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地图上怎么没有佤邦地名的
A. 缅甸的果敢和佤邦,为何会使用中文作为语言呢
一、果敢人、佤邦人均使用汉语。
果敢人的语言是西南官话(汉语北方方言)和缅语。
佤邦人的语言是西南官话(汉语北方方言)和佤语。居住在果敢的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杂居,其语言、生活、文化,已与汉族相同。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
果敢和佤邦历史上都是中国领土,现在均属于缅甸的领土,受缅甸政府的管辖。在果敢当地总人口中有90%人口为果敢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果敢在明、清两朝属于镇康州之地,杨国华在1840年被清廷册封领有果敢县,领原镇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户地。
果敢曾经(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权。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对果敢地区采取了融入缅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缅语教师,采用缅语教学。
佤邦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曾为缅甸共产党根据地。佤邦辖区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北佤与南佤地区之间隔着掸邦第四特区和政府军控制区。佤邦的总人口约55.8万,主体民族是佤族,为主要缅北华人聚居区,军事力量由佤邦联合军组成,主要经济为农业及矿业开采。
B. 能找到缅甸佤邦地图吗
缅甸佤邦地图如下:
C. 缅甸佤邦是什么地方
佤邦(缅甸第二特区)位于缅甸联邦北部,名义上属掸邦管辖,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通用汉语与中文,它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人口约36万,南面地区与泰国接壤,人口约10万,首府是邦康市。佤邦的领导人绝大多数是佤族。
掸邦第二特区(佤邦)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约在北纬22°—23°,东经98°—100°间,东北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接壤;北与缅甸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至缅甸第二条大江—萨尔温江(怒江),与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
“佤邦”正式名称为“掸邦北部第二特区”,首府邦康。佤邦官方语言是华语,官方文字是中文。设1个管委会、2个特区(县)、3个县,共50万人口。
北面地区辖两特区三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勐冒县(原名北佤县)、勐波县(原名景北县)、温高县(原名南佤县)。与中国有近500多公里的边界线,属高寒山区,人口36万多。
邦康特区:广洪乡、那洛乡、南帕乡、等俄乡、永定乡、芒冒乡;
南邓特区:南邓乡、拥莫乡、邦空乡、大岩乡、炉房乡、南温坝乡、南邓街;
勐冒县:营盘区、岩城区、王冷区、昆马区、绍帕区、联合区、纳威区、曼东区、龙潭区、格龙坝区、公明山区、新地方街;
勐波县:勐波区、勐嘎区、贺岛区、南排区、勐念区、勐平经济开发区;
勐能县:曼相区、南抗伍区、邦洋区、纳高区、弄切区;
南面地区设:南部地区管理委员会(原名景南县、勐阮县)。与泰国有近500多公里的边界线,有7个行政区,人口10万多。
南部行政事务管理委员会:永邦区、万宏区、勐角区、勐岗区、回俄区、户约区、开龙区
D. 缅甸的佤族和佤邦历史和现状如何
缅甸的佤族居住在金三角缅甸掸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西南部边境接壤。约在北纬22℃~23℃、东径98℃~100℃,缅甸萨尔温江和中缅边界界河南卡江之间的纵山峻岭地带。佤原意为“住在山巅的人”,佤族的村寨一般建在山巅的云海之中,茫茫云海仿佛把佤族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隔绝开来,千百年来,佤族长期停滞在原始部落社会。佤族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这是这一地区最古老的民族,属于濮系统,称呼为“哈刺”、“古刺”、“哈瓦”、“卡瓦”等。据清朝和民国的记载,“卡瓦”分为“熟卡”和“生卡”,“生卡”也称“野卡瓦”,即保留猎头祭谷原始习俗的佤族。“熟卡”即接受了中国汉族、拉祜族、傣族等影响,社会生产和社会习俗有所变化的佤族。中缅边境地区的佤族,历史上与中国边境的地方民族政权和内地封建中央皇朝都有联系,汉语和汉字是中缅边境佤族地区民族共同通用的语言和文字。现代民族学把佤族列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 缅甸封建时代,靠近萨尔温江以西接近平原地区的少数佤族与缅甸王朝的关系较为密切。十九世纪中叶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其势力扩张到萨尔温江以东的佤族地区,对殖民地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曾在佤族地区建立过佤邦“WA.STATE”。二十世纪中叶缅甸独立后,由于缅甸政府内大缅族主义抬头,又因交通不便与缅甸的本土联系较少,处于自我封闭,自我管理的原始自然状况,大多数佤族部落没有统一,缺少强有力的领导和整体的力量等其他的种种原因,佤族要求成立佤邦的要求没有实现,佤族地区仍然是三不管地区,原始农业的落后生产方式和猎头的社会习俗没有改变。 1969年缅共应部分佤族民族武装的要求,进入该地进行武装革命,结束了佤族的原始部落时代,统一了佤族地区,建立了中央根据地,使缅甸佤族地区前进了一大步,为缅甸佤族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缅共时代,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和毒品种植经济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 缅甸佤族武装在1989年4月17日脱离缅甸共产党,与缅甸政府实现民族和解,成立民族自治政府,提出一手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一手紧握自卫的武器,发展经济。 缅甸佤族地区的和平发展是艰难和曲折的,民族自治政府成立的初期,罂粟种植、鸦片贸易和海洛因加工仍然是经济的主体。一方面缅甸国内经济落后,拿不出多少资金帮助地方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缅甸政府,中断了对缅甸禁毒的援助。缅甸佤族地区只能在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生产条件下,依靠历史上遗留的毒品经济的原始积累来生存和发展。同时,为了争夺金三角中心的控制权(泰、老、缅边境地区),又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与坤萨长期激战。缅甸佤族地区成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90年——1995),经济发展缓慢,但却获得了对坤萨贩毒武装集团作战的胜利。 坤萨覆灭后,缅甸佤族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占大金三角种植面积的1/2,产量占1/3。缅甸佤族地区成为了金三角主要的种毒、制毒、贩毒(包括冰毒)地区之一。给周边地区的国家及国际社会带来了毒品泛滥的巨大灾难。美国称缅甸佤族地区政府的主要军政领导人是金三角第三代世界鸦片毒枭,中国警告缅甸佤族地方政府个别领导人向中国境内走私贩毒,缅甸政府也认为佤族地方政府走在十字路口。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缅甸佤族地方政府领导层认真地思考了何去何从的问题。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96年至2000年)开始加快了发展步伐,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交通、能源、宝石制造、商业、城镇建设、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替代种植方面也有进展,地方政府的经济和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一些改善,但并没有改变毒品经济仍然是佤族地方经济主要来源的状况。这种矛盾又特殊的过渡状况,又使缅甸佤族地区蒙上了一层不散的浓雾,怀疑、威胁、恐惧┅缅甸佤族地区向何处去?受到举世的关注。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概况 一 地理位置: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是缅甸联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北面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约在北纬22—23,东径98—100间,东北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思茅地区的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接壤。北面与缅甸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至缅甸第二条大江—萨尔温江(怒江),与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南面地区与泰国接壤,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 二 历史: 缅甸第二特区(佤邦)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67年以前的几千年。是佤邦漫长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是原始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的变革阶段。鬼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世袭的山官、头人统治整个社会,其表现形式是部落制度。整个佤邦分为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佤语叫“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由于外来武装势力的干预,佤邦境内出现了布来吴、岩帅、永和、岩小石、扎跌等部落武装组织(称自卫队)。这些武装组织和部落之间互相残杀械斗,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第二阶段(1967—1989年):在部落混战、各族群众处于暗无天日的危难时刻,佤邦许多有识志士勇敢地站出出来。他们认识到,要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须推翻反动的部落制度。必须组织革命的武装力量,以实现佤邦的统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鲍有祥、鲍三板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昆马游击队。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龙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岩城游击队。 1968年,以鲁兴国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户双游击队。 1969年2月以赵尼来为首的领导人组织了绍帕游击队。 这些游击队的出现,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愿望,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传递情报,队伍发展迅速。但这些游击队组织都是自发的、分散的。对统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击队领导人不谋而合地意识到:必须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赵尼来、鲍有祥、鲁兴国、岩肯等领导人加强了联络,经过很多曲折,找到了缅甸共产党。以诚恳的态度请缅甸共产党来领导游击队闹革命。 1969年三月,缅共代表来到绍帕、户双,7月到昆马、岩城。缅共代表与游击队领导经反复协商,密切合作,对各游击队进行了整编。以户双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4048营,以绍帕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4049营,以昆马游击队的基础,成立了502营,以岩诚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501营。 部队成立后,组成了江东指挥部。指挥部成员有:周昆系、郭志明、杨福康、鲁兴国、郭志、赵尼来、鲍有祥等人。指挥部成立后,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随后解放了营盘、邦腰、金厂等地。根据东北军区的命令,4048、4049部队到外区域作战,501、502部队留佤邦地区作战。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队和民兵群众参加了滚弄战役。 1972年3月,缅共东北军区总部迁到勐冒,进驻佤邦的部队有4045、4046、4047、3035、炮营等。本年底,佤邦境内大都获解放,北佤南佤实现了统一。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区,孟延地区的大部分及勐宁等地区。1973年4月,东北军区总部迁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总部也迁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缅甸共产党在佤邦地区20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农民为基础;以军事为中心;以农村包围城市、赢得战争、夺取政权为方针路线,解放了佤邦、统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摆脱了部落统治的桎梏与枷锁,佤邦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20年来,缅共除以上部队编号外,还先后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师、68师等部队编号。在地方,还广泛地成立了民兵,各县成立了县大队。武装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军、主力军三结合体制。 在地方政权方面,组建了北佤县、南佤县、景北县、邦伞特区。 缅共在佤邦20年,为佤邦办了20多所学校、5个医院,动员群众修了干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开田挖沟等农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缅共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赵明同志,被选为中央委员。赵尼来、鲍有祥、李自如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缅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内部发生了许多问题:根据地越来越小,阶级斗争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领导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十分顽固。大民族主义、宗派主义日趋明显,干部中培置亲信,拉帮结伙。连年战争,群众生活逐年下降,部队供给短缺……对此形势,当时许多中下层干部提了许多改进意见,但缅共主要领导听不进,还加上“反党”帽子。在这种情况下,3月11日,原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彭家声在果敢宣布脱离缅共领导,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 在对待和处理果敢问题上,缅共内部有两种主张:一是和平解决,二是军事镇压。主张军事镇压的占了上风。他们组织了指挥部,命令当时任北佤县县长、12旅旅长的赵尼来和当时任中部军区副司令员的鲍有祥,率部队前往镇压。他们俩人都是主张和平解决的干部。在这即将发生兄弟互相残杀的危急时刻,赵尼来、鲍有祥左右为难,一边是上级领导,不执行军令不行;一边是20多年同一战壕的战友,不忍心互相残杀。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最后决定:脱离缅共领导。这就是震惊内外的《4.17》事件。 第三阶段:和平建设时期(1989—1999年): 1989年4月17日,佤邦举义旗,脱离了缅其错误领导,组建了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军。5月18日和政府对话,达成停战协议。4月17日是佤邦历史上一个里程碑。从此佤邦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
E. 佤邦地图
这个地图恐怕你很难找到,因为佤邦地区相对比较闭塞,缅甸政府不会过去给他搞测绘然后发布,中国的测绘部门更不能去,佤邦的首府邦康其实也就是一条街,面积不大,其他地区都是高山地区,更没详细的地图了,Google地球么只会在别人购买了本地的遥感影像的时候才会把高分辨率的影像贴上去,可能是目前还没那个地区的吧。
F. 人在缅甸佤邦怎么确定自己位置,用什么地图可以查到急急急,
截止2020年4月,缅甸佤邦的实时地图数据还不能显示出来,国内地图软件还无法定位,建议使用缅甸的无线网络,进入谷歌地图查看。
G. 缅甸佤邦地图
佤邦地图:
佤邦,或称缅甸第二特区(Wa Special Region 2 of Myanma)或掸邦第二特区,缅甸政府称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北掸邦第二特区(Wa Special Region 2 of Northern Shan State),位于阿佤山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曾为缅甸共产党根据地。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
(7)缅甸的地图上怎么没有佤邦地名的扩展阅读
佤邦辖区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北佤与南佤地区之间隔着掸邦第四特区和政府军控制区。北部地区位于东经98°~100°、北纬22°~23°之间,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控制国境线502公里, 即中缅边境145~210号界桩之间。
东北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澜沧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孟连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接壤;北面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与掸邦的曼甘孟、勐杰、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西南面和掸邦的勐洋、勐卡、万塔凯接壤。
H. 百度地图能搜索得到缅甸佤邦的线路图吗
网络地图目前不支持国外线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