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缅甸资讯 » 缅甸菊石叫什么名字

缅甸菊石叫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 2022-08-11 17:55:40

A. 菊石的菊石详细资料

头足类动物,运动的器官在头部。体外有一个硬壳,与鹦鹉螺的形状相似。菊石类壳体的大小差别很大,一般的壳只有几厘米或者几十厘米,最小的仅有一厘米;最大的比农村的大磨盘还要大,可达到2米。
壳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三角形的、锥形的和旋转形。总体来说有外卷圆形壳、内卷圆形壳、杆形壳、塔形壳、外卷三角形壳、不规则旋卷壳等等。圆形内、外卷的壳在菊石中占绝大多数。菊石的壳也分前、后、背、腹。这一点与现代鹦鹉螺是一样的,开口的一方为前方,原壳处为后方。旋环的外部为腹,与腹部相对应的面为背。 菊石的壳体是一个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锥形管。壳管的始端细小,通常呈球形或桶形,称为胎壳。绝大多数菊石的壳体以胎壳为中心在一个平面内旋卷,少数壳体呈直壳、螺卷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平面旋卷的壳体的每一个壳圈称为旋环,其外围为腹部,包围内部旋环的一面是背部,腹部和背部之间的壳面为侧面。
菊石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周期性地向前做升阶式的移动,在其后方由外套膜分泌出隔壁,用以支持动物体,增加浮力和加强壳体。因此壳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动物体栖居而没有隔壁的部分,称为住室;具有一系列隔壁的部分是气壳,被相邻两个隔壁所分隔的空间叫做气室(图1),隔壁是一个曲面,通常具有复杂的形状,尤其是在近壳壁处褶皱十分强烈。隔壁与壳壁的接触线叫做缝合线,是菊石分类中十分重要的标志。每一个隔壁有一个圆形隔壁孔,为体管所在位置。体管可能起联系软体与壳体和调节浮力使壳体沉浮的作用。它通常位于腹部边缘,但少数类别的体管在背部或近中心位置。
菊石壳体的旋卷程度很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松卷、触卷、外卷、半外卷、半内卷和内卷。壳体外形也多种多样:由薄板状至圆球形,有的呈三角形旋卷,有的呈直杆状或呈环形,腹部尖形,平板状或圆形等。
壳体表面有时平滑,有时有不同类型的装饰,常见的装饰有生长线纹、纵旋线纹、横肋、瘤、刺、沟、脊等,这些装饰又因粗细、强弱、密度、方向及相互组合而有许多变化。此外,壳体表面有不同类型的色带,但绝大多数色带都不能在化石上保存下来。
菊石的壳口覆以口盖。口盖有的单瓣(单口盖),有的双瓣(双口盖),也有的由双瓣融合而成(合盖)。通常口盖与菊石壳体分离保存。带有口盖的菊石化石十分稀少。
菊石的系统分类标志有壳体形状、旋卷程度、壳表装饰、体管位置和缝合线的特征等。 其中,缝合线的特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每条缝合线可以分为外缝合线和内缝合线。外缝合线是壳体外表面的一段缝合线,内缝合线是背部表面的一段缝合线。缝合线的基本要素是叶和鞍(图2)。叶是缝合线向后弯曲的部分,鞍则是向前弯曲的部分。按照叶和鞍分布的位置,分别称为腹叶(或腹鞍)、背叶(或背鞍)、侧叶(或侧鞍)等。缝合线在侧面未完全变成独立的鞍和叶的一系列褶曲称为肋线系;位于腹叶和第一侧叶之间的一系列次生鞍和叶称为偶生鞍和叶。
叶和鞍的增生有两种方式:①鞍裂式,由鞍部分裂,形成独立的叶和鞍;
②叶裂式,由叶部分裂,产生新的叶和鞍。按照叶和鞍的形态,
可以将菊石缝合线归纳为 4种基本类型:
①无棱菊石式:叶和鞍完整,数量少,侧面只有1个宽圆形的叶,见于泥盆纪菊石;
②棱菊石式:叶和鞍完整,数量较多,叶较尖,见于泥盆纪至三叠纪菊石;
③齿菊石式:鞍完整,叶呈锯齿状,见于石炭纪至三叠纪菊石;
④菊石式:叶和鞍强烈分叉或齿化,见于二叠纪至白垩纪菊石。
缝合线的特征是划分目和亚目一级的主要标志,也是划分超科、科、属,以至种的重要标志。胎壳、体管的位置和方向(前向或后向)在划分目和亚目一级上也有意义。壳表装饰对于确定属和种,以及某些科有重要作用。壳体形状和旋卷程度是划分属和种的标志。
总体来讲, 菊石跟鹦鹉螺在壳体方面的区别在于: 菊石的壳体要稍微薄一些, 体管相对简单, 隔壁向壳口方向延伸, 此外最重要的是菊石有复杂的缝合线, 而鹦鹉螺没有! 缝合线是菊石隔壁跟壳壁内面接触的线。其他头足动物的缝合线呈简单的弧线或者直线, 但菊石的缝合线则是相当复杂, 任何对菊石的描述、分类必须建立在讨论其缝合线的基础之上。缝合线向壳口方向弯曲的部分成为鞍, 向其反方向的部分成为叶, 然后根据所处在壳圈之内不同位置分别命名为腹鞍、腹叶、背鞍和背叶, 据此缝合线类型有一下几种:
A.由一些简单的鞍和叶组成, 称之为棱菊石式缝合线, 为大多数古生代菊石动物所具有。
B.由锯齿状的或者有饰边的叶以及圆形的不间断的鞍组成, 称为齿菊石式缝合线。齿菊石是具有这种类型缝合线的典型例子, 它们在中生代的三叠纪占主导地位。
C. 由叶和鞍都有饰边并分化出许多小叶的缝合线, 称为菊石式缝合线, 大多出现在在侏罗纪和白垩纪。

B. 菊石是什么请各位漂亮姐姐和帅气哥哥作答吧!急用!!!

其实菊石很弱智的,根本不可怕,只是他的化石样子比较怪异。他们比恐龙更古老,是比较小的软体动物,很早就灭绝了,
菊石因其旋绕的形状而有“阿蒙角”之称,巫师们利用它使“沉睡的神灵显圣”。中世纪的人们把菊石称为“蛇石”,说它们是被7世纪的圣女希尔达砍了头的小蛇。为了符合传说,拣到菊石出售的人,会在其上刻一个蛇头,使它们“恢复原样
菊石的化石被人们赋予了可怕的意义而以
状如蜷曲公羊角的菊石(Ammonites)

菊石因其旋绕的形状,而有“阿蒙角”之称,这是因为一位埃及的神只阿蒙(Ammon),长有卷曲的羊角。巫师利用菊石,使“沉睡的神灵显圣”。中世纪时,人们视菊石如盘曲无头的蛇,尾巴在当中。菊石在英国和德国都称为蛇石。英国约克郡的怀特比城(Whitby)有则传说,说菊石在古代是小蛇,7世纪的圣女希尔达(Hilda)砍了它们的头。为了符合传说,捡到菊石出售的人,曾在其上列一个蛇头,使它们“恢复原样”。

C. 堪察加半岛发现4亿年前的金属齿轮,是史前文明还是外星遗物

如果你第一次看到下面这个图片,你会认为这是什么?

虽然噬菌体长相非常类似机器人,但它们却是实打实的地球生物,据科学家介绍说,之所以噬菌体拥有如此奇异的结构,是因为正多面体是多面体之中最简单的结构,搭建起来非常简单。而且,正20面体是最接近球形的结构,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制造正20面体需要的材料更少。

由此可见,一些造型奇特,不像地球生物的生物在地球上也真实存在,而且它们的存在都遵循着地球的演化规律。

D. 这是什么螺类化石学名叫什么

学名叫菊石

E. 菊石是海蜗牛科的吗

海神石刻吧,菊石属软件类化石,它是已灭绝的头足类动物,最早起源于4亿年前的泥盆纪至1亿3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全盛时期分布于各大海洋,近代发现于海相沉积岩中。中生代(白垩纪)是菊石的全盛时期,因此它也是中生代化石的指标。

菊石属软件类化石,它是已灭绝的头足类动物,最早起源于4亿年前的泥盆纪至1亿3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全盛时期分布于各大海洋,近代发现于海相沉积岩中。中生代(白垩纪)是菊石的全盛时期,因此它也是中生代化石的指标。

由于菊石为亿万年之化石,在大自然的冲击变化下凝聚了天然的能量,也储存了不少磁场与振动能,所以它能强化人体气场。

F. 为什么说只要琥珀中有动植物,它的价格就会飙升

因为琥珀可以使他们保持原貌。

在今年6月的一期美国科学院院报的封面上,是一张菊石的图片,而其所属的论文作者,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博,论文题目是《缅甸琥珀中的菊石》而在以后,这位收藏者不能将这块琥珀转卖给私人,只能捐赠或出售给博物馆,同时在专业研究人员研究这块琥珀时需提供方便。

王博表示,对于研究者而言,他们更看重的还是琥珀的科学价值,为了保护这块琥珀,他们也与琥珀的拥有者签了协议,未来这块琥珀不能够再出手,只能由这位藏家收藏,或者赠送、出售给有资质的博物馆,同时,有专业研究者或研究机构想要对这块琥珀进行研究,拥有者也要便利。

G. 鹦鹉螺化石也叫菊石吗

不是,菊石和鹦鹉螺是两种不同的动物。

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属头足类(与章鱼、乌贼是同一类),最早出现在5亿多年前的奥陶纪,它们具有与脊椎动物接近的发达的脑、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是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之一。因为鹦鹉螺的螺旋外壳光滑如圆盘,形状很像鹦鹉嘴,所以得名“鹦鹉螺”。

↑鹦鹉螺的缝合线(左)和菊石的缝合线(右)

最后,整体判断,鹦鹉螺的壳比菊石的壳厚,而且菊石更加扁平。

——以上内容参考米莱童书《生命简史》

H. 常见观赏石概述

(一)矿物晶体类观赏石

1.水晶

水晶(图8-33)是结晶完好的石英晶体,化学组成是氧化硅(SiO2)。晶体状态是由六方双锥和六方柱构成的带锥头的六方体。其颜色多种多样:无色透明的或乳白色半透明的称水晶,紫色的称紫晶,烟灰色的属烟晶,茶褐色的为茶晶,黄色的称黄水晶,玫瑰色的为蔷薇水晶(芙蓉石)等。

水晶大多呈单晶晶簇(图8-33)产出,有时还可能和其他矿物晶簇(如萤石、重晶石、辰砂或镜铁矿等)共生。与其共生的镜铁矿往往呈花瓣状集合体。水晶晶簇本身常组成形如菊花的放射状集合体,很受人们的喜爱。

2.方解石

方解石(图8-34)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常见矿物晶体(簇),化学组成是碳酸钙(CaCO3),主要为无色或白色,有时因含其他元素而呈浅黄、浅红、紫、褐黑色等。无色透明的方解石晶体称冰洲石,是重要的光学材料。方解石晶体一般发育完好,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柱状体、菱面体、板状体、三角面体等。单晶大小可以从几毫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因此,方解石晶簇(图8-34)形态丰富多彩,造型美观。有时,方解石晶簇可和金属硫化物晶体(如黄铁矿、闪锌矿)共生,形态更为美丽。笔者在湖南水口山铅锌矿考察时,曾见过巨大壮观的以方解石晶簇为主的晶洞,其中可容纳数十人之多,局部可见到菱面体状方解石晶簇和半透明的棕色闪锌矿晶体共生产出,构成美丽的图案。

图8-33 镜铁矿中的水晶晶簇

图8-34 浅红色层状方解石晶簇

3.萤石

萤石(图8-35)是一种钙的氟化物。矿物晶体大多为半透明至透明,在紫外线照射下出现极强的荧光。矿物常呈现多种诱人的颜色,包括红色、绿色、蓝色、褐色、黄色、橙黄色和紫色等。晶体通常为立方体,两个立方体常相互穿插构成双晶,其次为八面体及菱形十二面体。单晶大小可由数毫米至几十厘米。

4.绿柱石

绿柱石(图8-36)是一种含铍的铝硅酸盐矿物。晶体常成六方柱和六方锥体,具玻璃光泽。由于所含碱金属和微量元素的不同,可呈现不同颜色,有无色、绿色、蓝色、玫瑰色和紫红色等。其中祖母绿是绿柱石家族中最珍贵的成员和宝石。其所呈现的鲜艳绿色,归因于矿物中含有铬和钒。祖母绿青翠悦目,使各个时代的人都为之着迷,它有“绿色之王”的美誉,特别为东方民族所酷爱。自古以来,祖母绿一直同钻石、红宝石和蓝宝石共同列为世界四大珍贵宝石。

图8-35 淡绿色萤石晶簇(http://jpkc.cug.e.cn)

图8-36 祖母绿(赞比亚卡夫布矿区)(中国地质博物馆,2010)

5.刚玉

刚玉的化学组成为氧化铝(Al2O3),其硬度为9,仅次于钻石(硬度为10)。天然刚玉一般都含有微量元素杂质,主要有铬、钛、锰、钒等,使刚玉带有不同颜色,如黄灰、蓝灰、红、蓝、紫、绿、棕、黑色等。刚玉的晶体形态常呈桶状、柱状或板状,晶形大多都较完整,具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

(1)红宝石

红宝石(图8-37)是指含铬的具鲜艳红色的透明到半透明的刚玉,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宝石,目前市场上优质的红宝石比钻石还珍贵,红宝石的着名产地是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巴西和越南。它主要产于侵入岩体外接触带的白色粗粒大理岩中,呈浸染状斑晶产出。其必要的生成地质条件是高温、富铝、缺硅并有铬的来源。我国西藏和云南等地也已发现类似成因的红宝石矿床。

图8-37 红宝石晶体(郭克毅等,1996)

(2)蓝宝石

蓝宝石(图8-38)是泛指除红色以外的任何颜色色调的宝石级刚玉。它们的颜色有白、黄、青、蓝、紫、玫瑰等色,但以蓝色者最为常见。蓝色是由于刚玉晶体中含有钛和铁所致。蓝宝石的主要产地的巴西、缅甸、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6.辉锑矿

辉锑矿(图8-39)属于锑的硫化物(Sb2S3),铅灰色,金属光泽。单晶呈长柱状或针状,柱面有明显的纵纹。晶体集合体常呈放射状或束状。单晶大小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

图8-38 蓝宝石晶体(郭克毅等,1996)

图8-39 辉锑矿晶簇

7.雄黄与雌黄

雄黄与雌黄(图8-40,图8-41)是非金属矿物,是形影不离的共生矿物,在我国被称为“鸳鸯矿物”。与其共生的矿物还有辰砂、辉锑矿、方解石、石英等,可组成异常漂亮的共生组合。

雄黄,橘红色,故得雅称“鸡冠石”;雌黄呈略带A色的柠檬黄色。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颜色来区分雌雄,但雄黄长时间受光照射后会直接转变成雌黄。

除了上述列举的一些矿物晶簇外,在自然界还有不少矿物晶簇,如石榴子石、黄铁矿、锡石、辰砂、蓝铜矿、孔雀石、电气石、石膏、角闪石、绿帘石、红柱石、天青石、鱼眼石等。限于篇幅,这里不能一一列举。

图8-40 雄黄晶簇

图8-41 雌黄晶簇

(二)岩石类观赏石

(1)太湖石

太湖石(图8-42)又称贡石,久负盛名,它是一种溶蚀后的石灰岩,以长江三角洲太湖地区的岩石为最佳。“漏、瘦、透、皱”是太湖石的几大特色。

(2)大理石

大理石(图8-43)既是一种建筑材料,又是很好的观赏石。它是一种变质岩石。大理石品种主要有云石、东北绿石和曲纹玉。

图8-42 苏州博物馆中的太湖石(舒良树,2010)

图8-43 大理石(http://222.66.109.201)

(3)菊花石

菊花石(图8-44)是生长在280万年前的一种天然岩石。它是由天然的天青石或异质同象的方解石矿物构成花瓣,花瓣呈放射状对称分布组成白色花朵;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黑色燧石构成花蕊,活似天工制作之怒放盛开的菊花,故名菊花石。它本身就是一幅天然美丽的图画;若精工雕琢成工艺品,更是锦上添花,精美绝伦。

(4)雨花石

雨花石(图8-45)美在质、色、形、纹的有机统一,世界上诸种观赏石以此四者比较,没有能超过雨花石的。质,是指雨花石的质地。雨花石属石英的隐晶质,坚硬细腻,晶莹可爱。由于上述四者,雨花石在诸种观赏石中“出类拔萃”,独占鳌头。

图8-44 菊花石(http://222.66.109.201)

图8-45 雨花石

(5)鸡血石

鸡血石(图8-46)为印材中的霸主,价值不低于田黄石。鸡血石要求血色要活,红色处于其他颜色当中,要像“渐融”的一样。其次红色要艳、要正,浅色不行,发暗、发褐也不行。再次,血色成片状,不能呈点散状或线状、条状,最主要的是鸡血石温润无杂质,色纯净而柔和。

(6)田黄石

田黄石(图8-47)是目前印材中的珍稀、绝品石种。此石属叶蜡石,产自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1000年前即有开采。至明、清两代,田黄石更闻名于世。是历朝帝王、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竞相搜求的宝物。田黄石具有其他石材没有的特征,即半透明状的石肌里,隐现萝卜纹,或叫“瓜瓤纹”,其色外浓而淡,间有红色水格纹,故有“无纹不成田”、“无格不称田”之说。

图8-46 鸡血石

图8-47 田黄石

(7)青田石

青田石(图8-48)产于浙江青田县。青田石的石性石质和寿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为基色主调,寿山石则红、黄、白数种颜色并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灯光冻、鱼脑冻、酱油冻、风门青、不景冻、薄荷冻、田墨、田白等。

图8-48 青田石(http://222.66.109.210)

(三)古生物化石类观赏石

1.笔石

笔石(图8-49)是对笔石纲化石的统称。笔石是一类已灭绝的海洋群体生物,通常隶属于半索动物门,存在于中寒武世—早石炭世。其保存状态是压扁成了炭质薄膜,构成羽毛状或锯齿状的群体,很像中世纪西方国家的鹅毛笔,因此被科学家叫做“笔石”。

2.菊石

菊石(图8-50)是头足纲的一个亚纲,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中奥陶世至晚白垩世,因它的表面通常具有类似菊花的线纹而得名。

图8-49 笔石

图8-50 菊石

3.三叶虫化石

三叶虫(图8-51)是古生节肢动物,属三叶虫纲,生于海底,其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从1厘米至1米,寒武纪至奥陶纪最盛,“三叠纪”晚灭绝。

(四)现代生物礁类观赏石

现代生物礁类观赏石主要指的是现代海洋中的珊瑚(图8-52)。珊瑚虽非地质作用形成,但它的成分与性质类似于石质,可算是一种特殊的天然石质艺术品。它们大部分保存在浅海沉积物内,常与其他典型浅海生物伴生,其生活习性可能与现代珊瑚虫一样。

图8-51 三叶虫化石(http://222.66.109.201)

图8-52 珊瑚盆景(http://222.66.109.201)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3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6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8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4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9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5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81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91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2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