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难民主要是哪些人
1. 果敢人逃到中国不会被驱逐吗
果敢人逃到中国不会被驱逐的。
2. 那些流落缅甸的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流落缅甸的中国人有四支:
一是果敢族:约14万人,生活在以果敢为核心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辖1县、1市、2镇、15个乡。第一特区设1县1市1经济特区,即果敢县、老街市、清水河经济特区。是一批追随明永历帝朱由榔残存的官兵和受满清政府迫害的平民,300多年前迁移至此,世代居住于果敢地区。
三是华族:首批定居缅甸的华人,据说是在几个世纪前移入缅北克钦邦附近山区的玉石商人。他们是从云南省移入。1861年,第一个广东籍商人经新加坡来到缅甸曼德勒王朝古都。1885年英国侵占了整个缅甸,并把它并入成为印度的一个省后发生大规模移民潮,大量华人通过海峡殖民地,由海路移民缅甸。目前华族占缅甸总人口的3%,
缅甸华人移民在1930年代人数激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华人人数已达19万4千至3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 。他们创办华文报章、华校、并设立社团。1950年,仰光有4家华文日报、3家周刊、而全缅甸也有超过200所学校。
四是勐稳族,主要以居住在缅甸北掸邦贵概大勐宜。是早年从德宏芒市一带迁徙出去的汉族,目前人数大约为一万左右。
3. 为什么缅甸不能接纳罗兴亚人
缅甸是一个以佛教徒为主导的国家,信奉我们所说的南传佛教,穆斯林只是其少数群体,大多生活在若开邦。而我们现在要说的罗兴亚人就生活在这里,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族群。由于历史纠葛以及宗教信仰等原因,在缅甸罗兴亚人和缅族关系一直都很紧张,生存空间不断受到他们的挤压,即使是同属穆斯林的缅甸领国如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都不太待见罗兴亚人。
关于罗兴亚人的历史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罗兴亚人自己的主张,他们认为自己是公元8世纪左右,来到若开区的阿拉伯商人的后裔,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罗兴亚人就是土着民族,具有先天合法性;另一种是缅甸政府的的说法,罗兴亚人是英国殖民者为了长期控制缅甸地区,从孟家拉国迁移过来的帮凶吉大港人,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么你看缅甸现在也摆脱殖民统治了,你们罗兴亚人是不是就应该哪来的回哪去。可是这两种说法都没有实际的说服力,只是一直在充当双方博弈的工具。
其实若开地区的缅族与少数民族一开始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仇恨完全是由后来的大英帝国带来的,论起干这种事情大英帝国举世无双。1885年英缅战争后,英国殖民控制了缅甸地区,由于殖民地的开发,若开地区发展的很快,于是就吸引了同属殖民地的印度和孟加拉的穆斯林的前来。这些穆斯林和当地的穆斯林混在一起,就产生了集群效应,不可避免的挤压了当地非穆斯林特别是缅族的生存资源。与此同时大英帝国也在不同族群及不同信仰者之间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人为的制造矛盾引起内斗和消耗,以便于人口占极少数的英国人的统治。
日军入侵东南亚时,日本人以同属亚洲的身份认同,号召缅族起来驱逐英国势力,并且武装组建了若开爱国部队打算让他们与英国人开战。而不甘被驱逐的英国人则以穆斯林为核心组建了第五纵队,双方针锋相对,一度打的昏天暗地,可是交战的对象并不涉及到英国人和日本人,而仅仅在于穆斯林和缅族之间,这是彻彻底底的内斗,双方的恩怨从此大大加深了。
我们知道,英国人的陆军一向不咋地,在日本人的攻势下他们节节败退,这时的英国人不在战略战术上想应对策略,而是又开始动起歪脑筋来。他们向若开地区的穆斯林许诺,你们去狠狠的打日本人,等打跑了他们,就把孟都地区划给你们罗兴亚人建立穆斯林地区。对于如此梦寐以求的事情,穆斯林当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了,就跟英国人当炮灰也愿意去干。
可是胜利后,英国人迅速变脸,急迫地和缅甸主体民族和好,支持当地的若开族官员执政。这下就惨了,缅族跟罗兴亚人新仇旧恨一起算,结果就导致了大批逐穆斯林被驱逐,双方矛盾越来越大。面对英国人的背信弃义以及缅甸主体民族的冷血驱逐,罗兴亚人彻底的走向了分离主义道路。
接下来的历史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罗兴亚人的生活轨迹大致有两条主线:或是武装斗争进行独立活动而遭到缅甸政府的打压,或是流亡出境寻找安全居住点而遭到拒绝。其中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的是生活在难民营里的罗兴亚人,可是真正的人间悲剧是偷渡时死在海上的和被蛇头残害时丢弃在森林里的罗兴亚人。
那么为什么孟加拉国也不接纳他们呢?
印巴分治后,缅甸若开邦的穆斯林就和巴基斯坦国父真纳商量,希望把若开邦地区并入到孟加拉国(当时叫东巴基斯坦)。就实而言这的确让人心动,但是真纳还是非常清醒的,因为他明白英国人支持穆斯林在南亚次大陆独立建国,是希望通过宗教武器来制衡缅甸和印度,而并不想看到穆斯林做大。
为了不激怒英国人和缅甸,真纳明面上没敢答应缅甸穆斯林的建议,而是私下里给缅甸穆斯林各种支援。缅甸穆斯林从那个时候起就不断得到孟加拉的军火和训练,武装对抗缅甸政府,进行独立和分裂活动,所以缅甸穆斯林对处于权力中心的巴基斯坦是极度的忠诚。
随着伊斯兰热情的消退,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者主张脱离巴基斯坦,整过国家迅速分裂为支持统一的宗教势力和支持独立的民族主义势力。于是由印度支持的孟加拉解放战争爆发,重视宗教信仰的罗兴亚人几乎都站在巴基斯坦一边(也就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大部分逃往到缅甸)反对孟加拉的解放。
这就是孟加拉国不肯接纳罗兴亚人的历史原因,同时孟加拉国也很清楚,如果允许罗兴亚人合法居留,那么涌入孟加拉国的罗兴亚人将会是超过200万的人口规模,这对于本来人口就众多而且极端贫穷的孟加拉国来说根本就难以招架,况且边界地区枪支毒品泛滥加上这些人的文化素质低下,无疑会成为祸乱之源。
因此孟加拉国也是完全否定罗兴亚人的身份,要求全部遣返。而显然缅甸方面根本不认定这些人是缅甸人,两国又不是难民条约签署国,于是难民营地区已经不是临时性的解决方案,很多罗兴亚人把住在难民营里当做生活常态。即便是联合国都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这就是罗兴亚人的现状,在轰轰烈烈的世俗化进程和宗教势力碰撞的时候,他们由于错误的选择而成了地缘博弈的无情牺牲品。
4. 中缅边境的难民是中国人,还是缅甸人
缅甸人,因战争因素在等待求援,中国政府有提供援助
5. 罗兴亚人的介绍
罗兴亚人(Rohingya people),或译洛兴亚人、罗辛亚人或罗兴迦人 ,是缅甸若开邦阿拉干地区的一个穆斯林族群(集中在若开邦北部近孟加拉边界一方的貌夺和布帝洞镇区)。截至2012年,约有80万罗兴亚人生活在缅甸。他们自称是古代到孟加拉湾经商的阿拉伯人后代,早在公元7世纪就已在缅甸居住。但实际上,罗兴亚人主要是19世纪英国控制缅甸之后,作为英国殖民当局“以夷制夷”的帮凶移居到缅甸的南亚人与当地部分土着融合后形成的混血民族,此后又融入了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逃入缅甸的孟加拉难民。罗兴亚人信奉伊斯兰教,说孟加拉语的一种方言,从外观以至文化上与孟加拉人相差不大。1因为多次发动武装暴动分裂缅甸领土,并且犯罪率高,罗兴亚人与缅甸占多数的佛教徒之间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即便是同样信奉伊斯兰教的一些缅甸邻国(如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均不愿收留罗兴亚人。
6. 缅甸罗兴亚人的历史 难民潮是怎么发生的
缅甸人认为,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罗兴亚人”(Rohingya),它是孟加拉非法移民自己造出来的,以求在字面和发音上与若开邦的英文“Rakhine”接近,给人以他们很早就生活在若开邦的假象。在英国殖民期间,他们先是被称为“吉大港穆斯林”,后来叫作“孟加拉穆斯林”,缅甸独立后,长期生活在若开邦的穆斯林才有了“阿拉干穆斯林”的称谓。
缅甸独立后,阿拉干成为若开邦。圣战党要求成立自治的穆斯林邦,结果遭到缅甸联邦政府的拒绝。圣战党随即发动了针对联邦政府的圣战,捣毁了若开邦北部幸存的佛教徒村庄,控制了整个若开邦北部和缅巴边境(当时孟加拉国尚未独立,属于东巴基斯坦),使得更多的孟加拉贫民得以涌入若开邦。缅甸政府军曾数次与穆斯林武装交火,圣战士们数度投降或被消灭,但总是在不久之后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随着印巴分裂、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独立建国,以及孟加拉国的经济长期处于每况愈下的状态,越来越多的孟加拉难民逃进了若开邦,进而蔓延到缅甸内陆。按照缅甸人的统计,现在,仅若开邦的已知孟加拉人口就超过了100万,而若开邦总人口不过300万。
在缅甸众多的少数民族中,若开族是仅有的几个曾经自己建国、后来被缅族吞并的族裔之一(克钦人、克伦人历史上都没有真正建立自己的国家),但是,若开人却是缅甸军政府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如此耐人寻味的一幕缘自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总理吴努在参加选举时,为了获得若开邦非法移民的支持,曾许诺给予他们公民权,这遭到了军方的强烈不满,也成为吴奈温发动政变把吴努赶下台的原因之一。此后的军政府虽然把国内经济弄得一团糟,政治空气也极其压抑,但是,在对待穆斯林的问题上,却坚定地与若开人站在一起,这就是他们在若开邦得到大力支持的原因。
军政府上台后,奈温发动了几场平息穆斯林圣战的清剿行动,其中以1978年和1991年的两次战争最为猛烈。缅甸军队以奈温特有的铁血无情,将若开邦境内的穆斯林武装基本上剿灭干净,收回了大片土地,许多穆斯林农民也因失去土地而沦为贫民。所谓的“罗兴亚难民”就在此后越来越多地见诸穆斯林的媒体,进而逐渐被国际社会使用。
要地盘还是要民主
即使在圣战武装被清剿之后,若开邦民间穆斯林与佛教徒的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最近一次大的冲突,发生在2012年,是由三名穆斯林强奸一名佛教徒女孩致死而引发的,动乱持续了数个月之久,造成近百人死亡,众多清真寺和佛寺被烧毁。
冲突发生之后,西方的媒体和NGO组织一股脑地偏向罗兴亚人,在报道中异口同声地批评缅甸人民和政府没有给予罗兴亚人基本的人权。联合国也出面施压,三番五次要求缅甸政府给予罗兴亚人公民身份,否则,缅甸的改革开放就不能被视为彻底地走向民主。
缅甸人涂抹标语发泄对支持罗兴亚人的NGO组织的不满。
这么大的一顶帽子,居然被缅甸政府毫不客气地给抵制了,总统吴登盛驳回了联合国的要求,异常决绝地表示,“请不要干涉我们的内政。”同时,缅甸政府正在酝酿立法限制罗兴亚人的出生率,新近通过的婚姻法中也着重强调了跨宗教通婚中不许强令一方改变宗教信仰的条款(与穆斯林通婚的缅甸女性此前都需要放弃佛教信仰)。此外,2014年,缅甸政府下令、要求媒体和出版物在全境之内禁用“罗兴亚人”这个词。
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作“佛教界本拉登”的缅甸僧人维拉督(Wirathu),不仅带领缅甸佛教界发起抵制穆斯林的运动,还于2015年年初出言不逊,将谴责缅甸人权状况的联合国特使李亮喜骂为“娼妓”、“婊子”。尽管维拉督的言行在缅甸佛教界受到了一些批评,却丝毫不能阻止这位言语激进的反穆斯林宗教人士成为缅甸民众拥戴的领袖性人物。
2013年,昂山素季在欧洲访问时,曾接受英国BBC的采访,当被问及罗兴亚人是不是属于缅甸国民时,她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我不知道。”为此,昂山素季不仅招致西方媒体的批评,认为她没有勇气帮缅甸的弱势群体说话;也导致很多缅甸人的不满,认为她在非法移民的立场上不够坚定,真是两头不讨好。
2015年5月19日,也就是最近的一次罗兴亚难民潮爆发时,昂山素季再次被媒体问及这个问题,她的回答变成了:“这个问题,应该由(缅甸)政府来解决,你最好去问政府,别来问我。”不管是从前的含糊其辞,还是现在的无可奉告,昂山素季必然清楚,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她出面声援罗兴亚人,就违背了缅甸的民心所向,不啻于自动交出了竞争下任缅甸国家领导人的机会。
对于这个问题,昂山素季的发言人那温(Nyan Win)的说辞更为直截了当:“我理解,西方国家在罗兴亚人的问题上正在给我们施压,根据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法律,我们不能接受罗兴亚人。”这个表述代表的正是以昂山素季为领袖的缅甸民盟的立场。
缅甸若开邦,一小伙子向我展示一件T恤,上面印有反NGO标语,他们正在准备一次反NGO的游行
7. 缅甸有多少人口
缅领土有676581平方公里。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马来半岛之间。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50%以上。
人口
约5540万(2006年1月31日)。缅甸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全国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约8%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缅甸语为官方语言,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
8. 罗兴亚难民潮是怎么发生的
最近,缅甸的罗兴亚难民潮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由于食物和饮用水的缺乏,已有不少难民死于船上,难民中甚至发生因争抢食物而自相残杀的悲剧。
可怜的妇孺,老人。希望人们能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