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后妹什么意思
㈠ 缅甸语小妹妹用中文怎么说
nyi ma lay。
例如:
1、中文:你好
缅甸语=မင္ဂလာပါ
2、你好... min ga lar par . (hello)
3、价钱可不可以低一点...zay htet shawe pay loh yamalar .(Price can be a little lower?)
4、请抽烟...say lake tought pat oon .(To You for Smoking)
5、谢谢...kyay zuu tin partal. (thanks you)
6、打扰了...nought shatt mi bi . (Excuse me)
7、再见...pyan twaymal .(bye)
(1)缅甸后妹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缅文是拼音文字,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记载。从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
缅甸语言在近一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各方面都起了不少变化。其中,辅音韵尾的变化就是一个重要的语音变化现象。
对缅甸语中的辅音韵尾变化作了一些研究,发现缅甸语中辅音韵尾的变化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与汉语以及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变化规律极为相似。对缅甸语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找出缅甸语言本身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研究亲属语言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㈡ 缅甸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1、饮食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2、服饰
缅甸是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国家,在仰光,超过80%的人还穿着民族服装。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敏”。
3、称呼
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意为叔伯)。
(2)缅甸后妹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缅甸的宗教信仰及禁忌:
缅甸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其中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信徒约占全缅87%的人口。基督教约在16世纪初传入缅甸,目前影响最大的是新教浸礼会和罗马天主教派。
缅甸人认为头部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地方,不喜欢别人触摸自己的头。妇女的筒裙被视为不洁,严禁晾晒在头部以上的高度,忌讳从晾晒的妇女筒裙底下走过。进入佛教寺庙和参观佛塔时应脱鞋、脱袜,不应与僧侣“平起平坐”,女士不能随意碰触僧侣袈裟或身体。
进入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场所前,应事先询问是否可以进入,如对方不欢迎非信徒进入,请勿强行参观。此外,缅忌讳随意抚摸儿童头部,用脚做指示、踢东西或触碰人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㈢ 如何称呼缅甸人
缅甸人不论男女,都是有名无姓的。通常在名字前冠上一个称号,以表示性别、长幼、社会地位和官阶的区别。
一般青年男性自称“貌”(以表示谦虚),对晚辈也称“貌”(意思是弟弟,以表示友善,热情)。
对陌生青年称“郭”(意思为小伙子,以表示热情,友好);对与自己平辈的人也称“郭”(意思是哥哥)。
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称 “吴”(意思是叔叔或伯伯,以对他表示尊重)。
对于妇女,无论结婚与否,或自称时都称“玛”(意思是姐妹);在缅甸农村叫幼小的小姑娘时称其“密”,相当于“乖”。
年龄较大或受人尊敬的妇女,不论已婚或未婚, 都称“杜”(姑、姨、婶的意思),而且缅甸妇女在结婚后,仍然保持自己原来的名字,不改为夫。
许多爱国者,凡是参加德钦党的人都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德钦”(以表示自己不做奴隶,要做自己国家的主人)。独立后,也有一些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耶波”(意思是同志)。
在常用的尊称中,还有其他一些称呼,如“波”意为“军官”。如果一个人自称“波”,那么,这个人就是曾经当过军官,或者现在正在军队任职;“塞耶”,意为“老师”。
缅甸孟族男子一般都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孟”的称号,以表示自己是孟族人;在掸族土司的名字前,要加上“苏巴”;“苏”既可用于掸族土司,也可加在一般男子的名字前;在克伦族男子的名字前也加“苏”或者“曼”;而克伦族女子的名字前都加“诺”;在过去,克钦族土司的名字前要加“杜瓦”。
(3)缅甸后妹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缅甸人在人际交往中待人十分谦恭、友好,他们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有下述三种。
其一,合十礼。由于缅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们在社交活动之中,一般都习惯于向交往对象行合十礼。在缅甸,关于行合十礼,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见到僧侣时,对其只能行合十礼。二是在行合十礼时不仅要问候对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须首先将帽子摘下来,并且夹在腋下。
其二,鞠躬礼。缅甸人在见到长辈、上级或学者时,大都要向对方行鞠躬礼,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其三,跪拜礼。在民间交往中,缅甸人在参见父母、师长或者僧侣时,往往讲究要"五体投地",向对方行跪拜大礼。这种礼节,其实出自佛门。按照佛教教规,在行跪拜礼时,行礼者须使自己双手、双脚、双肘、双膝、额头同时接触地面,并且在此前后双手合十举至头顶。
在日常生活中,缅甸人对长辈尊重有加。他们讲究,晚辈在向长辈递送东西时,必须使用双手。在递细小物品时,可单用右手,但应同时以左手托扶右手下部。
在长辈面前通过时,晚辈应当躬身低首,轻轻走过,不允许昂首阔步,或是奔跑通过。长辈来到室内时,晚辈必须迅速起身迎侯。向长辈告辞时,晚辈先要躬身施礼,然后后退两步,方可离去。
㈣ 后妹是什么意思
撩妹为网络语言,意指引诱女性,获得女性的青睐的行为。另外,北方方言“撩骚”、“撩哧”也有“挑逗”的意思。客家语、粤语都有这一说法。
㈤ 缅甸礼仪常识有哪些
缅甸人的姓名和属相缅甸人不论男女,都是有名无姓,他们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上一个称呼,以便表示性别、长幼、社会地位和官职的区别。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往加“貌”,意思即自谦为“弟弟”。对长官或长辈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吴”,意思即敬称对方为“叔叔”、“伯伯”。对平辈或年轻的男子,名前往往加“郭”,意思即称对方为“兄”。对年轻女性称“玛”,意为“姐妹”,有地位或年老的女性称“杜”,意为“姑”。缅甸女人的通称是“玛”,意思是姐妹。不论已婚或未婚,年龄较大或受人尊敬的妇女都可称“杜”,意思是姑姑或阿姨。
缅甸人的属相与华人的十二生肖不同,他们按出生日是星期几来决定自己的属相。
缅甸人将星期三这天分开,上半天称为星期三,下半天称为“罗侯”,因此,一星期便有8天之分,缅甸人也就有了8大生肖:星期日出生的人属妙翅鸟,星期一属老虎,星期二属狮子,星期三上半天属双牙象,下半天属无牙象,星期四属老鼠,星期五属天竺鼠,星期六属龙。因此,缅甸人除了每年过一次生日以外,每个星期还过一次“生日”,“常庆常生,常吃常喝”。
缅甸人喜涂“特纳卡”在缅甸,无论贫富,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像碗那么大小的石磨,这就是用来制做“特纳卡”的。早上起来,洗漱完后,人们先朝小石磨上倒几滴清水,接着把晾干的黄香楝树干置于石磨上面不停地研磨。磨出来的黄色浆汁,就会流入小磨盘边上小槽内。然后,有的人是用小刷子把“特纳卡”刷在脸上,有的则是用手直接在两边脸颊上均匀地抹上一片。而那些怕太阳晒坏了她们宝宝的妈妈们,则把“特纳卡”涂满了她们宝宝的脸,像把整整一张黄色面膜贴在了孩子们的脸上,只看见孩子们可爱的嘴、鼻子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除涂在脸上外,妇女、小孩、青年男子也有把“特纳卡”搽在裸露在外面的胳膊、腿上等部位的,既可防治皮肤被阳光灼伤,也可防止蚊虫的叮咬。缅甸人还深信,这种木头和水磨出的液体可以防止粉刺,保持皮肤嫩滑细腻。
由于“特纳卡”有清凉、消炎、化淤、滋润皮肤等功效,缅甸女性不但在脸上搽抹“特纳卡”,在身体看不到的部位也大都施用“特纳卡”。
如今,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普及,有些缅甸新潮女性已不再把“特纳卡”抹在裸露的皮肤上了。然而,对绝大多数缅甸人来说,如果哪家的妇女、小孩早上起来没有往脸上抹“特纳卡”,他们就会认为这家人太懒,早上没洗脸。因此,往脸上搽“特纳卡”,不仅是缅甸人保护皮肤的一种办法,也是缅甸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般的情况下,未婚的少女喜欢将“特纳卡”涂满前额和鼻梁,结过婚的妇女则只涂脸的上半部,寡妇只涂脸的一半,老年妇女则随心所欲,可涂可不涂。
此树大多见于干旱、贫瘠的土地上。黄香楝树和檀香树、樟木树一样,气味芬芳,色泽鲜亮,因为能散发出香味,所以也可用做香料。用黄香楝树干研磨的黄香楝粉有清凉、化淤、消炎、止疼、止痒、医治疔疮、防止蚊虫叮咬等作用。人们把黄香楝粉抹在脸上,既可防止紫外线,又起到清凉、美容的作用。另外,由于缅甸气候炎热,异常炎热的时间大约占全年的3?4还要多,气温常常在摄氏30度到40度,人经常会出汗,容易产生体臭、狐臭,用“特纳卡”抹在身上,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苦香味,并能起到驱赶蚊虫的作用。因为“特纳卡”完全是天然的,无任何添加的化学成分,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作用。加之,黄香楝树到处可见,“特纳卡”制作方便,价钱又便宜,因而深受缅甸百姓欢迎。在缅甸城乡的集市或商店里,到处可见一尺多长、酒杯那么粗的、一节一节的黄香楝树干,也有一盒一盒已经研磨成干粉块的“特纳卡”出售。
㈥ 在缅甸为什么男人要自称自己为“貌”
缅甸人不论男女,全部都有名无姓。因此他们通常在自己名字前面加上一个称呼,以区分男女、长幼、社会地位以及官阶大小。
一般而言,缅甸男子一般自称“貌”,表示谦虚,而他们对于晚辈也称“貌”,这里则是表“弟弟”的意思;对平辈或者青年人称“郭”,意为“哥哥”;对长辈或者地位崇高的人则称“吴”,意为“叔叔”或者是“伯伯”。例如一名男子名为永旭,人们就可以根据他的不同身份在他名字前面冠以不同称呼,比如他是一个晚辈,就叫他“貌永旭”,是一个长者,则称呼他为“吴永旭”。
比如一个大龄女子名字叫贤贤,她则会自称“玛贤贤”,人们称呼她“玛贤贤”或者“杜贤贤”都可以。与国内有所不同的是,缅甸女子由于无姓,结婚后仍然使用自己的名字。
㈦ 缅甸人是否用汉姓
缅甸没有姓氏,只有名字。。。黏贴一篇文章给你。。。
漫谈缅甸“姓氏”: 德钦、貌、哥、吴、玛、杜
作者: 貌强 Maung Chan (缅甸华族)
读者:貌强先生,我们是您的忠实读者。您最近介绍许多缅甸政坛名人名将,如德钦昂山、德钦努、德钦梭、德钦丹吞、德钦巴登顶。。。。名字前面无不带‘德钦’。‘德钦’是否如释迦牟尼的王族姓氏‘释迦’?或像欧阳修那样的复姓欧阳?。。。。然而,您又说缅甸人无姓,我们糊涂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貌强: 这些缅甸风云人物本来叫吴昂山、吴努、吴丹吞、吴巴登顶。‘德钦’来自德钦党,不是姓氏--缅甸人是真的无姓氏的。
众所周知,英军1824年占据了下缅甸西南部与南部,1852年吞下了半个缅甸,1885年占领了全缅甸。缅甸亡国后,与英国统治者讲话、写信、会面时,缅甸人必须尊称他们为主人或老爷即德钦(Sir, Master,Majesty)。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缅甸民族意识觉醒,认为缅甸是属于缅甸人民的, 1930-31年,高度自尊自强的缅甸民族主义者,就组织了‘我缅人协会’(Do Bama Asi Ayon),其斗争口号是:‘缅甸是我们的国家,缅甸语言文字是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提倡与尊重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大家一致认为他们本人即缅甸人民,才是缅甸的真正主人即德钦(Thakin),于是,‘我缅人协会’的会员们就一律在自己名字前冠之以‘德钦’,取代了传统的貌、哥、吴等--大家自称或互称‘德钦某某’。‘我缅人协会’创始人就自称德钦巴当(Thakin Ba Thaung)、德钦巴盛(Thakin Ba Sein),德钦登貌(Thakin Thein Maung),德钦吞瑞(Thakin Tun Swei)。大家也这么叫他们。‘我缅人协会’因而也称为‘德钦党‘。
读者:二战前后罢工、罢课领袖,工会、农会、学生会、军队领导人,发现都是德钦某某。他们是否都是德钦党人?
貌强:对!1935年3月,德钦党举行首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总部机构,不久该总部成为全国民族运动的领导核心。1938年7月,德钦党人就领导了震撼国内外的缅甸石油工人大游行大罢工,后又倡建、领导了全国性的工会、农会、学生联合会,积极开展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斗争。
读者:缅共、缅甸出路派、缅甸独立军、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领导人也好像都是德钦某某,这些组织都发展得不错吗?
貌强:说得对!
缅共:1939年8月15日创建缅共的是德钦昂山、德钦丹吞、德钦梭、德钦巴亨(Thakin Ba Hein)等。1946年德钦梭为首的部分中央委员另组红旗缅共,坚决走苏联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1970年11月彻底战败,德钦梭被政府俘获。而原缅共则称为白旗缅共,由德钦丹吞继续领导,执行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路线, 1968年9月24日德钦丹吞被奈温(独立前叫德钦秀貌)的特务所杀害,德钦辛(Thakin Zin)继任其位,把暴力革命坚持下去。1975年5月25日德钦辛阵亡,德钦巴登顶(Thakin Ba Thein Tin)继任主席,德钦佩丁(Thakin Pei Tin)为副主席,继续武装革命。1989年缅共分崩离析。
缅甸出路派:它是1939年德钦党出面邀请当时各行其是的缅共、贫民党、议会民主派、缅甸人民革命党(德钦妙、随后德钦觉顿领导)等求同存异,在该年10月共同成立的统一战线,主席是贫民党领袖巴莫博士,总书记是缅共总书记德钦昂山。德钦努、德钦妙、德钦拉波等则是领导成员。
缅甸独立军:它是德钦昂山、德钦吞欧(Thakin Tun Ok)、德钦秀貌(Thakin Shu Maung 即奈温将军)等30位志士1941年12月26日在泰国招募1500人成军,引领12万日本法西斯军进入缅甸的。
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它是德钦梭、德钦丹吞领导的缅共,德钦昂山领导的缅甸国防军,德钦妙、德钦觉顿领导的缅甸人民革命军以及少数民族团体1944年8月在仰光秘密组成的抗日统一阵线,首任主席为德钦昂山,总书记为德钦丹吞。1945年3月领导全国抗日,1946年7月反对英国重返缅甸。9月,因对临时政府观点分歧,缅共退出。1947年4月,昂山组织临时政府,7月,主席德钦昂山、领导成员德钦妙等遇害,由德钦努继续领导兼任临时政府总理。1948年缅甸独立后,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一直是执政党。1958年4月,该同盟分裂为‘廉洁派’(努丁派)与‘巩固派’(瑞迎派)。1960年大选,吴努领导的廉洁派获胜后,就改党名为‘联邦党’,而‘巩固派’仍用同盟原名。1962年3月2日奈温将军(前德钦秀貌)发动政变夺权,所有政治人物被投入监狱,1964年3月所有政党都被取缔。
读者:绝大多数中国人与台湾人误以为1948年前姓德钦的领导人,在缅甸获独立后一律改姓吴,形成吴姓统治大家族。
貌强笑:缅甸获得独立后,掌权的德钦们认为人民已当家作主,于是要求所有德钦党人取消德钦称号,恢复传统称呼‘吴某某’,如总理德钦努改称吴努,国防部长德钦秀貌改称奈温将军。
但认为‘革命尚未成功’的其他革命家与爱国志士,他们在缅甸‘独立’后仍续称德钦某某。他们为原定目标继续奋斗终生--如缅共红旗领袖至死仍自称德钦梭,缅共白旗历届领袖们至死仍自称德钦丹吞、德钦幸、德钦巴登顶。记得国师级爱国诗人貌伦(Maung Lwin)吧?他至死一直被缅甸人民尊称为‘德钦哥德迈’ (Thakin Ko Daw Hmaing)。
读者:是那位50-60年代闻名中外,中国人民亲密好友与获史大林和平奖的缅甸爱国作家兼诗人吧?
貌强:对!他1875年生于卑谬(Pyi Myo)县农民家庭,童名貌伦,年轻时出家,在寺院刻苦学习巴利文佛经与缅文文学。19岁还俗,在报社排字与校对为生。1911年任‘太阳报’编辑,后艰苦创建了缅甸第一所国民大学--巴罕国民学院,亲自教授缅甸历史与文学,缅甸国家领导人与革命领袖多为其门生,深受全国人民爱戴。他1934年被推举为德钦党名誉主席,改名为德钦哥德迈,积极反英与抗日,争取民族解放。他1945年荣任德钦党主席,俨然成为缅甸国师。缅甸独立后,他老人家强烈反对缅甸内战与世界两大阵营的对立,1949年他热烈欢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先后担任缅甸国内和平委员会主席、缅甸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缅中友好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缅甸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1950年荣获缅甸政府‘文学艺术卓越者’称号、1955年荣获‘加强国际和平’史大林国家奖金。1964年逝世--国内外独裁者与战争贩子们都热烈叫好,而全国人民却无比哀恸。
读者:当时东南亚排华反华,缅甸炎黄子孙也被‘合法’洗劫与扫地出门,一批一批地逃难到港澳台湾,中国与美国也收容了一大批。这不是人间惨事吗?
貌强:1963-64年奈温军政府以缅甸社会主义国有化名义,无偿没收了华侨华人的工商企业,无偿作废了50缅元-100缅元大钞票,无偿没收与永久关闭了华文学校,并严限华侨华人合法活动,让华侨华人在经济上转瞬间一无所有,经商方面无正常活动空间,从此一蹶不振,文化教育上缅甸炎黄子孙也从此跟中华文化绝缘,上大专院校时遭受诸多无理限制与为难。缅甸华侨华人求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孤苦无助,只好任人宰割--名副其实是海外孤儿!他老人家又不在--别误会!我是指德钦哥德迈,于是就更无人为水深火热中的华侨华人敢说句同情语,敢讲句公道话。
读者:您自称‘貌强’,大家称您‘吴强’,但同辈好友却叫您‘哥强’。为什么?
貌强:缅甸人男女都无姓。貌(Maung)、哥(Ko)、吴(U)是缅甸男性冠于名字前首的称号。貌是弟弟的意思--用于男性对平辈自称或长辈称呼小辈。‘哥’是兄长的意思--用于称呼平辈男性。‘吴’是叔叔、伯伯的意思--用于尊称长辈或有地位的男性。
我从出生至小学中学整段时期,都自称‘貌强’(Maung Chan),大家也一律叫我‘貌强’。我大学时期虽仍然自称‘貌强’,但小辈与平辈开始昵称我为‘哥强’(Ko Chan)。我读大学期间担任过中学教师,毕业后在缅甸工业发展局任职,1967年排华时期差点被杀因而出国留学避难,在德国荷兰一直工作至今。。。。我大学后的大半生,虽仍然自称‘貌强’不变,但缅甸人却无不称我为‘吴强’(U Chan)。
缅甸女性名字前首则冠‘玛’(Ma)或‘杜’(Daw)。‘玛’是姐妹的意思--用于女性自称或平辈互称或长辈称呼小辈。‘杜’意即婶婶或姑姑--用于称呼年纪较大的女性或受人尊敬的已婚或未婚女性。
如昂山素姬:她读小学中学时,自称‘玛昂山素姬’(Ma Aung San Suu Kyi),大家也都叫她‘玛昂山素姬’。她大学及在联合国工作时期,虽依旧自称‘玛昂山素姬’,但大家却无不尊称她为‘杜昂山素姬’(Daw Aung San Suu Kyi)。
㈧ 既然缅甸没有姓氏,对于缅甸人应该如何称呼呢
缅甸人很重视在名上区分性别、长幼、尊卑。因此,他们在每个人的名前面都加一个前缀称呼。
这个“前缀”一般表示自谦或尊敬,且随着年龄增长或社会地位改变而改变。
一般来说,男人名前加“貌”、“郭”、“吴”字等,女人名前加“玛”、“杜”字等。
男性对少年或幼辈称“貌”(意思是弟弟、小弟),对青年或平辈称“郭”(意思是小伙子、兄长),对长辈或上级称“吴”(意思是大叔、先生)。
年轻的女性无论婚否,或自称时,一般在名前加“玛”字(意即少女),长辈或有地位的妇女则名前加“杜”字(意即夫人、太太),以示尊敬。
常用的尊称中,还有其他一些称呼,是军官的,前面加“波”字;是老师的前面加“塞耶”;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名前加“德钦”二字,表示“主人”;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喜欢在名前加“耶波”,意思是“同志”。
(8)缅甸后妹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缅甸人在人际交往中待人十分谦恭、友好,他们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有三种。
1、合十礼
由于缅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们在社交活动之中,一般都习惯于向交往对象行合十礼。在缅甸,在行合十礼时不仅要问候对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须首先将帽子摘下来,并且夹在腋下。见到僧侣时,对其只能行合十礼。
2、鞠躬礼
缅甸人在见到长辈、上级或学者时,大都要向对方行鞠躬礼,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3、跪拜礼
在民间交往中,缅甸人在参见父母、师长或者僧侣时,往往讲究要“五体投地”,向对方行跪拜大礼。这种礼节,其实出自佛门。按照佛教教规,在行跪拜礼时,行礼者须使自己双手、双脚、双肘、双膝、额头同时接触地面,并且在此前后双手合十举至头顶。
在日常生活中,缅甸人对长辈尊重有加。他们讲究,晚辈在向长辈递送东西时,必须使用双手。在递细小物品时,可单用右手,但应同时以左手托扶右手下部。
在长辈面前通过时,晚辈应当躬身低首,轻轻走过,不允许昂首阔步,或是奔跑通过。
长辈来到室内时,晚辈必须迅速起身迎侯。向长辈告辞时,晚辈先要躬身施礼,然后后退两步,方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