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残军有多少人
❶ 那些流落缅甸的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流落缅甸的中国人有四支:
一是果敢族:约14万人,生活在以果敢为核心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辖1县、1市、2镇、15个乡。第一特区设1县1市1经济特区,即果敢县、老街市、清水河经济特区。是一批追随明永历帝朱由榔残存的官兵和受满清政府迫害的平民,300多年前迁移至此,世代居住于果敢地区。
三是华族:首批定居缅甸的华人,据说是在几个世纪前移入缅北克钦邦附近山区的玉石商人。他们是从云南省移入。1861年,第一个广东籍商人经新加坡来到缅甸曼德勒王朝古都。1885年英国侵占了整个缅甸,并把它并入成为印度的一个省后发生大规模移民潮,大量华人通过海峡殖民地,由海路移民缅甸。目前华族占缅甸总人口的3%,
缅甸华人移民在1930年代人数激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华人人数已达19万4千至3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 。他们创办华文报章、华校、并设立社团。1950年,仰光有4家华文日报、3家周刊、而全缅甸也有超过200所学校。
四是勐稳族,主要以居住在缅甸北掸邦贵概大勐宜。是早年从德宏芒市一带迁徙出去的汉族,目前人数大约为一万左右。
❷ 200师第一次入缅抗战回国时还剩多少人
200师第一次入缅抗战回国时全师所剩官兵仅26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
1938年1月,该团于湖南湘潭扩编为第200师(五团制,20000余人),以原团长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1940年4月,该师因在昆仑关的所受损失过重(兵员损失近三分之二),开赴湖南祁阳接受新兵开始长时期的整补。
1942年3月初,该师附军属骑兵团、工兵一个营入缅支持英军作战,接替英军在同古(又称东吁)的防务。6月中旬,该师残部经过艰难的撤退终于抵达云南永平(第200师入缅之役损失5000余人)。
(2)缅甸残军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 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反攻缅北等巨大胜利。战争艰苦而惨烈,在战略撤退中戴安澜将军负重伤,1942年5月逝世。同时在这次战斗中,经历千辛万苦,全师出国时是一个拥有1万余人的加强师,最终回到国内时仅剩2600余人,伤亡达75%以上。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远征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
❸ 内战战败后的国民党军入缅甸后的历史
1951年6月至7月,根据李弥部的动向,人民解放军云南军区先后集中7个团和4个团的兵力,对越境入窜的国民党军数干人实施围剿,在耿马、西盟、孟连、沧源、澜沧等县歼其700余人,余部又逃往国外。
1953年1月,在台湾国民党当局支持下,逃缅国民党军实力曾发展到1.85万人,编为1个总部、1个指挥所、3个军区、4个师及16个纵队,并改番号为“东南亚自由人民反共联军”。
11月以后,李弥总部及第8军、第26军部分兵力共5400余人撤往台湾。在中国政府和军队的强大政治攻势下,留缅国民党军残部3000余人回国投诚。至1957年6月,逃缅国民党军仅剩3800余人,而且内部混乱,对云南边境的武装窜扰有所收敛。
1958年8月,逃缅国民党军500余人窜至滇南孟连县至勐腊县附近,进行小股袭扰。解放军昆明军区从5个公安边防团各抽调一部进行堵击围歼,给予其沉重打击。1959年5月,云南边防部队针对逃缅国民党军小股入窜的特点,制定和修改反窜扰作战方案,组织小分队分地区游击作战,粉碎了逃缅国民党军数十次窜扰。
1960年7月,台湾当局给逃缅国民党军空运大批武器装备,其实力扩增至9400余人,又加紧了入境窜扰活动。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解放军昆明军区集中5个团又1个营的兵力,进行了两次勘界警卫作战,歼国民党军740余人。
此后,逃缅国民党军对云南潞西、镇康、孟连等边境地区进行了8次小股窜扰,遭到云南边防部队的沉重打击。到1966年9月,逃缅国民党军撤往泰缅边境地区,停止了对云南的武装窜扰活动。
1950年至1966年,云南边防部队对逃缅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武装特务进行大小战斗1302次,歼其29800余人,其中俘虏7600余人,迫降16000余人。
(3)缅甸残军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军虽有巨大的优势,最终是还被解放军打败,逃到了台湾。那时候,除了一些沿海小岛还有部分国军残余部队,大陆上几乎是看不到国军的影子了。不过,在云贵川地区国民党还留有一小部分残余部队,他们没有来得及撤退,在无可奈何下只能逃到了缅甸。
这些国军残部逐渐在缅甸境内集合,很快就组成一支三万多人的武装部队,还有个番号国民党93师。蒋介石虽然败走台湾,但他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从来没放弃过反攻回大陆的念头。这样说来,远在缅甸的93师将会成为国军之后的重要力量。蒋介石甚至还将他们编入正规军,和其他部队一样给他们发放粮食军饷。
虽然国共内战中,国军被解放军打得很惨,但他们到了缅甸,和缅甸军队的实力比起来还是厉害不少的。缅甸军队每次讨伐93师都要反过来被93师教训一顿,缅甸肯定是很不服气,就告到了联合国。对于这件事,蒋介石也不能给出合理的说法,只能想办法把这支部队运回台湾。
不过在93师中很多士兵并不愿意去台湾,他们中很多都是云南人,这么多年来一直梦想着重回家乡。出现这种情况蒋介石也没办法,只能把愿意走的带回台湾,不想走的就丢在当地,并且断绝往来。
虽然留在缅甸的国军一下子少了很多,只剩下2000人,缅甸军队还是打不过。不过,这支部队没了供给,吃饭都成问题。所以他们就做起了毒品生意,成了金三角地区很有名的毒品武装部队。缅甸和泰国的部队来来回回打了很多次都是大败而归,泰国政府没办法只能主动找他们谈判。
❹ 缅甸有中国国军部落吗
成批聚居的肯定没有了。比较集中的都在泰国北部。
1960-1961年解放军会同缅军对缅北地区的原国民党残军发起了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行动,对国民党军控制的金三角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扫荡。缅甸从解放军手里得到元被国民党军控制的30万人口,面积为3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为了躲避解放军,国民党残军从牢牢控制达10年的缅北退往老挝和泰北地区。后来在泰国充当雇佣军的条件下,元国民党军成建制地在泰国北部山区聚居,取得了泰国的山民证。最有名的就是限制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泰国清莱府美斯乐村。
❺ 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两次去缅甸分别伤亡了多少人
第一次入缅坐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职,继任罗卓英。下辖有第五军第六军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第二次入缅作战,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下辖第十一,二十集团军等,同时还有第一次撤往印度的被整编为中国驻印军约有3万五千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❻ 金三角鼎盛时期多少兵力
那个金三角第一声17哎,最多比你据我了解的话提前讲之前最大的那个读小的话,坤沙他在在位的时候,他的兵力雇佣兵这些加起来的话可能有六七万左右吧。
❼ 金三角的人现在是国军的后裔吗
不是
残部人并不多,只不过他们开启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
坤沙、罗星汉等人都和他们或多或少有些联系,比如坤沙就是这里接受军事训练的,日后的副手也是残军的人
金三角实际上有几股力量,残军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掸邦的人
❽ 大家觉得缅甸的军事实力怎么样
不怎么样。
相比较越南,装备水平基本一个档次但是重装备规模小很多,基本全面劣势,对泰国印尼大马甚至新加坡也没得打,不过貌似比菲律宾强,对老挝柬埔寨不清楚。剩下的文莱和东帝汶,emmmm,也不清楚不过应该是比这两个强。
海军有两艘中国退役的053h1,3种不同型号国产护卫舰,还有一部分导弹艇。型号我记不住了,但水下就不怎么样了,据说采购过中国的035g,不知真假,即便是真的也是一款十分落后的型号。
总的来说缅甸大概就是一个微缩版的90年代解放军水平。
❾ 国民党退到缅甸多少部队
1950年4月有两个团退往缅甸境内:
278团,团长谭忠。
709团,团长李国辉。
两个团共计约1700人。
他们在中缅边境逗留了二十多天,人数增加到约3000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年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有很多失踪人员留在了这里,见到国军特来归队。另一方面是其他零散溃散的国民党军也陆续越境,见到有比较大股的溃兵便来相投。这3000人仅仅是军人的人数。此外他们还有一部分军官带着老婆孩子。
另外,1951年在沧源县成功策反了田兴武的3000民兵。至此,李国辉所部在云南迅速扩大到5000余人。此外,还收编了一些当地武装,在对付缅军围剿时有1万多人的部队。加上家属(很多在当地娶妻生子,达到5-6万人)
❿ 缅甸反对派有多少军队
缅甸反 政 府武装众多,军队人数近10万
缅甸的主要武装势力:
1、克伦民族联盟。该联盟是缅甸独立初最有实力的组织之一,克伦民族联盟还联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装组织并组成了“民族民主统一战线”。1994年该联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员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至联盟一分为二。一派是以波妙为首的基督教派继续沿用“克伦民族联盟”名称。另一派改称“克伦进步佛教协会”。1995年初,缅政府军趁其内讧之机,向克伦民族联盟发起了大规模进剿,一举攻克其总部马纳普洛并占领了其控制区。迫使该部转移至缅泰边境西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2、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成立于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军。1995年初其主席赛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掸族头人甘约率部脱离坤沙的蒙泰军另立山头,重新组建“掸邦民族军”。现主要活动于缅甸东枝以北的南兰、板法、孟盖和赖卡等地区。控制区面积510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4.5万人,总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
3、掸邦联合革命军。成立于1960年,莫亨任首领。1985年该部与坤沙的蒙泰军合并。1996年初,原莫亨归部团长约色率2000余人,脱离坤沙自立门户,重新组成“掸邦联合革命军”。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该部现主要活动于景栋以南,邦弄以东地区,以及孟乃、兰科、孟班、赛芒滚、万达果、刀辛和孟裴等地。总兵力约5000余人,编成756、757、758和759四个旅,总部设在景康(景统)。
4、罗兴伽穆斯林团结阵线。该阵线是缅甸若开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装组织,成立于1978年,同时建立了“罗兴伽穆斯林游击队”,并在该邦的貌夺和布帝洞等地区建立了根据地。1991年缅政府对其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清剿,该部武装和穆斯林难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国。外逃的穆斯林团结阵线仍继续在孟加拉国坚持反缅政府的斗争,并向伊斯兰国家请求援助,现该阵线由昭鲍任主席,努尔·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总书记,武装力量约3000余人,总部设在孟加拉国境内
5、坤沙余部和其他较小的民族武装组织。坤沙余部包括张维纲的自卫队、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军、赵苏来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总兵力约1万人。其他较小的反政府组织还有若开民族解放军、若开解放党和钦族解放军等。
6、佤邦联合党与佤邦联合军(MNSA)。是1989年4月从缅共中部军兵变后分离出来的,原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1989年11月改名为佤邦联合党。该党领导的武装称“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佤联军控制区分南、北2部份。北部与中国接壤,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与泰国和老挝相邻,面积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佤联军现已发展到3.5万人,是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
7、克钦新民主军(NDA)。是1989年10月由缅甸共产党101军脱离缅共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6000平方公里,分为片马、昔董、拖角和落空4个区,人口7万余人。武装力量有军队500余人,民兵1000余人。
8、新孟邦党(NMSP)。成立于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党内出现矛盾发生内讧,分成两派。1987年两派经过协商又重新统一。1993年-1995年该党与缅政府举行过4次和解谈判。1995年6月双方签订了政治和解协定。1998年以来,由于缅政府在孟族聚居区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党声称要中止与缅政府和平协定。现该党总兵力7800余人,各种武器8300余件,总部设在耶羌帕。
9、掸东同盟军(NDAA)。是1989年4月由缅甸共产党815军区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面积4950余平方公里,分为小勐拉、南板和萨洛三个行政区。人口7.4万人。总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贤,副司令蒋志明、罗常保。总部设在小勐拉。
10、果敢同盟军(MDNA)。是1989年3月由缅甸共产党东北军区兵变另立山头的武装组织。1992年该部发生内讧,司令彭家声和参谋长杨茂良大打出手,结果杨茂良驱出了彭家声,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声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参谋长。现控制区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武装力量2700余人。其中军队500余人,总部设在老街。
其他较小的势力:
掸邦军(SSA)。领导人色廷,兵力2100人,总部盛加。
克钦保卫军(KDA)。领导人木吐诺,兵力2000余人,总部岗卡。
勃欧民族组织(PNO)。领导人昂坎迪,兵力1400余人,总部椒得龙。
崩龙邦解放军(PSLA)。领导人吴埃孟,兵力1400余人,总部楠玛都。
克洋民族保卫军(KNG)。领导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总部孟别。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领导人美桑达、吴吞觉,兵力1600余人,总部霍雅。
新克洋邦党(KPP)。领导人吴瑞埃,吴丹梭奔,兵力150人,总部彬泷。
掸帮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领导人吴达格雷,兵力3100人,总部瑙都。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领导人昂丹雷、吴库贴布佩,兵力7800人,总部多达玛基。
若开共产党(CPB)。领导人沙吞吴,兵力300人,总部布帝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