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小河村在哪里
❶ 山西阳泉有个小河滩具体地址在哪里啊怎么做车 求急!
小河滩小学校在平定五矿,乘坐阳煤集团到五矿的矿交车,或市公交公司到平定苏村的18路公交车即可到达。
❷ 山西哪里好玩旅游景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第一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第二批)、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 张壁村 (第二批)、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第二批)、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梁村 (第三批)、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 (第三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 (第三批)、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 (第三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五台山、恒山、黄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祝你旅途愉快!
5A级景区: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明的艺术宝库。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处名云冈,故取名为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武周山南崖,东西伸展一公里,云冈石窟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这里石佛聚会,石人、石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53年(北魏兴安二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部分完成于公元495年,历时40余年,加上其余小窟,先后近50年时间。参加开凿人数,多达四万余人,连当时的狮子国(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创作。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4A级景区
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与祁县着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
晋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黄河壶口瀑布 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黄河浪涛激起一团团雾烟云随着水雾的升高,烟云由黄变灰、由灰变蓝,景色奇丽,有“水底生烟”之说。壶口瀑布不仅有“水底冒烟”,“彩桥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说。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即所谓“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续航,千百年来,概莫能变。
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境内的峨眉塬头。南向紧邻古蒲州城址,东连西厢村。寺址高耸,松柏满垣,西临黄河湾,水势汹涌澎湃;东近中条山,犹如屏障峙立,视线广阔而开朗。塬头之下一条宽阔的坡底长街,是当年通向长安的古驿道。这里是我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灵石王家大院旅游景区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 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35 公里、介休绵山 4 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 2 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 108 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 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介休市绵山风景名胜区 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浑源恒山旅游区 恒山别名常山,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扬名国内外。
解州关帝庙旅游区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 洪洞县城北面贾村西侧,明时有广济寺,寺的左旁有一株汉代种植的大槐树,枝繁叶茂,树身数围高大数丈,荫遮数亩苍劲挺拔。大运路纵衷穿其东,交通十分方便。明朝政府屡迁山西之民于外地,而迁民追多的洪洞与附近地区的移民就在这里集中出走。被迁的移民起程时恋恋不舍,频频回首,古大槐树便成了当时移民门离别时记忆最深的标志。时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依然广泛流传着两句民谚:“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汉代古槐,早已不存在了,第二代古槐也干枯了,第三代古槐正在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如同当年的汉代古槐一样挺拔。为了纪念古槐,1911年在汉代古槐处建立了一座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别有风格的碑亭。
❸ 山西阳泉有个小河滩具体地址在哪里啊怎么做车 求急!
我是阳泉的,你说的是小河村,还是河滩村,我们这里好像没有什么小河滩。把地名要搞清楚,我再看看能不能帮到你。
小河村,就在阳泉市郊区义井镇。河滩村在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
❹ 人类文明中华源流
破除迷信 还原中华 改写人类文明史
由于中华近代的落伍,“西方中心”论泛起,中华文明“西来说”也随着这种文化背景应运而生。中华文明“西来说”虽然早就受到中华有识之士的驳斥批判,着名爱国学者梁启超先生在20世纪初常为中国居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末鸣不平,不甘于中国古文明排位于埃及、巴比仑和印度之后,曾大声疾呼“中国乃世界文明之鼻祖”,但当时应者寥寥。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盛气凌人,国内知识界普遍存在对西方的盲崇,两者相对益彰,使得中华文明“西来说”一个时期以来甚嚣尘上,时不时出来折腾一番。中华文明今天面临的民族虚无主义有其深厚的历史的根源。《论语》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在整理古籍时,“述职方以除九丘”、“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剪裁了他认为不合适的许多上古档案史料,将尧舜时代一直到三代周的历史截断了,更别说以往的历史了。到司马迁时,继承孔丘历史观,不究先秦史籍所载古民族图腾的内涵,怀疑《山海经》、《禹本纪》等史书的真实性,“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将“三皇五帝”史当成了“怪力乱神”的神话。到近代,西方中心论、民族虚无主义大合唱,活生生地要将人类文明的源体、母体进行最大限度的压缩、扭曲、变形、分断、撕裂,而这一过程,有的是学术无知的跟风,有的是要达到种种目的。
英国的崔瑞德(D. Twitchett)与美国的费正清(John K. Fairbank)共同担任主编的《剑桥中国秦汉史》,199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文本,书中“总编辑序”说:
当十多年前开始计划编写《剑桥中国史》时,本来当然打算从中国历史的最早时期写起。但是,在我们着手写这部丛书的几年时期中,我们不论对中国史前知识,或是对公元前第一个千年大部分时期的知识,都因大量的考古发现而发生了变化;这些发现始于20世纪20年代,而自70年代以来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这一大批新材料一再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史的看法,而且至今还没有对这些新的证据和传统的文字记载作出任何普遍公认的综合。尽管屡次作出努力,试图计划并写出能够总结我们早期中国知识现状的一卷或几卷着作,但事实证明现在尚不能做到这一点。很可能还需要10年功夫,才能对所有的新发现进行可能有一定持久价值的综合。因此,出于无奈,我们在编写《剑桥中国史》时,就从秦汉这两个最早的帝国政体开始。
几十年来,我们的考古取得了长足发展,显示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源头的考古成果一个接着一个,但为什么我们的历史界竟是不能对自己的伟大文明的最新成果进行有效的梳理总结呢?以至于西方学者也由于“至今还没有对这些新的证据和传统的文字记载作出任何普遍公认的综合”而“出于无奈,我们在编写《剑桥中国史》时,就从秦汉这两个最早的帝国政体开始”。但几十年来,民间爱国人士、有识之士如当年的梁启超先生般为中华文明所蒙受不应有的境况鸣不平、大声疾呼,以个人的微薄的财力物力人力长期不懈地奋斗!笔者深深为这些高擎起中华文明文化、为真理而战的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脊梁所感染,也深刻认识到对中华文明文化误解的化解其实就是对人类文明文化进程的正本清源,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健康、和谐、进步的繁荣之路而不是继续在弱肉强食的假大空中恶性循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这里,笔者要再次向吉林的宫玉海先生、湖南的林河先生、北京的王大有先生、重庆的史式先生、广东的董立章先生等致力于洗刷中华文明文化污垢、还原中华并人类文明文化史本来面目的仁人志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研究人类起源文明发展史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基本准确的方向,要理顺出一个基本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本身的史学框图来,不能主次颠倒、干枝错位。不幸的是今天的人类历史学认识和研究并没有随着考古的突破而有相应的进步,过去以西方中心论背景下形成的一些历史认识、命题还在大行其道,流行于世,充斥着人们的头脑;非但如此,这些观念还正在成为人们常识性的知识和思维的基本逻辑,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不幸与悲哀,也是人类史学研究必须加以拨乱反正的大是大非问题。
比喻说“人类起源于非洲”这个命题的提出和研究本身是没有什么错的,只要事实、史实、科学和考古的验证能证明这命题成立,这样的话,不仅没有什么错,而且是对人类历史的重大贡献。人们曾抱着欧洲是人类进化中心的观点是因为当时史前考古多集中于这门学科的发祥地法英等欧洲国家;20世纪60年代西方科学家在北非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0公里的法尤姆地区发现了3500万年前的高等灵长类化石,从而形成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假说;当爪哇直立猿人、北京猿人的发现时同样使“人类起源于亚洲”风靡一时;而当非洲陆续发现了比较系统的300到1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时又回到了“人类起源于非洲”命题上来,这些都正常反映了人类起源研究发展的过程,是无可厚非的。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史实、事实、考古和科学越来越证明“非洲起源”论的无可非议当然是好事,说明我们的研究是越来越向人类发展的真本靠拢;而实际的研究却变了味甚至正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任凭想象亚洲(中国)或其它地方的现代人类突然消亡不存在了,代之而来的是非洲考古出来的这些几万年或十几万年的人类的突然出现并替代了假设消亡的原始人类或原住人类,这是科学还是臆想?给这一谬论推波助澜的分子遗传假说的最大谬误在于:首先肯定“人类起源于非洲”、“现代人类是从非洲走来”这两个准前题,然后来证明中国人、其它地方的人的基因与非洲人相似,就断言其它地方的人是从非洲来的。同样的道理不是也可以断言非洲、欧洲的人是来自中华人种(黄种人)的吗?且从进化程度来看,中华人种不高不矮,智商最高,进化最为成熟。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名誉教授理乍得·林恩于1977年开始进入人种智商这一领域的研究,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收集研究了130个国家的智商测试后,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他们拥有全世界最高的智商,平均值为105,明显高于其他的人种。研究中脑容量也证实了这一点:东亚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416cc,欧洲人的脑容量为1367cc,而撒哈拉地区的非洲人脑容量为1282cc。
比喻说,人类文明发祥最早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文明”这一世界史教科书中基本认定了的观点,其实连提出这一观点的西方学者也承认创造两河流域最早文明的苏美尔人是突然出现的,人种也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语言也与汉语相似。进而述之,古印度、古埃及文明的创造都具突发性,创造者的身份也明显地带有中华色彩。美洲、澳洲和海洋岛屿中发现的一些古文明就更不要说了,这由至近代的所谓的土着人都还是中华人种所充分见证。
比喻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一说在中国学术界是基本铁定的历史观,但随着近几十年来长江流域考古新发现直接形成了对这一观点的怀疑冲击,如长江流域上万年以上水稻农耕文明遗址的相继发现,从根本上动摇了黄河流域中心论的观点。而历史上黄帝战胜末代炎帝和长江流域文明的最后捍卫者蚩尤后黄河文明逐渐成为6000年来中华文明的正统,才使得央央中华上万几千年的伏羲、神农、炎帝时代的历史化为乌有成为神化,黄河流域一些早期文明由于还晚于了从长江流域迁徙于西亚东北非的早期糯民(种糯稻的农耕人)建立的农耕文明,如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等等,由此也使得西方一些学者和国内的疑古派、媚外者借此谵诌中华民族及文明来自西亚中东北非的口实。
比喻说,500年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谎言流遍全球,而历史的真相表明,中华先祖于万多年前就从中华本土或陆桥或洋流赴美洲开拓,且大部众赴美洲开拓的历史直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才停止,以后直到近代都有中华奇士陆续赴美一个时期互有来往。中国文物在美洲不断的发现,如墨西哥发现的“大齐田人之墓”的墓碑,是中华战国时代的遗迹;在墨西哥发现的中华人模样的泥像和泥塑佛像数百尊,旁边还有以中国绳索贯串的古铜币数十枚;秘鲁北部喜太(Truillo)山洞中发现的裸体美女神铜像上,双手提着的铜牌,两牌各铸“武当山”三汉字,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东晋的法显高僧和南齐的慧深和尚都到过美洲, 慧深着有《扶桑国记》;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提出的郑和发现美洲早在西方引起关注……
比喻说谈到汉字与英语等西方拼音文字的优劣时,由于近一百多年来西方中心论占主导地位和与之相配套的理论、教育使大多数人会毫不迟疑的说汉字太难不如英语等西方字母文字容易学或先进。而事实是,无论拼音文字怎么发展,它的这种线性结构(结板性)、对新事务表达时必须创造新词(单词)的累积性(死质性、垃圾性)、表达事务时的繁冗复杂性(语序、语法的冗余繁复)都表明了其天然的弱质和难学。中华汉字的前身由最早的几万到万几千年的图画符到八、九千年的早期抽象刻划文(包括早期甲骨文)到比较成熟的几千年的陶文、甲骨文等积奠发展而来,最早的甲骨文出土是距今近90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而由中华古形象文字衍生出来的字母文字最早的历史只能上朔到距今3500年左右,其史源字母是由中华互人(西方叫腓尼基人)所创,叫腓尼基字母;中华三千多年前殷商甲骨文已具有六书,即:象形、指示、形声、会意、假借、转注,西文与中华如此丰富、多功能的由几万年历史积淀发展而来的语言文字相比何止相差千万里,但由于近代西方的崛起和全球殖民,才使得西方这一由中华象形文字在海外的变体——埃及圣书字、巴比伦楔形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线型字母文字反而流遍全球,成为强势语言,这其实也是人类文明文化发展的大倒退,线型拼音语言文字也是后来并延续到今天种族冲突、不同语言国家纷争不断的根源之一。
另外,西方历史学者刻意区分文明与文化的概念,什么“文化(culture)”是一个属于石器时代范畴的概念,用于专指石器时代特别是新石器时代包括金石并用时代的原始部落人类遗迹;而“文明(civilization)”是属于青铜时代范畴的概念,专指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以后的国家阶段。这种区分本身就极为荒谬:试想,人类的历史发展基于基本的常识也是先有了基本的文明,然后才来有相应的基本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你现在生硬的人为的规定石器时代的文明反倒不是文明是文化,而青铜器时代的文明才是所谓的“文明”,以为这样就可以将中华时间上远远早于其它文明的农耕文明排除在了“文明”之外,不管你中华考古发现出万年、万几千年的文明,那都不是“文明”,只是又多了个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而已。这种违背历史发展基本逻辑的史学研究也是造成我们对历史真本认识迷途的重要原因,必须加以拨乱反正。
下面着重就人类起源、文明发祥、文字发展的问题和西方刻意区分的所谓“文明”、“文化”概念进行一些阐述。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科学论证猿进化成人的过程大概发生在几百万年前,那么地球上在几百万年的时候,什么地方地理环境的变化促使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上来生活,从而逐步进化成人的呢?能引起这样的地理大变化的地方不在非洲、欧洲、美洲、澳洲,唯一的地方就是昆雅(昆仑雅兮雅即亚细亚,亚洲)大陆的青藏高原。四五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冲击昆陆(亚欧)大板块,地带隆起,地质上叫“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南面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西面高寒冷峻的帕米尔高原、西北沙漠荒丘的地理格局。由于这种地理巨变,使得古猿生活区域的主体森林逐步减少,猿从树上下到地来,开始了前后肢 “手”与“脚”的分工;随着地理、气候的进一步恶化,古猿不得不向周边森林地带分散转移,这就是后来以长江黄河流域、云贵高原为主体,放射到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进而到非洲、欧洲等地从千万年前到几百万年前古猿集中的缘由,且非洲的南猿化石比较成系列。说人类起源于非洲、亚洲甚至还有欧洲,其实都是割裂开了古猿向人类进化的结果是由于年轻的青藏高原的“逐步长高”而改变其周边环境促使古猿逐步向东向南的长江黄河流域、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转移并延伸到东北非甚至欧洲这样一个整体链接反应的过程。而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仅滇中及邻近地区就从1500万年前至400万年前间的开远古猿、禄丰古猿、元谋古猿、保山古猿、蝴蝶古猿到270万年前的东方人到250万年的建始人到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等等,还有后来从上百万年前到几十万年前到十万年前到几万年前到万年前到几千年前的古人类绵延不绝,脉络清晰,环环相扣,组成完整的人类进化链,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起源之所在。且所发现50万年到上万年之间的人类化石往往不止一处,越往后的年代无论化石的发现还是相关的遗址遍布中华大地,这些“地下史料”不得不让什么“十几万年或几万年前非洲人突然来到替代了原有人类或住民”的论调和“非洲起源论”暗然失色。相反,结合分子遗传说论证的各大洲人种基因的相同性正好证明非洲人、欧洲人并其它地方的人的来源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和血脉,那就是中华人种中华血脉。如此说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意义对人类来说才真正是上帝那只造人的“手”——猿进化成人的第一推动力。
猿→人进化年代表
年代
亚洲
非洲
欧洲
其它洲
5500万年前的第三纪始新世
名称:亚洲德氏猴;发现时间: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地点:湖南衡东。
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纪中期
名称:中华曙猿;
发现时间:20世纪80年代;
地点:江苏溧阳上黄镇。
40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最晚期
名称:世纪曙猿;
发现时间:20世纪90年代;
地点:山西垣曲盆地。
中始新世晚期
名称:邦塘巴黑尼亚猿;
时间:20世纪90年代;
地点:缅甸邦塘。
3500万年前的渐新世
名称:埃及猿;发现时间:20世纪60年代初;
地点:埃及开罗西南60英里的法尤母地区。
2300~1800万年前
名称:森林古猿;
发现时间:19世纪50年代
;地点:法国,
后来在亚、非、欧洲陆续发现许多同类的化石。
1500~800万年前
名称:腊玛古猿;
时间:最早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
地点:喜马拉雅山南麓西瓦利克山区。
后来,在巴基斯坦、土耳其、肯尼亚、希腊、匈牙利也都发现了类似的化石,化石资料尤其以云南禄丰最为全面丰富。
自1956年在云南开远发现古猿牙齿化石以来,相继在云南的禄丰、元谋和保山发现了古猿化石。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了西瓦古猿颅骨两具、腊玛古猿的颅骨3具,上下颌骨(牙床)40多件、牙齿1000多颗。20世80年代以来,对元谋古猿化石产地竹棚村“豹子洞箐”、小河村蝴蝶梁子、房背梁子等地进行发掘,共获得古猿单枚牙齿化石1100多枚,古猿颌骨残段化石10件,少年个体古猿头骨化石一件。世界上任何一个古猿化石地点都没有这样多的发现,为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800-400万年前
1992年发现于云南保山县羊邑清水沟煤矿的煤系层中的保山古猿,距今800-400万年,正好介于禄丰古猿与南方古猿之间,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段空白。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分别发现了地猿始祖种和南方古猿湖畔种,将非洲古猿的证据推到440万年前。
400~200万年前
20世纪80年代在元谋蝴蝶梁子发现了400万年前的蝴蝶古猿,填补了从腊玛古猿到智能人的空白,为人类起源于长江流域滇中高原及邻近地区提供了珍贵的关键性的实物证据。20世纪80年代,在云南元谋竹棚发现了270万年前的东方人。
从20世纪60年代来对湖北恩施自治州建始县高坪镇的建始直立人遗址不断的挖掘研究,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建始人”化石又为人类起源于亚洲奠定基础。
20世纪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发现了30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如着名的“露西”化石。
图表充分表明人类起源的中心地带是亚洲,核心区域是长江流域。
地球最后冰纪的近两万年左右开始,中华人种——以长江流域稻作农耕文明的创始者糯民(以其原始农作物——糯稻自称)为主体携带着中华上古文明已开始全球开拓,至万年冰纪结束洪水隔绝了美洲、澳洲等大陆与主体昆仑雅(夏)羲雅(亚细亚)大陆的连接,一些文明淹灭于海底成为神秘文明;但中华全球性大规模扩散直到近三千年前的殷商末期,而小规模的海外迁移更是延续到公元后许多世纪。人类上古全球文明就是中华全球伏羲神糯大九洲文明,这样的文明局面从一万五千年前左右一直延续到6000千年前左右的炎黄时代,这就是人类上古文明大都相同相似的缘由。有澳大利亚学者在研究了澳洲的土着民族的来源后感叹:2.5万年前,当欧洲的安德特人在山洞里冻得瑟瑟发抖时,中国人已怒海行舟到达了澳洲。其实,1.2万年前还是地球最后冰纪期,澳洲大陆通过中南半岛、大巽他群岛等岛链几乎与昆仑亚细亚大陆相连。历史上溯到4000年前的人种基本还是中华人种(黄种)。科学家研究表明非洲早期的人类是中棕色的,其实就是黄种;距今5300年左右的欧洲奥茨冰人,复原后是身着中华皮袄的中华大巫师酋长;美洲、大洋洲在近代西方入侵前基本还是黄种人。
长江流域糯民分化成夷,夷再分化为百越百濮,又在此基础上分支细化产生后来中华并世界众多民族。那么,白种、黑种又是怎样从中华黄种衍生出来的呢?在这里,我们有一种基本的动物繁衍常识,如黑色母猪一胎生下几头猪崽仔,大部分与母猪同色,但由于基因的变化可能其中有一条白色的猪仔;同样,草原上的常色黄母马也可能生下黑色的或白色的马驹来。白种、黑种人来源于中华黄种的道理也与此类似。中华史料记载的白种(白民)、黑种(昆仑人)十分常见,只是我们后来将其解读有误而已。
❺ 谁知道贵阳小河镇小河村在那里,搬迁以后又搬到哪里了注,最好能详细点!地点,区域要在百度地图能看的到
小河镇那个地方叫做“大寨”,属于贵阳矿山机械厂,在铁路与花溪河之间,离三江口不远。
❻ 贵阳小河区小河镇小河村在哪里
这个小河我知道在哪,小河镇我也知道在哪……怎么还有个小河村?!!确实不知道了……
我只能告诉你小河镇那个地方叫做“大寨”,属于贵阳矿山机械厂,在铁路与花溪河之间,离三江口不远。
❼ 武汉小河村在哪里
武汉有小河西村和小河东村,从武昌火车站做907就能到小河西村了。
❽ 禅达 和顺
《禅达》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拍摄的地方:
禅达在云南,和缅甸交界的边境,地址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曲石乡江苴村。从腾冲驱车要2个小时才能到达,每天只是往返就需要4个小时的时间。基本是属于看着月亮上路,数着星星返回。那时候还是土路,听说现在路已经通了!还是喜欢不通车的江佐,正因为它的封闭,才造就了这一小座古城。木质房屋,石板铺路。
真实没这个地方,是作者虚构的一地名,作者到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曲石乡江苴村考证了此地。
《和顺》
和顺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现有人口6千余人。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
陷河
龙潭
双杉
千手观音古树群 和顺图书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
和顺文昌宫
元龙阁 艾思奇故居
弯楼子民居博物馆
中天寺
魁阁 百岁坊
双虹桥
洗衣亭
大月台
刘氏宗祠 腾越神马艺术馆 和顺申魅展
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迄今有藏书7书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
千手观音古树群:
和顺古镇自然生态优越,镇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近百棵,除了魁阁的两棵秃杉,位于和顺张家坡的千手观音古树群也颇具特色,古树群由七棵拔地参天的百年古樟树组成。其中五棵沿一直线而列,近观如绿色华盖,擎天巨伞,远望似千支手臂向四周展开,神似传说中的千手观音。
两棵古樟站立两旁,恰似观音菩萨的文殊、普贤弟子。从西往东看五棵古树分而列之,与远处的魁星阁相望,故又被称为“五子登科”。寄托了古代人们功名仕途的追求。 古树群下,一条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火山石古驿道蜿蜒西去,与村前的捷报桥相连。一辈辈的和顺人先到千手观音古树群下许下祈福求财的愿望,然后从这条古驿道上怀揣着有朝一日能从村口的捷报桥上衣锦还乡的梦想,开始“走夷方” 。
艾思奇纪念馆:
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国现代着名哲学家。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着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艾思奇纪念馆”院内串楼同栏,点缀西式阳台。环境清幽典雅,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筑风格独具。
和顺县位置面积:总面积2251平方千米。位于山西省第十一位,晋中地区第一位!
人口民族:总人口14万人(2003年)。
驻地邮编: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032700。行政区划代码:140723。区号:0354。拼音:Heshun Xian。
和顺县辖5个镇、5个乡:义兴镇、李阳镇、松烟镇、青城镇、横岭镇、喂马乡、平松乡、牛川乡、马坊乡、阳光占乡。
地理位置
和顺县位于山西省东部边陲,太行山中段,东邻河北省邢台市,西连榆社县、榆次市,南与左权县接壤,北界昔阳县、寿阳县。现辖5镇10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地形地貌
本县地势高峻,以山地、丘陵居多,仅在清樟河沿岸有小块平川,一般海拔在1300米以上,东和西部山地,森林茂密,多长松、柏、桦、杨。主要山峰:东有阳曲山、五蛇垴;西有人头山、北万山等,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其中以阳曲山最高,海拔2058米。主要关隘北有松子岭关,东有黄榆岭关,东北部有马岭关。均地处险境,为与外界交通要冲。境内主要河流有清樟河、里恩河、松溪河、西清漳河。
气 候
本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凉爽,阴雨较多,冬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6.3℃,一月零下10℃左右,年降水593mm,霜冻期为九月中旬至次年五月中旬,无霜期124天。
工业及矿产
境内矿藏资源有煤、铁、铝、铜等十余种,其中以煤的储量为最,约35亿吨,铁次之,约为30亿吨。
工业主要为煤炭、炼焦、炼铁、机械、建材、化工、印刷、陶瓷等。
农、林、牧业
本县现有耕地27.8万亩,以种谷子、玉米、薯仔、莜麦、小麦、豆类等为主。树林面积100万亩,其中以油松等为主的森林66.5万亩,灌木林30多万亩。畜牧业主要有牛、羊、骡、马、驴等。
特 产
喂马大莜麦主产于本县喂马乡。该莜麦独具特色,医疗保健价值极高,能够治疗贫血和毛发脱落,延缓人体衰老,保持旺盛的生理机能。该产品获第二届中国农博会金奖。
和顺县地处山西省境东陲,太行之巅,地理坐标东经1130 ;05`~1130 ;56`,北纬37O ;03`~37O ;36`,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13.5%,在晋中排第一位,其中耕地面积25万亩。现辖5镇10乡,330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其中农业人口11.8万人。榆(次)——邢(台)公路纵横东西,平(定)——黎(城)公路、阳(泉)——涉(县)铁路贯通南北。
现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铝、耐火粘土、铜、磷、水晶石、辉绿岩、白云石等29种之多。其中尤以煤炭资源为主,素有“煤乡”之称,为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在储量、煤种、媒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除煤炭外,其它矿藏约为20~30亿吨左右,金刚砂储量约为2000万吨左右。
全县经济呈现以农业为基础,煤炭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辅的框架结构。农业生产上,主要以种植玉米、谷子、山药及莜荞麦等杂粮为主;工业生产上,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冶金四大行业为主体,机械、印刷、加工、运输、食品等行业为辅的工业生产格局。全县有县属工厂、焦化厂、农机厂、矿机厂,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尿素、氧化镁、电石、硅铁、水泥等。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山药、黄豆、莜荞麦等。1986年,全面推广地膜覆盖为主的一系列旱作农业新技术,从而走出了一条振兴高寒山区农业的新路子,被称为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场“白色革命”。全县的地膜覆盖普及率局全省第一、全国第二,随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结束了和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历史,农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作物的比例增大,以青城、土岭为主的早市山药带和横岭西部等地的优质山药区以及城郊为主的精细菜等区域性商品生产基地正在形成,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依托丰富的矿藏资源,大跨度发展,大踏步迈进,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冶金、建材四大支柱行业为主体,机械、印刷、加工、修理、食品等行业为辅的工业生产格局。到1994年底,全县县属工交企业发展到40个,乡办工业42个。主要产品有碳胺、尿素、电石、水泥、氧化镁、焦炭、墙地砖等90余种。其中碳胺、阳光陈醋等多种产品创部优,生铁、弓腰钻、马赛克、焦炭等9种创省优。水泥总厂、建陶厂等企业规模宏大,技术先进,产品优良,许多方面在全省、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75%。92年以来,投资2亿多元相继建设的水泥、尿素、硅钢镁、煤气、墙地砖等一批工业重点工程,使全县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和顺地处晋、冀交界,公路、铁路纵横东西南北,通向四面八方,商贸条件十分便利。目前,以县城为中心,有百货、烟酒、交电、石油、食品、饮食服务等8大公司,商业、供销两大系统,各类商业网点遍布城乡。近年来边贸市场、畜牧交易市场、粮油市场、布匹市场、蔬菜市场等集贸市场蓬勃发展,新型商贸大楼拔地而起。全年对外贸易收购总值1000万元,主要出口商品有核桃、桃仁、羊毛、弓腰钻、肉牛、黄谷等。
和顺地处山西省境东陲,太行之巅.东临邢台,西通省府太原,北连太旧高速,南下上党盆地。全县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现辖5镇10乡,330个行政村,总人口13.7万。和顺历史悠久,民淳俗厚,物华天宝,是一块美丽而又丰腴的土地。
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现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煤、铁、铝、耐火黏土、铜、磷、硫、水晶石、辉缘岩、白云石、石榴子石等29种之多。其中尤以煤炭资源为最,素有“煤乡”之称,为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在储量、煤种、煤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是储量丰富面积大。境内含煤面积185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2%;地质总储量156亿吨,现有技术条件可开采量达34亿吨。其次是煤种齐全煤质好。储煤有1-5号、8-9号、11-13号共12层,煤种有烟煤、无烟煤、贫煤、瘦煤、焦煤等,发热量平均在8000卡/左右。
牧林资源得天独厚。和顺牧坡广阔,水草丰盛,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全国畜牧重点县之一。畜牧业生产以牛为主,早在70年代初,和顺就作为全国黄牛改良基地县,引进西门塔尔世界名种,进行改良,成为当家牛种,以优质肉品打入国际市场。和顺是全国林业基地县之一,宜林面积150万亩。占总面积的45%,其中森林覆盖率26.9%。主要树种有油松、杨树、旱树、白榆、落叶松及杂木等,林产品加工和四荒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1995年被命名为全国林业先进县。
旅游事业前景广阔。和顺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6.3°C,昼夜温差大,夏无酷暑,清凉宜人。清代一位和顺县令曾生动地描述了和顺的氯候特点是:“春寒如冬,夏无盛暑,初秋陨霜,将冬霏雪,”和顺确实是天然的消夏避暑胜地。一县之内,风光秀丽,名胜众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赵国王侯贵族的避暑之地,云龙山赵襄王的避暑台,迄今遗迹可寻。现在的云龙山灵溪胜境、合山泉神奇倒流、走马槽太行风光,阳曲山登高望远等景观,实属观光旅游、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和顺境内峰峦叠嶂,森林茂密,养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经山西省有关部门批准,开设了六个大型狩猎场,供人们观光狩猎。
社会环境稳定优越。和顺民情敦厚,里俗淳朴。与人共事能以诚相待,和睦相处,同山东峄化集团的成功合作就是一例,素有内和外顺之美称。长期以来,全县的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良好,形成了社会安定、人民极积向上的小气候。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和顺公路四通八达,铁路业已营运,榆(次)邢(台)公路纵贯东西,207国道、阳(泉)涉(县)铁路贯通南北,全县实现了13个乡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邮电通信蓬勃发展,开通了程控电话和无线移动通信。市场贸易繁荣活跃,国有、集体、个体门店星罗棋布,各类市场迅速发育。
立足和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我们满怀信心地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总体方针和奋斗目标为:“实施五大战略,建设五大工程,抓好五件大事,实现五大目标。”即继续实施“支柱产业、名牌产品、科教兴县、资源开发、区位优势”五大战略;致力“振兴煤炭产业,发展多元经济,开发特色农业,建设牧林大县,开辟旅游资源”五大工程建设“全力抓好更新思想概念,营造发展环境,培养各类人才,扩大对外开放,塑造和顺形象”五件大事;到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2000万元,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0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70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5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目前,希望海内外有识之士与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合作。
煤炭产业方面。我县煤炭品种多、煤质好、储量大、易开采,广泛适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具有十分巨大的开采价值。希望能与我方进行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以及加工转化等多种合作。
养牛业方面。经多方考察论证,搞肉牛屠宰加工,一头牛可在卖牛肉的基础上增值5倍。由于我们缺乏资金,非常希望客商在肉牛深加工上勇跃投资。
工商企业方面。依托丰富的矿藏资源,和顺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冶金、建材为主的体系,一些企业由于缺资金、缺技术、管理差,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在此,我们热忱欢迎各方到和顺租赁、承包、领办这些企业,共同受益。
林业方面。林业是我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效益之中,前两个效益发挥较好,经济效益较差。各界人士在经济林的种植上,林产品的加工上,名、特、优质产品的开发上,到我县一展雄才。
即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因其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陷河。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http://www.bs265.com/wenba/question.php?qid=80
❾ 渝洞村在哪里
摘要 鱼洞村是重庆市璧山区健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0012111020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00121。邮政编码为402760,长途电话区号为023 ,车牌号码为渝。鱼洞村与肖家嘴社区、龙江社区、白果村、画眉村、寨子村、小河村、玉林村、弥勒村、睦佳村、新石村相邻。