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有什么洞穴
Ⅰ 缅甸值得穷游着去吗。
缅甸消费水平较低,治安也很好,比较适合穷游。
缅甸简介:
缅甸联邦(Union Of Myanmar)简称缅甸,国土面积为676581平方公里,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马来半岛之间。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毗邻,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为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缅甸是一个气候温和,自然景色秀丽的国家。这里有着葱郁的密林,雾气缭绕的群山,还有静静流淌在山间的小河,处处都流露着这个国家的天然和质朴。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缅甸一年四季气候宜人,而这里的诱人景致也随气候变化而不停变幻。缅甸文坛上流行的十二季节诗就是来描写大自然所呈现的这种丰富多彩。
最佳季节:
10月-次年2月最佳。 缅甸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7℃。一年可分为凉、干、雨三季,最适宜旅游的是凉季,即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间,这时天气晴朗、阳光充足,也是旅游的旺季。从2月中旬开始,天气越来越热,开始进入干季,3月-5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上,甚至到达40℃。每年6月后进入雨季,7、8月常有瓢泼大雨,一直到10月中旬雨季结束。
旅游景点推荐:
茵莱湖
茵莱湖是缅甸第二大湖,是一片水乡泽国,方方面面都吸引着游客。生活在此地的茵达族人,一般是把四根高脚木桩的房屋建在湖畔或岛边的浅水中,形成了一个个水上村落,周围包围着菜园。而当地人出门都是以船代步,渔夫练就了单脚划船的硬功夫,是独特的传统划船方法。记得一定要去餐馆跳猫寺,这里的僧侣训练出了一群会跳离地两英尺高的猫。最佳游览时间是在九月至十月的龙舟迎佛节期间,这是佛教的宗教节日之一,以金色盛大驳船和单脚划船为特色。
蒲甘
蒲甘是缅甸历史古城,有着古王国的崇高之美。此地保留着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众多的佛塔、佛寺,与美国曼哈顿岛差不多大小,去缅甸一定得去蒲甘平原。想要获得最佳视野,莫过于在日出时乘热气球欣赏这个古老国度。
纳帕里海滩
纳帕里海滩是缅甸最炙手可热的海滩旅游场所,是游客放松的绝佳之境。纳帕里海滩风景如画:高大的椰子树点缀数英里长的银色沙滩,迷人的蓝绿色海水一直延伸到海岸线上的茅屋边。潜水、自行车、独木舟和高尔夫球等休闲活动颇受欢迎,但当太阳缓缓降落到地平线以下的时候,许多人也选择静静地观看当地渔民停泊船只,炫耀自己一天的捕鱼量。
乌本桥
当地民众、渔民、僧侣和尼姑在乌本桥上行走(乌本桥头有个寺院学校)。乌本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这座1.5千米长的柚木桥在日出或夕阳时分最为壮观,最值得摄影师捕捉,是缅甸最上镜的景点之一。要获得最佳角度,可以租一条船,拍下整个桥身的全景。没有亲眼目睹缅甸人在这所迷人的乌本桥上的日常生活,你就不算真正到过缅甸。
若开邦遗址
若开邦曾是统治这片土地的文明古国,但是不同于其他具有历史重要性的遗址,若开邦人民的生活依然继续着。700座宝塔和寺庙收藏十分丰富,是种稻农和牧民日常生活的缩影。据传说,若开邦曾经拥有6000多座寺庙,但恶劣的天气条件和没落的朝代使得这一前若开邦王国变为废墟。观看藏在密室内数以百计的石雕佛像,彷佛穿过了历史长廊,把过去的宏伟庄严和今天的简单朴素联系起来。
宾德亚石窟
宾德亚石窟收录了8000多个不同时期的佛陀神像,游客比缅甸其他所有洞穴加起来都要多。这些佛陀神像几乎覆盖了洞穴墙壁,许多游客会为它们数量之多而惊叹。在这神圣的充满金色雕像的迷宫里行走,请放慢脚步,低声说话,因为僧侣们仍然在这些洞穴里祈祷冥思。
Ⅱ 世界主要喀斯特区域概况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及冰盖以外的陆地面积约20%为喀斯特岩石出露。北半球的碳酸盐岩特别发育,古老的冈瓦纳大陆除去其边缘有些白垩纪或时代更新的碳酸盐岩之外,出露的碳酸盐岩较少。不是所有的碳酸盐岩都发育喀斯特景观,这是因为岩石中不溶物的影响,因而大陆区域发育碳酸盐岩喀斯特面积估计超过10%~15%。世界上几乎95%的洞穴发育在灰岩中。
曾有学者划分出了全球最适宜于喀斯特作用的地质-气候带,它们是:阿巴拉契亚-加勒比喀斯特带,西欧和地中海北岸喀斯特带与东亚、南亚及赤道太平洋喀斯特带。中国是后一个喀斯特带上最为集中分布的喀斯特区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含有重要的喀斯特区域见图3-58所示。
图3-58 世界主要碳酸盐岩分布图(据Fordetal.,1989)
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爱尔兰、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挪威、西班牙、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瑞士、瑞典、匈牙利、捷克、波兰、罗马尼亚;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古巴,墨西哥、波多黎各;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韩国、朝鲜、菲律宾、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黎巴嫩;非洲的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赞比亚、埃及、马达加斯加;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有关全球喀斯特的分布情况,将简单介绍之。
1.欧洲地区
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及马其顿等国在内的亚得里亚海东岸喀斯特带约占上述各国总面积的1/3,不仅因为其发育模式,还因为其科学研究程度,而成为经典的喀斯特区域。喀斯特一词即源于该区域,诸如落水洞、溶斗、洼地及坡立谷均已成为国际通用专业术语。该区域的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为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及白垩纪及古近纪,阿尔卑斯运动奠定了地质构造与地形特征。着名的喀斯特景点如斯洛文尼亚的波斯托伊娜洞、什科茨扬洞及克罗地亚的普利特维采(十六湖)、奥姆勃拉泉等。深度超过1000m的洞穴在这一区域达7个。
意大利从寒武纪到第四纪广泛分布碳酸盐岩,但主要为中生代及古新世碳酸盐岩,出露于北部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从北向南的亚平宁山脉以及西西里及撒丁岛。
撒丁岛寒武纪灰岩洞穴及溶斗等封闭负地形中有与海西期岩浆活动有关的菱锌矿、重晶石矿床。意大利许多铝土矿充填于封闭的负地形中,表明是晚白垩世前期陆地与喀斯特时期的产物。现代地貌发育始于中新世早期。
意大利的洞穴中安装了照明、修筑了步道并提供导游的洞穴达数10个,还有一些洞穴供探险、宗教活动、洞穴治疗等。着名的洞穴如佛拉萨西洞具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特里雅斯特的大洞则以固体潮监测装置而闻名。意大利境内深度逾千米的洞穴达11个。
法国喀斯特及其研究居于世界前列,其碳酸盐岩分布占国土的1/15,分布在潮湿海洋性气候到东南欧的地中海型半干旱气候区域。发育了从寒武纪到新近纪的碳酸盐岩。深度逾千米及长度超过50km的洞穴各有6个。
法国的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山西麓及比利牛斯山北麓,受到了强烈的褶皱与断裂,在法国中南部结晶岩中央高原周围为灰岩高原,并向东北延展至阿尔丹地块。北部为巴黎盆地及埋藏的灰岩。古生代末及中新生代以来的沉积间断发育了一系列古喀斯特。
近70余个供公众游览的洞穴分布于前述碳酸盐岩出露地段,诸如阿赫芒洞、欧朗舍洞、代芒塞勒洞、克拉穆斯洞及奥格尼亚克洞等着名洞穴。还有许多喀斯特发育地点如天生桥及喀斯特泉等也开放供游览,韦泽河流域的洞穴有逾百个地点为史前文化遗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包括着名的拉什科洞,为保护洞穴岩画而于附近复制了一个拉什科洞供游览而将原洞封存。
中欧及东欧许多国家包括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及斯洛伐克等国在阿尔卑斯及其以东的喀尔巴阡山山地发育了中生代碳酸盐岩以及小面积分布的早古生代碳酸盐岩。这些国家的喀斯特分布面积除奥地利超过10000km2以外,一般均在5000km2以下。
奥地利80%的碳酸盐岩分布在北部灰岩带构成的阿尔卑斯山区,深度超过千米的洞穴达14个,50km以上的洞穴达9个。
这些国家有许多旅游洞穴,尤其是奥地利的冰洞、匈牙利布达佩斯等地的热水洞穴以及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跨越匈牙利-斯洛伐克边境的阿格泰莱克洞穴均享誉盛名。
以俄罗斯为主的独联体国家境内,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基于大地构造单元,诸如俄罗斯(东欧)及西伯利亚地盾、乌拉尔造山带、阿尔卑斯、贝加尔、远东褶皱带等许多单元中均发育有喀斯特。
碳酸盐岩发育跨越从元古宙至中生代地层。喀斯特发育受气候带的影响,除黑海区域为地中海型气候喀斯特以外,多为温带及寒带喀斯特特征,受到冰川作用的影响,还发育了冰洞,以乌拉尔、克里米亚、大高加索及天山等喀斯特地区最发育。
特别要提及的是格鲁吉亚的造山带发育了7个深度千米以上的洞穴。其中高加索黑海边的深洞穴居世界之首,深度已达2164m。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也发育了深逾千米及总长度50km以上的洞穴。在乌克兰发育的洞穴系统中,有2个长度超过50km的洞穴,其中石膏洞的总长度达215km,是居世界第3位的长洞穴。
2.美洲地区
美国国土除阿拉斯加以外面积的15%是灰岩及石膏或其他可溶岩出露或接近地表。东部大西洋及海湾平原区域从卡罗来纳到佛罗里达沿着太平洋及墨西哥湾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白垩纪灰岩及白垩,沿着平原的内缘作带状分布。古生代及其他古老岩石分布的中东部区域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及内陆低地,从寒武纪到密西西比亚纪(早石炭世)碳酸盐岩发育了良好的喀斯特。大平原区域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新墨西哥南部。西部落基山地区域主要分布晚古生代及三叠纪灰岩,为众多狭窄的、不连续小面积的地带。
在世界50km以上长度的洞穴系统中,美国占了10个,猛犸洞穴系统长度已达590.629km而居世界首位。
美国具照明及步道设施并配备导游的游览洞穴近200个,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游览洞穴数的国家。除了洞穴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喀斯特地貌及水文地点也开放供公众参观。加勒比地区如古巴、牙买加等岛屿以及墨西哥等国家碳酸盐岩十分发育。着名的牙买加由陡而深的封闭洼地或溶斗及锥状山峰组成的山地,为古近纪及新近纪的灰岩。墨西哥深逾千米的洞穴达9个,长度在50km以上的洞穴有6个,是国际洞穴界关注的地区之一。
加拿大的喀斯特也有一定的分布。闻名于世的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就是发育于白云岩地层上。加拿大气候寒冷,许多洞穴发育与冰水作用具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福特(D.C.Ford)教授认为,还是应当把它们作为一般喀斯特对待,不能称为冰水喀斯特。
古巴及波多黎各的喀斯特,因受气候条件控制而具有热带喀斯特特征。古巴也有塔状的喀斯特景观,但不像我国南方峰林和峰丛景观那么典型、有特色。波多黎各的碳酸盐岩年代新,孔隙率大。
3.亚洲地区
日本西南部山口县秋吉台发育有鹰克洞(长4400m,深达145m)、秋芳洞(长2200m,深达128m)等一系列洞穴。这些洞穴主要是因大气降水渗透补给的水流,对碳酸盐岩产生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越南北部的下龙湾有海上峰林喀斯特景观。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及其周围地区,有较多变质石灰岩,为花岗岩体所环绕,石灰岩通过断层与花岗岩接触。吉隆坡为较平坦的准平原,也有类似峰林的景观。石灰岩埋伏于地下的深度超过100m。吉隆坡石灰岩变质过程有热液喀斯特作用,这是来自地球深部富含二氧化碳的热液对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后期又有正常降水对变质石灰岩产生的溶蚀作用。沙捞越一带有高20~40m高的石林分布,面积约0.5km2。
土耳其西南部安塔利亚(Antalya)至帕木卡里(Pa-mukale)一带,也沉积有大片碳酸盐岩。位于地中海北部的海岸带,年降雨量可达1000mm以上,亚热带的阔叶林茂盛,气候和我国东南两广地区相似。但不同点在于我国受季风影响,炎热季节的高温和多雨两者同时出现,使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景观广泛发育;而土耳其则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夏季为旱季,秋冬为雨季,高温季节和多雨季节是相脱离的,相应地就没有峰林等喀斯特景观发育。但在远离海岸地带的内陆高地,因雨量减少而呈现半干旱气候状态,消失地表水至地下的喀斯特落水洞及地下喀斯特通道还是较多发育的。这一带地质构造条件,导致有来自深部的热液喀斯特作用,使在地下溶蚀的碳酸盐岩的成分———碳酸钙(CaCO3),随着喀斯特热矿水而外泄于地表。喀斯特热矿水涌流出地表后,由于温度及水流压力的变化,加上生物作用,便在帕木卡里一带高差90m的河谷产生大片钙华沉积,形成钙华瀑布、钙华堤坝、钙华梯田等,构成一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在当地语言中,“帕木卡里”就是棉花堡的意思,即从远处往上看,在多级的阶地上就好像铺盖上雪白松软的棉花,这些“棉花”,其实就是钙华沉积。
黎巴嫩有2/3的领土为喀斯特地区,地表也有坡谷、洼地、谷地、漏斗、盲谷、落水洞。地下也有地下河、湖及暗河。中生代中期至上新世活跃的地壳抬升运动,导致红海裂谷张开、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以及与之伴生的断陷、断裂,都对黎巴嫩以及其邻近地区喀斯特的发育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这一地区地表较干旱,从喀斯特的地表景观中也可见到尖峻的溶沟溶槽,且具有热带的喀斯特特征。地下喀斯特水较活跃,出现许多喀斯特泉,最大泉水流量可达10m3/s,不少泉水流量达0.28~2.83m3/s。
4.大洋洲
澳大利亚南部的努拉波尔(Nullarbor)平原下面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20万km2的半干旱—干旱喀斯特地区,表面喀斯特现象发育,植被不好,只有起伏3~5m的溶沟溶槽和浅的洼地(10~15m长和2~3m深),但也发育有喀斯特塌陷和落水洞,地下洞穴也较发育(James,1991)。冰期海水面下降及来自地壳深部的火成岩,都对喀斯特作用带来影响。
5.非洲、南美洲
非洲、南美洲都属于古冈瓦纳大陆,陆地形成后基本上就再没有下沉为海底,因此,在这两块大陆上发育和出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很小,只有极少数地区局部发育有岩溶地貌景观。非洲大陆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以发育有剑状喀斯特(石林)而闻名全球。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800余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中有50余处与喀斯特有关,它们既有文化遗产也有自然遗产及文化与自然遗产,具生物多样性及地学多样性特征。这些地点包括洞穴、喀斯特泉、地表喀斯特景观与钙质沉积物、历史与文化遗迹、化石产地及宗教庙宇等,马达加斯加及马来西亚的针状喀斯特和云南石林属同一类型。这些遗产地中许多是着名的旅游胜地。
Ⅲ 缅甸旅游景点有哪些
卡拉威宫
游客可以向庙内的尼姑买鲜花,献给神灵,以示尊敬。站在山顶的寺院可以眺望平原上令人称奇的风景。
Ⅳ 缅甸有哪些地方值得一去
缅甸有以下地方值得一去:
茵莱湖
茵莱湖位于缅甸北部掸邦高原的良水盆地,是缅甸的第二大淡水湖。
这里三面环山,湖水清澈,阳光直射湖底,湖中生活着多种鱼类。茵莱湖的清晨如同仙境一般,“ 独脚渔夫 ” 更是令人难忘,走进水上村庄又是别一番市井。
湖中有30多个村庄,这里的茵达人世代生活在湖上,是名副其实的水上人家。
2.蒲甘
蒲甘,位于缅甸中部区域,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部分,是缅甸着名的宗教古城,也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佛教遗址之一。蒲甘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分为旧蒲甘、新蒲甘和良吁三部分。旧蒲甘是城市中心,也是佛教遗址所在的地域。为了保护遗址,缅甸政府将原生活在老城的居民强制迁往新蒲甘,新蒲甘在老蒲甘外三公里处,是一个以居为点和商业点为主的新城镇;良吁镇在老城东北四公里处。三镇之外便是荒野之地。“手指之处必有浮屠”,这是对蒲甘佛塔之多的形容。无论朝哪个方向随手一指,总有属不清佛塔在眼前,而每个佛塔都有属于他们的故事。据说在蒲甘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最多时共有宝塔440万多座。
3.乌本桥
乌本桥(U Bein's Bridge),建于1851年,长达1200米,由1086根实心柚木建造而成,是长长的柚木桥,当初建桥的木材全部来自拆迁的阿瓦王宫。桥头、桥中和桥尾分别有6 座亭子,这体现了佛教的“六和精神”。乌本桥也被缅甸人称为“爱情桥”,缅甸人恋爱时,会不远千里来此登桥,祈求永保这6 种和睦互敬的精神。到乌本桥参观游览的最佳时间是黄昏时分,这里是观赏落日的最佳地点。您可以静静地坐在湖边,看远方的天空由淡淡的粉色逐渐变为深红,最后一缕夕阳慢慢消失在天际间,感受这里宁静祥和的气氛。
4.瑞山都塔
瑞山都塔被称为了望之塔,位于蒲甘平原中心靠南,是欣赏日出日落的好地方。Shwesandaw的意思是“金色神圣的发舍利”,以供奉珍藏在塔内佑庇古王进贡的佛发舍利为塔名。瑞山都的塔基呈玛雅金字塔形,底座四方,塔身四面有五层台阶层层往上,到顶层平台还有两层八角形的台基,上立覆钟形的白塔,构成结构清晰的七级浮屠。瑞山都在75年地震掉了塔刹,事后换了一个新的,原先那个供在塔南边的院子里面安放着。作为当之无愧的日落之塔,首先是高度,在他冰瑜塔的塔内台阶关闭后,它是蒲甘平原上可以登上的最高海拔;其次是位置,主要是大塔环绕在它的四周,往西可以看见大江,往东是体量巨大的达玛央吉佛塔(Dhammayangyi Temple)和最雅致的苏拉玛尼佛塔(Sulamani Pahto),往北则是他冰瑜塔和阿南达寺,往南明卡巴村周围的佛寺层层叠叠,东南方向的远处,达玛斯迦寺的大金顶在落日下熠熠生辉。
5.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又称仰光大金塔或雪德宫大金塔,高度为98米,表面贴满了一层金箔,再加上它位于皇家园林西的圣山之上,所以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际线中独占鳌头了。它是缅甸最神圣的佛塔,因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遗物,包括是拘留孙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觉金寂佛(Konagamana)的净水器,迦叶佛(Kassapa)的袍及佛祖释迦牟尼的八根头发。--全塔上下通体贴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金箔27吨多。在塔顶的金伞上,还挂有1065个金铃、420个银铃,上端以纯金箔贴面,顶端镶有4531颗宝石,其中有一颗72克拉钻石。
6.阿南达寺
阿南达寺坐落在Old Bagan古城墙的东面,寺名来自于佛陀的声闻弟子以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它是一座优雅美丽的佛教建筑,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筑,孟族式样的建筑同时带有北印度的风格,反映了蒲甘早期寺庙向中期演变的过程。寺内四方位各有立佛一尊,高9.5米,被公认为蒲甘最庄严美丽的佛像。其中南北两尊是原始遗留下来的,而东西两尊损于火灾,后于18世纪重建。南面的大佛最叹为观止,当您远看佛像时,大佛笑的非常慈祥和蔼,但是当您走到大佛的脚下再抬头,法相却变得庄严非常,令人不由自主地跪地膜拜。
Ⅳ 缅甸的主要名胜古迹是什么
仰光地处富饶的伊洛瓦底江三
角洲,仰光河下游,距出海口34公里,是缅甸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人口500多万。仰光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绿树成荫、鲜花常开,有“花园
城市”之称。仰光古称“大光”,十八世纪中是仰光河畔的一个渔村。1755年改名为“仰光”。仰光港为深水港,可进出万吨轮,是缅甸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仰
光也是全国的航空枢纽,北郊建有敏加拉洞国际机场。景点有:
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塔高110米,坐落于市内一座小山上,表面涂有72吨的黄金,塔顶由近3000克拉的宝石镶嵌而成。整个建筑群非常雄伟,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夺目而耀眼。传说是保存有佛祖八根头发的商人两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历史。
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甘道基北岸远眺卡拉威宫
在高大的合欢树和棕榈树丛中.皇家大湖,如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在仰光市区,湖西的高岗上矗立着金光灿烂的大金塔;湖东是美丽的卡拉威宫,湖北面
是绿树成荫的昂山公园,湖岸环绕着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赏湖滨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宽大的柚木平台,是远眺、拍摄大金塔和卡拉威宫的绝佳位置,在这里还
可以观赏倒印在湖中美丽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卡拉威宫
缅甸风格的代表性建筑,设计别具匠心,造型为两只传说中的神鸟——妙声鸟.背驮一座宝塔.浮游在皇家大湖上。建筑周围的雕刻及大厅内的装饰.描绘了缅甸主要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场景,金、红两色是整个建筑的主体色彩.象征吉祥、安乐。
卡拉威宫是仰光市内景点的标志之一。是一艘浮于湖中的鸟型大船,很有特色。外观金碧辉煌,里面装饰豪华。每天晚上7点至10点有缅甸民族歌舞表演,以自助餐的形式开放,几乎是国际观光客必到之胜地。
仰光茵莱湖
茵莱湖
位于仰光市北部,湖面宽阔,湖水清澈.湖畔绿树成荫.碧草如茵,繁花似锦,湖周有多个公园。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场所,更是情侣谈情说爱的热门首选。
昂山市场
位于市中心,是仰光市内最大的旅游工艺品市场,除供应仰光市民日常用的各种百货外.还出售各种特色旅游纪念品、天然宝石、翡翠玉器、金银饰品、金线绣、木雕、漆器、皮具、藤器等传统工艺品。
苏里塔
苏里塔位于市中心.闹中取静.塔高46米.塔身镀金.塔基呈八边形。据传建成于2000多年前迎接圣物的和尚自印度返回后,以Kakusana菩萨时代的保护神苏里的名字命名。周围遍布出售工艺品的摊贩。
缅甸中心公园(4张)
波特涛塔
波特涛塔又名千佛塔.与苏里塔同时建成。据传从印度来的护送圣物的千佛陪葬于此。1943年被皇家空军炸毁.20世纪下半叶重建。重建中发现了许多2000多年前的文物和珠宝。游客可进入塔身内部观赏保存圣物的密室。
巧达吉卧佛塔
塔内有长70米的卧佛雕塑。雕塑完成于1907年,20世纪60年代重修。佛脚上的108种佛迹清晰可见。旁边的英文说明逐一解释各种佛迹的含义。
中心公园
茵莱湖滨情侣处处
位于仰光市政厅附近的中心公园,又叫玛哈班都拉广场,是为纪念抗击英殖民者的民族英雄班都拉将军而得名。公园中央的独立纪念碑高42.72
米,像一枚刺向苍穹的宝剑,象征着缅甸的自由与独立神圣不可侵犯.也向后人讲述着班都拉将军为争取缅甸独立而牺牲的英雄事迹。公园边的仰光市政厅,是一黄
色的缅式风格建筑,外观庄重、装饰精美,游客均会到此拍照留念。
Ⅵ 万福洞有哪些特色
勐远仙境地处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境内,是这一地区不同阶段的喀斯特洞穴的代表,它以南传佛教、福寿文化为背景,集山、水、石、石灰山季雨林、溶洞群落、傣族瑶族等民族风情、中国传统福寿文化、康体疗养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生态景观。
神秘的勐远仙境
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驻兵勐远,被这里的山水所震撼,惊叹“仙境也”,勐远仙境也因此而得名。
进入勐远仙境,一座气势宏伟的用中国文字制作的大门“升字门”,号称中国第一门,象征进入升字门的游客,都会得到前程似锦和财源广进的福气,这座门是根据一位爱国华侨的构思而建造的,意在用中国文字来弘扬中国文化。
热带雨林中丰富的植物和野生动物早已诱惑我们去旅行,而那奇特的溶洞地貌更使得新鲜的旅途探索多了几分深邃和神秘。勐远仙境景区内的溶洞数量甚是惊人,现已发现,贝叶经记载有各种溶洞100多个,最长的溶洞长达10公里,是一个洞穴探险的绝佳去处,洞中隐藏着富有层次变迁的曲折路径,还有着地下银河的闪烁大气。
岩溶地貌资源丰富的勐远仙境景区中更是孕育出众多的石峰、石森林、石笋、石芽、溶洞和地下暗河等自然景观,洞内还有蝙蝠,鸟,鱼,蟹等动物。奇峰怪石和规模宏大的溶洞群落与周围热带雨林有机结合构成了仙境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灵气十足的万福洞
万福洞长达3360米,目前可供游览部分共1400米,洞穴高差达88米,溶洞洞身奇特,地质结构十分复杂,狭窄处仅容一人穿过,宽阔处可以容纳万人在一起集会。
这个洞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勐远曾经是牛的王国,当时各部落争斗时,曾有部落首领带着大批宝物进入洞中,至今都没有被发现,宝角牛洞的故事在泰国、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声名远播。宝角牛洞在古傣族人心中,是非常神异的,曾有老挝高僧在洞中放置佛像,每年都有老挝、泰国信徒前来朝拜,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这里观福星、游福洞、走福道、穿福衣、住福楼、品福点、饮福泉。
溶洞中的第一个大厅里惟妙惟肖的石壁和石笋,有的仿佛是昂首静站的宝马正在渴饮天露,有的如同凌空盘旋的神鹰,有的好像是仙人陪伴的骆驼,有的似群猴嬉戏,还有象征幸福吉祥的动物——大象和孔雀,更有溶洞石笋滴落下的神圣露珠,犹如观音净瓶中的甘露,颗颗珍贵,承载着祝愿,益寿延年,更为奇妙的是“玉柱擎天护众生”大厅里的,那根像如来佛祖手指的顶天立地玉柱,柱下站着几位仙人,看守着这根玉柱,来到这里的人们必然会得到吉祥和福慧之缘。
溶洞中最高的平台是“佛祖台”,石壁上映着佛祖释迦牟尼巨大的身躯,佛祖头顶上有一条横空游动的巨龙,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把它从南海带来镇守这座宝洞,由于它赶来的速度太快,所以尾巴遮住了佛祖的面部。
“佛台梵钟”的特点是,只要人们用木槌轻轻敲打悬挂的石片,就会发出清纯厚重的钟声,如同进入神圣庄重的古刹之中,梵音清净的世界即现当前,“圣水池”是佛祖悬壶济世的圣水,在这座远远高出地下暗河的平台上,圣水不知从何来,无论春夏秋冬,水量都大致相同,水清凉甘甜还清澈宁静。相传有明目、顺气、治病等功效,当地周边百姓常来求之,这就是勐远仙境所称的“饮福泉”,洞内一年四季都保持恒温21℃,堪称永远的春天。
穿梭于万福洞内的暗河,如同地上银河般从始至终都伴随着我们,景灯荡漾的水面,是光影流动的美感;那轻重缓急如歌如琴的流淌声音,是听觉美;那蜿蜒自如时露时陷的水型,是视觉美,如在幽雅小径之上,空气流通而神清气爽!
万福洞
Ⅶ 缅甸野人山在什么地方同古又在什么地方
克钦山区,中国称为野人山或枯门岭,位于中缅印交界处,缅甸北部山脉,南北纵贯于克钦邦中部,为迈立开江和亲敦江上源各支流的分水岭。最高点本帕本山,海拔3,411米。为缅甸少数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峰之一。
至今山区大多还是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原属中国云南省,由于此地居住的门巴族尚未开化,故被称为野人山。
同古是南缅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译作东吁或者东瓜。
(7)缅甸有什么洞穴扩展阅读
主权转移
第一次
据古书记载,缅甸北部的野人山一带原是中国疆土。最早在东汉时期,这里就是汉朝统治下的一个边塞夷地,每年都要将其出产的翡翠作为贡品献给中央朝廷。从明朝起就已明确的列入版图。在清干隆时期,翡翠就已作为中国国宝由朝廷亲自监管开采。
只是后来缅甸洞吾王朝的兴起,加之英国殖民者的插手,将这大片土地划入缅甸版图,硬玉翡翠遂之成为缅甸的国宝,约定俗成,成为历史。
英国是于1927年实现了野人山实际有效管制的,当时的民国政府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反应,直到1929年,才由云南交涉署向英国驻滇总领事提出过抗议照会。
1942年9月,民国军上校团长谢晋升带600人的队伍进入江心坡建立怒江西北抗日基地,英国立刻提出抗议,蒋介石政府随即密令其速从江心坡撤出。
请注意,这是 1942年9月!此时,日军已经席卷缅甸,中英两国已经于41年底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这种情况下,英国仍然视缅北为禁脔,不容他人染指。而中国一接到抗议就撤军的情况(没有任何其它声明),很容易被解释是对英缅拥有江心坡主权的默认。
Ⅷ 野人山发现的洞穴
2008-12-08 23:12 2005年,有一位缅甸军官带领部队在野人山扫荡游击队时,在路上想找一个山洞休息,他们砍开山洞上遮蔽的藤条,然后发现里面满满一洞都是白骨,还有锈坏的步枪和国民党军的钢盔。这些白骨,就是当年第一次远征失败,自野人山撤退下来的远征军,据分析是因为远征军战士为了躲避瓢泼的大雨而进入洞穴的,由于瘴气弥漫和过度的疲劳,所有战士就再也没有走出洞穴。
1941年12月,日军侵缅,局势岌岌可危。其时缅甸为中国通往外部唯一通道,直接关系大后方安危。中国政府四面受敌,亚洲局势日趋严重。1942年初,十万将士出征缅甸,第一次远征开始。1942年5月,因英军坐失良机,我军指挥失当,第一次远征失败,远征被迫从野人山撤退,这条撤退的路,极其艰险,因日军已占领滇缅公路之密支那,因此可以回国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穿越缅北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这一片地带山高林密,又有大片沼泽,名为胡康河谷,缅语中的意思是魔鬼居住的地方。当地人谈之色变,传说这里有野人出没,因此,又称野人山,时至今日,野人山大半依然是未曾开发过的原始森林。
这次的撤退,成为世界军事史上极其悲惨的一段往事。远征军战土们万万没有想到,这片原始森林竟然是一个异常可怕的“绿色魔窟”!由于森林里野兽肆虐,瘴气弥漫,疾病流行,缺医少食,3万多名远征军战土丧命于此,据幸存的远征军战士回忆,瘴气开始在军队里肆虐横行,成千上万名战士倒下了,路边和草棚里堆满了战士们的尸体,尸体散发出恶臭的味道,闻之使人晕眩。尸体经过蚂蚁咬啮,蚂蟥吸血,大雨冲洗,几小时之内死尸就会变成恐怖的白骨,一路上白骨累累,成为远征军的指路标志。野人山附近,据说还可以搜集到一捧一捧的远征军帽徽,那一枚帽徽后面,曾经是多么鲜活的生命啊!
我想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同时,我们更应该回顾历史,缅怀那些为抵抗侵略牺牲的英魂,永远铭记这段悲壮的历史。英国政府在缅甸有座大型的陵园,里面长眠了6000多同日本作战牺牲的士兵,其中包含部分印度和廓尔喀雇拥军,而日本在70年代也在缅甸修建了座大型寺庙,记念因为侵略而客死他乡的孤魂野鬼,甚至为战马也建有记念碑。那些为抵抗侵略而阵亡的同胞在哭泣,那些在野山飘荡的孤魂在呐喊,我们国家也应该在修建一座远征军记念馆,让那些在异国他乡的孤魂不再哭泣,让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让一颗颗赤胆忠心得到后人的敬仰。
Ⅸ 帮忙写关于缅甸仰光大金塔 柬埔寨的吴哥窑 新加坡 或越南的下龙湾其中一个的导游词须500字 谢谢
位于世界遗产吴哥窑7公里和洞里萨湖12公里处的是柬埔寨既金边以外又一主要城市暹粒。城中有一条河横穿而过。
世界闻名的吴哥窑被喻为人类建筑史上最辉煌作品的代表。历史上高棉帝国的君主就是从吴哥窑开始征战东亚,曾攻下并统治现在越南的南部地区及中国的云南省辖,越南以西的孟加拉湾也曾在柬埔寨的版图内。如今的吴哥窑群寺以其独特的建筑与民族风格再现了当年高棉帝国的繁荣与进步,吴哥窑是当今最能体现柬埔寨文化的宗教中心。
来暹粒旅游的游客大都喜欢到吴哥窑去参观,实际上柬埔寨的水陆枢纽洞里萨湖也是不错的去处,从这里乘船游览湖两岸可以了解并欣赏两岸边柬埔寨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水上人家、观赏落日的游轮和PrekTuol鸟类栖息地都是值得欣赏的。 此外,当地的石刻木雕学校和丝绸场也是游客经常选择的游览场所。
暹粒城本身并不十分繁华,以国际标准来说比较荒芜,有“酣睡的洞穴”之称。 道路时常是没有经过铺设的泥路或土路,因此出行不十分方便,特别是在雨季出行极为艰难。就美学上说,房屋建筑里可观赏性高的有先前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法式建筑物及Grand Hotel d'Angkor酒店对面的停车场。建筑区里有含浓郁法式风格的咖啡厅、餐厅和酒吧,是暹粒城一个比较繁华的地带。
与其他城市相比,暹粒城并不是一个大型城市,来这里的游客大都是将这里做为一个根据地和出发点,方便去往附近的各个历史纪念碑参观。城里大部分豪华饭店 和娱乐设施都是最近几年为旅游业特别开设的。在经历过历史上几十年的动荡后,暹粒城已经恢复的原有的安宁。
城市很小,不需要搭乘交通工具,可以步行,距离周边的纪念碑也很近。夜晚外出也十分安全。此外,城市里的居民非常热情好客。
气候
暹粒的气候被两股季节性季风所控制:十一月至四月的东北部季风带来凉爽、干燥的气候和极为少量的降雨;十月至四月或五月的西南部季风则带来两股强风,湿润的空气及大量降雨。吴哥
如果你忘不掉过去,一定要到吴哥去,将内心的秘密埋葬在千年古树洞中;如果你羞于向心爱的人表白,一定要带她到吴哥去,与她并肩坐在高高的吴哥窟上,看日出日落,体会沧海桑田,在“高棉微笑”的注视下,向她诉说漫漫情缘。
Ⅹ 泰国洞穴救援有什么难点
1、洞穴通道犬牙交错、凹凸狭窄。
2、泰国雨季,经常会有暴雨,洞内水位会逐步升高,洪水也会涌入洞穴。
3、洞内含氧量低,若低于12%将是氧气严重不足,将导致救援人员产生抽搐现象。
4、待救人员心理状态会随时间推移产生波动。
(10)缅甸有什么洞穴扩展阅读:
历史上九次着名洞穴救援
1、1925年发生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起洞穴救援,或许是洞穴救援历史上第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
2、1952年,马克·鲁本在探索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一个名为圣皮埃尔·马丁的洞穴时,背带断裂,导致了致命性的后果。与鲁本同行的考察队员们花了超过24小时尝试把他拉回地面,但他仍在36小时后不幸死亡。
3、1959年,内尔·摩斯被困于英格兰的一个山顶洞穴中。在狭窄的通道中,营救过程艰难而漫长,最终他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窒息死亡。
4、1965年,23岁的化学家詹姆斯·G·米歇尔被困于纽约曼海姆的施罗德裤洞。他从一个寒冷的瀑布跌入23米深的洞中,被发现时,体温已经降得很低。一支救援队乘坐空军飞机从华盛顿赶来救援。
三天的救援,持续的失败和一次垮塌之后,这个洞穴最终被放弃,然后被炸毁关闭,成为米歇尔的长眠之地。
5、1967年,六位探险者在英国北约克郡的一个洞穴中探险时遭遇洪水,巨大的洪水摧毁了整个溶洞系统。探险者们被发现时,已在洪水中遇难。这是英国历史上最悲惨的洞穴灾难。
6、1991年,探洞专家埃米莉·戴维斯·莫布里在探索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雷修古拉洞(Lechuguilla Cave)时被岩石砸断了腿。在91小时的营救中,有超过200人参加了对她的救援。这个洞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世界最美地下洞穴”,也是美国最深的洞穴之一。
7、1997年,格列德·莫尼和他的团队尝试进入美国阿拉巴马的麦克布莱德洞。突然而至的洪水使得洞穴中的情况变得十分危急。大水淹没洞穴,而格列德只抓住了下到坑中的两根绳子中的一根,从洞壁跌落。
一些队员在水位升高前成功通过了矮处的通道,另一些队员则与莫尼一起,直到本地救援机构前来。由于水位抬高,救援队等待了数小时,直到洞中水位下降到可以抽取的程度。
当莫尼被成功营救出时,他已经在寒冷的水中待了超过12个小时。营救过程中,救援队曾尝试潜水,以及让莫尼潜水出洞。在跌落18个小时后,格列德·莫尼终于重返地面。
8、2009年,约翰·艾德华·琼斯,一位经验丰富的洞穴探险者在美国犹他州的一个洞穴中遇险。他被困在一个地图上没有明确标识的位置,脚部和头部都被洞壁的尖角划伤。
救援展开一天之后,救援者们才成功将他从洞穴底部往上移动了两英尺,并给他送去食物和水,然而,在再次将他拉起时,救援绳索的一部分断裂,他又重跌入洞底。这次营救失败,也使得他的身体更加虚弱,第二次跌落后不久,他遇难了。
9、2018年6月23日,12名泰国少年和他们的足球教练在一次洞穴探险中被困。此时正值泰国的雨季,暴雨造成的大水,堵住了他们进入洞穴的路。被困在一个被水淹没的洞穴里10天后,救援人员发现了他们。
进入洞穴的路十分复杂,大雨使得洞穴地下形成了浑浊的暗河,而男孩们没有接受过任何潜水训练。在被困18天,经过三轮救援后,7月10日,12名男孩和他们的教练成功被营救。这或许是史上最困难的一次洞穴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