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哪里种瓜

马来西亚哪里种瓜

发布时间: 2022-04-12 12:18:15

⑴ 陕北人称之为木瓜,学名不知!!请问是什么中药,功效是什么!

木瓜素有百益果王的称号,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中,木瓜性温,平肝和胃,舒筋络,活筋骨,降血压,多吃是有好处的。不过市场上的木瓜,是有3个品种的。如果你想要的木瓜是很香的那种,那么应该是一尺瓜,也称作香港瓜。

木瓜营养丰富,帮助改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舒筋活络的作用。除含有丰富的糖分外,还有有机酸,蛋白质、脂肪、维他命A和C,以及其他多种维生素。富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在帮助抗炎抑菌上也有不错效果。平时女孩子多吃木瓜,还可以丰胸美容~


⑵ 马来西亚的特产是什么

马来西亚特产 特产推荐一:锡制品 特产推荐二:黄金饰品 吉隆坡还是一个购买黄金饰物的好去处,这里的黄金饰物不但纯度高,造型设计新潮,而且售价比较合理,但购买时最好到马来西亚观光协会推荐的指定商店,那里信誉可靠。 特产推荐三:马来西亚蝴蝶 马来西亚蝴蝶,种类多达几千种,吸引着大批游客。本地人将绚烂多彩的蝴蝶制成栩栩如生的标本和装饰物出售,成为马来西亚一大特产。 特产推荐四:风筝 马来西亚的风筝五彩缤纷,令人爱不释手。马来西亚航空的标志,也是采用风筝图案。有的游客购买马来西亚风筝,作为室内装饰物,可谓别具一格。 特产推荐五:香水 马来西亚盛产兰花,当地产的"兰"系列香水,品质甚佳,不亚于法国香水,但价格比法国香水便宜得多。 特产推荐六:蜡染 是一种蜡染的印花布,有新加坡产品、马来西亚产品、印尼产品,各具特色,其中以新加坡产的最便宜最时髦,它由机器印染,花色相同的较多。马来产品以花和蝴蝶图案居多,色彩艳丽,价格适当,为馈赠佳品。如果自用的话,可买印尼蜡染,它的别名“纱丽”更为世人所知,设计相互多用条纹及黑、黄色调,手绘制品更是出色。 特产推荐七:无籽西瓜 马来西亚无籽西瓜售价比国产西瓜高,但因其皮薄、甜度均匀,常年供应,已成国内宾馆、酒楼采购量最大的一种瓜。 特产推荐八:豆蔻膏 特产推荐九:热带水果 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有大量的热带水果生产能力,想吃榴莲、山竹、荔枝等热带水果的人有口福了。 特产推荐十:娘惹食品 “娘惹”原本是指华人与马来人婚配的后代子裔,尤其是指女性,尔后演变成泛指华人与马来人相融的文化,这也包含饮食在内,因此在马来西亚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酱猪蹄、煎猪肉片、竹笋炖猪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椰浆、香兰叶、糯米和糖精制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适中,嚼头儿足着呢。

⑶ 客家人是身什么意思

什么是客家人
生生不息的客家人,你的根在哪里?寻找理想家园的客家人,何处是你的乐土?莽莽中原,滔滔黄河,惊涛拍岸,奔腾咆哮;煌煌中华,泱泱大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黄河水,在客家人的血脉里澎湃、奔流。中原是客家人的故土,那里有客家人的根!客家人的乐土就在自己的脚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客家人,无论走到何处,都能开拓出崭新的天地!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分支。客家先民,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江淮流域的汉人。从唐宋时期开始,由于天灾和战乱等原因,他们大量辗转南迁。他们先在闽粤赣交界的广袤山区中扎根,以后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现在已有千万客家人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常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民系之一。
民族和民系。民族是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等。同时还有其他广泛的用法,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民系这一概念,是客家学研究专家罗香林先生在30年代为研究客家而自创的一个新术语。它的内涵是同一民族内部的各个独立的支系或单元。今天,汉民族内部各民系的概念几乎已成为学术界约定俗成的一个专业术语。
今天,国内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广西、台湾等省区;国外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对长江流域和闽、粤、赣三角地带的开发,对华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对汉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壮大和汉文化及中原文明的传播、发扬,都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近代以来,客家先民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客家优秀儿女英才辈出,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篇章。在当今世界发展浪潮中,客家人风采依然,卓有建树,功勋可嘉。
客家民系并非自古就有的。从客家被称之为“客”而又自称为“客”的情况,可以看出客家民系是历史移民的产物。迁徙—侨居—再迁徙—再侨居,客家先民历尽艰辛。客家人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与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广大的社会区域,从而成为汉民族一支人口众多、分布广阔、英才辈出的特殊民系。
那么,什么是客家人呢?可以这么说,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重要的民系;客家人是汉民系的独特而稳定的群体;客家人的聚集地为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区(这里有二十九个纯客县,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客家话是客家人的独特语言;客家人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习俗;客家人具有独特的客家精神。概括地说,客家人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汉民族的独特稳定的一个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独特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即客家精神)。凡符合上述稳定特征的人,可以称为客家人。

(二)

客家人,这是一个充满颠沛流离、饱经风霜的苦难的代名词,客家人迁徙过程充满血泪和辛酸;客家人,这又是一个富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光辉的代名词,客家人历经磨难,创造了着名的客家精神和文化——其光荣和辉煌值得客家人引以为自豪。
当客家先民辗转奔波,最后找到闽、粤、赣交界地区这片大本营时,被周边的其他民系视为“客人”,即“外来人”。“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客家人,不单被称为“客”,而且也自称为“客”,表现出客家人的大度和豁达。正是有这种大度和豁达的精神素质,客家人才能做到“身入他乡即故乡”,才能把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的土着居民融合进来,最后“反客为主”,形成独特而优秀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优秀成员。学习和了解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客家后代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有助于客家后代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客家称谓的由来
什么是客家民系
在过去千百年的漫长历史岁月里,客家先民 总是处于流动的状态。迁移,再迁移,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特征,而且当其它民系基本上定居下来的时候,客家民系依然辗转迁徙,为寻找理想家园而脚步不停。正是背负中原文明的大迁徙,形成了一个独特而优秀的民系。
那么,什么是客家民系呢?所谓客家民系,就是汉民族共同体内部的一支,经过长期的迁移,最后到达并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并形成有别于周边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习俗和其他文化事象的群体。
客家民系形成的标准。其一,客家方言。客家人之所以区别于非客家,其中一个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语言。客家方言不仅是客家之成为客家的标志,而且也是客家民系自我认同的内聚纽带。具体来说,一个客家人之所以把另外一个客家人认同为自己的属群,其最直接也最简单的道理是因为双方都讲一样的客家话,而不是因为共同的地域、血缘之类的东西。其二,大本营地区的重要文化现象。所谓文化现象,是指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或间接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的那种深层性的文化事物。如民俗、宗教、生活理念、价值取向、心理情感等等。当代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不同团体(群体、属群等)之间的自我认同,除了种族、血统等这些先天性的因素之外,主要的就是文化现象。

客家人的大本营
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大本营地区交通阻塞,满 三角地带 目丘陵、山脉,是东南丘陵的集中地。这里武夷山脉和南岭山脉相交接,形成中原大地与东南沿海相隔离的天然屏障。正是在这天然屏障的心脏里,孕育出养育东南大地人民的赣江、汀江和梅江三条大江。在这三条江及其众多支流的两岸,小盆地星罗棋布。客家先民由北而南迁移,终于找到了较为理想的落脚地。这里一个个小盆地,经过客家人世世代代的辛勤开发、建设,形成了一连串车水马龙的集镇和炊烟袅袅的村庄。
在客家人来到之前,赣闽粤三角地带是人烟稀少、野畜出没的原始森林。在这荒野的山岭中,居住着百越、畲族、瑶族等当地土着。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落后,处于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客家人的大量南迁,给这片荒僻而神奇的土地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客家人从中原地区带来农作物的种子、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建筑技术。他们伐木垦荒,筑坝造田,把一个个小盆地或低缓的坡地开垦成片片井田或层层梯田,并修渠筑坡,引水灌田,使寂静的群山阡陌纵横,如诗如画。昔日荒凉闭塞的山野,变得人声喧闹,鸡犬相闻,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客家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个个村寨有盘山小径或通衢大道相通。一些人口集中的较大村寨形成了集贸市场。就这样,客家人把热闹带进了千沟万壑,把繁荣带进了穷乡僻壤,把文明带进了荒峦山野。客家先民对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的开辟,表现了他们勤劳勇敢、刻苦耐劳的精神,表现了他们敢于战天斗地、敢于跟险恶环境作斗争的勇气。正是靠这种精神,靠这种勇气,才锤炼出一个刚强弘毅的优秀民系。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客家人没有遗忘中原汉族文化。第一,他们坚持讲“阿娓话”(中原母语),并吸收、融会当地土语,形成了保存中原音韵的而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客家方言。第二,他们继承、发扬儒家以仁义治天下的仁爱精神,化解当地土着的戒心和敌意,教化、同化他们使当地土着融入客家民系之中。第三,他们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他们积极办学堂,发展教育,山沟沟里走出一批批土生土长的客家知识分子。
客家先民扶老携幼,背负中原文明,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战激流天堑,渡黄河长江,越武夷南岭,扎根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男耕女织,发展生产,安居乐业,播种文明,展现出一幅生动而精彩的自给自足的耕读文化图。至此,一个在语言、民情、风俗、文化等方面与中原汉族既有割舍不断的渊源而又相对独立的具有显着特征的客家民系形成了。接着,客家又藩衍湘川云贵,横渡海峡,遍布五洲四海,发展成一个世界上人口众多、影响深远的优秀民系。晚清着名诗人黄遵宪诗云:“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诗中指的就是客家先民离开中原故土、历尽艰辛和苦难,迁居闽粤赣,进而向南方各省和海外发展的史实。

客家称谓的由来
客家民系在赣、闽、粤三角地带的形成,使赤县东南一隅光华炫目,生机盎然。充满神奇奥妙、多彩多姿的客家大本营骄傲地向世人宣告:这里有一群血脉里奔流着炎黄热血的人,在辛勤播种、耕耘着华夏文明,这一群人的名字叫“客家人”。
那么,客家的称谓怎么来的呢?着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汉语韵学》中认为,“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来的人。”可见,客家是相对于“主”(土着)而言的一种对称,客家的“客”,即外来人的意思。“客而家焉”,作客他乡,并以之为家者,即谓客家。
“客家”一词在总体上反映了客家民系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历史际遇和“以客自谓”的大度和豁达。“人禀干坤志四方,任君随处立常纲。年深异境犹吾境,身入他乡即故乡。”这是一首在客家地区流传很久的歌谣。这首歌谣反映了客家人远离故土、远走他乡的历史际遇,表现了客家人随遇而安、心胸宽广的精神面貌。“人禀干坤志四方”的大度,“身入他乡即故乡”的气概,表现出客家人“客吾所客、以客自谓”的豪迈气概。如果没有这种豪迈气概,客家人怎么可能会因被称或自称为“客”而自豪呢?
客家人,这个响亮的名字,让客家子孙后代为之骄傲和自豪。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客家人身上的客家精神文化,折射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明光彩。神奇多彩的客家精神文化,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和光大
--------------------------------------------------------------------------------
(三)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犹如一部规模宏大、气魄非凡的交响乐,而客家文化是其中扣人心弦的华彩乐段。过去,客家传统文化造就一批又一批客家优秀人才;今天,闪烁着人文理想光辉的客家文化,哺育新一代客家儿女茁壮成长。

客家文化
客家传统文化的根基 “客系何来?本黄裔汉胄(zh怽plainu),三代遗民,世居河洛,自晋初、战乱兵凶,衣冠南下,经唐灾、历宋劫,籍寄遐荒,筚路蓝缕创四业,溯渊源、千年称客实非客;家乡哪处?数远祖先贤、中原旧族,转徒粤闽,从宋末、居安业定,驻足梅州,复明播、继清迁,群分边郡,瓜瓞(di哱plain)绵延遍五州,同根柢(d媆plain),四海为家就是家。”(黄火兴:《长联一副》摘自《客家文化研究》总第1期)
在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大迁徙中,无数次的磨难,淬炼出坚忍刚毅的客家人。中原文明的圣火,在颠沛流离的迁徙中四处点燃;在漂泊苦难中熊熊燃烧。也许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客家人背负中原文明辗转南迁,使古老的文明得以维系与延续,华夏文明就可能中断甚至覆灭。可见,客家人是华夏文明最古老的负载者,是古汉族的“活化石”。
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通常是指属于过去的稳定存在的,流传至今并现在仍起作用的文化要素。客家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中原、河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源远流长,历史上的迁徙和僻处山地的环境条件,使之形成了既是汉民族的又有自己特色的客家文化传统。因此,客家文化是汉文化下属的具有民系色彩和地域特征的一种亚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客家文化的根。河洛文化产生于黄河、河洛地区的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象征。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最为成熟的一支主脉,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中轴、摇篮和圣地。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河洛地区居住与从事生产活动,河洛文化即从此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河洛文化有了很大发展。河洛在全国率先进入文明时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中国文明的核心。中国文字首先产生于河洛地区。中国学术思想上的道、佛、儒、理四大流派,追其渊源,仍在河洛。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发端于洛阳。张衡在洛阳制作“浑天仪”和“地动仪”;三国的马钧在洛阳发明翻车。文史上里程碑式的汉魏文章、西晋文学、唐代诗歌、史地巨着及名家书画,历代皆盛于洛阳。洛阳是千年古都,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地上地下都留存有无数的文物古迹,文化堆积层丰厚,在国内名列榜首。
大本营地区的赣江、汀江、梅江流域,是客家文化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地域。客家学研究专家把近代客家传统文化的形成和演化,概括为“三江文化”(即赣江文化、汀江文化和梅江文化),表明了客家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大本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三江文化”及其代表人物。其一,赣江文化:主要是宋代文化,以赣南客家人聚居地形成的文化特色,其代表人物有客家人欧阳修、王安石等。其二,汀江文化:随着客家人南徙到福建汀州府,经历了元明清的战乱,形成了汀江文化的特色,其代表人物有李世熊、刘坊等。其三,梅江文化:明末清初,大批客家人南徙到嘉应州形成粤东客家大本营之一,成为文化之乡,孕育成梅江文化,它的代表人物有黄遵宪、丘逢甲等。
客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犹如一棵枝青叶茂的参天大树。她挺拔的身姿,沐浴在南国温暖的阳光里;她发达的根系,深扎在中原、河洛的古老的土层中。这是一棵屹立于东方圣土的参天大树!这是一棵绿映五洲四海的参天大树!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内在稳定性和外在规范性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因自然环境(即人地关系)和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产物。任何一个民系或民族的文化,它的生成和流变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也是如此。下面就客家文化意识及其基本特征进行初步的概括和分析。
客家文化意识是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精神产物。
所谓文化意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观念形态,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积淀,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语言、道德观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主导、调节和规范的作用。客家文化意识既带有浓厚的人文理想色彩,又富于求实的精神,其重名节、薄功利;重孝悌,薄强权;重文教,薄无知;重信义,薄小人等为人处世的道德价值观念,是近代客家文化意识的基本内容。
客家文化意识的基本内容(即客家人价值观念的具体表现)是:“四重”、“四薄”。第一、“重名节、薄功利”。客家人视个人名节比钱财更为重要。对个人的不仁不义,对祖先、父母的不敬不孝,对夫妻之间的不忠不节,对国家民族的背叛,以及男盗女娼、懒惰、赌博等行为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有辱祖先、有损人格和气节的。客家人常言:“人带面目树带皮”、“莫做亏心事,莫贪不义财”、“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第二、“重孝悌,薄强权”。迁徙的苦难,出洋的冒险,使客家人强烈企盼和衷共济、平等友爱,使客家人强烈愤恨为富不仁、待人不平等。这一价值观跟客家人的历史处境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第三、“重信义,薄小人”。客家人把信义视为社会交往中为人处事的基本品德,并把它作为判别朋友或“小人”的价值标准。流落他乡谋生,为求生存立足,客家人首先是以信义取信于人。客家人把一切损人利己、欺诈、蒙骗、陷害、背信弃义的行为看作是“小人”之举。客家人常言:“无信非君子,无义不丈夫”、“亲君子、远小人”。第四、“重文教,薄农工”。客家人认为读书才能识理、明志,才能有出息。尤其是近代,客家人所在地区人口膨胀,山多田少,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人们为了摆脱贫困,大量往外地和海外谋生,文化知识成为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客家民间有句口头禅:“有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客家童谣中唱:“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客家人“薄农工”的观念在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
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概括起来,有三个基本特征:一、质朴无华的风格;二、务实避虚的精神;三、反本追远的气质。
第一、质朴无华的风格
大本营地区简单、小规模的农业耕作,使客家人的现实生活只能停留在比较简单的、粗放的、低下的状态。“山多田少,树艺无方。土地所出,不给食用。走上川,越重洋,离了井,背父母,以蕲补救。未及成童,既为游子,比比皆是”(民国《大埔县志》)。这是很多客家人所经历的共同生活。尚“简”崇“拙”,贬“奢”抑“侈”,长期以来不仅成为客家人固执的生活态度,而且发展成为他们持久、强劲的人生理念和审美时尚。如“岁时燕享不废,亦鲜兢于汰奢。少长服饰尚新,未尝流乎侈潜”、“质直好俭,不务浮靡”、“民性质直,气习劲毅”;再如“冠婚丧祭尚俭,居服饮食器用不求华侈”、“民善治生有勤俭风,士知务学无浮靡习”;又如“齐民居不求华,服不求侈,饮食不求异,器用不求奇。”在客家地区,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年节岁时,大到民居建筑,小到衣着物用,无不流露出这种崇拙尚简的风骨。客家人尚简崇拙的审美意识,在客家妇女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日暮女郎来打水,长裙赤脚鬓堆鸦”、“早出勤劳暮始还,任它风日冒云鬓。过客莫嫌容貌丑,须知妾不尚红颜。”在客家地区流传的诗句中体现出客家妇女这种审美观念。
第二、务实避虚的精神
客家人很喜欢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们认为,说空话无补于事,做实事必有收获。“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百般武艺,不值锄头落地”,这是客家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了客家人求真务实的精神。“士耻虚务实,鲜以标榜为事”,即便是大本营地区的传统士大夫和文人学士,也崇尚这种求真务实的为人处世态度。这种根植于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务实精神,不仅体现在客家人的现实生活中,而且还牢固地植根于客家人的深层意识之内。
第三、反本追远的气质
客家人有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这种由反本追祖而产生的浓厚的历史意识,使客家地区的各种文化事象,无不带有古风和古意。有人把神州赤县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作了比较,并生动地描述:比起吴越文化的新潮、中原文化的沉勇、荆湘文化的神秘来,客家文化执着的是一种民族历史的深沉和凝重。它没有吴越的灵秀,没有中原的雄浑,也没有荆楚的浪漫,但却熔铸了民族文化的历史纵深感,凝炼了民族历史遗产的博大气派和精深气质。

浸染“乡土情结”的客家文化
“乡土情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更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显着特征。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里,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对自己的乡土有无限的眷恋之情。不少客家人,远离乡土数十载,尽管儿时生活是那么贫困,但对故土的思念又是那么甜蜜。乡土情结,灌注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渗透在客家文化之中。
迁徙,背井离乡,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念念不忘的是故乡的土地和亲人。客家人一次又一次的辗转迁徙是被迫的,被迫离开家乡、失去家乡故土的人,怎能不更懂得家乡故土的可爱呢?怎能不更珍惜乡土情谊呢?
反映乡土情调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在客家传统文化中,反映乡土情调的莫过于客家山歌。俗语云,“客家山歌特出名”、“客家山歌松口(地名,谐“从口”)出。”这种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歌使人顿生思乡怀乡之情,在中国民歌中独树一帜。客家山歌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百花园中一朵色彩艳丽的奇葩,也是东方诗歌大园里出类拔萃的妙诗。客家山歌是客家地区民间文学的瑰宝。它直接从人民群众中产生,尽情抒写客家人的生产与生活、欢乐与忧愁,情深景真,质朴优美,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千百年来,客家山歌广泛而持久地在客家人聚居地流传,魅力常在,青春永葆,表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除了客家山歌外,还有广东汉剧、采茶戏、花朝戏、提线木偶戏和山歌剧等地方戏剧。这些地方戏剧,除汉剧外,都用客家方言演唱,曲调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客家传统文化中,流传最广,浅显易懂,客味特浓的是民间谚语。尤其是那些怀乡思亲的谚语,更让人铭刻在心。如:“命长不怕家乡远”、“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只要人情好,食蕃薯汤也甘甜”……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雕刻、绘画、民间工艺品和风味小吃,都浸染着浓浓的乡土情谊。
客家人!你无论从中原迁徙到东南阴霾不开的蛮荒之地,还是从故土迁徙到异邦的荆天棘地,你总是那么昂扬奋发,那么坚忍不拔,你的心中写着“成功”两个大字,你的心中找不到“失败”两字的影子。客家人,你究竟为什么这样犹如钢铁般坚强?这是因为你的心里怀着一块采自中原地层深处的传统文化的黑煤块——燃烧着人文理想的冲天烈焰——照亮了所有客家儿女前行的路。这冲天烈焰散发出来的热力,使神州大地温暖如春,使五洲四海温暖如春。是的,客家人是春天的使者,客家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能开僻出崭新的春天来。
客家文化是古老汉族文化老树上绽出的新枝,在这郁郁葱葱的新枝上,已经挂满了色彩斑斓的果实。

附录:客家土楼民居——一曲自然而舒展的交响曲
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一座座奇特的土楼星罗棋布,它是居住在那里的客家人所创造的一种用土夯筑的巨型的民居建筑,它无意炫耀自己的风采,但世界却为之而惊叹!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赞叹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近年来,前往考察客家土楼的国内外专家游客络绎不绝,他们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日本一位教授在闽西客家地区考察土楼民居,他饱览一座座结构厚实的、高峻雄伟的圆形和四方形土楼居,赞叹:“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一曲自然而舒展的交响曲”。
客家土楼建筑形式内涵——揭示客家精神与客家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她是“中国南方山中的传奇”,她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珍贵的“活化石”,她是世界民居建筑中绝无仅有的瑰宝。

(四)

“客家腹地”人文秀,崇文尚学蔚成风。以“世界客都”梅州为中心的十几个县是“客家腹地”即客家中心地区,这里的教育特别发达,素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的美誉。梅州史称“文化之乡”,体现客家人以人为本、以文为骨、倚重知识、崇尚教育的精神。古人云:“梅人无殖产,恃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所至以书相随”。清代知州王之正曾说:“士喜读书,多舌耕,虽穷困不肯辍业。”在梅州,私塾、社学、书院遍地都是,昔日先辈科举考试入选而金榜题名者众多,可谓“光宗耀族”。近代梅州教育引人关注,1925年,周恩来第二次东征到梅州时曾说:“梅县教育之发达,恐匪特为粤省各处县城,如县立师范、东山中学、县立中学、学艺中学。办理颇有精神,其余各校成绩亦佳,教育尤为普及,即至贫之家,亦令其子弟入学。”今日梅州,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正与教育现代化接轨,努力再创崭新的“文化之乡”。
法国天主教神父赖里查斯,曾在梅县传教二十余年。1901年着有《客法词典》,在自序中说:“在嘉应州(今梅州),这个不到三四十万人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随处都是学校,一个不到三万人的城中,便有十余间中学和数十间小学,学生的人数,几乎超过城内居民的一半。在乡下每一个村落,尽管那里只有三五百人,至多亦不过三五千人,便有一个以上的学校。因为客家人的每一个村落都有祠堂,那就是他们祭祀祖先的所在,而那个祠堂也就是学校。全境有六七百个村落,都有祠堂,也就有六七百个学校,这真是一桩骇人听闻的事实,按人口比例来说,不但全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它相比较,就是较之欧美各国也毫无逊色。为什么梅县的教育会这样的发达呢?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它的环境所促进,因为这地方,山多田少,粮食不够,男子必须出外谋生,而学习谋生技能,自必先知书识字;况其祖先原由北方迁来者,皆为门户清高的人物,都存有读书为贵的观念,因此,他们便极力想法设立学堂。他们的祠堂都有许多公产,并将公产所收入用来办学,学生大抵免费,所以虽属乞儿子弟,亦有读书求学的地方,而不致成为文盲,此即所谓教育机会均等者是也。”四十年代末,梅县就有三十四所中学,普及中学教育为全国之冠。
客家先民来自人文荟萃的中原、河洛,扎根赣闽粤山区后,他们秉承中原遗风,以耕读传家。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在客家社会里蔚然成风。

⑷ 怎么判断客家人

从习俗上分辨

客家礼仪,习俗

(一)传统婚嫁习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壁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此礼仪在梅州地区亦已不常见,被现代婚礼模式取代)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二)传统喜庆习俗

1.诞生礼仪

标志着一个人出生的庆贺和祝福,是人生中的开端礼仪。

催生 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亲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

小孩出生后,女婿要带着鸡、蛋、米酒(有的带几十斤)到岳家去报喜,外婆家要请客,至亲友好都会来参加,以表示祝贺。外公、外婆会回赠鸡和红蛋。

做三朝 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给小孩洗澡,请接生婆吃饭。外婆会送来大公鸡、鸡蛋、面条、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请外婆及亲房。有些地方还要给至亲亲友送红蛋,亲友在满月前会回送鸡、鸡蛋、面条等物。

做满月 婴儿出生一个月,要做“满月”,外婆会送来大公鸡(很多地方送大阉鸡)、鸡蛋,还会送来婴儿穿用的衣服、小被、帽子、项圈、风衣、裙、银手镯和背带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亲戚,一般都送小母鸡、鸡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男家亲房也会来庆贺。

一百天 小孩出生100天,也要庆贺。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会拿公鸡来庆贺,其他亲属一般都要给婴孩送红包。

做周岁 孩子出生一周岁,要做“周”,庆贺孩子“得周”。周岁比满月更为隆重,来庆贺的客人也更多。

2.成年礼仪

客家的成年礼仪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成年礼仪叫做“冠礼”,女子的成年礼仪叫做“笄礼”。 (现在好像已经无此礼仪,至少在我所在地(世界客都——梅州)没有了)

3.寿诞礼仪

做生日 客家人与各地的习俗一样,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较为普遍。从十岁“启十”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十岁,到了六十以上,可称为祝寿。做生日要吃寿面和荷包蛋,示意长寿百岁。 (此习俗亦已简化,只做大寿:六十岁以上)

祝寿 祝寿时,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寿酒、寿肉等。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送礼金。

不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拜寿仪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亲、至交有发请贴外,不贺不请。

4.建房迁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后才能迁入居住。

迁入新居时,要随带灯笼(或油灯)、火笼、秤等进屋,还要带一窝小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新丁兴旺,喜气盈庭。迁新居要办“入宅酒”,宴请亲友和建屋工匠及帮工等。菜肴中要有韭菜、豆腐、猪肠、猪血和米糕等,示意长长久久,发财高升。

(三)客家酒俗

客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酒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很注意礼节。

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3杯,妇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离席。

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则,比如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时要侧向,不能象灯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丰富的知识性。猜拳的数字从零到拾,如猜中双方所出的手指合计数,即为胜方。如双方同时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时叫“一品高升”;猜“二”时,叫“两家和好”;猜“三”时叫“三星高照”;猜“四”时叫“四季发财”;猜“五”时叫“五子登科”;猜“六”时叫“六六顺心”;猜“七”时叫“七巧成图”;猜“八”时叫“八仙庆寿”;猜“九”时叫“九久长长”;猜“十”时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语。

喝酒猜拳时,一般以三杯酒为一组,输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过关。如余兴未了,可再来一组或几组。如需请人代拳、代酒,应和对方协商,,征得对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还有出手指点数字斗酒,做法是席间指定一人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总数,算到谁,谁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从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为喝酒者。另外也有“转汤匙”斗酒的,桌中摆一个汤匙,由一人旋转汤匙,待汤匙停止转动时,汤匙柄指向谁,谁就得喝一杯。除外还有“猜单双”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两枚硬币,让别人猜单、双,输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样多,有文化的人还喜欢“字词令”(包括地方特产令、农谚令等)、“诗词令”,此外还有“通令”(多是别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谜等。客家人喜欢通过酒规酒令、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增添酒兴,消除寂寞困倦,直至尽欢尽醉。

(以上资料参考互联网)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习俗礼仪都是传统礼仪,现在有些礼仪已经简化,甚至不再举行

(四)客家人好客多礼

客家人不但好客而且多礼,在狭窄的路上相遇,会主动让路,年轻的让年老的,男的让女的,大人让小孩,空手的让挑担的,挑轻担的会让挑重担的,挑重担的会让给扛抬的,相互礼让是客家人的美德。

人与人相遇,会打招呼,并相互问好,即使是陌生人,也会以亲人称呼对方,比如遇到与自己年纪相似的人,男的称之谓“老拨”(“拨”是方言,是哥哥的意思)女的则称之谓“大嫂”、“大姐”。如果对方年龄比自己大,男的一般称之谓“大伯”,女的称之谓“婶婆”,如果对方年龄比自己小,则称之谓“老弟”、“老妹”。对开店经商者,男的称之谓“老板”,女的称之谓“老板娘”或“老板嫂”。对工艺人一般都称之谓“师傅”,对医师则称之谓“医生”。小孩称与自己父母年纪相似者谓“伯伯”、“叔叔”、“阿姨”,如果和自己爷爷、奶奶年纪相似者,则称之谓“老爷爷”、“老奶奶”。

客家人很注意人际往来的礼节。“上家过来下家客”,也就是说,上家人到下家来,就会被当作客人一样对待。亲戚朋友之间,每遇喜庆,都会登门相贺。客家人一向热情好客,注重礼节。凡是宴请或吃便饭,都有一定的礼节,如按辈分入席,男女不同席。筵席中来客,依次是首席舅公太(曾祖母外家),其次是舅公(祖母外家),再次为舅父(母亲外家),民间称之为“三代亲”。城里男家结婚宴请时,首席为舅父,其次为舅公太再次为舅公。若首席不到一般不开筵,如果是因故或对主人有成见,不愿到席,主人应把席位留下,让它空着,方可开筵。除“三代亲”为上宾外,姻亲次之,亲属同族则以辈份及年龄分次入座。朋友可以左右随便入座。如果是建房上梁请客的,其首席应是工匠和地理先生,其次为上述的“三代亲”,席次由宴请的主人安排,迟到的要饮酒表示歉意,中途离席要向主人说明原因,并向同席者表示歉意,宴席中间,主人来谢客敬酒时,客人要起立表示礼貌。

平时,如逢客人来到,主人会很有礼貌地打招呼,并请客人进屋坐,同时以烟茶相待。无论是城里或乡下的客家人,屋里都建有小浴室并配备有浴盆,客人来到后,女主人会客气地烧一大锅开水,用水桶装着,拿进浴室,同时还会提进一桶冷水,让沐浴者对渗着洗,使水温不会过热或过冷。让客人痛痛快快地洗个澡,消除旅途的疲劳。“一家来客,四邻接待”这是山村客家人的风俗。无论是谁家来客,左右邻居一般都会炒煮几碟菜肴,温热一壶糯米酒,端到来客人的邻居家里,摆上餐桌,并亲为来客斟上一碗酒,请客人品尝自己的家酿和自己烹调的的菜肴。即使邻里之间曾发生过口角,也会不计旧时怨恨,照样提着酒壶端着菜肴,到邻居家款待客人,这样一来,邻里之间便会和好如初。

如逢年节,亲友之间都会互相拜年,拜年时往往会包一个红包,并且带一包如冰糖、红糖等之类的食品做为礼物,主人必定会留客人饮酒并佐以各种腊味,在和亲戚朋友饮酒时,主人会夹一块鸡肉或鸭肉放进客人的碗里(每头鸡、鸭一般切成9至11块),另加二个圆蛋,以示敬重,如果是稀客,要以鸡腿或鸭腿相待。客人回家时,主人会把红包(另添点钱)及礼物退回,表示敬重。客人辞别时,主人应让客人先行,如客人年老体弱,出门时主人会小心搀扶,或让小辈送他(她)归回家中。

(五):传统岁时习俗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春节到元宵期间,各地还有以下一些游乐活动:

送春牛 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组成一个小队,向各户送春牛图,有吹唢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钹的,在每家门口吹打,送上“恭贺新禧”红贴,主人会给红包。

稻草龙 一截一截,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舞,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

蝙蝠灯 也由小孩逐户去舞,“火龙进屋,要你蜡烛”,“恭喜发财,买田建屋”,蝙蝠灯不收红包,只要蜡烛。

船灯 灯状似船,在陆地表演游唱。春节前排练,锣鼓队,奏十番配合。到村以后,吃罢点心,在开阔场地表演,由船夫、艘婆唱“十月怀胎”、“十二月古人”、“瓜子仁”、“一枝花”等曲调,艘公只管划船不唱曲。晚上要在祠堂“开天官”,唱“天官赐福”等,最后喝酒吃饭。

狮灯 有傩人出场,一个狮头,一个狮尾,一个孙猴子,一个沙和尚,还有锣鼓队。狮、猴、沙和尚演唱完后,要进行武术表演,打拳、舞刀、耍棍、跳桌。狮队过年前要请师傅教练武术。

春分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清明 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

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家家户户买肉、杀鸭、包粽子、做米果过节。端午是个大节,许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会回家过节。

中元节 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

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冬至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过冬至要吃猪肉、牛肉,做米果、煮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补冬。

⑸ 生物地理会考提纲(初一、二生物地理重点知识) 特别容易考的重点的那种!!!!拜托啦~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1. 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体都需要营养物质。②生物体都能够运动。③生物体都会由小长大。④生物体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体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功能。
2. 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镜臂——握镜的部位。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使物更加清晰。
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
(2)对光。要用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直到目镜里看到圆形的亮圈,叫做视野。
(3)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
(4)收镜。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和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3.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质:具有流动性。
细胞核:具有遗传作用。
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要会对照图填空P22)
例:(1)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是( )
A水 B细胞液 C细胞质 D糖水
(2)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物象,再换高倍镜观察,这时看到的细胞特点( )
A体积大、数目少 B体积大、数目多
C体积小、数目少 D体积小、数目不变
4. 组织: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次序地连接起来,进行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
2006生物会考-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4、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6、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初 中 生 物 会 考 复 习 提 纲
第一册
1. 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体都需要营养物质。②生物体都能够运动。③生物体都会由小长大。④生物体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体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功能。例如,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什么播种时能随手播洒?
2. 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镜臂——握镜的部位。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使物更加清晰。
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
(2)对光。要用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直到目镜里看到圆形的亮圈,叫做视野。
(3)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
(4)收镜。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和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3.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质:具有流动性。
细胞核:具有遗传作用。
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要会对照图填空P22)
例:(1)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是( )
A水 B细胞液 C细胞质 D糖水
(2)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物象,再换高倍镜观察,这时看到的细胞特点( )
A体积大、数目少 B体积大、数目多
C体积小、数目少 D体积小、数目不变
4. 组织: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次序地连接起来,进行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
5. 根尖的结构:
成熟区:细胞分化完成,形成根毛(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是分生细胞分裂的产物,是根向下生长的动力。
分生区:很小一部分,终身保持分裂能力,不断提供细胞补充根冠。
根冠:保护幼嫩的分生区。
6. 细胞失水或吸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之间的大小。即:
内﹤外 失水;内﹥外 吸水。
根吸水经过根毛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渗入液泡,最后进入导管。
例:用盐腌菜,菜发生的变化是( )
A细胞吸水、菜变硬 B细胞吸水、菜变软
C细胞失水、菜变硬 D细胞失水、菜变软
7. 植物生活中需要大量的含氮、磷、钾的无机盐,这些盐通过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
8.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公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场所: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实质: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9.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只有糖类、蛋白质、脂肪能为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含糖较多的是谷类、豆类;含蛋白质较多的是瘦肉、鱼、蛋等;含脂肪多的是猪肉、蛋黄等;齿龈经常出血的缺维生素C。
佝偻病缺钙,贫血症缺铁,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碘。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0.人体的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等,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口腔中初步消化,使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胃内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
鼻:鼻毛能滤去灰尘;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呼吸道 喉: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发声的器官。
11.人体的呼吸系统 气管、支气管
肺:呼吸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第二册

1.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 血液 血细胞 白细胞:数量少,有细胞核,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量最少,无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人类的ABO血型包括A型、B型、O型、AB型四种,在输血时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同,输血后红细胞会凝结,阻碍血液循环。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熟给各类血型,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
2. 血管和心脏: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管壁厚、弹性大。
血管 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手臂的“青筋”是静脉。
毛细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能促使心肌发达,增强心脏功能。饮酒对心脏和血管有害。
3. 人体的血液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动脉 毛细血管网
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双循环 体循环中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
正常人的脉搏与心率基本一致。约为75次/分,正常变动范围每分钟60~100次。
4. 桃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花药、花丝)和雌蕊(柱头、花柱、子房)组成的。花冠是桃花最显着的部分,雄蕊和雌蕊称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受精后,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5.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双受精。
卵细胞 受精卵 胚

子房 胚珠 极核(2个) 受精极核 胚乳 种子 果实

珠被 种皮
子房壁 果皮
6. 种子的胚是由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需要的自身条件:完整的活着的胚。
种子萌发
外界条件: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将来发育成叶和芽的是胚芽,发育成主根的是胚根。
第三册

1.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可分轴突和树突。
大脑:人的大脑最发达。大脑半球的表层叫做大脑皮层,由灰质构成。
脑 小脑:小脑的作用在于调节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的身体的平衡。
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弧是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在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所经过的传导途径。
例: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
A身体感觉中枢 B听觉中枢 C视觉中枢 D语言中枢
3.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戴凹透镜;
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远视——戴凸透镜。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不足——呆小症。
4. 激素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我国在1965年用人工方法合成,世界第一次。
不足——糖尿病
生长激素:不足——侏儒症;过多——巨人症。
5. 动物的行为有: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和繁殖行为等。
6. 科学研究证实,每种生物的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在它的上面具有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简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 变异的意义: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例:能够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的直接原因是( B )
A不遗传的变异 B遗传的变异 C 有利的变异 D不利的变异
8. 酵母菌:做馒头、酿酒等时用到,有氧时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9. 细菌的三种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10. 病毒的三种形态:球形、杆形和蝌蚪形。
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里面包裹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生存。

⑹ 这是什么瓜

变色瓜也称彩瓜、白粉瓜,因其两头小中间大,俗称其老鼠瓜,是葫芦科栝楼属一年生攀援性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一带,是一种非常新奇的瓜菜,特别适宜在科技园区和院种植,观赏食用兼得。变色瓜依瓜皮条纹分青皮白条和白皮青丝二种,根系特别发达,蔓长6-8米,生长势特别旺盛,叶深绿色,两面密生茸毛,掌状,叶脉放射状。雌雄同株异花,因此结瓜率特强,瓜形奇特,两头尖中段粗,瓜皮以白绿为主,间有绿色细条纹,果肉白色,单瓜重200-300克,嫩瓜食用味道好,炒菜或做汤,口味清香。留种成熟的种瓜色彩红艳,经久不落,非常美丽。变色瓜产量奇高,单株可结果200-300个,种上2-3株全家食之不尽,结果期长达4-5个月。变色瓜适应性强,对光照要求不严,耐高温,耐干旱,我国南北均可种植,每年2-6月均可播种,对土壤适应性很广,但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粘壤土为宜。需搭高架棚种植,亩栽300株,亩产万斤以上

⑺ 什么是客家人是汉族吗有哪些民族给汉族同化消失了

生生不息的客家人,你的根在哪里?寻找理想家园的客家人,何处是你的乐土?莽莽中原,滔滔黄河,惊涛拍岸,奔腾咆哮;煌煌中华,泱泱大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黄河水,在客家人的血脉里澎湃、奔流。中原是客家人的故土,那里有客家人的根!客家人的乐土就在自己的脚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客家人,无论走到何处,都能开拓出崭新的天地!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分支。客家先民,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江淮流域的汉人。从唐宋时期开始,由于天灾和战乱等原因,他们大量辗转南迁。他们先在闽粤赣交界的广袤山区中扎根,以后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现在已有千万客家人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常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民系之一。
民族和民系。民族是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等。同时还有其他广泛的用法,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民系这一概念,是客家学研究专家罗香林先生在30年代为研究客家而自创的一个新术语。它的内涵是同一民族内部的各个独立的支系或单元。今天,汉民族内部各民系的概念几乎已成为学术界约定俗成的一个专业术语。
今天,国内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广西、台湾等省区;国外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对长江流域和闽、粤、赣三角地带的开发,对华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对汉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壮大和汉文化及中原文明的传播、发扬,都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近代以来,客家先民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客家优秀儿女英才辈出,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篇章。在当今世界发展浪潮中,客家人风采依然,卓有建树,功勋可嘉。
客家民系并非自古就有的。从客家被称之为“客”而又自称为“客”的情况,可以看出客家民系是历史移民的产物。迁徙—侨居—再迁徙—再侨居,客家先民历尽艰辛。客家人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与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广大的社会区域,从而成为汉民族一支人口众多、分布广阔、英才辈出的特殊民系。
那么,什么是客家人呢?可以这么说,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重要的民系;客家人是汉民系的独特而稳定的群体;客家人的聚集地为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区(这里有二十九个纯客县,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客家话是客家人的独特语言;客家人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习俗;客家人具有独特的客家精神。概括地说,客家人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汉民族的独特稳定的一个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独特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即客家精神)。凡符合上述稳定特征的人,可以称为客家人。

(二)

客家人,这是一个充满颠沛流离、饱经风霜的苦难的代名词,客家人迁徙过程充满血泪和辛酸;客家人,这又是一个富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光辉的代名词,客家人历经磨难,创造了着名的客家精神和文化——其光荣和辉煌值得客家人引以为自豪。
当客家先民辗转奔波,最后找到闽、粤、赣交界地区这片大本营时,被周边的其他民系视为“客人”,即“外来人”。“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客家人,不单被称为“客”,而且也自称为“客”,表现出客家人的大度和豁达。正是有这种大度和豁达的精神素质,客家人才能做到“身入他乡即故乡”,才能把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的土着居民融合进来,最后“反客为主”,形成独特而优秀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优秀成员。学习和了解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客家后代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有助于客家后代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客家称谓的由来
什么是客家民系
在过去千百年的漫长历史岁月里,客家先民 总是处于流动的状态。迁移,再迁移,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特征,而且当其它民系基本上定居下来的时候,客家民系依然辗转迁徙,为寻找理想家园而脚步不停。正是背负中原文明的大迁徙,形成了一个独特而优秀的民系。
那么,什么是客家民系呢?所谓客家民系,就是汉民族共同体内部的一支,经过长期的迁移,最后到达并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并形成有别于周边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习俗和其他文化事象的群体。
客家民系形成的标准。其一,客家方言。客家人之所以区别于非客家,其中一个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语言。客家方言不仅是客家之成为客家的标志,而且也是客家民系自我认同的内聚纽带。具体来说,一个客家人之所以把另外一个客家人认同为自己的属群,其最直接也最简单的道理是因为双方都讲一样的客家话,而不是因为共同的地域、血缘之类的东西。其二,大本营地区的重要文化现象。所谓文化现象,是指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或间接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的那种深层性的文化事物。如民俗、宗教、生活理念、价值取向、心理情感等等。当代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不同团体(群体、属群等)之间的自我认同,除了种族、血统等这些先天性的因素之外,主要的就是文化现象。

客家人的大本营
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大本营地区交通阻塞,满 三角地带 目丘陵、山脉,是东南丘陵的集中地。这里武夷山脉和南岭山脉相交接,形成中原大地与东南沿海相隔离的天然屏障。正是在这天然屏障的心脏里,孕育出养育东南大地人民的赣江、汀江和梅江三条大江。在这三条江及其众多支流的两岸,小盆地星罗棋布。客家先民由北而南迁移,终于找到了较为理想的落脚地。这里一个个小盆地,经过客家人世世代代的辛勤开发、建设,形成了一连串车水马龙的集镇和炊烟袅袅的村庄。
在客家人来到之前,赣闽粤三角地带是人烟稀少、野畜出没的原始森林。在这荒野的山岭中,居住着百越、畲族、瑶族等当地土着。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落后,处于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客家人的大量南迁,给这片荒僻而神奇的土地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客家人从中原地区带来农作物的种子、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建筑技术。他们伐木垦荒,筑坝造田,把一个个小盆地或低缓的坡地开垦成片片井田或层层梯田,并修渠筑坡,引水灌田,使寂静的群山阡陌纵横,如诗如画。昔日荒凉闭塞的山野,变得人声喧闹,鸡犬相闻,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客家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个个村寨有盘山小径或通衢大道相通。一些人口集中的较大村寨形成了集贸市场。就这样,客家人把热闹带进了千沟万壑,把繁荣带进了穷乡僻壤,把文明带进了荒峦山野。客家先民对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的开辟,表现了他们勤劳勇敢、刻苦耐劳的精神,表现了他们敢于战天斗地、敢于跟险恶环境作斗争的勇气。正是靠这种精神,靠这种勇气,才锤炼出一个刚强弘毅的优秀民系。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客家人没有遗忘中原汉族文化。第一,他们坚持讲“阿娓话”(中原母语),并吸收、融会当地土语,形成了保存中原音韵的而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客家方言。第二,他们继承、发扬儒家以仁义治天下的仁爱精神,化解当地土着的戒心和敌意,教化、同化他们使当地土着融入客家民系之中。第三,他们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他们积极办学堂,发展教育,山沟沟里走出一批批土生土长的客家知识分子。
客家先民扶老携幼,背负中原文明,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战激流天堑,渡黄河长江,越武夷南岭,扎根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男耕女织,发展生产,安居乐业,播种文明,展现出一幅生动而精彩的自给自足的耕读文化图。至此,一个在语言、民情、风俗、文化等方面与中原汉族既有割舍不断的渊源而又相对独立的具有显着特征的客家民系形成了。接着,客家又藩衍湘川云贵,横渡海峡,遍布五洲四海,发展成一个世界上人口众多、影响深远的优秀民系。晚清着名诗人黄遵宪诗云:“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诗中指的就是客家先民离开中原故土、历尽艰辛和苦难,迁居闽粤赣,进而向南方各省和海外发展的史实。

客家称谓的由来
客家民系在赣、闽、粤三角地带的形成,使赤县东南一隅光华炫目,生机盎然。充满神奇奥妙、多彩多姿的客家大本营骄傲地向世人宣告:这里有一群血脉里奔流着炎黄热血的人,在辛勤播种、耕耘着华夏文明,这一群人的名字叫“客家人”。
那么,客家的称谓怎么来的呢?着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汉语韵学》中认为,“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来的人。”可见,客家是相对于“主”(土着)而言的一种对称,客家的“客”,即外来人的意思。“客而家焉”,作客他乡,并以之为家者,即谓客家。
“客家”一词在总体上反映了客家民系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历史际遇和“以客自谓”的大度和豁达。“人禀干坤志四方,任君随处立常纲。年深异境犹吾境,身入他乡即故乡。”这是一首在客家地区流传很久的歌谣。这首歌谣反映了客家人远离故土、远走他乡的历史际遇,表现了客家人随遇而安、心胸宽广的精神面貌。“人禀干坤志四方”的大度,“身入他乡即故乡”的气概,表现出客家人“客吾所客、以客自谓”的豪迈气概。如果没有这种豪迈气概,客家人怎么可能会因被称或自称为“客”而自豪呢?
客家人,这个响亮的名字,让客家子孙后代为之骄傲和自豪。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客家人身上的客家精神文化,折射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明光彩。神奇多彩的客家精神文化,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和光大
--------------------------------------------------------------------------------
(三)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犹如一部规模宏大、气魄非凡的交响乐,而客家文化是其中扣人心弦的华彩乐段。过去,客家传统文化造就一批又一批客家优秀人才;今天,闪烁着人文理想光辉的客家文化,哺育新一代客家儿女茁壮成长。

客家文化
客家传统文化的根基 “客系何来?本黄裔汉胄(zh怽plainu),三代遗民,世居河洛,自晋初、战乱兵凶,衣冠南下,经唐灾、历宋劫,籍寄遐荒,筚路蓝缕创四业,溯渊源、千年称客实非客;家乡哪处?数远祖先贤、中原旧族,转徒粤闽,从宋末、居安业定,驻足梅州,复明播、继清迁,群分边郡,瓜瓞(di哱plain)绵延遍五州,同根柢(d媆plain),四海为家就是家。”(黄火兴:《长联一副》摘自《客家文化研究》总第1期)
在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大迁徙中,无数次的磨难,淬炼出坚忍刚毅的客家人。中原文明的圣火,在颠沛流离的迁徙中四处点燃;在漂泊苦难中熊熊燃烧。也许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客家人背负中原文明辗转南迁,使古老的文明得以维系与延续,华夏文明就可能中断甚至覆灭。可见,客家人是华夏文明最古老的负载者,是古汉族的“活化石”。
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通常是指属于过去的稳定存在的,流传至今并现在仍起作用的文化要素。客家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中原、河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源远流长,历史上的迁徙和僻处山地的环境条件,使之形成了既是汉民族的又有自己特色的客家文化传统。因此,客家文化是汉文化下属的具有民系色彩和地域特征的一种亚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客家文化的根。河洛文化产生于黄河、河洛地区的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象征。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最为成熟的一支主脉,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中轴、摇篮和圣地。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河洛地区居住与从事生产活动,河洛文化即从此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河洛文化有了很大发展。河洛在全国率先进入文明时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中国文明的核心。中国文字首先产生于河洛地区。中国学术思想上的道、佛、儒、理四大流派,追其渊源,仍在河洛。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发端于洛阳。张衡在洛阳制作“浑天仪”和“地动仪”;三国的马钧在洛阳发明翻车。文史上里程碑式的汉魏文章、西晋文学、唐代诗歌、史地巨着及名家书画,历代皆盛于洛阳。洛阳是千年古都,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地上地下都留存有无数的文物古迹,文化堆积层丰厚,在国内名列榜首。
大本营地区的赣江、汀江、梅江流域,是客家文化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地域。客家学研究专家把近代客家传统文化的形成和演化,概括为“三江文化”(即赣江文化、汀江文化和梅江文化),表明了客家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大本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三江文化”及其代表人物。其一,赣江文化:主要是宋代文化,以赣南客家人聚居地形成的文化特色,其代表人物有客家人欧阳修、王安石等。其二,汀江文化:随着客家人南徙到福建汀州府,经历了元明清的战乱,形成了汀江文化的特色,其代表人物有李世熊、刘坊等。其三,梅江文化:明末清初,大批客家人南徙到嘉应州形成粤东客家大本营之一,成为文化之乡,孕育成梅江文化,它的代表人物有黄遵宪、丘逢甲等。
客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犹如一棵枝青叶茂的参天大树。她挺拔的身姿,沐浴在南国温暖的阳光里;她发达的根系,深扎在中原、河洛的古老的土层中。这是一棵屹立于东方圣土的参天大树!这是一棵绿映五洲四海的参天大树!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内在稳定性和外在规范性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因自然环境(即人地关系)和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产物。任何一个民系或民族的文化,它的生成和流变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也是如此。下面就客家文化意识及其基本特征进行初步的概括和分析。
客家文化意识是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精神产物。
所谓文化意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观念形态,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积淀,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语言、道德观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主导、调节和规范的作用。客家文化意识既带有浓厚的人文理想色彩,又富于求实的精神,其重名节、薄功利;重孝悌,薄强权;重文教,薄无知;重信义,薄小人等为人处世的道德价值观念,是近代客家文化意识的基本内容。
客家文化意识的基本内容(即客家人价值观念的具体表现)是:“四重”、“四薄”。第一、“重名节、薄功利”。客家人视个人名节比钱财更为重要。对个人的不仁不义,对祖先、父母的不敬不孝,对夫妻之间的不忠不节,对国家民族的背叛,以及男盗女娼、懒惰、赌博等行为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有辱祖先、有损人格和气节的。客家人常言:“人带面目树带皮”、“莫做亏心事,莫贪不义财”、“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第二、“重孝悌,薄强权”。迁徙的苦难,出洋的冒险,使客家人强烈企盼和衷共济、平等友爱,使客家人强烈愤恨为富不仁、待人不平等。这一价值观跟客家人的历史处境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第三、“重信义,薄小人”。客家人把信义视为社会交往中为人处事的基本品德,并把它作为判别朋友或“小人”的价值标准。流落他乡谋生,为求生存立足,客家人首先是以信义取信于人。客家人把一切损人利己、欺诈、蒙骗、陷害、背信弃义的行为看作是“小人”之举。客家人常言:“无信非君子,无义不丈夫”、“亲君子、远小人”。第四、“重文教,薄农工”。客家人认为读书才能识理、明志,才能有出息。尤其是近代,客家人所在地区人口膨胀,山多田少,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人们为了摆脱贫困,大量往外地和海外谋生,文化知识成为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客家民间有句口头禅:“有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客家童谣中唱:“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客家人“薄农工”的观念在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
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概括起来,有三个基本特征:一、质朴无华的风格;二、务实避虚的精神;三、反本追远的气质。
第一、质朴无华的风格
大本营地区简单、小规模的农业耕作,使客家人的现实生活只能停留在比较简单的、粗放的、低下的状态。“山多田少,树艺无方。土地所出,不给食用。走上川,越重洋,离了井,背父母,以蕲补救。未及成童,既为游子,比比皆是”(民国《大埔县志》)。这是很多客家人所经历的共同生活。尚“简”崇“拙”,贬“奢”抑“侈”,长期以来不仅成为客家人固执的生活态度,而且发展成为他们持久、强劲的人生理念和审美时尚。如“岁时燕享不废,亦鲜兢于汰奢。少长服饰尚新,未尝流乎侈潜”、“质直好俭,不务浮靡”、“民性质直,气习劲毅”;再如“冠婚丧祭尚俭,居服饮食器用不求华侈”、“民善治生有勤俭风,士知务学无浮靡习”;又如“齐民居不求华,服不求侈,饮食不求异,器用不求奇。”在客家地区,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年节岁时,大到民居建筑,小到衣着物用,无不流露出这种崇拙尚简的风骨。客家人尚简崇拙的审美意识,在客家妇女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日暮女郎来打水,长裙赤脚鬓堆鸦”、“早出勤劳暮始还,任它风日冒云鬓。过客莫嫌容貌丑,须知妾不尚红颜。”在客家地区流传的诗句中体现出客家妇女这种审美观念。
第二、务实避虚的精神
客家人很喜欢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们认为,说空话无补于事,做实事必有收获。“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百般武艺,不值锄头落地”,这是客家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了客家人求真务实的精神。“士耻虚务实,鲜以标榜为事”,即便是大本营地区的传统士大夫和文人学士,也崇尚这种求真务实的为人处世态度。这种根植于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务实精神,不仅体现在客家人的现实生活中,而且还牢固地植根于客家人的深层意识之内。
第三、反本追远的气质
客家人有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这种由反本追祖而产生的浓厚的历史意识,使客家地区的各种文化事象,无不带有古风和古意。有人把神州赤县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作了比较,并生动地描述:比起吴越文化的新潮、中原文化的沉勇、荆湘文化的神秘来,客家文化执着的是一种民族历史的深沉和凝重。它没有吴越的灵秀,没有中原的雄浑,也没有荆楚的浪漫,但却熔铸了民族文化的历史纵深感,凝炼了民族历史遗产的博大气派和精深气质。

浸染“乡土情结”的客家文化
“乡土情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更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显着特征。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里,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对自己的乡土有无限的眷恋之情。不少客家人,远离乡土数十载,尽管儿时生活是那么贫困,但对故土的思念又是那么甜蜜。乡土情结,灌注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渗透在客家文化之中。
迁徙,背井离乡,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念念不忘的是故乡的土地和亲人。客家人一次又一次的辗转迁徙是被迫的,被迫离开家乡、失去家乡故土的人,怎能不更懂得家乡故土的可爱呢?怎能不更珍惜乡土情谊呢?
反映乡土情调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在客家传统文化中,反映乡土情调的莫过于客家山歌。俗语云,“客家山歌特出名”、“客家山歌松口(地名,谐“从口”)出。”这种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歌使人顿生思乡怀乡之情,在中国民歌中独树一帜。客家山歌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百花园中一朵色彩艳丽的奇葩,也是东方诗歌大园里出类拔萃的妙诗。客家山歌是客家地区民间文学的瑰宝。它直接从人民群众中产生,尽情抒写客家人的生产与生活、欢乐与忧愁,情深景真,质朴优美,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千百年来,客家山歌广泛而持久地在客家人聚居地流传,魅力常在,青春永葆,表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除了客家山歌外,还有广东汉剧、采茶戏、花朝戏、提线木偶戏和山歌剧等地方戏剧。这些地方戏剧,除汉剧外,都用客家方言演唱,曲调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客家传统文化中,流传最广,浅显易懂,客味特浓的是民间谚语。尤其是那些怀乡思亲的谚语,更让人铭刻在心。如:“命长不怕家乡远”、“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只要人情好,食蕃薯汤也甘甜”……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雕刻、绘画、民间工艺品和风味小吃,都浸染着浓浓的乡土情谊。
客家人!你无论从中原迁徙到东南阴霾不开的蛮荒之地,还是从故土迁徙到异邦的荆天棘地,你总是那么昂扬奋发,那么坚忍不拔,你的心中写着“成功”两个大字,你的心中找不到“失败”两字的影子。客家人,你究竟为什么这样犹如钢铁般坚强?这是因为你的心里怀着一块采自中原地层深处的传统文化的黑煤块——燃烧着人文理想的冲天烈焰——照亮了所有客家儿女前行的路。这冲天烈焰散发出来的热力,使神州大地温暖如春,使五洲四海温暖如春。是的,客家人是春天的使者,客家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能开僻出崭新的春天来。
客家文化是古老汉族文化老树上绽出的新枝,在这郁郁葱葱的新枝上,已经挂满了色彩斑斓的果实。

附录:客家土楼民居——一曲自然而舒展的交响曲
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一座座奇特的土楼星罗棋布,它是居住在那里的客家人所创造的一种用土夯筑的巨型的民居建筑,它无意炫耀自己的风采,但世界却为之而惊叹!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赞叹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近年来,前往考察客家土楼的国内外专家游客络绎不绝,他们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日本一位教授在闽西客家地区考察土楼民居,他饱览一座座结构厚实的、高峻雄伟的圆形和四方形土楼居,赞叹:“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一曲自然而舒展的交响曲”。
客家土楼建筑形式内涵——揭示客家精神与客家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她是“中国南方山中的传奇”,她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珍贵的“活化石”,她是世界民居建筑中绝无仅有的瑰宝。

(四)

“客家腹地”人文秀,崇文尚学蔚成风。以“世界客都”梅州为中心的十几个县是“客家腹地”即客家中心地区,这里的教育特别发达,素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的美誉。梅州史称“文化之乡”,体现客家人以人为本、以文为骨、倚重知识、崇尚教育的精神。古人云:“梅人无殖产,恃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所至以书相随”。清代知州王之正曾说:“士喜读书,多舌耕,虽穷困不肯辍业。”在梅州,私塾、社学、书院遍地都是,昔日先辈科举考试入选而金榜题名者众多,可谓“光宗耀族”。近代梅州教育引人关注,1925年,周恩来第二次东征到梅州时曾说:“梅县教育之发达,恐匪特为粤省各处县城,如县立师范、东山中学、县立中学、学艺中学。办理颇有精神,其余各校成绩亦佳,教育尤为普及,即至贫之家,亦令其子弟入学。”今日梅州,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正与教育现代化接轨,努力再创崭新的“文化之乡”。
法国天主教神父赖里查斯,曾在梅县传教二十余年。1901年着有《客法词典》,在自序中说:“在嘉应州(今梅州),这个不到三四十万人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随处都是学校,一个不到三万人的城中,便有十余间中学和数十间小学,学生的人数,几乎超过城内居民的一半。在乡下每一个村落,尽管那里只有三五百人,至多亦不过三五千人,便有一个以上的学校。因为客家人的每一个村落都有祠堂,那就是他们祭祀祖先的所在,而那个祠堂也就是学校。全境有六七百个村落,都有祠堂,也就有六七百个学校,这真是一桩骇人听闻的事实,按人口比例来说,不但全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它相比较,就是较之欧美各国也毫无逊色。为什么梅县的教育会这样的发达呢?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它的环境所促进,因为这地方,山多田少,粮食不够,男子必须出外谋生,而学习谋生技能,自必先知书识字;况其祖先原由北方迁来者,皆为门户清高的人物,都存有读书为贵的观念,因此,他们便极力想法设立学堂。他们的祠堂都有许多公产,并将公产所收入用来办学,学生大抵免费,所以虽属乞儿子弟,亦有读书求学的地方,而不致成为文盲,此即所谓教育机会均等者是也。”四十年代末,梅县就有三十四所中学,普及中学教育为全国之冠。
客家先民来自人文荟萃的中原、河洛,扎根赣闽粤山区后,他们秉承中原遗风,以耕读传家。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在客家社会里蔚然成风。
走进客家山

⑻ 马来西亚特产有什么

马来西亚的物美价廉特产有榴莲膏,沙崂越黑胡椒,豆豉,马来咖喱,也有些人推荐锡制品,但是价格昂贵不适合购买馈赠亲友 相对而言黄金饰品比中国价格低可以购买自己佩带 吉隆坡还是一个购买黄金饰物的好去处,这里的黄金饰物不但纯度高,造型设计新潮,而且售价比较合理,但购买时最好到马来西亚观光协会推荐的指定商店,那里信誉可靠。 马来西亚蝴蝶 马来西亚蝴蝶,种类多达几千种,吸引着大批游客。本地人将绚烂多彩的蝴蝶制成栩栩如生的标本和装饰物出售,成为马来西亚一大特产。 风 筝 马来西亚的风筝五彩缤纷,令人爱不释手。马来西亚航空的标志,也是采用风筝图案。有的游客购买马来西亚风筝,作为室内装饰物,可谓别具一格。 香 水 马来西亚盛产兰花,当地产的"兰"系列香水,品质甚佳,不亚于法国香水,但价格比法国香水便宜得多。 蜡 染 是一种蜡染的印花布,有新加坡产品、马来西亚产品、印尼产品,各具特色,其中以新加坡产的最便宜最时髦,它由机器印染,花色相同的较多。马来产品以花和蝴蝶图案居多,色彩艳丽,价格适当,为馈赠佳品。如果自用的话,可买印尼蜡染,它的别名“纱丽”更为世人所知,设计相互多用条纹及黑、黄色调,手绘制品更是出色。 :无籽西瓜 马来西亚无籽西瓜售价比国产西瓜高,但因其皮薄、甜度均匀,常年供应,已成国内宾馆、酒楼采购量最大的一种瓜。 豆蔻膏 豆蔻膏是马来西亚特产,功能类似于中国的万金油和风油精。因为它奇特的功效而在东南亚及香港台湾等地深受欢迎。 热带水果 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有大量的热带水果生产能力,想吃榴莲、山竹、荔枝等热带水果的人有口福了。 红茶那里的金马仑高原特产。 咖喱粉。那里的马来式咖喱粉风味别具一格 当地水果加工特制成小包装的小... 电脑罐头食品玩具都比马来西亚本地制造的来得便宜。 想的时候再加。 娘惹食品 “娘惹”原本是指华人与马来人婚配的后代子裔,尤其是指女性,尔后演变成泛指华人与马来人相融的文化,这也包含饮食在内,因此在马来西亚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酱猪蹄、煎猪肉片、竹笋炖猪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椰浆、香兰叶、糯米和糖精制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适中,嚼头儿足着呢。]

⑼ 去过马来西亚的朋友请进。感谢!

1. 马币在大马,我们令吉,就是Ringgit(RM)(Ringgit Malaysia)面值有100、50、10、5和1令吉,再有就是仙(sen),一令吉等于一百仙。(RM1.00=100sen)
人民币1块钱等于2.20令吉。

2.在市区可以直接刷卡或者是用美元。如果你想换马币的话可以在机场用美元换。一定是用美元换啊,人民币是不行的。

但是我朋友说旅游用港币也是很划得来的。在那边也可以使。你就都准备一点儿带着吧。

3. 抽烟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是绝对禁止喝酒。如果你要买烟的话不要在免税店买啊,贵的。

4. 特别值得买的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但是那边喝的东西都挺好的,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吃吧,呵呵。你可以买那边的红茶带回来,就是那种茶包似的。还有那边巧克力超赞!还有那个肉骨茶包,可以带回来煲汤!(但是提醒你,肉骨茶怀孕的话不可以喝的哟~~~)

再有就是锡杯,花刻得都很漂亮很漂亮,夏天的时候都不用冰箱饮料会一直凉凉的!大马特产呢。不过回来以后人家跟我讲说泰国好像便宜。。。你自己定夺啦,我反正是买了。

恩,还有就是你可以买马来西亚人参回去给公公婆婆讨他们欢心啦,嘻嘻。那个貌似叫“冬革阿里”什么的。你去了就知道的。

上档次衣服鞋子之类的也蛮便宜的。双子星百货一层有个专柜不知道现在还有不,V开头,你去看看,东西很好的样子,超多外国人买。

化妆品的话就在机场买欧莱雅,便宜到吐血。

再有就是首饰,金银在大马都比较便宜。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祝你蜜月愉快,旅行愉快啊!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7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1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3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9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4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0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5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38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7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