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多少农民

马来西亚多少农民

发布时间: 2022-04-15 04:31:54

㈠ 为什么在马来西亚很多中国货的质量特别差

在马生活几年了,平时听到很多本地人对中国货的评价很差,一提到质量不好的东西,都说是中国的,甚至很多商家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很好,都会特别注明,不是中国生产的。但是我在国内很少遇到在这里的这么多质量问题。这边超市里面很多国产的质量低劣的东西,在我们家的超市都没有。其中原因,在去了一次义乌之后,终于明白。马来西亚人去中国进货都挑最便宜的乡下货甚至假货,在义乌和深圳那边,基本都不把马华当成外商的,因为他们进货的价格和档次甚至比内地的中小城市客商都低。其实一分钱一分货是谁都知道的道理,这边中国商品大部分都是马华进口商要求中国那边提供的廉价货和假货。 受很多小进货商进口的低劣产品的连累,正规的中国城市居民使用的品牌在马来西亚销售量并不高。比如海尔,TCL等,无奈之下他们淡化中国品牌的宣传,比如在马电器销量不错的CMEDIA,就是中国的美的,尽管在国内排名不高,但是这边卖的不错,一分钱一分货。lenovo的销量也很好,也没人说比其他品牌差。所以很多本地人总是喜欢那中国货说事,但是他们在说中国产品质量不好的时候,我都会说,乡下人用乡下货,谁让你们在进货的时候总是挑最便宜的,唯利是图不顾质量,中国农村的产品你在马来西亚城市里卖活该。中国的运载火箭提美国发射商用项目,人家也没说不好,你桌上的电脑,家里的电器,高档服装,等等日用品。日本的牌子也好,美国的也好,绝大部分都是产自中国,电器即使不是中国组装,大部分主板和电子元件也是产自中国。同是中国产,套个外国牌子,待遇大不相同,所以很多本地人的心态问题都很搞笑。我在和本地朋友说这些的时候,他们后来讲,中国的劳动力便宜吖,所以都是中国产的,但是不一样啊。我说为什么不一样,他们回答不上来。其实很简单,知名品牌设厂在中国,不仅仅是劳动力价格便宜,而更看重的是中国拥有的庞大市场。而且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超过东南亚,珠江流域由于劳工荒问题很严重导致大批缅甸和越南劳工入境工作。所以,一方面是5亿的城市人口造成的庞大市场,一方面是9亿的农民提供的劳动力。这是真实的中国,二元化的中国。但是你把为农民生产的东西,拿到马来西亚的城市里来卖,就是纯粹的奸商了,到头来影响整个中国产品的声誉,而这些,是那些马来西亚进货奸商从来不会考虑的。

㈡ 马来西亚在新加坡独立以前有想过新加坡会变得这么发达吗马来西亚现在后悔了吗

回复“南无道1”:

抱歉,我在大学的本科念的就是历史,马新历史也念了不少,我觉得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只要新加坡的领导人有基本常识的话,他们都不会考虑回归马来西亚的。
我真的从来没听过有哪个新加坡人甚至领袖很想回归马来西亚,恰恰就是因为我天天上网看马来西亚的新闻,我觉得现在马来西亚这样朝种族主义方向的发展,还有哪个新加坡人想回归马来西亚,别忘了,新加坡人看到的马来西亚新闻是没有经过马来西亚政府删减的。

还有,几年前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说如果新加坡人不奋斗,未来可能需要回归马来西亚,这样的言论头脑正常的人都知道这是反面激励的话,不是李光耀很想回归马来西亚的

后悔死了。当初他们看死新加坡一个小岛,没有什么天然资源,连自来水都没有,肯定熬不过几年就会回来求马来西亚收回,谁知道李光耀第一招就是要英国人出面强逼马来西亚供应自来水,然后第二招就是大力发展港口贸易,把新加坡从一个自由港转换为一个转口港,结果风生水起,甚至超越了马来西亚,现在在东南亚里丢尽一切脸。

㈢ 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美,日等等)农民与城市人口收入之比是多少,大体的数据

序号 城 市 国 家 人 口 GTP总量

1 东 京 日 本 3530万 7848亿美元
2 纽 约 美 国 2165万 4070亿美元
3 汉 城 南 韩 2135万 1980亿美元
4 墨西哥城 墨西哥 2095万 1250亿美元
5 圣保罗 巴 西 1990万 728亿美元
6 孟 买 印 度 1840万
7 大 阪 日 本 1805万 1910亿美元
8 德 里 印 度 1750万
9 洛杉矶 美 国 1690万 1960亿美元
10 上 海 中 国 1610万 940亿美元
11 雅加达 印 尼 1605万
12 开 罗 埃 及 1530万
13 加尔各答 印 度 1470万
14 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 1380万
15 马尼拉 菲律宾 1365万
16 莫斯科 俄罗斯 1320万
17 卡拉奇 巴基斯坦 1255万
18 北 京 中 国 1210万
19 里约热内卢 巴 西 1205万
20 伦 敦 英 国 1185万 2847亿美元
21 天 津 中 国 1155万
22 德黑兰 伊 朗 1115万
23 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 1065万
24 达 卡 孟加拉 1050万
25 巴 黎 法 国 980万 924亿美元
26 芝加哥 美 国 940万 1460亿美元
27 拉各斯 尼日尔爾利亚 935万
28 利 马 秘 鲁 800万
29 华盛顿 美 国 785万
30 圣达菲 哥伦比亚 780万
31 曼 谷 泰 国 760万
32 比勒陀利亚 南 非 755万
33 重 庆 中 国 735万
34 旧金山 美 国 730万
35 马德拉斯布 印 度 715万
36 香 港 中 国 705万 1640亿美元
37 金萨沙 刚 果 670万
38 台 北 中 国 670万 709亿美元
39 拉合尔 巴基斯坦 665万
40 班加罗尔 印 度 645万
41 费 城 美 国 630万 823亿美元
42 海德拉巴 印 度 625万
43 埃 森 德 国 610万
44 喀土穆 苏 丹 600万
45 波士顿 美 国 595万
46 底特律 美 国 585万
47 达拉斯 美 国 560万
48 圣彼得堡 俄罗斯 555万
49 贝洛奥里藏特 巴 西 520万
50 艾哈迈达巴德 印 度 515万
51 马德里 西班牙 515万 970亿美元
52 名古屋 日 本 515万 1060亿美元
53 圣地亚哥 智 利 515万
54 巴格达 伊拉克 505万
55 亚历山大 埃 及 500万
56 休斯顿 美 国 495万 1010亿美元
57 多伦多 加拿大 495万 1419亿美元
58 广 州 中 国 475万
59 武 汉 中 国 475万
60 仰 光 缅 甸 475万
61 利雅得 沙特阿拉伯 455万
62 亚特兰大 美 国 450万
63 哈尔滨 中 国 450万
64 加拉加斯 委内瑞拉 445万
65 沈 阳 中 国 440万
66 胡志明市 越 南 430万
67 阿尔及尔 阿尔及利亚 425万
68 柏 林 德 国 420万 1017亿美元
69 瓜达拉哈拉 墨西哥 415万
70 浦 那 印 度 415万
71 悉 尼 澳大利亚 415万 712亿美元
72 迈阿密 美 国 410万
73 阿比让 科特迪瓦 395万
74 吉隆坡 马来西亚 390万
75 阿雷格里港 巴 西 390万
76 巴塞罗纳 西班牙 380万
77 米 兰 意大利 380万 860亿美元
78 釜 山 韩 国 380万
79 达尔贝达 摩洛哥 375万
80 蒙特雷 墨西哥 375万
81 累西腓 巴 西 375万
82 西雅图 美 国 375万
83 成 都 中 国 365万
84 平 壤 朝 鲜 365万
85 菲尼克斯 美 国 360万
86 安卡拉 土耳其 355万
87 蒙特利尔 加拿大 355万 1131亿美元
88 雅 典 希 腊 350万
89 墨尔本 澳大利亚 350万
90 新加坡 新加坡 350万 941亿美元
91 吉大港 孟加拉 345万
92 麦德林 哥伦比亚 345万
93 吉 达 沙特阿拉伯 335万
94 萨尔瓦多 巴 西 335万
95 罗 马 意大利 330万 814亿美元
96 巴西利亚 巴 西 325万
97 福塔雷萨 巴 西 325万
98 苏拉特 印 度 325万
99 基 辅 乌克兰 320万
100 开普敦 南 非 310万
101 卡 诺 尼日尔爾利亚 310万
102 明尼阿波利斯 美 国 310万
103 南 京 中 国 310万
104 罗安达 安哥拉 305万
105 亚的斯亚贝巴 埃塞俄比亚 300万
106 安 曼 约 旦 300万
107 巴 东 印 尼 300万
108 长 春 中 国 300万
109 克利夫兰- 美 国 300万
110 库里蒂巴 巴 西 300万
111 坎普尔 印 度 300万
112 那不勒斯 意大利 300万
113 苏腊巴亚(泗水) 印 尼 300万
114 圣地亚哥 美 国 295万
115 特拉维夫—雅法 以色列 295万
116 西 安 中 国 295万
117 大 连 中 国 290万
118 里斯本 葡萄牙 290万
119 圣多明各 多米尼加 290万
120 卡托维兹 波 兰 285万
121 丹 佛 美 国 280万
122 高 雄 中 国 280万
123 哈拉雷 津巴布韦 275万
124 伊巴丹 尼日尔爾利亚 275万
125 内罗毕 肯尼亚 275万
126 青 岛 中 国 275万
255

㈣ 论社会中间层

中产阶级
关于中产阶级的流行定义是这样的: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

就是这样含混的定义,也仍旧有人表示不同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职业(职务)和经济收入,而作家王朔就说,“中产阶级不见得要从经济收入上划分,安于现状的,尊重既有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都可在观念上列入中产阶级。”对王朔的定义,当然同意的人就更少。按王朔的说法,中国最大数量的中产阶级应该出现在10来亿安分守己的农民中间,众所周知,中国农民中的大多数,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中产”,而是温饱和小康。

自十六大报告提出未来若干年在我国要大力发展中等收入阶层,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经济学人就将中等收入阶层与时髦的中产阶级划上了等号。这样的倡论,其作秀成分多过严肃的学术探讨。

一篇文章提出中产阶级的十大标志:1、年收入20万元以上。2、持有已经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权,至少有希望于近期内上市。3、有度假小屋或别墅以及一辆看上去不错的车,跟人合买的也算。4、有丰富的夜生活,不一定是去夜总会或者打麻将,通常是商务谈判或者听音乐会。5、有外国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国呆过三年以上。6、对一些时髦的文化,如MP3或者彩信均不感兴趣,但对于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对各个国家的古文明有一定知识,特别是有古玩方面的知识。7、知道各种礼仪,风格是美式的,但心里崇拜欧洲。8、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9、谈话中经常夹杂外语单词,听众不懂再用中文解释。10、着装随便,但不是普通的随便,而是一种非常刻意的随便。文章很有意思,提出的中产标准也很明确,但字里行间,暴露出作者臆淫成分居多。

这几年中产阶级吵得很热闹,但究竟什么是中产阶级?哪些人属于中产阶级?至今没有几个人能够清楚定论。社科院专家陆学艺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农历马年底发表《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在这份听名字极容易令人联想起毛泽东写于1926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陆学艺及其研究小组基本没有提到“中产阶级”这个词,似乎有些讳言。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以职业区分中产阶级,存在较多争议,如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局长、处长与一般科员、办事员显然就难以相提并论,“重要”机关工作人员如工商局、税务局工作人员,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如地震局、档案局、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语。同为IT技术人员,一些人可能住别墅开洋车,一些人则只能天天吃泡面挤公共汽车。更多的人,包括经济学家在内,倾向以收入作为中产阶级划分的惟一标准或主要标准。但即使大家都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区分谁是中产阶级,谁不是中产阶级,也仍旧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比如在美国,有人认为凡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群都属于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衡量,美国95%以上的人都应该属于中产阶级。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年均收入标准应该在2.5万美元至10万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区间的,都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而论,美国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80%。

在号称中产阶级大本营的美国,区分中产阶级的标准尚如此混淆,世界其他地区就更不用提了。拿印度来说,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说法,印度现有中产阶级约3亿人。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是印度中产阶级标准的制订和发布者,其发布的印度中产阶级标准是: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到 15万卢比(约合700-3000美元,目前美元对卢比的比价为1∶48.5左右)的家庭均可算是中产阶级家庭。按此计算,2001年,印度有6000万个家庭已经跃升为中产阶级家庭。以一家5口计算,印度目前有中产阶级3亿人。

以此看来,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是你说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因为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非常大。以印度中产阶级的标准而论,倘若户年均收入700 美元就可算为中产阶级家庭,700美元按现在我国的外汇比价,也就相当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分摊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约只有1200元人民币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币。这样的收入水平,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恐怕连吃口饱饭都成问题,就别提什么“中产”不“中产”了。美国商业部在宣布印度是目前世界上十大新崛起市场之一的时候说,印度目前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了1.75亿人左右(比印度有关机构的估计几乎少了一半),在未来,这些印度中产阶级每人至少还要购买一台电视机、一台录音机、一个压力锅、一个吊扇、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他们中2/3的人还要购买一辆轻便摩托车、一台彩电、一个电熨斗、一个食品搅拌器和一台缝纫机;一半以下的人要买一台冰箱……“这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在旁人看来,这更像是美国式的黑色幽默。

另外,有数字说,新加坡300万人口中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新加坡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万美元以上;韩国人均年收入约1万美元,都可算是中产阶级,但在韩国,很多人没有房子,且韩国工人人均负债1万美元以上;马来西亚自己估计,马来西亚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60%,约180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人均年收入约在1万美元左右。可见标准都不一样。

可资比较的是,2001年美国研究顾问公司曾进行过一项中产阶级生活费调查,以住房费、交通费及娱乐费等作为基准,依据一个年薪10万美元的3人美国家庭在美国底特律的生活开支,比较了全球22个城市的生活指数。

一个3人的美国底特律家庭,年收入10万美元,人均3.3万多美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美国只是一个中产阶级的起步水平,也就是说顶多只能算是一个美国的下中产,但要在北京达到美国底特律下中产家庭的生活水平,则一年需要78万港币,也就是约80万人民币。这是许多中国家庭一辈子也不敢梦想的一个数字。可见彼也中产,此也中产,彼中产与此中产不可相提并论。

所以,包括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在内,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产阶级。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有中产,而无“阶级”。

另外一些学者则对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莫衷一是。有学者主张,在中国年均收入达到1万至4万人民币的,就可归入中产阶级。年均收入1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大概只够勉强糊口,想买房买车绝无可能,而拥有私人的住房、汽车是中产阶级的两项硬指标。以北京现有的房价水平,年收入1万元,在北京四环旁边买套建筑面积在100平米左右的房子,不吃不喝大概需要50年。

确认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标准不能脱离这个国家的实际发展水平,但也不能随心所欲,为获得一个较好的外部形象,或为了讨领导欢心,随意将标准拔高或降低。中国近20年来,在经济上和社会文化上确实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世界上总体还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水平。根据国外有关机构的研究,一直到2000 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5,只有世界高收入水平国家的14%强。依中国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一些专家认为,比较合理的有关国内中产阶级的界定,应该是人均年收入在1万至5万美元左右,也就是8万至40万人民币左右。只有具备这样的收入水平,中国的中产阶级或许才能够具有“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才能够去追求一定的“生活质量”,才能够符合有关中产阶级的一条条硬性或软性的定义,否则的话,中产阶级就只能是“脱贫”或 “温饱”的另一个代名词。

中国有多少中产阶级

倘若中国真的有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那么中国的中产阶级有多少?哪些人群构成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人群?

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于2002年5-7月在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甘肃、辽宁等8个省(直辖市)采取多相抽样的方式抽取大、中、小城市3997户居民家庭作为有效样本户,进行了中国首次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调查结果截止2002年6月底,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 22.83万元。考虑到这是户均财产总值,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惊人的数字了,所以,报告一经发表,就引发了众多质疑。然而,更为惊人的数字出现在今年2月,北京市统计局公布,北京城镇居民平均家产达47.5万元,比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22.83万元高出1倍有余。这个数字一公布,一时舆论哗然。

统计局数据的真假,其可信度,我们不想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途径衡量中国到底有多少中产阶级。200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统计报告,截至 2003年2月末,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超过10万亿元,达到10.03万亿元。另一组数据,也就是社会上传说的,国内51%的居民储蓄存款集中于20%的少数富裕个人和家庭手中。换句话说,这意味着20%的富裕个人和家庭占有了我国1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中的一半还多。为计算方便,假若我们将每一个存款账户都看做是一个家庭,而每个家庭人数以标准的3口人计算,中国13亿人口,可分为4.3亿个家庭,其中的20%,也就是不到9000万个家庭,拥有国内1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中的5万多亿,户均将近6万元,若其中又有1/3,可归入所谓的中产阶级,则中国中产阶级的人数到不了1亿人,最多也就是几千万人。我们还可以看看另一组数据。有消息说,截止2002年底,北京拥有私家车超过90万辆,如果我们假设每一辆私家车背后都站着一个“中产阶级”,则北京有中产阶级超过90万人。假若全国各省市都达到北京这个水平,全国则有将近3000万人的中产阶级。另外,还有一说,中国目前有1000个亿万富翁,有300万个百万富翁,如果此说可靠,那么就很难相信一些“专家”所乐意张扬的,当前中国中产阶级超过2亿人的说法。事实上,我们相信,中国目前拥有 3000万人左右的中产阶级是一个较为可靠的数字。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产阶级,是比较“高标准”的中产阶级,即在经济上,人均年收入达到1至5万美元。众目所睹的事实是,中国中产阶级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少部分城市,只有达到如此收入,才有可能在这些地方买得起一套象样的“中产阶级标准”的商品房,满足中产阶级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数有一辆车子的隐性标准。

哪些人构成了中国中产阶级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的调查,目前国内城镇居民的收入标准呈现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有一个说法,当代中国社会最富裕的10类人分别是:1、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2、国有企业承包或租赁经营人员;3、股市上的成功者;4、三资企业的高级员工;5、有技术发明的专利人员;6、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7、部分新经济的CEO;8、部分律师、经纪人和广告人员;9、部分归国人员;10、部分学者、专家。这一说法与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的调查基本相符,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一“民间传说”的可靠性。中国中产阶级最大量的应该产生于上述 10类人群。其中,尤其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私营企业主以及三资企业的高级员工。近年来,随着私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和部分国企的变相私有化,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中产阶级的制造机。同样,如摩托罗拉等类的跨国公司也都像流水线似地替中国复制着“稀缺”的中产阶级。

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未来,有许多说法。国家信息中心某人士去年在深圳说:“未来五年,中国将有两亿人口进入中产阶级消费群。”此人士将其所指的中产阶级,定义为“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人群。”其信心之爆棚,令人瞠目,只是不知其讲话的根据何在。着名的美林公司也预测说,未来10年内,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3.5亿。但美国法院去年的一项判决告诉我们,即使是像美林这样的国际公司,有时候为了利益的需要,也是经常会说谎话的。所以,对这样的“悦耳”之言,我们需要两面来听。

中国未来需要更多的中产阶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除上述10大富裕人群及一部分国家公职人员外,北大教授萧灼基认为,未来中国中产阶层将主要来自以下五类高级人才:其一,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的科研人员。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企业中,如果该企业上市,他们就可获得大量的分红。其二,金融证券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是指现行体制内的从业人员,而是指民营、外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其三,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如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这些人的收入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将会大大提高。其四,外资企业中的中国中高层人员。在北京,已经有了所谓的“首代”阶层,即外国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他们与国外同类人员同工同酬,又享受国内的低廉消费。其五,一部分私营企业家。另外,股市的一些股民也有可能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提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形成足够大的中产阶层的五条标准,一,城市化率是否达到七成以上;二,“白领”社会劳动力是否大于或至少持平于“蓝领”;三,恩格尔系数是否平均降到了0.3以下;四,基尼系数是否控制并保持在0.25至0.30之间;五,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否达到12年以上。

㈤ 留学马来西亚(有去过马来西亚者进)

我现在在这已经一年了,消费水平真的不高,如果在吉隆坡的话略高一点,和北京上海差不多吧,或者比北京上海还要低一点,如果不在吉隆坡的话,更便宜一些。

这边一年的生活费平均就2万人民币左右,有的比较节约的话1万也用不完,2-3万就过的比较好了。

㈥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农民工的一般收入

吉隆坡马西亚首都兼城市座东南亚文化、教育、财政、经济、商业、金融都具极影响力际都吉隆坡评世界级城市ALPHA级(Grade A)《外交政策》公布2010全球城市指数吉隆坡位居第48名经济与社改革相关2thinknow改革城市指数则位居第67

㈦ 马来西亚强降雨持续致水灾,他们的气候具有怎样的特点

马来西亚强降雨持续水灾,他们的天气变化是非常常见的。这是因为他们处于热带地区,无论是一年四季都可能会受到雨季的干扰。他们不像我国会有明显的春夏秋冬这四种季节,对于他们而言,在赤道的附近只会有炎热的夏天或者是较为干燥的春天和秋天。这是因为太阳在照射的时候,由于地球自转以及公转的原因,使得太阳的照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循环。因此无论如何,对于马来西亚而言,这里的天气都不会的寒冷。马来西亚温度最低的时候,也就是太阳的照射点在南半球的时候。这时候是太阳的直射点,距离马来西亚是最远的。

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使得马来西亚的国度雨水非常的丰盛,因此在这种国度当中,热量与水量非常丰富能够实现一年三耕的耕作方式,所以这里的农产品的出口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㈧ 马来西亚的农村,和有些发达国家的农村一样,是真的吗

要说环境也差不多,区别就是发达国家即使是农村也有钱房子好生活好,马来就差多了,看看国内农村就知道了,比我们这还惨

㈨ 东南亚的主要环境问题

【题目】东南亚农业发展与环境问题
【类词】2002;亚洲;农业经济;环境
【正文】
农业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东南亚国家粮食、工业原料、就业机会、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然而,东南亚国家的农业开发中使用的扩大种植面积、移民垦荒、增施化肥农药、开发森林以及刀耕火种等生产方式,虽然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却带来了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一、东南亚农业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

东南亚国家之所以重视农业发展,与其经济依附性、人口压力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的依附性。东南亚国家除泰国外,在二战以前均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长期成为帝国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这不仅造成东南亚资源不断减少,而且使该地区的经济畸形发展,工业落后,农业种植单一。东南亚国家取得独立后,这种单一的、畸形的依附型经济结构仍然存在。一是原料出口国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出口的初级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一些可再生资源如农产品和木材,也是以大量消耗国家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为代价的。二是东南亚国家在金融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仍未改变。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实行紧缩政策,连续提高利率,使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猛增。由于债台高筑,东南亚国家不得不出卖宝贵的自然资源来还债。三是长期以来,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粮食不能自给,靠出口经济作物和资源来换取粮食。

人口的压力。二战以来,东南亚各国的人口增长很快,从1960年的1.95亿增加到目前的5.11亿。从1960年至1998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都增长了1倍以上。老挝1998年的人口是1960年的2.77倍,菲律宾是2.74倍,马来西亚是2.7倍,越南是2.54倍,柬埔寨是2.32倍,泰国是2.31倍,印尼是2.17倍,新加坡是1.93倍。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食物、住房、教育、卫生保健、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占用等形成持续不断的高需求。

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物质的不断需求,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力,东南亚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大规模开发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开采森林资源,扩大出口创汇,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是,由于农业开发措施使用不当,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东南亚国家农业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和这些国家的政府及社会的普遍关注。东南亚国家已采取有关应对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措施主要有:

一是减少和停止原始的耕作、无周密考证的移民垦荒。泰国、缅甸、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政府重视山民经济的改造,指导山民掌握农业知识,建立永久性农田发展替代种植,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老挝政府于2001年确定的2001-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20年奋斗目标,已明确了在今后几年内要消灭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停止没有经过周密考证的移民垦荒。如越南近年来实施定居定耕的移民政策,移民点均要经过认真考证,将经常发生洪水、泥石流地区及贫困山区的居民移迁到新经济区。

二是禁止非法砍伐,鼓励植树造林护林。面对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以及所带来的严重环境后果,加上国际社会的压力,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老东盟国家自7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限制砍伐森林和木材出口,实施造林计划,建立森林保护区。印尼政府自70年代中期即实行限制原木出口、鼓励发展木材加工业和植树造林的政策。印尼政府以课税的方式来限制原木的出口,规定每出口1立方米原木课以25.5美元的出口税、13美元的出口许可费,加上各地区制定的重新绿化费等,每出口1立方米的原本所支付的费用约为50美元。菲律宾1974年开始实施《森林改革法》,鼓励发展国内木材加工业,规定进行选择性伐木和造林,1986年禁止原木出口,1989年又禁止出口锯木。1978年马来西亚政府也制定了保护森林政策,限制原木的产量和出口量。此时,泰国政府也开始实行了造林计划,政府和公司合资有计划地进行伐木和造林,1990年森林采伐受到禁止。越南1991年禁止原木出口,1992年又宣布禁止所有木材出口,但这一禁令不适用于农业部和林业部,这两个部门仍可以继续出口和转运木材。越南近年来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工作从1999年开始实施“500万公顷造林计划”,造林护林已取得成效,到2000年底,森林覆盖率达33.2%。

三是发展生态农业和生物科技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开始了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和试验。1982年成立了一个地区性的协作研究机构——东南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网。新加坡是典型的城郊农业,注重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用生物科技来发展农业。菲律宾在70年代就开始实行生态农业的实践,建立生态农场,以马雅农场较为典型。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变废为宝的封闭循环和应用生物之间的生产、消费、分解关系,禁止或减少外来能量(化肥、农药、生长剂)的投入,通过“清洁生产”来生产“健康产品”。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30年前就培育出了点燃绿色革命火种的“神奇水稻”品种。该研究所目前正在考虑将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应用于食物的生产,既可提供健康食品,又可节省土地和水资源,减少耕地退化。马来西亚目前也开始重视生物科技农业的研究与开发,强调高增值产品的发展,如知识密集型食物加工产品和与健康有关的、具有安全性和环保性的生物科技产品。现在,利用生物科技发展农业已经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新兴产业,该国已经建立了对胡姬花和香蕉进行组织培养的生物工业、油棕的组织培养业。

四是控制人口的增长。为了缓解快速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就业、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压力,东南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实施家庭计划,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东南亚国家的生育率已有所下降,到1998年,平均每个妇女生育孩子的数量,新加坡是1.5个,马来西亚是3.1个,印尼是2.7个,菲律宾是3.6个,越南是2.3个,柬埔寨是4.5个,老挝是5.5个,缅甸是3.1个,泰国是1.9个。虽然一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已下降,但是菲律宾、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仍保持较高的生育率。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减少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仍是东南亚国家面临的课题。

东南亚国家尽管已采取了减缓农业发展造成环境退化的有关措施,但是,由于经济、社会、政府等方面的原因,保护环境的成效并不乐观。虽然禁止原木出口和非法采伐,但是执法不严,收效不大。为了增加外汇收入,有的国家政府下令禁止了,随之又放开,如老挝政府于1991年8月禁止一切采伐活动,但1992年又取消了禁令,向几个外国公司租让了伐木权。缅甸于1988年宣布禁止砍伐森林,但该国政府后来又同几家泰国公司签订采伐木材的合同。印尼虽然限制出口原木,但是,几十年来,印尼以扩大木材产品出口作为其经济的增长点,开始是出口原木,禁止原木出口后,又出口木材产品。目前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国,胶合板产品成为该国的非石油天然气产品中仅次于纺织品的第二大出口创汇的产品。据官方统计,1999年印尼有105个胶合板工厂,1701个锯木加工厂和6个造纸厂,胶合板出口创汇总计达85亿美元。这些胶合板和造纸厂,均以木材为原料,胶合板、纸浆的生产和创汇越多,需要的木材也越多,砍伐森林就越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水质和土壤也带来了新的污染。由此可见,如何减少农业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仍是摆在东南亚各国政府面前有待解决的课题。(njdk212)

㈩ 马来西亚农村和中国农村那个富裕

中国农村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7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20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35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9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4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0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5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4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7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