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为什么打不过明朝
⑴ 东吁时期的缅甸为什么这么强大,可以暴打明朝几乎统一了中南半岛再后来竟然还袭击了大英帝国占领了孟加拉
明朝出兵缅甸,最难的是路不好走,而且丛林气候炎热。军队实力还是明朝比较强的。之所以能袭击英国,是因为英国在殖民地的军队不多。
⑵ 明朝与缅甸交战,为何最后明朝赔地25万平方公里
提起万历皇帝朱翊钧,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28年不上朝。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48年中却有28年没有上过朝,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大臣,可谓是奇葩皇帝了。
但是在万历在位期间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愤怒的事情,万历向缅甸割让25万平方公里领土!
明军乘胜追击,邓子龙率领军队军队收复了湾甸、耿马。而刘缀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陇川,俘虏缅甸丞相岳凤。岳凤投降后,缅甸军队一触即溃,明军一路收复了蛮莫、孟养和孟琏,孟密土司也宣布内附,阿瓦缅甸守将莽灼也投降了明廷。
万历十二年(1584年)五月,缅甸军队再次入侵,攻占孟密,包围五章。明军把总高国春又率军击败了缅甸的入侵。自此缅甸东吁王朝的势力被赶出木邦、孟养、蛮莫等土司地区,边境地区的土司纷纷重新归顺明王朝.
自1584年(万历十三年)开始,由于朝廷腐败,用人不当,明缅战争再次爆发,东吁王朝的缅军再次向缅甸北部、云南南部发动大规模扩张进攻
最后一次战争爆发在1606年(万历三十年),明朝最终由于刚刚经历了援朝战役(1592-1598)、播州之役(1598-1600),朝廷内部争斗加剧,腐败盛兴,无暇顾及西南,因此最终战败,明缅战争导致明朝丢失了缅甸大部分控制权,疆域缩至云南,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见证。
⑶ 战力十分强悍象兵为遇到明军为什么却接连遭遇惨败
象兵是一种战斗力十分强悍的部队,因为象的块头大,力气大,在与以马为主的骑兵交战时,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象的耐力十分好,再加上块头大的原因,比马更善于爬坡、渡河等,这些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象兵的战力。
因为象的数量少,且受地区限制,用大象作战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尤其是缅甸,喜欢用象兵作战,一方面是他们国家人口少,军队力量弱,想借助大象的力量,实现以弱胜强,另一方面,那些国家因为气候、环境因素,大象数量多,也为象兵参战提供了可能。
他回去将这种情况报告给了缅甸将领,缅甸将领窃喜,率兵冲明军大营杀来,却中了邓子龙的计,被明军包围,遭受到了弓箭和火弩的袭击,一时间慌乱不堪,践踏致死者无数,战力强悍的象兵,也被明军攻击薄弱处——鼻子,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⑷ 明朝与缅甸的战争是什么样的
作者:小A
缅甸是个小国,但是是一个志气很大的小国。
在缅甸人心中,他们就是无敌的存在,中国只要打仗就要靠人数取胜。
明朝时期,军队将版图扩展至缅甸几乎全境。
虽然明朝没有强大到世界无敌,但是对付小小的缅甸依然绰绰有余。
为了彰显缅甸人的厉害,《琉璃宫史》开始编造故事了:“缅甸发生内乱。明耶觉苏瓦王子出征,战胜了毛东、毛盖侯二人。毛东、毛盖侯这俩兄弟不顾老婆孩子被掳走,直接跑到明朝地界去求援。”
这一求援不要紧,明朝直接派出大军了。虽然明朝方面没有任何记载,但是人家就是这么说,你能怎么办?
缅甸人也知道自己打不过明军,于是写道:“中国军队围城时间长了,没有粮食吃了。于是提出单挑,结果被缅甸人打赢了。然后明朝就撤军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接下来的记载,又出现了单挑的故事,缅甸人兴许真的世面见得少,连同样的故事不能用两次这种事情都不知道。
还有一次,明朝真的发兵了。据《明史》记载:“遂拜蒋贵平蛮将军??大发东南诸道兵十五万讨之。”
缅甸《琉璃宫史》这么写:“陆军中有战象800头、骏马15000、士卒25万??”
明朝才十五万,这缅甸的25万士卒数字明显夸大了。结果不言自喻,明朝把缅甸揍了个稀巴烂。
打了败仗的缅甸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就大笔一挥,记载道:“中国四位将军率百万大军??”
你以为百万就算完了吗?人家缅甸败得合情合理。
“缅王得知中国四员大将率骏马20万,士卒200万来犯。”
看到,诸位应该明白缅甸史书里的数字是怎么回事了。十五万变成200万,扩大了不止10倍。
当然,这本书里的东西从来就不能相信,比如这本书里的1.6亿缅甸军队。
缅甸夸大中国军队数量不知一次,早在元朝时期,《缅甸大史》就说中国军队两百万。合着中国以来军队就是两百万。另一本书记载中国军队90万,也是够夸张的。事实上,据《元史》记载,当时的中国军队一共只有1.2万人。
1.2万人都能夸张成90万,甚至200万,可见缅甸人应该没见过1万以上的军队。
本公众号文章均系小A本人原创,未经允许,不要转载。
⑸ 大明曾被缅甸逼的迫放弃领土,真是实力不济吗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汉人所创建的封建王朝,明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相比起汉朝的和亲,宋朝的纳贡,明朝的国策“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则显得更加的让人热血以及振奋。然而这些口号也都是以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的。
不仅没损失,还换来了西南方边境的和平,促进了云南等地的汉化,甚至使得明朝能够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草原之上。
——对于明朝而言,缅甸的威胁远远不如草原上的威胁来的大,草原势力是心腹大患,而缅甸只是小疾。两害取其轻,明朝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草原上面,对于缅甸明朝是完全瞧不上的,能够简单解决就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掉。
其实站在我们现在的上帝来看,明朝放弃如此多的领土,毫无疑问是错误的,而且有些窝囊,毕竟是大国居然让地给小国,甚至还是在打了无数胜仗的情况下。但是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明朝这项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经过了朝廷深思熟虑作出了完美决策,因为在当时的格局下,明朝继续占有这些地盘确实是弊大于利。
⑹ 清缅战争清朝的失败原因有哪些
征缅有五难。一是办马难,按满兵一万、汉兵三万出兵规模算,战马、驭马需十万匹,急切难办。二是办粮难,按四万兵、十万马算,单十个月就需兵粮四十二万石,全省仓粮也不过三十五万石,供应严重不足。三是行军难,从内地永昌到边境就路难走,边外地形更差。四是转运难,单从永昌运粮到边境,按三夫运米一石算,就需百馀万人次,而如果到了境外,国人不愿意出境,境外人烟稀少,雇用役夫几乎不可能。五是气候难,水土不适,历次战事病故或因病失去战斗力者比战场死伤还多。
缅兵部分装备的是燧发枪(来自英、法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或通过购买,或通过俘获),射速、火力、对环境的适应都远胜清兵。
缅甸战略战术对头,北路坚守要隘,南路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终于将清兵击败、驱逐出境,但也暴露出了缅兵不擅长平野决战、不善打歼灭战的弱点。清军不明敌情,盲目轻敌,纯粹自取其败。但清兵在作战中也给缅兵沉重打击,迫使缅甸不大敢野战,而是选择守势。
缅兵善守,营内木栅为深埋地下的湿木,露出地面仍高二丈,内外均有深沟,沟旁又埋锐利竹木,缅兵在营内挖了不少深及三尺的土坑,兵员在其间既可躲避炮火,又可隐藏目标。木栅坚固无比,外加枪炮火力极猛。缅兵有木栅保护,枪炮难伤,而从栅隙处以火枪射击,则命中奇高。
⑺ 明朝本来占领了缅甸,为何最后被缅甸打得落荒而逃
因为当时缅甸诞生了最强的东吁王朝,将缅甸重新统一。还有当时明朝内忧外患,而且缅甸环境恶劣不适合居住,不仅无法为朝廷创收,还要花费大量财政去维持,这样不划算。
⑻ 咒水之难:缅甸对明朝的反戈一击,数十位官员被杀皇帝被献清朝你怎么看呢
永历帝朱由榔是南明最后一帝,在位十六年,曾长期与清朝相持,他的结局令人唏嘘。
1659年,朱由榔在清军入滇后逃入缅甸。
缅甸政府的态度,随着明军数次发兵入境和清朝态度的日趋强硬而逐渐倒向清朝。但在这段时间,永历君臣虽然缺衣少食,还不时要受到嘲笑与侮辱,但总体上关系没有破裂,生命还是有保障的,但1661年五月份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清除众官员后,缅兵突入永历的行在,把朱由榔太后、皇后、太子等二十五人集中在一所小屋里,其余内官、家属们要么自缢,要么被杀,死者百余人。至于其他数百名护军,当然也被一起清除。
这就是咒水之难,此难以后,原来还有千把人的永历君臣还残存下200多人,都是妇女和内官,所谓朝廷已不复存在。
事后,莽白派人来解释:缅王实无此意,盖以晋、巩两藩杀害地方,缅民恨入骨髓,因而报仇尔。
这是指的李定国和白文选为了迎回永历帝,率兵进入缅甸,遭缅军阻拦而发生的交战。
这当然只是说辞,为了让双方面子上好看点而已。哪怕这时莽白声称是朱元璋托梦让他这样做的,朱由榔又能说什么呢。
⑼ 为什么明朝打不过缅甸
南明小朝廷是这么个情况,实力强大些滴偏偏皇帝没追求,皇帝有追求的偏偏实力一般,总的来说还是清朝逼着啊,毕竟缅甸国家太小了,连世界上最强的大明朝都败了,缅甸想不送都难啊
⑽ 明朝其实是被缅甸灭掉的,是缅甸国王把永历皇帝送给清朝吴三桂的,最后灭掉明朝的其实是缅甸
从狭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政权灭亡。永历帝流亡缅甸,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继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次年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永历十六年(1662年,清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永历帝在昆明遭绞死,终年40岁。死后庙号昭宗,谥号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清干隆年间上谥号出皇帝。但真正把明朝灭掉的应该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