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最大的灾难是哪个

马来西亚最大的灾难是哪个

发布时间: 2023-03-13 07:21:59

1. 三万马来西亚人因为水灾被疏散,水灾会造成哪些损失

洪水灾害直接淹没受洪水灾害影响的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同时,饥荒或疾病会导致受害者死亡。这是洪涝灾害对人们最直接的危害。引起疾病的爆发和流行。由于洪涝、泄洪、家畜泛滥等原因,大量湘祁人需要搬迁。一方面是传染源向非疫区转移,另一方面是易感人群进入疫区。例如,流行性感冒、麻疹和疟疾可以通过这种运动引起流行病。一些多发病,如红眼、皮肤病,由于人群密度和接触,也会增加传播的机会。

疏散洪灾时应注意关闭气阀和总电源开关。家庭燃气阀门、电源开关等在洪涝灾害中易受外力影响,发生泄漏,容易造成燃气爆炸、泄漏等事故,疏散时应及时关闭。自古以来,洪水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如黄河和恒河下游。然而,一些河流洪水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好处。例如,尼罗河的定期洪水在下三角洲平原的农田上沉积了肥沃的泥沙,有利于农业生产。

2. 马来西亚

独立日: 8月31日(1957年)

国庆日:8月31日(1957年)

灾难意识日:12月26日(2005年马来西亚政府决定设立。选择这一天作为全国“灾难意识日”,是因为马来西亚过去在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灾难的袭击。1996年这一天,东马来西亚的沙巴州遭受强烈热带风暴袭击,有100多人死亡,许多房屋和财产被毁;2004年12月26日,马来西亚北部槟榔屿等州部分地区遭到印度洋海啸袭击,共有60多人死亡。)
国歌:《月光》
自然地理: 面积33万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东马来西亚为沙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海岸线部长4192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人口:2500多万(2005年12月)。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 1%,华人占25. 3%,印度人占7. 4%。沙捞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为主,沙巴州以卡达山族为主。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组图:马六甲的唐人街

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 ,人口约120多万。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塔,高达466米,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来座。新首都:普特拉贾亚(putrajaya) 位于吉隆坡以南35公里处,总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人口约7000。

简史: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侵略。1911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国。二次大战期间,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战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在英联邦内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经济: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七十年代以前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后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锡矿丰富,曾为世界产锡大国,但近年来产量明显减少,2000年锡产量估计为6100吨。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天然气储量2. 27万亿立方米(1998年探明)。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盛产热带硬木。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橡胶、油棕、胡椒、可可和热带水果等。稻米自给率为76%。七十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八十年代中期,因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出现困难。政府采取刺激外资和私人资本增长措施后,经济明显好转。1987年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年均国民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新兴工业国之一。旅游业为国家第三大经济支柱,主要旅游点有槟城、马六甲、浮罗交怡岛、刁曼岛等。货币:林吉特。

3. 马来西亚2014发生过多少灾难

不清楚啊,只知道马航事件。这对马国来说是很大的灾难了,如果事件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旅游业甚至进出口贸易,这两个可是马国支柱产业。天灾方面马来西亚是没什么地质灾害的,刚好躲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受到印尼庇护,海啸地震全让印尼挨了。

4. 马来西亚会地震吗会下雪吗

马来西亚处于太平洋地震带之外,可以免受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特大自然灾害的侵袭,但该国常受到雨季洪水、山体塌方以及浓雾等灾难的干扰。近几年来,马来西亚所受灾害如下:
1 1991年双溪布洛烟火工厂爆炸造成22人死亡;
2 1992年巴生南港火灾爆炸,造成10人死亡;
3 1993年呼卢克郎的高原公寓大厦倒塌,10人死亡;
4 1995年根廷高原塌方,20人死亡;
5 1996年8月29日在霹雳的波迪邦塌方,44人死亡,毁30户住房;
6 1996年12月热带风暴光顾萨巴克宁奥,有238人丧生;
7 1997年森林大火引起浓雾给国家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8 1999年2月2日,萨巴山打跟山崩造成17人死亡,4家住房。

马来西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不会下雪。

5. 马来西亚会有地震吗

我是马来西亚华人。让我告诉你,在历史上,马来西亚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但只有余震。因为马来西亚是一直都是被印尼保护着。马来西亚没有活火山。在我生活在马来西亚从小以来,在学校读的"地方研究"都是说马来西亚只遭遇过余震,自古以来一向都没有地震的,而余震对我们影响并不大。通常我们都会感觉不到印尼有地震的。所以当我在小学的时候,老师都是常常告诉我们。马来西亚的人民丰衣足食,没有大天灾,没有打仗,没有恐怖袭击,比起外面的世界,我们马来西亚的小孩幸福很多了。

6. 马来西亚的kapalai岛历史上有没有什么大的灾难

其实整个马来西亚都极少有自然灾害。所以不用担心,中国人确实较少去卡帕来,因为太偏远了。飞到吉隆坡之后再飞斗湖或亚庇。然后再坐车,坐快艇。麻烦

7. 帮总结05年至今的全球重大灾难

■印度洋海啸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索马里、塞舌尔、肯尼亚等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十多个国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次地震是近40年来全世界最强烈的地震之一,地震引发的海啸也是印度洋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海啸灾难共造成约23万人死亡或失踪,其中包括数千名外国游客,经济损失超过100亿美元。受灾最重的印尼有近17万人死亡或失踪,其中亚齐省死亡人数达12万,20万人流离失所。

2005年8月罕见干旱引发森林大火肆虐西南欧,入夏以来,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和希腊中部遭受了极为严重的干旱,特别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遭受了近60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
8月份,由于干旱的原因,葡萄牙、西班牙、法国3国陷于持续的大规模森林火灾之中。其中受灾最重的是葡萄牙,该国已经连续3年遭受严重森林大火的袭击,今年到8月底为止火灾已吞噬了13.4万公顷森林,超过去年全年过火面积,共造成13人死亡。
■台风和暴雨
8月上旬,0509号台风“麦莎”影响中国东部,表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麦莎”共造成3145.9万人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80多亿元。 “麦莎”于8月6日在浙江省登陆,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45米/秒,中心气压为950百帕;8月9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再次登陆,登陆时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它是继1997年第11号台风之后,近8年来对我国东部沿海和华东地区影响严重的台风之一。
伊朗发生严重洪涝 8月10,伊朗北部局地遭遇洪水袭击,洪水冲毁了数百栋房屋,造成至少18人死亡和12人失踪。
泰国北部暴雨引发洪灾 中旬,泰国北部连降暴雨,引发4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洪灾造成至少6人死亡、13人失踪,44座大桥被冲毁,18条公路被冲断,近两万亩农田被毁。 5、塞拉利昂暴雨 旬末,塞拉利昂南部暴雨引发洪灾,造成至少20人死亡,上万人受灾,洪水还冲毁了大量房屋、公路和桥梁。

■“卡特里娜”飓风
2005年8月29日,五级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东南部,导致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
“卡特里娜”飓风造成1800多人死亡,20多万所住宅被摧毁,数百万人无家可归,80万人重新安置和上千亿美元的财产损失,美国东南部名城新奥尔良几乎遭到“灭顶之灾”,该市80%被洪水淹没,灾区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一连串的损失数字,使这场飓风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害”。
■南亚大地震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并波及邻近的阿富汗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其中,巴基斯坦受灾最为严重,死亡人数超过7.3万,9000多人失踪,10万多人受伤,其中近7万人重伤。地震还在巴基斯坦造成60万座房屋等各种建筑物的倒塌,350万人无家可归。
地震发生后,联合国立即呼吁国际社会向巴提供3.12亿美元的捐款。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说,南亚地震造成的损失高达50亿美元。
■热浪
2006年5月,印度许多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中新德里最高气温曾达44.5℃。印度北部和东部地区至少有14人死于高温。
2006年7月,美国中西部、东北部和南部地区遭遇热浪,其中加州最为严重,最高温度高达51.6
■孟加拉国洪水
2006年6月,洪水袭击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遭遇严重洪水;新西兰遭遇强暴风雪袭击;印度尼西亚东部发生洪水和泥石流;美国东北部遭遇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水灾;中国南方频遭暴雨袭击
■我国台风
第4号台风“碧利斯”(2006年7月)
今年第四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800余人死亡,死亡人数之多为近十年之最。
第5号台风“格美”(2006年7月)
今年第5号台风“格美”共造成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等5省共79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8人,失踪36人。

■高温热浪
2006年8月上旬初,东南欧一些国家出现罕见高温热浪,造成数十人死亡。欧洲各国也持续遭热浪侵袭,造成至少80人死亡。
■印尼地震

印尼西爪哇省2009年9月2日下午发生7.3级强震,震中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南部不到200公里处
■菲律宾飓风
2006年12月,发生在菲律宾的飓风灾害已造成1000多人遇难。这场飓风以每小时140公里的速度席卷菲律宾东部地区。
■所罗门群岛
2007年4月,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至少30人死亡,超过5400人无家可归,还有许多人失踪。
■美国东南部大旱
今年席卷美国东南大部分地区的长期干旱引起了美人的重视。人们从2007年的干旱中得到的最大教训是:水可能比能源或石油更加重要
■秘鲁地震
2007年8月15日,8级地震袭击南美洲国家的中西部海岸,导致500多人丧生,1366人受伤,并有5万多所住宅被毁。
■美国飓风“费利克斯”
2007年9月4日,强度为5级(可能是最高的级别)的“费利克斯”飓风在尼加拉瓜登陆,风速高达每小时160英里。这次风暴还侵袭了洪都拉斯,并从加勒比海岛擦身而过。在“费利克斯”飓风肆虐期间总共有101人死亡,这场灾难将尼加拉瓜贫困的海岸社区夷为平地。但幸运的是,这次飓风经过浓密的森林地区,风力受阻减小。
■墨西哥大洪水
10月底,汹涌的洪水在墨西哥南部的塔瓦斯科和恰帕斯州泛滥成灾。11月有大量农田完全被洪水淹没,据估计,有段时间塔瓦斯科80%的陆地被洪水淹没。有100多万居民受到这次洪水的影响。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说:“这是该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锡德”风暴
2007年11月,孟加拉国受强热带风暴“锡德”袭击,约4100人死亡,800多万人受灾,约120万间房屋、近万所学校校舍以及10万公里左右的道路遭到破坏,经济损失逾23亿美元。
“锡德”是孟加拉国130多年来遭受的最强烈的风暴之一。其强度与1991年的另一场造成14.3万人死亡的强热带风暴相当,由于孟政府提前作出预警并及时疏散人员,此次人员伤亡大幅减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纷纷向孟加拉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冰冻灾害
2008年中国雪灾是2008年1月10日起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9个省级行政区均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死亡60人;失踪2人,紧急转移安置175.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270.8千公顷;倒塌房屋22.3万间,损坏房屋86.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受灾最为严重。
2008年1月中旬初,阿富汗遭遇罕见的全国范围持续降雪并引发雪灾,一些地区积雪深达200厘米,60多人死于山区雪崩和交通事故。
■缅甸强热带风暴
2008年5月2日,缅甸受罕有强烈热带风暴吹袭,死亡人数已增至超过2.2万人,另外超过4.1万人失踪,无家可归者多达100万人。风暴在低洼地区伊洛瓦底三角洲卷起巨浪,大量村民遭巨浪吞噬,稻田到处都是尸体, ,联合国称缅甸全国近半人口受灾。有救援组织指,灾情后患可能较造成22万人死亡的2004年南亚海啸更严重。重灾区博葛礼已有逾1万人死亡,95%屋子被摧毁,19万人无家可归。缅甸军ZF指,风速达190公里的“纳尔吉斯”卷起3.5米高巨浪,冲走低洼地区村落半数房屋,大量灾民在巨浪中溺毙。美国宇航局卫星图片显示,缅甸西南部沿海平原完全被水淹没。联合国称,受灾人口约2400万人,接近全国一半人口。
■5.12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大地震。
■暴雨洪水
6月以来,受季风雨影响,南亚多个国家遭遇洪灾,出现了30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水,共造成至少2800人死亡,5000万人受灾。其中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受灾最为严重。
8月上中旬,越南中部连降暴雨引发洪灾,有74人死亡、9人失踪。洪灾还造成上百栋房屋倒塌,数万户居民房屋和数万公顷农田被淹,多处道路、桥梁和堤坝被毁,部分地区交通中断。 8月6日,菲律宾南部因持续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7人死亡,3人失踪。
8月上中旬,朝鲜遭受暴雨袭击并引发了10年来最严重洪灾,至少有600人因灾死亡或失踪,约30万人无家可归,10万公顷土地被毁,主要公路、铁路和桥梁受损,大片区域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中断。
8月5日,韩国暴雨引发洪水,有6人遇难。
8月上旬,保加利亚遭暴雨和洪水袭击,造成至少8人死亡。
8月上旬,尼日尔爾利亚中部普降暴雨引发洪水,有14人死亡。
8月9-11日,肯尼亚西部持续暴雨引发泥石流,灾害造成18人死亡,56人受伤。

8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的拉蒙岸,挑水的村民走在干涸的水坝上。该地区已遭受持续三个月的干旱,当地居民严重缺乏洁净水。
9月3日,海地西北部城市戈纳伊夫变成一片泽国。海地公共安全部门3日宣布,海地因热带风暴“汉娜”死亡的人数已升至90人,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戈纳伊夫省有37人丧生。
■飓风艾克
2008年9月13日,飓风艾克侵袭了美国的加尔维斯顿和德克萨斯州,超过6000人死亡,城市成为废墟。图为一名被救居民拥抱美国空降救援队队员。

8. 马来西亚概况有哪些

国名:马来西亚独立日:8月31日(1957年)国庆日:8月31日(1957年)灾难意识日:12月26日(2005年马来西亚政府决定设立。选择这一天作为全国“灾难意识日”,是因为马来西亚过去在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灾难的袭击。1996年这一天,东马来西亚的沙巴州遭受强烈热带风暴袭击,有100多人死亡,许多房屋和财产被毁;2004年12月26日,马来西亚北部槟榔屿等州部分地区遭到印度洋海啸袭击,共有60多人死亡。)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象征马来西亚的13个州和政府。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及马来西亚与英联邦的关系--英国国旗以蓝色为旗底,黄色象征国家元首,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国徽:中间为盾形徽。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划。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州,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捞越州。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当地人称“班加拉亚”。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

国歌:《月光》国花:木槿。马来西亚人民用这种红彤彤的木槿花朵,比喻热爱祖国的烈火般的激情。

自然地理:面积33万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东马来西亚为沙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海岸线部长4192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人口:2626万(截至2005年底)。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1%,华人占25。3%,印度人占7。4%。沙捞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为主,沙巴州以卡达山族为主。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人口约120多万。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塔,高达466米,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来座。新首都:普特拉贾亚(putrajaya)位于吉隆坡以南35公里处,总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人口约7000。

简史: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侵略。1911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国。二次大战期间,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战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在英联邦内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13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榔屿、霹雳、玻璃市、雪兰莪、丁加奴以及东马的沙巴、沙捞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纳闽和普特拉贾亚(Putra Jaya,联邦政府行政中心)。

政治:最高元首为国家首脑、伊斯兰教领袖兼武装部队统帅,由统治者会议从马来西亚9个州的世袭苏丹中选举产生,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权力,以及任命总理、拒绝同意解散国会等权力,任期五年。统治者会议由柔佛等九个州的世袭苏丹和马六甲等四个州的州元首组成。其职能是在九个世袭苏丹中轮流选举产生最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审议并颁布国家法律、法规;对全国性的伊斯兰教问题有最终裁决权;对涉及马来族和沙巴、沙捞越土着民族的特权地位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凡有关统治者特权地位的法律,未经该会议同意,不得通过。每次开会时,内阁总理和各州州务大臣、首席部长在旁协助。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但实权在内阁手里。

经济: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七十年代以前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后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锡矿丰富,曾为世界产锡大国,但近年来产量明显减少,2000年锡产量估计为6100吨。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天然气储量2。27万亿立方米(1998年探明)。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盛产热带硬木。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橡胶、油棕、胡椒、可可和热带水果等。稻米自给率为76%。七十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八十年代中期,因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出现困难。政府采取刺激外资和私人资本增长措施后,经济明显好转。1987年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年均国民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新兴工业国之一。旅游业为国家第三大经济支柱,主要旅游点有槟城、马六甲、浮罗交怡岛、刁曼岛等。货币:林吉特。

军事:陆军的前身是1935年英国殖民地政府组建的马来兵团。1958年马从英国人手中接管原英殖民地海军辅助部队,1963年正式改为马来西亚皇家海军。1958年6月1日正式建立马来皇家空军。马最高元首是三军最高统帅。国防决策机构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理任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是最高指挥官。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为10年。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9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