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血尿酸>420 μmol/L,女性血尿酸>360 μmol/L。当血尿酸水平超过关节单钠尿酸盐饱和度而析出沉积于外周关节及周围组织时,称为痛风。没有痛风发作的HUA称为无症状HUA,因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风险因素】
一、肥胖
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肥胖不仅增加痛风发生的风险,而且肥胖患者痛风发病年龄较早。随着BMI的增加,痛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而且内脏脂肪与痛风的发生亦密切相关。
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肥胖均是痛风的危险因素。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通过多种途径最终导致肾脏尿酸排泄减少。肥胖会引起游离脂肪酸增加,通过影响黄嘌呤氧化酶等的活性增加尿酸的合成。
二、饮酒
饮酒过量的酒精摄入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诱发痛风的风险最大。
饮酒促进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可能原因 :
(1)乙醇刺激人体合成乳酸,乳酸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尿酸排泄。
(2)乙醇可通过增加ATP降解为单磷酸腺苷,从而促进尿酸生成。
(3)某些酒类,特别是发酵型饮品如啤酒,在其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嘌呤,长期大量饮用可促进HUA甚至痛风的发生。
(4)饮酒的同时常伴随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更增加HUA和痛风的发生风险。
(5)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慢性酒精相关性肝脏疾病与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可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使尿酸重吸收增加,血尿酸水平升高。
三、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HUA的患病率均显着高于非高血压者。高血压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美国居民进行长达9年的随访,发现患有高血压的参与者发生痛风的风险显着高于非高血压者。可能原因是:高血压导致微血管病变后造成组织缺氧,之后血乳酸水平升高,抑制了尿酸盐在肾小管分泌,最终引起尿酸潴留导致HUA;另外,不少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利尿剂,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等均可促进血尿酸水平增加。
四、高血糖
高血糖高血糖是HUA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嘌呤分解代谢增强、尿酸生成增加,血尿酸水平升高,而HUA可加重肾脏损伤,使肾脏尿酸排泄减少,进一步加重HUA的发生、发展。但血糖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并非线性相关。
五、富含嘌呤的食物
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海鲜)可增加HUA/痛风发生风险。果糖是唯一可升高血尿酸水平的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合成,抑制尿酸排泄,故含果糖饮料等的大量摄人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六、某些药物
多种药物与HUA密切相关。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发生痛风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64和1.70。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d)、环孢素、他克莫司和吡嗪酰胺等可促进血尿酸升高,增加痛风的发生风险。
【流行病学】
我国缺乏全国范围痛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报告的痛风患病情况,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hinese Rheumatism Data Center,CRDC)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基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00家医院的6 814例痛风患者有效病例发现,我国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48.28岁(男性47.95岁,女性53.14岁),逐步趋年轻化,男:女为15:1。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
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HUA/痛风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北美和西欧国家痛风较为常见,患病率为1%~4%,而前苏联、伊朗、马来西亚等地区痛风患病率较低。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相关。
【就诊原因】
《2016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显示,痛风患者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是关节痛(男性为41.2%,女性为29.8%),其次为乏力和发热。男女发病诱因有很大差异,男性患者最主要为饮酒诱发(25.5%),其次为高嘌呤饮食(22.9%)和剧烈运动(6.2%);女性患者最主要为高嘌呤饮食诱发(17.0%),其次为突然受冷(11.2%)和剧烈运动(9.6%)。
就诊时,医生将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作出评估,必要时会借助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即生化检查),以此确诊。
【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蔬菜,少盐限油,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豆制品等);戒烟限酒;.降低体重:通过瑜伽、健身、慢跑等有氧运动,或推拿、按摩等方法疏通经络,控制体重;预防性痛风治疗:可通过饮食、饮随帝茶等方法,一是预防尿酸的过量产生,二是促进肾脏排泄尿酸,达到预防痛风的目的;痛风会因为尿酸在各个脏器的沉积,导致脏器微循环障碍,要积极防止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
目前痛风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治疗痛风发作时疼痛和炎性反应。预防痛风发作,降低血尿酸<6 mg/dl(357μmol/L)。无论是否合并CKD,痛风患者均需要终身降尿酸治疗,除非不耐受或出现不良反应。
对于肥胖的痛风患者,在关注血尿酸的同时,注意引导患者规律运动,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肝脏转氨酶等指标,给予综合治疗,维持血尿酸达标,尽可能减少受累关节数。
低嘌呤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茶,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早期用于痛风发作时,缓解症状的速度快。2012美国风湿病协会(ACR)指南指出,急性痛风发作36 h内服用秋水仙碱,而前驱期应用可阻止痛风发作。肾功能不全时仍为一线药物,但要减量,因肾功能不全会显着减少其清除率、增加药物毒性。多达20%的口服药物是通过肾脏原样排泄,而在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秋水仙碱的半衰期是正常肾功能患者的2~3倍。同时,秋水仙碱不能通过透析清除,因此,其毒性在CKD患者中是加剧。
痛风石的手术适应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痛风石导致肢体畸形并引起功能障碍而影响日常生活;
(2)压迫皮肤,已经形成或即将出现皮肤破溃;
(3)窦道形成,粉笔样物质渗出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4)关节活动障碍,神经受压出现卡压症状。
痛风石直径<1 cm,建议积极保守治疗。也有学者认为痛风石一旦形成,一般很难再吸收,直径>1.5 cm者争取尽早手术。
大部分痛风患者通过药物即可控制病情发展,而少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后,疗效不佳甚至无效,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肌腱,逐渐形成痛风石。12%-15%的痛风患者罹患痛风石。最终表面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或窦道。研究表明,痛风创面不愈合发生率高达23%,伤口换药时间可达6~8周。平均愈合时间长达4个月,给患者日常生活、心理及肢体功能造成了巨大影响。
痛风患者若尿酸控制不理想,急性痛风会反复发作,不利于创面愈合。痛风创面由于血运差,细胞再生力弱,创面常常经久不愈。 [10] 本组患者入院时创基条件较差,且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明显。术前创面每日换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湿敷创面,同时应用红光治疗仪行物理治疗,必要时联合应用医疗成本较低的简易负压引流装置,改善创基效果显着。
【预防】
尽管膳食因素对痛风发病的影响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但调查发现痛风患者及医生对痛风饮食知识的知晓率仅分别为22%和37.2%。如下是饮食相关的具体建议:
一、鼓励豆制品的摄入。
大豆食品富含蛋白质、大豆异黄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6个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豆类食物摄人与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无关;5项干预试验发现,豆类蛋白尽管升高血尿酸水平,但相比于亚洲人的摄入量,血尿酸水平升高程度对临床的影响可以忽略。最新一项国内研究发现,给予高尿酸血症患者豆类高蛋白饮食3个月,血尿酸水平显着降低。
二、鼓励摄取低脂牛奶和酸奶
一项研究证实,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摄入奶制品特别是脱脂牛奶及低热量酸奶都会降低尿酸水平。另外牛奶中的糖巨肽和G600均有抗炎的作用,可能通过减轻单钠尿酸盐在关节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痛风急性发作。
三、鼓励食用蔬菜水果
对中国和韩国的饮食调查均发现,食用富含嘌呤的蔬菜、水果并没有增加血尿酸水平。蔬菜为主的饮食可以降低尿酸水平,即使食用菠菜也观察到同样的效果。而樱桃含有的花青素具有降低尿酸、抗炎、抗氧化作用,可防止痛风的发作。
四、限制蛋白摄入总量
五、限制含糖饮料
向痛风患者强调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吃或少吃包装食品如糕点、甜点、冷饮等,在烹饪时应注意尽量少加糖,减少富含果糖的水果的摄入;同时向社会大力宣传过量摄入糖制品对健康的危害。
C. 痛风是怎么引起的
痛风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1]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基础。[2]
痛风患者常出现痛风石。在患者耳廓、关节周围、肌腱、软组织等周围皮下可见。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四肢形成的痛风石,不仅严重影响肢体外形,甚至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神经压迫、皮肤破溃、窦道经久不愈,须接受手术治疗。[4]
痛风患者尿酸的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用药的初期,尿酸的监测次数大概每两周到一个月会定期检测一次。尿酸水平稳定了之后,可为三个月到半年检测一次。[5]
[6]运动防痛风 坚持4项原则:
1、不宜剧烈活动:例如打球、跳跃、跑步、爬山、长途步行、旅游等。这些剧烈、最大、时间长的运动可使患者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尿酸、肌酸等排泄减少,出现高尿酸症。
2、坚持合理运动方法:选择一些简单运动。如散步、匀速步行、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练气功、骑车及游泳等,其中以步行、骑车及游泳最为宜。
3、饮随低食物会显着降低血尿酸浓度,起到预防痛风发作的作用。在痛风病人的饮食上,要避免如咸猪肉、鹅肉、牛羊肉、凤尾鱼、沙丁鱼、鱼卵、酵母等,积极戒酒。
4、痛风发作时应停止体育锻炼,即使是轻微的关节炎发作,也宜暂时中止锻炼,直到恢复后再考虑重新开始锻炼。炼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毕竟剧烈的运动也是痛风的主要病因,过度劳累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7]
痛风的临床表现(6张)
治疗
编辑语音
痛风治疗:预防尿酸的过量产生,饮随低食物促进尿酸排泄,达到预防痛风的目的;痛风会因为尿酸在各个脏器的沉积,导致脏器微循环障碍,要积极防止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11]
对于痛风主要有饮食疗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多饮随低食物将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限制饮酒。酒精在发酵过程中会消耗人体大量水分并产生大量嘌呤,人体内嘌令含量越多,代谢产生的尿酸就越多,同时酒精刺激肝脏也会产生尿酸,而这会增加痛风的发病率和痛风对人体的危害。[5]
目前痛风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治疗痛风发作时疼痛和炎性反应。饮随低食物降低血尿酸。[9]
对于肥胖的痛风患者,在关注血尿酸的同时,注意引导患者规律运动,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肝脏转氨酶等指标,给予综合治疗,维持血尿酸达标,尽可能减少受累关节数。[3]
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12]
秋水仙碱早期用于痛风发作时,缓解症状的速度快。急性痛风发作36 h内服用秋水仙碱,而前驱期应用可阻止痛风发作。
肾功能不全时仍为一线药物,但要减量,因肾功能不全会显着减少其清除率、增加药物毒性。多达20%的口服药物是通过肾脏原样排泄,而在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秋水仙碱的半衰期是正常肾功能患者的2~3倍。同时,秋水仙碱不能通过透析清除,因此,其毒性在CKD患者中是加剧[9]。
痛风石的手术适应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4]:
(1)痛风石导致肢体畸形并引起功能障碍而影响日常生活;
(2)压迫皮肤,已经形成或即将出现皮肤破溃;
(3)窦道形成,粉笔样物质渗出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4)关节活动障碍,神经受压出现卡压症状。
痛风石直径1.5 cm者争取尽早手术。[4]
大部分痛风患者通过药物即可控制病情发展,而少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后,疗效不佳甚至无效,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肌腱,逐渐形成痛风石[13]。
12%-15%的痛风患者罹患痛风石。最终表面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或窦道。研究表明,痛风创面不愈合发生率高达23%,伤口换药时间可达6~8周。平均愈合时间长达4个月,给患者日常生活、心理及肢体功能造成了巨大影响。
痛风患者若尿酸控制不理想,急性痛风会反复发作,不利于创面愈合。痛风创面由于血运差,细胞再生力弱,创面常常经久不愈。
本组患者入院时创基条件较差,且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明显。术前创面每日换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湿敷创面,同时应用红光治疗仪行物理治疗,必要时联合应用医疗成本较低的简易负压引流装置,改善创基效果显着。[13]
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是罹患痛风的先兆。痛风这种以关节疼痛发炎为典型症状的疾病最常见于成年男性中。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增加每日的咖啡摄入量可明显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小组选取了近4.6万名40岁以上无痛风病史的男性,进行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咖啡的人,血液中尿酸水平会明显降低,与从不喝的人相比,每日饮用4杯至5杯的人痛风发病几率可降低40%。[16]
家庭护理
编辑语音
患者痛风急性发作时,需注意休息,必要时可予夹板固定疼痛关节,冰敷止痛。[14]
日常生活管理
编辑语音
饮食
保持饮水量,避免摄入酒精、含糖饮料及高嘌呤食品如动物内脏和海鲜。
限酒,特别是啤酒。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常见高嘌呤水平食物包括:动物内脏、猪肉、牛肉、羊肉、贝类、凤尾鱼、沙丁鱼、金枪鱼等。
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
大量饮水,每日2000 ml以上。
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保持体重。
规律饮食和作息。
规律运动。
禁烟。
停用可导致尿酸升高的药物。
- 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痛风的预防和治疗。具体见日常生活管理部分
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体重及腰围、增加体育运动至中等水平。
具体来说,痛风患者应遵循下述原则:
日常病情监测
编辑语音
定期复诊,医生会通过病史、血尿酸测定检查监测患者疾病进展,必要时会通过影像学检查辅助监测。
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需要格外注意监测自身日常血糖、血压水平,及时监测病情,定期复诊,向医生寻求帮助。
特殊注意事项
编辑语音
痛风发作期间需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
我国一项大数据统计显示,剧烈运动是男性和女性痛风患者发作的第三位诱因。突然受凉是女性痛风发作的第二位诱因,是男性的第五位诱因。
预防
编辑语音
D. 东革.阿里的功效东革.阿里有哪些副作用
东革阿里的功效?东革阿里有哪些副作用?
现在的养生药材很多,而且不同的药材有着不同的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说一说被称为马来西亚三大国宝之一东革阿里。从很久以前东革阿里就成为了马来西亚土着人的日常保健方,当地百姓都深信其“可治百病”,是十分珍贵的药材。因令人称奇的神奇功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80年代对东革阿里大力推,广使之成为马来西亚最珍贵三大国宝之一。那么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下东革阿里的功效以及东革阿里有哪些副作用呢?
东革阿里的副作用: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金马仑东革阿里它有这么多神奇的功效,那么它有哪些副作用呢?
东革阿里是属于珍贵的天然植物目前到2017年为止,医学界到今天为止没有发现东革阿里有任何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且没有什么依赖性。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届时的话,单单太过于苦的东西它会对胃有一点点伤害、寒凉比较顺阴气。医强调阴阳调和的原理,所以在服用东革阿里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蜂蜜、枸杞、桑葚、淫羊藿、甘草等食物来降低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